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包括M3中型坦克,P39戰鬥機。1941年蘇聯在前期的戰爭受到重創,超過2000架戰鬥機被毀,中型坦克嚴重不足,在1941年後半年確實對蘇聯有著雪中送炭的作用,特別美國援助的P39戰鬥機,該戰鬥機是二戰時首架擁有3個起落架的戰機,裝備一門37毫米機炮和兩挺12.7毫米機槍,最高時速628公里,該型戰鬥機可以跟德國F109戰鬥機和斯圖卡戰鬥轟炸機一較高下。當時英國對蘇聯的援助,包括了當時英國最先進的丘吉爾中型坦克裝備一57毫米45L倍徑炮,能有效擊穿當時德國前期所有主戰坦克,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仍舊可以看到美國的M3坦克和英國丘吉爾坦克在戰場上突擊的身影,其中英國支援的“聖瓦倫廷”步兵坦克數量最多,該型坦克唯一的優點就是抗彈能力強正面裝甲達到了65毫米。

    除了武器上援助,資源上的援助也非常的多,斯大林缺鋁造飛機,跟美國一提,美國馬上提供了32萬噸,超過了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生產鋁的總噸位還要多,意味著蘇聯超過一半戰機的原材料都是西方國家的援助,不僅是鋁,鋼鐵,希有礦物重型金屬等,凡是跟戰爭有關的一切原材料英美兩國都大量的提供給蘇聯造坦克和重型火炮,整個二戰期間根據蘇聯方面統計資料有超過13000輛坦克是西方國家援助下生產製造的這個數字還包括了,直接坦克的援助。

    但是西方國家也不是白給,蘇聯直接是拿一定數量的黃金換的,黃金可是穩賺不賠還有一定的升值空間,至今蘇聯還欠著英美兩國的錢還沒有還清,英美兩國的支援對第二次戰期間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英國透過大量的物力援助,和後期對德軍牽制成功進入五常國家,而美國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期間貢獻最大的,所以至今美國可以用老大身份在世界各個地方橫行霸道,世界各國也都讓著他。

  • 2 # 兵說

    簡單地說:前期雪中送炭,後期錦上添花。

    在蘇德戰爭開戰之初,蘇軍被三輛日耳曼戰車(北方,中央,南方)在東歐平原上趕得狼狽不堪。隨著基輔戰役的結束,烏克蘭正式淪陷。作為蘇聯工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烏克蘭除了擁有大量的軍事工業之外,還有高的驚人的糧食產量,號稱世界“三大糧倉”之一。

    在戰爭年代,糧食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因為糧食的生產週期較長,投入人力成本也高。在戰爭特殊時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要用在戰爭開支上,糧食生產勢必受到影響。而蘇聯大多是酷寒之地,適宜種植的土地少,糧食儲備又較少,再加上戰車的碾壓,把烏克蘭丟了,給蘇聯造成極為嚴峻的困難。

    工廠可以把機器搬走,可土地搬不走啊。而且工廠到達搬遷地後,經過較短的調整期,產量就會上升,但所謂“青黃不接”,就算蘇聯在其他地方開拓土地種糧,那也來不及收穫糧食來支撐戰爭的巨大消耗。

    危急時刻,山姆大叔載著大到道奇卡車,Mustang飛機,JEEP吉普車,糧食,小到軍用手錶,望遠鏡,連原油,鋼錠等北極熊最需要的物資給送溫暖來了。靠著這筆豐厚的補血,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蘇聯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刻。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蘇軍漸漸走出了困境,玩命幹翻了日耳曼戰車。

  • 3 # 寰球視野新觀

    二戰期間,美國和英國對於蘇聯的援助為蘇聯戰勝德國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期,由於德國攻勢迅猛,蘇聯的歐洲部分損失慘重。

    根據蘇聯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整理的美國對蘇聯援助清單:

