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魔257

    中國歷史上,總有些人因家世顯赫、或能說會道,身居高位但總幹些誤國誤民、啼笑皆非的事情。以下這十位便是史上著名的草包將軍。 1.李廣利(西漢)  漢武帝大舅子。他的難得之處在於,作為武帝后期最高軍事統帥,打了一輩子敗仗。 同為外戚,衛青和霍去病橫掃漠北,打得匈奴嗷嗷狂逃。衛青去世後,李廣利被任命為大將軍,此時的形勢已比衛青好的多,他卻差點把此大好格局賠了進去。 二徵大宛,率6萬大軍屢戰屢敗,漢軍的損失高達六分之五。 一徵匈奴,率3萬大軍在天山被匈奴人重重圍困,險些腦袋搬家。 二徵匈奴,率21萬大軍與匈奴10萬大軍血戰蒙古。雖然後來慌忙撤軍,好歹把部隊完整帶回來了。 三徵匈奴,率7萬精銳在內蒙古與匈奴決戰,小勝之後又被匈奴反包圍。全軍覆沒,李廣利本人投降匈奴。 此人打仗無謀,為官卻陰狠奸詐。勾結丞相陷害太子,直接造成巫蠱之禍;忌賢妒能,坐視李陵孤軍被圍而不救,斷送一個名將的前程。投降匈奴後,漢奸也沒當好,被匈奴重臣衛律陷害致死。 2.王玄謨(南北朝—宋) 將門之後,南朝堅定的主戰派。又剛直敢言,能說會道,激起了宋文帝“封狼居胥”的熱血夢想。 當時因北魏鮮卑帝王對漢人持續壓迫,中原百姓紛紛組成義師聲援南朝北伐。王玄謨作為大將卻對歸附的中原義軍極不信任,橫徵暴斂而大失民心。居然因為貪圖城中財物而禁止使用攻城器械,致使一個小城200多天不能攻克。 北魏藉此時機集結兵力反撲,王玄謨被反撲而來北魏軍勢嚇破了膽,丟下前線數萬軍士直接逃跑,喪失主將的宋軍陣腳大亂,最終全軍覆沒。北魏趁勢殺入南朝境內,終結了劉裕父子兩代勵精圖治的“元嘉之治”,南朝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好機會 。 3. 鮮于仲通(唐朝) 鮮于仲通的老家是四川富豪,自小勤攻詩書,沒從書裡讀出救世濟民、帶兵打仗的學問,卻學了不少溜鬚拍馬的本事。 他拼命巴結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當上了四川軍政大權的劍南節度使。橫徵暴斂,將四川禍害的民不聊生,任用的酷吏張須陀強爆了南詔王妃,斷絕南詔國與唐朝數十年的友好關係。 天寶十年,南詔發兵攻唐報仇。鮮于仲通率8萬精兵殺入南詔境內,唐軍的浩大氣勢嚇得南詔求和,鮮于仲通無視身邊吐蕃的邊軍危險,乾脆利落的拒絕求和要求。 他饒到蒼山背後,準備上演一出前後夾擊全殲南召國的好戲,卻被南詔和吐蕃合軍從兩線發動襲擊,將唐軍攔腰斬斷,6萬唐軍被殺,四川防務能力大為削弱。統帥鮮于仲通臨陣脫逃後,居然在楊國忠的庇護下當上了京兆尹。 4. 範雍(宋朝) 範雍為人正直,為官清廉,人品名聲都不錯,打仗卻是個外行,還有認死理的書生倔勁。範雍的兵敗,算是北宋文官帶兵制度的悲劇。 範雍鎮守西部時,西夏王元昊自立後發兵攻宋。由於宋朝防守太嚴,元昊使詐議和,範雍這個讀書人很想“懷仁四方”。接納後將西夏“降兵”安置在延州軍事要地金明寨。結果夜裡,詐降的西夏軍與元昊大軍裡應外合,搶佔金明寨,兵臨延州城。 元昊對延州圍而不急攻,圍點打援企圖極其明顯。範雍卻派人送信死催周邊宋軍來援,結果來援的數萬宋軍全被元昊包了餃子。此戰之後,西夏從臣服於宋朝的部落變成一個“主權國家”。 不過這個時間裡,範雍也做了一件大事。他赦免了一個論罪當處死的小兵,多年後,這個小兵成為西夏軍最恐懼的宋朝戰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狄青。 