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小落美文
這個可以當個笑話聽聽就可以。電視劇看多了還真以為乾隆是漢人。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可以看出雍正到乾隆生出來時候已經有三個孩子,根本沒必要換兒子,在說陳家在康熙朝有人在朝廷做大官,而且在海寧那也是名門望族,各種措施也戒備森嚴,換孩子這件事估計陳家也是不會一直忍氣吞聲的。雍正當初也不是太子,沒必要換孩子來給自己增加風險!
乾隆是地道的滿人,愛新覺羅氏的後代,不要把電視劇的情節帶入正史中,影響孩子的歷史觀!
-
3 # 中孚鑑
乾隆皇帝不是海寧陳氏之子,這種說法不過是小說裡的劇情,之所以出現這種說法。不過是漢人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
那是什麼原因出現乾隆皇帝是海寧陳氏之子呢?
因為乾隆是大清的皇帝,大清是滿人建立的政權,是滿人統治著漢人,但是滿人人數少,漢人人數要多出滿人很多倍。所以漢人是不習慣被滿人統治的。
自從清兵入關後,之後統治漢人,漢人有很多人不是無時無刻在謀劃著反清復明,但是結果卻不是那麼理想。
從順治帝到康熙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又非常高,雖然有反清之心,卻無復明之力。以後大清朝在康熙駕崩後,又經過雍正皇帝,再到乾隆皇帝。
大清的國力也在蒸蒸日上,大清的江山也越來越穩定,同時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也出現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所以被合稱為康乾盛世。
而反清復明之士看著大清國越來越強盛穩定,復明之路越來越遙遠,已經根本看不到希望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自我安慰大想法,慢慢的就流傳出乾隆是漢人之子,這樣的話,就不需要反清復明,大清江山就回到了漢人的手裡。
所以就出現了乾隆皇帝是海寧陳氏之子。
-
4 # 戰爭史
乾隆帝歷來是一個話題人物,在清代所有皇帝中,大概沒有誰能比他擁有更多的傳說和故事。而在所有關於乾隆的傳說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關於他原是海寧陳閣老兒子,後來被雍正換入親王府,最後成為皇帝的故事。這個傳說從清末天嘏寫了一本《滿清外史》開始,經蔡東藩的《清史演義》、許嘯天的《清宮十三朝演義》,一路演繹,最後被原籍海寧的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寫進了《書劍恩仇錄》,從此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以至於今天的浙江省海寧市,公然打出了“乾隆故里”的稱號,似乎“乾隆是海寧陳閣老之子”已經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了。
(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讓“乾隆是海寧陳閣老之子”的說法家喻戶曉)
那麼,所謂“乾隆是陳閣老之子”這個傳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根據這個傳說,在康熙五十年,一直無子的雍親王胤禛又生下了一個女兒,而同日朝中重臣陳閣老家生了一個兒子。於是胤禛設計用自己的女兒換來了陳閣老的兒子,養在家中,取名弘曆。弘曆成年之後知道自己身世,四次南巡都專門到海寧,住在陳家宅中,還親筆題寫了“愛日堂”和“春暉堂”兩塊匾額,以示思親之心。“愛日”一詞,出自漢辭賦家揚雄《孝至》一文:“孝子愛日”,後世因專稱兒子奉侍父母之日為“愛日”。而“春暉”一詞,不用多說,正是來自唐人孟郊的《遊子吟》。如果乾隆不是陳閣老的兒子,他為何要題寫這樣兩塊匾額呢?
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筆者想說,其實這個傳說漏洞實在太多了,根本經不起史實的推敲,別輕易就被小說家們騙了。
首先,胤禛在弘曆之前一直無子嗎?錯!實際上,胤禛早在弘曆之前就已經生下了四個兒子了,雖然前三個都早夭,但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曆出生的時候,他的哥哥弘時還活得好好的,且已經八歲了。這就說明,胤禛一不是沒有兒子,二也不是生不出兒子。既然如此,他有什麼必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換來陳閣老家的兒子呢?這個巨大的漏洞,只要稍微瞭解一下雍正子嗣情況的人就會發現。
(傳說為乾隆御筆題寫的海寧陳家“春暉堂”匾額)
其次,再來看那兩塊所謂乾隆題寫的表達思親之情的匾額。所謂海寧陳閣老者,其實就是清康雍年間的著名大臣陳元龍。他在海寧的老家裡確實有一塊皇帝御筆題寫的“愛日堂”匾額。然而,這塊匾額根本不是乾隆題寫的,而是乾隆的爺爺康熙帝題寫的。《清史列傳》明確記載,康熙四十年(1701年),陳元龍被賜予內直翰林同觀。康熙帝傳諭各位翰林,說“爾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當書以賜。”陳元龍的父親當時已經年逾八十,於是就自己擬了個“愛日堂”的堂名,以表達對父親的孝心,康熙帝於是就給陳元龍題寫了“愛日堂”的匾額。由此可見,“愛日堂”這個名字本來就是陳元龍自己擬的,是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孝心,康熙帝只不過是照著寫了一遍,怎麼會變成了乾隆思念父親的證明呢?
(海寧陳閣老故居內的“愛日堂”匾額,很明顯落款是“康熙四十年”)
再說“春暉堂”匾額。《海寧州志稿》裡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康熙帝因陳元龍的胞弟陳維坤的妻子黃氏守寡41年,御書“節孝”兩字賜之,又御筆親題“春暉堂”匾額賜之,希望陳維坤之子陳邦彥能夠不忘母親養育之恩。後來陳邦彥成為了著名的書法家和學者,他的作品集就起名《春暉堂集》。明明是在陳邦彥家裡的匾額,怎麼又變成了陳閣老家裡的匾額呢?這也太張冠李戴了吧?!
