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說八道歷史

    我反正是不相信!首先五帝時期的君主或者說首領有:炎帝、黃帝、少昊、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帝摯、堯、舜。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關係!

    炎帝:上古部落首領

    黃帝:於阪泉之戰中打敗炎帝成為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

    少昊:黃帝長子

    顓頊:黃帝次子昌意之子,黃帝之孫。

    帝嚳:黃帝曾孫,少昊之孫,顓頊之侄。

    帝摯:帝嚳長子。

    堯:帝嚳之子。

    舜:堯禪位於舜。

    從上面可以看到,從黃帝傳位給少昊其後五位君主都是黃帝的直系子孫。為什麼堯不把位子傳給自己的孩子而要傳給舜?

    《竹書紀年》裡是這麼記載的: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就是說舜代理堯為執政後,囚禁了堯,為了不讓丹朱知道事情真相,阻止丹朱看望堯。

    《山海經》《竹書紀年》等古籍中都把堯帝之子丹朱稱作帝丹朱,是因為在堯去世後丹朱曾做過三年的首領。但是大臣們全跑到南河之南朝覲舜而不朝覲丹朱。於是,舜就順應天意和人民的呼聲登上了首領之位。

    不過歷史上的事情到底怎麼回事誰知道呢!

  • 2 # 愚家之言

    當然是真的,這就是當時政治制度,天下共主的地位在不同部落之間流轉,唐堯禪讓虞舜可以看作天下共主在不同部落之間的流轉。堯死後,

    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可見當時天下的形勢決定了政治制度,當時天下各部落間的實力相當,堯之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德不配位”,相應的,舜的即位就是“眾望所歸”了!

    同理,舜傳位給夏后氏的禹,禹傳位於伯益也是這一制度的體現,只不過禹治水功勞太大,在治水完成即位後的威望與所在部落的實力遠遠超過其他部落。

    大禹治水後,夏后氏相當於現在的美國

    於是:

    及禹崩,雖受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

    家天下由此取代了禪讓制!

  • 3 # 子屠龍

    正史記載,堯舜禹和平禪交接權力,這沒毛病。而《竹書紀年》中說,他們禪讓過程中,有時候很多部落會有意見,甚至引發衝突,這也沒毛病。各位看官,看我慢慢道來。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戰國時期魏國(晉國後來分為趙、魏、韓三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

    《竹書紀年》就舉過一個例子,說在堯年老的時候,他和他的部族要推選丹朱當繼承人,其他部族則表示反對,一些大部族還喧鬧起來。

    我們通常認為,這種“禪讓”是民主特質的,人人一票選出來的。其實,“禪讓”的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權力交替方式,雖然不是父親傳兒子式的,但是也是專制的。

    “禪讓”只不過不是“家天下”,而是“大哥部落的天下”。當時,黃帝部落建立的泛部落聯盟,黃帝部落是最強大,其他部落要麼是被征服,要麼是被依附。

    哪裡會有失敗者的權利,面上是好聽的部落聯盟,實權其實都還在黃帝部落手裡,首領必須出自黃帝部落,堯舜禹就是首領。

    當時,統治技術還不成熟,一方面首領推選還是原始氏族時期的推選制度,另一方面還是給其他部落首領過來走一下程式。

    “禪讓民主”是必須的,因為黃帝建立的部落聯盟的凝聚力是有限的,為了維護黃帝部落的統治,不得不給“四嶽”等其他部落一些發言權。

    為了維護皇帝部落的統治優勢,首領的選擇必須要謹慎友謹慎,要讓整個部落聯盟服氣。因為一旦一些部落不服氣,就會容易產生糾紛。堯舜禹都是有大名望的人,他們給部落聯盟帶來很多好處,因此就能順利當上領袖。

    《竹書紀年》說,舜而丹朱當繼承人,丹朱沒有足夠的聲望來支撐統治,導致其他部落反對也就正常了。

    再翻到後面的歷史,大禹的兒子啟,作為黃帝部落的軍事領袖,實力足夠的時候,其他部落反對也沒用,直接用軍力奪取了政權。

    簡而言之,“禪讓”是一種專制程度較低的政權形式,但也是專制。褒義的時候,看上去很民主、很和氣;貶義的時候,你就能看到對其他小部落的壓制事實。

  • 4 # 國家人文歷史

    中國古代歷來經常有人將堯、舜、禹時期形容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王時代,尤其是對曾經的“禪讓制”更是推崇為某種為君者的“高尚之舉”。那麼堯、舜、禹時期他們的王位交替真的是禪讓制麼?

