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芋栽培技術,包括芋種選擇、種植時間與方法、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穫與貯藏等內容,以期為檳榔芋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檳榔芋;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632.9.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9-0116-01
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名檳榔芋。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人吃人愛,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近幾年在上杭縣官莊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將檳榔芋種植栽培技術要點作如下介紹。
1 芋種選擇及選地整地
選擇芋頭粗壯、芋勢好、發芋整齊、表皮光滑、新鮮、根系粗壯、無病斑、無蟲口、未露葉的芋種,個重100~150 g[1-2]。
選擇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種植地,在1月上中旬用整壟機整畦劃溝,畦寬0.8 m,溝寬0.4 m。整地方法:將整好的畦中間劃1條溝,用45%硫酸鉀複合肥或菸草專用肥300 kg/hm2、有機肥600 kg/hm2,均勻撒施在開好的條溝中,覆土厚10 cm;用50%丁草胺3 000 g/hm2畦面噴施。
2 種植時間與方法
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可提前種植時間,一般在2月初春,即立春至雨水前種植。
種植方法:採取單畦單行種植,有利於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株距40~50 cm,單行種植,栽植13 500~15 000株/hm2,定植穴開(30~40)cm×(30~40)cm,穴深至犁底層,施鈣、鎂、磷肥1 500 kg/hm2後下種(單芋重50 g左右,過大的切塊後用草木灰蘸切口晾乾後下種),種植後用50%多菌靈600倍液噴施,再用煙膜覆蓋畦面,防止雜草發生[3-4]。
3 水肥管理
3.1 追肥
第1次追肥(起苗肥):芋芽露出畦面,先去除芽頂周邊的薄膜再進行補苗,用碳銨600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沖水澆灌。在芋株高25~30 cm時,在穴內施足腐熟豬、牛欄肥或蘑菇料等有機肥22.5~30.0 t/hm2,每穴2~3 kg,特別要注意豬、牛欄有機肥不能接觸到芋柄、葉。
第2次追肥(結芋肥):種植7~10 d後開始追肥,此後每隔7~10 d追肥1次,主要以10%~40%人糞尿為主,配施0.3%~0.5%尿素,從稀到濃,從輕到重。此期遇氣溫高可多施,遇乾旱應先灌水後施肥,以防濃肥傷根。4月中旬,結合剷草、培土、掀除薄膜,用硫酸鉀複合肥(15-15-15)675 kg/hm2、硫酸鉀300 kg/hm2撒於距芋苗周圍10 cm再培土覆蓋。
第3次追肥(壯大肥):6月下旬用腐熟人糞尿22.5 t/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鉀300 kg/hm2灌施。
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畦面保持乾爽,泥土溼度60%以下,防止低溫爛種。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梅雨高峰期,應及時開溝排水,保持畦面不積水。6月下旬至8月(即立夏至立秋)期間,是高溫季節,葉面積大,是芋頭吸收水分和蒸發量最大的時期,也是芋頭膨大期和芋葉旺長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也是決定芋頭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每天要有足夠的水分供應,灌溉條件好的田塊每天要保持半溝水以上。8月下旬後,氣溫開始逐步下降,芋頭逐步進入成熟期,此後,田間保持乾爽溼潤,等待收穫。
4 病蟲害防治
4.1 農業防治
從無病芋田中,選用健壯芋苗作為種苗;實行水旱輪作制度;發病初期,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燬,並用石灰對病穴和周圍進行消毒;不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
4.2 化學防治
芋役病: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加有機矽750 kg/hm2噴施,或用57%烯醯、丙森鋅600~800液噴施防治。軟腐病:可用20%葉青雙灌根,或用72%農用鏈黴素3 000倍液噴施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1 000倍液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連噴3次。
蚜蟲:可用10%蚜蝨淨5 000倍液噴施,或40%啶蟲脒75 g/hm2噴施防治。單線天蛾: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噴施,或5%甲維鹽300 g/hm2。斜紋夜蛾:可用1.8%阿維菌素1 200 mL/hm2+5%甲維鹽300 g/hm2。蠐螬:幼蟲活動初期用80%辛硫磷1 500倍液灌澆或用5%米樂爾顆粒劑30~45 kg/hm2拌細土1 500 kg/hm2撒施[5]。
5 收穫與儲藏
採收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或中下旬,最遲不超過11月上旬。當檳榔芋出葉終止,葉片由原來青綠色變成黃綠色,部分葉片枯萎,此時檳榔芋已完全成熟,即可收穫。檳榔芋沒有嚴格的成熟期,倘若需要可提前收穫。檳榔芋在乾燥的情況下,比較容易腐爛。要在溼潤的環境下儲藏才能久藏新鮮。檳榔芋的儲藏要在室外溼潤儲藏。將檳榔芋整株挖起,去掉地下殘餘部分植株,將母芋和子孫芋分開,保留根系和附泥土,堆放在田間地角滲漏和太陽曬燥,泥土上面用稻草覆蓋,保持堆內溼潤,在3~5個月內取用或供應市場。