5. 范文虎(南宋---元) 老丈人就是把南宋禍害得烏煙瘴氣的賈似道,他本人更是禍害兩個朝代的極品。 襄樊爭奪戰,範大將軍馳援襄樊,軍佇列陣幾十裡,真是霸氣側漏。結果蒙古人拿回回炮一轟,範大將軍嚇得拔馬就逃,留下幾萬大軍任蒙古人宰割。在老丈人保護下,不但沒被“問責”,反而官升一級。 兩年後,誇口說單獨帶軍就能平滅蒙古人。在老丈人的支援下,範大將軍獨立統兵進軍襄陽。結果碰上元朝名將阿術,又是飛速逃跑,丟下數萬官兵當了蒙古人的俘虜。 兩個月後,范文虎不幸在鹿門又撞上阿術,這次他連打的膽子都沒有了,連夜撒丫子就跑,數百艘精良戰艦和上萬官兵再次成了蒙古人的戰利品。 四年後,蒙古人兵逼安慶,鎮守安慶的范文虎連逃跑的勇氣都沒有,居然不放一槍便開城投降。蒙古人納降後任命他做滅宋急先鋒。還別說,范文虎打蒙古人沒本事,掉轉槍口打宋朝卻似出了籠的“猛虎”,率先攻下了臨安,俘虜了宋朝太后君臣。 南宋滅亡後,忽必烈給了范文虎10萬水軍,共計3500多艘戰船,讓他攻打日本。大軍到日本沒多久趕上了颱風,元軍雖然損失巨大,但實力尚存。面對日軍的回擊,範大將軍飛快的跳上戰船跑回國,把數萬元軍扔在了日本島上。結果群龍無首的元軍很快成了日本人的俘虜。 戰敗的范文虎竟然在蒙古權臣的庇護上隱瞞了失利的真相。範大將軍打仗草包,混官場的本事卻真不是蓋的。最終,享盡富貴的范文虎以尚書丞相的身份病逝於家。 6. 也先帖木兒(元朝)  元朝著名宰相脫脫的弟弟。“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石人,點燃了元末農民戰爭的燎原烈火。 一直搞反腐工作有聲有色的也先帖木兒成了平亂總指揮,帶著元帝國精銳部隊殺奔中原。他身邊的先鋒鞏不班是個能打的狠角色,接連收復了河南幾個重鎮。 農民軍趁夜突襲殺掉鞏不班,嚇得他拔腿連跑幾十裡,連之前打下的城池都放棄了。脫脫又加派大軍增援弟弟,至此,他手握元朝30萬精銳部隊。這位肩負平叛重任的大元帥因忌憚前此失敗,帶兵跑到沙河就不敢走了,天天在帳篷裡求神問卜。 整整一個月,三十萬蒙古軍成天看主帥燒香拜佛跳大神。某夜,起義軍只是試探性夜襲,三十萬元軍當場炸了營,他還以為是發生了軍變,二話不說拔馬就逃。30萬元軍不明就裡,自相踐踏攻殺,天亮時他只帶回來了一萬殘兵。 兵敗後,雖然他在哥哥脫脫的袒護下逃過了懲罰,但元朝最厚實的老班底一次性賠光了。自此以後,元朝中央政府已經成空殼了,各地方勢力紛紛擁兵自立。到朱元璋舉兵北伐時,直接兵不血刃攻陷元大都。 7. 李景隆(明朝) 橫掃漠北,打的蒙古騎兵北逃的大明開國名將李文忠簡直懷疑,這個本事奇差的李景隆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文忠的表弟---燕王朱棣造反,建文帝派李景隆替換耿炳文討伐燕王。朱棣聽到這個訊息後,高興的手舞足蹈。李景隆以50萬大軍強攻只有幾萬守軍的朱棣老窩—北平,反而被守軍打退了幾十裡。 朱棣集結主力部隊向李景隆的50萬大軍發動猛攻,初上戰陣的李景隆竟被戰場上的血腥情景嚇破了膽,連夜拔馬狂逃,害得50萬大軍全做了北軍的刀下鬼。 建文帝赦免李景隆的罪過後,又給他60萬大軍,與朱棣的10萬精騎在白溝河會戰。結果李景隆又一次在關鍵時刻上演逃跑大戲,又導致60萬大軍全軍覆沒,若非盛庸等人浴血奮戰阻止朱棣,“靖難之役”恐怕就提前結束了。 盛庸擊敗朱棣後,朱棣兵行險招,千里奔襲南京城。李景隆竟然無恥的勾結朱棣,主動開啟城門投降。