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澄懷齋主人

    因為側面更能突出展示“馬踏飛燕”的動作、線條、姿態,與古代精神面貌、燦爛的青銅文明聯絡起來。

    “馬踏飛燕”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藝術家有意使馬的頭和頸往後收縮,讓重心儘量後移;同時使踏燕的後蹄儘量前伸,讓馬的支撐點和重心正好在一條垂直線上。再加上向前後伸出的兩條腿和揚起的尾巴,不僅使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馬的造型更加絕美。

    “馬踏飛燕”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是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 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現, 反映了漢王朝的強大與富庶。同時“馬踏飛燕” 也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

    個人拙見,請大家指教。

  • 2 # 中國之聲

    在我的家鄉武威出土,在武威廣場中央五米多高的臺上,放著石雕的馬踏飛燕,仰望側面正面都非常有氣勢。飛燕展著雙翅,左面後踢踏著飛燕,其餘三踢騰空而起非常有氣勢。如果在平面正面觀看,有兩點你無法體會到,一,馬飛騰的氣勢,二,三踢騰空一踢踏燕馬的重心點在馬肚子中間位置,只有這樣馬才能穩穩的站住,否則馬三踢騰空就不可能站的穩。這一點,正面是無法觀察體會到的。這是馬踏飛燕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 3 # 旅行Man

    姓名: “馬踏飛燕”(但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將其稱為“銅奔馬”)

    出土日期: 1969年

    出土地點: 出土於甘肅省武威縣一座東漢晚期墓

    體重: 7.15公斤

    履歷: 1986年 ,“銅奔馬”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2002年,“銅奔馬”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後來,“馬踏飛燕”成功入駐小學《語文》課本,從此,何為“銅奔馬”,連小學生都能說出個道道來。

    說了這麼多來看一下,

    “銅奔馬”的“正顏殺”

    正面簡直像一匹sha馬!

  • 4 # 海房資訊先鋒

    馬踏飛燕,從字面來看是一隻馬踏在一隻飛翔的燕子身上。燕子是空中飛翔的,如果落在地上被馬踏,那該叫馬踏落燕了。

    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取得非常貼切,給人以感官上的美和內心深處的奔放,因為這個名字這件文物彷彿一下子就活了,當然文物本身也是活波自然、處處透著靈氣。

    黃昏,綠草成茵的野外,輕盈的燕子飛翔在空中,相互追逐、自由自在。此時馬蹄聲漸近,夕陽下駿馬一路飛奔,歸於自然的喜悅令它神采奕奕,歡暢淋漓。這種融入自然的歡快到了極致,它一躍而起,神氣的仰天長嘯,宛如飛馬臨空。此時,一隻燕子不失時宜的從馬蹄下掠過,時間在那一刻彷彿定格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實在是令人驚歎。

    可以想象,燕子的輕盈和駿馬的神氣定格的那一刻,與大自然渾然一體,此時,駿馬的精氣神肯定是發揮到了極致。正面看,只能體會到它亢奮的狀態,眉飛色舞的神情,卻不能看到它輕盈奔放的體態。個人理解,諸位見笑!

