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鑑
-
2 # 新爆點
題主的問題是,袁崇煥是怎麼被洗白的,究竟是民族英雄還是國賊?
為什麼袁崇煥不是民族英雄?
一般來說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能被稱之為民族英雄。
這裡大家要說袁崇煥的寧錦大捷了,不錯寧錦大捷是袁崇煥的功勞,也為明朝抗金做出了貢獻,這點我不否認!但後面袁崇煥一系列的操作。個人認為對大明朝傷害也最大。首先殺毛文龍,一個一品武將說殺就殺,不經朝廷司法審訊。這已經是嚴重至國家法律於無物了。殺了毛文龍的後果更嚴重的是滿朝武將人人自危。毛文龍手下集體投清,能不投清嗎?自家大帥說殺就殺,你讓下面的將領怎麼想。這樣導致皇太極無後顧之憂。可以傾巢而出繞過寧錦防線。而且毛文龍手下的三個藩王投靠,讓滿清實力大增。然後就是作為遼東最高統帥,讓清兵直接打到京師。不要說沒袁崇煥的責任。所以袁崇煥不夠資格當民族英雄。
為什麼袁崇煥不是國賊?
因為說袁崇煥是國賊,那也太不公平了,其實被稱為“國賊”是因為袁崇煥給蒙古人糧食,但是袁崇煥是為了蒙古這邊不投靠滿清,並且袁崇煥在明朝差不多已經位極人臣了,能這麼傻投靠滿清遺臭萬年。至於議和也是為了養精蓄銳,為收復遼東做準備。
所以我認為袁崇煥既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賣國賊!
-
3 # 成武暢通
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是明末抗金名將,率軍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重創後金。於崇禎三年(1630年)被崇禎帝以凌遲處死,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一位人物。
能力問題
雖然滿清就是他一手送進來的,牽制滿清的東江鎮也是他一手毀掉的,手下很多驍將也是他逼反的,為了殺掉毛文龍還偽造了聖旨,在他手裡滿清多去了皮島,攻下了北韓,他的初衷不是做漢奸,是因為他自身的能力不夠,我們不能說他是民族英雄,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斷定他就是漢奸呀。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連漢奸都做不來!渲染
有人把滿清戰鬥力吹噓的太厲害,好像明軍都是渣,滿清戰鬥力無敵,這也是不對的。強弱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於明末邊軍,滿清戰鬥力確實強悍無比,但是實際戰鬥力根本沒那麼強。康熙巔峰時期,幾百俄羅斯探險隊可以跟上萬滿清八旗精銳對戰一年多。明末邊軍戰鬥力之所以差,主要還是軍制和軍餉的問題。把軍士變成了軍奴,哪裡來的戰鬥力!不是漢奸
不是漢奸,查閱了一下各方面的文件,我覺得漢奸肯定說不上,只能說他處理人際關係能力不佳,沒有政治頭腦,沒有政治智慧,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麻煩吧。為什麼英雄就必須完美無暇,一點缺點都沒有,而漢奸只要說幾句好話,做幾件好事就可以被洗白?人無完人,只要能在外族侵略時肯站出來就已經是非常偉大了,洪承疇如果在松錦大戰時力戰被俘,即使之後投降了,如果他不是成為了清軍的走狗,而是採取不合作態度,我也覺得他是英雄。一個時代那麼多人,能留下自己名字的那個不是等閒之輩呢?
