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7月30日的傍晚,在美國密執安州的格林菲爾德的一個小村莊裡,隨著一聲嬰兒清脆地啼哭,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父親為他取了個名字叫亨利·福特。望著長子小亨利結實的小身體,父親喜上眉梢,他覺得夢想建造大農莊的事業後繼有人了。父親威廉·福特是個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幾乎身無分文,只隨身帶著一套手工工具。他很快找到了做鐵路枕木的工作,不久便有了一定的積蓄。但是,身上奔湧著愛爾蘭質樸農民血液的威廉,仍舊被密執安州的無垠沃土所深深吸引,他決定把家安在這裡。對於威廉·福特來說,美國給他提供的最偉大的機會就是,一個平民百姓可以購買和擁有土地。僅僅幾年的功夫,他不僅擁有了土地,有了家,而且還有了一個共同實現他夢想的繼承人——亨利·福特。這一切都使他感到萬分地榮幸和驚喜。當小福特長到7歲時,便開始上學了。課餘,父親常常把他帶到田地裡去觀看自己幹活,為的是培養他對土地和種植作物的興趣。但父親每次暗中觀察小福特的行動都使他非常傷心。因為小福特很少看地裡的秧苗,也不摘地壟旁邊的小野花,而是常常一個人擺弄父親隨手帶來的多餘農具,有時翻來倒去竟然一看就是幾小時。如果沒有這些農具,他就跑到地頭的水車邊,觀看“吱吱”作響的水車是怎樣澆地的。威廉覺得也許小福特太小,對一些東西的愛好僅僅是出於好奇罷了,大了也許就會好了。當小福特長到十來歲時,父親便開始每天在課餘都給他派地裡的農活。出於無奈,小福特總是草草地把農活一干完,就一頭鑽進自己的小屋,設計製作自己喜愛的小推車、小吊車等機械小工具,有時連吃飯都得媽媽去喊他。後來他曾設計了一套裝置,使他爸爸不用下馬車就能關上庭院的大門。然而,父親對福特的做法不但沒有給予讚揚,反而越來越反感,常常訓斥兒子不知珍惜如今的好運道,放著那麼好的田地不種,偏偏搞一些邪門歪道。他常常搖頭嘆息道:“我真不知如今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對於父親的訓斥,福特總是不予解釋,照樣我行我素。等到福特16歲時,對機械的興趣使他再也不願像父親那樣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做農民了。他決定進城去做工人,去擺弄使他忘乎所以的大機器、大機械。望著亨利·福特堅定的目光,父親原先對長子的夢想徹底破滅了,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其他兒子的身上。就這樣,福特在16歲時,隻身前往底特律,進了機械廠,當上了一名學徒工。不安分的人1879年,底特律是一個擁有116萬人的城市,是翻砂廠、機器廠和馬車作坊的集中地,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工業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吸引愛好機器的年輕人的城市。小工廠正在興起,心靈手巧的年輕人總能找到一份工作。亨利·福特在密執安車輛公司找到了一份修理機器的工作,工資是一天11美元,每週工作6天。但是這個工作遠不能發揮他的才能,他很快就離開了。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有些老工人修不了的機器他能修好,因此遭到忌恨;另一個是,別的工人需要6小時才能幹完的活,他花半小時就幹完了。於是,他到詹姆斯·弗勞爾斯兄弟公司去工作了,那是一家以質量優良和品種繁多而享有盛譽的機器廠。他每星期掙25美元,住在一所每週吃住要35美元的房子裡,步行上下班,這樣每星期還差1美元的開支,他是富有創業精神的年輕人,開始想辦法彌補這個虧空。他聽說一家珠寶店剛剛購進了一大批舊鐘,他就提出以每晚50美分的工錢為該店清洗和修理這批鍾。他幹得非常好,不久他就開始修表了。店主堅持叫他在後面的屋裡幹修表的活,因為他怕顧客看見他那麼年輕會不放心。這份工作給他每星期的工資增加了2美元,這樣每星期他就有了1美元的節餘。