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最前哨
-
2 # 遺產君
此皇陵非彼皇陵也,現在的華龍皇家陵園只是一個商業性質的公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家陵園,而距此幾百米外的清西陵安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四個帝王;華龍只是藉著皇家陵園的招牌售賣墓地。溥儀到此可以提升陵園的地位,還可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
溥儀的前半生實屬窩囊,夾著尾巴都想做皇帝,他三歲就當了皇帝,懵懵懂懂的就給人廢了,還被人趕出了紫禁城,居無定所的溥儀就投靠了日本人當了個木偶皇帝,日本投降又被蘇聯擄去了,被遣送回國後透過勞動改造,得到了政府的特赦併成了政協委員,於1967年10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62歲。火化後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992年祖籍山東泰安的香港商人張世文來到河北保定易縣,買到了一塊靠近清西陵的地皮搞公墓開發,但一直銷路不看好,於是他們想到了溥儀,這是一塊金字招牌;陵園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並說服她希望將溥儀的骨灰遷到陵園,李淑賢很高興地答應了,她說溥儀也希望入土為安。
1995年1月26日,李淑賢在眾人的陪同下來到了華龍皇家陵園,將溥儀的骨灰安葬於此,自此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迴歸他的皇帝大家族。
清西陵所在地的 保定易縣經濟條件較差,靠溥儀入葬華龍皇家陵園能否帶動當地的旅遊發展就不得而知,溥儀是回來了但也被榨盡了最後一點利用價值,他的前半生一直在被利用,到死了也要被利用,有始有終。
-
3 # 中匡史化
首先我要說一點,溥儀最終葬入之地是清西陵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這個陵園是具有商業目的的公墓,說白了,讓溥儀葬入皇家陵園,就是一個商業噱頭,一種商業炒作手法而已。
根據清朝的朝暮葬制,溥儀應該葬在清東陵,因此在溥儀10歲的時候,朝廷就派人在清西陵的泰東陵附近,選定了一個地方,作為溥儀死後的長眠之所。
可是,溥儀沒當幾年的皇帝,就是在紫禁城住的年數也是有限的,最終被馮玉祥從紫禁城趕了出來,一生忙於復辟、流亡、坐牢、改造中,死的時候就逢文革,沒有葬入皇陵的可能性。
何況,溥儀在新中國正式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公民,更不可能葬在皇家陵墓,更何況歷代君王都是在登記之後不久就開始修建陵墓,溥儀在皇陵裡也沒地方葬,何況身為公民的溥儀,也不會葬在清東陵或者清西陵。
“文革”結束後,1980年5月29日,中央有關部門在政協禮堂又專門為溥儀等三人舉行了追悼會,並提升了其骨灰的存放規格———從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骨灰堂西副一室東側26號格。
1995年,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同意將溥儀的骨灰入葬於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溥儀並不是葬入清西陵,而是商人利用溥儀骨灰入葬,帶來的商業噱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4 # 有書共讀
對於題主,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溥儀,他作為封建歷史裡最後的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六歲退位,雖有過復辟,但很快又被趕下臺,後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才回到中國。在1967年的時候因為尿毒症去世。
那麼,那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他還能被葬入皇陵?
有書君認為題主本身就有問題,事實上,他死後並沒有葬入皇陵。
為什麼有書君要這麼說呢?原因有幾點:
1.皇陵顧名思義就是皇室園林。
說起皇家陵園,大家腦海裡想到的必然是河北的清東陵和清西陵,但溥儀骨灰並沒有葬入這兩處,而是幾經周折安置地在一個名為“華龍皇家陵園”的陵園裡。它跟皇家園林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多就是個距離近,名字裡帶著“皇陵”二字。
2.皇陵自然只有皇室才能葬於其中,溥儀死時的身份只不過是個普通人。
當年考慮到他的特殊身份,周總理特別批准,其家人可以隨意為其選擇墓地,但被其弟弟溥傑拒絕,理由是中國解放了,大清王朝都不在了,所以,在溥儀死後採取了火化,並將骨灰盒安置在八寶山。
3.90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都開始大批的興建公墓。
一些商人開始看到了河北易縣的一塊地方,因為臨近光緒帝崇陵,故取名為“華龍皇家陵園”,為了給這塊墓園增加名人的效應,以及公墓應該具備的皇家色彩,於是便勸說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同意將“末代皇帝”的骨灰遷葬這裡。
4.溥儀曾經被馮玉祥的大炮轟出北京城。
開始過著四處漂泊的日子。後來去了東北,成為日本人的傀儡,他也成了漢奸賣國賊的代表人物。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能進皇陵?這無疑是對皇室的羞辱。
所以,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還能被葬入皇陵這個問題,顧名思義就是錯的,因為他並沒有葬入皇家園林。
-
5 # 雨霽視角
溥儀死後為何能藏入皇陵?
