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雲山
-
2 # 立志成蟲
趙國敗於長平之戰後嚴重衰弱了,只隔了一年秦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軍民只能依城死守,已經到了被滅國的邊緣。趙國多次派人冒死突出邯鄲城下秦軍的包圍向列國求援。“唇亡齒寒”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可信陵君的哥哥魏安釐王懼怕秦國只出兵根本不攻擊秦軍。信陵君才“竊符救趙”,調動魏軍和春申君率領的楚軍解了邯鄲之圍,秦軍被打的大崩潰退走,連包括長平在內的上黨地區也丟掉了。信陵君的膽識魄力夠得上尖端大咖,同時救趙的時機分寸拿捏的很到位,邯鄲戰役打了大約3年信陵君才“竊符救趙”的,趙國的實力更加弱了,對鄰居魏國夠不成威脅而且還需要跟列國結盟才能抗秦符合魏國的國家利益。長平之戰後秦滅六國已是大勢所趨,信陵君再厲害也不可能扭轉對抗天下大勢,但是面對強敵不麻木不退縮敢於鬥爭到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
-
3 # 戶外670
只想說,中國的人際關係,上至朝廷,下至村野市井,無不糾纏紛紜,甚是複雜。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負有使命而來。
信陵君的姐姐嫁到趙國,才是這個事的最初的起源,誰個不想自己生活得歌舞太平?因為即將被滅,而求救於孃家,不曾到孃家大BOSS受秦國威肋,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房上霜?坐看趙亡。
受親緣關係的姐姐泣告。賢德的信陵君決定要出手了。不過他初初只是想凡事親力親為,所以準備親自去與秦軍玉石俱焚。不過信陵君沒有軍隊,抱有玉石俱焚的心,但極有可能,只是他這一方滅了,而人家強大的秦國還活得輕鬆自在哦。
所以啊,智慧很重要。就如同單位管理,把老闆一人累死,也整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如何有效分配下面管理人員各司其職,才是當大BOSS的頭要任務。
信陵君的三千門客,平時白食白養,關鍵時候還是三千智囊團。裡面一位年七十的守門後人侯生,一生最光彩的火光,是為信陵君而燒。他獻出了計策,去魏王那裡偷兵符!偷走兵符,這樣“偷”走整支軍隊,力量不就來了麼?禮賢下士的人果然很得人心。侯生因年老體弱,不能隨軍而戰,在信陵君率軍出發之時,他面北而自殺,以此壯舉來送。信陵君後來一路順利,真的是有此侯生在天之靈保佑啊。
要偷,自然是從身邊人下手。魏王身邊的寵幸女人如姬,父親被殺,信陵君派人殺了她父親的仇人,驗過仇人頭顱後,如姬立馬偷出兵符交出。
多麼完美的一步。所以那些深得大BOSS青睞的人,如果真要壞起來,足以毀滅一個單位。歷史,與職場是多少的相似。
偷出兵符,去率軍隊,管軍隊的晉鄙多麼老道,見信陵君單騎而來,如何相信?只此一個不願二字,又被侯生算中,隨身而帶的市井屠夫,一錘之下鳴呼哀哉。屠夫一生未有大功,閃光點就是專為信陵君而來。
