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暮森林
-
2 # 創業壹課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 培養幼兒“誠實、勇敢、愛護公物、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是我們現在教育的重要目標。
習慣又是什麼?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和穩定的行為方式。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也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
3—6歲的幼兒可塑性強,愛模仿,愛探索,但自控能力較差,還沒有能力判斷是非對錯。所以在這個時期,孩子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現在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和特殊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孩子道德教育與行為習慣的培養。
從一個孩子的行為就可以看到他父母的習慣。一個穿著邋遢的孩子,你會認為他的家裡一塵不染嗎?一個出言不遜的孩子,他的父母會待人謙和有禮嗎?作為父母,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滲透在孩子的身上,習慣會傳承。好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3一6歲的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禮儀習慣……,教會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為他人著想。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孤僻的性格,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很大的影響。
2、說到做到。對待這種言而無信的行為,很多父母認為是小事,但正是這種小事往往會決定孩子的將來。教會孩子說到做到,是做父母必須的責任。
3、責任心不可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對自己的一切言行負責,對與自己有關的人負責。責任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滲透,當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時,他已經懂得了責任。
4、感恩生活。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孩子雖然還小,但是要教他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感謝大自然,感謝爸爸媽媽,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才會快快樂樂!
5、合理消費,學會節約。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理財觀。要教孩子學會節制,不管是金錢還是資源。這個話題一定要和孩子一同認真交談。學會節約,才能更好的生活。
6、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很多家長可能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亂動別人的東西就像隨意窺探別人的隱私一樣,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明白。
7、誠實不說謊。有時候孩子的謊言或許只是一個小樂趣,有些家長也認為善良的謊言是可以得到原諒的,但是一個滿口謊話的人會被厭惡嫌棄。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問題,如果小時候沒有學會誠實,長大後他還知道什麼是誠實嗎?
8、耐心是個好習慣。耐心任何人的成長影響都很大。很多人會說自己是急性子,那不過是有些人因為自己沒有耐心而找的藉口,一個有耐心的孩子,會認真看書寫字,安靜等待。
9、常動腦動手。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動手拆東西,一定不要去阻止他,這是他在認識世界。如果他喜歡問問題,那你就耐心地告訴他從哪裡可以找到答案。也許你並不知道孩子的奇思怪想來自哪裡,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10、健身鍛鍊。鍛鍊是個需要從小培養的好習慣,鍛鍊的好處很多,可以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以收穫一個Sunny開朗的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良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養成。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堅持始終如一,父母要不怕復麻煩,不斷糾正。好的習慣值得耐心培養。
3一6歲正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家長們必須要重視起來,給孩子一個美好健康的未來!
-
3 # 和正
1、學會自動的能力
學會自己走路,不要常背,常抱;學會自己打飯、自己吃飯,不要家人給打飯,給餵飯;學會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不要一跌倒又哭又鬧,非要家人去扶起來。
2、學會勤講衛生的好習慣
學會自己早晚勤涮牙;自己洗臉、洗澡;學會飯前飯後勤洗手,大小便完了勤沖水,勤洗手。
3、學會從小懂禮貌,講文明
學會稱呼家人、親人、近鄰親友、同學;學會不亂丟果皮、紙屑等垃圾;學會不亂拿別人的東西,不接陌生人的東西。
4、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各自的興趣和愛好,繪畫、唱歌、跳舞等,擇優培養,全面發揮,但不能溺愛和憒養。
-
4 # 奇堯最棒
和諧、溫馨、有愛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保障,同樣,一個沒有知識、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精神殘缺的家庭,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教育出優秀的下一代。
愛孩子是以互相信任、尊重、為前題的,父母尊重信任兒女,兒女尊重信任父母,才會培養出自尊、自信、自強的兒女。
無原則的寵愛、嬌慣、和溺愛,培養出的孩子將是任性、懶惰的人,這樣會使孩子遭到毀滅。
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傳遞過去的價值觀,而是創造未來的嶄新觀念。
以愛持家、以德傳承,是一個家庭幸福興旺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高尚靈魂的基石。“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顏之推)
-
