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麼麼麼馬
-
2 # J追夢赤子鑫X
我認為是司馬懿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五胡亂華,開啟了中華大地最黑暗的戰亂時代,北方大地戰火紛飛,十六國孕育而生,南方的皇帝也是你方唱罷我登臺,經歷了東晉,宋,齊,梁,陳。這一切一切的原因,只因晉武帝司馬炎晚年昏庸,臨終前大肆分封同姓為王,又立了一個傻子皇帝司馬衷,才導致皇帝大權旁落,開啟八王之亂。 先是皇后賈南風覬覦外戚楊駿獨攬朝政,發動政變,誅殺楊駿。但政變後,賈后沒有攫取朝廷政權,反而落入汝南王司馬亮和朝廷元老衛瓘手中。於是賈后又聯合楚王司馬瑋,誣陷司馬亮和衛瓘有廢立之謀,逐殺汝南王司馬亮,隨後賈后又宣佈司馬瑋矯詔,殺了楚王司馬瑋,終於獲得朝廷政權。 但好景不長,賈后因殺害太子,趙王司馬倫便以此為由,起兵討伐。司馬倫聯合了梁王司馬彤、齊王司馬冏一起起兵,入宮後迫使賈后自殺。一夜之間,司馬倫大權在握,野心膨脹,竟然逼迫司馬衷禪位。 司馬倫篡位稱帝后,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人起兵勤王。不久攻破皇宮,迎回司馬衷,最後在金鏞城賜死司馬倫。 之後,朝廷政權自然落入司馬冏的手中,司馬冏以大司馬之名輔政。他武斷地立年僅八歲的清河王為太子,以求長期專擅朝政。志得意滿的司馬冏日益驕奢,沉湎酒色,任人唯親,剛愎自用,誅殺大臣,引發了眾怒。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出兵清君側。最終,司馬冏兵敗被擒,被斬首示眾,暴屍三日,司馬冏死後,西晉政權落入長沙王司馬乂手中。 河間王司馬顒不滿,於是聯合司馬穎起兵,雙方在洛陽展開連續數個月的大戰。沒想到在緊要關頭,東海王司馬越擔心司馬乂兵敗自己受牽連,暗中捉拿了司馬乂,將他囚禁在金鏞城。 成都王司馬穎終於進入洛陽城,志得意滿,官封丞相,脅迫司馬衷封自己為皇太弟,並將政治中心遷往自己駐守的鄴城,此舉引發了司馬越的不滿。 司馬越從山東出兵,擊河間王司馬顒,迎回司馬衷,先後斬殺司馬穎和司馬顒,取得了最後的政權。不過很快,司馬越便成為亂世中又一位時乖命蹇的宗室王侯。 經過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國力耗盡,百姓流離失所,少數民族相繼崛起,中原進入動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就是八王之亂的經過,但僅僅是民族內部矛盾,外族進入中原,說到底,並不是因為八王之亂,三國時期,比這要亂的多的多,為何外族沒有嶄露頭角?原因在於,少數名族的大門由漢人把持,就是因為司馬懿屠殺國門,將漢人內遷,才導致外族乘虛而入。這就要說到魏明帝時期,司馬懿平定遼東。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孫淵繼為遼東太守後,對魏更加不遜。 起初魏明帝派毌丘儉討伐,當時遼水大漲,毌丘儉討伐受阻,不得不還。因為討伐失敗,公孫淵更加得意,背叛魏國,自立燕王。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討伐,司馬懿是誰,當然必勝,但其入城之後,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撤軍時,又強行把遼東數萬居民遷往中原,加上幾次戰役消滅的遼東軍民,基本上把遼東漢人掃蕩一空。 遼東原來大多數是漢人,經此一浩劫,倖存的寥寥無幾。周圍的鮮卑、匈奴等胡人趁機進入遼東,把這片肥沃的土地佔據為自留地。雖然司馬懿幹掉了曹魏的一個大敵,卻扶起了中原漢民族的許多敵對胡人政權,這個“功勞”,使司馬懿成為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之一。
-
3 # 東東歷史
司馬懿肯定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們如此敗類啊。這個鍋請不要讓司馬懿背了。這肯定得賴司馬炎啊。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三司馬是何等的人物,在三國都是頂級的。再看看這個敗家兒孫司馬炎吧,別以為司馬炎是開國之君,就是何等的英明偉岸,其實他就是撿了個現成的。西晉的功勞跟他沒啥關係。
司馬炎一個公子哥出身,沒經歷過什麼磨難,就這麼當皇帝了,對一些事情沒見識,沒遠見。一生有幾大錯誤
1、外戚壯大
司馬炎老婆楊氏一門,權傾朝野;司馬炎兒媳婦賈氏一門,也是權傾朝野。司馬炎真得多讀讀史記和漢書。
2、五胡勢力開始崛起
司馬炎在位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經歷了各種變革和勢力整合,但是司馬炎沒有扼殺在萌芽狀態。再看看其他開國皇帝,那都是洞若觀火的。
3、大肆分封親王,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
這個在前面說過,雖然是兄弟,也不應該讓他們佔據帝國最主要的經濟、政治、軍事要地。
以上三點,可以猜測司馬炎沒讀過史記和漢書^_^.
