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心如舊
-
2 # 九州歷史
我用正史記載來回答這個問題。魯肅與關羽會面,歷史上是存在的,但不是“單刀赴會”。
東吳版的“隆中對”,跟諸葛亮的沒多大區別,都是佔有荊州,然後西進益州。劉備要西進,被劉備阻隔。公元215年,劉備得到益州,孫夫人私自回東吳,標誌著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孫權一直索要荊州。在這種情況下,諸葛瑾到成都,想以和平手段拿回荊州,劉備找各種理由拖延。孫權向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派去官吏,被關羽全部趕走。
大怒之下的孫權,派呂蒙帶兵兩萬、魯肅率帶兵一萬來到巴丘(今湖南嶽陽),攔住關羽,孫權親自帶兵駐紮陸口。呂蒙到達後,關羽的部下長沙太守廖立不戰而降,桂陽郡隨之投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拒絕投降。
情況緊急!劉備親率五萬大軍至公安,命關羽帶兵三萬從江陵增援益陽。在這種局面下,孫權也不打算攻下零陵了,命呂蒙前去益陽與魯肅會師,共御關羽。呂蒙揚言總攻零陵,又令郝普好友去遊說,說劉備已經拋棄零陵,郝普已成孤軍。於是,零陵太守郝普投降。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長沙、桂陽、零陵,是呂蒙從關羽手裡打下來的,關羽的部下,不戰而降者很多,跟幾年後糜芳、傅士仁投降如出一轍。劉備要做的事情是換掉關羽,然而他沒有做,原因不詳。
魯肅長期駐守陸口,與關羽為鄰,關係處得不錯。在東吳處於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魯肅發揚長者之風,主動提出與關羽見面,此事被《三國演義》包裝成了“單刀赴會”。
此時劉備與關羽沒有任何談判籌碼,長沙、貴陽、零陵已經被東吳攻下,東吳不會放棄,關羽也奪不回。就在這個時候,曹操拿下張魯的漢中,揚言進攻益州,劉備只得主動與孫權談判,達成了分割荊州的協議:湘江以東的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東吳,湘江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這就是“還荊州”的由來。
-
3 #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我是湯哥,我來回答。
單刀赴會,是關羽賴以成神的一個精彩情節。有大量的藝術品都在表現這個故事,比如繪畫,戲曲,評書。說書人慷慨激昂,把關羽的精、氣、神、勇、智,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關羽為什麼敢單刀赴會了?
原因有三:
第一 ,當時的孫劉聯盟還在,處於“鬥而不破”的狀況。這是一個最大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關羽是不敢單刀赴會的。否則就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第二,是孫權方面本身也有幾派意見,有主張殺關羽的,有主張軟禁關羽的,有主張聯合關羽的,也有不置可否的。對方陣營意見不統一,這就給了關羽可乘之機。就像當年劉邦參加項羽的鴻門宴一樣,項羽猶豫不決,而范增力主殺劉邦,意見不一致,最後給劉邦逃了。
第三,才是關羽的神勇武功,沉著機智。但這恰恰是人們的看點,人們崇拜關羽的因素。關羽死後封神,由武將變成了關帝爺,單刀赴會就成了一個標誌性的情節,只屬於關羽,而不再屬於其他任何一個人。
關羽是聰明人,他在單刀赴會之前全面分析過雙方的狀況,所以他敢放手一搏。當然,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藝術刻畫,不過也讓我們賞心悅目,關二爺高大上的形象,就此更加突出。
-
4 # 賣字書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關羽單刀赴會,方顯一代英雄本色!乃千古絕唱!
