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道人
-
2 # 70後大叔講歷史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第二個受到萬國來朝的中華帝國,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朝代。
唐朝初年經過三位帝王(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勵精圖治,貞觀和開元兩大盛世使得唐朝成為當時世界最繁華的中心,唐朝以其開明大度的社會風氣,領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引來四野八荒萬國朝賀。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1、唐帝國國勢強大,周圍沒有任何國家膽敢挑釁其威嚴。使得周邊國家因畏懼大國顏面,不得不按期朝拜,以示尊重。
2、唐朝已經是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不僅有強的軍事實力,文化和經濟領域也領先世界。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派遣使者前來學習,也渴望獲得豐厚的財物,前來朝貢也是為了做生意開闢商路。
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當時萬國來賀的盛景,《建東都詔》:“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明堂樂章》:“千官肅事,萬國朝宗”。
-
3 # 鄺斌3
謝邀,所謂萬國來朝是一個比喻,其實更多是指自我版圖以外周圍的國家都來進貢,而特別之處在於海外,海外就是大海之外,以前的技術條件,航海是一件危險萬分的事,因此海外來客一般很小,類似於明朝時期來華的白種人一樣稀罕。。而這樣稀罕的人都來進貢,就顯得我朝牛逼了。。。。倍有面啊。。。。置於為什麼盛於唐,因為航海技術。。。。
-
4 # 儒姐在北京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那唐朝國立最強盛的時期到底有多強?
唐朝最為強盛的時期應該是在開元盛世期間,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不僅是在亞洲,就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也有著許多的國家與唐朝都有著往來。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華人為唐人。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詩人。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洛陽、長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係,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所以說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可是說不管在國力,兵力,文化,道教,經濟等發麵都是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一流的,所以也就會有萬國來朝的景象發生。
-
5 # 走向蔚藍
歷史學者的回答比較有很多依據,但是再多的依據分析,都無法還原真實的場景,難以究出真實原因!就像特朗普為啥在決定打伊朗之前10分鐘撤回命令,只有特朗普自己清楚自己決定的原因!他所說的傷亡150人只是他推特說的原因而已,哪有戰爭不傷亡呢?但是我們可以推理可以類比,瞭解之後對於我們自己有幫助,我覺得這才是學習歷史的意義!像唐朝為啥萬國來朝?設想一下,一個少數民族通知了諾大的中原地區,李姓唐朝雖說給自己找了個祖宗老子,其實他們主要血統就是鮮卑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這力量失衡怎麼辦?看看最近的大清就明白和少數民族蒙古結盟,那唐朝估計也應該是這個原因,萬國來朝沒啥問題,佛教來也沒有問題,他也不提道教是祖傳宗教了!根本原因我覺得有這方面統治力量權衡的考量!還有一個原因,唐朝有個皇帝唐太宗基本上開國皇帝,他是打仗打出來的皇帝,經歷了多少苦難才建立的大唐。這種創業者一般都以為自己像太陽,大放光芒。自信滿滿,各種自信集於一身,所以這方面也是唐朝基因的原因。我主要是分析財經,政治方面不能談論太多
-
6 # 鍵鼠俠
萬國來朝受限於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健全的朝貢體系(國力強盛和交流政策)。
一,地理環境
人類社會的群居性和流動性是兩個明顯的特徵,作為農耕文明一般喜歡定居,而畜牧民族喜歡逐水草而居遊牧方式。
