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抑鬱醫師鄭傑
-
2 # StarGo2018
抑鬱症分兩種,一種是精神原因導致的,比如生活壓力大、感情遭遇打擊、工作不順心,這種有外因導致的抑鬱,可以透過培養愛好、鍛鍊身體、出門旅遊、與人交流多種辦法進行化解。還有種抑鬱症是器質性的,是由於大腦某些部位發生了器質性的變化,導致產生愉快感的多巴胺分泌被異常抑制(本人不是專業醫生,只能大概描述),這種抑鬱症比較可怕,無法輕易擺脫和排解,患者常陷入無邊無際的痛苦中(去年我點某種眼藥,因為眼藥的副作用體驗過一天這種痛苦,和普通的孤獨寂寞心情不好不是一回事,感覺天都是黑的),這種抑鬱,會發生在任何性格的人身上,內向的人會中招,外向的人同樣也會得病,而且更無法讓周圍的人理解。目前只有靠藥物治療,聽說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
3 # 異城
首先要相信醫生,如果連醫生的話也不信了恐怕更需要醫生了,家屬和病人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相信醫生會有辦法。
個人如果還可以控制自己,那就需要主動和抑鬱症做鬥爭,要讓生活充滿Sunny,運動,交友,聊天,戶外,自己去尋找快樂!藉助外力加自己努力,堅持就是勝利!
祝所有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
-
4 # 家有乖乖
如果真正確診為抑鬱症後,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吃藥,不是之一,是唯一!抑鬱症是病,不要再相信誰誰說的,想開點,沒有什麼大不了,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撐著的話,如果誰誰都能想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自殺的,要心理醫生還幹什麼!
抑鬱症是一個難受自己,折磨家人的疾病,那種大腦裡的意識已經不能受自己控制,對任何人和事,甚至是金錢都沒有了慾望。除了沮喪,無助,悲傷,還有哭泣,失眠,絕望。總之所有的美好都化為烏有,用專業的術語形容就是大腦裡已經不分泌使人高興,興奮,激動的激素。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人已經從抑鬱情緒轉變為病態的抑鬱症的時候,必須用藥物干預治療,沒有任何所謂的自救或者補救的辦法。
作為一個複發率急高的疾病,一定要遵醫囑,相信一個過來人的忠告,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從那個陰霾中走出,祝好運!
-
5 # 銀川—鳴心理
抑鬱症是以情緒異常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理疾患,抑鬱時的心境,與人們所熟知的悲傷相似,但較持久。
對於巳確診的抑鬱症,如果其程度並不嚴重,其治療方式主要為心理治療,而嚴重者必須藥物治療。其中心理治療有疏導治療、認知治療,音樂治療、發洩治療法等。有時集體心理治療,療效會更好一些。
在這裡,我首推認知心理治療。認知心理治療的指導思想是:患者的抑鬱情緒發於不確定的非現實認知。因此,治療的目標在於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透過自我監察,自我梳理及自我強化,建立正確的認知,情緒也隨之好轉。有些治療者更注重患者的實際交往能力的缺陷及應付功能的不足,採取各種更具針對性的心理治療,以增加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如果患者是重度抑鬱,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
-
6 # 本科中藥師記日記
抑鬱了,何須恐慌?
澄清一點:抑鬱症不是洪水猛獸。
不得不說,抑鬱症對患者的傷害是很大的,一個標誌性的表現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生活能力。這是抑鬱症與普通憂鬱症狀的分水嶺,因此心情抑鬱的人群首先應以這一尺度來衡量一下,你是抑鬱還是憂鬱?
抑鬱症,作為一組憂鬱情緒和精神症狀的總稱,是一個人從正常人向精神病患者過渡的門檻兒。若防治得當,抑鬱氣質人群可以康復恢復正常;若防治不當,抑鬱症患者可能會症狀加重、遷延難愈、反覆發作直至罹患精神疾病。及時正確地干預和治療抑鬱症,可以讓患者及早擺脫抑鬱症的困擾。
藥物治療的利弊。
有人認為,有抑鬱症狀,那必須吃藥,沒有別的辦法。這是值得探討的。如同其它疾病一樣,抑鬱症患者若想治療,第一位的要素是查詢病因。不明病因,只對症用藥,盲人摸象、緣木求魚、揚湯止沸,效果會好嗎?