在古代,做大事業者講究以信立本,很少取巧營世。戰場上,雙方武將單挑的目的,一是突顯自身的能耐,二是以表示範給眾將士們壯氣勢。冷兵器時代,多數情況是雙方軍隊近身肉搏,場景相當血腥殘暴,對人性的展現以及心理壓迫是異常激烈。所以,將領陣前單挑,是以最小範圍的傷害奪得戰爭主動權。既然“擒賊先擒王,殺敵先斬首”,那就乾脆雙方的主將都出來速戰速決。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觀念評價古人不懂玩詐耍滑,每個時代背景下包含太多社會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以表象就粗魯地下斷語,有時候聰明機靈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手,必需適合時代屬性。
關羽敢於單刀赴會的原因解釋起來,比較散性。從個人角度講,關羽文武兼備,非是一味魯莽逞強,也是經過細下考量一番的。蜀吳盟約還未正式撕毀,東吳方面不會輕易冒“天下之大不為”作此下流之舉。魯肅與關羽的私交還是不錯的,再加之魯肅本身就是東吳方面聯蜀抗曹的堅定倡導者。魯肅本性剛直且講信用,借約會要挾關羽就範不是大丈夫所為。關羽單刀赴會前,已對荊州事務作了周全安排,說是單刀,其實是帶了一班武士隨從的,一旦有變,就算不能全身而退,也可以威脅到魯肅的個人安全。“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話不是說著玩的。莫說關羽不是劉備本人,就算劉備本人單刀赴會,也照樣全身而退。一個國家是一個龐大的機構,這個機構體系擁有人才預儲備,只要作了周密排程,哪怕損失一座城或一員將,仍然可以正常運作。
“單刀赴會”是有歷史原由的。蜀吳兩國因荊州爭端,邊界地段素有刀槍摩擦。東吳出兵攻取了荊州三個郡城。劉備大怒並親臨公安督戰,派關羽備戰還擊東吳。蜀吳一場大戰眼看便要即發。魯肅為了維持蜀吳兩國聯盟,免遭曹操漁翁得利,主動約會關羽進行談判。經過一番你爭我辯,雙方最終達成平分荊州地盤的協議。僅僅是一場談判而已,小說家把此次會談描寫的跟上了戰場一般兇險,就是楚漢爭霸中的“鴻門宴”也沒看到血濺當場啊。
小說演義追求戲劇效果,過度渲染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是為了迎合大眾的主觀心理需求。在現實各方的有力推助下,個人英雄只是大浪濤天時泛起的朵朵浪花而已,切莫一點蓋面的看待事情的發生以及發展趨向。
-
5 # 種花家老表兔
先說單刀赴會的緣由,就必先從諸葛瑾說起。
1.一紙書信,竟惹得關羽勃然大怒(好人你們來做壞人我來做)話說孫權聽說劉備已經立足西川,於是又開始張羅討荊州了,之前討了好幾次都你們被搪塞過去,這次必須要討回來(要不回來也得要),孫權找來張昭、顧雍等人討論討回荊州之事,張昭出策唱一出苦肉計,派人扣押諸葛瑾家人,派諸葛瑾入川,利用與諸葛亮兄弟之情,讓諸葛亮說服劉備,諸葛瑾知道家人扣押但並沒有性命危險,於是坦然入川,事情按照預先的安排,看見孔明就哭了出來,於是孔明帶諸葛瑾面見劉備,諸葛亮於是大哭拜倒在地上,劉備問其原因,最後劉備看在軍師面子上答應歸還荊州三郡。諸葛瑾高興的拿著書信找關羽,關羽大怒說這是漢室疆土,寸土不給。說白了諸葛亮和劉備做好人把這個問題踢給關羽(壞人我來做),以關羽的性格是不會給的再加上,諸葛瑾表演的苦肉計大家都看出來了(張昭效仿周瑜打黃蓋苦肉計確實差了些,殊不知假戲也要真做),最後諸葛瑾只是拿著書信給孫權 ,孫權一高興,把諸葛瑾家人放了,派了三人準備接手三郡,誰知全部被關羽罵走關羽想到好你個軍師,當時走的時候說要東和孫權如今你們也不打個招呼事先溝通下, 把這個難題讓給我,好吧!撕破臉面的事我來做。
