回覆列表
  • 1 # 靜夜史

    我是“靜Yes”,我的觀點是:袁崇煥是明朝末期唯一能抵擋後金入侵的將領,沒有之一。

    作為袁崇煥的師傅,孫承宗提拔和培養了袁崇煥,但是在軍事素養上,孫承宗明顯不如袁崇煥。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對孫承宗大加褒揚,譽為挽狂瀾於既倒的戰略型人物,但是縱觀孫承宗就任薊遼督師後的軍事表現,不難發現,其實勝仗很少甚至基本沒有,孫承宗只是在戰略上推行封鎖政策,以屯田等溫水煮青蛙的形式蠶食努爾哈赤侵佔的土地,如果不出意外,幾年後努爾哈赤就會被明朝的封鎖戰術困死,最後不戰而亡。

    但是女真人能乖乖和你玩嗎?不可能,事實上,從努爾哈赤起兵,女真人基本上都在不斷征戰,和明朝軍隊不同。沒有社會福利的女真人只有透過不斷去搶掠明朝的土地人口才能獲得他們生存和壯大所需要的財富,所以強大的驅動力促使他們不會停下來。

    孫承宗沒有太多時間。在還沒有完成大淩河城的修築時,努爾哈赤來了,城池修築不得不放棄。利用努爾哈赤游擊戰的漏洞,女真騎兵走了,孫承宗再繼續修,繼續屯田。貌似一切都恢復如初,但是每一次的進退,努爾哈赤基本是滿載而歸,而孫承宗則是損兵折將,在袁崇煥上位前的幾年時間,明朝在遼東的軍費每年高達400萬兩,屯田收入14萬兩,而明朝的國庫收入每年也不過700萬兩。

    孫承宗的經營看似有效,實則貽害無窮,在那個捉襟見肘的明朝末期,這樣的做法將明朝拖入財政的無底洞,加速了明朝大廈的倒塌。

    而袁崇煥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和騎兵對付騎兵的務實套路一樣,在繼續進行屯田築城的同時,袁崇煥也在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關寧鐵騎。既然努爾哈赤不想消停,那明朝這邊也不消停,關寧鐵騎由失地遼人組成,殺敵心切,袁崇煥又許以土地的回報,因此戰鬥力爆表。這是袁崇煥能夠整死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能死磕的原因。

    因為有關寧鐵騎的王牌,袁崇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給,對朝廷的依賴相對而言減小很多,因此袁崇煥才被閹黨所容,這對於明朝內部的穩定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很多人說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是自尋死路,自毀長城。說實在的,有這一點看法的人,多半是缺乏思考的。因為首先,毛文龍就不聽話,這是戰略協調的大忌,崇禎將整個遼東交給自己,如果連地頭蛇都鎮不住,那麼袁崇煥的經營必定失敗。其次,對於毛文龍這樣的人,如果只是警告,多半收不到效果,反而會導致其投敵反叛,給明朝造成更大損失,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想法沒錯,但錯的是方法和善後。

    最後,崇禎二年的皇太極叩關,成為袁崇煥的謝幕之戰。在北京城下,關寧鐵騎和女真騎兵進行了死磕,充分證明袁崇煥是可以擋住女真人的。

    如果不是明朝刀光劍影的黨爭,袁崇煥不會成為犧牲品。黨爭才是明朝真正的自毀長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2 # 火器工坊

    關於袁崇煥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了很多次了。的確,袁督師善於練兵,比較有一點的戰略思想,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寧遠大捷,袁崇煥是依仗著明軍一腔熱血,城堅炮利,才擊退了後金軍。雖說保住了寧遠城,但是卻救不了覺華島。寧錦大捷,袁崇煥還是打堡壘戰,就是不出去,最後是皇太極啥也沒有搶到,被耗走了。

    關於袁崇煥的名聲,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並沒有多麼高漲,大概是乾隆四年,明史修完之際,在論述大明為何滅亡的問題上,為了說明大明確實是亡於崇禎之手(說他是個剛愎自用、用人不信的君主),被捱了刀子的袁崇煥成了這個觀點很合適的代言人,於是對他吹捧一番,就可以說明原本俺們是入不了關的,都是你崇禎被我們的反間計騙了殺了袁崇煥,我們才能入關。這樣一來,大清入主中原就又多了幾分合法性和正義性。那袁崇煥究竟有沒有這個實力來擋住後金呢?