5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悟空邀請。3一6歲的孩子應注重培養哪些方面的習慣?育兒教育比重學前教育。所以,家長和幼教老師擔子不輕,尤其是年輕媽媽爸爸真不知從何處下手,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一味靠哄、嬌、慣及寵是培養不出孩子的好習慣的。大家知道都想孩子聰明可愛,那麼你去做哪些方面的事情呢?第一培養養成說話愛問愛做的習慣;要教普通話,少說方言。第二要從小培養要講禮貌,不說粗話。第三培養吃飯講究先讓老人,次讓孩子。不要養成讓孩子先吃,再讓老人,這樣孩子長大,一輩子改不掉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壞習慣;別說孝順了。四是培養孩子的行為。讓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要讓學成歪三斜四的。五是培養孩子會尊老愛幼,不要目中無人。六是培養孩子合群,要讓學會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學孤癖。七是培養孩子知道好和壞的習慣,學會分清能力。八是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不靠別人的習慣。九是培養自學、閱讀、朗誦、唱歌跳舞、寫字、繪畫、打球、彈琴及各方面的樂趣能力習慣。十是培養孩子講衛生,不亂扔東西習慣。等等,諸多方面都要養成,但擇其重點方面加以養成,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畢竟還小,只是從小事教起,大人當其模範;你的言行非常重要,能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即此。我們培養教育孩子不可勿視的是細節,習慣只是培養的一種方法而已。從我做起,為孩子做好細節服務,才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
-
6 # 詩人劉志強LZQ
。0-6歲的幼兒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孩子天性貪玩好動,有不少家長就沒有把做事要專注這一條列入教育重點,即便孩子出現精力分散馬虎現象也當成小孩子的一種通病,不會提出特別的要求。當孩子學習的功課難度不大的時候,他們邊寫功課邊小動作不斷,根本談不上專心。
此時,“小毛病”的弊端還顯現得不厲害,但是一到了高年級階段,或者是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挑戰時,他們在學習習慣方面的差異便足以左右學習成績。那些考試排名總是靠前的學生一定不是點燈熬夜磨出來的,而是靠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自然而然學來的。正如幾千年前孔子說的“食不言,寢不語”,一心不能二用,不能在同一時間幹兩件事情。
老科學家卻說:“我是在幼兒園和小學”。提問的那個人一下子愣住了,“幼兒園、小學?您……在幼兒園、小學會學到哪些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科學家耐心地答道:“我在幼兒園、小學,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後要洗手;不隨地扔果皮、紙屑;做錯了事要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歉意;聽課要專心,作業認真做;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愛護一草一木;尊重他人……”這位老科學家緩緩地說著。誰也沒有料想到,在我們平時看起來最平常的行為習慣,卻成為這位科學家最輝煌的事業,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一席話是多麼的令人尋味啊!
二、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誤區有哪些?
1、孩子行為習慣可自然形成
只重視技能的學習與加強,忽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共同存在的誤區。
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往往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智力開發、知識教育,從胎教到一兩歲就教幼兒識字、唱歌、學琴、畫畫等等,家長對幼兒的技能培訓投資是巨大的,而輕視了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樹大自然直”的教育誤區使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不用著急,孩子行為習慣現在教不教,學不學是無所謂的,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殊不知,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早日獲得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使幼兒事事依賴他人,自然而然形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別人都應當為我服務的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對孩子成長是非常有害的。
幼兒園教育方面,教師雖然知道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幼兒智力和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針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活動設計比較少。
2、幼兒時期培養行為習慣能力為時尚早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以及他們對孩子行為習慣的不信任。現在大多數孩子入學前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隔代親”現象相當普遍退休後的老人對第三代更加的寵愛,他們認為,孩子小,不忍心讓孩子幹這幹那,怕累壞了。另外,家長有更多的時間照料孩子,因此樣樣事情包辦代替。正因為在這種溺愛包辦思想的支配下,當孩子們主動要求自己動手時,家長產生了眾多的“害怕”和“不信任”思想 ,因此家長把孩子動手的願望和機會全都剝奪了,使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3、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急於求成
家長也想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策略初衷是好的,但到頭來,仍然沒有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訓練方法過於簡單、粗暴,沒有耐心,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剛開始做時,往往做得很慢或者不夠好,有時甚至“闖禍”,這時正需要的家長的支援和鼓勵,幫助提高,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
三、哪些是不好的行為習慣呢?