-
4 # 風嬙遙度天際
袁崇煥 能力應該有問題 喜歡說大話
漢奸我看不會 畢竟那時候誰也想不到女真會得天下
然後所謂的五年平遼 關鍵就在一個五年上
袁崇煥發現一腔熱情地剿滅那是不現實的
那只有一個可能 就是以撫為主 以剿為輔(造碉堡突進 汗)
但是和談的時候 被皇太極忽悠買了軍糧殺了毛文龍
我覺得他命數已滅 即使後金不發兵 就光憑他殺毛文龍這一條 崇禎就饒不過他
至於後金潛越到北直隸打秋風 真去過北京北面玩過的人就知道 那不可能
不過就算是潛越 袁崇煥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畢竟是這幾個方面的最高長官,而且還趕走別人部隊,派關寧軍駐防
所以殺了完全不誇張 放任何個朝代都得殺
而且剿餉因遼餉出 增收遼餉因五年平遼出
所以說他間接地滅了明朝也不為過
然後殺了毛文龍造就了幾個超級大漢奸
除了個個吳三桂(例外)
南明朝廷幾乎就是被這幾個東江鎮乞丐滅的
-
5 # 葉飄刀
都不是
袁崇煥,既不是民族英雄,也不算是國賊。
民族英雄,一般指對外有挽救民族安危之舉的人,或者是有堅貞不屈的人。
但袁崇煥論功績顯然不是太夠,而最終還是死在自己人手上的,充其量就是一個和異族作戰,有一定戰功者,不夠民族英雄的標準。
至於國賊,那就更算不上了。說袁崇煥是國賊,最主要的爭論點就是殺毛文龍一事。
毛文龍是否該殺,這個事情暫且不提,但說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出發點是什麼?
做個簡單的對比,袁崇煥殺毛文龍和秦檜殺岳飛等同嗎?
顯然是有很大的不同,袁崇煥對滿清從來不是主和或者說是投降派,殺毛文龍不管對與不對,他的主觀目的並非是為了對滿清有幫助。
如果這樣袁崇煥都算是國賊,那麼幹掉袁崇煥,松錦大戰強令洪承疇速戰的崇禎恐怕就能算是最大的漢奸了。
-
6 # 神天天無聊
怎麼說呢
袁崇煥不是英雄
也到不了國賊的地步
他最多就是一個向文官集團靠攏的武將罷了
-
7 # 戚建一
你是不是腦有問題?對一個歷史人物評價應有公正立場,特別是一個民族英雄,你跑上來就問袁是怎麼洗白的,什麼意思?
-
8 # 銀繼承
袁崇煥不需要洗白。是黑是白自有客觀事實作根據。袁崇煥有沒有投降賣國有沒有勾結清軍?皇太極等人最清楚。崇禎皇帝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殺了袁崇煥。定了他投敵賣國的罪名。但是皇太極知道袁崇煥沒有這麼做。所以後來皇太極就為袁崇煥翻案。為他恢復名譽。否則別的人怎麼可能知道事實的真相?事情都過去那麼長時間了。
-
9 # 想看更遠的飛魚
說袁崇煥是奸臣,我是堅決不認同的,當遼東的局面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朝中所有大臣沒有一人敢去擔起這千斤之擔,是袁崇煥憑著一腔忠君報國的熱血,以文人之身上了戰場,個人打心底認為他是忠的,只不過是一個缺乏政治頭腦,沒有力挽狂瀾能力的忠臣,不過以當時大明的局面,恐怕徐達在世也沒那個能力吧,只有朱元璋靈魂下凡,把那份殺萬臣的魄力和手段,才有可能吧
-
10 # 雜看世界
袁崇煥,於國非功非賊!於明朝,非賊卻是罪人!
為何要這麼說呢,其實,要評價一個人的生平需要連續性的評判也需要連貫的看他的所做所為。
我們還都先來看袁崇煥的生平做過的事情:
經營遼東這一點上,袁崇煥毫無疑問是有一定功績的。
從袁崇煥到任,鎮守關內開始,整個遼東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一點上從孫承宗的判斷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寧遠、寧錦抵抗侵略不管袁崇煥的真實軍事指揮水平到底如何,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兩場戰爭也的確起到了阻敵作用,保證了明朝沒有倒在侵略戰爭之中。
擅殺毛文龍毫無疑問,這是個極其混蛋的做法。毛文龍的作用顯而易見,而且袁崇煥乾的這事不管怎麼洗白都是枉費。
因為這件事情的實際根源根本無關任何戰事!
