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的假期來嘍

    梅娘梅娘,現代女作家,1920年生於海參崴,長於長春一個仕宦大家庭,擁有“南玲(張愛玲)北梅(梅娘)”之譽。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愛玲我們都耳熟能詳,梅娘又是誰呢?她寫過什麼,為什麼能與張愛玲齊名呢?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

    這話適用於張愛玲,同樣也適用於梅娘。

    (梅娘舊照)

    梅娘和張愛玲同歲,都是1920年生,都出生在大戶人家。不一樣的是,梅娘自幼便沒了娘。

    梅娘原名孫嘉瑞,生於海參崴,長於吉林長春。

    孫嘉瑞的父親孫志遠本是東北享有盛名的實業家,孫家在地方上不僅家大業大,在實業界也頗具影響力。

    孫嘉瑞從小由長房太太撫養。懵懂年紀,她一直以為長房太太就是她的親孃。然而長房太太待她,並不慈愛,反而在她淘氣後,常常狠狠責打她。久而久之,她對長房太太在畏懼之中,便生了疑心。

    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聽到僕人們的一些言談,她才從那些言談中,發現了真相。

    原來,孫嘉瑞的生母只是一個妾。自進孫家後,便受到長房太太的怨憎和排擠。

    終於,在孫嘉瑞長到2歲時,長房太太趁孫志遠出遠門時,將她的生母趕了出去,自那以後,她的生母便下落不明瞭。

    年少的孫嘉瑞得知真相後,悲傷不已,於是給自己取了名字——梅娘,意即“沒娘”。以此來提醒自己以後的路,由於沒娘,凡事只能靠自己。

    好在孫志遠四處經商,眼界開闊。在對待子女時,他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因此,梅娘不僅得到了他的疼愛,還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梅娘聰慧好學,家中藏書頗豐,這讓她有了博覽群書的機會。在11歲那年,梅娘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到了吉林省立女子學校,她的文學天賦在學校裡開始嶄露頭角。

    在梅娘16歲時,她的高中老師愛惜她的習作,幫她整理後,讓她結整合冊並交由出版社出版,書名為《小姐集》。

    (曾經的偽滿政府)

    彼此,梅娘生在富貴中,又滿腹才氣,雖然缺了母愛,但還有父親孫志遠的疼愛,似乎命運也不算太壞。

    然而,就在梅娘出書的這年,她的父親孫志遠卻因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出任偽滿洲國中央銀行副Quattroporte及通商大臣的職務,遭到日本人的刁難。

    不久後,輾轉抗日無果的孫志遠,不得不回到故鄉,繼續生活在日本人的鐵蹄之下。這讓孫志遠氣悶抑鬱,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孫志遠的離去,讓梅娘失去了最後的依靠。幸好她蒙孫志遠生前好友的幫助,才得以到日本留學,不至於被族中安排走上嫁人的路。

    在留學期間,梅娘依舊創作不斷。當時她所在的大學校長,對她的才華非常欣賞。同時,那位校長非常不贊成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為,所以安慰她說,日本人好比小鬼,他們這是趁菩薩睡覺,偷供奉的油豆腐吃呢。

    校長的態度,讓梅娘意識到,日本人並非人人都受軍國主義思想的蠱惑,這讓她對日本人有了新的看法。

    1942年,梅娘學成歸國後,受聘於北平的《婦女》雜誌。

    此時,是梅孃的一個創作高峰期,她的作品多次出現在《中國文學》《中華週報》《大同報》等刊物上。

    同年,梅娘還創作了極具代表性的《蚌》《蟹》《魚》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

    小說一經發表,就受到了一致推崇。

    (領受文學獎的舊照)

    由於身處淪陷區,她的作品還受到了日本政府的讚賞,並給她頒發了“大東亞文學獎”等。

    梅孃的小說、散文等,其實不光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肯定,在當時的文壇上,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他們評價說,不僅在滿洲,就算是在華北,梅娘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作家。她的創作和譯著都體現了她令人驚歎的寫作能力,這在文壇上極為罕見。

    這年年底,北平的書商和上海的刊物就做過一次“讀者最喜愛女作家”評選。梅娘和張愛玲以高票奪魁,兩人並獲第一,於是有了“南玲北梅”的美譽。而梅娘和張愛玲一樣,都才22歲,正是花樣年紀的好時光。

    抗戰期間,雖然身處戰亂,但梅娘依然走了一條循規蹈矩的路,她嫁了人,並先後生了兩個女兒。

    1948年,孕中的梅娘,帶著兩個女兒在丈夫的安排下,先一步到了臺灣。

    然而,一心盼著團圓的梅娘,卻沒能等來丈夫。她的丈夫乘坐從上海出發的太平輪,由於所載人數過多,再加上夜間航行為躲避宵禁,沒有開航行燈,結果撞上了一艘大船,丈夫因此遇難。

    失去了丈夫,梅娘還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據梅孃的長女柳青後來說,當時,有富商曾有意和梅娘結為伴侶。但是,梅娘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還不如去做野妓,所以她拒絕了對方。

    當然,以梅孃的才華,留在臺灣或去日本的大學教書,也必然不成問題,可是梅娘卻因為對故土有著很深的感情,又想辦法回到了北平。

    (梅娘老年照)

    解放後,梅娘被安排到農業電影製片廠做編劇。

    此時,梅娘膝下有兩女一兒,都不大,個個需要她來拉扯。

    梅娘一邊工作,一邊照料著3個孩子,生活得到了短暫的平靜。

    可是很快,肅反運動開始。梅娘由於在淪陷區寫作,又曾獲得過“大東亞文學獎”。因此這成了“漢奸文人”的證據,她不斷地接受審查和批鬥。

    隨著運動像暴風雨一樣的越來越猛烈,梅孃的境遇也越來越糟糕。

    她的資本家出身,讓她成了“資產階級臭小姐”。

    她的日本留學經歷,讓她成了“日特漢奸”。

    總之,堆在她身上的罪名越來越多。但要說證據,卻又都拿不出來。不過,在那個年代,黑白混淆,說是便是,辯解就是狡辯,會受到更瘋狂的折磨,所以梅娘只能沉默。

    至於梅孃的作品,也被打成了大毒草,全部被禁。

    1957年,梅娘去北平郊區的一個農場去接受勞動改造。

    此後,又經過“文革”的重重打擊,直到1978年,68歲的梅娘終於等來了平反,並恢復了工作和名譽。

    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出版社還曾給梅娘寄信,希望她能重新拿起筆來繼續創作。

    但信寄到傳達室,門衛卻都稱沒有這個人。

    原來,自政治運動開始後,那些批鬥梅孃的人,都稱她為孫嘉瑞,隨著時間的推移,知道她是梅孃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直到1996年,為了籌備抗戰勝利50週年,相關部門召開淪陷區文學大會,才從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梅娘。

    這也讓梅娘身邊的人們都大吃一驚,原來身邊這位普通老太太,居然就是當年在文壇上紅極一時的“南玲北梅”之一啊。

    (參考史料:《梅娘:懷人與紀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