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媽和錢爸
-
2 # Ping兒or叨叨麻麻
母乳餵養的媽媽,我想都很糾結這個問題,到底寶寶有沒有吃飽?怎麼才能知道奶水是不是充足的呢?
月子裡,寶寶每隔一個小時就要吸一次,我一直以為是他餓的快,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的母乳不足,弄的他累我也累。後來奶水充足了,有時他吸一邊就飽了,飽了就不願意吸了。我母乳餵養到一歲,總結以下幾點
①看寶寶的吸允吞嚥節奏,寶寶一直有吸允且有連續吞嚥動作,那麼奶水是充足的。反之,寶寶一直在吸允卻隔很久才會有吞嚥動作,那麼就是奶水不足。除了寶寶吸著玩的情況。
②可以用吸奶器吸出來看看自己的一天奶量有多少,大概就可以知道奶水是否充足。
母乳媽媽要想奶水充足,能做寶寶的奶牛,要每天保持好心情,飲食方面要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那樣奶水充足了,寶寶也會很健康哦。
-
3 # 時尚育兒圈子
我的兩側乳房大概只能擠出50mL左右母乳,真擔心寶寶吃不飽。請問給寶寶喂完母乳後是不是還需要加點奶粉?
@蝦米媽咪的微博V:媽媽需要了解以下3點: 1 母乳源源不絕,是不會被完全排空的。擠奶和親喂不一樣,擠出的乳汁跟實際的泌乳量也許毫無關聯。2 擠奶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或許掌握一些要領之後,就能擠出更多的乳汁了。3如果是用吸奶器吸奶,擠出的奶量還可能與所選用的吸奶器有關。
請問專家,我的乳頭凹陷厲害,怎樣才能幫助寶寶吮吸到母乳呢?
@蝦米媽咪的微博V:媽媽如果乳頭扁平或凹陷,應在產後儘快開始哺乳,儘早幫助寶寶學會銜乳。不要等到漲奶時才喂,漲奶時乳頭凹陷情況會加重,容易影響寶寶銜乳。可以嘗試以下動作幫助寶寶銜乳:大拇指在上,其餘4指在下,向胸腔推壓乳房,使乳暈變長變窄,以適合寶寶銜乳。
我在哺乳期可以運動健身嗎?聽說運動後的乳汁會變酸,寶寶會不會不愛喝?
@蝦米媽咪的微博V:這已經是老觀念了。大多數哺乳期運動健身的媽媽們並未發現寶寶有明顯的拒奶,尤其是適量運動健身後(運動後感到疲勞時,乳酸的濃度才可能酸化乳汁)。母乳媽媽在哺乳期間參加運動健身,只要不是超負荷的運動,對身體的恢復都很有幫助,還可以改善情緒和睡眠,讓精力充沛。
寶寶25天大時,我得了帶狀皰疹,醫生讓我停母乳,還要和寶寶隔離。這種情況必須斷母乳嗎?