  • 5 # 行走的揹包歡

    “馬踏飛燕”這尊東漢的青銅器,是中國漢代藝術家智慧與豐富想象的結晶,藝術家將浪漫主義精神

    融入高超藝術技巧之中,“馬踏飛燕”自出土那天起便被視為中國古代鑄造業高超技術的象徵、是中國古代

    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

    1 “馬踏飛燕”的來歷

    青銅雕塑“馬踏飛燕”(圖1)於1969年在中國甘肅省

    的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的軍事長官及其妻的合葬墓中出

    土,現在被甘肅省博物館珍藏。

    造型為一匹賓士的駿馬長45cm,寬13cm高約35cm,

    通高約43cm,材質為青銅,創作於東漢時期。因為駿馬的

    右後蹄處附有飛鳥,形狀跟燕頗為相似,因此得名“馬踏飛

    燕”[2]。

    1.1 飛馬造型

    東漢正是龍馬文化流行的時期,這與漢武帝有著密切

    的關係。傳說當時武帝一生鐵馬金戈,憑藉雄才偉略開疆

    拓土,擊退匈奴,是歷史上很偉大的皇帝,可他和其他皇帝一

    樣,也追求長生,渴望“乘龍飛昇”,當漢武帝翻開《易

    經》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所謂的龍跟馬有著千絲萬縷

    的相似,認定龍就是可以飛昇的馬。駿馬在那個時代被用於

    作戰、通訊和運輸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漢武帝在馬背上

    打下了江山,所以對馬有著特殊的好感。當他發現了這一

    點的時候,不惜重金,命10萬大軍,跋涉千山萬水,征戰了4年

    光景,只為尋回“汗血馬”,圓他的乘龍馬飛昇之夢。上行

    下效,一時之間舉國上下對馬龍的崇拜思潮日益高漲,文

    人墨客、道家術士乃至一般的百姓,將龍和馬視為一類,

    由於古書上將龍描繪成一個不可得的神物,漢武帝便將駿

    馬看作是龍馬的化身,將大把的精力投入到尋找寶馬的事

    情中去。“天馬者,乃神龍”的詞句自文人口中而來,《淮

    南子》還有“應龍生健馬”的說法。當時的人們崇拜飛馬

    就等同於崇拜龍,不難看出,那個時代的建築中的青龍造

    型,其實軀幹與駿馬極其相似,大量的駿馬造型流行於那

    個時代,於是有了“馬踏飛燕”的藝術創作。

    1.2 飛燕造型

    中國地大物博,多元文化並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馬的形象由於地域的不同而沒有完全一致,東漢的文化背

    景中,“馬踏飛燕”中的“飛燕”並不是今天人們的印象

    中的“飛燕”,而是風神“飛廉”,飛廉是一種神鳥,還有

    一種說法是代表“鳳”。設計中,奔馬踏著神鳥其實包括

    瞭如下含義:其一暗示“馬”並非普通的“馬”,而是龍。

    因為神鳥不是普通的馬可以任意踩踏的。能踏神鳥的馬只

    有飛龍。其二,漢朝除了崇尚龍之外,還有崇尚虎的東夷

    后羿,崇信狗的盤瓠蠻等,崇拜龍的漢朝取代了崇拜風的

    秦朝,民族間在信仰和思想情感上存在差異,“馬踏飛

    燕”的造型正反映了龍鳳調和大漢統一的寫照。

    2 “馬踏飛燕”的藝術形象賞評

    “馬踏飛燕”的藝術形象是體態矯健的駿馬,正撒開

    四蹄飛奔。它三足騰空,昂首甩尾,微微側頭,右後足落

    在疾馳飛翔的“飛燕”上,那粗壯而圓渾軀體展現了這匹

    馬強大的力量,它動作輕盈,嘶鳴著,它的額鬃、馬尾迎

    風飄揚,輕盈到可以將全身負重都放在一隻小“飛燕”身

    上,都讓人無法察覺它的重量,“飛燕”回首而望,與馬

    的邂逅讓它非常驚愕,此情此景,不正是那句“揚鞭只共

    鳥爭飛”的詩句的真實寫照嗎?