行為習慣具體包括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鑑於幼兒身上發育的特點,哪些是不好的行為習慣呢?如下種種:到處製造垃圾,脫下的襪子亂扔,吃剩的果皮亂放,不洗臉,不刷牙,不愛洗澡,不講衛生。 經常發呆,無所事事,愛睡懶覺, 四體不勤,懶惰,從不幹家務,貪吃、挑食、吃獨食,吃飯慢,不專心,行為魯蠻,愛衝動,愛發脾氣,言而無信,弄虛作假,愛說謊,咬手摳腳駝背,站沒站相,坐沒坐相,不知節儉,浪費嚴重,愛慕虛榮,貪圖享受,不懂禮貌,常與父母長輩衝撞頂嘴等等。
四、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我們怎麼做?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培養始於父母,養成始於家庭,關鍵在於幼兒園,鞏固於日常生活一切活動中。但因為習慣太多的關係,今天我只給大家分享其中的三點。
(一)準時守時不遲到
從表面上看,守時是一種行為,實質上守時是一種品德,守時等於守信。守時,讓自然界的一切活動變得井然有序,條條不紊,而拖拉則會給我們造成很多困擾。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更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火車,因為一站晚點1分鐘,下一站可能就會晚點3分鐘,一站晚則站站晚,立刻就會影響著整條路線的正常運作,進而給所有乘客的出行造成麻煩。
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小時候曾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時時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形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可見,從小培養孩子守時,尤為重要。
幼兒園這樣做:
1、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
在明顯的位置掛上一個孩子易懂鐘錶,旁邊對應相應的課程表,讓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時間、日程的重要性。老師們還可以和孩子們做時間主題的手工,比如紙手錶、紙盤DIY時鐘,一起畫一些放在鐘錶上的小專案,協助孩子在上面記錄每天的主要活動都花了多少時間。這樣孩子就能直觀的看到哪些事情花的時間長、哪些短,從而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
2、將“時間觀念”滲透在點滴中
例如在跨世紀幼兒園裡,就制定有嚴格的時間規定。
上學時間:8:10準時開飯、8:35準時收碗、遲到者則不再用餐、9:00準時上課。
簽到時間:每天來園8:40之前進行簽到,過後則視為遲到。
吃飯時間:每日用餐時間為30分鐘,30分鐘後用餐截止。
站隊時間:每次站隊大家一起從1唱數到50,利用50個數的時間進行站隊、調整隊形。
睡覺時間:每次會有10分鐘的自行整理時間(如脫衣服、悄悄話環節)。
家長這樣做:
1、用事實來說話,讓孩子體驗一下不守時的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因為年齡小、閱歷少,其注意力很容易轉移。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形成和完善,他們更加樂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很可能因為玩得高興而忘記時間。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假如沒有時間觀念,不遵守約定時間,那麼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並給他一一列舉出來,讓他意識到這麼做的後果。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體驗一下不守時的後果。
2、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媽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假如爸爸媽媽能夠有規律地生活,能夠遵守約定的時間,並且在生活中給孩子講述守時的重要意義,那麼爸爸媽媽的言語和行為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家庭生活中,爸爸媽媽不僅要告訴孩子怎麼守時,還要用自己的行動做給孩子看。假如爸爸媽媽答應了孩子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那麼就要遵守這個時間約定;假如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做到,就要及時向孩子認錯,並請求孩子的諒解。
3、讓孩子參與自己的時間管理