@蝦米媽咪的微博V:若皰疹正好長在乳頭和乳暈附近,寶寶容易接觸到皰疹液,需要暫停母乳餵養;若皰疹長在身體其他位置,寶寶不容易接觸到皰疹液,可繼續母乳餵養。你的乳汁中應該已經有抗體。另外還需注意,照顧寶寶時注意勤洗手。
-
4 # AAA福祿壽喜財AAA
新手媽媽對母乳餵養充滿疑問,常見的問題有:母乳是否充足,寶寶體重增長多少才是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是否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乳頭又脹又痛怎麼辦?下面我們一一道來。
第一,母乳是否充足。新手媽媽常常困惑的問題是自己的母乳是否充足,怎麼剛喂完沒多一會兒,寶寶又想吃了,是不是需要額外新增一頓奶粉。
判斷母乳是否充足主要看以下3點:
首先,看寶寶的尿量。寶寶在出生前3天小便可以偏少,和寶寶的腎臟還沒有完全工作有關。3天后,寶寶每天的小便至少為4~6次,每次的量較多。
其次,看寶寶的大便。寶寶在出生後第1周,大便由墨綠或黑色的胎便逐漸轉變為金黃色稀便。寶寶大便的轉變越早,說明媽媽母乳的奶量越多。
在出生後第1個月,寶寶每天會有2~3次黃色的稀便。因為母乳具有緩瀉的作用,常見每次餵奶中或餵奶後寶寶都有大便。
最後,看乳房的充盈。每次餵奶前,媽媽都有乳房的充盈感或者漏奶。媽媽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吞嚥,餵奶後是否容易安撫,這些都可以判斷母乳是否充足。
第二,寶寶體重增長多少才是正常。寶寶體重的增長也是母乳是否充足的指標。新生寶寶在出生後1周體重是減少的,通常減少4%~7%,一般不超過10%。從第2周開始,平均每週體重增加150克左右,在出生後半年內,體重增長每月為500~1000克。到3個月左右,寶寶的體重為6千克左右,而1歲時體重為10千克左右。
第三,母乳餵養是否需要額外喂水,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母乳餵養時不需要額外給寶寶喂水,因為母乳水分含量充足,母乳的分泌還會根據寶寶的需要自我調節。人工餵養時需要給寶寶補充額外的水分,因為奶粉的滲透壓較高。
母乳內維生素D的含量低,所以在純母乳餵養時,從出生的第1天起,就可以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
第四,乳頭又脹又痛。大多數媽媽特別是新手媽媽都有乳頭疼痛的體驗。乳頭疼痛在前幾周明顯,等保護性角質層形成後,乳頭的敏感性下降,疼痛就會緩解。
如果乳頭出現流血或是開裂,需引起重視,常是由於寶寶的吸吮姿勢不正確所致。處理方法包括:擺正寶寶的體位,而在乳頭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可以暫停母乳餵養,促進其恢復,但在停奶期間,還是需要維持泵奶,以維持泌乳。
另外,乳腺在產後1周內還會出現充血,導致乳腺面板溫度高,乳腺增大。處理的方法包括:冷敷減輕乳腺組織的水腫,手工擠壓乳汁或壓迫乳暈使得寶寶更容易吸吮,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來緩解疼痛。
如果在乳房出現腫塊,或是在哺乳後乳房仍不能變軟,可能會發生乳腺炎。要想預防乳腺炎的發生,可以穿著寬鬆的胸罩,不要穿過於緊身的衣服,不哺乳或是延遲哺乳時需要吸出奶汁。
一旦發生乳腺炎,應用患側乳房頻繁地哺乳或是泵奶,在餵奶前反覆熱敷乳房,哺乳時可以將寶寶的下顎朝向患側達到最大的吸吮壓力,促進乳汁的排空。
-
5 # 暖暖媽536
母乳餵養對新手媽媽來說,是一種痛並快樂的體驗,根據自身母乳情況,分析一下寶媽所說的問題。
1.乳頭又腫又漲正常母乳餵養,乳頭不會產生寶媽所說的這種情況。而寶媽乳頭出現腫脹的情況,可能是寶寶沒有及時把產生的母乳吸出去,也就是寶媽乳汁分泌供大於求,這種情況就要在寶寶吃完之後,及時把多餘乳汁透過吸奶器吸出去,以免因為漲奶造成乳腺炎的發生。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寶媽餵奶的姿勢不正確,寶寶含乳的方式也不正確,這樣也很容易造成乳頭腫脹,嚴重會引起乳腺炎。
我那陣就出現過這個問題,那種疼的感覺,不是單純用語言能表達出來的。
2.補充維生素方面個人認為,寶媽如果飲食均衡,不挑食,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但是寶寶在出生15天后就要堅持補充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我一直在堅持吃鈣片,因為寶寶母乳,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可是我要是沒有足夠的鈣給予寶寶,那麼他也就沒有可吸收的東西了。
3.判斷寶寶吃飽的情況寶寶雖小,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吃多少。如果寶寶在睡覺或者在玩,不要堅持認為,已經到了哺乳時間,就強行把寶寶叫醒,如果出現漲奶的情況,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來,可以用儲奶袋冷凍儲存。
在吃母乳的時候,你能明顯聽見寶寶吞嚥的聲音,而且來奶陣的時候你也會有感覺的。吃飽的時候,他會自己把奶頭吐出來。寶寶兩頓奶的時間一般都會間隔2-3個小時,月齡越大,間隔時間越長。如果寶寶吃完母乳,沒到半個小時或者更短時間又要吃,那麼就證明,寶寶沒有吃飽。
4.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寶寶體重增長要根據寶寶自身實際情況來判斷,而且體重和身高增長是複合一定比例的,並不是長的越胖越好。
都說寶寶月子裡要長3斤,我家寶寶就長了2斤,但是各項指標完全正常,所以寶媽不用特別去比較寶寶體重長的符不符合標準,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能吃飽,不哭鬧,那麼他就是一個很健康的寶寶!
