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筆

    溥儀退位之後,仍舊生活在紫禁城中,但是偌大的皇城,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金碧輝煌與今日的雜草叢生形成鮮明的對比。年輕的溥儀,生活在故宮久了,自然不會太安分,他開始與張勳,康有為等人串聯,常常密謀復辟,儘管難以成事,仍舊生出不少是非。1924年,馮系的國民軍,開始驅逐廢帝溥儀,紫禁城成了故宮博物院。

    其實,在溥儀長大之後,以前優待清室的政策已經開始漏洞百出,需要重新審時度勢加以改動。溥儀已經不是那個幾歲的小孩子,紫禁城雖然破敗,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在復辟的鬧劇出現,以及倒賣文物的事件屢見不鮮之後,曾有監管人員向民國政府提議,按照優待清室的條款,把溥儀等人遷至頤和園,把故宮騰出來,一來清室依舊有優待,而且頤和園以前也是皇家園林,不會委屈溥儀;二來故宮騰出來,在人們心中就是皇宮裡不再有皇帝,民國才能更加名正言順。

    然而,這個提議遭到了拒絕。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當時的高官厚祿者,雖然是民國元勳,卻也是清朝的舊官,他們受過皇帝的恩典,自然懷念舊恩!於是,溥儀得以在馮玉祥驅逐他之前,繼續住在紫禁城。

    1924年,馮玉祥驅逐溥儀,在把駐紮在景山的一千多名士兵繳械之後,溥儀最終同意遷出。接下來,溥儀眾人遷到了醇王府,也就是溥儀父親的家,溥儀也算是回家了!

    在溥儀出發的時候,清點文物的官員找到他,問他傳國玉璽的下落。畢竟傳國玉璽是國寶,能夠找回來功德無量啊!溥儀聽到後,很乾脆的回答說,他把玉璽放在交泰殿裡了,讓他們自己去翻找。其實,溥儀所說的玉璽並不是官員問的傳國玉璽,而是他自己的皇帝玉璽。

    後來事情弄清楚了,溥儀笑著對官員說,你說的傳國玉璽在哪裡我也不知道,嬴政打造的傳國玉璽他也沒見過,而且清朝其他皇帝也沒見過,雖然善後的官員們很吃驚,但是也沒有為難溥儀,也許他說的是實話,畢竟兩千多年了,真正的傳國玉璽實在難以流傳到今天。

    藉此機會,小史官簡單說一下傳國玉璽的歷史。

    《韓非子》記載,楚人卞和在今天的湖北南漳發現一塊玉,這塊玉有很多故事。起初,卞和獻玉差點丟了性命,後來出名後,一代名相張儀被誣陷偷玉,受辱離開楚國去了魏國,後來到了秦國,並且用計打敗楚國。再後來,秦昭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壁”,將相和的故事就出自這裡,廉頗藺相如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滅趙國,取得和氏璧,統一天下之後,在上面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傳國玉璽乃成!公元前207年,沛公駐軍灞上,秦子嬰投降,傳國玉璽歸漢!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找太后取傳國玉璽,太后怒而擲,破其一角,後來能工巧匠用黃金補上。

    後來王莽兵敗如山倒,玉璽傳到更始帝劉玄手裡,再後來劉盆子失敗,傳國玉璽到了漢光武帝劉秀的手裡。漢靈帝年間,袁紹入宮誅殺宦官,傳國玉璽在亂局中失蹤。董卓作亂,孫堅偶然獲得傳國玉璽,後來袁術奪得玉璽,袁術死後,傳國玉璽歸曹操,後漢獻帝禪位,傳國玉璽歸曹魏。晉武帝故伎重演,傳國玉璽歸司馬家。

    接下來,歷經南北朝,傳國玉璽一直傳到隋文帝楊堅手裡,隋朝滅亡後,傳國玉璽被蕭皇后帶入漠北,貞觀年間,李靖討伐突厥,傳國玉璽歸唐太宗。唐末天下大亂,後唐末帝國破家亡之時,懷抱傳國玉璽自焚,從此傳國玉璽失蹤!