    飛機: 14018架

    坦克,裝甲車: 22800輛

    運輸車: 501660輛

    摩托車: 30000輛

    鐵路車輛: 13041輛

    高炮: 7944門

    衝鋒槍: 108293挺

    無煙火藥: 130713噸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艦艇: 672艘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向蘇聯援助了100億美元的物資,美國的援助關鍵在於及時,由於戰爭前期蘇聯的失敗,蘇聯失去了重要的兵工廠,也失去了鋼鐵,石油,煤炭以及其他金屬的產地,僅剩的產量難以滿足戰爭需要。

    德軍佔領烏克蘭以後,蘇聯的糧食供應出現問題,赫魯曉夫也公開承認,在失去烏克蘭以後,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真不知道拿什麼養活蘇軍。

    與斯大林格勒戰役同期進行的高加索會戰,德軍與蘇聯爭奪高加索油田,油田區被戰火破壞,也難以滿足蘇聯的石油需求,英美的援助再一次起到了作用。

    雖然在援蘇上,美英的援助遠遠不足蘇聯的需求,甚至有的觀點認為美英的援蘇只是很有限的保證蘇聯能抗住德國,而不在於全力援蘇以迅速擊敗德國,而是想讓他們兩敗俱傷。

    不管怎麼說,英美兩國為蘇聯擊敗德國做出了貢獻。

  • 4 # 科羅廖夫

    其實主要是美國的援助,美國的援助對蘇聯衛國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幫助。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如果沒有西方各國的援助,想要打敗德國法西斯是非常困難的。能夠擊敗德國法西斯,可以說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共同的勝利。雖然蘇聯在這場大戰中投入的軍隊和武器眾多,但如果沒有美英各國的物資援助和戰略支援,蘇聯軍隊不會打的那麼順利。

    西方對蘇聯的幫助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蘇聯的軍事物資和武器裝備的援助,另一方面是美國和英國對的德國的戰略轟炸和襲擊,摧毀了大量德國軍工廠和交通樞紐,牽制了大量德國軍隊。

    在對二戰期間蘇聯的物資援助上,美國為蘇聯援助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和食物,而這些正是當時蘇聯所急缺的。蘇聯最急需的是能夠直接投入戰鬥的現成武器、罐頭食品、軍服、軍靴、汽油、汽車和輪胎。蘇聯將國內的所有勞動力幾乎都用在了軍工生產上,以至於當時生活用品和食物的稀缺。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向蘇聯提供了450萬噸製成食品,其中大部分是肉類和油脂等高熱量高蛋白質食品,光是肉罐頭就有80萬噸,各種香腸、黃油和豬油75萬噸,極大緩解了蘇聯戰時肉蛋奶的缺乏。

    另外,美英兩國在其他戰場對德國的牽制也幫了蘇聯不少忙。當時德國的數萬大口徑高射炮,空軍戰鬥機,都被德國用來對付英美。英美對德軍的牽制減輕了蘇聯東線戰場的壓力,加速了蘇聯戰爭的勝利。

    從這場戰爭的結局來看,代表正義的反法西斯同盟國最終戰勝了代表黑暗的法西斯國家。無論誰對這場戰爭的貢獻更大,最終的勝利都少不了各同盟國的共同努力,屬於正義的反法西斯人民。

  • 5 # I八零印記I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等西方盟國與蘇聯組成了反法西統一陣線,它們除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援助外,還在軍事上配合蘇聯作戰。

    西方盟國特別是美英兩國的援助無疑加快了蘇聯戰勝法西斯德國的腳步。但是戰後,西方和蘇聯兩大陣營為了政治需要,雙方各執一詞,圍繞著西方戰時援助的作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西方媒體大肆宣揚盟國的援助對蘇聯戰勝德國起了決定性作用;而蘇聯則稱西方的物質援助同蘇聯的戰時軍工生產相比微不足道,並指責盟國在二戰期間拖延開闢第二戰場,認為即使沒有西方援助,蘇聯也照樣可以打敗德國。