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徹底結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 連獲益的朱棣都看不起他的卑劣,登位沒幾年就剝奪了他的爵位,並以謀反為名將其抄家,全家軟禁。 8.袁應泰(明末) 為官清正廉潔,稟公執法,深得民心。如果他做個地方文官,必定大有作為。只可惜命運把他推到遼東經略這個悲劇性的崗位上。 袁應泰到任時,明軍已漸漸在遼東站穩腳跟。他上任後一改熊廷弼治軍從嚴的作風,改為治軍從寬,導致部隊戰鬥力下降。還收容大量與滿洲人勾搭連環的蒙古人,企圖“以夷治夷。”努爾哈赤先發制人,八路大軍出攻瀋陽。 一開始袁經略雄心勃勃,誰料他以前收容的蒙古人成了清軍內應,一天時間就丟了瀋陽城。城外戰鬥打的昏天黑地,坐鎮遼陽的袁應泰已被八旗軍嚇破了膽,漠然坐視川浙軍被八旗鐵騎全殲。由於袁應泰的荒唐指揮,八旗軍很快將遼陽重重圍困。 關鍵時刻,又是袁應泰收容的蒙古難民突然發動襲擊,不但燒燬明軍儲備物資,還為八旗軍開啟城門。遼陽重鎮終於落入了滿清的手中,袁應泰見大勢已去,扯了塊白布在城樓上吊殉國,雖然指揮愚蠢,可其人還算是條漢子。 9.楊嗣昌(明末) 大學士楊鶴的兒子,能說會道很得崇禎寵信。是個動嘴皮子強,動手能力差的人。坐上明朝兵部尚書後,便把大明朝禍害了個乾淨。 他妒忌孫傳庭和洪承疇平定農民軍起義得大功,便死催熊文燦招降農民軍,結果,給原已走投無路的李自成喘息之機。 皇太級已經殺掠到北京周邊了,他卻還想著“議和”。盧象升只說了一句反對議和的話,就被他送往清軍虎口。最後盧象升浴血奮戰,在手刃數十清兵後慷慨殉國。事後,他還誣陷盧象升臨陣脫逃。 楊嗣昌總督的各路援軍畏敵如虎,眼睜睜的看清軍在眼皮下燒殺搶掠,卻只默默的跟在清軍身後,禮送出境。皇太級命令士兵們在樹上寫下“百官莫送”的字樣,嘲諷楊嗣昌。 崇禎十三年,楊嗣昌親率大軍南下圍剿張獻忠,卻被耍的團團轉,當地百姓編成民歌嘲諷楊嗣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尺路。""張獻忠奇襲襄陽,殺了明朝的襄陽王,楊嗣昌聞信驚恐,服毒自盡。 10.賽尚阿(清朝) 賽尚阿,蒙古正藍旗人。做過清朝的軍機大臣和咸豐皇帝的受業恩師,是一位飽讀詩書的蒙古大儒。 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清朝高官都不以為然,賽尚阿卻認定這是大患,力主從速剿滅。咸豐帝對他的見解大為讚賞,賜賽尚阿“尚方寶刀”,命其率領大軍南下平亂。 賽尚阿大軍一路走走停停,磨蹭了倆月才到廣西,而太平天國趁勢攻克永安。此時太平軍初期實力有限,困守永安孤城。賽尚阿只聽到永安淪陷,第一反應就是撤,結果兵勢有限的太平軍得到了最好的休整機會。 清軍大兵壓境,相持數月不見動靜。太平軍在永安大搞整頓,封王封官,整個“國家”的制度已成雛形。洪秀全是明白人,以決死一戰的勇氣全線突圍,清朝幾十萬大軍竟然在太平軍的衝鋒下一潰千里,太平軍終於成功衝出永安重圍。尚阿徹底的被太平天國的攻勢嚇跑了膽,死躲在陽朔不敢出來。至此,原本局於廣西一地的太平軍起義,終於演變成全國性的大起義。 可笑的是,賽尚阿打仗沒本事,文官的小聰明卻不少,他抓出某位名叫洪大全的俘虜,硬說這個太平天國的小兵是洪秀全的胞弟,太平天國的“一字並肩王”,並偽造了他活捉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的“英雄事蹟”。穿幫後,賽尚阿數罪併罰,被判了“斬監候”。還好鹹豐帝念在師生一場的情誼上放了他。