    後來傳國玉璽也出現過幾次,但是真假難辨!歷史的車輪向前走,不知道真正的傳國玉璽現在靜靜地深埋在哪一片土地之下!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 2 # 漁耕樵讀

    我想題主所說的應該並非是真的傳國玉璽吧,傳國玉璽是秦始皇命李斯製作的一方玉璽,上刻:“受命於天,即授永昌”。但是真正的傳國玉璽歷經戰亂,幾經易主,到了唐末時期已經不知所終。

    石敬瑭引契丹軍致洛陽,傳聞後唐末代皇帝李從珂懷抱玉璽等玄武樓自焚身亡,此後傳國玉璽就不知所終。後周太祖郭威曾遍尋天下,但是仍沒有得到玉璽的下落。傳聞宋朝時被一個農民無意中得到,獻給朝廷。據說經過一群大學士的鑑定,認為是是真實的傳國玉璽。

    不過朝野都充滿了質疑,宋徽宗喜好風雅製作了十枚復刻品,其實宋徽宗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淡化傳國玉璽的影響力。因為宋朝得到的玉璽充滿爭議,但是又沒辦法消除這種爭議,或許宋徽宗想著可以以假亂真防止別人得到了真正傳國玉璽蠱惑人心,或許宋徽宗想著只要做的多了就可以消弱玉璽的影響力。

    雖然贗品漫天飛,但是對於真正的傳國玉璽的追求,從來沒有在後來的帝王心中消除。從宋朝開始,玉璽就越做越多,目的就是彌補傳國玉璽丟失的遺憾。同時削弱傳國玉璽的影響力,防止不懷好意的人得到後興風作浪。到了清朝的時候,玉璽已經不下數百枚。但是正品的傳國玉璽的影響力不降反升,畢竟是傳國玉璽是歷史的見證,甚至連它的破損之處也是歷史的記錄。

    它被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做了出來,它被子嬰獻於劉邦,它被王太后怒擲王莽,它讓孫堅兵敗身亡,它讓袁術身死國滅。。。。直到隨著李從珂自殺身亡,它見證了無數的歷史。

    實際上除了傳國玉璽外,還有很多玉璽。在秦漢時期為七玉璽制。據《後漢書·光武紀》皇帝玉璽有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外加一個傳國玉璽,這就是秦漢七璽制。

    傳國玉璽代表著天授皇權,所以是最受人關注的玉璽,而且是一脈相承,所以傳國璽是最重要的玉璽。因為在後世皇帝即便得到皇位,沒有這個玉璽,也會被天下人恥笑為“白版皇帝”。額,這麼說來在唐朝後,大多數皇帝都是白版皇帝了。

    在唐朝時期,武則天改八璽製為九璽制,到了宋朝已經增至十二璽,明朝時已經增至二十四璽,而清朝時則增加到了二十五璽,被稱為二十五寶,存於故宮交泰殿。也許明清兩代把史書認定正統的朝代,每個朝代一方玉璽。這二十五枚玉璽,是乾隆製作的所以又被稱為“乾隆二十五寶”。

    也許題主想問的就是這二十五寶璽的現在在哪裡吧,清朝二十五寶璽是現存的最儲存最完整的一套帝王印璽。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的部隊趕出了北京城。馮玉祥部第二十二旅長鹿鍾麟要求交出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但是傳國玉璽早已經下落不明,最後溥儀的叔叔的載濤只好說:“傳國玉璽早已下落不明,而皇帝印璽藏於交泰殿。”至今二十五寶,仍保存於故宮博物院。

  • 3 # 大秦鐵鷹劍士

    溥儀被驅逐出宮後,他的“傳國玉璽”公章由北洋政府接管,私章自己保管。準確的說溥儀是沒有傳國玉璽的,因為玉璽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失蹤了。溥儀只有代表皇帝的天子行璽,是皇室自己刻的,每個皇帝都有好幾個私璽。

    正統的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用和氏璧製成的玉璽,由李斯命人在上面刻有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是天下王朝正統的像徵。秦亡後,子嬰將傳國玉璽交給劉邦,而項羽從劉邦手上奪走了玉璽,垓下之戰後劉邦重新奪回玉璽,成為漢朝的皇帝印章。王莽篡漢時,王太后將玉璽摔在地上,碰壞了一個角,王莽命人用黃金鑲之,這是金鑲玉的最早來源。

