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在前線

    確實是這樣的,女性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比例高於男性,除了因為女性的骨量峰值低,孕期、哺乳期的鈣丟失之外,絕經後的雌激素下降,也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這是因為絕經後雌激素分泌不足。

    雌激素具有促進降鈣素分泌、抑制破骨細胞、刺激成骨細胞的作用。

    雌激素分泌不足一方面會使得破骨細胞過於活躍,骨轉換增加,骨吸收大於骨形成;另一方面,雌激素分泌不足會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使腎臟25羥,1 α羥化酶的活性發生障礙,造成1,25-(OH)2維生素D3合成減少,腸鈣吸收減少,造成負鈣平衡,骨礦物質含量減少,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女性每10年可丟失原來骨量的10%,而男性丟失原來骨量的5%~7%,並且,女性絕經後,每年會丟失3%~5%的骨量,甚至更多。60歲以後的女性每過5年,骨折的發生率就會增加1倍。

    丟失全身骨量12%以上時就可能飲食身體骨骼的變化,發病部位一般先從脊柱開始,進而影響四肢。

    女性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女性應儘早開始預防骨質疏鬆,建議從以下5方面做起:

    1、孕期、哺乳期注重補鈣,每天的鈣攝入量不低於800mg

    2、日常每天飲用牛奶及奶製品300ml以上

    3、多吃含鈣高的食物,例如北豆腐、豆腐皮、豆腐乾、綠葉蔬菜、連骨吃的小魚小蝦、堅果等;

    4、每天做適量的戶外活動,不但能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還能強健骨骼,增強骨密度;

    5、如果飲食不能保證高鈣食物的攝入,建議服用400毫克~600毫克的鈣片。

    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危害大,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希望大家都擁有健康的骨骼。

  • 2 # 骨傷的楊張張揚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認識越來越高,骨質疏鬆從以前不被人重視的疾病,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意識的去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在骨質疏鬆的發病人群中,其中有女性一到絕經期,發病率就大幅度提升,這是為什麼呢?

    要說疾病的病因一般都十分複雜!絕經後骨質疏鬆也不例外,簡單列舉其中兩點原因:

    1、雌激素變化

    女性絕經後體內激素會發生顯著變化,其中雌激素的分泌會大量降低!而雌激素在身體中又可以起到抑制骨吸收、促進鈣吸收、促進維生素D吸收等多方面作用。其中不論哪一方面的作用,均會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

    另外一方面,雌激素減少後,骨吸收顯著增加,從而骨丟失增多,其中的鈣離子會進入細胞外液,導致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和二羥維生素D3的生成受到抑制,這樣又進一步加重阻礙了鈣離子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

    這一點目前被認為是導致絕經後骨質疏鬆發生的主要原因!2、骨峰值變化

    一個人一生中在25~35歲時,骨峰值達到最高峰,這時候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量不在增加,反而逐漸減少,一般女性到了絕經期前後,骨骼基本就呈骨質疏鬆狀態了!

    說完了絕經後骨質疏鬆的原因,不得不說該如何預防其發生!

    預防骨質疏鬆主要是增加骨量!其方式包括有增加鈣的攝入、增加維生素D的攝入以及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強健骨骼等等!

    1、鈣

    指南推薦成人的鈣攝入量是每天 800 毫克,50 歲以上增加到每天 1000 毫克。

    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我們平均的鈣攝入量在 400 毫克左右,所以我們平時還需要透過飲食來增加鈣的攝入,包括多吃些魚類、肉類、蛋類和牛奶等高鈣食物。

    2、維生素D

    補充的鈣再多,沒有維生素D也是白搭!所以保證維生素 D 攝入尤為重要。

    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取 200 IU的維生素D,60 歲以上老年人推薦 400~800 IU的維生素D。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動物的肝臟、蛋黃、海魚、蘑菇等。

    人體其實自身也能合成維生素D,但是需要日光的照射,因此每天需要戶外活動半小時!