    那麼,戰時西方盟國的援助對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

    據蘇聯有關衛國戰爭的史書載,西方的物質援助在蘇聯戰時生產總量中只佔4%,具體來說:大炮產量佔總產量的1.9%,坦克佔7%,作戰飛機不到13%。

    例如,蘇聯在戰時共生產了13.7萬架飛機、10.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82200門火炮和351800門迫擊炮,而盟國在戰時一共向蘇聯提供了1.88萬架飛機(美國15481架,英國3384架)、1.25萬輛坦克裝甲車輛(美國7050輛,英國和加拿大5480輛),7944門火炮,因此,“從整體上說,這些援助所起的作用並不是很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對衛國戰爭的程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這種說法乍聽之下確有道理,但是我們拋開這個單一因素,綜合全面從整體上來看,就不能認為其作用是微不足道了。

    戰時,西方對蘇聯的援助除了上述三項外,還有:501660輛卡車和吉普車、35000輛摩托車、1900臺機車、1100輛鐵路貨車、90艘貨船、105艘獵潛艇、197艘魚雷艇、1艘戰列艦、108293挺衝鋒槍、268萬噸鋼材、17.4萬噸鋁、2.94萬噸錫、24萬噸銅、33萬部電話機、2000部雷達、5000部無線電臺、90萬噸彈藥和炸藥、378.6萬副輪胎、4.9萬噸皮革、1700萬雙鞋和600萬噸以上的食品。

    英國和美國分別為這些援助付出了4.3億英磅和12.6億美元,當然,他們也不是省油的燈,蘇聯方面必須以黃金和大量稀有金屬支付。

    西方這些物資的援助,對蘇聯打贏衛國戰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大,可以分五個方面來說明:

    一、西方的食品援助使蘇聯軍民在戰時免於飢餓

    衛國戰爭初期,蘇聯由於戰前的一系列失誤,導致開戰後喪師失地,一潰千里,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先後淪於敵手,其中烏克蘭是全歐洲著名的糧倉,它的失守使蘇聯在糧食方面處於相對困難的境地。

    此外,衛國戰爭開始後大量青壯年男性奔赴前線,使集體農莊裡只剩下老弱婦孺,依靠原始的耕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這也導致了蘇聯的糧食生產急劇下降。

    1942年和1943年,蘇聯的糧食產量只達到戰前的一半,降到歷史最低點。這些糧食必須供應1億3千萬人,還要部分做為牲畜飼料。

    然而蘇聯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並沒有發生國內戰爭時的那種全國性大饑饉,這固然主要由於農業集體化使國家能夠將餘糧收集在手中,但另外的重要原因就在於西方盟國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食品供應。

    西方在戰時共向蘇聯提供了超過600萬噸的食品,其中美國援助420萬噸,包括小麥、麵粉、種子115噸,香腸、油脂和豬油73.9萬噸,糖67.2萬噸,肉類罐頭78.3萬噸等。

    西方在戰時援助蘇聯的食品,相當一部分是濃縮食品,如肉罐頭等,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蘇聯的食物匱乏。由於蘇聯地處寒冷地帶,人們必須多吃肉食等高熱食物,而戰時生產肉食極為困難。蘇聯的冬季缺乏牧草,牲畜必須以糧食為主食,由於戰時糧食產量嚴重不足,無法解決牲畜的飼料問題。即使肉類生產出來,還必須經過屠宰、冷凍、儲藏、加工等許多工序,需要花費許多人力。

    而美國援助的肉罐頭是肉類製成品,無須燃料和烤爐即可食用,為蘇聯節省了大量人力、燃料和運力,而且攜帶方便,便於行軍作戰。

    這些肉製品使前線的蘇軍能夠獲得一定的熱量和營養,這無疑增強了蘇軍前線部隊的戰鬥力。

    二、西方在戰時提供了大量的機動車輛大大增強了蘇軍的突擊力和後勤能力

    現代戰爭需要大量的機動車輛,無論機械化作戰還是後勤保障都離不開汽車。開戰前,蘇聯同德國相比,最大劣勢就是汽車不足。

    當時蘇軍對汽車運輸的需求量為744000輛汽車和92000輛拖拉機,但實際只有272600輛汽車和42000輛拖拉機。相形之下,德國進攻蘇聯的軍隊擁有50萬輛汽車,機動能力大大超過蘇軍。