    漢獻帝失國後,傳國玉璽被曹魏得到,司馬氏篡魏後,晉朝得到玉璽。其後五胡亂華,十六國紛爭,南北朝並立,玉璽反覆流轉各國。最終隋朝統一了天下,玉璽歸隋朝所有,李唐王朝建立 後,隋朝蕭皇后攜玉璽北上漠北,投突厥國。李世民為了傳國玉璽,命人將蕭皇后接回長安,好生安置,從此玉璽又復歸唐朝。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相互紛爭,最終後唐皇帝李從珂在後晉石敬塘攻擊皇宮時,將玉璽與自己一起投火自焚,從此傳國玉璽不復再現。

    宋、元、明、清的皇帝自然是沒有傳國玉璽的,他們就自己用上好材料刻玉璽作為傳國之器。每個皇帝都刻有不少自己的玉璽,據說乾隆皇帝就有25塊玉璽。因此溥儀的玉璽並不是國寶,大部分被北洋政府收公了,少部分他自己帶著品鑑。

  • 4 # 靜夜史

    溥儀表示:“我根本就沒有見過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什麼?

    這是代表中國封建王朝正統的信物,在中國古代的王朝傳承中具有異常重要的作用!

    1、傳國玉璽是什麼?

    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為了和之前的王朝有所區分,嬴政進行了一系列國家機器的建設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上尊號,稱“皇帝”,確立專制集權的制度,而且,確立皇帝傳承的信物——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用玉刻成,其前身是先秦時代鼎鼎有名的和氏璧。

    春秋時期,楚國是著名的玉石產地,《韓非子》載:楚華人卞和在楚山採到美麗的玉璧,在受盡臏刑後終於被楚文王得到,命名是“和氏璧”。

    戰國時期,和氏璧流落到趙國,被趙惠文王所得,此時的秦昭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所以向趙國索要,於是發生了後來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終於得到和氏璧,作為舉世無雙的寶物,秦始皇賦予了和氏璧更大的意義。

    他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字、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傳國玉璽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現雙龍。

    從此以後,傳國玉璽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但凡新王朝建立,其首要工作便是尋找傳國玉璽。

    前207年,秦朝覆亡,子嬰將傳國玉璽獻給劉邦;

    西漢末年,王莽欲篡位,派堂弟王舜向,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導致一個角破損,隨後王莽用黃金將其補全;

    隨後,傳國玉璽歷經更始帝劉玄、劉盆子,最終到了劉秀手中;

    東漢末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後來孫堅發現玉璽,而後被袁術奪得;

    袁術死後,曹操得到傳國玉璽;

    220年,曹丕篡位,得到傳國玉璽,此時心虛的曹丕在玉璽肩部上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265年,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玉璽歸西晉;

    311年,前趙奪取玉璽;330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傳國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350年,冉魏得到傳國璽;

    之後傳國玉璽被東晉將領騙走並送回東晉,歷經宋齊梁陳四朝,最後被隋文帝所得;

    618年隋朝滅亡後,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630年,李靖討伐突厥,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朱溫篡位後,玉璽歸於後梁;

    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936年,石敬瑭引契丹軍進攻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一般認為,李從珂的自焚就是傳國玉璽的最後記載,因為至此之後,很多所謂的“傳國玉璽”都受到當時和後人的普遍質疑。

    而從宋朝之後的皇帝,因為傳國玉璽的丟失,所以刻意地淡化傳國玉璽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宋徽宗和其後的朱元璋以及乾隆,都大量刻制玉璽,表示自己是天命所歸。

    2、溥儀的“傳國玉璽”又是什麼?

    那麼既然傳國玉璽已經不存在,後世發現的多半是山寨品,那麼溥儀的傳國玉璽又是什麼呢?

    因為自五代十國後,傳國玉璽就已經失蹤,而之前在南北朝時期,南北朝都曾擁有玉璽,只不過是東晉的被認為是正品,被流傳到了後唐。

    北宋哲宗時,農夫段義在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因為這13個大學士裡面有蔡京,所以很多歷史學家認定這是蔡京為討好皇帝而故意亂認。

    但是很多歷史就是被創造出來的,雖然玉璽真假難辨,但是時間長了,這個唯一的玉璽也就以假亂真了。

    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二帝被俘,傳國玉璽被金國帶到北方;