    3、運動

    推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這樣即增加了骨量,又避免了身體的疲勞!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3 # 骨科王健醫生

    骨質疏鬆患者中,女性偏多。絕經後的婦女導致骨質疏鬆的可能性較大。中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那麼,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什麼呢?

    女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除了因為更年期體內激素變化引起的反應,還常見以下幾個方面:

    1、為減肥而節食

    減肥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數人會透過控制飲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減肥常會導致某些物質缺乏。若是缺鈣,則會導致骨質疏鬆。在減肥的人大多會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其中就包括含鈣的食物。再者,減肥者還會減少脂肪的攝入量。一旦脂肪的量減少,就會導致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骨骼鈣質丟失更多。

    2、經常喝可樂等含磷酸飲料

    經常喝可樂也會導致鈣的流失,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因為可樂為碳酸飲料。

    3、長期過量喝酒

    長期喝酒以及喝酒量過多都會影響骨骼的生成以及發育,從而使得骨質的丟失增多。酒精中乙醇在體內發生一系列反應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

    4、過多攝入鹽分

    吃太多的鹽也會造成骨質疏鬆。吃得多,骨質的流失也會增多,骨密度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瞭解以上四個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骨質疏鬆。減肥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飲食的攝取種類,不要只吃素食。還有就是少喝碳酸飲料和酒,少吃鹽。

    補鈣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之一。可以多吃含鈣的食物,比如:牛奶、乳製品、豆類等。在吃含鈣質的食物需要注意哪些食物同時吃是會導致鈣難以吸收的。例如:菠菜不可和含鈣的食物同時吃。

    補鈣的同時也要多做運動、多曬太陽。多進行戶外運動不僅可以使得骨骼更加強健,還可以增加維生素D量。

    絕經後的女性需要及時採取防治的措施。應該這類女性的雌激素少,較容易患骨質疏鬆。可以採用雌激素替代治療以及預防性補鈣來達到防治的目的。

    總結一下,以上的關於導致女性骨質疏鬆的原因以及預防的方法。骨質疏鬆不止發生在中老年階段。所以在這個時期更應該做好預防的措施。而絕經後的女性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較大,所以這類婦女也需要注意。預防的方法有補鈣、運動等。

  • 4 # 39名醫線上

    一般年過四十五歲的女性會逐漸步入更年期並出現絕經的症狀,此時體內雌激素突然改變會讓女性變得煩躁易怒或者有月經不調、骨質疏鬆等症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絕經的女性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女性朋友又該透過什麼方式預防骨質疏鬆?

    有超過一半的女性在絕經後會出現骨骼變脆的情況,導致容易骨折或有骨疼、骨骼變形等問題,絕經女性這個骨質疏鬆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雌激素驟減導致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遺傳、不良習慣、過度運動等會加速骨質的流失並誘發骨質疏鬆問題,但是其實激素的變化也會誘發骨質疏鬆問題,目前骨質疏鬆的症狀有明顯的“重女輕男”跡象

    骨骼的骨質其實一直在重建和沉積,女性的一生中需要經歷月經、懷孕、哺乳以及絕經四個時期,特別是絕經後體內的雌激素驟減情況明顯,首先會影響維生素D的生成並干擾鈣的吸收,其次會使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很大程度上會使女性的骨骼失去保護並使骨量下降,骨骼脆性不斷的增加就會有骨折、骨骼變形等骨質疏鬆問題,而且骨質疏鬆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骨痛

    骨骼疼痛是絕經女性最常見的骨質疏鬆表現,主要表現為周身關節不適或疼痛難受,到後期就會出現腰腿痠痛的症狀,有時睡覺翻身或者行走也會變得困難,運動後骨痛症狀加重,嚴重的時候會影響生活或正常的行為活動。另外骨質疏鬆會導致區域性關節紅腫,也會存在壓痛或者叩痛的不適。