實際上,溥儀被葬入的華龍皇家陵園並不是皇陵,而是由私人經營的一座商業性的公墓。雖然溥儀是葬在清朝皇家陵園清西陵的附近,但是這個地方絕對不算是皇陵,只是緊臨清西陵罷了。而真正的清朝皇陵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而溥儀所藏的華龍皇家陵園與真正的皇陵沒有半毛錢關係,不過是個噱頭罷了。
溥儀死時,清朝已經滅亡55年,而溥儀此時也不過是個普通公民,怎麼可能進入清皇陵,其實最開始溥儀死的時候是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的。1967年溥儀因尿毒症病逝於北京的時候,但考慮到他的特殊身份,周總理特意詢問溥儀的家人是否有安排好合適的墓地,並允許他們可以隨意挑選墓地。但是被溥儀的弟弟溥傑拒絕,至於為什麼拒絕,我想是因為新中國剛成立,而溥儀又是清朝末代皇帝,於理不合。最終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和他的家人決定將溥儀火化,然後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就這樣末代皇帝就孑然一身的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程,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火化的皇帝。而就這樣溥儀就靜靜的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待了13年。
而在這13年裡,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進行,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開創實業的洪流當中,這其中就包括來華投資的海外華人張世文。
當年的他敏銳的發現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商機,於是就將清西陵附近的一塊地買了下來,並將它開發成了一座集安葬、觀光於一體的商業性的公園式公墓。然而這座公墓一開始沒有什麼名氣,並不能為他帶來盈利。這事有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如果能把溥儀的墓遷來此處,將這裡作為中國末代皇帝的長眠之處,還愁沒有名氣。你想想,如果自家親人與末代皇帝在同一公墓,是何等榮光。何況,華人向來講究風水,皇陵風水自然不會差了。於是,溥儀的墓就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到如今的華龍皇家陵園。
所以溥儀並沒有進入所謂的皇陵,這只是一種商業炒作手法而已。
-
6 # 小姐姐講史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61歲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去世,此時離清朝滅亡整整55年。溥儀後來被葬在華龍皇家陵園,並沒有被葬入皇陵。
溥儀又稱宣統帝、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曾2次登上皇位,第一次3歲繼位,當了3年皇帝,連皇帝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就下臺了;第二次是他12歲時,在一些滿清遺老的支援下再次登上寶座接受百官朝賀,短短11天后就退位了。他後來還當了兩年的偽滿洲國皇帝。共結了4次婚娶了5個老婆。他最丟人的一次被妃子文繡給休了,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作為一個亡國皇帝,他的命運充滿曲折充滿傳奇。
1967年溥儀得了尿毒症,因為身份特殊,周恩來多次到醫院看望他。不久他因治療無效死亡,兩天後遺體被火化。對於有特殊身份的溥儀該葬在何處?這是個問題,他本來應該有自己的陵墓。
1912年,隆裕太后簽訂退位詔書,清亡。6歲的溥儀被允許住在紫禁城,享受每年400萬元的津貼,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1916年溥儀10歲時,一些滿清遺老,請來廣東廉州府的李青為溥儀選擇墓地。這位對風水很有研究,他經過推算勘察,在光緒帝的崇陵北邊的旺隆村,選了一塊風水秀麗的地方,作為溥儀的陵墓修建地。這裡山美水美,如仙天勝景,名為“狐仙樓”。
但是陵墓還未修好,辛亥革命爆發,1924年24歲的溥儀被軍閥馮玉祥驅趕出了紫禁城,溥儀的皇帝都當不成了,還修哪門子皇陵?因此皇陵的修建工作不了了之。
對於溥儀的骨灰如何處理,周恩來總理當時作了明確指示:
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溥儀的家屬召開家庭會議,最終決定選擇了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992年溥儀這個“末代皇帝”的頭銜吸引了一位香港的商人張世義的眼球,他計劃投資清西陵的旅遊專案,並看中了河北易縣清西陵旁邊的一塊風水寶地,決定修建一座觀光休閒和文化融為一體的陵園。他想利用溥儀的頭銜打廣告,招攬更多遊客。於是他找到溥儀的愛人李淑賢商量。
