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照理拍案

    關於俄羅斯人的身份,相信大家會說俄羅斯人是歐洲人,是白種人。但是如果你問一個西歐人,他們的答案恐怕就不一樣了,相信很多人會說俄羅斯人是東方人,甚至有人覺得俄羅斯人是韃靼人,即便有人說俄羅斯人是歐洲人,但他們也會覺得俄華人跟其它的歐洲人不太一樣。

    有一位美國學者曾經這樣評價俄羅斯人,他說撕下俄羅斯人的臉皮,你會發現一個韃靼人。其實他的這句話道出了俄華人跟歐洲區別的根源,古代的歐洲曾經多次遭到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的入侵,而位於歐洲最東邊的俄羅斯首當其衝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

    以至於俄羅斯被蒙古人統治了長達250多年,以至於俄羅斯人的血液中混入了大量的蒙古人的基因,所以人們常說俄羅斯人在年輕的時候歐洲人面孔的特點還比較明顯,但是等他們年老後,就會越來越像東方人,自己血液裡的蒙古基因就會顯現出來。

    關於俄羅斯人身上蒙古人基因這種說法還有很多,據說根據現代醫學研究,俄華人之所以酒鬼多,就是因為蒙古人對酒精的耐受力差,身體裡的蒙古基因降低了俄羅斯人的酒量,所以同樣嗜酒,西歐人就沒有那麼多醉鬼,而俄華人卻給人留下了貪杯的印象。

    西歐人對俄羅斯人印象不好,不把自己當做歐洲同胞,除了俄羅斯人身體裡的蒙古基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歷史的記憶。在西歐人眼裡,俄羅斯人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跟自己不一樣,帶有明顯的蒙古人特徵。他們認為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俄羅斯人好戰、蠻橫、富有侵略性。這些印象的來源就是俄羅斯人在歷史上的一些列戰爭行為。

    沙皇彼得一世,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彼得大帝即位後,他意識到了俄羅斯的落後面貌,他認為要擺脫這種落後面貌,就必須要向西方向西歐靠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獲得在歐洲的出海口。所以俄羅斯很快就發動了跟當時的北方強國瑞典的戰爭。

    經過了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最終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也就是今天的聖彼得堡,彼得一世為了顯示自己向西方靠攏的決心,毅然決定把首都從東歐內陸的莫斯科遷到了剛剛佔領的,也是最靠近西方的海濱城市聖彼得堡。這場戰爭的勝利並沒有阻止俄羅斯人向西方擴張的腳步。

    俄羅斯的擴張腳步在葉卡捷琳娜女皇時代達到了巔峰,不僅是西歐人,即便是東歐的斯拉夫兄弟也同樣成了俄國侵略擴張的物件。在隨後的二百年裡,俄羅斯透過芬蘭戰爭控制了芬蘭,徹底打敗了自己在北方的勁敵瑞典。在東歐,俄羅斯透過與波蘭的戰爭,肢解了波蘭,佔領了今天的烏克蘭,控制了今天的立陶宛。在幾百年裡,俄羅斯勾結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最終導致波蘭亡國。

    到了近代,蘇聯入侵芬蘭,迫使芬蘭被迫割讓卡累利阿地區。最讓人譴責的是,1939年蘇聯還勾結法西斯德國從東西兩個方向入侵波蘭,共同瓜分波蘭,還屠殺了近二萬名波蘭軍官和知識分子,隨後栽贓給納粹德國,但在蘇聯解體後真相被曝光,這就是著名的卡廷森林慘案。

    在冷戰期間,蘇聯和蘇聯控制下的東歐國家與西歐國家長期軍事對峙,鋼鐵洪流和核導彈長期懸在西歐諸國的頭頂上,這一切都進一步加深了西歐各國對俄羅斯發自內心的恐懼。可以說在俄羅斯的西面,除了烏克蘭的東部地區和白俄羅斯跟俄羅斯的關係親近外,其它國家都或多或少的與俄羅斯有著世仇關係,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今天看到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西部都跟俄羅斯之間有著深深的仇恨。

    所以我們看到在今天的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對俄羅斯,對俄羅斯文化有著刻骨的仇恨,仇恨到甚至要抹掉任何跟俄羅斯文化有關的東西,從語言文字,甚至到連一尊塑像都要統統銷燬。從歷史到現實,俄羅斯帶給歐洲的是戰爭和軍事擴張,帶給歐洲的是鋼鐵洪流和戰略核導彈,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感。

    歐洲人把俄羅斯比喻成北極熊,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歐洲人對於俄羅斯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帶著這種恐懼的心態,歐洲人對俄羅斯的一切難免都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雖然同在歐洲,在遺傳學上同屬於高加索人,但是在心理上歐洲人與俄羅斯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鴻溝。