    二、變矮或者駝背

    骨質疏鬆不及時糾正則會導致骨量過度流失,骨骼因為軟化和脆化而有壓縮性骨折的問題,導致女性身材變矮或者有駝背問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紀的女性會有腰部或者胸椎過度壓縮的情況。

    三、骨折

    絕經女性骨骼骨量下降並有四肢痠痛乏力的不適,骨頭鈣質流失會增加骨頭的脆性並引發骨折問題,有時輕微外力都可能導致大腿根、手腕等關節部位骨折或致使女性臥床不起,特別是女性的髖關節部位骨折會致殘並導致女性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四、其他嚴重併發症

    絕經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狀還會影響內臟器官並引發便秘或腹脹等胃腸不適症狀,也會使女性胸腔容積變小並影響肺功能,最終引發胸悶氣短或者呼吸困難等問題。

    絕經期雌激素驟減必不可免的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此時女性朋友應當引起重視並積極的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介紹3種方法:

    首先女性朋友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的補充雌性激素,對抗激素驟減的問題可以改善骨質疏鬆症狀;

    然後女性應該定期去醫院骨科做下骨密度檢查,瞭解自身骨骼情況並採取治療措施;

    最後骨骼疏鬆情況嚴重的女性應該及時做檢查並針對性的服用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

    參考文獻:

    1.崔向麗 沈素,《女性絕經後近半數骨質疏鬆 骨折風險評估和干預不能少》,中國婦女報,2019-05-27.

    2.馬崢,《絕經後骨質疏鬆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臨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2019年02期.

  • 5 # 堅若頑石

    骨質疏鬆即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骨質疏鬆症可發生於不同性別和任何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於骨折為特徵。

    別稱 骨質疏鬆症

    英文名稱 osteoporosis

    就診科室 內分泌科

    認識骨質疏鬆,重視骨健康

    骨質疏鬆是種涉及全身骨骼長期、持續丟失骨所形成的疾病,應進行早期預防。

    別 稱 骨質疏鬆症 英文名稱 osteoporosis 就診科室 內分泌科 多發群體 中老年人 常見病因 多種疾病或絕經後易致骨質疏鬆 常見症狀 腰背疼、身長縮短、駝背、易骨折等 傳染性 無

    病因

    1.特發性(原發性)

    幼年型成年型、經絕期、老年性。

    2.繼發性

    ①內分泌性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營養性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D缺乏、低鈣飲食、酒精中毒等。④遺傳性成骨不全染色體異常。⑤肝臟病。⑥腎臟病慢性腎炎血液透析。⑦藥物皮質類固醇、抗癲痛藥、抗腫瘤藥(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廢用性全身性骨質疏鬆見於長期臥床、截癱、太空飛行等;區域性性的見於骨折後、Sudecks骨萎縮、傷後骨萎縮等。⑨胃腸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類風溼性關節炎。⑪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⑫其他原因骨質減少、短暫性或遷徙性骨質疏鬆。

    臨床表現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釐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鹼性磷酸酶在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中,血清鈣、磷以及鹼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後數月鹼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骨質疏鬆症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反應骨轉換(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狀態,這些生化測量指標包括:骨特異的鹼性磷酸酶(反應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應骨吸收)、骨鈣素(反應骨形成)、Ⅰ型原膠原肽(反應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脫氧吡啶啉(反應骨吸收)、Ⅰ型膠原的N-C-末端交聯肽(反應骨吸收)。

    (4)晨尿鈣/肌酐比值正常比值為0.13±0.01,尿鈣排量過多則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亦稱壓縮性骨折,常見於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②骨密度檢測骨密度檢測是骨折的預測指標。測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來評估總體的骨折發生危險度;測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預測區域性的骨折發生的危險性。