    答案是沒有。為啥呢?不得不說袁崇煥確實有能力,前面咱們也說了,練兵思想很高超,把關寧軍改組成以騎兵為主的超強軍隊,另外對火炮和步兵戰車的運用也有自己的合理規劃,還比較會打守城戰。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難當重任。還記得在廣寧大戰之前,大明的熊廷弼也是個大能人吧,他在的時候,把努爾哈赤整得一愣一愣的。但最終還是幾乎丟掉了整個遼東,為啥?做人太隨性。熊廷弼因為和王化楨鬧彆扭,關鍵時刻只想著自己的方略不能實施而刷脾氣,卻白白丟了國家的土地。袁崇煥這點和熊廷弼一樣,太任性,政治覺悟低。為了說明這一點,就不得不說皮島總督毛文龍了。毛文龍以皮島為大本營,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建立了很多的根據地,這就如同在後金的肚子上插了一把刀,如果你有大動作,我就給你攪一攪。所以努爾哈赤、皇太極出兵打寧錦防線的時候從來不敢出全力。本來這樣也是挺好的,但是偏偏趕上袁崇煥在施展自己的方略時,毛文龍在旁邊搗了搗亂。1627年,袁崇煥在跟皇太極和談,雖說邊將和敵人和談是重罪,但是袁督師也沒打算真和談,只不過是希望拖延時日,可以抓緊修築大淩河和松山的城池,以便繼續向廣寧推進。本來雙方談的挺好,突然後金就兵峰直指江東鎮,但是被毛文龍擊退,隨後毛文龍又出援李朝,不斷的向後金髮起進攻。這就打亂了袁崇煥的計劃,於是乎對於不聽號令的毛文龍,袁督師打算除了他。在經歷了一番周折之後,袁督師斬了毛文龍,這一下子,遼東半島的明地盡失,皇太極不再有後顧之憂,隨即全軍越過薊北長城衝向北京城,給大明一迎頭痛擊。

    如此一來就很明顯了,袁督師是個好參謀,但不是那種可以扭轉歷史的帥才,相比之下真正能決定大明命運的確實孫承宗、盧象升和孫傳庭。明史雲:傳庭死,大明亡。

  • 3 # I八零印記I

    站在漢人的角度,袁崇煥抗擊後金就是民族和國家保衛戰,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君不見,清入關後之剃髮易服,揚州八日,嘉定三屠,更實行長期的民族壓制和奴化統治。

    袁崇煥作為大明遼東甚至國家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清入關的腳步,頗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悲壯和意味。

    先後取得寧遠、寧錦大捷,打得清軍不敢越雷池一步,打得清軍不得不避其鋒芒,繞道直取北京,打得清太祖努爾哈赤負傷抱憾而亡,死時還仰天長嘆:我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未逢敵手,這袁崇煥是何人,能耐居然這麼大。

    歷史功過自有人評說,我們只看事實,事實是袁崇煥在,清軍不得其門而入;袁崇煥沒,清軍鐵騎入關踏破中原。

    古語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崇煥在個人問題上讓後人爭議不休,但亂世就得實非常之事,不用點非常手段,能有名滿天下的關寧鐵騎嗎?大行不顧細瑾,大禮不辭小讓,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就如我們熟悉的嶽武穆不也行了點非常之事嗎,否則何來岳家軍兵強馬壯,糧錢無缺。

    自古以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至上的用人之道。陣前換將為不智,臨陣斬將為不祥。雖然時勢造英雄,歷史的程序不以個人推動,但縱貫古今,每每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傑出的個人對歷史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而明顯的。

    袁崇煥如果還在,清軍能不能入關不好說,畢竟這是假設性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不會如此輕易入關,就如北宋、南宋以如此羸弱之勢,也堅守了那麼長的歲月。

    而明亡更大的問題在於內耗嚴重,清軍在很大程度上是撿了個便宜,資源的缺乏和人員的損耗使遊牧民族只能打閃電戰,他消耗不起,時間越長對他只會越不利。

    如果袁崇煥真的如此不堪,清軍早就入主中原了,又何必費盡心思用反間之計千方百計將其除去而後快呢?

    袁崇煥做為關寧鐵騎的靈魂和領軍人物,是凝聚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其重要性好比岳飛之於岳家軍,戚繼光之於戚家軍。如此人物一去,關寧鐵騎立即陷入分崩離析,軍心不穩,士氣低迷,關寧鐵騎其實已名存實亡了。

    而當時關寧鐵騎的戰力是毋用置疑的,為了對付清之騎兵,甚至裝備了先進的熱兵器如大炮,火槍等。

    做為明朝最有戰鬥力及精英所聚的團隊,魂已經丟了,再無與清軍一爭長短之勢。其後更人人自危,擔心與袁一樣慘死在自己人手上,被皇太極個個擊破,甚至乾脆投靠滿清,淪為鷹犬。

    以曹操曹孟德一世梟雄之雄才偉略,中反間之計殺了水師提督蔡瑁、張允二人,也遭至赤壁之戰敗北,何況朱由檢呢?