中國處於亞洲(東亞)最適合農耕文明的地理位置,北方西伯利亞、漠北、至北海一線都是苦寒之地,南邊大漠草原適合遊牧,因此中原王朝的北方都是些遊牧民族國家。如匈奴、東胡、柔然、鮮卑、突厥、蒙古等。
西方從天山君侖山脈至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內部今新疆的西域諸國、青藏高原吐蕃等國家。
西南是原始森林,雲南部分的南詔(六詔)、大理、安南等。
南臨南海,東臨東海,也是一道屏障周邊接壤國家也就新羅(北韓),隔海國家日本、琉球、南洋諸國。
二,交通條件
在如上所述的地理環境下,交通條件決定了人員的流動方式和流量。西面、西南兩方不可能有車輛通行,東邊和南面只有船隻通行在航海技術無法滿足的情況下無從談起。有史記載最早的是三國吳國衛溫駐臺灣。北方適合馬匹西北馬匹和駱駝。
從周朝開始,中原王朝與北胡西戎交流,但更多的是遊牧民族入侵劫掠。也就是說中原王朝強盛時開榷場流通商品,王朝衰落還要承受入侵。
三,朝貢體系
剛才說到,王朝強盛時各族交流。從張騫通西域加強對西域諸國的影響後,在商品流通的同時中原王朝的影響力滲透。建立了都護府或羈縻政權,作為宗主國打造出朝貢體系。
漢朝對北方遊牧(主要是匈奴)民族採取和親做法,戰爭手段解決爭端也有如衛霍二人,威加四方。造紙術、指南針傳入西域。
到了隋唐,中原封建王朝達到鼎盛時期,隋朝雖然短暫,但國力強盛的影響力下也有朝貢體系。
到了唐朝,繼承隋朝的制度對外開放流通,吸引各方商客。通西域,再經波斯,達到歐洲,輸出火藥、瓷器、茶葉、絲綢這些西方國家認為上帝才能擁有的東西,影響力遠達整個亞歐大陸。同時經貞觀、永徽之治進入盛唐武周開元,臣服東突厥、吐蕃、日韓,滅國無數。不管從商品流通上還是軍事實力上都遠勝周邊諸國。因此,建立起來的朝貢體系各國派遣使臣、民間商隊、留學生和留學僧。只為一睹盛唐風采和學習模仿。在中外交流史上開創新的篇章。
自宋代起,中原王朝一直是神一級的存在於萬國之心。蒙元疆域最廣,將中原王朝影響力推到了最高點。元朝作為蒙古各國的核心,大都作為元朝的核心,萬國來朝比唐代更盛。奈何元朝採取民族壓迫政策,對漢人特別是南漢人置於底層。雖有《馬可波羅行記》安利,也就曇花一現的輝煌。
明代初期,各國航海技術爆發式發展,海上交流進入鼎盛狀態。但是王朝開始閉關鎖國,清朝更是愚民奴化,最終慘遭殖民蹂躪。
因此,作為“天可汗”的太宗皇帝,在他和他父親開創的大唐王朝,不管是鄰國還是歐亞大陸。開放性的對外政策促進商品人員交流的同時,朝貢體力的建立和健全將盛唐之音遠播海外。今天無數多的唐人街、唐人、唐裝,都還繼續著他的影響力!唐朝,當之無愧!
-
7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我來談一下看法。
萬國來朝應該說“盛於隋唐”,只是隋朝立國三十餘年,影響力沒有唐朝深遠,所以一般只說唐。
少數民族依附中原北周初年,突厥興起、吐蕃逐漸發展,其他少數民族如鐵勒、吐谷渾、薛延陀(薛部和延陀部)等也逐漸成型,北周武帝宇文邕多次擊敗突厥、擊退關隴西部的吐谷渾的進攻;而到了唐朝時期,李靖、蘇定方等大規模攻擊突厥,尤其是唐高宗時期,將西突厥滅亡。因此,少數民族實力相對於中原來說比較弱小,為了生存只好依附於中原。
寬容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王莽改制”中對少數民族的輕視政策,恩威並施,先禮後兵,儘量不採用武力;其次,給少數民族與唐朝交往提供便利,如長安就有外國經貿者數千人,甚至包括遠在萬里的波斯也慕名而來。正因為此,少數民族除了懾於唐軍實力,也很感恩唐朝和善的民族政策,萬國來朝都是發自內心的。
唐代海外貿易的發展唐高宗時,就在廣州設立“市舶司”,對外國商船進行管理,並收取稅收。唐代先進的制瓷技術和布匹,吸引了包括北韓半島、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這些地區人民的喜愛;同時,唐朝對西域的香料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廣大的市場決定了外國的友好關係。
所以,唐朝國立強大是萬國來朝的根本原因,寬鬆的民族政策是萬國來朝的前提,唐朝廣大的市場是萬國來朝的必要條件。
-
8 # 小涼談歷史
唐朝最為強盛的時期應該是在開元盛世期間,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萬國來朝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不僅是在亞洲,就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也有著許多的國家與唐朝都有著往來。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華人為唐人。