    這尊藝術雕像構思絕妙,神采傳神,鑄造驚喜,處處

    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家的智慧和高明。眾所周知,一匹健

    馬的形象塑造起來並非難事,但是要將一個靜止的雕像塑

    造成動態的韻味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中國古代的藝術家

    們別出心裁透過大膽而誇張的構思,經過周密的計算和測

    量,將一隻“飛燕”置於馬蹄之下,承載了整個造型的重

    心,以“飛燕”的疾馳襯托出奔馬的神速,每一處都那麼

    完美勻稱,有著強烈的動感衝擊。這匹馬,日行千里,每

    一處都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在神速的飛奔之中維

    持著精確的平衡。立體圓雕作品能有此藝術造詣,讓人不

    得不為中國古代匠人的技術嘆之非凡,卓越的想象力、獨

    具匠心的構思以及銅鑄工藝的精湛,每一處都令人唏噓不

    已[

  • 6 # 看小明

    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武威,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器,距今近20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旅遊的標誌,也是國家首批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這個國寶現珍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網上所見的馬踏飛燕圖大多數都是從側面拍的,因為側面才能體現雕塑的立體感,才能突出駿馬四蹄飛騰的雄姿,從側面看,馬和飛燕的形體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威武雄壯,一個嬌小孱弱,突出了“揚鞭只共鳥爭飛”的深刻含義,讓人忍不住對這一巧妙的結合嘖嘖稱歎。

    如果從正面拍,不光不能突顯雕塑的寓意,相反看著還有點喜感,您瞧這馬頭側歪,張著大嘴,是不是有種哈士奇的感覺?所以這麼有內涵的雕塑,攝影師們一定經過了斟酌,選擇了最合適,最能突出其特點的角度來拍,也就是從側面拍。

  • 7 # 肆海雲遊

    正面照見過,太喜感太搞笑太特麼辣眼了。馬的面部面目全非,嘴歪眼斜,嘴裡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舌頭都甩出嘴外邊了,眼晴更是迷離,就像是中了周星星的連環十八掌一樣,估計還我漂亮拳都恢復不了原樣。

    只所以是這樣,正是反映了高超的雕刻技術,那馬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快速奔跑的一種狀態,要不然也不會腳踏一隻小動物飛起來,在這種狀態下馬的表情必是醜陋不堪的,如果是正常的馬頭形態,反而不正常了。

  • 8 # 夕陽無限好3439

    關於馬踏飛燕。我只在圖片上見過,從沒見過實物。但就所見過的所有圖畫類作品。應該大部分都是側面。很少有正面。包括八駿圖。

    至於原因嘛。我只能從自己的理解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實物馬或雕塑雕塑作品,有點基本常識,就會知道,從正面看,是看不出來其的具體形態。尤其是奔跑的馬,從正面就更看不出他的奔跑的姿態了。既然是圖片,因為從正面拍攝會擋住後面的身體的大部分,尤其是後腿。更別說它腳下的那隻小燕子。我估計到時候看不出來是個什麼東西了。另外從正面上拍攝照片,它的高昂的前腿和燕子都會融入到身體中,更分不清楚,哪是腿哪是身體了。

    雕塑和圖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作品。雕塑是要有立體感,從各方面去觀察,都能看出來它的美。而圖片,就有它的侷限性了。有些部分,是會被遮擋住了。至於關於馬的作品。如果從正面觀測,它就變成了一個非常狹窄的一條。不光是馬,就是畫老虎的,也都是回頭虎之類的。要帶出身體的一部分。這樣才能顯示出被畫物件的整體的那種力量感。除非是坐姿的。

    總的來說,展現四肢動物的圖片,必須把它四條腿的具體形態都展現出來,而正面是無法體現出來這一點的。

    具體的馬踏飛燕,同樣如此。特別是那隻小燕子,還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從正面。好像就應該看不出來了。

    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只能從自己的理解。在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專業。請見諒!

  • 9 # 雅君閣民間收藏

    從審美觀點來看,正面不能突出是一匹矯健飛奔的駿馬,肌肉動感和腳踏的飛燕不能表達出來,何況當時還進行修補過。

  • 10 # 家門口的小渣渣

    馬的正臉高度還原了急速奔跑中的馬的形象,而且它顯然已經跑瘋了,面部表情不但失控,甚至都有點扭曲了。

  • 11 # 清月霽海

    如果“馬踏飛燕”能說話,那可能會有以下吐槽:

    “正臉,你還想看老子正臉,老子正臉是你這個凡人能覬覦的嗎。”

    “為什麼我一直以側臉出現在各大網頁、教科書裡,你們這些看過老子真身的人心裡沒點數嘛。”

    “我是國寶,我不要尊嚴的嗎。”

    ……

    (請自行搜正臉,有點可愛,有點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才是真正的法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