  • 2 # 度度狼gg

    老蔣對於西北軍出身的將領,絕大多數是半隻眼睛也看不上,最多偶而利用利用,但是卻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孫連仲一個是劉汝明。孫連仲擔任總指揮的基本部隊第26路軍,全軍17000餘人在寧都起義,成為後來紅五軍團的基幹,老蔣也沒有嚴辦他,再後來重掌兵權,抗戰期間從第2集團軍總司令一直坐到了第六戰區代理司令長官的位置上,可謂另眼相看。孫連仲也算能打,臺兒莊戰役就曾舉國聞名,但是這個劉汝明也能夠倍受器重,實在看不懂了。

    (劉汝明人稱劉善人)

    劉汝明是西北軍的骨幹將領,馮玉祥親信的“十三太保”之一,人高馬大並且頗通拳腳,從1911年被招募當兵起,就在馮玉祥的手下混事,當時的老馮還不過是個營長(清軍的管帶)。從此跟隨馮玉祥參與軍閥混戰,到1927年西北軍也成為“國民革命軍”一部分時,劉汝明已經是第2集團軍下轄的第2軍中將軍長,是馮玉祥的四梁八柱之一。中原大戰馮玉祥兵敗下野後,劉汝明失勢,後屈就宋哲元第29軍副軍長。

    結果又在29軍逐漸得勢,實掌第143師兵權,並且在長城抗戰中也算盡力,1935年銓敘陸軍少將並獲授“青天白日勳章”,不久升任察哈爾主席兼任全省保安司令,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有槍有兵有地盤以後,劉汝明的心態發生了變化,跟宋哲元的態度非常相近,既抗拒日本人也牴觸中央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居然不允許湯恩伯的部隊透過防區,總是擔

    心被中央軍給吞併了。

    (馮玉祥)

    如果說劉汝明在抗日戰爭中表現還算湊合的話,那麼解放戰爭中的發揮只能用“草包”來形容了,抗戰末期從68軍軍長升任第2集團軍總司令的劉汝明,被選送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這就算是“天子門生”了,是老蔣拉攏雜牌將領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投降以後,劉汝明升任鄭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2集團軍改編的“第四綏靖區司令”,所部駐防中原地區,從此成為晉冀魯豫野戰軍(中野)的重要對手。

    劉汝明此時已銳氣不再,每日必抽大煙,在鉅野金鄉戰役中,他的部隊一下子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吃掉了16000人,劉汝明命其弟劉汝珍率部前去解圍,途中再被殲四個團近萬人,從此一味避戰。1947年7月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殺入魯西南,負責河防的劉汝明一臉懵逼,當顧祝同問他發生什麼情況時,他居然回答:“只聽說解放軍打了幾百發炮彈過來,至於過沒過江那不知道”,把顧祝同氣得半死。

    (孫連仲)

    由於劉鄧部隊在中原大地縱橫馳騁,而蔣軍疲於應付損兵折將,當時南京曾有傳聞:一誠不如一承,五劉(劉峙、劉茂恩、劉廣信、劉汝明和劉汝珍)不如一劉,可見劉汝明之無能,也足見劉帥之威名。魯西南戰役中,固守鄆城的四綏區主力整編第55師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基本全殲,師部及整29旅、整74旅共10000餘人被俘,還“貢獻了”山炮10門和大批武器彈藥。