    根據美國最新的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制定的治療指南規定,以下人群需進行骨密度的檢測:65以上的絕經後婦女,儘管採取了各種預防措施,這類人群仍有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如有骨質疏鬆症存在則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存在1個或1個以上危險因素、小於65歲的絕經後婦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絕經後婦女;需根據BMD測定值來決定治療的婦女;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的婦女;輕微創傷後出現骨折的男性;X線顯示骨質減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議根據BMD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規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減1個標準差(SD)為正常值,較正常值降低(1~2.5)SD為骨質減少;降低2.5SD以上為骨質疏鬆症;降低2.5SD以上並伴有脆性骨折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診斷

    絕經後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症、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個標準差(SD)之內;骨質減少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個標準差;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準差以上;嚴重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準差以上並伴有1個或1個以上的脆性骨折。該診斷標準中BMD或BMC可在中軸骨或外周骨骼測定。

    鑑別診斷

    1.骨軟化症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鬆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症。生化改變較骨質疏鬆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症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鹼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骨病變多見於腎小管病變,如同時有腎小球病變時,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於血鈣過低、血磷過高,患者均有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線表現常有邊緣清晰的脫鈣,須和骨質疏鬆區別。患者血鹼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鈣、磷變化不定,但常有血漿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現本-周蛋白。

    3.遺傳性成骨不全症

    可能由於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基質較少,結果狀如骨質疏鬆。血及尿中鈣、磷及鹼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聾等。

    4.轉移癌性骨病變

    臨床上有原發性癌症表現,血及尿鈣常增高,伴尿路結石。X線所見骨質有侵襲。

    併發症

    最常見的併發症:骨質疏鬆症骨折發生多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室內日常活動中,即使沒有明顯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部位為胸、腰椎椎體、橈骨遠端及股骨上端。

    治療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幾種。 

    1.運動

    在成年,多種型別的運動有助於骨量的維持。絕經期婦女每週堅持3小時的運動,總體鈣增加。但是運動過度致閉經者,骨量丟失反而加快。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營養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從兒童時期起,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歐美學者們主張鈣攝入量成人為800~1,000mg,絕經後婦女每天1,000~1,500mg,65歲以後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400~800U/天。 

    3.預防摔跤

    應儘量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摔倒機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藥物治療

    有效的藥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鬆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療法、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二磷酸鹽,這些藥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對骨形成的作用特別小。用於治療和阻止骨質疏鬆症發展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藥,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藥,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

    (1)激素代替療法 激素代替療法被認為是治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最佳選擇,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存在的問題是激素代替療法可能帶來其他系統的不良反應。激素代替療法避免用於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建議絕經後即開始服用,在耐受的情況下終身服用。週期服用,即連用3周,停用1周。過敏、乳腺癌、血栓性靜脈炎及診斷不清的陰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諾酮屬於孕激素,用來治療中到重度的與絕經期有關的血管舒縮症狀。②雄激素研究表明對於性激素嚴重缺乏所致的骨質疏鬆症男性患者,給予睪酮替代治療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對髖骨似乎無效,因此雄激素可視為一種抗骨吸收藥。③睪酮肌內注射,每2~4周1次,可用於治療性腺功能減退的BMD下降患者。腎功能受損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睪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險;睪酮可以增加亞臨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長,故用藥需監測前列腺特異抗原(PSA);還需監測肝功能、血常規以及膽固醇;如出現水腫以及黃疸應停藥。用藥期間應保證鈣和維生素D的供應。另有外用睪酮可供選擇。 

    (2)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該類藥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樣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質疏鬆、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這類藥物有雷洛昔芬,為非類固醇的苯駢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動藥,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髖部的BMD,能使椎體骨折的危險性下降40%~50%,但療效較雌激素差。絕經前婦女禁用。

    (3)二磷酸鹽類二磷酸鹽類是骨骼中與羥基磷灰石相結合的焦磷酸鹽的人工合成類似物,能特異性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並增加骨密度,具體機制仍未完全清楚,考慮與調節破骨細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關。禁用於孕婦以及計劃懷孕的婦女。第一代命名為羥乙基膦酸鈉稱依替膦酸鈉,治療劑量有抑制骨礦化的不良反應,因此主張間歇性、週期性給藥,每週期開始時連續服用羥乙基膦酸鈉2周,停用10周,每12周為一個週期。服用羥乙基膦酸鈉需同時服用鈣劑。