2.驕傲的變的更驕傲,老實人也會黑化孫權聽後,十分生氣,於是找來魯肅,怒斥一番。高壓之下,魯肅說出一個起殺氣的計劃, 屯兵陸口,派人請關羽赴會,如果商量不好 ,關羽不給,刀斧手把他結果,若是不來那就兵戎相見,用戰爭奪回荊州。關羽看到信之後既然去了,其實明眼人能看出來,這個是鴻門宴可物件偏偏是關羽,要是別人魯肅也就只能兵戎相見了,倒不是說關羽沒看出來,其實他也看出來了,只不過這個人是關羽,此時的關羽比以前來說只能是更驕傲了(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現在又坐守江東獨當一面),關羽把名聲看的比荊州防禦責任還要重要,不去就被這些所謂的江東鼠輩說我膽小,而且我還要單獨架一小舟,只帶十餘人,單刀赴會。至於關羽為何如此自信,一來是之前周瑜也想透過這種方法來殺掉劉備那時關羽就在,周瑜不敢怎樣,有這個經驗。二來,關羽好勝心強,別人越是阻撓他越要去涉險,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把自己與那些人區分開已顯示唯我獨尊。三來,關羽熟讀《春秋》效仿藺相如在澠池會上視秦國君臣如無物 藺相如手無縛雞之力,而我卻是萬人敵啊!還怕鼠輩不成。至此,開始單刀赴會。
-
6 # 鯊說科技
關羽之所以敢單刀赴會,離不開他超群的膽識和擒賊先擒王的魄力。事情是這樣的,當時荊州還在劉備手裡,而孫權為了取回荊州治理權,便和魯蕭商議對策,想請關羽赴會,並在吃飯之時好言相勸。關羽如果痛快答應歸還荊州,他便相安無事,若是不答應就一刀了結他。退一萬步說,他要是不敢來赴宴,就直接進兵奪取荊州。
孫權一聽有如此好的計策便大喜,命魯蕭就按此計而行。但是闞澤心思縝密,怕萬一事情敗露,依著關羽的性格,肯定會不會放過他們。他認為關羽並非等閒之輩,到時候不好收場。可是孫權卻不以為然,覺得他和魯蕭的計策會天衣無縫,即使敗露了,他也不怕。於是魯蕭在塞外江臨設宴,派使臣帶著孫權的親筆信過江邀請關羽,關羽豈能不知這是個鴻門宴,他早就想到是孫權設計讓他赴會乘機索要荊州。但他是勇猛的關羽,怎能有不敢赴宴的道理,於是痛快答應,隨即便帶了十幾名親隨隻身前往,單刀赴會。
而魯蕭見他單刀赴會便覺得他的計謀已得逞了一半,就讓眾兵做好殺關羽的準備。不料,在宴席期間,魯蕭見關羽身材魁梧,寶刀在手,膽量驚人,氣質非凡,便嚇得魯蕭全程都不敢看關羽一眼。而關羽卻談笑自如,最後假裝醉酒一手拿著刀,一手摟著魯蕭的脖子,說著宴席間該有的客套話,從大廳一直去往江邊,最後在隨從的攙扶下登上船才放開魯蕭,讓魯蕭及眾士兵都不敢有任何歪心思,關羽卻登船瀟灑離去。整個過程關羽不僅膽量驚人,還把擒賊先擒王的道理髮揮的
-
7 # 小老鼠的救贖
赤壁之戰後,東吳方面一直向劉備集團討取荊州,可在軍師諸葛亮的計策下,幾次討要未果,最後還以立足未穩為由,約定先奪取西川做立足之地,然後歸還荊州。
劉備西川之行,隨行軍師龐統死於落鳳坡,成就了劉備的西川霸業。這次,東吳方面再次派去魯肅前來討要荊州,因為之前有言在先,奪取西川后,便歸還荊州,劉備無奈,只得寫了書信一封,讓魯肅帶去駐守荊州的五虎將之首,關羽關雲長。
關羽看到兄長親筆信,發現信中雖有歸還荊州之意,然而並沒有註明具體的交割日期,便知劉備意圖,表面做歸還狀,實為託詞,兄長礙於兩國情面,不宜當面拒絕,故讓我關雲長來做“紅臉關公”啊,因此對魯肅說了一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辭,辭卻了魯肅歸還荊州的要求。
魯肅氣惱地回到江東,心想,好你個劉備關羽,明裡暗裡給我下套,一個假意客套下達君命,一個強詞奪理不受君命,欺負我老好人。便橫下心來,安排了一場“鴻門宴”。
江東欲殺關雲長,趁機奪回荊州,故在江邊亭內擺下“鴻門宴”,亭外設下刀斧手,約定以魯肅擲杯為號,群起殺之!
關羽長接到東吳方面宴請過江的書信,自然知道是計,最後卻只帶了周倉一人,扛著一把青龍偃月刀,乘著一葉小舟,來自江東赴宴!
當時東吳這邊的人,就被關羽單刀赴會的氣度給驚呆了,魯肅也有點蒙圈,定了定神,和關羽客套了兩句,便單刀直入,討取荊州。魯肅說你們劉備集團也太不講信義了,赤壁之戰,主力是我們,損兵折將,卻什麼都沒撈著,你們倒好,荊州這塊肥肉給了你們,說好奪取西川便還,如今還是賴著不還卻是何故啊?