所以對於智囊團,是閒時“置來”急時用。
信陵君順利奪手軍隊,仍不望他的賢德之習。規定軍隊裡父子同在的,父新回去;兄弟同在的,哥哥回去;若是獨子的,不用去了,直接回家贍養父母。由此得精兵強將。
世界上最利害的武器,就是人心。你若把心收歸了,利益大到無窮想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大格局的人,與小格局的人,小九九是不同的。如此常替人著想,常說好話,常看人好處,是有道理的。
擊退秦兵,信陵君讓將領率軍回到魏國,功成名就。但事物總分二方面,雖然完美解決了趙國的威脅,但由於偷了兵符,這於國來說是不忠之事;而錘死率軍晉鄙,又屬不義之事。自然魏國也回不去,信陵群於是與門客們在趙國中居住下來。
每個人物都是活靈靈的,專負使命而來,使命完成即走,如侯生之流。如同職場,平時只是重複過日子而已,但關鍵時候,拿捏到位,才彰現你在職場中,是個怎樣的人物。所以職場中人,不用太過於考慮自己的利益,好好看看你的BOSS,是不是有如信陵君一樣,是個賢德之士?上蒼有好生之德,賢德之士會得護佑,走得更遠,如果你的BOSS是這樣的人,堅定跟著走,將來他得大利益,你得小利益,縱是小,但和別的普通人比起來,那也是大利益了。
-
4 # 盧溝古橋寫江山
就整個事件的動機方面來說,不客氣的講,除了魏王,沒有一人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雖然他的決策不一定有遠見。
當時,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隨即兵圍邯鄲。趙國已然元氣大傷,形勢危如累卵,只能求救於諸國。魏王從魏國存亡的角度出發,派老將晉鄙帶十萬大軍救趙。秦昭王派使者威脅魏王如敢救趙,下一個就輪到魏國。魏王無奈,只好令大軍暫駐邊境,觀望形勢。
魏國可以觀望,趙國卻沒有時間等待了,平原君派去魏國的使者一路上冠蓋相望。然而,他求救的物件並不是有決定權的魏王,而是國君的弟弟信陵君;他求兵的理由也並非是用趙魏兩國唇寒齒亡的關係曉以大義,而是用與信陵君的姻親關係來勸說。
《史記_魏公子列傳》中接下來的記載就是“公子患之,數請魏王”,他擔心的是國家的安危,還是自己的姐姐與自己在列國中“高義”的名聲?
信陵君獲得兵符與兵權的手段也稱不上光明正大,反而有幾分“小”。他曾為如姬報父仇,如姬為他背叛魏王盜得兵符;他曾禮遇朱亥,朱亥助他殺死了統帥晉鄙。晉鄙是魏國老將,忠於魏國,卻無罪見誅,怎麼能令人信服?
幸而他贏了。如果失敗,他就是魏國的罪人了。
整個竊符救趙的時間中,侯贏的眼中沒有魏王與國家,只有信陵君;如姬的眼中沒有魏王;甚至朱亥,也只是為了公子而出生入死。幸好信陵君是正人君子,沒有利用這些人的報恩之心與知遇之恩來竊國,但卻做了一個不好的開端與榜樣。將一國安危寄託在個人的人品上,是多麼不靠譜的事情。
十年後,秦國攻魏,信陵君在門客的勸說下帶兵救魏,並帶五國聯軍追逐秦軍到函谷關。魏王不能容他,信陵君寄情於聲色,鬱鬱而終。
不止是魏王,任何君王都不能容忍臥榻之側的酣睡者吧!