    可以說,袁崇煥之死對整個明清勢力對比態勢、後續的事態發展影響極其深遠,而且是多層面的,甚至可以稱為改變戰局及形勢的事件。

    這裡,我們看兩個例子來對比一下就可看出:

    趙國時李牧一人守一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的趙國幾乎以一已之力大敗秦軍,成為趙國最後一道屏障。當是時,王翦不敢與之對敵,行反間之計害死李牧。李牧既死,趙國立亡。

    楚漢爭雄之時,韓信擁兵在外,恃功邀賞,請封假齊王。劉邦不以為意,反封其為真齊王,以表其功。後韓信助劉邦破項羽,立東漢成不世之功業。

    由此可見,袁崇煥之死實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個明王朝的存亡之事,也對整個歷史的程序和發展造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4 # 步武堂

    袁崇煥活著的時候,滿清已經入過關,並且打到了皇城根下。事實證明,袁崇煥所謂的抗擊,是多麼可笑。

    袁崇煥死了,滿清也沒有能夠入關,直到吳三桂帶著滿清入關,才有了滿清把李自成和南明政權一鍋端的後果。

    關於袁崇煥,評價的人太多,評價為民族英雄的有之,評價為民族罪人的有之。

    對待歷史和歷史人物,還是要在那個時候的背景和環境條件下進行客觀的評判。

    首先,明朝的興亡,絕不是一個袁崇煥能夠左右的事,有他和沒他興亡之事的大趨勢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說非要讓袁崇煥揹負一點什麼的話,最多是加速明朝滅亡或延緩明朝滅亡的“新增劑”而已。因為明朝的滅亡是由於“內患”,而不是“外憂”。

    袁崇煥抗金,從主觀上講態度是堅決的,也是有決心抗敵於國門之外的。但是,積極堅決的態度並不能轉化為堅強能力和現實的效果,這就是中國文人的通病之一“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袁崇煥在孫承宗的手下抗金的時候,的確是既有決心,又有辦法,效果也是很理想的,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袁崇煥的名聲大振。但是就連袁崇煥自己也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時他只是孫承宗手下的一員大將(文職)。事實證明,有打好區域性戰鬥能力的人,並不一定就具備把握全域性戰略的人。

    袁崇煥就是這樣,他是一個優秀戰鬥指揮者,並不是一個好的戰略領導者。

    三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就已經決定了袁崇煥這個抱有“精忠報國”之心,胸中充滿正能量的“精神愛國者”最終一步一步的把自己送上斷頭臺,並且非“凌遲”不解崇禎之恨。

    第一,在毫無人財物有力支撐,沒有進行深思熟慮,僅靠自己不多的成功經驗的前提下,盲目自大,向崇禎皇帝打下了保票“五年平遼”。

    五年平遼方略幾乎沒有進過一點實踐的檢驗,甚至是理論上對敵我雙方的推演,僅靠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對滿清的蔑視就能得出“五年平遼”的結論,這事只有“滿腹經綸”的文人能幹的出來。

    在袁崇煥提交五年平遼方略的時候,按照當時朝廷的亂像,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暗自冷笑,有多少人等著看袁崇煥的笑話。

    第二,平遼方略不是“堅壁清野”式的防禦方略。關寧防線固若金湯,這一點就是皇太極也很清楚,並且,皇太極的軍隊還不至於傻到去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扔一堆屍體然後什麼也搶不到,袁崇煥應該知道,對於當時以搶劫為主要目的滿清軍隊,消滅有生力量才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平遼方略”。袁崇煥的做法就是十足的“書呆子”打仗,兵書看多了。

    果然,人家不跟你在你認為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硬碰硬,人家“遇到石頭繞著走”,繞道奔襲,一路到了京城,要不是皇太極沒有準備好,估計就不是搶完東西在擄走人口就完事了。因為等袁崇煥趕到背景來救駕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讓皇太極當猴耍了。

    第三,作為手握尚方寶劍,承擔整個遼東軍政事務管理的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欽差大臣”的地方最高長官,無論是協調地方還是協調軍地關係,袁崇煥都是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意淫”當中,不知道是不是戲看多了,真的就把自己當成上馬官軍,下馬管民的威風凜凜的“青天大老爺”。在處理和毛文龍的關係以及義憤填膺的以“十二當斬”殺了毛文龍這件事上,充分的反映出袁崇煥根本不具備哪怕是基本的“政治素質”。