張世義說,他希望自己經營的陵園提高知名度,最好讓地球人都知道,給陵園帶來更大效益。當時的李淑賢生活拮据,溥儀公墓的租金給她很大壓力。最終他們的協商達成一致,1995年1月26日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和光緒皇帝的崇陵後圍牆相距約200米。溥儀的陵墓其實並非清皇陵,它只是個商業化的公墓。
在溥儀墓的兩側各有一個陪葬墓。2006年11月13日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在溥儀墓的一側落成。婉容在監獄中病死,屍首遭棄無所蹤,只能設個衣冠冢了。
另側是溥儀的摯愛祥貴人譚玉玲,溥儀因為愛她一直把她的骨灰帶在身邊,當溥儀安葬在華龍皇家陵園後,她的骨灰也被安葬在溥儀一側。
溥儀因年少時在皇宮中被宮女太監害的得了生理缺陷,一生無子女,由他弟弟家的孩子為他掃墓。
-
7 # 花木童說史
溥儀是個非常悲催的皇帝,從3歲登基到皇帝起,一生都因為這個身份而受人擺佈,到死後仍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
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溥儀在北京病逝。兩天後遺體被火化,至於骨灰如何安放,中央讓愛新覺羅家族自行決定。
由於溥儀去世時,已是新中國普通公民身份,所以大清皇家陵園肯定是不可能了。10月20日,經溥傑和溥儀第五任妻子李淑賢共同決定,將溥儀骨灰寄存於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80年5月,經中央特批,溥儀的骨灰被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這規格提高了不少,那後來溥儀墓又被遷到“皇陵”是怎麼回事呢?這得從清西陵旁邊的一座公墓說起。
1994年,香港商人張世義被招商引資到河北易縣投資,其中有一個專案就是建公墓。就地理位置來說,確實還不錯,離皇家陵園清西陵的後牆僅200米之距。
不過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公墓建好後,市場根本不買賬,銷售情況很不理想。正在張世義很著急時,易縣有位領匯出了一個主意:就是把公墓變成真的皇陵。
既然是皇陵,那就得有皇帝,那哪來的皇帝呢?都說“朝裡有人好辦事”,此話一點不假。
有人不僅幫張世義找好了“皇帝”,還幫忙找到了一位絕佳的中間人——溥儀和李淑賢結婚介紹人周振強的兒子周小奇。
在周小奇的安排下,張世義和李淑賢在北京崑崙飯店會了面,張世義承諾承擔遷墳的一切費用,並答應出一筆不菲的“慰問費”。
雙方一拍即合,隨後公墓就改名為華龍皇家陵園。1995年1月26日,經過一個簡單的儀式後,溥儀的骨灰被安放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事後,李淑賢對外解釋說,溥儀生前希望土葬,並表示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葬在西陵。至於這是不是溥儀的願望,這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溥儀在他晚年寫的《我的前半生》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毫無保留地拋棄過去的帝王身份,而做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政府發的那張選民證是有生以來,所擁有過的一切珍寶加起來,也沒有它貴重。”
從這句話來看,溥儀內心深處已徹底認同了他“中國普通公民的新身份”,應該不至於還奢望葬於清西陵。不過這已無考證的必要了。
反正有了溥儀這個金子招牌,華龍皇家陵園銷售大幅提升,也帶動了易縣的旅遊業,李淑賢晚年生活也更寬裕了,只是可憐溥儀,死後身份又被利用,這算不算再次淪為“傀儡”呢?
-
8 # 方圓讀書
按照清朝以前的傳統,新皇帝繼位以後,就必須得選定自己的“萬年吉地”,因為這關乎到國家的龍脈。自然,宣統帝溥儀也不例外。
公元1915年,即清帝國滅亡的第個年頭,宣統帝溥儀此時已經十歲了,這時候,端康皇貴妃(瑾妃)便提議為溥儀選擇萬年吉地。為此,他們便派遣相關人員前往清西陵尋找萬年吉地。
最後選定了泰東陵旁,今梁各莊鎮西大地村東北的一個小山披上。這塊地選的比較好,因此在上報後不久便被批覆。
但是,此時的清朝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壯闊”,現在的清朝已經只是一個小朝廷,準確的來說只是民國政府特殊照顧的一個小朝廷。其財力物力根本不夠建造一座皇陵。再者,原來民國政府提出的優待皇室政策,已經基本作廢。所以,這時候的小朝廷,根本就是捉襟見肘,哪還有什麼力量來支付修築一座皇陵的費用呢?
