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江南俗士1972

    所謂的書呆子,按照坊間俗語的說法,就是讀書讀傻了,為人處事機械教條地按照書本的要求來。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書呆子是因為書讀太多了,理論脫離實際,才導致的。其實則不然。書呆子不是書讀太多了,而是書讀太少了或者只讀一類書,重複閱讀,才導致的思維僵化。

    古代為什麼書呆子多?就是當年科舉制限定了考試範圍,讀書人讀的主要是儒家經典,從閱讀量來看並不多。為了考試,書生們反覆研讀,咬文嚼字,在故紙堆裡打轉轉。說起來滿腹經綸,實際上最多是偏科生。不傻才怪呢!

    又如,民國的所謂大師們,大多數號稱學貫中西。其實也是半瓶子醋。比如,陳寅恪、呂思勉、吳晗等所謂的歷史學家,他們其實不過是歷史考據學家,有知識無見識,根本沒讀懂歷史,不知道歷史的趨勢。反而胡適先生,學養不算最高,但讀書讀通讀透了。

    我一直認為,開卷有益。不管什麼書,都值得一讀。一本書一個作者,表達的只是一種知識一種理論。如果只讀一個作者,或者只讀觀念類似的作者,那你永遠只知道一種知識,讀一本書與讀一百本書沒有任何區別,反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去重複閱讀。只有博覽群書,不管什麼流派、什麼理念、什麼檔次,甚至小黃書,也應該讀一些。

    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作者之間打架、混戰,讀者就無法輕信某本書籍了。自然會用自己的腦子去選擇去思考,自然也不會出現一根筋的書呆子了。比如,陳寅恪們如果能讀到喬治·奧維爾的書,可能就不會遭遇後來的命運。

    說到底,閱讀量少或閱讀面窄,才會出現書呆子。

  • 2 # 子羽的文庫

    書呆子,就是死讀書,不懂的變通的人。

    如果你一直死讀書,那麼,學來學去的東西,都是別人的。

    人,貴在有自己的思維和觀點,如果你一味,全去學別人的,那麼,你遲早被進步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不管讀什麼書,不能光看表面,要引入自己的觀點,開發自己的思維。

    只有這樣讀書,那麼你才把書讀活了,也沒人會說你是書呆子。

    當你能把讀的書,靈活運用的時候,別人就會說你聰慧如斯,腹有詩書氣自華。

  • 3 # 上山畝教育

    那年7月,一個驕陽似火的日子,我高中畢業落榜,卷好鋪蓋席子,拖著一副落湯雞的失敗樣回到了家。

    小學初中高中,十幾年寒窗,我一直在外面讀書,成績時好時壞,一點也不穩定,小學還好,初中也不錯,高一還是班幹部,到高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上課喜歡發呆,很喜歡胡思亂想,自卑到極點,加上身體又不好,到高三時被無數的大考小考搞得更加心力交瘁,你說,要是這種狀態能考上大學的話,不是出題的人有毛病,就是改卷的老師在打瞌睡,抑或祖墳冒青煙。

    既然名落孫山,那就當農民吧。

    我們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沒什麼文化,小學沒畢業,寫個名字都慢吞吞,還是倒筆畫,嘴巴卻利索,幹農活也不拖泥帶水。

    父親見我考大學無望,逼我跟著小芳去幹農活——割草。

    小芳真的很好,教我如何使鐮刀,如何快速選草,如何打捆……

    可是我很笨,腦子似乎不好使,手不會配合,小芳反覆教,我就是學不會。“你讀太多書了吧,連這都不會”,小芳第一次數落我。

    在小芳的幫助下,終於割了兩小捆,小芳幫我固定好扁擔,傍晚的時候終於挑草準備回家。

    那是我完高中第一次挑擔子,把扁擔橫放在兩個肩膀上,似乎很舒服。小芳見我用錯扁擔,挑著丁點草,戴副500°的近視眼鏡還走路顫顫巍巍,忍俊不禁的模樣笑得她前仰後合,“你真是個書呆子!”,她微笑裡帶著幾分嘲諷。十幾歲的我很要面子,覺得小芳是在罵我和鄙視我讀書讀傻了,木訥呆板不靈活,我心裡很不爽。

    傍晚回家的路似乎很漫長,第一次割草挑擔子的我腳下突然一滑,一個趔趄,連人帶草,人仰馬翻,從路邊摔下五米深處的泥田,等我爬上來的時候,一身黃泥染遍全身,小芳笑得更加誇張,“書呆子,四隻眼睛都看不見路啊,哈哈哈”。