當然,如果要是從文學方面來說,這篇文章與這個事件倒是充滿了太史公的浪漫主義與俠客精神。
-
5 # 小怪軟體管家
戰國信陵君,名字叫做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戰國諸侯四公子中最賢,影響力最大的一個人!《史記》當中,說他禮賢下士,為人仁義,對門客都很謙虛,不敢有任何的驕橫行為,所以天下士子都爭著投靠他,以至於有三千的門客了。
秦昭王二十年,秦國已經在長平之戰中戰勝,後來又圍攻趙邯鄲。魏無忌的姐姐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因此,魏無忌的姐姐多次求無忌向魏王求救,來派兵就趙國。魏王開始時將軍晉鄙帶領十萬士兵來救趙。
這時,秦王派使者告訴魏王,說:“誰敢救趙國等寡人滅了趙國,回頭第一個在對誰用兵”。因此魏王怕了,怕惹了秦國,將來秦國先對魏國開戰。於是魏王派人告訴晉鄙,停止救趙的行動,將軍隊停留在壁鄴,名為救趙,實則是持觀望態度,不能輕舉妄動。平原君於是勸說魏公子,說為什麼娶公子的姐姐來結姻緣,就是知道您要高義,能急人所困,今天趙國都城邯鄲被圍,有亡國的風險,今天眼看已如此,也未見你能解了邯鄲所困。魏無忌聽後也急了,說明魏公子是仁義之人,最講究義氣;因此多次上奏魏王請求派兵,並且召集門客商量對策,終不見有奏效。因為魏王怕秦國,所以一直不敢動軍隊。
魏公子見不能說動魏王,知道事態緊急,於是駕車要去秦國,誓與趙國共存亡。於是,駕車路過夷門時,碰見了侯生,說了要去秦國赴死。侯生聽他說,何不採取另一種辦法呢?我聽說,魏王的兵符在臥室內,而如今如姬最寵幸,肯定能偷了兵符,解了燃眉之急。於是,魏公子派門客殺瞭如姬的仇人,為如姬報了仇,如姬果偷了魏王的兵符,給魏公子,解決了僵持的軍隊,魏公子奪了兵權。魏王任用公子為上將軍,諸侯聽說是魏公子帶兵,隨各國派出兵士歸魏公子調令,於是魏公子帶五國之兵破秦軍,打敗了秦國有名的將領蒙恬,使秦國不敢出函谷關,魏公子威震天下。
秦國嫉恨魏公子賢能,於是採用離間計,迷惑魏王,最終使魏王罷黜了公子的上將軍軍銜,魏公子知道無望再恢復到以前了,於是整日在家飲酒作樂。最後竟死於醉酒,實在太過於可惜!
-
6 # 歷史逸事
竊符救趙,千古美談。功高震主,鬱鬱而終
先簡單介紹一下信陵君。
魏無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論威望才能居於四公子之首。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信陵君能“竊符救趙”,有兩點原因:
其一,性格使然。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僅舉一例說明,當時夷門有個看門的叫侯贏,相當於現代的保安,這樣的人在當時地位低賤,但是信陵君聽人說他很有才能,就親自驅車前往拜見,在宴會上非常敬重他,把候贏作為座上賓。
“竊符救趙”這個主意就是來自侯贏,後來,信陵君竊符成功,奪得兵權,侯贏以死謝罪,以報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可見,信陵君的人格魅力。
信陵君在他人眼中有著“急他人之困”的品質,說明他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魏王答應出兵幫助趙國,被秦國派來的使者一番恫嚇,命令統帥晉鄙按兵不動,首鼠兩端,此實為不信之舉,信陵君竊符救趙,從側面上也保全了魏國的信義,此乃信陵君之信義。
其二,歷史環境造就信陵君必須這樣做。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件事,發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當時屬戰國末期,秦國吞併六國日亟,戰爭進行得頻繁而激烈。
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趙國一蹶不振,秦國想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再進一步吞併韓、魏、楚、燕、齊等國,完成統一中國的計劃。