    戰爭爆發後,蘇聯計劃從民用部門徵收240000輛汽車,但開戰後的幾個月只徵收到206000輛汽車。開戰後兩個月,蘇軍共損失汽車271400輛。

    戰爭開始後,蘇聯為了扭轉前線的形勢,必須全力生產坦克和自行火炮,汽車產量大大減少。蘇聯在1941年上半年生產了73200輛汽車,1941年下半年生產了46100輛汽車,1942年全年只生產了34976輛。

    汽車產量的不足,限制了蘇聯的機動突擊力和後勤運輸力。從1943年開始,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車大批運到蘇聯,對蘇聯還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生產了265600輛汽車,27816輛摩托車,而從美國獲得了409500輛汽車和32200輛摩托車,分別為蘇聯戰時汽車和摩托車產量的1.5和1.2倍。

    戰爭結束前蘇軍的裝備序列中,盟軍的軍援汽車佔全部汽車總量的32.8%。美國是世界汽車王國,其生產的汽車效能優良,且噸位較大。當時只有美國能夠大量生產10噸卡車,而德國賓士公司生產的主要是4噸卡車。美國援助蘇聯的34.5萬輛重型卡車,運力超過德國總運力的三倍。

    在美製卡車大量到達之前,蘇聯一直未能妥善地解決火炮的機械化牽引問題,因為蘇聯的道路狀況比較差。為此,戰前主客軍械生產的庫利克元帥在斯大林面前一直堅持要求以馬匹牽引火炮。

    隨著美製卡車的到來,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美國“斯蒂倍克”10輪大卡車的牽引力強,非常適合作為火炮牽引車。據赫魯曉夫說,直到戰後蘇軍的很大一部分火炮仍然用美製卡車牽引。

    蘇聯在戰時生產的汽車也得力於美國的援助。蘇聯是寒溫帶國家,國土上無法生產橡膠。美國向蘇聯提供了近400萬條輪胎,英國則提供了103500噸天然橡膠,這些大大有助於蘇聯的汽車生產。

    西方盟國提供的大批汽車,為蘇軍確立對德軍的優勢趣了重大作用。英國著名戰史學家西頓在其所著的《蘇德戰爭》一書說:“1943年期間可以看到蘇軍的一個最重大的改進是它的迅速摩托化,使蘇軍最高統帥能夠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節實施縱深突破。而迅速實現摩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賴於進口的美國卡車。一度是世界上裝備最精良的德國軍隊,事隔兩年競落到了一支過時軍隊的境地,得到的盡是些快過時的武器。蘇軍的指揮官和傳令兵乘坐四分之一噸吉普車,而德軍仍然騎馬。蘇軍使用“斯蒂倍克”或“道奇”牌的6輪傳動卡車,而德軍使用的卻是農用輕便馬車。“

    盟軍的汽車不僅加強了蘇聯的後勤運輸能力,並且大大提高了蘇軍的機動能力。蘇軍在戰爭後期能夠向德軍發動”巴格拉吉昂“、維斯瓦河—奧德河等大縱深的進攻戰役,盟軍提供的大批機動車輛起到了重要作用。

    蘇聯後來認為,在美國戰時援助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汽車。朱可夫元帥在與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的談話中說道:”沒有美華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車,我們就沒有辦法去運輸我們的大炮。它們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我們的前線運輸。“