就是袁崇煥自認為自己的這個文官出身要比毛文龍的丘八出身高貴,但是毛文龍居然敢不服自己管教而引發的矛盾罷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袁崇煥除了自大的毛病,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心胸狹窄,在生死存亡之際,居然還會在乎這些爭權奪利的事情。
可怕的是,這件事還引發了後來的連鎖反應,那就是一連串的明朝武將投降!
己巳之變這是袁崇煥一生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也算是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再一次救了明王朝一命。
如果這麼看,可能有的人會以為這樣不就證明袁崇煥是功臣而非罪人嗎?
的確,按數字來看是的,可這不是簡單的算術題。
因為袁崇煥乾的這一件混賬事的後果遠大於正確的事情。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出現在袁崇煥被處以極刑之後,百姓紛紛生食其肉的原因。
在明末學者張岱的《石匱書後集》中記載:
“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數萬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
有人說這是因為百姓被崇禎和大臣們矇蔽了,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可如果真的相信這種說法,那才真的只能說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真正被愚昧的人!
如果崇禎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那明朝還會滅亡?
實際上,只能說明,在百姓心裡,袁崇煥根本不是什麼英雄,就是個壞了事的混蛋罷了。
至於說,袁崇煥的死是因為崇禎中了滿清的反間計,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只能說是滿清的自我感覺良好和意淫罷了。
范文程的反間計的確是導火索,但不等於是主因,事實上,在袁崇煥幾次沒能達成自己的保證和擅殺大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這個結局。
有哪個皇帝能容忍這麼囂張的臣子?何況還是經歷過魏忠賢之後的崇禎。
就算是毛文龍真有罪,那也是崇禎才有處置權,你袁崇煥憑什麼?
當然,這是基於明王朝的角度,如果以整個中國的角度來看,袁崇煥不算賊人,只能說是一個能力不足卻不自知,偏偏因緣際會又被架在那個位置的可憐蟲罷了。
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如不自知輕則害人害己,重則害了整個國家和民族。
這也是為什麼老祖宗總是告誡我們,有多大腳穿多大鞋。凡事量力而為的原因。
如果,沒有那個力量卻要非要去敲動這個事情,最後一定不會成功。
堅持是一個好事,但是明顯是錯誤的決定仍然堅持,那就是認死理,鑽牛角尖,碰壁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在現代社會,我們也需要牢記這一點。現在,有很對的年輕人在職場之中處處碰壁,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而許多的創業者和老闆在最後走到破產的境地,甚至淪為老賴,也於這個有關。
若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學習和靈活的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目標,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回覆列表
中國的王朝,缺什麼也不缺撲朔迷離的公案。
就比如袁崇煥,圍繞他是忠還是奸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
最開始崇禎殺袁崇煥,是因為袁崇煥跟清軍不當來往,所以是明君殺奸臣;受之後張廷玉修《明史》、清末梁啟超以及金庸小說的影響,崇禎成了昏君,袁崇煥成了冤臣。
再之後《明朝那些事》裡,把崇禎寫成了明君,毛文龍是被冤的,而袁崇煥也死得很可惜。
到底事實的真相是啥?袁崇煥究竟是英雄還是國賊?