檳榔芋栽培技術,包括芋種選擇、種植時間與方法、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穫與貯藏等內容,以期為檳榔芋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檳榔芋;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632.9.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9-0116-01
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名檳榔芋。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人吃人愛,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近幾年在上杭縣官莊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將檳榔芋種植栽培技術要點作如下介紹。
1 芋種選擇及選地整地
選擇芋頭粗壯、芋勢好、發芋整齊、表皮光滑、新鮮、根系粗壯、無病斑、無蟲口、未露葉的芋種,個重100~150 g[1-2]。
選擇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種植地,在1月上中旬用整壟機整畦劃溝,畦寬0.8 m,溝寬0.4 m。整地方法:將整好的畦中間劃1條溝,用45%硫酸鉀複合肥或菸草專用肥300 kg/hm2、有機肥600 kg/hm2,均勻撒施在開好的條溝中,覆土厚10 cm;用50%丁草胺3 000 g/hm2畦面噴施。
2 種植時間與方法
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可提前種植時間,一般在2月初春,即立春至雨水前種植。
種植方法:採取單畦單行種植,有利於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株距40~50 cm,單行種植,栽植13 500~15 000株/hm2,定植穴開(30~40)cm×(30~40)cm,穴深至犁底層,施鈣、鎂、磷肥1 500 kg/hm2後下種(單芋重50 g左右,過大的切塊後用草木灰蘸切口晾乾後下種),種植後用50%多菌靈600倍液噴施,再用煙膜覆蓋畦面,防止雜草發生[3-4]。
3 水肥管理
3.1 追肥
第1次追肥(起苗肥):芋芽露出畦面,先去除芽頂周邊的薄膜再進行補苗,用碳銨600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沖水澆灌。在芋株高25~30 cm時,在穴內施足腐熟豬、牛欄肥或蘑菇料等有機肥22.5~30.0 t/hm2,每穴2~3 kg,特別要注意豬、牛欄有機肥不能接觸到芋柄、葉。
第2次追肥(結芋肥):種植7~10 d後開始追肥,此後每隔7~10 d追肥1次,主要以10%~40%人糞尿為主,配施0.3%~0.5%尿素,從稀到濃,從輕到重。此期遇氣溫高可多施,遇乾旱應先灌水後施肥,以防濃肥傷根。4月中旬,結合剷草、培土、掀除薄膜,用硫酸鉀複合肥(15-15-15)675 kg/hm2、硫酸鉀300 kg/hm2撒於距芋苗周圍10 cm再培土覆蓋。
第3次追肥(壯大肥):6月下旬用腐熟人糞尿22.5 t/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鉀300 kg/hm2灌施。
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畦面保持乾爽,泥土溼度60%以下,防止低溫爛種。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梅雨高峰期,應及時開溝排水,保持畦面不積水。6月下旬至8月(即立夏至立秋)期間,是高溫季節,葉面積大,是芋頭吸收水分和蒸發量最大的時期,也是芋頭膨大期和芋葉旺長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也是決定芋頭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每天要有足夠的水分供應,灌溉條件好的田塊每天要保持半溝水以上。8月下旬後,氣溫開始逐步下降,芋頭逐步進入成熟期,此後,田間保持乾爽溼潤,等待收穫。
4 病蟲害防治
4.1 農業防治
從無病芋田中,選用健壯芋苗作為種苗;實行水旱輪作制度;發病初期,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燬,並用石灰對病穴和周圍進行消毒;不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
4.2 化學防治
芋役病: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加有機矽750 kg/hm2噴施,或用57%烯醯、丙森鋅600~800液噴施防治。軟腐病:可用20%葉青雙灌根,或用72%農用鏈黴素3 000倍液噴施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1 000倍液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連噴3次。
蚜蟲:可用10%蚜蝨淨5 000倍液噴施,或40%啶蟲脒75 g/hm2噴施防治。單線天蛾: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噴施,或5%甲維鹽300 g/hm2。斜紋夜蛾:可用1.8%阿維菌素1 200 mL/hm2+5%甲維鹽300 g/hm2。蠐螬:幼蟲活動初期用80%辛硫磷1 500倍液灌澆或用5%米樂爾顆粒劑30~45 kg/hm2拌細土1 500 kg/hm2撒施[5]。
5 收穫與儲藏
採收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或中下旬,最遲不超過11月上旬。當檳榔芋出葉終止,葉片由原來青綠色變成黃綠色,部分葉片枯萎,此時檳榔芋已完全成熟,即可收穫。檳榔芋沒有嚴格的成熟期,倘若需要可提前收穫。檳榔芋在乾燥的情況下,比較容易腐爛。要在溼潤的環境下儲藏才能久藏新鮮。檳榔芋的儲藏要在室外溼潤儲藏。將檳榔芋整株挖起,去掉地下殘餘部分植株,將母芋和子孫芋分開,保留根系和附泥土,堆放在田間地角滲漏和太陽曬燥,泥土上面用稻草覆蓋,保持堆內溼潤,在3~5個月內取用或供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