    劉汝明的基本部隊,只有68軍和55軍(整68師和整55師)這兩個軍,連續大敗於中原野戰軍之後,家底基本折騰光了,整55師基本上是全完了,整68師也傷亡慘重,劉汝明幾乎成為了光桿司令,山窮水盡之際,結果卻被彩蛋砸中突然獲獎了。原來頒獎人正是老蔣,金額足足有五億元之巨,理由是劉司令守備黃河渡口的整68師“守備有力,應予給獎”云云。

    (西北軍諸將)

    其實呢,一方面劉汝明仍然被老蔣高看一眼,軍統特務關於劉部怯戰和避戰的彙報都經常被老蔣無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做樣子給其他雜牌軍看看,否則真心沒有人賣命了。而劉汝明以此款項招兵買馬重建隊伍之後,說啥也不願意再跟中野死拼了,每戰必磨磨蹭蹭,遇到中野進攻便以逃跑應對,以儲存實力為第一要務,同僚譏為“老兵油子”。

    1948年豫東戰役後,開封被蔣軍重新佔領,在河南省政府的宴會。“總統府”戰地視察團第一組組長劉伯龍說:“我打了幾十年仗,誰打假仗我還不知道麼”?暗指劉汝明打假仗,劉汝明大怒,起身揪住劉伯龍就打,省主席劉茂恩急忙攔住才罷手。黃埔三期的劉伯龍身材矮小,確實被嚇壞了,而劉汝明沒等宴會結束就返回司令部致電老蔣,控訴劉伯龍的驕橫。老蔣無奈只得回電安慰劉汝明。

    告狀是為了面子,骨子裡劉汝明仍然不敢跟我軍對陣,淮海戰役期間,第四綏靖區升格為第六兵團,奉命與李延年兵團共同北上救援黃維兵團並重新打通津浦路。然而劉汝明選擇了小心翼翼地爬行來儲存僅剩下的50000多人馬。稍遇華野阻擊,劉部就畏懼不前,儘管老蔣多次嚴令外加劉峙親自督陣,劉汝明也全然不顧,氣得老蔣大罵劉汝明打的是“滑頭陣”,而聞聽黃維被殲後,劉汝明立即率部脫離戰場,一路撤到淮河以南,再後來直接撤過長江。

    解放大軍發起渡江戰役時,劉汝明第八兵團的三個軍駐守湖口至銅陵段,已經算是江南蔣軍兵員比較充實的“老部隊”了,然而劉汝明根本未予認真抵抗,帶著部隊就朝南跑,湯恩伯聞訊大發雷霆,急電劉汝明務必堅守江防陣地,可是老劉根本不鳥他只管跑路。第八兵團一路撤往浙江和福建,在福建戰役中再被解放軍吃掉大部(還起義了一部分),劉汝明重新施展凌波微步,最終還是率著殘部5800餘人乘船逃臺。

    老蔣終於對這個只會逃跑的草包將軍忍無可忍了,而主臺的陳誠也對這支雜牌軍嗤之以鼻,所以第八兵團殘部遭到了最屈辱的對待:先繳械、再下船,然後軍官集中整訓、士兵編入其他部隊,劉汝明辛辛苦苦保留下來的這點家底,一夜之間不復存在。1949年10月,劉汝明被免職從此賦閒,1975年去世,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 3 # 花近高樓1

    蘇德戰爭時期。蘇聯西方面軍司令員,大將巴甫洛夫,絕對符合草包將軍的標準。

    他指揮的67.2萬精銳蘇軍,在短短一個星期內就全軍覆沒。借用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的一個比喻:就是67.2萬頭豬,讓希特勒的軍隊去抓也抓不完。更何況是全副武裝的蘇聯士兵。

    毋庸置疑,巴甫洛夫是個勇敢的人,作為士兵,勇敢是一種美德,但對於手握重兵的將領,勇敢就是剛愎自用。

    巴甫洛夫少年得志,年紀輕輕就是蘇聯僅有的兩個裝甲團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後來名氣更大,他就是蘇德戰爭中有“救火英雄”之稱的朱可夫。