與命運賭博的袁崇煥
回想薩爾滸戰役後,明朝整個遼東陷入了混亂,當朝大臣誰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袁崇煥本來是個文官,還是縣令這樣的低級別,可以說遼東戰事本與他無關。
可他大嗓門一喊: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就能恢復遼東。
當時的大臣侯恂聽聞後,覺得袁崇煥很不簡單,其實哪裡不簡單,這時候有個主動背鍋的,“死馬當活馬醫”,大家都巴不得。
袁崇煥走馬上任,就讓努爾哈赤飲恨,皇太極撲街,確實不簡單,袁崇煥由岌岌無名的小縣令一躍成為了明朝的封疆大吏。
看來,高風險的賭注,加上敢玩命的心態,必然有高回報。
這是袁崇煥的第一次賭博,也成了他日後的一貫作風。
等到崇禎登基,把平定遼東的希望完全寄託於袁崇煥身上時,袁崇煥大言不慚,給出了“五年平遼”的期限。
崇禎不是天啟,袁崇煥依舊是袁崇煥,照例把所有籌碼直接梭哈。袁崇煥在回答崇禎的時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無非是給崇禎打打氣,鼓鼓勁。
在首輔錢龍錫的提醒下,袁崇煥才瞭解到事態的嚴重,他不經意間,犯了“欺君之罪”。所以袁崇煥才會接著跟崇禎“要權”。
袁崇煥的想法恐怕是提出平定遼東的不容易,需要大權在握,而皇帝是不可能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一位大臣的,這樣就能夠寬限一下平遼的時間。
可是他又想錯了。
崇禎將明朝東北方向,包括了今天河北天津的防務,還有地方的民政、財政統統劃歸袁崇煥統籌,還賜予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可以便宜處事。
這在皇權至上的社會,崇禎做出這些非常不容易,只能說崇禎希望天下大治的心態太強烈了。
這是袁崇煥的第二次賭博。
等到“己巳之變”,皇太極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本應該在沿途的薊州城阻擊皇太極,薊州城除了一直是軍事重鎮外,中間還經過了戚繼光的多年經營,崇禎也嚴令袁崇煥“不得讓後金軍越雷池一步”。
而袁崇煥只在城頭象徵性地放了幾炮,就任由皇太極而去。
崇禎眼看著皇太極兵臨城下,不得不麻煩老臣孫承宗組織京城防禦,袁崇煥卻在這時,先於皇太極進入了北京。
崇禎此刻是狐疑的,袁崇煥不僅沒有在薊州阻擊住後金軍,反而一再避免與皇太極正面衝突,此刻又提前進入了北京,袁崇煥所圖為何?
實際上,這又是袁崇煥的一場豪賭——依託北京嚴密城防,防禦反擊。
可崇禎一直在隱忍,說好的五年平遼,怎麼才一年不到,就讓人家打到家門口了?照這樣下去,哪用五年,朕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在激烈膠著的戰鬥中,崇禎還是召見了袁崇煥,照例要撫慰一番。
但袁大督師又一次危言聳聽。
他說:“滿人此來是要做皇帝的,己經算好了良辰吉日準備登基了!”
大家看著袁崇煥,幾乎同時想到:這個妄言欺君的人輸光了一切,現在居然還指望威脅恫嚇來挾寇自重,推卸責任?!
到這兒地步,你還想來一次,梭哈?
這是袁崇煥的第三次賭博,也讓他在往人生終點一路狂奔。
毛文龍:被謀殺的小夥伴
崇禎不動聲色,在城防上換上了自己可信任的人,在忍無可忍的前提下,將袁崇煥下獄。
除了私自議和,通敵賣國值得商榷外,可有兩條罪,袁崇煥倒受之無愧。
第一條,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夠浪漫,夠氣魄,也夠他瀆職罪名成立了。
第二條,拿著尚方寶劍,砍了同樣有尚方寶劍的毛文龍的腦袋,大夥踴躍地歌頌道:督師好膽量,背過身就咬牙:好你個專權的袁崇煥呀!