4、自己帶頭生活奢靡成性
據說司馬炎搞了一萬多個老婆,這也是歷史上頭一號啊。司馬炎虛歲55,30歲稱帝,25年時間,一萬多個妃子。大家可以看看,25*365=9125。一天都不止一個啊。哎!
5、貫徹九品中正制,摒棄寒門
這直接形成了“上品無寒門”的人事格局,都是公子哥,怎會體會民間疾苦啊。
6、個人性格問題
可能恰恰是他的一個作為平常人的優點——司馬炎太過於溫和了
7、錯選太子、太子妃
這個是最致命的,公元267年,司馬炎稱帝的兩年之後,司馬衷就被確認了太子的位置。而且還讓賈南風為太子妃。這個決定是災難性的,誤國誤天下。
先不說其他的,就把位置傳給了司馬衷這一條,那這個鍋就得甩給司馬炎啊
-
4 # 被偷走的尊嚴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為啥五胡會那麼容易的滅掉西晉這個大一統的王朝,我們的長城呢,曾經長期庇護我們免受異族侵害的防線呢,是的,曾經憑藉著長城,大漢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並將他們分裂為南北二部,北匈奴越過大漠禍害歐洲去了,南匈奴內附,也就是南匈奴到長城沿線,佔據了河套草原,經歷了漢末三國時代,這些個草原民族也經歷了一段修養生息的時代,變的逐漸強大起來,到曹操事情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曹操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五胡內附,把你們放在我的眼皮底下,當漢民使用,該服徭役的服徭役,該交稅的交稅,反正咱們漢人多嘛,所以到西晉時期,朝廷的軍隊裡面也有不少少數民族士兵,老曹的開放和唐太宗有的一拼,這些人在帝國強大的時候是維護國家穩定的機器,可是一旦帝國爆發像八王之亂那樣的動亂,這些人就是一顆顆 定時炸彈,所以引狼入室的曹操和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司馬炎就是這場大浩劫最重要的製造者,要說誰是罪魁禍首,我認為還是曹操吧,畢竟禍起於他手,這個是事實。
-
5 # 雪峰居士
首先說司馬懿。他就是三國裡面被諸葛亮擺了空城計的魏國大將軍,也是魏國抵抗諸葛亮率領蜀漢大軍入侵(或者稱北伐)的大將。靠著軍功,在魏國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屢次升遷,掌握大權。曹操、曹丕、曹睿相繼死後,曹芳即位,已經四朝老臣的司馬懿不甘心久居人下,學起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動“高平陵之變”,盡奪曹魏大權歸司馬氏。
所以說,司馬懿是創業者,雖然是篡位來的,但是風險蠻大,挺危險的。開始司馬懿還要點臉不稱帝,效法曹操呢。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那就做的露骨了,有句俗語叫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是多麼的露骨。
可是司馬昭來不及稱帝就掛了,那麼只有輪到司馬炎了。這位富三代公子哥也不含糊,爺爺、爸爸打下的這麼大的基業,不給他們追封皇帝說不過去。於是,曹魏就這麼接受了自己的統治,司馬炎登基稱帝,是為晉武帝。
稱帝后的司馬炎統一了三國,也就是滅了東吳,蜀漢是被他爸滅的。他統一後,幹了什麼事呢?
1.分封諸侯王,分封司馬氏到各地稱王,掌封地一切大權,這是要回到春秋戰國的節湊;
2.廢軍隊邊防,這是自廢武功的節奏;
3.娶媳婦,娶了一萬多個,這是想要做歷史之最的節奏;
4.選傻兒做太子,娶悍婦當兒媳婦,這是自己玩完了不想要後代接著玩的節奏;
5.內遷少數民族政策失誤,給予兵權、政權,並環伺洛陽周邊,這是自己不要命的節奏。
……
他最得意的這幾件事(當然娶媳婦那事兒不能算這裡),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以及“永嘉之亂”,還有再後來的“五胡亂華”。所以司馬炎當之無愧是為罪魁禍首,也是中華民族之第一罪人。這些基本上跟他爺爺司馬懿沒關係吧!當然,唯一有關係的就是,司馬懿不該生了他爹司馬昭、司馬昭不該生了他司馬炎。就是這關係,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關係!