    由於盟軍為蘇聯提供了大部分汽車,使蘇聯能夠將工業力量集中在坦克生產方面,從而牢牢地確立了對德軍的裝甲優勢。

    西方盟國還在戰時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鐵路運輸車輛和交通裝置,包括1900臺蒸汽機和66臺柴油機車、11705節火車車廂、622100噸的鐵軌,分別為蘇聯同期蒸汽機車產量的2.4倍、電氣機車產量的11倍、車廂產量的10.2倍和鐵軌產量的92.7%。 這大大緩解了蘇聯鐵路交通的困難情況。同樣使蘇聯能夠將原定用於生產蒸汽機車、車廂、鐵軌的大批工業裝置和鋼材用於武器生產。

    三、西方提供的航空汽油使蘇軍得以維持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

    蘇聯雖然是世界上石油儲藏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航空汽油的生產能力薄弱,汽車用汽油尤其是是高品質坦克用汽油的生產能力不足。

    蘇聯1940年生產的航空汽油為889000美噸(1美噸合907.1849千克),1941年為1269000美噸,1942年為912000美噸,1943年為1007000美噸,1944年為1334000美噸,1945年為1017000美噸。

    航空汽油的不足嚴重製約了蘇聯空軍的作戰。直到1943年夏季,蘇軍的殲擊機在戰地上空執行巡邏任務時,都不能用最高速度,而是用最經濟的速度。

    美國在戰時向蘇聯提供了628400美噸的航空汽油和732300美噸的淺色分餾汽油。英國和加拿大也向蘇聯提供了587700美噸的航空汽油和902100美噸的淺色分餾汽油。

    蘇聯在1941年至1945年總共從西方獲得2850500美噸(相當於2586000噸)的航空汽油和淺色分餾汽油,相當於蘇聯同期產量的51.5%。

    1944—1945年蘇軍在反攻期間,曾從盛產石油的羅馬尼亞以及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繳獲82800噸航空汽油,這與本國的產量和美英的援助相比可謂微不足道。

    西方的航空汽油辛烷值比蘇聯的航空汽油高,在保障空軍作戰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大。如果沒有西方提供的大量航空汽油,蘇聯要在戰爭末期維持一支多達1.5架飛機的強大空軍幾乎是不可能的。

    戰時,蘇聯還從西方獲得了大量汽車用汽油。1941—1945年,蘇聯共生產了10923000噸汽油,而從美國獲得242300噸汽油。雖然量不算太,但同理,由於辛烷值較高,因此實際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

    四、西方援助的大量火藥和其他爆炸物資是蘇軍擁有強大火力的重要因素

    二戰期間,蘇聯遇到的一個很大困難是火藥不足。火藥是製造子彈、炮彈和炸彈的原料,缺乏火藥就無法大量生產彈藥。

    西方(主要是美國)及時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火藥和其它爆炸物資。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了將近600000噸爆炸物資,而從美國獲得的爆炸物資有295600噸,為國內生產總量的53%。

    西方援助的火藥等爆炸物資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二戰後期,東線德軍最害怕的就是蘇軍炮兵排山倒海的強大火力。在柏林戰役的第一天,僅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就向德軍傾瀉了123.8萬發炮彈。

    沒有西方的火藥支援,蘇聯是不可能在戰爭期間生產如此大量炮彈的。朱可夫元帥曾坦承:“如果沒有美華人的火藥,我們就會處在很艱難的境地,我們就不可能生產出戰爭所需的那麼多彈藥。”

    五、西方的生產製造裝置和原材料援助,對蘇聯的戰時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戰期間,西方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生產製造裝置和原材料。單是美國就向蘇聯提供了價值6.07億美元的機器和工業裝置,包括38100臺金屬切削機床。英國則提供了6500臺機床和104臺衝床。

    戰爭期間,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分別向蘇聯供應了256400、35400和36300噸鋁,共計328100噸,為蘇聯在戰爭期間鋁生產總量的1.25倍。鋁是一種重要的戰時物資,主要用於生產飛機,除此之外蘇聯還大量用鋁來製造著名的T—34坦克發動機。蘇聯戰時的飛機產量遠超德國,西方提供的鋁材援助功不可沒。