  • 2 # 有書博物館

    歐洲人不喜歡俄羅斯其實是有其深遠的歷史原因的,俄羅斯人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其國際地位非常尷尬,他們雖然一直聲稱自己是歐洲國家,但大部分國土都在亞洲。而歐洲的一些傳統國家則非常排斥俄羅斯。

    如果要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需要從宗教,種族人口,歷史戰爭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宗教

    在基督教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次巨大的宗教分裂,即基督教、東正教分裂。

    這是發生在1054年羅馬教皇代表在君士坦丁堡宣佈赦令,將Michael I及其幾位追隨者,逐出教會。之後,Michael I下令將敕令燒燬,同時也下令將教皇代表逐出教會。這一事件,標誌著羅馬天主教與(君士坦丁堡一方的)希臘東正教的正式分裂。

    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又發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君士坦丁堡皇家內部為繼位問題發生爭議,失敗的一方向十字軍許下銀錢,請他們幫忙進攻君士坦丁堡。

    這些十字軍衝進君士坦丁堡以後,在城裡燒殺搶掠,使得東羅馬元氣大傷。信東正教的希臘人從此對“十字軍”恨之入骨,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也就此無可挽回。甚至到十五世紀,君士坦丁堡要被奧托曼穆斯林攻破之前,羅馬教皇提議組織十字軍前來相助,卻被東正教會嚴詞拒絕。他們情願生活在土耳其人的異教統治之下,也不願意再讓這些同信一個上帝的“十字軍”又來燒殺搶掠一通。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攻破,從此結束了東羅馬漫長的歷史。而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被帶回羅馬,後來嫁給當時的羅斯(就是後來的俄羅斯前身)公國大公,並將東正教變成俄羅斯國教。

    因此,信奉基督教的歐洲與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在宗教信仰上天然對立,而且兩派宗教綿延了接近上千年的宗教鬥爭,這是導致歐洲不願意接受俄羅斯的一個重要原因。

    2、種族人口

    早期的羅斯公國雖然以斯拉夫人種為主,但是羅斯公國建國後,開始不斷地向東、西、南三個方向擴張,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成為世界領土第一的超級大國,國內擁有一百多個民族,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歐洲血統,而且國家曾經在蒙古人的統治之下,所以歐洲國家一直將其視做為一個東方國家,加以抵制。

    這也是俄羅斯感到尷尬的原因之一,雖然歷史上,俄皇室也一直不斷的與歐洲王室通婚,但是其國家與傳統歐洲之間間隔多個國家,因此民間的婚姻交流並不頻道。這也是歐洲國家不認同俄羅斯的一個原因之一。

    3、歷史戰爭

    俄羅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為了能夠獲得不凍的出海口,俄羅斯開始不斷向西擴張,先後打敗了波蘭,芬蘭等國,在波羅的海建立了出海口。而後為了獲得南方的溫暖土地,又不斷南下,與土耳其等國家交戰,在經過幾百年的艱苦戰爭之後,終於獲得了克里米亞等黑海出海口。到了彼得二世和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俄軍又不斷與歐洲的主要老牌帝國法國、英國、等國長期交戰。二戰以後,俄羅斯變成了強大的蘇聯,使得整個歐洲國家都在蘇聯的滾滾鋼鐵洪流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所以面對一個宗教信仰不同、種族血統不同,又幾百年不斷與之交戰的國家,歐洲國家理所當然的將其視為仇敵而加以防範,也就談不上什麼喜歡了。

  • 3 # 靖柏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但這僅僅是從地域上劃分的。我將從血緣,信仰,政治,經濟,思想,意識形態和歷史因素這七個方面給大家闡明俄羅斯和西歐間的隔閡

    1.血緣上。西歐、北歐和中歐多為日耳曼人,而俄國則是斯拉夫人還有蒙古血統。他們不僅歧視而且敵視斯拉夫人,希特勒認為斯拉夫人和猶太人一樣是低等民族,連和蘇聯人合作的英華人都不喜歡俄華人;南歐的羅馬人更是將斯拉夫人視為蠻族,“斯拉夫”這個稱謂就是羅馬人發明的,拉丁語中斯拉夫是“奴隸”的意思

    2.信仰的教派不同。俄羅斯民族信仰主要是東正教。東正教源自希臘文明對救世主的信仰,其實體通稱正教會(東正教會),全稱正統天主教會,主張隱修主義,民族主義,平等主義。 在著名的十字軍東征過程中,天主教與正教會曾經結下血仇。十七世紀,莫斯科主教尼康改革奉神禮,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實行宗教鎮壓迫害政策,被老信徒們稱作“敵基督”。

