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總叨叨
-
2 # 華銳陽光
首先,這個問題第一問有點那個。我們是不是應該讀哪一本書,要看自己的喜歡和選擇,不能因為某個人說了某句話而來決定,不管他是誰!第二問值得一答。的確是每個年齡段去讀,每本書都會給你不同的感覺。 比如我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名著《紅樓夢》,那是讀幾次就會有幾次不同收穫和感悟的。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的是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 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深刻反映了歌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初讀還是二十年前大學時期,當時讀的的確是比較困難,讀完只感覺與孤獨並無多大關係,而是一大堆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文字又點繁瑣,但還是看很熱鬧。上班後過了很多年偶然重讀,忽然感覺完全不一樣。也許是因為重讀,對人物的情節發展不太新鮮,所以有點別的方面的看法。也許是因為自己年齡漸長,對人生的感悟更多,那一種孤獨感明顯襲來。
感覺書中人不管生活多繁華熱鬧,但每一個人都是極端孤獨的。從家族第一人霍賽塞,到最後一個有著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精力充沛的烏蘇拉老媽媽,到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幾乎所有人都是如此,從一出生他們就是孤獨,然後越成長越孤獨,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有的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最喜歡的人物奧雷良諾。
反觀自己,我們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父母親友,有很多知心知己,但內心深處,何嘗不是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孤獨的行者?
有的人永遠和許多人一起玩一起鬧一起瘋,可是心中的孤獨感有誰能透過眾人K歌就能拋卻?一個人的獨處並不是孤獨,熱鬧的人群中的孤獨才是孤獨。越長大越孤單!這句歌詞初聽時不懂得,再聽時,已是詞中人!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孤獨?個人認為這才是百年孤獨最終的意義所在。無論是否孤獨,生命總會成長、會不斷延續。不要為了不孤獨而去追求熱烈,也不要因為孤獨而更孤獨,理解孤獨反而坦然。就讓我們在這個孤獨而寂寞的世間,率先敞開自己的胸懷,坦然平淡地走過。
-
3 # 太早873
我覺得對於書的理解每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對於你說的書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覺得只要看完書後有自己的感悟就可以了
-
4 # 私家書評
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紅樓夢》成書幾百年,至今沒有人敢說看懂了《紅樓》,包括那些知名紅學家。所謂名著就是可以超越時間和時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解讀。
《百年孤獨》拜讀了兩遍。之前特意列印一張人物關係表對照來讀。真是魔幻現實主義,明明有了現代革命卻又出現了美人昇天的神蹟。看得我五迷三道精神分裂。
華人讀國外名著有一個很大缺陷,不瞭解作者寫作時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底蘊。對於理解書中深刻內涵造成很大盲區。《紅樓夢》雖一知半解,至少不影響普通讀者享受語言的精妙和韻味。對於普通中國觀眾來說,《百年孤獨》更像一個大雜燴似的作品,所謂百年曆史更像一個百年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人物之間除了血緣看不到任何內在聯絡。
痴人妄言方家勿笑。
-
5 # 元永之
團結、奮鬥、拼搏才是這本書真正的主題,而不是荒誕、命運和孤獨。
作者用冷靜直至於殘酷的筆法,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刻畫了拉美國家社會中荒誕離奇的現實。文字的背後潛藏著作者對民族命運深深地憂慮與期盼。
男性成員的孤獨寂寞,女性成員的縱情聲色。
馬孔多這個地方是拉美國家的縮影,二十世紀之前一直都是殖民地社會,在之前就是原始社會,當地的人民並不是沒有反抗,卻因為不得要領而徒勞無功。在此之前,拉美的人民更多的則是渾渾噩噩,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之間,巨大的科技革命席捲浪潮來到了拉美,人們在科技中獲得了巨大的震撼,希圖跟上腳步,然而這個夢想還沒有開始就被殖民主義無情地打破了,絕大多數了消沉了,他們繼續渾渾噩噩,少部分覺醒者繼續革命卻無濟於事。
團結、奮鬥、拼搏才是這本書真正的主題,而不是荒誕、命運和孤獨。我們也許沒有辦法逃脫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千千萬萬的人齊心協力,必然可以改變民族和國家的命運,這也是馬爾克斯對於拉美人民的一種企盼吧。
事實上最後馬孔多被颶風捲走,就表達了:作者其實希望有一股力量可以把舊的拉美捲走,使他重獲新生,而生於中國的我們也知道,除了人民,還有誰有這樣的力量呢?