    袁崇煥抗金,在孫承宗手下時,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但是復出之後的袁崇煥,忠君之心沒變,愛國熱情依舊。但是,第一過於高估自己,第二,開始有私心。

    有了這兩條,註定他不會有好的結果。

    遇到一個刻薄的皇上,周圍再有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大臣,這個袁崇煥居然沒想到,他根本沒有任何出現差池還能全身而退的機會。

    愛國之心要有,愛國之能要配得上愛國之心,才會“萬古流芳”。

  • 5 # 文軒春秋

    在乾隆時代隨著皇太極的反間計被證實,袁崇煥的“通敵”才被證明是假的,而他的沉冤才得以昭雪。乾隆和嘉慶皇帝更是對袁崇褒獎。真正將“袁崇煥之死”與明朝國運關聯起來的是被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宣傳起來的。袁崇煥不死滿洲人能否入關?

    袁崇煥在上任後,據檔案的記載,這一年時間裡,後金因饑荒逃到明朝的事件多達六十多件,而且逃離規模大到邊防士兵不敢攔截逃難者。可以預見形式十分惡劣,饑荒還是比較嚴重的。明朝只要能夠稍微繼續堅持下去,皇太極的清朝就會受不了。人口大量逃離到了明朝的錦州,東江。這些逃難熱讓袁崇煥很瞭解皇太極,其實那是資訊的重複瞭解,和強大軍力的支援帶給他的自信。袁崇煥斬殺東江的毛文龍以後,對後金的貿易封鎖更加完善起來。

    毛文龍被斬之後僅僅6天,倍受煎熬的皇太極決定趁著斬殺毛文龍這個時間,在沒有毛文龍干擾自己的後勤部隊的時候去征討明朝。因為再這樣消耗下去,最先倒下的是後金。但是之後的歷史出乎意料,皇太極繞過無法突破的防線,借道蒙古一路殺到北京,最後還用反間計把袁崇煥給害死掉。如果袁崇煥沒有死,明朝崇禎繼續給與信任的話,我認為滿洲人過不了關。

    袁崇煥是個傑出的戰略家,如果給一點好運,再已經給後金製造出極大壓力,皇太極瀕臨困境的情況下,或許能夠平定遼東。

  • 6 # 阿慶還是阿慶

    袁崇煥抗擊後金是為明朝立下大功的。不過前提是有孫承宗設定好的明朝關外戰略思想。真正的牛人是孫承宗。不過袁崇煥的將才也不可忽略。至少統兵打仗能力非常強。

    如果袁崇煥不死,至少可以再牽制滿清大軍十餘年,這樣一來或者明朝可以獲得一絲喘息,然後復甦過來。

  • 7 # 方士的知識樂園

    袁崇煥沒死時滿清都打到北京城下了,這也是身為遼東總督死罪的最大起因,何來建奴不能入關。

    明亡於李自成,而李自成能贏是明財政破產。收不上稅的國家,沒有生存的可能。

    不管是多麼民族情緒,吹袁還是黑袁,都改變不了一件事,那就是袁實際起不到任何決定性作用。他活著,滿清照樣掃蕩關內搶劫。他死了,滿清依然只能進關搶劫。

    滿清實際是自古以來入中原最弱的一個蠻夷之國。入關奪了天下,滿八旗加蒙八旗,總計兵力也僅有不到九萬。

    他們得天下,大明自作死佔了九成,到哪說理去。

  • 8 # 達o芬奇密碼

    袁崇煥不是第一次殺和自己同級的大臣了,第一次孫承宗警告了他,。第二次殺毛文龍直接導致皇太極沒有後顧之憂,繞道蒙古包圍京城,孫承宗告訴袁崇煥帶兵回京要和皇太極決戰,不然有通敵嫌疑,但是袁崇煥還是不聽,,,袁只適合當將軍,不適合當統帥,尤其是忽悠崇禎說五年平遼,導致自己被迫和皇太極談和。袁崇煥取得的勝利都是守城戰。靠的是紅衣大炮。皇太極繞道蒙古包於京城。袁崇煥帶兵來救,沒有勝算不敢決戰,老師孫承宗警告他一定要決戰,不然有通敵之嫌。想了解歷史,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兒)。電視上的都是假的,不要被騙。不是現在的人都噴。很多人也只是把歷史搬出來。畢竟袁崇煥死的時候老百姓恨,食其肉。岳飛楊業,卻千古傳誦。

