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Banana 喵我過來。我是覺得 @魔理沙 的答案真的很好很完善了已經點了贊同,所以……所以我不能灌了水就跑什麼都不說是不是!抱著“同一個問題下面各個答案還是不要提供重複資訊了”的信念回答的,以下內容從留學生的實用角度出發,本身並不涉及漢語拼音的音韻問題。語音問題的內容,請查閱我剛才提到的兩位的說法,說得都很全面了。(所以說叫我來其實也沒的可創新嘛……)如果要簡潔地說,大陸的漢語拼音作為字母系統的拼音方案達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務,但是作為漢語的拉丁化轉寫在直觀方面有著一些問題。不過,考慮到自周恩來說過以後就沒有人再提過用漢語拼音來拉丁化漢字了,所以這個問題的影響規模是有限的,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洪水猛獸,要改的話一時半會兒也未必能有更好的方案。雖然,對於留學人員來說,就稍微有點淒涼吧……漢語拼音方案的基準字母曾經有過投票,要從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注音符號系乃至筆畫裡選擇,最後考慮到書寫、辨認、印刷以及之前漢語注音歷史等因素,確定選擇了拉丁字母。而事實證明,在以拉丁字母為書寫方式的英語在全世界流行擴散的時候,用拉丁字母進行漢語拼音化是一個很合時宜的選擇;至少我們在辦護照簽證的時候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拼音名字寫上去。(也就是說,如果俄語佔據世界的話,我們更應該用西裡爾字母來標記拼音。這就是我所說的“實用性”的問題。)如果我們當時使用了西裡爾字母,那麼到現在還得把西裡爾字母轉寫成拉丁字母,事實上俄羅斯來的留學生們每天都在這麼做;如果我們當時使用了注音符號,就像現在的臺灣一樣,那麼還得再造一個注音符號對應的拉丁字母表,因為直接標記注音符號,歐美國家誰看得懂啊。那麼臺灣是怎麼做的呢?我曾經見到名字裡面採用不同拼音方案混標的,又是韋氏又是漢語拼音又是別的我不知道是什麼的(當然有可能是那套什麼“通用拼音”),然後我猶豫了半天他的名字該怎麼念。所以,對於一個留學生來說,能順順當當地把自己的名字寫成至少能錄入進學校系統、銀行電腦、警察局名單的形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拉丁化的漢語拼音滿足這點絕對不成問題。但是,這套基於漢語語音的拼音能不能讓從沒有接觸過拼音甚至對漢語瞭解很少的人讀明白,那就是個問題了。在這裡,我們不妨把漢語拼音和日語的平文式羅馬音相比:後者可以讓不懂日語的人輕鬆讀明白日本人的名字,唱出日語歌,可是前者真的能幫助不懂漢語的人做到這點嗎?我在知乎上算是實名,因為這就是我在系裡讓大家稱呼我的名字。對,我姓夏,拼音寫成Xia。所以每當歐洲同學看到我的姓的時候,他們都會稍微愣一愣;我猜他們都在想“WTF這玩意兒該tm怎麼念?!”在我呆過的各個神奇的語言學系裡,用這個拼音寫名字的時候,我聽過有人念/hia/(因為國際音標裡的[x]和[h]比較相似),有人念/sia/(這還算不錯的了),大多數人得聽我念完以後才能正確地念出來,因為他們都學過語音學。出了系裡,倒是更多地被人念成/ksia/。今兒天氣真好。這時我就特別羨慕臺灣來的好朋友Amy,她姓謝,拼寫是Hsieh。這起碼不會一看就被念成/ksie/對吧。哦我還沒說我為什麼要用英文名,那是因為我實在是不想再聽到有人把我名字裡的“ying”念成/jing/了。我都快抓狂了。最糟糕的一次是在倫敦的警察局裡,因為註冊時名字必須與護照相符,所以我很開心地寫了自己的漢語拼音名字上去。等到人家叫我拿材料的時候,叫到第四遍我才意識到“臥槽原來他是在叫我的名字麼!”急忙跑過去,然後捱了人家一白眼:“你怎麼這麼慢?”我家喪病羊 @Rockie Yang 的名字裡有個zhi,然後曾經被他們組的人念成過G、D、J以及其他各種奇怪的讀音,搞得他一度都沒明白到底是不是在叫自己。喪病羊的沒有血緣的表弟也是我師兄,他姓秦,寫作Qin,曾經在法國留學。對,在那個法語那個qu"est什麼亂七八糟的地方,他的名字一走嘴不是King就是Queen。我們都覺得特別傷感。大概經常飄在國外的,名字裡有j、q、x的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吧。其實,如果漢語拼音只是關起門來自己普及自己的普通話,那麼這些問題就根本不是大問題;漢語拼音的構造可以準確地區分出漢語普通話裡常見的音位,不造成混淆卻又可以反映歷史讀音,並且簡單好記,容易輸入,方便普及和使用。