-
6 # 被冰封的抒情
陳丹青讀不懂並不表示其他人讀不懂,他是讀者界的標杆嗎?我就覺得《百年孤獨》是一本經典中的經典,其實也很好讀,這本書的點睛之筆在結尾處
-
7 # 子曰過
經典和大師有很多共性,需要運氣,需要吹捧,明白人沒必要迷信,自己覺得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別給輿論給左右了,是不是大家都說好,都被驚豔了,我怎麼感覺不到,是不是自己理解力和文學素養不行,真不是,至少百年孤獨沒有那麼牛逼。
-
8 # 四味書
《百年孤獨》這本書,不要人云亦云跟風式的去讀。
說實在的,我三年前就買了這本書,紙質版的。讀不下去,原因跟年齡和閱歷都沒多大關係,關鍵就是人名地名,還有人物之間的關係,那個難記啊!
我曾經試圖將裡面的人名都換成鄉村愛情裡的,謝大姐,劉能之類的,把故事的發生點定在鐵嶺或者象牙山村,可讀著讀著自己都懵逼了。
可想而知,如果讀電子版的難度得多大。說多了都是淚,這本書到現在還放在我的書架上。
先別管讀懂讀不懂,也先別管這本書有多經典,你先去網上找找電子版的,看看自己能不能真的讀進去,再考慮能不能讀懂吧。
就跟打遊戲似的,王者都上不了,打了半年還是青銅,愣是想打職業,這不是扯嗎?
咱們國家的西遊記,紅樓夢不比百年孤獨差,而且通俗易懂,多好!
-
9 # 文畫流氓
很多人都看到了《百年孤獨》複雜的人物關係,誠然它確實架構了龐大的家族,以及百年的時間跨度,但是它的精髓不在百年,而是在孤獨上。
“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我的個人看法,《百年孤獨》傳達的不是一個集體視角的感悟,或者說並不是立足歷時的敘述,而是迴歸到每個個體,我們如何面對時間,迎接生命。
尤其是在美洲這塊充滿傳奇色彩的陸地上,那些介意科學和神學之間的,或者二者都有的東西,一直都滲透到了這裡的生命裡。
用一句經典臺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那就是——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摘錄一些經典臺詞,可能有助於我們把握本書的情緒,希望對大家有用。
1.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2.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3.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4.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5.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6. 人們一派懈怠,而遺忘卻日漸貪婪,無情地吞噬一點一滴的記憶。 7. 預感總是倏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
8. 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9. 此時微風初起,風中充盈著過往的群聲嘁喳,舊日天竺葵的呢喃窸窣,無法排遣的懷念來臨前的失望嘆息。
10.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11. 原來時間也會失誤和出現意外,並因此迸裂,在某個房間裡留下永恆的片段。
12. 對我來說,只要能確定你我在這一刻的存在就夠了。
13. 有的人想睡覺,但不是因為睏倦,而是出於對睡覺的懷念。
14. 他想著他的親人,並無感傷,只是在嚴格盤點過往時發現,實際上自己是多麼熱愛那些曾經恨得最深的人。
15. 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16. 有時兩人會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對著面,彼此凝視,在靜謐中相愛,並不比當初在癲狂中相愛減色。
17. 他逐漸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簽訂體面的協議。
18. 歲月流逝,她卻永遠停留在天真爛漫的童年,對各種人情世故越發排斥,對一切惡意與猜疑越發無動於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單純的現實世界裡。
-
10 # 南金泉
我是最近讀完十幾個段落,不是讀不懂而是懂了幹什麼?沒勇氣讀下去。書裡沒找到百年孤獨的含義,我自己先成了百年孤獨人!
回覆列表
諾貝爾文學獎1982年的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百年孤獨》就是他寫的小說。
《百年孤獨》中磅礴的敘事,龐大的人物譜系讓他獲得了許多讀者的讚譽。但許多人看完第一遍之後第一反應就是太難讀。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虛構了一個加勒比海岸邊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上,恩迪亞家族期待人在這個小鎮上生活的傳奇經歷,以及馬孔多的百年興衰。書中每個人的故事都能讓人感覺到孤獨的影子。馬爾克斯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各種神奇怪誕的情節、人物,甚至超自然的現象,都插入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幻覺和現實混淆在一起,讓人感到如墜雲裡霧裡。
此外馬爾克斯收到了威廉福克納的影響將意識有的創作手法融入了《百年孤獨》之中。意識流,就是說想寫到哪就寫到哪,透過人物意識的活動,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跟傳統小說,按照敘事邏輯講故事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書里人物的名字一般都很相似而且很長,再加上運用了一些倒敘的手法《百年孤獨》難以讀懂就不奇怪了。
年輕的讀者只需要跟著作者的思路走,把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到家族第七代人以及主要的人物爾蘇拉.伊瓜蘭.麗貝卡等每個人的身上發生的事情當做一個獨立的故事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理解故事的角度不同,看書的著眼點也會不同,對《百年孤獨》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
喜歡這本書的人可以多讀幾遍,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能促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