唐朝版圖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詩人。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洛陽、長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係,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所以說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可是說不管在國力,兵力,文化,道教,經濟等發麵都是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一流的,所以也就會有萬國來朝的景象發生。
-
9 # 刪繁就簡347
唐朝政治比較清明,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引來周邊的附屬國及中亞、西亞、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前來對唐稱臣納貢。其原因:
唐朝在政治上: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基礎上建立三省六部制,採用科舉選拔人才;武則天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並開創了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李隆基任用高官主持科舉,人才輩出。
唐朝經濟上:
開始徵收茶稅,農業上水稻種植的推廣,新型農業器具的發明應用,絲綢技術的進步,對外貿易繁榮,城市中的東市西市的劃分等。
唐朝在軍事上:
強大的唐王朝用自己的武力征服周邊小的國家,讓其臣服且每年向帝國納貢。強大的封建帝國唐王朝擁有數量眾多的附屬國。
唐朝當時一些萬國來朝的國家:
1、突厥:反覆無常。
2、新羅:北韓半島上的國家,高麗。
3、靺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在遼寧地區。
4、烏那曷:國土位於原來安息國一帶。
5、吐火羅:屬於印歐人一支,生活與烏拉爾山至河西走廊一帶。
6、鈸汗國:西域古國,主動遣使進貢。
7、龜茲:西域的軍事重鎮。
8、疏勒:西域的小國之一。
9、于闐:西域佛國,隋朝時主動遣使進貢,是唐朝的鐵桿粉絲。
10、安國:位於現在的烏茲別克境內。
11、曹國:該國位於中亞地區,後來被匈奴所滅。
12、何國:位於烏茲別克西北地區,安國的鄰居。
13、穆國:位於現在的中亞地區。
14、契丹:位於現在的東北地區,勢力比較小,還沒有崛起。
15、倭國:現在的日本,在隋朝時開始臣服。
16、赤土:現在的馬來西亞一帶。
17、真臘:位於現在的中南半島地區,國土在高棉內。
18、婆利:也就是現在的汶萊國。
19、丹丹: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國家。
20、盤盤:位於馬來西亞東岸一帶的國家。
21、獅子:獅子國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
22、狼牙:泰國南部、馬來半島北部的國家。
23、交趾:現在的越南。
24、回鶻:原來臣服於突厥,唐朝滅掉突厥後臣服於唐朝,曾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25、高麗:隋煬帝沒有徵服的國家,被唐朝征服了,但是這個國家經常兩面三刀、反覆無常。
26、百濟:北韓半島上的國家,大唐的鐵桿粉絲。
27、南詔:西南地區的國家,在唐朝的支援下兼併了很多西南地區的小國家。
28、室韋: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主,契丹的鄰居,臣服於唐朝。
29、天竺諸國: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以印度為首的一眾國家。
30、泥婆羅:現在的尼泊爾,臣服於大唐朝。
31、党項:陝西、甘肅一帶的少數民族,西夏人的祖父輩,臣服於唐朝。
32、婆利突羅朱:現在的泰國,唐朝的附屬國。
33、流鬼國:生活在現在的勘察加半島一帶。
34、夜叉國: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少數民族,流鬼國的鄰居,名字有點奇葩。
35、除了以上國家外,還有很多阿拉伯地區、大洋洲、印度洋、西域地區的小國家。
-
10 # 牽你手走到世界盡頭
萬國來朝其實就是源於先秦時期的朝貢體制,早在商朝就有朝貢的記錄,到了周代周天子分封諸侯國,諸侯國等一些附屬國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貢,不然周天子就要領兵攻打他。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也就是說中原王朝是老大,而附屬國為小弟,小弟要給老大朝貢的觀念。
說回萬國來朝,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並非指上萬個國家,萬代表著多的意思,用大白話說就是許多國家來朝貢。這其實也是封建社會各國國際關係的一種表現。萬國來朝始於隋煬帝統治期間,終於明代,其中以唐朝最為興盛,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萬國”都喜歡來唐朝朝貢呢?