    1234年,蒙古滅金,玉璽歸於蒙古所有,一直傳到元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對北元進行猛烈打擊,元順帝攜帶玉璽逃回蒙古高原,朱元璋遂開始不斷出擊,大軍數次深入漠北進行掃蕩,目的就是奪回玉璽,但直到1388年藍玉消滅北元,都沒有國璽的下落;

    1500年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1635年,皇太極滅消滅漠南蒙古林丹汗部,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的“傳國璽”,上刻著“皇帝之璽”,這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經過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此方玉璽就是溥儀所擁有的“傳國玉璽”。

    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3月12日清廷退位。依優待條件,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1924年11月,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宮,“傳國玉璽”不見蹤影。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但一無所獲。

    很多人認為,清朝滅亡後,皇室除了每年400萬銀元的收入,再無其他收入途徑,所以底層太監生活拮据,遂不斷盜竊宮中財物變賣到宮外獲取收入,傳國璽可能就是在這樣的盜竊風潮中被帶出宮去,流落到了民間,也有可能流落到海外!

    所以,傳國玉璽終歸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西嶽頑石

    往後民間發現很多傳國玉璽,但無一例外的全部為贗品,真正的傳國玉璽就此石沉大海,再也沒有出現過。傳國玉璽的原材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和氏璧,和氏璧能出爐面世幾經曲折,楚國琢玉能手卞和功不可沒,關於這段歷史,詳見《和氏璧傳》,這裡不再熬述。

    “完璧歸趙”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壁”就是和氏璧,秦昭襄王不惜以十五座城池相換,雖然他一開始就做好了賴皮的打算,但也從中看出和氏璧是一件人人夢寐以求的稀世珍寶。秦國蕩平六國,統一天下,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他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的正面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象徵著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至此,和氏璧正式成為傳國玉璽。

    秦朝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到傳國玉璽為上天符應,奉為國之重器,得之受命於天,失之氣數將盡。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向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怒而置之,傳國玉璽被摔破了一角,王莽命工匠用黃金補之。

    再往後朝代更替,傳國玉璽屢易其主,傳至後唐末帝李從珂失去蹤跡。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有一個非常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找到傳國玉璽。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重現江湖的傳聞,但經過鑑定之後,皆為仿製的贗品。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當年蒙元的傳國璽,上面刻有“皇帝之璽”四個大字,此後清朝代代相傳。乾隆是個標準的古玩控,他曾親自鑑定考究這塊“皇帝之璽”,得出的結論是這塊玉璽並非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但權當以假亂真,聊以充數,因為真正的傳國玉璽實在找不到。

    為了表明大清朝不需要傳國玉璽來證明統治的合法性,乾隆命人制造了二十五方玉璽,放置於故宮景泰殿當中,象徵新朝新氣象,清朝坐天下本就是天命的證明。1924年,直係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取消了皇室成員一切優待條件,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臨行之前,直系將領鹿鍾麟要求溥儀交出傳國玉璽,溥儀說道:“在交泰殿裡面,你們去找找應該能找到。”鹿鍾麟說:“我說的傳國玉璽,是那個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玉璽。”溥儀笑了:“那個玉璽連康熙,乾隆都沒見過,我怎麼可能有?”

    我認為溥儀說的是真話,他確實沒有見過真正的傳國玉璽。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底在哪裡?傳聞說一農民在李從珂自焚的廢墟中找到了傳國玉璽,獻給了宋,然後又輾轉到了金和元,最終被元順帝帶到了北元。明成祖朱棣滅了北元,沒有找到傳國玉璽,卻被農民發現,獻給了蒙古王爺。

    多爾袞征服蒙古後,傳國玉璽為清廷所獲,後來被溥儀變賣,幾經輾轉又到了翡翠大王鐵保亨手上,但他在坐船的時候不慎將傳國玉璽墜入海中,至此傳國玉璽蹤跡全無。還有傳聞說傳國玉璽早已流失海外,所以把中國翻個底朝天也不可能找到。據《吳氏石頭記》中的記載,傳國玉璽就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這些都是民間稗官野史和傳聞所說,為了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人云亦云,被傳的玄之又玄,實則根本經不起推敲。曾經,傳國玉璽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它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濤盡了天子夢,帝王冢,那些累累白骨,那些滾滾狼煙,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空留悲歌。