    近年來不斷有新一代的磷酸鹽應用於臨床,如氨基二磷酸鹽、利塞膦酸、氯瞵酸(氯甲二磷酸鹽)以及帕米膦酸納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強,治療劑量下並不影響骨礦化。阿侖膦酸鈉證實能減輕骨吸收,降低脊柱、髖骨以及腕部骨折發生率達50%,在絕經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質激素相關的骨質疏鬆症。

    (4)降鈣素降鈣素為一種肽類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緩慢作用可以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動功能和改善鈣平衡的功能,對於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適用於二磷酸鹽和雌激素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國內常用的製劑有降鈣素和依降鈣素。降鈣素有腸道外給藥和鼻內給藥2種方式,胃腸外給藥的作用時間可持續達20個月。

    (5)維生素D和鈣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可以促進小腸鈣的吸收和骨的礦化,活性維生素D可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鈣素的生成和鹼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維生素D較單純服用鈣劑更能降低骨質疏鬆症患者椎體和椎體外骨折的發生率。另有維生素D和鈣的聯合制劑可供選擇,治療效果比較可靠。

    (6)氟化物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體和髖部骨密度,降低椎體骨折發生率。每天小劑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

    對於接受治療的骨質減少和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建議每1~2年複查BMD一次。如檢測骨的更新指標很高,藥物應減量。為長期預防骨量丟失,建議婦女在絕經後即開始雌激素替代治療,至少維持5年,以10~15年為佳。如患者確診疾病已知會導致骨質疏鬆,或使用明確會導致骨質疏鬆的藥物,建議同時給予鈣、維生素D以及二磷酸鹽治療。

    5.外科治療只有在因骨質疏鬆症發生骨折以後,才需外科治療。

    預後

    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後相關併發症,骨質疏鬆症雖不能完全預防,但給予一定的預防措施,如攝入足夠的鈣、維生素D、鍛鍊等,能在很大程度減輕骨質疏鬆症,防止嚴重併發症出現。

    預防

    骨質疏鬆症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若,治療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別強調落實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如魚、蝦、牛奶、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雜糧、綠葉蔬菜等。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菸、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儘可能儲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對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重點隨訪,早期防治。

    2.二級預防

    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採取防治對策。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後3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

    3.三級預防

    對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活性VitD)的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給予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 6 # 金葉葉

    我是生活領域創造者,響鈴a。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身體的小變化。比如絕經期婦女的一些身體變化。

    絕經期的婦女,要警惕身體的變化,骨質疏鬆會悄悄的找上你。

    中年婦女和絕經期後的婦女。這個年齡段的婦女特別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婦女們平時很忽略自己的骨健康。總是認為自己身體跑跑跳跳很健康。飲食很正常。沒發現哪裡不舒服啊?

    女人到了中年這個階段和經期後的婦女,因骨質流失嚴重,易引發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然而真正發現自己骨質疏鬆症的人很少。大部分忽略了雌激素這個問題。

    中年婦女和絕經後的婦女。這個階段身體的變化是悄悄進行的。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降低引發骨質急速的流失。因多種因素的原因鈣的流失非常嚴重。極易造成中年婦女和絕經期婦女的骨鈣流失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有幾種症狀要引起警惕

    1.晚間經常被腳抽筋兒腿肚子抽筋而驚醒。

    很多更年期女性經常會半夜腳抽筋腿肚子抽筋而驚醒。但不是經常性的發生,沒有引發注意。這就是骨質疏鬆症的原因。骨質疏鬆症都是在悄悄地進行,容易被人忽略。腿肚子抽筋兒,腳趾抽筋兒,這就提示了身體已經開始輕微的變化。骨質疏鬆症已經悄悄來臨。