-
6 # 夜月下鳴蟬
如果要在這兩個人當中選,肯定是司馬炎!首先司馬懿政變之時已經很老了,三年之後去世,而且他一生都沒有篡位。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大多數軍事用兵情況都是為統一中國的,而且大多勝利。在曹魏時期,就算是對胡人用兵也是大多勝利。否則也不會說,諸朝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
到司馬炎篡魏,起初還能勵精圖治,修生養息,安撫民生,對胡人的態度也算符合開國之君的樣子,可是到了後期昏庸不堪,日日酒色,還大肆分封皇族,埋下了八王之亂的隱患,最可氣的居然立了一個有名的皇帝,司馬衷,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也是非常有名的白痴皇帝和懼內皇帝。到後期皇后賈南風乾政,朝綱大亂。而此時胡人得到時機開始逐漸壯大。此消彼長之下,五胡亂華之禍由此開始。
-
7 # 貓眼觀史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殘忍的一面,漢族人幾乎因此滅絕,究其原因到底是什麼?到底誰才是導致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想了解的不妨看一看,(羽評歷史)帶您走進不一樣的歷史。(五胡亂華)
首先:之所以會出現五胡亂華,如果非要刨根問底,很多人就會把這個帽子扣到司馬懿的頭上了,因為司馬懿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度,這樣就導致了士族勢力日益增強,晉武帝司馬炎才分封宗親來對抗士族,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加上晉武帝后期昏庸(前期還是很不錯的),讓了個傻兒子繼承皇位,從此宗親勢力越來越大,才有了八王之亂,這才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局面。(晉武帝)
其次:所以很多人就說是司馬懿造成的,如果這樣說的話九品中正制度說到底是陳群提出來的,怎麼沒人怪他?難道真的是人紅是非多嗎?
最後: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產物九品中正制度在當時是非常有利的,不然曹丕也不會批准,還有就是胡人也並非一下就開始亂華的,他們早在漢朝就開始南下了,也是在不斷的融合當中尋找到的機會,只是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方式不恰當而已。
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皇帝過於昏庸無能,制度他本來就是沒有錯的,看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換做他們,無論是分封制還是郡縣制,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拿捏的非常好,所以說還是要自己強,能集中權力,還要善於分權。(司馬懿劇照)
-
8 # 空城
五胡亂華,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還帶有如烏桓,吐魯渾等,對中原地區的一次暴亂行動。在漢朝統治期間,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人數越來越多,勢力也越來越大,到了西晉時期已經佔據了中原內地大部分地方,逐漸對西晉王朝成合圍之勢,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發生了八王之亂,晉朝日益凋零,國力空虛,民怨沸騰,軍事力量逐漸減弱,五胡起兵,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有漢人和胡人一起建立大約有十幾個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的孫子,年輕的時候很有抱負,開國第二年收復吳國,統一中原,執政時期晉朝有一段時間非常繁榮史稱“太康之治”但到了晚年有些懶惰,不理朝政,為後面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埋下了引線。
五胡之亂的始作俑者看似由晉惠帝司馬衷的無能引起的,但是五胡之亂是由八王之亂以後才開始的,為什麼會有八王之亂呢?這其實不是由於司馬炎封的王太多而導致的,是因為他自己自作聰明,他非常喜歡司馬衷的兒子,但是司馬衷本人沒有什麼政治和統治能力,司馬炎為了讓他的孫子繼位,只能選擇由司馬衷過渡一下,但是他這個兒子就相當於廢物一樣,所有朝政由皇后賈南風處理,賈南風此人又因陰狠毒辣,為了排除異己,殺了許多忠良之士,由此才導致了八王之亂和以後的五胡亂華事件。
空空認為,五胡亂華事件都是因為司馬炎的晚年昏庸所致,雖然他的孫子很受司馬炎的喜歡,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能不能把皇位傳到自己的孫子手裡,自己異想天開的希望終究還是被現實打了臉。就像現在的有些人不想一步一步走,而是想一步登天,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
-
9 # 溫乎
類似的問題已經回答過一次,這次看到,再來說一下吧。
首先說結論:五胡亂華這個鍋不是一兩個人能背得起的,它是秦漢幾百年的矛盾總爆發。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破河西走廊,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匈奴單于欲殺渾邪王。渾邪王和休屠王等遂降漢, 共四萬餘人,號十萬。
漢武帝是怎麼做的呢?