  • 6 # 溫讀

    我們常常會驕傲於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不僅僅是那五千年的漫漫長河,更在於古人先賢留給我們的智慧精神以及一些不可複製的寶藏。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政治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皇帝制,從秦朝開始。而算得上象徵的東西的是,玉璽,一般我們在電視劇電影中都會看到這些場景。一般皇帝要寫一個什麼旨意時,最後會用這玩意按一下,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印章,當然,這個比印章值錢很多。可以說,這個玉璽可以說是權力交接的必要的一項了,是權力的象徵。它一代又一代的這樣傳了下來,一個個朝代也慢慢地更迭下來。

    先說說從古到今的發展,玉璽就材是和氏璧,這個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以前在語文課本的時候肯定都聽說過的,這個故事其實也說明了和氏璧的珍貴,否則不會國家都想要。後來,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政,讓太后交出玉璽,當然,太后是不會交的,她很生氣,她一生氣呢,就把這玩意兒扔地上了,於是這玩意兒就受到了損害,後來請來了能人巧匠用黃金修修補補,成了金鑲玉璽,但傳著傳著樣子就逐漸改變了。到秦始皇,他奪得了和氏璧,傳國玉璽,就這樣開始了,並不斷地傳下去。後來當然也輾轉到了很多人手裡。宋靖康時期,被金人掠走,玉璽就消失,元朝時期,又出現在了市場上,明朝初期數次遠征漠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此物,但依然無功而返。明清時期的其實大多為贗品。

    那很多人肯定會好奇,現在呢,它咋樣了?是不是放在國家博物館,可以隨時參觀?其實,很遺憾,中國最後的王朝,清王朝,在這個朝代,很多事情都在改變。自打宣統帝被趕出紫禁城後,玉璽的蹤跡就不太明朗了,當然,後來馮玉祥部隊的一個將領鹿鍾麟也追查過玉璽的下落,但至今沒有後續。但是,有些野史記載,傳國玉璽,被溥儀給賣了,後被翡翠大王鐵保亨獲得,但在坐船前往南京的時候,卻不慎跌入了水中。

    在這之後呢,帝制不復存在,玉璽,也就算是完成了它的任務了,但它作為國家的寶藏,見證著封建王權的變化過程,而且其本身一定具有極大的歷史研究價值,但到現在仍然是音訊不明,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遺憾。

    以上

  • 7 # 我是越關

    溥儀根本就沒有見過傳國玉璽,所以也就無從談起把傳國玉璽交往何處了。

    傳國玉璽只有一方,即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鐫刻的傳國璽。這方玉璽也成為了中國曆代皇帝正統的憑證。但是溥儀根本就沒有見過。

    傳國玉璽

    秦朝滅亡之時,秦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劉邦,傳國玉璽歸屬於西漢。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逼迫孝元太后交出掌管的玉璽,但是太后大怒,所以摔破了一個角,王莽命令了工匠以黃金襄補

    王莽被殺之後,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於位面之子劉秀之手。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孫堅率先攻入洛陽,玉璽落於孫堅之手,後來孫堅死後由袁術奪取。袁術死後,曹操奪取了傳國玉璽,因此漢室重信獲得傳國玉璽。

    曹丕代漢之時,曹丕也令人在穿過玉璽左肩之上刻下“大魏受漢傳國璽”幾個字。

    魏國滅亡,晉朝奪得玉璽。在五胡亂華時由前趙皇帝石勒獲得。石勒更是別出心裁的刻上了“天命石氏”幾個字。

    冉閔滅亡前趙之後獲得玉璽,不過最終被東晉騙走,重新落於司馬氏。

    南朝之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後,被隋朝納入皇宮。

    隋亡時,蕭美娘帶著玉璽東奔西逃,最後到了突厥,李世民大敗突厥之後,蕭美娘帶回了玉璽給了李世民。也因此被後人穿出兩人有一段戀情。

    最終傳國玉璽傳到了後唐李從珂手中時,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李從珂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由此傳國玉璽失蹤。

    宋朝以後雖有現身,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後世玉璽都為仿造贗品。

    溥儀玉璽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0月4號溥儀被命令在三個小時內搬離皇宮,溥儀也事前早有預感,所以出宮前已經轉移了大量珍寶。