-
6 # wSF22紅心蓮花
母乳餵養中,最好一次把嬰兒餵飽,讓嬰兒吃飽睡好……要說常見問題就是怕奶水吃不完,乳頭髮漲,容易造成腫痛,我第一次做母親時,兒子出生當天沒有奶水,半夜漲的睡不著,又沒有經驗過,等長輩指導讓嬰兒吃奶,乳房漲的痛,乳頭嬰兒吃奶的時候也痛,不過三天後就順其自然的好了。幾十年了,什麼問題也記不清了。等以後有孫子了,再來傳授經驗……
-
7 # AK阿喵
母乳餵養最怕遇見奶水不夠吃,漲奶,奶滯留,乳腺炎,乳頭皸裂,乳頭短.內陷,母乳性黃疸,
1.奶水不足,乳頭皸裂,常見於新手媽媽,對於奉行母乳餵養至上的家庭來說,就是全家人一起焦慮,找偏方,催奶。。。多讓寶寶吸,與此同時,哺乳姿勢不正確易引發皸裂。(可以用雞蛋油,小偏方蠻管用的,四個雞蛋黃在乾淨鍋裡炒出油來抹在皸裂的地方即可。另外雞蛋黃出油少,如果嫌麻煩可以一次多弄幾個放在乾淨的小瓶子裡面)
2漲奶,奶滯留,常見於奶水充足時,需要用吸奶器吸出寶寶吃不了剩餘奶量,否則容易堵奶,吃法油水大了也容易堵奶,脂肪含量高。
3乳頭短,內陷,這種情況屬於自身發育情況了 沒辦法,不過可以每次給寶寶吃奶前用手往外牽拉乳頭,或者捏著乳暈的地方給寶寶吸,吸幾下就好了,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含住乳頭。
4母乳性黃疸。首先可以暫停母乳餵養3天,改為人工餵養,以測量寶寶血液中膽紅素的量。暫停母乳期間,媽媽應該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後繼續母乳餵養。 如果膽紅素有減少,那表示引起黃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這個時候寶寶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療,媽媽可以和平常一樣,不要因為怕黃疸而停止哺餵母乳。黃疸症狀較嚴重的寶寶可以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
8 # 水面染五彩
母乳餵養,母親吃東西要注意,不要吃那些生冷的食物,因為奶水的質量也會影響孩子的肚子不好,母親吃的不舒服,孩子也同時受影響的,我也不是太懂?過去看清宮的電影,講母乳餵養要少吃鹽。
-
9 # 城媽育兒說
一般一兩個月之後,你憑直覺就能知道寶寶是否得到了足夠的乳汁。寶寶看起來、感覺起來都是很重的。不過,在最初的一兩週很難判讀,尤其是對第一次檔媽媽的人來說。下面這些現象可以輔助你判斷頭一兩週的寶寶得到足夠的乳汁
A.喝足了奶的寶寶通常會在開始的3天過後,每天至少尿溼6-8次尿不溼。尿溼的尿布次數多,說明寶寶沒有脫水的危險。
B.大便是第二個訊號第一週寶寶的大便應該先是粘稠的黑色,然後變成綠色,再變成棕黃色。等到吃到了富含營養的脂狀後乳,寶寶的大便就會變得更黃。如果大便呈現出芥末黃,說明寶寶等到了足夠的高熱量後乳。前兩個月裡,奶水充足的寶寶一般每天會有2-3次這樣的大便。由於母乳具有天然的通便效果,有些寶寶再每次餵奶時或者餵奶後就會大便。
C.寶寶的吸奶方式和滿意度是一個判斷指標,如果你感到寶寶吸奶用力,能聽到吞嚥聲,感覺到泌乳反射,看到寶寶心滿意足的睡去,就說明寶寶得到了足夠的奶水。