    從此以後,我就對罵人家書呆子的人很反感。

    從此以後,我就發誓一定要離開老家,走出大山,既然已經被人家定義為“書呆子”,我就做個合格的地道的書呆子。

    過完年,春耕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我重新找出高中的課本,離開了老家,離開了那個叫我“書呆子”的小芳。

    7月份再次參加高考,8月份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去大學的天,小芳來送我,我堵著氣,我恨她罵我“書呆子”,心裡在不斷詛咒她。

    大學畢業包分配,做老師,工作穩定,工資359,第一年,但是,今天的我已經很知足。

    現在回想,突然很想感謝小芳——那個叫我“書呆子”的人,是她,激發了我要走出去的動力。

    所以,別太介意人家說你是個“書呆子”,捧好書本,想讀就讀,想寫就寫,想幹就幹。“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做個書呆子,其實蠻好。

    END——

  • 4 # 飛飛貓說話

    書呆子有2種解讀:

    一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人,這是一種貶意詞。他把讀書當作職業,不與實際工作生活相給合,不會靈活運用知識,相當於一個兩隻腳的書櫃,或者說,大學生相當於一個u盤,博士生相當於一個大的行動硬碟,他有一種儲存知識的功能。

    二是呆若木雞的人。莊子裡有一個故事,就講呆若木雞。講現在我們說一個人笨的時候,經常用“呆若木雞”來形容,現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痴傻發愣的樣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其實,在歷史上,呆若木雞有一則很奇妙的典故,表達的是一個完全褒義的意思。

    齊宣王(齊威王兒子)作為一國國君,每天又忙於國事公務,不能親自訓練雞,就把訓練雞這項任務委派給了一個鬥雞高手,這個高手名叫紀渻(音同“省”)子。齊王求勝心切,過了幾天就派人催問紀渻子說: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道:還沒訓練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又過了幾天,齊王再派人來催,紀渻子回答道:還是沒好,雖然遇到對手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齊王第三次派人來問,紀渻子回答道:現在可以了。

    等到鬥雞比賽時,對手的雞在賽場上又蹦又跳的,而齊王的雞卻一動不動,像個木頭雞似的,一點反應都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嚇跑了,齊王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這個故事是對老子《道德經》“不爭而天下莫與之爭"的解讀。這隻呆頭呆腦的雞是絕對高手,它爭都不爭就贏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科學家由於只專注於一個問題的研究,其他方面的能力沒有開發,顯得笨頭笨腦。像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人,他經常外出之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他的《相對論》一經發布,沒有一個人敢與他爭。

    老子也一樣,他不與人爭,但他的《道德經》一公佈。就是天下第一,誰能與之爭。

  • 5 # 胖胖虎音樂

    書呆子指一心向學,除了學習什麼也不會的。社會經驗不多,自理能力差,生活白痴的那種人。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讀書就讀的有點傻了,最後雖然真的讀過許許多多的書,卻被別人罵成書呆子,而另一些人也是讀過許許多多的書,最後卻能夠全是書卷氣,讓別人一看這就是一個文化人,而我認為同樣是讀書,書呆子和滿腹書卷氣的人的差別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書呆子只懂讀書,但是滿腹書卷氣的人卻往往不僅能夠讀書,還能理解並且產生自己的見解,也就是明顯滿腹書卷氣的人要比書呆子更加有思想,比如一篇古文,有些書呆子的確是很厲害,可能看了之後就能很快的背下來,但是背的很熟卻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甚至都不知道這篇古文到底在說什麼,而滿腹書卷氣的人則不會那麼死板,他們更多的是選擇慢慢讀書,細細品味,仔細推敲,最後可能古文並不能背下來,但是作者的思想卻能夠被他們完全理解,甚至他們還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就比書呆子強太多了。

    第二點,書呆子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書呆子只會學知識,但是往往不會利用,而滿腹書卷氣的人往往就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讓人們感覺到這個人真的是有大家風範,書呆子很明顯無論讀多少書,都是很呆板的,但是滿腹書卷氣的人往往才思敏捷,能夠很靈活的思考一件事情,而從氣質角度來看,很明顯書呆子並沒有什麼氣質,而滿腹書卷氣的人將文化內化於心,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

  • 6 # 庸腐學渣以為

    現實中,生搬硬套的學渣書呆子,往往更橫,更急,更愛硬為人師。

    而且常聽錯、離題、錯位,計策大多很low。

    更是假大空、誆騙、耍賴相對嚴重的低素質人群。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高分高能,低分低能。

    最怕專科生同事,特別是統招、正宗的專科生。自信過度,才能不足,自視英明,實際庸才,總體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整體思維?你是如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