    俄羅斯東正教帶有強烈的地域和民族色彩,雖然同根同源,但與西方國家普遍信奉天主教等還是有著長期的內在衝突和矛盾。

    3.政治上,俄羅斯太過強大,一旦接受俄羅斯,就等於認了一個老大,無法擺脫其控制

    4.經濟上。俄羅斯屬於資源大國。但是經濟總量卻不多,西歐各國並不想帶俄羅斯玩

    5.思想上,西方多年抹黑蘇聯和俄羅斯的做法,流毒很廣,影響一代一代的人,似乎成了成見。沒有來的討厭蘇聯

    6.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差異是根本差異

    7.歷史上,蘇聯(俄國)人非常野蠻,不斷鯨吞蠶食周邊國家土地、干涉別國內政,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周邊的波蘭、羅馬尼亞、芬蘭以及蘇聯俄國治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等民族都對俄華人仇怨極大

  • 4 # 敦復

    理論上來講俄羅斯是屬於歐洲的,但在歐洲他被視作另類,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第一、是宗教問題。歐洲大部分地區,信仰的都是天主教和新教。儘管新教和天主教各種不對付,但新教和天主教有著斬不斷的聯絡。但俄羅斯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信仰的是東正教。而東正教裡面的聖徒崇拜和牧首對皇帝的服從,都是天主教和新教所不喜歡的。實際上,天主教和新教地區,對所有亞伯拉罕一神教都是非常警惕的態度。

    第二、是歷史問題。這個說起來比較複雜了。俄羅斯民族和西方世界都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但是俄羅斯認同的是拜占庭帝國那一系,而西方世界認同的則更多是西羅馬帝國那一系。這種認同的差距真的挺要命的。另外,俄羅斯歷史上有很長的時間是被蒙古人統治的,這也被西方人認為有很多的所謂“東方專制色彩”。但這兩個因素裡面,前者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但後者,有很強的“西方中心論”和“文化帝國主義”的色彩,是很值得批判的。

    第三、是很現實的政治問題。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歐洲人其實一直面臨著外部干預的問題。在歷史上,維京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都曾經扮演過這個角色。歐洲人可能內部並不統一,但是他們對共同安全的擔憂是一致的。現在看來,最有可能對他們造成直接威脅的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俄羅斯。

    而綜上所述,俄羅斯早早地就被歐洲人定義為了異類。況且,這個異類還表現出了超強的能力:從一個極東的默默無聞的小國,成長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人只用了500年。並且,俄羅斯人也從不掩飾自己對歐洲領土的渴望。這一點上,天主教的亞美尼亞和波蘭可是很有話講。

    而且這個問題越到後來越嚴重。19世紀的時候俄國號稱是歐洲憲兵,直接干涉歐洲內部事務,飽受抨擊;20世紀頭幾十年,俄羅斯搖身一變成為了社會主義的蘇聯,並且躍升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那威脅就更大了。

    實際上, 我是認為,俄羅斯一定會重返中亞,把之前失去的土地拿回來的。你真的不能小瞧這個民族,不知道什麼時候俄羅斯就以一種聞所未聞的方法重新強大了起來。所以,歐洲人對俄羅斯的惡感,是合理的。

  • 5 # 歷史不堪入目

    歐洲人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反人類的國家,俄羅斯的歷史就是一部與歐洲各國的戰爭史,而且俄羅斯作戰能力還特別強,這就是一部歐洲各國的欺辱史,所以歐洲人當然不喜歡俄羅斯

  • 6 # 金雕10867371

    俄羅斯是一個東歐國家,信仰東正教,歷史上曾被蒙古人統治長達200年,所以深受蒙古遊牧文化的影響,說白了有點兒野蠻,落後,歷史上俄羅斯侵略成性,與奧斯曼土耳其,大清都爆發過戰爭,幾乎每一次都佔領不少土地,還有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對西歐,美國影響最大,俄羅斯由於比較遠,受影響比較少,當西歐,美國一個個都成現代民主國家的時候俄羅斯還是落後的封建專制國家,因此,道不同不相為謀,西方國家自然看不上他,具體說是討厭他。