第二個問題
其次,母乳餵養的寶寶再母乳純餵養期間一般是不需要再加喂水的。你的乳汁裡面就有很多水分,而配方奶要濃縮很多。我們不鼓勵給寶寶喂額外的水,不是因為水本身有問題,而是如果給新生兒用奶瓶喂水的話,有可能導致乳頭混淆。
第三個問題,腸絞痛該怎麼辦
腸絞痛,首先你要先判斷一下寶寶是否是真的腸絞痛,因為腸絞痛的寶寶是那種爆發性、無法安撫的哭叫,是一種醫生能很快分辨出來的特徵,有些爸爸媽媽以為直接的寶寶是腸絞痛,然而去看了醫生回來之後會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建議你可以帶寶寶去醫院看醫院,這樣能得到更加全面詳細的指導。
第四個問題,關於加奶粉的。
如果你的母乳足夠有量,能夠滿足寶寶的需求,在出生到6個月時可以不需要加奶粉,因為前面6個月純母乳餵養對於寶寶抵抗力起著很大的作用,到6個月之後寶寶就會開始新增一些輔食,到那個時候不夠,再加奶粉是可以的。
-
10 # 佳涵媽媽顏阿珊
母乳餵養最主要的是媽媽要有信心,任何人多不能動搖我餵母乳的決心。至於怎麼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孩子沒有哭鬧,沒有一直要吃奶就可以了。而孩子的瘦或者是胖和父母是有很多大的關係。
腸絞痛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飛機抱,或者讓孩子多趴在你身上,培養安全感。也可以降低腸絞痛,而這正常發生在新生兒。
我發現現在有很多的年輕媽媽,奶奶有一個通病,孩子一哭就會說奶不夠。其實新生兒哭鬧有很多原因,並不是加奶粉就可以解決的。而現在問題奶粉太多太多,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慎重考慮 。母乳餵養很大因素是外在的原因,而孩子爸爸親人卻起到很大因素,所以希望你們支援媽媽,讓他們有一個愉悅的心情
回覆列表
怎麼判斷寶寶吃飽了?
很多媽媽產後會遇到奶水不足的情況,首先要判斷自己是真的奶不夠?還是“被不夠”?
如何判斷寶寶已經喝飽了呢?
可以透過尿布、精神、體重增長來判斷。
如果孩子吃奶後有滿足感,可以維持三小時左右,心情愉悅,可以酣然入睡,每天換6-8片溼尿布,排便2-5次,肉肉結實有彈性,生長曲線勻速增長,就說明孩子的母乳攝入量是充足的,不需要額外擔心。
具體來說,
新生兒可以透過以下的跡象判斷母乳量的充足:
1、嬰兒每天能夠得到8-12次較為滿足的母乳餵養;
2、餵養時有節律地吸吮,並可以聽見明顯的吞嚥聲;
3、出生後最初2天,因而至少每天排尿一兩次;
4、如果尿液中有粉紅色尿酸鹽結晶,應在出生後第3天小時;
5、從出生後第3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應達到6-8次。
6、出生後24小時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硬多餘1湯匙。
7、出生後第3天,每天可排軟黃便便4-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