    自古以來對於這個時期的“禪讓制”實際上都有兩種說法:其一,就是秉承正統的歷史觀,認為三者之間就是禪讓,也就是前一任君主從身邊人中選擇賢良的人才作為王位的繼承者,政權之間的交替也是一種和平的轉移;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源自於《竹書紀年》,認為這三個君主之間遠沒有想象當中那麼平和美好,實際上堯曾經被舜放逐,禹放逐過舜,禹的兒子啟也是以武力代替了原本禹選擇的接班人益。從這些資料來看的話,實際上當時這種領袖權力並不是十分的穩定。正如學者許倬雲所說,當時這個大共同體的領袖權力,表面上“禪讓”,實際上還是以實力來決定領袖的人選的。《竹書紀年》還是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這主要也是因為,堯、舜、禹是來自於不同的族群,各自有各自的本家,三方在當時應該是結成了一個大的部落聯盟,而“中原的部落聯合力量,會超渤海周邊的那些群體”,所以中原的權力較大的群體可以號召其他地區的族群領袖,會盟號令各方。並且這個時期政權實際上並不是是特別的穩定。比如說禹建立的夏后氏,在發展的中期也曾經被后羿取代,之後少康中興才恢復了原有的霸權。不過,對於這一時期的制度、政治以及歷史發展的研究,由於直接的考古證據仍然比較缺乏,所以尚且沒有定論,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發現與探索當時的“禪讓制”的實質。

  • 5 # 瘋子的日記本

    根據先秦時代的史書竹書紀年的記載,沒有一個是禪讓的。全都是權利鬥爭,爾虞我詐!

    竹書紀年成書的年代沒有儒家思想的禍害,因此記錄可沒有所謂春秋筆法,全是赤裸裸的實錘。所謂禪讓只是儒家的一廂情願,真實的歷史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但人性慾望本就是無限的,哪裡來的聖人?

  • 6 # 我是常箐

    那時候是部族聯盟制度,做頭頭比的是拳頭大,後來啟更直接幹掉對手開創夏朝,所以根本不存在神馬禪讓的空間,說白了不過是讀書人胡編瞎謅,欺騙世人罷了。

  • 7 # 愛一個人要有錢

    堯舜禹要是不瞭解的話,可以看看歷史上有史書記載的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禪讓。說白了就是敬你酒喝,你喝了就是禪讓。你不識時務,敬酒不喝喝罰酒,那就不是禪讓了!

  • 8 # 大熊頑

    江山只有爭鬥,哪有禪讓之理。

    老年間,三代領導人更替方式,屬於後人為了弘揚自己的思想路線,創作的。

  • 9 # 奔跑的烏龜殼

    傳說黃帝以後,在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出觀了堯、舜、禹三個著名的領袖。關於他們“禪讓”的故事,古書有不少記載。 堯,號陶唐氏,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居住在西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一帶)。堯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和大家一樣住茅草屋,吃糙米飯,煮野菜作湯,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塊鹿皮禦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爛不堪絕不更換。老百姓擁護他,如愛“父母日月”一般。 堯在位七十年後,年紀老了。他的兒子丹朱很粗野,好鬧事。有人推薦丹朱繼位,堯不同意。後來堯又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討論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大家都推舉虞舜,說他是個德才兼備、很能幹的人物。堯很高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並考驗了三年才將帝位禪讓給舜。 舜,號有虞氏,傳說是顓頊的七世孫,距黃帝九世,出生於諸馮(在今山東省境內)。舜接位後,親自耕田、打漁、製陶,深受大家愛戴。他透過部落聯盟會議,讓八元管土地,八愷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澤,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會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堯的樣子召開繼位人選會議,民主討論。大家推舉禹來做繼承人。舜到晚年身體不好,依舊到南方各地去巡視,竟然病死在蒼梧(今湖南省境內)的途中。舜死後,禹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堯舜“禪讓”的歷史傳說,反映了上古中國的民主制度。

  • 10 # 虛真子1

    禪讓是存在的

    如治水,很辛苦,沒有什麼享受

    累的腿細了,三過家門沒性趣而不入

    跟今天人們看到的官員紙醉金迷不一樣

    如果今天官員,工資福利相當於普通工人還沒有特權享受還政務財務向公眾公開,也有禪讓的事發生,你說你累的不想幹

    古時禪讓還是一個大家族

    漢承秦制還是一個家天下

    辛亥革命後,武力選舉中央集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立一個國家認可正規的流浪狗救助基地有人支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