他對錶的著迷使他產生了一個自認為是非常好的想法,他想發明一種結構非常簡單、能夠大量生產的表;一條簡單的裝配線每天能生產2000塊,每塊的生產成本只要30美分。他確信自己能設計和生產這種表,惟一的問題是怎樣銷掉一年生產的60萬塊表。這件事他不感興趣,因此放棄了這項計劃。但簡化產品結構,使它能大量生產,這樣一種基本思想則留在了他的心裡。之後,他從弗勞爾斯兄弟公司出來,又進了一家船舶修理製造廠。這家工廠製造新船,修理汽艇、駁船、拖船和渡船。他的工作是修發動機,他感到這個工作很光彩,在那裡幹了兩年。1886年,福特23歲,在父親許諾給他40英畝林場的誘惑下,他回到了鄉下。威廉·福特之所以做這樣的許諾,是想把他那不聽話的兒子從城市和他那該死的機器裡解救出來;亨利·福特之所以同意回來,是因為他需要過一段平靜的日子,因為他即將與克拉拉·布賴恩特結婚。回鄉下幹農活的單調乏味,更堅定了他對機器的熱愛。他仍然一有空閒便敲敲打打,搞發明,讀他能得到的每本技術雜誌。沒幾年工夫,福特便在農村呆不下去了。他要與克拉拉重返底特律。父親仍然為他擔心。“他就是安定不下來,”威廉·福特對朋友說,“我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亨利·福特最終的目標正在確定下來。他告訴妻子說,他想發明一種不用馬拉的車。但是,首先他需要不少電的知識。於是,他在底特律愛迪生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45美元。托馬斯·愛迪生是他心目中的一個偉人。福特想,他可以在這裡學到更多的關於內燃機電氣系統的知識,這是當時許多年輕的發明家都在擺弄的東西。他在愛迪生公司乾得很好,不久,就成了這家公司最熟練的技師,月薪高達100美元。但這還不夠,製造新車還需要支付材料費。因此,晚上他又在底特律青年會給機工培訓班講課。從他第一次到底特律以後的短短几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有相當大的發展,人口已超過205萬,鐵路已開始向全國延伸,城市街道已有了路燈;機器比以前更多了。這一切的變化,更激起了福特的創造熱情,因為煤和蒸汽機的時代將在這座城市結束。
1863年7月30日的傍晚,在美國密執安州的格林菲爾德的一個小村莊裡,隨著一聲嬰兒清脆地啼哭,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父親為他取了個名字叫亨利·福特。望著長子小亨利結實的小身體,父親喜上眉梢,他覺得夢想建造大農莊的事業後繼有人了。父親威廉·福特是個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幾乎身無分文,只隨身帶著一套手工工具。他很快找到了做鐵路枕木的工作,不久便有了一定的積蓄。但是,身上奔湧著愛爾蘭質樸農民血液的威廉,仍舊被密執安州的無垠沃土所深深吸引,他決定把家安在這裡。對於威廉·福特來說,美國給他提供的最偉大的機會就是,一個平民百姓可以購買和擁有土地。僅僅幾年的功夫,他不僅擁有了土地,有了家,而且還有了一個共同實現他夢想的繼承人——亨利·福特。這一切都使他感到萬分地榮幸和驚喜。當小福特長到7歲時,便開始上學了。課餘,父親常常把他帶到田地裡去觀看自己幹活,為的是培養他對土地和種植作物的興趣。但父親每次暗中觀察小福特的行動都使他非常傷心。因為小福特很少看地裡的秧苗,也不摘地壟旁邊的小野花,而是常常一個人擺弄父親隨手帶來的多餘農具,有時翻來倒去竟然一看就是幾小時。如果沒有這些農具,他就跑到地頭的水車邊,觀看“吱吱”作響的水車是怎樣澆地的。威廉覺得也許小福特太小,對一些東西的愛好僅僅是出於好奇罷了,大了也許就會好了。當小福特長到十來歲時,父親便開始每天在課餘都給他派地裡的農活。出於無奈,小福特總是草草地把農活一干完,就一頭鑽進自己的小屋,設計製作自己喜愛的小推車、小吊車等機械小工具,有時連吃飯都得媽媽去喊他。後來他曾設計了一套裝置,使他爸爸不用下馬車就能關上庭院的大門。然而,父親對福特的做法不但沒有給予讚揚,反而越來越反感,常常訓斥兒子不知珍惜如今的好運道,放著那麼好的田地不種,偏偏搞一些邪門歪道。他常常搖頭嘆息道:“我真不知如今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對於父親的訓斥,福特總是不予解釋,照樣我行我素。