    美國還在戰爭期間向蘇聯供應了387600噸銅材,佔蘇聯戰時銅生產總量的82.5%.銅是生產軍用電話線的重要物資。除此之外,美國還提供了956700英里的戰地電話線、2100英里的海底電纜和1100英里的水下電纜,從而大大緩解了蘇聯銅匱乏的狀況。

    西方盟國提供的大量生產製造裝置和原材料,對蘇聯在戰時生產方面壓倒德國,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朱可夫在晚年新出版的《衛國戰爭史》曾經有這麼一段話:“現在大家都說盟國從來沒有幫助過我們,......但是要知道,不能不論的是美華人為我們迅速大量生產並供應了許多物資,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後備部隊,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我們沒有炸藥和火藥,沒有這些東西,步槍就沒有子彈。美華人真誠地給我們提供了火藥和炸藥,他們還給我們迅速生產提供了多少鋼板啊!如果沒有美華人提供的鋼板,難道我們能很快地生產出坦克嗎?而現在卻被描述成了我們一切都是自力更生。“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得不提到美英等國在二戰期間與蘇聯的配合作戰。1944年6月以前,盟軍雖然沒有登陸歐洲大陸,但它們牽制了德國幾乎所有的海軍力量和相當部分的陸空軍力量。

    1941年和1942年,德軍約有20-25%的陸軍師被牽制在西歐和南歐,到1944年中期則達到42%。1941年6月,德國約有40%的空軍力量被部署在西線,以保衛德國本土;隨著美英空軍對德國本土空襲力度的加大,到1944年這一比例達到65%。

    美英空軍的轟炸使德國的軍事生產遭受嚴重打擊,尤其是汽油生產能力的下降使德國空軍最終處於癱瘓狀態。所有這一切大大減輕了蘇軍在東線所受的壓力。

    因此可以說,二戰中西方盟國對蘇聯的物質援助和軍事上的配合作戰,對蘇聯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絕不是冷戰時期蘇聯官方所說的無足輕重。

    同時,西方出於政治需要將這一作用無限誇大也是不公允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蘇聯戰勝德國主要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力量。

    1941年和1942年,蘇聯獲得的盟國物質援助還很少,但蘇聯戰時工業仍然在1941年下半年生產了8200架飛機、4800輛坦克、7.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1942年,蘇聯生產了2.17萬架飛機、2.4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5.7萬門火炮和迫擊炮。

    蘇聯農業在1941年和1942年分別生產了5590萬噸和2970萬噸糧食。蘇軍在這期間先後取得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輝煌勝利,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打垮了德軍的精銳,決定了德軍在蘇德戰場開始走下坡路。

    斯大林格勒反攻前夕,擔負實施反攻任務的蘇軍3個方面軍得到了超過800萬發炮彈的供應,比德國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所擁有的全部炮彈還多。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成功地對德軍實施了縱深合圍作戰,這一勝利是在美國滑向蘇聯大批提供卡車的情況下取得的。

    盟軍的物質援助是1943年才開始大量湧入蘇聯的。而蘇聯1943-1945年無論從武器裝備生產和糧食產量都大大超過西方盟國的戰時援助。盟軍的物質援助和軍事配合,主要作用在於使蘇聯得以大大加快取得戰爭勝利的程序。

    從1943年底開始,蘇軍在對德軍的作戰中就基本沒有再吃過大敗仗。1941年蘇軍在莫斯科城下對德軍實施反攻時,由於坦克和火炮等技術兵器不足,主要依靠步兵的密集衝鋒實施突破,結果傷亡慘重,而取得的戰果十分有限,尤其是未能合圍德軍的重兵集團。

    而在戰爭後期,蘇軍已經擁有大量火炮和充足炮彈,在突破中主要依靠強大的火力突擊,其炮兵火力之猛令德軍膽戰心驚,配備有大量美製卡車的蘇軍坦克機械化部隊更在縱深進攻中發揮了摧枯拉朽的巨大威力。