就算是大家普遍反映問題最大的幾個i,它們實質是同一音位互補分佈的不同實現,所以在拼讀的時候並不會造成混淆,也沒有必要特意區分;這個問題我在為什麼「知吃詩日資詞思」和「裡米」並不押韻,但在漢語拼音方案裡韻母都是 i?裡面已經說過了,此處就不再多解釋了。而漢語拼音本身的設計是為了普通話,所以也不需要非要照顧到方音的問題。(實際上很多方音也還有自己的拼音,粵拼、吳拼、川拼都有。)至於之前我所提到的問題,無一例外,是在國際上把漢語拼音當成漢字拉丁化轉寫方案之後出現的。由於漢語音系裡元素的特殊性,zhi、chi、shi、ji、qi、xi這些音,在印歐語言裡不是廣泛存在的。所以該怎麼用拉丁字母來精確地表現它們、讓母語非漢語的人像讀到日語羅馬音那樣所見即所得,就變成了需要我們原創的問題。這裡就形成了一個衝突:如果我們是要用漢語拼音作為國際上的拉丁化方案,那麼它應該更傾向於哪一邊?是傾向於華人的方便,還是希望漢語拼音在實際拉丁化中更準確一些?那其實就是在問:你是想我們的名字放在國外都讀不準,只能讀成/ksia/,還是想讓五六歲的小孩子想方設法理解hs到底是什麼玩意兒,跟sh有什麼區別?還是說你覺得可以選擇第三個方案,拼音用作拼音,拉丁化是拉丁化,兩者分開來設計;可是那不就又回到我們在回答一開頭解決的那個問題了嗎?如果漢語拼音依然以拉丁字母來構造的話,分開設計難道不會造成混淆嗎?如果迴歸注音字母或者採用西裡爾字母,那麼,在這個國際化傾向如此顯著的時代,你覺得有誰會樂意一下子增加一倍的學習工作量啊?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很難有我們理想中的“又精確,又方便”的方案。制定拼音方案的人,也並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傻瓜。如果非要在“對非母語者的精確”和“對母語者的便利”之間找一個平衡點的話,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還是挺好的。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挺好的。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挺好的。不用改。不用改。不用改。在知乎,重要的事情需要加粗了說三遍。就這樣喵。
謝 @Banana 喵我過來。我是覺得 @魔理沙 的答案真的很好很完善了已經點了贊同,所以……所以我不能灌了水就跑什麼都不說是不是!抱著“同一個問題下面各個答案還是不要提供重複資訊了”的信念回答的,以下內容從留學生的實用角度出發,本身並不涉及漢語拼音的音韻問題。語音問題的內容,請查閱我剛才提到的兩位的說法,說得都很全面了。(所以說叫我來其實也沒的可創新嘛……)如果要簡潔地說,大陸的漢語拼音作為字母系統的拼音方案達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務,但是作為漢語的拉丁化轉寫在直觀方面有著一些問題。不過,考慮到自周恩來說過以後就沒有人再提過用漢語拼音來拉丁化漢字了,所以這個問題的影響規模是有限的,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洪水猛獸,要改的話一時半會兒也未必能有更好的方案。雖然,對於留學人員來說,就稍微有點淒涼吧……漢語拼音方案的基準字母曾經有過投票,要從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注音符號系乃至筆畫裡選擇,最後考慮到書寫、辨認、印刷以及之前漢語注音歷史等因素,確定選擇了拉丁字母。而事實證明,在以拉丁字母為書寫方式的英語在全世界流行擴散的時候,用拉丁字母進行漢語拼音化是一個很合時宜的選擇;至少我們在辦護照簽證的時候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拼音名字寫上去。(也就是說,如果俄語佔據世界的話,我們更應該用西裡爾字母來標記拼音。這就是我所說的“實用性”的問題。)如果我們當時使用了西裡爾字母,那麼到現在還得把西裡爾字母轉寫成拉丁字母,事實上俄羅斯來的留學生們每天都在這麼做;如果我們當時使用了注音符號,就像現在的臺灣一樣,那麼還得再造一個注音符號對應的拉丁字母表,因為直接標記注音符號,歐美國家誰看得懂啊。那麼臺灣是怎麼做的呢?我曾經見到名字裡面採用不同拼音方案混標的,又是韋氏又是漢語拼音又是別的我不知道是什麼的(當然有可能是那套什麼“通用拼音”),然後我猶豫了半天他的名字該怎麼念。