有一點請朋友們注意:抑鬱症不是天生的,後天的外部刺激誘發是決定性的。當今的人類社會,社交媒體的極度發達,讓各種所謂的“知識”、“資訊”、“資訊”氾濫,有積極向上的,也有一些骯髒齷齪的。我們崇尚和提倡正能量,就是給予人們精神的力量,讓人們更從容、更堅定、更有智慧地走好人生路。
當人們遭受負能量的侵襲、外部的精神刺激、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困擾,許多精神健康相對薄弱的人就會中招了――患上抑鬱症。
綜上所述,第一、分清自己是抑鬱症還是憂鬱症狀,憂鬱症狀是可以自愈的,抑鬱症則不然;第二、若是抑鬱症患者,及時找正規精神科醫生就診;第三、找出病因,遠離致病因素可以讓患者早日康復。
-
7 # 幕後老牛
發現了抑鬱症,應該及時調整,迅速補救,因為此症比較麻煩,牽扯到心理問題,所以,要及時調整了。預防抑鬱症,要有良好的心態,最少要注意自己的修為,要多學,學精,切忌食古不化。智商越高,越是要注意。平常人知道自己的份量,所以,最大的優勢,就是擔不起,懂得放下。而這一點,確實高智商的人卻做不到。怎麼能夠從抑鬱症中走出來?其實,並不難,難的是自己不願意走,執著的站在那裡,心理糾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唯有自己是正確的。所以被困其中。醫雲,“心主血脈,主神明,君主之官也“。
心統血脈,氣滯血瘀,則氣血不暢。血脈受阻,難以奉養神明,再者,抑鬱症之人,思維混亂,有阻氣機,從而導致了肝鬱,大悲之下,又傷肺,肺司呼吸,而朝百脈。由此可見,抑鬱症的人,必然,會出現氣血紊亂,代謝失調,各髒俱損的被動狀況。中醫善辯解,而有治未病之法。所以,透過調節氣血,開啟脈道,鎮心安神,滋潤肝,肺,方能補救大腦,使神明出竅,讓人進入有序列的邏輯思維之中,這是抑鬱之人可以藉助醫藥,而走出抑鬱症的補救之為了。供各位參考。
-
8 # 狗肉面火鍋
高中三年我一直深陷抑鬱,自己每一天都與消極的情緒對抗,可是沒有效果。我媽帶我去了幾次同濟醫院心理科,醫生隨便說了幾句開了藥就回來了,沒見效果,嗜睡的副作用卻出現了,吃了一個療程就停了。
我試著開始嘗試跑步,每天晚自習後都在操場跑步,堅持一段時間後,精力和身體狀況有了一定的提高,情緒也稍有改善。
在學習生活中,沒什麼朋友交流,我就在網路上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慶幸找到了一兩個。在難受的時候,就會找他們隨便聊聊,無論什麼都會好一些。
堅持到最後,終於度過了高考。大學之後,決心自己改頭換面換一種活法。換了一個環境之後,也確實改善了不少。
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抑鬱的原因多少歸結於自己童年經歷導致的虛弱體質和內向性格。後來一些人生經歷,讓我個性變了很多,生病的時候中藥調理了幾年之後,身體好了很多,抑鬱也基本痊癒了。
希望你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早日走出抑鬱!
-
9 #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滿足心理的需求,補足心理的缺失,
想為抑鬱症患者做補救工作,一定需要知道抑鬱症患者欠缺什麼?
抑鬱症患者到底欠缺什麼呢?
抑鬱症是心理的缺失,最欠缺的是被理解、被深刻的理解,我說的是理解,不是瞭解,不是看得見的表象,是看不見的內心活動。
由於抑鬱症患者思維活躍程度、思維內容豐富程度超出普通人,所以抑鬱症患者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路徑難以被普通人理解。
普通人占人口比例的絕大多數,人多勢眾,不被理解的人常常被歸為另類,逐漸思維活躍程度、思維內容豐富程度超出普通人的人,逐漸開始懷疑自己起來了。懷疑一切,逐漸成為思維活躍程度、思維內容豐富程度超出普通人的人通往抑鬱症的金鑰匙。
抑鬱症患者需要補救的還有懷疑,消除懷疑,消除自己對自己的懷疑、消除自己對他人的懷疑,消除懷疑他人對自己的懷疑。
消除懷疑的前提是客觀的理解,客觀的理解自己、客觀的理解外界,客觀的理解自己,就不會自卑、自責,就不會有自虐、自殘的衝動,客觀的理解他人就不會有不被尊重的感覺,就不會焦慮、恐慌、失眠。
客觀的認識自己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從前想象的糟糕,客觀的認識外界,就不會覺得外界一片漆黑。
有抑鬱症怎麼補救?
滿足心理的需求,補足心理的缺失,
一旦心理的缺失被補足,一旦心理的需求被滿足,抑鬱症自然康復。
-
10 # 一鳴心理
抑鬱症也稱抑鬱障礙,作為臨床常見的心理疾病,其特點是存在心情低落,興趣減退,意志活動減少,無意義,無價值感顯著,迴避社交,情緒消沉,有輕生的想法或行動,並伴隨軀體和認知上的改變,顯著影響患者的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抑鬱症最大的危害是患者有自殺的可能,尤其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更高,這是抑鬱症所帶來的最大危害。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產生並非源於單一因素,是由生理(包括遺傳等生物因素),心理,環境及社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患者對抑鬱症需要有更多深入的瞭解,提升治療信心,保持足夠的耐心。患者要及時將病情及時告知自己的家人或值得信賴的朋友,以得到他們更多的心理支援和幫助。
醫生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做出詳細而周密的治療計劃,輕度抑鬱症者可能暫不需要進行藥物干預,但最好接受心理諮詢或輔導,而中重度患者一般會首先進行藥物治療,與此同時,還會進行心理治療。患者要嚴格遵醫囑,不能隨意停藥,減量,或中止治療。身體如有任何不適情況,應及時去醫院複診。
抑鬱症並非絕症,可防可治,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若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其治癒和改善的比例還是較為可觀的。
遺憾的是,很多人患者,對抑鬱症有較深的誤解,有些人擔心被人知道了病情,會被說成心理脆弱,矯情和不夠堅強,甚至害怕被說成精神病,有這種思想壓力的患者可能會從內心對就醫產生抗拒情緒,有太多的患者很遺憾地未能及時診治,甚至拒絕治療,最終錯過了最佳干預的機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危害。
特別強調的是,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均需在正規的精神衛生中心或心理專業機構進行,醫生將透過多種檢測措施最終做出診斷。而現在網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抑鬱量表,其實是用來進行自我評估之用的,切不可被當做抑鬱症的診斷依據。若數值較高,可及時去專業醫院進行更細緻的問診和檢測。個人不可進行自我診斷,更不要為自己或他人隨意貼上抑鬱症的標籤。
回覆列表
我抑鬱十幾年了,現在好了。抑鬱症就是亞健康加上心理作用,關鍵是亞健康治療。也就是先調整自己還是先勇敢出門的問題!以後我會開抑鬱症課程解答,關於這方面我可以說沒人比我有發言權以及沒人比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