    溥儀出宮之時,馮玉祥的手下鹿鍾麟向溥儀索取傳國玉璽。溥儀說自己的玉璽在交泰殿上,你們去找自然可以拿到。

    鹿鍾麟卻說“不是你的玉璽,是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溥儀無奈的笑道:“你說的是秦始皇命李斯鐫刻的傳國玉璽吧,康熙和乾隆兩朝都沒有見過,這個只是一個傳說,根本就不存在。”

    雖然溥儀沒有見過傳國玉璽,但是溥儀隨身帶走了一件價值連城的印璽乾隆田黃三連璽。在1950年被蘇聯引渡回國之後,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當時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溥儀認為廣大人民是被迫捐款,但是當得知全華人民都是自願捐款時。溥儀徹底的被新中國所感動,於是把自己藏了數十年認為最重要的一方印璽捐給了新中國。

  • 8 # 歷史小曉生

    這裡的溥儀不背鍋,溥儀表示;就算朕的大清亡了,也不能冤枉朕,當然這是調侃,傳國玉璽始於秦朝,不過流傳的過程中早已下落不明,不過當年溥儀手裡卻有這麼一件傳世的玉璽。

    是什麼呢,就是乾隆田黃三連璽,是乾隆晚年篆刻,不管造型還是篆刻手法都是登峰造極的!三個印章全部由玉環所連,而且玉環全是閉環的,最後溥儀在抗美援朝時捐贈國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館。

  • 9 # 社會生活博覽

    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是一枚尊貴的玉璽,更是一件神奇的寶物,因為它是古代封建帝國裡最尊貴、最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象徵。

    那麼,民國成立,清廷退位,溥儀被驅逐出皇宮時,“傳國玉璽”由哪裡儲存了呢?

    這還得從溥儀退出皇宮的情形說起:

    據說,當時負責溥儀離開皇宮的兩個人,對於“傳國玉璽”特別重視,就讓溥儀先交出“印璽”,再離開。而溥儀卻告訴他們,自己早把那個東西,放到了交泰殿裡,讓他們自己去取。但這兩個人取回來的“印璽”,根本不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而是一塊雕刻有“溥儀”名字的玉璽,另外還一顆清代歷代帝王所用的“傳國玉璽”,而與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根本就是兩碼事。

    這兩人就追問溥儀,真的“傳國玉璽”去了哪裡,沒想到溥儀聽了卻笑了笑反問道:“你們是要找傳說中的那個東西吧?就是那個秦嬴政用的、用和氏璧打造的傳國玉璽吧?我告訴你們,那個東西不但我沒見過,其他的皇帝也沒見過。”聽了溥儀這話,兩個負責人只好作罷。之後,便用汽車載著溥儀及他的幾個妃子離開了清王朝居住了二百多年的皇宮,去了醇親王府——溥儀出生時的家。封建帝制,到此算是結束了。

    那麼,像徵著封建王權的與尊貴無比的“傳國玉璽”到底去了何方呢?它為什麼如此受人重視呢?

    其實,對於“傳國玉璽”的最早來源要始於大秦王朝的秦始皇,因為它是秦嬴政叫人用“和氏璧”精製而成的!所以,傳國玉璽本身就是一個曾與“十五座城池”相等值的寶物。那麼,說起“傳國玉璽”,不得不先說一下“和氏璧”,要知道,它不僅僅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無暇美玉,可能帶有一定的放射效能力。並且,它的來歷極其傳奇:

    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卞和的楚華人,在荊山上看見一隻五彩的金鳳凰,落在一塊大青石上,卞和一見便知道這塊青石是一塊難得的玉璞,因為“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因此,他斷定青石中必定有寶玉,於是他把青石拿去獻給“楚厲王”。夢厲王自己不識寶,便請來專業的“玉工”來鑑定,但“玉工”檢視後卻認為這一塊普通的石頭頭。楚厲王便大怒,以為卞和在戲弄自己,便讓人砍下卞和的左腳。

    卞和含恨,回到家中。後來,楚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然而,這次的經歷和上次一樣,武王也認為卞和在戲弄自己同,便又叫人砍了卞和右腳。之後,傷心的卞和,抱著那塊青石的寶玉,苦苦過了幾十年,直到武王駕崩,文王又即位。這時的卞和還有心獻寶,但他卻是幾十歲的老人了,而且雙足殘廢,卻法行動。於是無奈與難過之中,卞和抱著他的寶石,在荊山腳下,一個人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哭幹,哭出血淚。這時,聞知的人,無不感動的四下傳說。這時文王聽說此事,終於派人把卞和請了過來,又立刻讓人剖開了青石,果然光彩閃耀,是一塊天下無雙的美玉,便琢成玉璧,取名叫做“和氏璧”。