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特別是趙國首都被圍甚急,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又是姻親之國(平原君夫人是魏無忌的姐姐),所以趙國只得向魏國求援。就魏國來說,唇亡齒寒,救鄰即自救,存趙就是存魏,趙亡魏也將隨之滅亡。
信陵君認識了這一點,才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於,信陵君和楚國聯手挫敗了秦軍,保障了兩國的安全。
信陵君“竊符救趙”此舉,不止趙國一國得利。更利於當時的6個國家,因為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強大的秦國。而此一戰大大的削弱了秦國的囂張氣焰。挫敗了秦國妄圖短時間內侵吞天下的想法。讓各個國家得以喘息,免於在短時間內被滅亡。
破秦居趙
魏安釐王惱怒魏無忌盜了兵符,假傳君令殺死了晉鄙,魏無忌對此也是非常清楚的。對於自己的哥哥,他談不上忠誠。雖然情勢所迫。況且魏安釐王一直忌憚他這個弟弟的才能威望高於他。回魏國,信陵君不敢確定等待他的是什麼命運。
信陵君打退秦軍挽救了趙國後,他讓手下的將軍帶著他的軍隊返回魏國,自己與門客留在了趙國。
魏無忌在趙國居住了十幾年不回去。恢復了元氣的秦國乘著魏無忌在趙國,日夜不停地進攻魏國。安釐王焦慮不安,就派使者去請魏無忌回國。
後來,魏無忌聽從毛、薛兩公建議,回到魏國,為了國家存亡,鐵肩擔道義,再次身披戰袍,與強敵秦國再一次交鋒。
公元前247年,魏無忌派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得知魏無忌擔任了上將軍,都紛紛派兵救魏。這裡也可見信陵君的威望。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聲威震動了天下。
抑鬱而終
秦王忌憚魏無忌,因此派人持萬金到魏國離間安釐王和魏無忌的關係,同時派人到魏國境內假裝祝賀魏無忌登上王位。因此,安釐王更加懷疑魏無忌,於是派其他人代替他執掌魏國兵權,五國攻秦計劃失敗。
在古代,皇權至上,誰動搖我的王位,我必誅之,魏安釐王內心始終是矛盾的,他很清楚信陵君的才能,所以,雖然自己坐在王位上,但是他從沒有安全感,在國家利益與王位相比,顯然權力慾望還是讓他中了秦國的反間計。
信陵君一生才華卓絕,可惜攤上一個比他弱的哥哥,而且這個哥哥還在王位上,就註定了他的悲劇。
魏無忌從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國之後,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後(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去世。從此魏國失去最後支撐的頂樑柱。十八年後,魏國被滅。
-
7 # 妙趣侃歷史
英雄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是了解學習歷史的最好座標。比如長平之戰的白起,荊軻刺秦的荊軻,還有就是為取大義而滅小義“竊符救趙”的信陵君。我們來了解一下信陵君和竊符救趙這個典故。
竊符救趙在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發起了計劃滅掉趙國的邯鄲之戰。戰爭中,邯鄲被秦軍圍困斷糧,百姓易子而食,境況慘烈。趙國向魏楚請求幫助,但兩國迫於秦國的恐嚇,停兵不前。
如何看待信陵君的竊符救趙一、竊符救趙,解邯鄲之圍亦是救魏於水火
當時的秦國採用的是丞相范雎“遠交近攻”的統一戰略方針,所以,魏趙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如果邯鄲之戰趙為秦所滅,那接下來必定是魏國。此所謂,“救趙者,亦以救魏”。
雖然背了一個“背叛母國”的大鍋,不能迴歸故鄉,卻受趙國上賓禮遇,“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亦復以信陵奉公子”。趙王給了信陵君一座城,魏王恢復其封地,從此魏趙以信陵君為紐帶結成小小聯盟。趙國得以延緩滅亡,魏國也得以在歷史的舞臺上多活躍了30年。