  • 9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如何評價袁崇煥抗擊後金?袁崇煥不死,滿洲人能入關嗎?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問題,就知道袁崇煥的明末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袁崇煥以遼人守遼土為核心觀念,重新建立起來的遼東明軍,也就是關寧軍是整個明朝後期唯一可以與八旗軍野戰的部隊。我們所說的野戰並不是,擺出車營在哪裡死守,而是野外對陣,而且有勢均力敵的對攻。

    如果1對1 ,關寧軍也不是八旗軍的對手。但是,袁崇煥不斷的對這個部隊進行擴充,到後期,關寧軍的人員數量其實已經是八旗軍的2-3倍。如果袁崇煥可以再活5年,那麼關寧軍的數量就會是八旗軍的3-5倍。

    八旗軍就失去了野戰優勢,再加上關寧軍的大炮防禦沒有太大問題。只要熬過一些年,皇太極,多爾袞等人死後,八旗軍的整體戰鬥力其實就已經下降1個檔次了。滿洲還拿什麼入關?自己都要被明軍大反攻了。

    而且,如果袁崇煥還活著,那麼,洪承疇,曹變蛟,盧象升,祖寬等等部隊,就不需要出關或者去迎擊清軍,而最後全軍覆沒了。那麼,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什麼事情?祖寬,盧象升這些人打李自成等人都是百戰百勝的存在。

    袁崇煥最大的能力就是訓練出了關寧軍,而且在這個部隊出了祖大壽,滿桂,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何可綱,吳鑲,吳三桂,可以說是名將如雲,如果袁崇煥還活著,這些將領們有統一指揮排程,在遼東防住八旗軍,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們可以看看明朝唯一可以與八旗軍野戰的,關寧軍與八旗軍的一次戰鬥全過程。

    遼東巡撫黎玉田火牌內奏報:十月初九日午時,準團練總鎮吳總兵飛報:本月初八日午時分,虜大隊精兵排列大炮,繇紅崖子、興水堡向寧突來,已經塘報在案。本鎮隨即密商貴院道公,同嚴飭守城將領官目,各照派定信地,登陴守巷。本鎮率馬步戰兵出西門,分佈堵殺。本日未時分,奴賊馬步六萬有餘,擁載大炮,排山倒海而來,勢甚狠惡。

    本鎮嚴陣以待,仍密調大炮列之陣內,賊不知我陣內有炮,蜂擁直前,伺其漸近,本鎮連發數炮,直透中堅,奴賊紛紛落馬,不可數計。賊亦發炮對打,我炮連發不斷,貴院道在城上亦連發大炮,並透奴堅,賊始驚魂,拉屍踉蹌望老營奔回,嚎哭一夜,至次日卯時分,盡開營向東北遁去。《明清史料.乙編.第九本.第五七零》

  • 10 #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已巳之變袁崇煥不也沒死可是後金皇太極照樣打到北京城下!可袁崇煥呢也只能聽之認之,可見袁崇煥通敵未必庸才坐實!毛文龍不死滿清才不能入關!

  • 11 # 風雨中的梅雲

    袁崇煥不死。滿清就進不了關。因為他是當時唯一能夠阻擋滿清入關的將領。是明朝崇禎犯了一個最致命的錯誤。殺了袁崇煥。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當然了,李自成的叛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12 # 風中小草59

    毛文東東江鎮一共殺後金2610級,俘虜776人,明史記載。應該說毛文東就是游擊戰,下毒,偷襲無所不用其極。後金丁口六萬,三抽一,兩萬戰兵,十分之一白甲

    另外毛文東時代,老奴倒行逆施六百萬漢人殺的只剩下不足兩百萬

    因為不信任漢軍,到老奴中期以後處於打醬油的,蒙古沒有徵服,實際上意味著毛文東殺的絕大多數應該是八旗兵。

    袁崇煥是救不了大明,實行政策還是孫的方略

    孫承宗的政策,就是和後金比消耗,實際上如果能整頓九邊,在九邊在整頓出一個最起碼守得住軍隊,後金確實只能困死

    這裡邊有個前提,九邊千里,比遼東守還困難,同時九邊軍隊大多不能用了,林丹汗都差點攻破大同,所以整頓九邊的錢可以說還在遼餉之上,大家覺得可能嗎?

  • 13 # 原野的天空

    袁崇煥死,明朝滅亡加快,不死,明朝滅亡也就緩一緩,照樣亡。明朝滅亡的關鍵人物不是他,而是魏忠賢。忠賢不死,明朝不滅。因為魏忠賢一死,東林黨坐大,而東林黨以江浙士紳富豪為主,大部分只為自身利益,不為國家利益著想,魏忠賢一死,權力失去平衡,明朝怎會不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沒錢越要四面出擊?俄羅斯在全球四處征戰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