    2.中年婦女,絕經期後的婦女。經常有腰腿痛、背痛。乾點兒活兒就疲憊不堪。

    絕經期後的女人大部分經常引發不定期的腰腿痛容易疲勞。

    有時會感覺兩個腿膝蓋往上無力。時重時輕非常容易被忽略。一身無力,精神不振。這就是骨質疏鬆的初期表現。一定要引起重視。骨質疏鬆症要引起注意,到了老年會越發的明顯發病。不要自己以為疼痛會挺過去的。這是提示你骨質嚴重鈣流失及時去調理醫治。避免越來越嚴重的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3.骨質疏鬆症易引起骨折。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女士不慎摔了一跤,就引發了胯骨脛骨骨折。脛骨骨折的患者非常痛苦。要臥床很久才可下床活動。容易留下後遺症。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不小心摔跤引發的骨折。其實骨折的根本原因是患了骨質疏鬆症。

    4.很多絕經期婦女。很多婦女這個期間容易引發骨骼變形。

    絕經期的婦女容易腰腿痛。而且發現身高有不同程度的萎縮。

    還會發現有的絕經期後的婦女。體重增加,內分泌失調。這都是雌激素銳減的原因。

    也有很多絕經期後的婦女。因膝蓋疼痛引發腿變形。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骨密度降低,骨質疏鬆是一個悄悄的過程。一定要引起絕經期婦女的重視。這個階段的婦女極易患骨質疏鬆症。

    保護絕經期婦女的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絕經期婦女這段時期,要保持心情愉快。經常的曬太陽吸收足夠的維生素d,補充鈣流量的流失。

    飲食要調理好。多吃一些含鈣較多的食品,適當的新增一些牛奶。補充身體對鈣的需要。牛奶,雞蛋,堅果。適量的蛋白質。

    平時要經常運動。每天儘量保持半小時的健身運動時間。穩定情緒。儘量維持正常體重為好。

    每年要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對骨密度進行檢測。及時瞭解自己自身的骨密度情況兒。配合醫生對自己的骨密度進行藥物調節與防範。

    保護絕經期女性的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遠的煩惱。請中年婦女和絕經期婦女早日認識骨質疏鬆症的危害。提高老年的生活質量是有意義的。

  • 7 # 千金芳

    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女性的卵巢功能會變得越來越弱,子宮分泌雌性激素的能力也在逐漸降低,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月經不調之後,女性終究都會面臨這樣的一件事,那就是絕經。當女性絕經之後,聽起來貌似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鬆症,也漸漸找上了女性。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高發怎麼辦?不妨試試這3招,或許有用。

    1.補充雌激素

    絕經之後的女性,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會更大,當女性患有這種疾病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補鈣。她們認為自己之所以會患上骨質疏鬆症,主要是因為年紀大了,體內的鈣物質沒有得到補充所致,但其實,引起女性骨質疏鬆症高發的原因並不是簡單的缺鈣,而是體內雌性激素減少所導致的骨質流失、骨頭變脆。因此,女性在治療期間,更加需要給身體補充雌性激素,而不是簡單的補鈣。

    2.適當的運動

    當女性患有骨質疏鬆之後,不恰當的行為都有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骨頭,女性需要採取適當的運動專案來減緩骨質的流失。在運動的過程中,女性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避免因運動方式不當而加重對骨頭的傷害。

    3.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對人的骨頭非常有用的一種物質,對於患上了骨質疏鬆症的女性來說,給身體適當地補充維生素D也是一件很可取的事情。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主要是骨頭中鈣含量減少,已經無法滿足骨頭的正常活動所需,而維生素D的存在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物質,從而確保身體對鈣的吸收,維生素D其實就是輔助人體吸收鈣的一種營養物質。除了維生素D膠囊之外,我們每天食用的蔬菜之中其實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不妨多吃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市旅遊營銷應該找什麼樣的旅遊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