    綜上,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援助固然加速了蘇聯衛國戰爭及整個二戰勝利的程序,作用是巨大的。但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蘇聯自身的實力及對德作戰中所做出的艱苦奮戰才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所在。

  • 6 # 使用者5754282860

    筆者認為,二戰時期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援助既不是錦上添花也不像雪中送炭,倒像是一種賄賂,賄賂蘇聯不要跟德國媾和。

    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西方國家一共向蘇聯提供了1780萬噸各類物資,衣食住行樣樣俱全。表面上看,數量確實不少。但是如果仔細看一下這些物資的提供時間,對比一下當時蘇德戰場的狀況,我們會發現很多微妙的東西。

    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6月,也就是從戰爭爆發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前,西方國家一共向蘇聯提供物資160萬噸,這還不包括運輸途中損失了的。當時西方向蘇聯運輸物資主要從英國東海岸出發走北海經波羅的海進入蘇聯摩爾曼斯克港,但是中間隔著德軍佔領下並且是重兵駐防的挪威、丹麥海岸。用丘吉爾的話說就是“每一次運輸過程都是一次海空立體交鋒。”可想而知西方向蘇聯運輸物資之艱難。

    而1941年至1942年是關乎蘇聯生死存亡的關鍵年,但是蘇聯在1942年的糧食產量僅僅只有上一年的53%(包括2970萬噸穀物、2380萬噸土豆、180萬噸肉類和油脂),而此時美國對蘇聯援助的食品總量才30萬噸!

    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西方援助增加,達到310萬噸以上,但食品總量也只有100萬噸多一點,包括黴變食物。而蘇聯在整個1943年的食品產量按人口算(因為收復一部分失地 人口有所增加)仍然低於1942年(2940萬噸穀物、3490萬噸土豆、180萬噸肉和油脂),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聯人幾乎是在勒緊褲腰帶、忍飢挨餓的狀況下打贏了扭轉二戰戰局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的1943年秋季,因為食品儲備耗盡,蘇聯政府被迫下調供應標準。又餓著肚子發動了全面反攻!

    1943年7月至1944年6月,西方對蘇聯援助物資量達到最大量——584萬噸!但是需要說明一個情況是,在1943年的兩大戰役之後,蘇德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都萌生停戰議和的念頭。因為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美英盟軍從西西里登陸,希特勒對此吃驚不小。如果蘇德雙方一旦達成停火,那就等於說是瓜分了歐洲大陸,美英重返歐洲的計劃將化為泡影,西方勢力將被徹底逐出歐洲大陸。

    為了避免這一狀況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蘇德雙方繼續打下去,直到拼個你死我活。但是這584萬噸物資中,食品比重仍然很低,只有176萬噸。而蘇聯1944年在收復了大部分失地後共產出4910萬噸穀物、5490萬噸土豆、2200萬噸牛奶、200萬噸肉和油脂、36億個蛋、410萬噸甜菜,相比之下,西方的援助數量何其微弱?

    1944年7月至1945年5月,西方向蘇聯提供了562萬噸物資。

    這個時間段的戰爭基本上是在蘇聯國境線以外進行。隨著蘇軍打出國境線,解放東歐、南歐國家,供養人口遠遠超過前兩年。1941年蘇聯國家供養人口為7700萬、牲畜120萬,1942年為6170萬,1943年為6770萬,而1944年則增加但7400萬,1945年增加到8060萬!光是攻克柏林後,蘇聯就為300萬德華人提供了20萬噸糧食、數千頭牲畜。

    綜上所述,西方國家4年來援助蘇聯的食品總量共有428萬噸,按照蘇軍2600—4700大卡/人/天的給養標準,這些食品可以供1000萬蘇軍吃1年,如果算到由國家供養的7000萬人頭上,也就是三五個月的光景,而如果算到蘇聯控制下的全部人口,那估計就只有十天半個月的事。而蘇聯在戰時生產的食物達到5億噸,其中軍隊消耗4000萬算下來,美英提供的食品還不到蘇聯總產量的1%。