封渾邪王萬戶,為漯陰侯。隴西、北地、朔方、雲中、代五郡設五屬國納其部眾。從此,胡人開始進入中國地盤。
東漢光武帝重新恢復漢家天下後,面對日益強大的北匈奴,無力與之交戰。
公元48年,匈奴內部為爭王位發生動亂,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為醢落屍逐鞮單于,建庭五原塞,依附東漢稱臣,被漢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區。 次年,遷庭於美稷縣,即“南庭”。漢朝置使匈奴中郎將率兵保護其安全。
這個“美稷縣”在哪?就是今天的內蒙古準格爾旗。我老家在晉西北,過了黃河就是準格爾旗。
這是漢朝的時候,胡人已經慢慢滲透進中國了。
到了三國時代更過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北征南匈奴,分匈奴為五部落,安置在幷州。可你們知道安置在什麼地方嗎?
就在現在的山西臨汾呂梁一代。
開啟地圖看看,這個地方距離長安和洛陽有多少距離?沿著黃河南下就是風陵渡,向西100裡是長安,向東100裡是洛陽。
首都100裡外就是胡人,這種局面天王老子也沒辦法。
這只是以匈奴來舉例,事實上,進入中原的胡人不止匈奴一家。
江統就在奏疏中說了:“現在的關中人口,胡人與漢人都是五五開的。胡人有以羌、氐為主,居住在關中已經上百年啦!”
後來橫掃中原的石勒,原本是上黨的農奴。上黨就在山西的長治,跟南匈奴的劉淵離的不遠。從資料看,他們這些羯族人說漢語、習漢俗,基本已經同化,說明他們也進入中國很長時間了。
就這樣的一個局面,司馬懿還是司馬炎,都不重要。他們只是趕上了這個時候,恰巧又充了矛盾爆發的助推器。
注意,司馬家族的昏庸、無能,只是助推矛盾早點爆發,而不是矛盾爆發的原因。
-
10 # 關東俠客
司馬懿(公元179年至251年)字仲達,河南焦作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任過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傳。這些官職最魏國封的,高平陵事件後,就死了,活了73歲,司馬懿終生仕位沒有反叛,宣王是他兒子司馬昭當晉王后追封的,宣皇帝是265年司馬炎當上西晉皇帝后追封的。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司馬炎選人不當造成的。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在位十六年,皇后賈南風禍國,導至朝政廢馳,爆發八王之亂,邊疆不穩,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進入中原,建立政權,造成北方地區130多年亂局。關於司馬炎選司馬衷做繼承人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1首先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傳統思維。"廢長立幼不吉"。西晉時期門閥勢力非常強大。司馬衷母后是出自弘農楊氏,司馬衷妻子賈南風家族勢力非常大,這樣可以平衡兩大集團的利意。司馬炎繼承祖,叔,父基業是個典型的官三代,當上皇帝是水到渠成的事,個人沒有什麼雄材大略,沒有什麼主見而且懼內。他的皇后楊氏是非常有主見的人,兩個人感情深厚司馬炎對楊氏可以說言聽計從。楊後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對司馬衷做太子可以說是一錘子定音了。另一個原因是司馬衷沾了他兒子司馬遹的光了。司馬遹五歲時皇宮失火,司馬炎想去檢視。司馬遹扯住他的衣角說:"幕夜倉率,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司馬炎見他如此聰慧淡定嘆日;"此兒當興吾家。門對皇子寄預後厚望,成司馬衷上位的一個原因。司馬炎隨知″太子不寸。”最終還是選擇了他。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己是五百年身。
回覆列表
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上下5千年的歷史裡,中國曾遭遇了一場浩劫。準確的說,應該是漢人遭受了一場浩劫,一場令無數人慘死的浩劫,一場被歷史所銘記的浩劫——五胡亂華。 雖然,從古至今,中國的周圍就生活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很多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對中國形成了威脅,與中國作戰過,與中國你追我躲。 但是,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卻一直沒有傷及中國的根本,沒有大規模的進攻中原,沒有使得成千上萬的華人因此死亡。 直到五胡亂華。 所謂的“五胡亂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百度百科所解釋: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在很多歷史學家的眼裡,五胡亂華就是一場災難,是一個特大的浩劫。 胡人紛紛來到中原,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原人,使得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染上了紅色,使得漢人,一聽到胡人,就兩股戰戰,十分害怕。 這一場浩劫,並不是幾年,也不是十幾年,而是整整持續了300多年。 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中國才結束了這場持續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結束了五胡亂華。 然而,在這場浩劫中,還是有無數的漢人無辜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這場浩劫的罪魁禍首就是最近很火的司馬懿。 為何這麼說呢? 司馬懿本是曹魏的謀臣,是曹丕得意的手下。 然而,等曹丕死後,他與他的兒子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最後成了曹魏實際的掌權者。 後來,司馬炎稱帝,曹家的權力最終徹徹底底到了司馬家的手中。 而後來的五胡亂華,就是由司馬家引起的。 司馬家為爭奪中央政權引發了內亂,最終使得西晉亡國以及五胡亂華。 因而,有人說,司馬懿就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