關羽漲紅著臉(反正一直是紅的),一時也不知道咋迴應。
這時周倉站了出來,對魯肅說,恕在下直言,當年赤壁一戰,火燒曹營80萬大軍,使曹操狼狽逃竄,敗走華容,是誰的功勞,是東風,我們軍師諸葛亮借來的,你們東吳的周瑜都督,只想著用火,奈何沒有東風,急著吐血,是我們借來了三天三夜的東風給你們,才打贏了曹操80萬大軍,保住了江東,怎麼,現在不記得了?要把荊州還你們可以,你先把東風還給我們,有本事,你現在就讓東風在我頭上刮三陣,我們馬上還荊州!不然,這事算扯平了!
魯肅聽完也是漲紅著臉,不知如何回答,只見關雲長略抬蠶眉,微睜鳳眼,手捋長鬚,心想周倉這小子有兩下子,卻假意喝退了周倉,說這是啥級別的談話,沒你插嘴的份兒,還不趕快退下。
關雲長故意罵走周倉,使其先到江邊準備,順手拿了青龍偃月刀,假借酒意一手牽著魯肅,使其送自己去江邊德登船,東吳眾人因顧及魯肅都督安全,不敢妄動,只好眼看關雲長安全離去。
以上便是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那麼,關羽為什麼敢單刀赴會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關雲長藝高人膽大,自信過人。
其二,關羽深知孫劉聯盟仍在,魯肅絕不會徹底撕破臉皮,這是知彼。
其三,表面單刀赴會,實則兩手準備。
以史為鑑,單刀赴會的故事,確實讓我們看到了關公過人的智慧和膽量,也學習到,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要知己知彼,還要做好準備工作,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
8 # 生命丶在繼續
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
話說關羽奉命鎮守荊州,當時吳國的大將為魯肅,魯肅從大局著想,因此和關羽的關係處理得不錯。可是關羽鎮守的荊州是從東吳借來的,因此吳國的孫權總是催魯肅想辦法把荊州要回來。魯肅是個忠厚的長者,不好意思開口要,但是國家大事必須放在首位,於是魯肅就想了個辦法來找關羽索要。
魯肅深知關羽不是個好說話的人,必須想個計策來對付他。魯肅於是就發請帖給關羽來赴宴會。關羽當然知道這是吳國的圈套,可是他為人非常驕傲,因此覺得龍潭虎穴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何況是“江東群鼠”!關羽慨然應允。
魯肅把關羽接到了吳國的地盤,然後親自敬酒關羽,過了一會就問關羽,何時還借的荊州。關羽還沒發話,他身後的周倉突然問魯肅,借的東風什麼時候還。魯肅沒想到周倉會這麼問,於是發愣起來。埋伏計程車兵突然衝了出來。關羽突然大喝一聲,拔出寶劍,罵周倉說:“我們說話,你敢插嘴!”假裝要殺周倉,魯肅連忙去勸關羽,關羽突然把劍架在了魯肅脖子上,魯肅和江東的人都嚇得變了顏色。
關羽就這樣架著魯肅來到了江邊,然後上了船回到了荊州。
綜上所述:關羽是看不起吳國的君臣,連吳侯都敢罵,單刀赴會又算什麼呢?
-
9 # 一梭煙雨江湖行
你是說三國曆史還是三國小說?