說到毛文龍,他原本也是明軍在遼東諸路敗兵的一小部分,但這位混不吝的毛總兵,似乎非常擅長打游擊戰,竟然指揮著他的所屬部隊,在後金軍的腹地,來了個偷襲,不僅重創了後金軍,連康熙的外公佟養正都被他幹掉了。
那時候的登萊巡撫袁可立發現了毛文龍的價值,大力支援毛文龍在敵軍後方的襲擾,毛文龍所部在皮島站住了腳跟。
每當後金軍全力向關內進攻的時候,毛文龍就會時不時來個偷襲,這讓皇太極很是頭疼,下決心剿滅毛文龍似乎沒必要,但是徹底不理會,指不定毛文龍能搞個大動作。
他的價值袁崇煥也沒有忽略,袁崇煥在跟錢龍錫的交流中有具體的謀劃:關寧與東江兩路進兵。
但是袁崇煥跟錢龍錫還說了一句話: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處理了他。
毛文龍本人確實謀略有限,每年浪費的軍餉無法計算,並且只顧徵招商賈,販賣禁物,名義上在援助北韓,實際上是妄出邊塞,沒有軍事的時候就以變賣人參、布匹為職事,有戰爭,也很少得到過他的幫助。
袁崇煥在與毛文龍的幾次會晤中,兩人互不相讓,彼此非常不爽。
所以之前在京城,錢龍錫在袁崇煥提到毛文龍所部的時候,才會表示狐疑,袁崇煥才會說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處理了他這樣”的言語。
袁崇煥藉著閱兵的名義,親自來到了皮島,他跟毛文龍提出了希望毛主動下野的要求,但被毛文龍毫不猶豫拒絕。
最後,袁崇煥亮出尚方寶劍處決了毛文龍。
得知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崇禎是非常震驚的,但是大局為重,只能依靠袁崇煥,崇禎選擇了冷處理,但是崇禎對於袁崇煥“矯詔”行為應該非常不爽。
袁崇煥斬毛文龍後,可以說為後金長驅南下解除了後顧之憂,加上蒙古諸部早就臣服,皇太極率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袁崇煥不得不率兵勤王,在波譎雲詭的形勢下,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崇禎:老闆難當
本來袁崇煥在北京保衛戰中,已經遏制了皇太極的進攻,但是聽說袁崇煥被下獄,皇太極又殺了個“回馬槍”。
這次明軍的主帥已經是滿桂,滿桂認為後金軍擅長野戰,最好依託城防,防守反擊。
崇禎似乎記得袁崇煥也是這麼說的。
滿桂心中雖然有一萬隻草泥馬路過,但也只能出擊,沒辦法,在老闆不講道理的時候只能拼命了,他的一條老命也葬送在了北京城下。
崇禎本來不乏成為一個政治家的素質,但距離雄主差好遠,被袁崇煥事件折騰過一遍後的崇禎,不再信任臣子,患上了“被害妄想症”,直到李自成快打進北京的時候也沒變過。
所以在崇禎之後的執政生涯內,連續更換首輔,動輒罷黜大臣的事情屢見不鮮。
袁崇煥、東林士人錢龍錫、李標被逐出朝廷,取而代之的是溫體仁、周延儒等佞臣。
黃宗羲評價公允:崇禎知道東林是君子,但東林黨中有惡徒,閹黨中都非善類,但要利用閹黨制衡東林黨。
崇禎屢屢斥責大臣,警告他們不要結黨,偏偏因為他用人不當,黨爭在他手上還愈演愈烈。
袁崇煥因沒有政治頭腦,缺乏戰略眼光,“誤殺”了毛文龍;崇禎敏感多疑,又“冤殺”了袁崇煥。
不過,由袁崇煥引起的連鎖反應,挑動崇禎敏感多疑的神經,確實對明朝滅亡難辭其咎,輕言平遼,禍延九州,當真一點不冤。
但就此認為袁崇煥是奸臣,又有點武斷,因為即使身在獄中,他還是寫信勸說他的部下祖大壽等人回來保衛京城,那本是他和崇禎皇帝談判唯一的籌碼,可他最終放棄了。
這說明,袁崇煥至少不是“秦檜”,但他的能力、功績乃至人品均不能服眾,又差岳飛很遠。
人總是複雜的,將一個歷史人物簡單定義為忠與奸兩級分化是“臉譜化”,這是有失公允的,袁崇煥不是聖人,有諸多缺點,但他的實際行動,又證明了他確實是晚明最後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
關於他是忠是奸,見仁見智,恐怕仍將爭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