    那麼西方援助究竟哪一項比重多呢?化工製品、稀有金屬和機動車(注意不是坦克),但對於戰爭影響也不是決定性的。

  • 7 # 浴火

    長期以來關於美英在二戰期間對蘇聯的援助到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問題一直爭論,實際已經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種是,認為沒有什麼效果,另一種認為是決定性。

    這兩種想法都不正確,美英的援助對蘇聯是相當重要,但是這種重要還沒有達到可以決定蘇聯生死的問題,但是說它不重要也不行,對於蘇聯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援助的話,蘇聯雖然不會戰敗,但是他很難戰勝德國,也許會以蘇德的平局為最大的可能性。

    援助的物資實際上不是想象的那麼決定性質,在蘇聯最危險的1941年沒有什麼發揮作用,當時才剛剛到達,在1942年到達的數量也不多,真正發揮作用要1943年之後甚至1944年,當時才是真正的物資大規模進入。

    蘇聯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真正得到援助物資的效果,只要到了蘇聯開始大反攻,援助物資才開始真正效果,這對於蘇聯的大反攻有著決定性意義。我們不應該過度的強調,作用有,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

  • 8 # 歷史緯度

    西方的援助對蘇聯取得二戰的勝利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隻是起了一個輔助作用。蘇聯取得二戰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堅決抵抗,人民的團結鬥爭以及蘇聯重工業的發展。

    事情成功與失敗的根本原因往往要從內部去尋找。起決定作用的是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只是推動。外觀原因要透過內部原因起作用。蘇聯取得二戰勝利,一定是有西方國家援助的因素的。我們認為這種援助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蘇聯的勝利程序,使得勝利的時間提前。但是我們相信,就算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最終也會取得二戰的勝利!

    為什麼這麼說呢?具體因素有哪些?第一,蘇聯政府的長期堅持。蘇聯頂住了德華人的進攻,生存下來了,然後才有了美華人的援助。如果當時蘇聯被德國打的投降了,也就無所謂援助。以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主組成的蘇聯在戰爭發生後,一直是以戰爭對戰爭。雖然實現了大片國土,雖然被德國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斯大林透過炮火包圍下的紅場閱兵,展示了蘇聯人民堅持到底的決心。美華人正是看到了這種決心,所以才給予了蘇聯1642萬噸的戰爭物資。從1941年的“巴巴羅薩”到1945年的佔領柏林,蘇聯透過長時間的鬥爭獲得了戰爭的勝利。第二,蘇聯人民的團結。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家是一盤散沙,那麼必然會失敗。如果取得了勝利,那必然是全華人民萬眾一心的結果。蘇聯在二戰中站死了2660萬人,這組數字足以說明蘇聯人民的團結。如果沒有一種強烈的國家意識,那麼這麼多人的死亡絕對會造成國家的崩壞。傷亡如此慘重,政府仍然在堅持,並且最後取得了勝利,那必然是源於人民對政府的支援,源於人民的自信,源於人民的團結。第三,蘇聯重工業的發達。蘇聯剛剛建立的時候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是經過了兩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動之下,到1937年前後,蘇聯成為了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僅次於美國。超越了德國。其重工業極度發達,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飛機,坦克,大炮。10萬輛以上的坦克,13萬架以上的飛機,1800萬噸的鋼產量,就是蘇聯能夠取得勝利的物質保障。

    綜上所述,蘇聯在二戰中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自身的逐步強大。西方的援助只是起了一定的作用。雖然是雪中送炭,但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可以算作是錦上添花。以此,我們要努力的進行經濟建設,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發展我們的工業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各種威脅,才能真正的進行和平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註冊了文字商標還可以註冊組合商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