如果是三國曆史,則沒有關羽單刀赴會,而是關羽和魯肅單獨舉行會談,商量交還荊州事宜。關羽只是辯解,認為左將軍劉備參加烏林之戰有功,應該分得郡縣。但魯肅怒斥關羽,認為當初劉備隻身來投,是孫權冒著與曹操開戰的風險拯救了劉備,赤壁之戰也是孫權派周瑜擊敗曹操,劉備是被拯救者,哪能就此要求分得郡縣?關羽啞口無言,畢竟魯肅是文人,口才了得。
如果是三國演義,則羅貫中說了魯肅是個老實人,而且主張孫劉聯盟,當然沒有加害關羽的意思。關羽單刀赴會,“劫持”了毫無警惕性的魯肅,於是關羽平安歸來。關羽果真如此囂張,後來被呂蒙殺害,也就理所當然。
-
10 # 甲申十七年
真正的歷史中,是魯肅單刀赴會。
210年,周瑜死了。劉備當時是孫權的下屬,以北抗曹操、西征劉璋為由督管了南郡,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幾年中劉備吸收了荊南四郡,收穫了龐統,得到原袁術部將雷緒的投誠,勢力大漲,漸漸脫離孫權。孫權把妹妹嫁過去監視劉備,但被劉備成功騙過。
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與劉備交涉歸還荊南四郡,劉備不同意。孫權大怒,命呂蒙發兵攻打荊州。劉備從成都出5萬兵到公安,這個公安是之前赤壁之戰後劉備依附周瑜獲得的駐軍地,也是幾年後傅士仁投降呂蒙的地方,關羽也從江陵出兵。呂蒙輕鬆的拿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雙方局勢一觸即發。
魯肅建議關羽各帶單刀獨自出來商討荊州歸屬。這就是單刀會的由來,實際上是魯肅和關羽各帶幾個人在湘江邊商討。關羽的部將想耍賴,被魯肅罵了一頓。
此時曹操準備征伐漢中,劉備不敢久留。最終孫劉雙方以湘江為界,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歸孫權,武陵軍、零陵郡歸劉備,南郡暫時擱置爭議,交由劉備抵擋曹操。這就是湘水之盟,也是第一次荊州紛爭的結局。
所以,借荊州真的是劉備賴著不還,單刀赴會也不是關羽,而是魯肅帶著刀去和關羽商量。
-
11 # 泰山蘑菇莊園
迫不得已,各為其主,勇氣可嘉,智謀過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外交使臣怎可畏懼退縮,只能勇往直前,兩強相遇勇者勝。關羽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者,智者,怎麼可能不單刀赴會。關健是導演吳冠中導的好。
-
12 # 淄博探花
個人看法。
首先,這是演義,不是正史,所以我們只能在演義的環境下來分析。簡單說,我覺得有這麼幾點:1.基於形勢的判斷,當時吳蜀尚須合作,吳方要做出極端決定也需勇氣。2.基於對魯肅的瞭解,魯肅君子,非梟雄,陰狠的事不易做出。3,作了周密的安排,包括外圍的接應和赴會的細節。4,畢竟在理上有所欠,關羽又是心高氣傲之人,不肯縮頭。
-
13 # 駭浪無波瀾
分情況,有時候不是敢還是不敢,是沒辦法,比如過五關斬六將,不單刀赴會也不行。還有勇敢與魯莽,輕敵是有區別的,不可混作一談。
-
14 # 北社野老
關羽敢單刀赴會是有著幾處考量的,第一,關羽初鎮荊州威名遠揚,過五關,斬六將,誅文丑,斬顏良大名威懾著東吳。劉備已取了西川,漢中,其焰正熾。第二,單刀赴會的地方距離荊州很近,大江蘆葦蕩裡埋伏著關平的戰船,呼之即來,能應急變。第三,周倉手捧大刀不離左右,關羽也處處牽制著魯肅,東吳大將投鼠忌器,不敢下手。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魯肅是兩家聯合,共抗曹操戰略的構想者,忠實執行人,他絕不肯讓孫劉兩家再動干戈,這是關羽最放心的。
-
15 # 鄧眼看世界
當年孫權急於從劉備手裡取回荊州,於是責問魯肅:從前因你為劉備作保,我才借他荊州。如今劉備以得了西川,卻不肯歸還荊州,你怎麼說?魯肅趕緊回答:我早已想出一條計策,我們先在陸口屯兵,再下帖邀請關雲長赴會,並在會中好言相勸,他答應便罷,如不首肯,我們就埋下刀斧手,將他殺了!要是他不肯前來赴會,我們就此進兵和他一決勝負,進而奪取荊州!
孫權聞言大喜!闞澤卻憂心忡忡地進言道:關雲長乃當世之虎將!他可不是等閒之輩,事情處理得不好,我們反而要遭殃啊!然而孫權卻不以為意:如果再這樣瞻前顧後,何時才能取回荊州?於是命令魯肅依計而行。
江東使者離開之後,關平進諫:魯肅顯然不懷好意,父親為何還要答應?關羽笑道:我怎會不知他們的意圖?這分明是孫權見我不肯送還三郡,因此邀我赴會,想趁機索要荊州。如果我不去,他們會說我膽怯怕事!明日我獨自乘小船,只帶十幾名親隨,單刀赴會,看魯肅膽敢如何?