二、竊符救趙此為“義”,信陵君名聲在外,使合縱抗秦再次成為可能。
信陵君禮賢下士,知人善用,造就了多少知己與賢士的美好故事。如守門人候贏為其出謀劃策“竊符救趙”後自刎,屠戶朱亥含笑隨其赴死,“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最好的體現。
趙孝成王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太史公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能為之”。可見當時信陵君的在統治管理層的威望也不可小覷。
所以,後來信陵君能夠率五國聯軍大敗秦軍,使得秦軍將領蒙驁退至函谷關,理所當然的獲得了合縱抗秦的勝利。此乃竊符救趙的“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
三、物極必反,慧極必傷。
竊符救趙為信陵君帶來了無上榮耀,無數人的膜拜,也帶來了魏國國君魏安釐王的猜忌。秦國再次採用了屢試不爽的“反間計”,成功讓安釐王收回兵權,打倒了他們所懼怕的信陵君魏無忌。
妙趣小總結回過頭以上帝的視角看合縱抗秦失敗的原因,大多因為六國國君的目光短淺,都視自己的王位如珍寶,唯恐失之。而出現戰爭時,不想出戰卻又想貪收漁翁之利,最後連自己國家都沒有保全。
-
8 # 刮晉風
信陵君竊符救趙一事,既表現了信陵君忠君愛國之心,又表現了他深明大義的精神,還彰顯了他非同常人的人格魅力。在孝成王昏庸無奈,仍對他排擠打壓之際 ,孝成王就是不聽奸臣讒言,趙國也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試想當時的情況,長平之戰後趙國已經是強弩之末,趙國只有仇恨而缺乏力量。在無將可以領兵掛帥的危機時刻 ,需要的就是大智大勇的超人出面。所謂國難出英雄:他利用姐夫與妻弟之情,力爭姐夫平原君的支援。在關鍵時刻又敢於用年輕氣盛的毛遂,帶隊去說服左右為難的楚王出兵救趙。在把楚國軍隊搞定後,中間隔著魏國,楚國軍隊過不去。信陵君只得再去魏國活動。魏王此時也是憂心忡忡,晉鄙的十萬大軍停滯不前。信陵君便行賄魏王寵妃,竊得兵符,又借用大力士朱亥,用鐵椎擊殺晉鄙,奪取了魏軍的指揮權。這時候,魏國的道路也通了,楚軍也能通過了。更加可喜可賀的是,被打趴下的韓軍,透過信陵君做工作,也同意加入合縱隊伍了。信陵君協調好幾支軍隊後,又把自家的門客組織起來,編成一支敢死隊,從邯鄲城中殺出城來,向秦軍發起攻擊。
這時候,城外的援軍也一起衝殺過來,邯鄲城外金鼓齊鳴,喊聲震天。秦軍血流成河,屍橫遍地,秦軍成為被宰的羔羊,到處是鬼哭狼嚎。秦軍圍城的30萬人,除2萬人投降趙國外,多數被聯軍殲滅。秦國在長平坑趙40萬,信陵君在邯鄲殺了他30萬。邯鄲保衛戰的勝利,是合縱抗秦的勝利,是得道多助的勝利,也是信陵君精心組織的勝利。
“一將成名萬骨枯”,長平之戰成就了白起的“殺神”之名,也成就了信陵君的“仁義禮智勇”之名。
-
9 # 鶴小雙
雖然信陵君“竊符救趙”在歷史上都被傳為美談。但從更深層來看,“竊符救趙”中蘊含著“六國覆亡的秘密。”以下就來解析這個秘密。一、“竊符救趙”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60年,秦國戰神白起,率領60萬虎狼之師,於長平攻伐趙國。此戰,以秦國大勝,趙國慘敗為結局。長平之戰中,秦國共坑殺趙軍約45萬,趙主力軍一戰全滅。趙國也從戰國後期唯一能跟秦國正面硬剛的強國,淪落至近乎滅國的地步。
2年後,秦昭王再次大肆攻伐趙國,意圖乘勝將趙國滅國。這就是繼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先前的長平之戰,讓天下意識到的秦國的強大已遠超六國。按照這種趨勢,秦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在“邯鄲之戰”中,趙華人心惶惶,舉國上下籠罩著滅國的陰影。
在趙都邯鄲被秦國圍困的時候,其他5國依然作壁上觀,不敢成合縱之勢,共抗秦國。此時,趙國公子平原君的夫人擔心邯鄲被破,於是她寫信給自己的弟弟——魏國公子信陵君,請求魏國出兵,幫助趙國。