    其實巴甫洛夫並不喜歡坦克,他總感覺躲進鐵殼子裡向外開槍,不是勇敢的表現。他更向往那種跨馬揮刀,馳騁沙場奮力拼殺的感覺。

    裝甲部隊是騎兵的天敵,如何使用騎兵擊敗裝甲部隊,成為巴甫洛夫最津津樂道研究的課題。

    歷史給了巴甫洛夫一次機遇。西班牙內戰期間(1936~1939),巴甫洛夫被派到西班牙戰場,他利用做團長時的研究成果,使用步兵把對手的裝甲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因為巴甫洛夫在西班牙戰場上的勇敢表現,回到蘇聯後,直接被任命為西方面軍司令官。

    這位老兄一上任,就解散了蘇軍組建的裝甲集團軍,理由很簡單:坦克這種落後的武器,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

    二戰爆發以後,希特勒磨刀霍霍,準備入侵蘇聯,而首當其衝受到打擊的就是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

    但巴甫洛夫對迫在眉睫的戰爭,反應遲鈍的讓人難以置信。

    戰爭爆發7天前,有個投誠的德國軍官,對巴甫洛夫信誓旦旦的坦白了德軍進攻的具體時間。巴甫洛夫對德軍投誠軍官報告的重要情報選擇了不屑一顧。

    戰爭爆發前三天,西方面軍指揮部和各集團軍之間的電話聯絡被德軍特工切斷,所有人都意識到戰爭已迫在眉睫。而巴甫洛夫依舊固執的認為,德軍沒有膽量進攻。

    為了不給德軍制造發起戰爭的理由。巴甫洛夫下令把所有士兵的彈藥統一集中管理,1000多架戰鬥機集中在指定的幾個機場,沒有他的命令,飛機不能起飛。

    直到戰爭爆發前兩個小時,巴甫洛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苦於和各集團軍沒法透過電話聯絡,只能使用原始的騎兵通訊員,把準備作戰的命令送達到各集團軍。命令各集團軍“務必在三日內,把戰時所需的彈藥和給養,分發到每個士兵手中。

    然而為時已晚,通訊員還沒出發,戰爭開始了。

    在德軍犀利的攻勢下,幾十萬蘇軍頓時潰不成軍。

    這時最弔詭的事發生了,無論是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還是前線各集團軍首長,都聯絡不到巴甫洛夫。斯大林的最高統帥部,也是透過收聽德國電臺廣播,才得知西方面軍被全殲的訊息。

    此時的巴甫洛夫,帶著司令部唯一的一部電臺,跑到一個集團軍中,試圖組織兵力進行反擊,驗證他發明騎兵打坦克的戰術。

    然而德軍的坦克部隊絕非西班牙可比,蘇軍騎兵犧牲了數千人,也沒能幹掉德軍一輛坦克。

    西方面軍全軍覆沒五天後,巴甫洛夫乘飛機灰溜溜的回到莫斯科。

    數日後,巴甫洛夫被判處死刑。

  • 4 # 李公子談歷史

    歷朝歷代都不乏有一些草包將軍,沒啥本事卻又能夠身居高位,平時誇誇其談一打仗馬上露餡。

    禍害一個朝代的草包將軍常見,但禍害兩個朝代的草包將軍可就不多見了!本文要說的就是一位禍害了兩個朝代的草包將軍!

    他的名字叫范文虎!

    范文虎是南宋末年人,祖籍江西豐城。范文虎能力平平,但他的岳父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權相賈似道,這也讓范文虎在官場混得如魚得水。范文虎的官職是南宋軍隊殿前副都指揮使,相當於中央直屬部隊最高長官。

    公元1268年9月份,忽必烈派遣將領劉整、阿術率領元軍圍攻襄陽和樊城,這就是宋元戰爭重要戰役之一——襄樊保衛戰。

    元軍集結優勢兵力圍困襄陽、樊城二座城池,憑藉地險城中宋軍民苦苦支撐,等待著朝廷派遣援軍。

    前線戰事告急,後方的賈似道卻一點也不慌,只顧吃喝玩樂。賈似道不僅這樣還封鎖了訊息,誰敢多說一句就把他用繩子捆了丟到火堆裡。宋史之中也有相關記載:

    "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臺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唯故博徒日至縱博,人無敢窺其第者。其妾有兄來,立府門,若將入者。似道見之,縛投火中。嘗與群妾踞地鬥蟋蟀,所狎客入,戲之曰:此軍國大事耶?"