所以,對於一個留學生來說,能順順當當地把自己的名字寫成至少能錄入進學校系統、銀行電腦、警察局名單的形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拉丁化的漢語拼音滿足這點絕對不成問題。但是,這套基於漢語語音的拼音能不能讓從沒有接觸過拼音甚至對漢語瞭解很少的人讀明白,那就是個問題了。在這裡,我們不妨把漢語拼音和日語的平文式羅馬音相比:後者可以讓不懂日語的人輕鬆讀明白日本人的名字,唱出日語歌,可是前者真的能幫助不懂漢語的人做到這點嗎?我在知乎上算是實名,因為這就是我在系裡讓大家稱呼我的名字。對,我姓夏,拼音寫成Xia。所以每當歐洲同學看到我的姓的時候,他們都會稍微愣一愣;我猜他們都在想“WTF這玩意兒該tm怎麼念?!”在我呆過的各個神奇的語言學系裡,用這個拼音寫名字的時候,我聽過有人念/hia/(因為國際音標裡的[x]和[h]比較相似),有人念/sia/(這還算不錯的了),大多數人得聽我念完以後才能正確地念出來,因為他們都學過語音學。出了系裡,倒是更多地被人念成/ksia/。今兒天氣真好。這時我就特別羨慕臺灣來的好朋友Amy,她姓謝,拼寫是Hsieh。這起碼不會一看就被念成/ksie/對吧。哦我還沒說我為什麼要用英文名,那是因為我實在是不想再聽到有人把我名字裡的“ying”念成/jing/了。我都快抓狂了。最糟糕的一次是在倫敦的警察局裡,因為註冊時名字必須與護照相符,所以我很開心地寫了自己的漢語拼音名字上去。等到人家叫我拿材料的時候,叫到第四遍我才意識到“臥槽原來他是在叫我的名字麼!”急忙跑過去,然後捱了人家一白眼:“你怎麼這麼慢?”我家喪病羊 @Rockie Yang 的名字裡有個zhi,然後曾經被他們組的人念成過G、D、J以及其他各種奇怪的讀音,搞得他一度都沒明白到底是不是在叫自己。喪病羊的沒有血緣的表弟也是我師兄,他姓秦,寫作Qin,曾經在法國留學。對,在那個法語那個qu"est什麼亂七八糟的地方,他的名字一走嘴不是King就是Queen。我們都覺得特別傷感。大概經常飄在國外的,名字裡有j、q、x的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吧。其實,如果漢語拼音只是關起門來自己普及自己的普通話,那麼這些問題就根本不是大問題;漢語拼音的構造可以準確地區分出漢語普通話裡常見的音位,不造成混淆卻又可以反映歷史讀音,並且簡單好記,容易輸入,方便普及和使用。就算是大家普遍反映問題最大的幾個i,它們實質是同一音位互補分佈的不同實現,所以在拼讀的時候並不會造成混淆,也沒有必要特意區分;這個問題我在為什麼「知吃詩日資詞思」和「裡米」並不押韻,但在漢語拼音方案裡韻母都是 i?裡面已經說過了,此處就不再多解釋了。而漢語拼音本身的設計是為了普通話,所以也不需要非要照顧到方音的問題。(實際上很多方音也還有自己的拼音,粵拼、吳拼、川拼都有。)至於之前我所提到的問題,無一例外,是在國際上把漢語拼音當成漢字拉丁化轉寫方案之後出現的。由於漢語音系裡元素的特殊性,zhi、chi、shi、ji、qi、xi這些音,在印歐語言裡不是廣泛存在的。所以該怎麼用拉丁字母來精確地表現它們、讓母語非漢語的人像讀到日語羅馬音那樣所見即所得,就變成了需要我們原創的問題。這裡就形成了一個衝突:如果我們是要用漢語拼音作為國際上的拉丁化方案,那麼它應該更傾向於哪一邊?是傾向於華人的方便,還是希望漢語拼音在實際拉丁化中更準確一些?那其實就是在問:你是想我們的名字放在國外都讀不準,只能讀成/ksia/,還是想讓五六歲的小孩子想方設法理解hs到底是什麼玩意兒,跟sh有什麼區別?還是說你覺得可以選擇第三個方案,拼音用作拼音,拉丁化是拉丁化,兩者分開來設計;可是那不就又回到我們在回答一開頭解決的那個問題了嗎?如果漢語拼音依然以拉丁字母來構造的話,分開設計難道不會造成混淆嗎?如果迴歸注音字母或者採用西裡爾字母,那麼,在這個國際化傾向如此顯著的時代,你覺得有誰會樂意一下子增加一倍的學習工作量啊?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很難有我們理想中的“又精確,又方便”的方案。制定拼音方案的人,也並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傻瓜。如果非要在“對非母語者的精確”和“對母語者的便利”之間找一個平衡點的話,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還是挺好的。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挺好的。我覺得現在的漢語拼音挺好的。不用改。不用改。不用改。在知乎,重要的事情需要加粗了說三遍。就這樣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