另一邊,魯肅聽說關羽單刀赴會,於是埋下五十名刀斧手,準備在宴席間殺害關羽。第二天,辰時過後,魯肅遙望江邊,忽見江面上有一隻快艇飛速前來,船上一面紅旗,上書氣勢宏大的關字,迎風飛揚。當船漸漸靠岸,便可清晰看見關公一身青巾綠袍,端坐在船上。一旁有周倉,手捧大刀,另有數位關西大漢,各配一口腰刀,環侍關公左右。看得魯肅心驚膽戰!酒席之間,魯肅甚至不敢正眼看關羽,而關羽卻是談笑自如。
酒至半酣,魯肅提起劉皇叔借荊州時,自己曾經擔當保人,如今西川已得,若還不歸還荊州,恐怕是失信於人!關羽卻說國家大事皆由皇叔作主。魯肅不服:君侯與皇叔桃園結義,生死至交,怎能遇事推託?關公尚未回答,周倉卻搶先憤指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為何荊州就一定是你東吳的?
這時關公假意斥責周倉,一把奪過關刀,要他退下。周倉便趕到江邊去安排座船。此時關雲長趁勢右手提刀,左手挽著魯肅,假裝喝醉了,說道:謝謝你今天邀請我來赴宴,我有點醉了,怕再喝下去,傷了你我過去的舊情。關於荊州一事,改天我請你,我們屆時再談。魯肅被關羽拉扯得魂不附體!深怕他一刀揮來,自己命喪黃泉!而預先埋下的刀斧手也深怕害了魯肅,皆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關公再度登船,乘風而去。
回覆列表
關羽為啥敢單刀赴會?
我覺得:如果說溫酒斬華雄展現關羽的武勇,華容放曹操說的是關羽義勇,單刀赴會則體現關羽的智勇,共同構成關羽人物形象的十大精彩橋段。
請看三國演義六十六回:卻說使者回報魯肅,說雲長慨然應諾,來日準到。肅與呂蒙商議:此來若何?蒙曰:“彼帶軍馬來,某與甘寧各領一軍伏於岸側,放炮為號,準備廝殺;如無軍馬來,只於庭後伏刀斧手五十人,就宴間殺之“。計會已定。次日,肅令人於岸口遙望。辰時後,見江面上一隻船來,稍公水手數人,一面紅旗,風中招展,現出一個大“關“字來。船漸近岸,只見雲長青巾綠袍,坐於船上;旁邊八,九個關西大漢,各跨腰刀一口。
魯肅驚疑,不敢仰視,雲長談笑自若。酒至半酣,肅曰:“有一言訴君候,幸垂聽焉:昔令兄皇叔,使肅保借荊州,今西川已得,而荊州未還,得毋失信乎“?雲長曰:“此國家大事,宴間不宜論之“。……肅曰:“……皇叔衍德墮好,已得西川,又佔荊州,貪而背義,恐為天下恥笑,惟君候察之“。……階下週倉厲聲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東吳當有也“!雲長變色而起,奪周倉所捧大刀,叱曰:“汝何敢多言“!倉會意,先到岸口,把紅旗一招,關平船如箭發,奔過江東來。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佯醉曰:“吾今已醉,恐傷情誼。他日另行請君荊州一會,再作商議“。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邊。呂蒙,甘寧見雲長握住魯肅,恐魯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船邊,卻才放手,早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羽船已乘風而去。
這一段運用了兵法上“擒賊擒王“的意思,關羽抓住吳都督魯肅的手不放,既顯親熱不生硬,又佯裝酒醉作推拒,可以說比較得體恰當。魯肅,呂蒙等雖然作了各種準備,但仍然竹籃打水一場空,堪稱完美渡過跨江鴻門宴的傑作。不過,我覺得羅貫中先生的這篇文章絕雖絕,但還是有點漏洞,不知諸位先生是否讀出味道?好了,不賣關子了,來直接的吧!
周倉紅旗一招,關平船如箭發,駛過江東。說明當時是西北風,順風順水而來。然而,關羽放開魯肅,早在船頭時,關羽的船也是乘風歸去,難道說這時又是曹丞相那句自信的“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轉換成東南風了,或者諸葛亮先生又借給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