    賈似道不愧是權傾朝野的權相,這訊息一封鎖就是三年!

    在前線作戰的宋軍將士們守了三年再也堅持不下去,樊城外城落入元軍手中,宋軍將士們和老百姓都退守到了內城之中。到了這番地步,賈似道這才遣將率軍前去援馳。

    說實在派誰都好,賈似道偏偏把范文虎派去了!

    范文虎帶著兵馬奔赴前線,這一路上“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完全不務正業!

    那到了戰爭前線,總該認真一點了吧?

    范文虎率部抵達前線後,與同行將領張貴約定在龍尾洲兵分兩路兩面夾攻元軍。結果范文虎卻因為畏戰,居然率部後撤30裡,最終導致張貴被元軍包圍。張貴孤立無援,最終身中數槍,不幸被俘,最終被元軍殺害。

    這一敗不但害死了張貴,也讓襄陽和樊城徹底淪陷。

    范文虎把事情辦成這樣,殺頭都算便宜他的了!然而在岳父賈似道的包庇之下,范文虎僅僅只是官降一級,出任安慶知府。

    1275年,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經過前面這次大敗仗,范文虎對元軍更是打心底的害怕!雖然范文虎駐守的安慶兵馬足,糧草也足,但范文虎連抵抗也不敢抵抗一下,直接開門投降了。

    投降元朝之後,出於以漢制漢的考慮,元世祖忽必烈決定重用范文虎,讓他出任東行省右丞。

    在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與范文虎一同商討徵日。次年6月,東行省右丞范文虎與左丞李庭同率江南軍10萬、戰船3500艘從慶元(今寧波)入海徵日。

    范文虎指揮兵馬本就是草包一個,更沒有指揮水師的能力!結果元軍在海上遭遇颱風,損失大半!

    但就算這樣,殘餘的元軍尚有和日軍一戰之力!

    但沒想到范文虎居然私自坐船潛逃,從日本逃向高麗再逃回國內,幾萬元軍士兵就這樣被丟在了日本。大將跑路了,剩下的元軍哪還有戰鬥力,在日軍的一番突殺之下,死傷慘重,倖存下來的3萬人成為了俘虜。三萬名俘虜之中,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麗人全部處死,漢人免死,但要做日本人的奴隸。

    范文虎非常擅長隱瞞不報,這件事過了一年之後才被人檢舉出來。吃了敗仗又私自潛逃,再加上隱瞞不報,這次范文虎總該難逃一死了吧!

    可沒想到范文虎不知道啥時候勾搭上了蒙古權臣,在他們的掩護之下范文虎僅僅是被革職查辦。而且僅僅過了一年,范文虎就再被啟用,派他在杭州練兵治械。

    這之後,范文虎多次升遷,最高擔任正二品的尚書右丞一職,瀟灑地活到了壽終正寢。

    看到這,也不得不承認范文虎雖然率兵打仗廢物,但混官場是真有一套!

  • 5 # 瘋言MAX

    歷史上草包將軍不少,但一具草包的皮囊,還總是“自比諸葛”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五代十國時的後蜀大臣王昭遠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按照史書的記載“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意氣揚揚,自方諸葛亮。”

    面對趙宋的進攻,喝了幾杯踐行酒之後,更是洋洋得意地宣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看到沒:為後蜀朝廷效力,張口諸葛亮,閉口取中原。除了手裡的鐵如意不太對版之外,還以為是諸葛武侯附體啊。

    王昭遠效力的後蜀,歸結起來的特點:很富但卻很弱!

    五代十國之時,中原戰火連天,這給了巴蜀地區難得的休養生息時間,除了後唐滅前蜀之時來過一趟之外,幾十年沒遭遇過大的戰亂。

    連年的安定,首先帶來的是糧食產量的提高,這點上從糧價就可見一斑“鬥米三錢,賦役俱省!”這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糧價最低點了,比號稱貞觀之治表率的“鬥米四、五錢”都還要便宜大半。

    足夠的糧食就可以足夠的人口,蜀錦、茶葉這些巴蜀之地可以出口創匯的特產,也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極盛的時期。