  • 7 # 最影子

    在歐洲日爾曼人把歐洲人分四等,第一等當然是日爾曼人了因為日爾曼人曾經建立過一個神聖羅馬帝國(此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沒半毛錢關係),第二等是高盧人和羅馬人 第三等是盎格魯撒克遜人 第四等是斯拉夫人,斯拉夫slavs它的詞根就是slave奴隸,在歐洲人眼裡斯拉夫人就是奴隸後代,屬於下等野蠻人。斯拉夫人也分東 西 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包括 波蘭烏克蘭 東斯拉夫包括俄羅斯 白俄羅斯 南斯拉夫就是以前的南聯盟的那幾個國家。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他幾個兒子分別建立了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及其子拔都統治。金帳漢國就包括莫斯科公國,當時俄羅斯貴族為改善地位大量與蒙古貴族通婚,經過二百多年的蒙俄通婚。使俄羅斯人身上至少有5%的蒙古血,白俄羅斯就是純正的斯拉夫人沒有混血的意思。歐洲人因為戰爭本來就歧視蒙古人,而俄羅斯又被蒙古統治過,在歐洲人眼裡俄羅斯就是蒙古人的延伸。歐洲人認為俄羅斯不是西方人而是東方蠻族。把俄羅斯人稱為白色蒙古人或白色韃靼人。俄羅斯人被蒙古統治過後繼承了蒙古人的兇殘和對土地的貪婪。俄羅斯和所有接壤的國家都打過仗並且搶過這些國家的土地。

    外蒙古是在俄羅斯的鼓動下獨立出去的,新疆西藏當年也差點被俄國搶走。中國還有外興安嶺海參崴貝加爾湖總共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俄羅斯搶走,俄羅斯對國內不同民族政策就是不聽話就殺特別兇殘。所以歐洲人一直對俄羅斯有戒心不喜歡俄羅斯

  • 8 # 子過街

    俄羅斯表面上是斯拉夫白種人,但骨子裡是蒙古人,即所謂的白韃靼。它的強悍及地盤完全是蒙古帝國的翻版。它白人的部份始終在反抗蒙古的強姦和統治,逮捕和監禁溥儀,象徵著斯拉夫民族反抗入侵的最終勝利。但是,它血管中流淌著蒙古人的血,他們邁著蒙古人的步閥,他們年老之後都會蛻盡白面板露出韃靼的真面目。這是曰耳曼人和昂挌魯撤克遜人最擔驚受怕的,黃禍。

  • 9 # 藍博格爾

    俄羅斯被西方國家群毆,其骨子裡是東羅馬和西羅馬教派之爭在作祟。說翻臉就翻臉,說翻船就翻船。翻臉翻船比翻書還快。這是典型的宗教惡鬥案例。

  • 10 # 坐古談今

    歐洲人不喜歡俄羅斯主要是宗教信仰和歷史意義紛爭。其主要有遙遠的民族歧視思想;文化宗教;利益戰爭三點。

    (1)兩三千年的民族歧視

    斯拉夫民族作為古羅馬時期的三大蠻族之一,一直沒有成為主流民族。

    但蠻族日耳曼人現在的繼承體德國、奧地利等人已經成為主流之一;凱爾特人則分散於英國、法國等也屬於主流之一。

    俄羅斯東正教三一大教堂

    然而,斯拉夫人從古到現代都屬於歐洲的邊緣地區。因此,從古羅馬時代,歐洲人無論是羅馬人還是從蠻族晉升為文明民族的人,在某種意義上都認為歐洲東部、南部的斯拉夫人文明程度不高。

    (2)俄羅斯民族選擇信奉從天主教分裂而出的東正教,由此,本質上就與歐洲主流在宗教信仰上難以被認同

    4世紀時,斯拉夫民族分成東、西、南三個斯拉夫族群,例如東斯拉夫民族有今天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西斯拉夫民族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民族有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等。

    法國天主教教堂

    而與此同時,東正教逐漸在君士坦丁堡的支援下成為東歐、南歐的主流宗教。然而,當時歐洲的主流宗教是天主教,那麼在信仰上就屬於少數派。10世紀,東斯拉夫民族逐漸信仰東正教。東正教的勢力開展擴充,即使16世紀後,基督新教在英國成為國教,天主教第二次分裂。

    整個基督教分成新教(英國、美國、等)、天主教(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等)、東正教(俄羅斯、白俄羅斯、希臘、塞爾維亞等),由此可見,信奉東正教的國家在今天也屬於歐洲邊緣國家行列。

    (3)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恩怨主要是與日耳曼人的矛盾,但古代日耳曼人延伸出盎格魯撒克遜人、法蘭克人等當今主流人群

    英國聖保羅大教堂

    因為日耳曼人作為三大蠻族之一與斯拉夫民族長期依靠居住,斯拉夫人雖然從北向南遷徙,長期與德意志人、瑞典人等日耳曼人紛爭。

    到了18日記,俄羅斯民族又開始與法蘭西人、英吉利人、奧地利人等日耳曼人開始紛爭,特別是與英吉利人在全球開始爭霸。

    特別是法蘭西人的拿破崙侵入俄羅斯被打敗;德意志的希特勒入侵俄羅斯被打敗。從民族上說,都是日耳曼人被東斯拉夫人打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力的表示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