讓孩子參與到一日流程的制定中,讓孩子有意識的開始瞭解自己每天生活的一日流程,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逐漸在心中形成觀念。開闢一塊地方,把每天的日程掛起來:對於還不識字的孩子,可以用圖片表示出來,什麼時候喝水、學習、運動、聽故事、整理玩具一目瞭然。用這種方法,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具有時間的概念。孩子每完成一個,就讓他自己把開啟的“門”合上,這樣,他們就會充滿很強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慢慢下來,孩子就會對做每件事應該預算多少時間,有了個大致認識。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遲到,就是因為不會準確的預算時間。學會預算時間,是孩子以後合理規劃日程的基礎。美國很多家庭都會要求孩子學會自己做timebudget(預算時間),制定合理日程表並且執行。
(二)做錯事要道歉
道歉是一門學問。當我們懊悔做錯了事情,並希望得到對方的寬恕時,道歉能使我們無法釋懷的心情得以放鬆。因此,當做錯一件事情時,無論事情的大小,我們都需要向他人表示道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否認自己已經做錯事的行為,如果對方不知道,這件事情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但如果對方知道了,或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解,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采用高傲且不真誠的態度勉強道歉,雖然已經道歉,但會使得對方心裡耿耿於懷,最後影響個人的社會交往。那麼,如何引導孩子道歉呢?
幼兒園這樣做:
在教室裡設定小區角——和平桌。如有孩子發生矛盾,請他們走到和平桌前。和平桌上,放著和平花,他們可以進行選擇,誰先拿到了和平花,誰就開始訴說。透過雙方的訴說,將心中的苦惱傾訴完畢後,兩個人的矛盾很快會化為烏有;如果他們不想選擇傾訴,就要在和平椅上選擇靜坐。透過靜坐,孩子會慢慢撫平內心的情緒,等到心情平靜後,老師再簡單做引導,使得孩子們互相道歉。
家長這樣做:
孩子不會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懂得是非觀念,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家長應耐心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需要如何做才正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道歉就顯得順理成章。但孩子有可能因為害怕承擔後果而不敢承認錯誤,家長應鼓勵孩子知錯就改,給予孩子安全感,避免對認錯產生畏懼感。還有的孩子犯了錯,總是尋找各種謊言來逃避責任,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這種行為,讓孩子明白說謊是一種惡劣的行為,比犯錯誤更讓人不可原諒。
(三)有秩序排隊
排隊是社會公德,秩序體現公平精神,如:排隊打的、上下放學、購票、吃飯、進出公眾場合等。排隊的人即能提高效率,又顯現和諧,是體現社會文明及個人文明教養的一面鏡子。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不按秩序排隊、搶佔位置的不文明現象,當有人出現這些行為時,周邊的人會向他投去異樣的眼光,認為這個人是沒有教養的人。
從小培養孩子懂得遵守公共場所秩序的習慣,讓孩子清楚在什麼場合是需要排隊的以及排隊的規則是什麼,如果有人沒有按秩序排隊、我們應該如何提醒對方等,是我們的責任。
幼兒園這樣做:
1、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排隊
晨檢時、戶外玩滑梯時、在教室選擇工作時、打飯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排隊。
2、發揮“以大帶小”的榜樣作用
對班內已有規則意識的幼兒進行積極地評價和鼓勵,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從而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3、透過環境創設影響孩子常規建立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在教室中佈置適宜的環境能夠起到暗示作用。語言講解幼兒不一定能夠很快理解規則“一個一個有秩序地進行”,但結合直觀形象的標記圖,就能透過模仿學習到該行為。如:用小動物的形式貼出排隊出操、拿杯喝水、如廁、洗手等情景,讓幼兒學習他們守秩序。
家長這樣做:
1、引導孩子注意觀察,
當父母帶孩子參加一些公共場合的活動時,一定要提前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清楚在公共場合裡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並引導他們觀察,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讓孩子來監督自己的行為