不僅如此,在1924年,溥儀又被趕出了京城,所以,營建萬年吉地更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所以,如今為溥儀選擇萬年吉地的那塊地方,只留下一塊標誌牌,其他的什麼也沒有!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在北京人民醫院病逝,享年62歲。
溥儀死後,他的骨灰先是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人民公墓。而後在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政協禮堂為溥儀、王耀武、廖耀湘開追悼會。後根據中央指示,將溥儀的骨灰從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副室(選自-《清朝皇陵秘史》)。
後來,在張世義先生的努力下,溥儀的骨灰盒於1995年1月26日被遷至崇陵後山坡的公墓華龍陵園安葬。
要知道,這個華龍陵園雖然緊挨著光緒帝的崇陵,但是它本身並不是皇家陵地,這一點要注意!所以題主所說的“被葬入皇陵”是不準確的。
而之所以溥儀會被葬在這麼一個地方,實際上也是出於對他身份上的考慮!
-
9 # 野史也是史
1967年,61歲的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溥儀遺孀李淑賢將他的骨灰葬在清西陵崇的陵旁邊二百米處,是為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封建社會的帝王穿越成現代社會的公民,期間一度還淪落為傀儡皇帝和戰犯。他的一生可謂是悲喜交加,其身後事同樣充滿了傳奇。
1908年,光緒和慈禧先後駕崩,三歲的溥儀繼承皇位。三年後武昌起義爆發,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清朝宣告結束。此時的溥儀還沒來得及給自己選定萬年吉地,退位後的溥儀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內。
1915年,清皇室遺老們決定為溥儀選擇陵寢,他們專門找了一個精通風水的李師傅,李師傅遍訪河北易縣的山山水水,最後將溥儀的陵址選在泰東陵旺隆村北。清室遺老派人經過實地考察後,便將此地圈禁了起來以作陵址。
據記載,由於當時的清室財政比較緊張,並沒有多餘的錢拿來修皇陵,所以溥儀選定的陵址一直沒有動工修建。還有一種說法是,溥儀繼承大統後,便開始在崇陵旁選定了萬年吉地,並於宣統二年動工且施工一年有餘。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溥儀的陵寢工程被迫停止。總之,關於溥儀陵寢的說法很多,到底哪一個說法比較可靠,已經無法考證。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病去世,兩天後遺體火化。當時對溥儀骨灰如何處理,國家是相當重視的,總理就給出了兩條很明確的指示,一是溥儀的骨灰全部可以由皇室的人自己來決定,二是安放骨灰的墓地由溥儀家屬自願選擇。
1995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回到了祖國,在易縣崇陵的西北二百米處建立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張世義經過不懈的努力,勸說溥儀遺孀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遷移到了崇陵旁的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骨灰安放儀式是在當年年初舉行的,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放到墓穴前面,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一個簡單的儀式過後,陵園工作人員將溥儀的骨灰盒放入水泥和沙石打造的棺槨之中,蓋好棺材並封住,棺槨是坐北面南。
這就是溥儀骨灰的最終安葬地,雖然是靠近清西陵皇家陵園,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溥儀的華龍皇家陵園並不屬於清西陵的範疇,僅是一座被商人開發的私人陵園。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也算是圓了溥儀的一樁心願。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就曾表示,他將毫無保留地拋棄過去的帝王身份,而做一名普通的公民,他的那張選民證是他有生以來最珍貴的東西。既然溥儀曾做過表態,為何又有違背溥儀本願的華龍皇家陵園問世?