1.唐朝廣闊的疆域擁有眾多藩屬國,中原大國觀念深厚唐朝疆域極其遼闊,東起日本海、南至安南(今越南)、西到鹹海、北及貝加爾湖,極盛時達1237平方公里,擁有大大小小的藩屬國百餘個。在唐代,有記載的朝貢國家有300多個,這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唐朝的藩屬國。
唐代對於藩屬國的政策延續了隋朝的國策,“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來我這朝貢,好吃好喝好招待,你要是不來,我就要派兵打你。而且唐朝實行“厚往薄來”的制度,也就是說各個藩屬國小弟從家帶點土特產來朝貢,老大哥就會給你眾多賞賜,金銀珠寶名人畫,拿走拿走別客氣。面對強大的老大哥以及誘人的條件,各個藩屬國便紛紛派出朝貢使者上老大哥這來吃吃喝喝然後再拿點寶貝回家,一份兩全其美的工作,小弟美滋滋,老大有面子。
2.唐朝繁榮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以及開放共榮政策唐朝並不像清朝那樣閉關鎖國,孤閉自封,而是開放共榮。唐朝在當時的國際地位就相當於現如今的美國,當時絕對的超級大國,領先世界的發展水平吸引了周邊眾多國家與之建立外交關係並保持著貿易關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了,日本在唐朝初期便遣使來唐,一直延續了200餘年,深受唐文化的影響,現存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就是典型的唐朝建築風格。
與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以及經濟貿易,使唐朝在世界上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唐朝滅亡後,世界上的人仍然稱中國為唐朝,稱華人為唐人,而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也被人統稱為唐人街,唐文化影響之深遠讓華人讚歎不已。
回覆列表
萬國來朝 指世界各國前來朝拜。萬國來朝始於隋,盛於唐,終於明。隋朝
中國有史記載的萬國來朝,始於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的東京洛陽,見於《隋書·志·卷十》:“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受到萬國來朝的朝代,由隋煬帝楊廣開創於東京洛陽。楊廣即位後,萬國來朝紫微城,志在開遠夷,通絕域,克平九宇,威加八荒。其具體政策是:“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
在西域的44個酋長國中,“相率而來朝者三十餘國”(《隋書·西域傳》)。 另外,北面的突厥、契丹,東面的高麗、百濟、新羅、倭國,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臘(今高棉)等政權,也先後遣使來洛陽朝覲通好。一時間,東京洛陽使節紛至,胡商雲集,店肆林立,成了世界政治、商貿和文化娛樂的中心。“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
(楊廣文治武功、施政愛民,並不如史書中記載一般,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作者,查閱楊廣相關的文章)
唐朝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第二個受到萬國來朝的帝國,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唐朝以其開明大度的社會風氣,領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引來四野八荒朝賀的目光。
據記載,與唐帝國有來往的國家多達三百之多,建立外交關係的有七十多個。甚至遠在今俄羅斯東北堪察加半島的流鬼國也遣使入朝。在萬國來朝之日,若有缺席的國君,唐廷便會出兵討伐。
公元694年八月,世界各國元首請以銅鐵鑄造天樞,建於神都洛陽皇城端門外,銘紀功德。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買盡天下銅鐵仍不足用,只好用民間農器補足。 次年四月,天樞建成,標誌著武周帝國統領萬國,神都洛陽為世界中心。天樞由東夷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唐高宗為便於接見萬國來使,於顯慶二年(657年)頒佈《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自此多居東都受朝。隨著唐帝國實力的不斷上升,洛陽逐漸成為世界中心。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便是這一時期萬國來朝大明宮的寫照。
明朝明朝永樂年間,永樂大帝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一為貿易,與諸國進行大規模的貿易以充實國庫,用來彌補永樂皇帝三逐漠北的軍費開支;二為宣威於域外。
鄭和帶領寶船船隊浩浩蕩蕩,足跡遍佈南洋、印度洋,甚至最遠到達過非洲,一路上一些小國因看到明朝船隊的強盛,陸陸續續的歸附明朝,做了明朝的藩屬國。
截止到永樂後期最為鼎盛時期,已達到一百多個藩屬國,每到朝貢的時候,一百多個國家的使臣齊聚京師,朝拜宗主國皇帝,場面浩大,極大的提升了明朝百姓的國家歸屬感以及傲然之氣。
清朝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萬國來朝”
遺憾的是,這一切只存在於畫師筆下望空懸想的畫中。現實當中,這個元旦慶典,沒有那些來自西洋手捧禮物的各國夷人,甚至連天朝自誇的五十七個外藩屬國和三十一個朝貢國都沒能湊齊。因為這一年本來就不是各藩屬國的朝貢年。
據《實錄》和《起居注》記載,這年大年初一乾隆皇帝只是“御太和殿受朝,作樂宣表如儀”,然後又宴請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閣的幾位功臣,並無藩屬國遣使朝貢。
綜上所訴:萬國來朝在隋唐明三代之中,唐代規模最大,參與國家最多,影響力也最為深遠。所以說萬國來朝盛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