父母還可以在參與一些公共場合活動的時候,賦予孩子一些監督的任務。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帶著任務去參加公共場合的活動,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裡表現的更有責任感,遵守秩序的行為更加自覺。
(四)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隨地吐痰不僅嚴重破壞環境衛生,並且很容易導致細菌傳染疾病。走在大街上,當你看到有人經過你身邊隨地吐痰時,內心是否有強烈的厭惡感?道路兩側的垃圾桶上清晰的標示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又有多少人會按照標識把垃圾進行分類丟棄的?如何快速的提高華人的整體素質,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從幼兒入手。
幼兒園這樣做:
幼兒園日常生活教育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內容——優雅與禮儀。透過優雅與禮儀的各項工作練習,培養出一個個小紳士和小淑女。
1、不隨地吐痰。在教室幾個固定的位置擺放便於孩子取放的抽紙,當孩子要吐痰時,先取一張紙巾疊好,然後把痰吐到紙上,包裹後再丟進垃圾桶內。
2、不亂扔垃圾。幼兒園將垃圾分類丟棄生成課程,訓練孩子養成垃圾分類丟棄的好習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帶領孩子認識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讓孩子認識到隨意丟棄垃圾對環境的危害。
家長這樣做: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但這還遠遠不夠。在孩子出現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第一時間,要及時給予合理的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怎麼做才是對的,這才是重點。教育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對方,所以家長要適當的用嚴厲一點的表情來警醒幼兒,切勿發脾氣,這樣適得其反了。尤其是在孩子改正之後,還得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讚美。這樣,孩子就會從意識當中做到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甚至以後他看見別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還會阻攔。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透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我們都知道養成良好的習慣對自身是很有好處的,但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人並不是單純地受理性支配,還要受自己思維和行為慣性的制約。所以,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小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吧,要知道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
-
7 # 鬱香墨
謝邀,問三至六歲的孩子應注意培養哪些方面的習慣? 個人認為,當今三至六歲的孩子,已經萌萌噠懂事了,這是有現代科學依據的,據醫學考證,當今出生的小孩子,比一九七O以前出生的孩子,大腦發達期提早了一至兩年(據參考訊息)。這就意味著小孩子發育期有所提早,認知度也有所提前。以下有幾點小小的建議,供家長參考。一,提高小孩子自勤能力,既要用心呵護,也要用心引導。當然,引導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視觀,心靈等等諸多方面,自由選擇。同時,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不能因為家長打工忙,輕視了對孩子的關照和愛護。特別是當今允許生育二胎的孩子優良政策,無地自容,放手不管。大家應該明確,孩子與父母建立的最深感情,也是在這個時候。包括社會情感,和對大自然認知情感。最強記憶,最好觸碰也就是在這個年齡段。二,小孩子在五至六歲這個年齡階段,有兩個地方千萬不能去,更不可讓小孩子觸碰。一是藏汙納垢的地方,二是賭博的地方。這些不健康的場所一旦被小孩子感染,五雷是打不動轟不動的。古人講的好″環境改變人″。千萬千萬注意,一定要引起警覺。此類問題已經發生並透過鑑證,無可質疑。三,小孩子懂事以後,最好與父母親分床,其原因大家應該清楚。四,因地利導,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中去感受鍛鍊。例如,生產,勞動,爬山運動,由大人陪伴,並教其怎樣翻地,怎樣下種,怎樣收割等等。認識花草,樹木,以及孩子所關心的其它問題。五,試著對孩子間隙的進行一些愛國主義教育,以看兒童讀物和講解英雄小故事為主,可以出一些非常簡單的問答題,讓孩子答,並做好鼓勵工作。可以讀背一些短小強悍的小詩詞等等。若發現孩子有某些方面的愛好和興趣,決不可放棄。加以誘導和鼓勵,並切記千萬不讓孩子玩手機等有害物品。總而言之,加強對小孩子的培養,是每一位家長必有的責任,方法也有許多種,只能在實踐中提高和完善。