這就要說到此陵園的管理者、香港商人張世義。據張世義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從香港來到河北易縣投資,華龍皇家陵園便是其中的一個投資專案。當時的易縣還是比較貧窮的,為了發展旅遊業,各方就提議將溥儀骨灰遷到易縣。
而張世義當時並沒有把握,但他機緣巧合的結識了溥儀與李淑賢當年結婚時的介紹人的兒子周小奇,於是在周的安排下,張世義於1994年底在北京拜會了李淑賢。張世義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沒想到李淑賢痛快的答應下來。
第二天,張世義陪同李淑賢來到易縣參觀,李淑賢看了陵園的地形後很滿意,並同意將陵園名稱改為“皇家陵園”。後來張世義獲得李淑賢的委託書,全權負責遷葬事宜且承擔全部費用。最後就完成了溥儀骨灰的遷葬事宜。
在溥儀骨灰遷葬的當日,李淑賢說出了痛快答應遷葬的原因。李淑賢說:“在周小奇找我之前,我做了個夢,夢到一個朋友抱條龍來到我家。朋友說他要出差,請她代為保管這條龍。誰知朋友一鬆手,那條龍便鑽到水井裡了。”
第二天李淑賢便來到八寶山,發現溥儀的骨灰存放證快到期了。李淑賢就心想,是不是溥儀託夢給她,想要入土為安?沒想到,兩天後便有人找她談論遷葬的事宜。李淑賢最後說:“說我迷信也好,我就是覺得這事該現在辦。”
綜上,這便是溥儀遷葬的整個過程,雖然墓地近鄰清皇陵,但實際上並不屬於清皇陵。
-
10 # 歷史漫談君
距今52年前,在1967年的秋季,10月17日的凌晨2時30分,溥儀,大清朝的末代皇帝去世,享年61歲。
溥儀在大清國亡國後55年,也走了,但他並沒有被葬在他的祖宗的皇陵裡,開始是葬於公墓裡,後遷到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但並不是他的祖宗們呆的皇陵。
愛新覺羅·溥儀,清廢帝,宣統帝。分別兩次登基在位。
九一八事變之後,溥儀當過幾年的偽滿洲國的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被俘虜帶到蘇聯,五年後被遣送回國。
溥儀一生有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
溥儀後宮失火,雖然多次婚姻,但是一直過著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婉容出軌,紋繡和他離婚。
1967年,溥儀因尿毒症治療無效後而死亡。周恩來總理對溥儀的去處當時作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以選擇公墓。
最後,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成了溥儀最後的歸處,但是後來卻有了變數。
1992年,張世義,一個來自香港的商人,在清西陵旁邊修建了集觀光休閒,文化一體的陵園。
開始,生意並不像商人所想的那樣好,於是,他想把溥儀遷入,那麼肯定是一個不小的亮點。此時,溥儀公墓的租金對李淑賢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於是,他們達成一致,1995年將溥儀的骨灰重新遷到河北省易縣的“華龍皇家陵園”,一個現代化的,商業性的公墓。
後來,溥儀墓地的附近,在兩側,分明建了兩個墓地,一為婉容衣冠冢,一為譚玉玲墓。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也不容易。
回覆列表
相比大明王朝當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不屈民族氣節,愛新覺羅-溥儀亡國後的表現確實難及其項背!圖為溥儀在天安門廣場拍照留念
有人說溥儀可能是歷朝歷代亡國之君中命運最好的一位:被迫退位後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做了偽滿州國的傀儡皇帝、日本戰敗後被蘇聯人俘虜、回國後被特赦還當上了政協委員……最後因病去世,也算是壽終正寢。
相比歷朝末代皇帝要麼被殺要麼殉國而言,溥儀確實是幸運的,但如果從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角度出發,他無疑又是最懦弱的一個!遙想崇禎皇帝,煤山老樹上白綾掛頸的氣概似乎更符合君王的氣質!圖為溥儀和皇后婉容
但溥儀做不到!他寧肯做一個任人擺佈的跳樑小醜,也不願以死殉國。或許,在溥儀的內心裡還抱有一絲希望:透過日本人的幫助重回正大光明殿。但事實證明,日本人只是利用溥儀特殊的身份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罷了。
1967年10月17號,末代皇帝溥儀以一個普通平民的身份在北京去世!溥儀死後,他的安葬事宜備受關注:是聽政府安排還是葬入皇家陵園?最終,愛新覺羅家族的成員經過商討,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在革命公墓(八寶山)。圖為華龍皇家陵園的溥儀墓
如果按照溥儀身前的計劃,他死後也將和祖宗一樣葬入位於河北易縣城西的清西陵。但由於中途退位且改朝換代,這一計劃也只能作罷。
但在1994年,海外華僑張世義在距離清西陵僅兩百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能夠迅速開啟華龍皇家陵園的知名度,張世義聯絡到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再三勸說其將溥儀的骨灰移葬至華龍。圖為偽滿時期的溥儀和裕仁天皇
1995年1月26號,李淑賢親自捧著裝有溥儀的骨灰盒完成了下葬儀式。至此,在各界的幫助下也算是圓了溥儀想與列祖列宗葬於一處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