    這些東西,為後蜀賺到了多少錢,今天已經很難算清楚了。但從一些細節還能感受得到:蜀主孟昶就連一個夜壺都要黃金鑄就、上嵌七寶。沒錯,就是差點被趙匡胤當茶壺用的那個。

    但這份富足,並沒有轉化成相應的國力。一方面是後蜀未曾經歷大戰,危機意識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蜀主孟昶的個人原因了。

    孟知祥死後,十五歲的孟昶成為新的蜀主。他所面臨的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批覬覦帝位的驕兵悍將。

    以李仁罕為首的武將集團,隨時惦記著要到龍椅上坐一坐,反正這在五代十國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反正主少國疑嘛,難免寒了功臣的心。北方的趙匡胤還不是這麼幹的啊。

    並沒有看過《鹿鼎記》的孟昶,無師自通地領悟到對付權臣的要領:藉著宣李仁罕入宮議事的機會,一舉將其誅滅。

    雖然一場戰禍消弭於無形,但還是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孟昶不再相信任何功臣宿將!凡事只交給自己的親信來做,王昭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爬進了後蜀政權的核心。

    公元964年冬,趙匡胤兵分兩路攻取後蜀:北路軍王全斌自鳳州出發一路向南;東路軍曹彬自秭歸沿長江向西進發。

    後蜀方面負責防禦趙宋北路軍的,就是這鼎鼎大名的草包王昭遠。對他來說,這不光是佔有主場作戰的優勢,並且防禦的範圍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號稱從未正面被攻破的劍門關!

    這可能也是他敢口出狂言的原因吧。但上了戰場的表現簡直讓人無語:

    面對宋將崔彥進、史延德、康延澤等率領的大軍,在這樣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三戰三敗!竟然棄劍門關於不顧,倉皇逃命,最後被活捉於東川的民居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後蜀孟昶獻城投降。此時距離趙匡胤發兵不過66天,而奪得後蜀府庫的財物,卻陸續用了十年才運輸完畢。趙宋的軍隊,在歷史上並不算第一等的精銳,能以如此短的時間平定巴蜀地方,只能說王昭遠之流功不可沒。

    此人,即無名將的智慧勇武,又無武人的氣節操守,偏偏還愛誇誇其談,千古第一草包將領的名聲,他當之無愧!

    我想,當花蕊夫人在汴梁吟唱出“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之時,心裡罵得最狠的就是這傢伙了吧。

  • 6 # 蟲蟲讀書

    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大臣王昭遠,必定榜上有名。

    王昭遠自幼家貧,機緣巧合之下被後蜀高祖孟知祥看中,當時太子孟昶剛剛入學,就讓王昭遠留在孟昶身邊侍奉。

    後來孟昶繼位,因為和王昭遠關係親近,就任命他為知樞密事,可惜孟昶不知道,王昭遠有名無實,很快就鬧了笑話。

    當時北宋取代後周,勢力日益龐大,派大軍入侵偏安一隅的後蜀。孟昶聞知大兵壓境,覺得無力抵抗,打算向北宋納貢保平安。

    結果王昭遠堅決反對,言辭激烈,孟昶於是派王昭遠為都統,率大軍抵抗。

    王昭遠第一次統帥大軍,意氣風發,他手拿鐵如意,自比諸葛亮,說:“此去不但克敵,取中原也易如反掌!”

    然而兩軍剛一接觸,王昭遠就連輸三戰,大軍一敗塗地,連招討使都成了俘虜,宋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兵臨後蜀城下。

    王昭遠這時候完全沒有了開始時的自信,他被嚇得癱瘓在床,起身都很困難,北宋軍追擊過來,王昭遠藏在倉庫裡面瑟瑟發抖,最後還是被俘虜了。

    孟昶聽說王昭遠戰敗,連忙讓太子迎戰,結果太子更加不堪,日夜嬉戲,宋軍一往直前,孟昶無奈之下只能上表投降,臨行前還感嘆:“養兵四十年,遇敵竟無人發一箭。”

    最終王昭遠為自己自不量力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成了草包將軍的代名詞。

  • 7 # 禪牛

    將軍都不是草包。打了敗仗,並非全是將軍之過。多是些呆在一人後方不臨戰火的文人的渲染,造成了草包之說。讓那些文人面對槍林彈雨試試,看誰是草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美國讀高中年齡的要求是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