等到福特16歲時,對機械的興趣使他再也不願像父親那樣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做農民了。他決定進城去做工人,去擺弄使他忘乎所以的大機器、大機械。望著亨利·福特堅定的目光,父親原先對長子的夢想徹底破滅了,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其他兒子的身上。就這樣,福特在16歲時,隻身前往底特律,進了機械廠,當上了一名學徒工。不安分的人1879年,底特律是一個擁有116萬人的城市,是翻砂廠、機器廠和馬車作坊的集中地,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工業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吸引愛好機器的年輕人的城市。小工廠正在興起,心靈手巧的年輕人總能找到一份工作。亨利·福特在密執安車輛公司找到了一份修理機器的工作,工資是一天11美元,每週工作6天。但是這個工作遠不能發揮他的才能,他很快就離開了。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有些老工人修不了的機器他能修好,因此遭到忌恨;另一個是,別的工人需要6小時才能幹完的活,他花半小時就幹完了。於是,他到詹姆斯·弗勞爾斯兄弟公司去工作了,那是一家以質量優良和品種繁多而享有盛譽的機器廠。他每星期掙25美元,住在一所每週吃住要35美元的房子裡,步行上下班,這樣每星期還差1美元的開支,他是富有創業精神的年輕人,開始想辦法彌補這個虧空。他聽說一家珠寶店剛剛購進了一大批舊鐘,他就提出以每晚50美分的工錢為該店清洗和修理這批鍾。他幹得非常好,不久他就開始修表了。店主堅持叫他在後面的屋裡幹修表的活,因為他怕顧客看見他那麼年輕會不放心。這份工作給他每星期的工資增加了2美元,這樣每星期他就有了1美元的節餘。他對錶的著迷使他產生了一個自認為是非常好的想法,他想發明一種結構非常簡單、能夠大量生產的表;一條簡單的裝配線每天能生產2000塊,每塊的生產成本只要30美分。他確信自己能設計和生產這種表,惟一的問題是怎樣銷掉一年生產的60萬塊表。這件事他不感興趣,因此放棄了這項計劃。但簡化產品結構,使它能大量生產,這樣一種基本思想則留在了他的心裡。之後,他從弗勞爾斯兄弟公司出來,又進了一家船舶修理製造廠。這家工廠製造新船,修理汽艇、駁船、拖船和渡船。他的工作是修發動機,他感到這個工作很光彩,在那裡幹了兩年。1886年,福特23歲,在父親許諾給他40英畝林場的誘惑下,他回到了鄉下。威廉·福特之所以做這樣的許諾,是想把他那不聽話的兒子從城市和他那該死的機器裡解救出來;亨利·福特之所以同意回來,是因為他需要過一段平靜的日子,因為他即將與克拉拉·布賴恩特結婚。回鄉下幹農活的單調乏味,更堅定了他對機器的熱愛。他仍然一有空閒便敲敲打打,搞發明,讀他能得到的每本技術雜誌。沒幾年工夫,福特便在農村呆不下去了。他要與克拉拉重返底特律。父親仍然為他擔心。“他就是安定不下來,”威廉·福特對朋友說,“我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亨利·福特最終的目標正在確定下來。他告訴妻子說,他想發明一種不用馬拉的車。但是,首先他需要不少電的知識。於是,他在底特律愛迪生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45美元。托馬斯·愛迪生是他心目中的一個偉人。福特想,他可以在這裡學到更多的關於內燃機電氣系統的知識,這是當時許多年輕的發明家都在擺弄的東西。他在愛迪生公司乾得很好,不久,就成了這家公司最熟練的技師,月薪高達100美元。但這還不夠,製造新車還需要支付材料費。因此,晚上他又在底特律青年會給機工培訓班講課。從他第一次到底特律以後的短短几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有相當大的發展,人口已超過205萬,鐵路已開始向全國延伸,城市街道已有了路燈;機器比以前更多了。這一切的變化,更激起了福特的創造熱情,因為煤和蒸汽機的時代將在這座城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