-
8 # 老頭哥兒
根據題意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現今家庭中3一6歲孩娃差不多還都是獨子獨女的,二胎政策還是最近幾年才放開的,就不談幾胎事了,只說說3一6歲左右的孩娃吧,應該注重培養哪些方面的習慣問題。
3一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規來說,應該都是上了幼兒園的孩娃了,幼小班或幼大班的童娃了。幼兒園現今也有等級的,好點的幼兒園和一般的幼兒園就是不同,無論是在師資幼教方面,還是幼兒園住,玩,配置方面都是有差別的。這個歲數的孩娃們進了好一些的幼兒園,懇定要比進入一般幼兒園的孩娃,無論是在自律方面,還是在成長中的個人習慣,都要好一些的,我個人的看法。
就說我的小外甥生吧,從三歲就在家長和幼師雙方合理的幼教下,從三歲就開始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不需要大人來喂,大小便自己都會,很少需要大人的幫助,還養成了愛看幼兒書,愛聽大人講故事的好習慣,洗點什麼小衣物,孩娃要求自己幹,家長都會放手讓去幹的,養成從小愛學習愛勞動的習慣。
對待這麼大的孩娃,大人們無需要求過高,因為他(她)們正處在成長期,只要家長或幼師們正確引導,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成長中要學會從小懂禮貌,
-
9 # 壽春舊友
謝謝邀請。3一6歲是孩子從幼兒到少兒的過度期,在進入學校前的關鍵時刻中如何培養和引導孩子在學齡前做一些準備鍛鍊很有必要。首先家長應觀察孩子無意中的興趣愛好,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讓其參加這方面的學前教育。再者在家庭中設立一些適合孩子的益智活動場所或玩具。其次應準備很多各方面的兒童讀物,啟發他們好奇多動的天性,讓其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健康的成長。
-
10 # 愛河北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言行舉止對一生影響是很大的,作為父母切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習慣的養成,我覺得以下一些較為重要:
第一,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大人不要大包大攬。孩子透過自己動手會提高很多的能力,也學會了勤快。
第二,對孩子不要有求必應。不能想要什麼都給他買,要讓他知道父母賺錢也是不容易的。不然的話,將來很可能就是個敗家子。
第三,不要讓他說謊話。這個,首先父母要做好典範。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他也會學的。
第四,要多和孩子交流,特別是內向的孩子,要想方設法讓他多交流。不然的話,小心長大抑鬱了。
第五,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動腦筋的遊戲了。開發大腦,增長智慧,這一點相當重要。
回覆列表
3-6歲是小孩智力快速發育的階段,好奇心旺盛,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時期應該培養兩個好習慣。
一、分清自己的和別人的,不能不經同意亂拿。因為孩子好奇心旺盛,他們的概念裡沒有清晰的“你的”“我的”的概念,在他們的概念裡,這個東西對他/她很有吸引力,就會本能地趨近,本能地想擁有。成年人知道即使羨慕、嫉妒,別人的東西自己是不能去拿的,但是孩子不知道。我個人認為小孩子(具體指不明白“你的”“我的”概念的小孩)即使是在沒有擅自拿了別人的東西也不能叫做偷,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東西有別人的和自己的的區別,也不知道“偷”是什麼。
但是,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她會理解“偷”是什麼,但是可能已經形成一種偷竊成癮的心理疾病了,因為偷可以讓小孩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就可以得到。
二、培養孩子付出勞動去得到想要的。我覺得如今社會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某一部分人貪圖安逸,不願勞動,所以勞動創造財富的習慣應該早早讓孩子學起來。這樣他/她會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培養一種踏實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