信陵君救姐心切,於是屢次建議自己的王兄魏安釐王,出兵相助趙國。魏王一方面擔心唇亡齒寒,另一方面又懼怕秦國秋後算賬,於是他派大將晉鄙率軍援馳趙國,但又按兵不動。
滅國的巨大成就讓秦軍的攻勢越發迅猛,邯鄲危在旦夕,信陵君心急如焚。此時,一位名為侯嬴的人,想信陵君獻上了“竊符救趙”之計。於是,信陵君在自己門客毛遂的幫助下,成功竊取了魏王兵符,星夜疾馳至軍營,斬殺晉鄙,率領魏軍與秦軍作戰。其他五國看到魏國加入戰爭,於是紛紛效仿,成合縱之勢,大敗秦軍。
信陵君“竊符救趙”挽救了趙國,讓魏國名聲大振。同時,也讓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延後了20年。信陵君的這種行為雖然客觀上挽救了六國,但這背後,卻可以窺見六國滅亡的根源。
二、“竊符救趙”是六國政治體制落後於秦國的具體表現公元前350年,商鞅開始在秦國進行變法。其時,太子(日後的秦惠文王)犯法,按照商鞅新法,太子理當受刑。但考慮其為國君,故而讓其老師替代受刑。當時,秦獻公之子、秦國宗室公子虔為太子太傅,故而被商鞅施以劓刑,挖去鼻樑。秦法嚴酷可見一斑。
從秦國宗室都要受制於法可以看出,商鞅變法實際上是在不斷削弱封建貴族的利益,達到不斷增強國君權力的目的。如此這般,經變法後的秦國,就成為了國君一人的秦國,國君的意志向下貫徹如臂使指,十分順暢。
秦惠文王看到了商鞅變法的核心,所以他雖然與商鞅有仇,且殺了商鞅,但卻將商鞅變法奉為圭臬,毫不動搖地在秦國貫徹實施。因此,在100年之後的邯鄲之戰的時候,秦國在商鞅變法的改造下,已經與六國完全不同了。秦國的強大意志和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六國。這樣的秦國,殲滅六國,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反觀此時的六國,政治體制依然以封建貴族為主,國君根本不能完全控制國家。在貴族利益與國君利益的不斷博弈之下,六國猶如一盤散沙。又如何與強秦對抗呢?
而所謂的“竊符救趙”正是封建貴族利益與國君利益之間衝突的體現。
信陵君擔心的是自己姐姐的安危,所以要救趙國;而魏王擔心秦國報復魏國,因而按兵不動。魏王有錯嗎?並沒有。但魏王卻沒有獨斷乾綱的能力。最後的結果是,身為貴族的信陵君壓制了身為君主的魏王,將兵符偷走。
這種以下犯上的事情,細想之下十分可怕。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敢於侵犯君權,今天是偷兵符,那明天就可能弒君篡位了。當時的六國,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貴族權力很大,不斷侵蝕君權。而貴族又有自己的利益考慮,誰也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種政治體制之下,六國的實力自然就不如秦國了。
所以,雖然秦國在邯鄲之戰中損失了20萬軍力,但很快就穩定樂了局勢,其統一天下的趨勢沒有被扭轉。從“竊符救趙”就可以看出,六國滅亡了秘密了。 -
10 # 鑑鐘樓主人
遠慮存亡無懼敵,
救鄰唇齒勢相依。
千秋美譽彰仁信,
君子風儀義不違。
回覆列表
首先,這件事導致後果
成功在關鍵時候帶領大軍趕到,挽救了戰局,就下了趙國,使秦滅趙計劃推遲了很多年,阻擋了秦的步伐。
開玩笑說法,開了歷史的倒推車,阻擋了統一步伐。
其次,這件事當時人影響
信陵軍因為此事得罪了魏國,有家不能回,只能留在趙國了。但是,這件事使信陵君名氣進一步了,到了幾千年後的今日還知道他。不知道這是不是他想要的但的確流弊。
最後,魏國受到秦攻擊打不贏,信陵軍還是回到了魏國,成功擊敗了秦軍。可惜只能推延還是阻擋不了秦的步伐。
這件事對於後世人影響
信陵君個人來看
一是大局觀,這點連當時很多國王都沒看到,但是信看到了 才不惜一切救趙。
二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整個環節最難是竊符環節。沒有之前準備,理賢下士識人之明等等,是很難做到的。最後還有信的個人能力,開戰前的準備等等。
反正信很流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