    公元前228年,在秦王政十九年的時候,秦國大敗趙國,得到了天下至寶“和氏璧”,秦嬴政稱帝始皇帝之後,便讓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又讓當朝宰相李斯,在上面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並賜名為“傳國玉璽”。

    然而,這塊獨一無二、尊貴無比的“傳國玉璽”,卻隨江山易主不下十數次,在一代代的歷史長河中,它幾經顛沛流離,最終卻遺失不見:

    一、公元前219年,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時,突然風浪驟起,使龍舟差點沉和水中,這時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才得以風平浪靜。“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傳國璽”秦始皇奉上。

    二、公元前207年,秦子嬰元年,沛公劉邦行軍灞上時,子嬰雙手捧“玉璽”咸陽道邊,獻給劉邦,此時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

    三、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這時漢天子年幼,傳國玉璽被太后藏於長樂宮。王莽派出人來索要,太后大怒,一氣之下,將玉璽摔在地上,使玉璽破損一角。之後,王莽又令工匠用黃金修補。

    四、後來,傳國玉璽,又傳到了漢光武帝劉秀之手。

    五、到了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在靈帝熹平六年的時候,袁紹入宮誅殺了宦官,這時臣子段珪帶靈帝帝逃走,傳國玉璽也隨之失蹤了。

    六、到了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城裡,一個兵士見城南甄宮中的一井中隱約有一股五彩雲氣冒出,便差人進入井內,發現一個投井自盡的宮女身上,藏著失蹤已久的“傳國玉璽”。孫堅大喜,趕緊此寶交給妻子吳氏收藏。後來,袁術抓住吳氏,奪走玉璽。袁術死,傳國玉璽又傳到漢獻帝之手。

    七、到了南朝時,“傳國玉璽”又歷經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不斷更迭相傳。到了,大隋一統華夏時,又將“傳國玉璽”收入大隋王宮。後來,隋煬帝楊廣被殺,大隋滅亡之後,蕭後又攜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帶著“傳國玉璽”一起,遁入漠北突厥之地。

    八,到了公元630年,大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時,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返歸中原,將“傳國玉璽”交給李唐。

    九,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天下大亂。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得了“傳國玉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玉璽”又轉歸後唐;此後,又過了十三年,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這進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至此“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無蹤影。

    那麼,到了明清兩代的時候,雖然不時地有“傳國玉璽”現身跡象,然而,經鑑定,皆是仿造之贗品。

    直到民國十三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等驅逐出皇宮,此時,“傳國玉璽”更是復不見蹤影。

    歷經兩三千年的風雨漂泊以及無數撲朔迷離的強人之手的巧取豪奪,“傳國玉璽”數隱數現,萬般坎坷,真跡難現;最終這塊無價之寶,便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了……

  • 10 # 乇三千

    什麼是“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丞相李斯找人用和氏璧做的,而且上面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意思是既然上天選了你做皇帝,你就要使黎民百姓身體康健,國運昌盛!

    關於傳國玉璽有好多傳奇。秦始皇乘船出遊,浪激船欲翻,始皇帝投玉璽入水,水瞬間平息。八年後,才出水復歸嬴政。後來傳國玉璽一直備受爭奪,一度下落不明。三國時孫堅部隊見一枯井放光,打撈出傳國玉璽,玉璽歸孫堅所得。後來眾人爭奪,孫堅撒謊併發誓:玉璽若在我處,願萬箭穿心。結果孫堅因為玉璽,就是被萬箭穿心而死。再後來因為篡位等各種原因,傳國玉璽上面被亂七八糟刻了好多字!比如曹丕所刻:大魏受漢傳國璽。後趙石勒刻:天命石氏。後面各朝代都有了自己的玉璽,傳國玉璽傳到唐朝,早已是真真假假了。

    後來清朝滅亡,馮玉祥部隊的鹿鍾麟找溥儀要傳國玉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啊!溥儀只能無奈道:我用的玉璽在交泰殿,你們去拿便是了。至於傳國玉璽,我也難得一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試駕過全新君越Avenir的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