(自號“春暉老人”的清代著名書法家陳邦彥,“春暉堂”匾額是康熙給他家題寫的)
【乾隆雖然喜歡沒事就提個字,寫個打油詩之類的,但這匾額真沒做過……】
最後再來說說乾隆為什麼四次去海寧,還都住在陳閣老家裡。眾所周知,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乾隆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都根本沒有去海寧。到第三次下江南時,才第一次去了海寧。乾隆為何要去海寧,歸根到底就是為了檢查海塘工程的情況。這在《清史稿》裡有明確記載。乾隆後四次南巡,每次都是“幸海寧閱海塘”。海寧乃是杭州灣的海防重地,經常發生海潮倒灌的災害。所以乾隆非常重視海寧的海塘工程。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的時候,就是因為海寧的海潮災害還不十分嚴重,所以就沒有去海寧。之後海潮災害日益嚴重,海塘工程建設日益緊迫,乾隆才多次前往海寧檢查工程情況,所以他給陳家的宅子取了個名字叫“安瀾園”。至於為何每次去海寧都住在陳家,這個就更簡單了。海寧一個彈丸小城,城裡最大、條件最好的宅子就是陳家宅,皇帝來了,不住那裡住哪裡呢?
(乾隆曾駐蹕過的安瀾園復原圖)
【雍正表示朕被後世也黑得太慘了】
所以說,遇到歷史問題,多動動腦筋,就不容易被小說家和民間傳說忽悠了。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史列傳》、《海寧州志稿》
-
5 # 浮生若淺
關於乾隆是海寧陳氏之子這個傳聞,對我們影響最深的應該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書中圍繞乾隆為海寧陳家之子這個主線,杜撰出乾隆的親弟弟陳家洛等一系列人物,當然金庸先生也是從傳聞中獲取靈感。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出生於康熙五十年,父親是雍正帝,生母是時為雍王府格格的鈕鈷祿氏。鈕鈷祿氏十三歲進入雍正潛邸服侍,因她的父親身份不高,所以當時的身份是格格。
乾隆真的是海寧陳氏之子嗎?我個人認為,乾隆為海寧陳家之子這個說法並不靠譜,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乾隆帝出生時,鈕鈷祿氏才20歲,這正是女子生育的黃金年齡。這個她生育的第一胎,即使是個女孩,對她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正值生育年齡的她,完全可以後面再生,畢竟她只是格格,沒有誰要求她必須一舉得男。
其二,在弘曆之前,雍正帝有過四個兒子,乾隆帝出生時,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時是活著的。如果說乾隆是雍正帝去跟海寧陳家換來的,那麼其實是沒必要的。有成活皇子的雍正帝,沒有必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去換一個兒子來討康熙帝的歡心,而且還是個嬰孩,誰知道以後是不是個不省事的主?
第三,雍正帝是何其精明的人,乾隆帝出生之後,他還有皇五子弘晝,皇六子弘曕兩個成活的兒子。如果乾隆帝不是他的親生兒子,那麼我想即使康熙帝再喜歡這個孫子,他也不會考慮將他作為繼承人,畢竟是擾亂皇家血統的事。
-
6 # 南雷霆峰
那個時刻家中和外婆家中有《山海經》等各種雜誌,其中對乾隆皇帝的描述很多。
其中寫到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家中嫡福晉和側福晉雖然多,生的孩子也不少,但這位“四皇爺”胤禛就是“格格專業戶”,包生女兒,就是生不了兒子。
這下可把四阿哥愁壞了,自己深受康熙老皇帝寵愛,但要是沒有兒子,就當不了太子,就無法繼承帝位。
這天,他聽說朝廷的陳閣老晚年得子,就“計上心來”,讓他抱著兒子到雍親王府來。結果一看就看到眼睛裡拔不出來了。陳閣老兒子天庭飽滿,眉清目秀。。。
說來也巧,四阿哥家嫡福晉鈕鈷祿氏的格格也生在同一天。
於是,陳閣老生的是兒子,從雍親王府抱回來卻變成了閨女,而且還不敢聲張。為了保住一家老小,閣老一家告老還鄉,回到老家浙江省海寧縣(就是那個觀潮聖地)。
後來,這個孩子就變成未來的乾隆皇帝,他留下“七巡江南”的美麗傳說,傳說就是探訪自己親生父親陳閣老的。
而且他還想娶陳家掌上明珠--陳佳音為皇后(其實是公主),被鈕鈷祿氏皇太后以“滿漢不能通婚”拒絕了。
其實,這個傳說是假的。雍正根本就不止愛新覺羅*弘曆一個兒子,還有弘時和弘晝二位王子的。
而且這位鈕鈷祿氏皇太后不是嫡福晉,而是側福晉。乾隆朝有二位太后的。
真的不知道民間編造乾隆皇帝身世的傳說又有什麼意思啊?
-
7 # 聞學天史
清朝乾隆是傳說最多的皇帝,關於身世之謎,也是津津樂道,加上文學家的文筆如行雲流水般的自然生動,故事情節也是跌宕起伏,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在金庸《書劍恩仇錄》中這樣描述乾隆是“海寧陳閣老兒子”的傳說在民間不絕於耳。由此,乾隆的身世便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那麼,所謂的這個傳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乾隆是被“調包”的孩子《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雍正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與海寧陳家交情甚密。據說,康熙五十年,胤禛府邸又添了一個女兒,恰好同一天,陳閣老夫人也生了一個兒子。
後來,胤禛派人將陳閣老的兒子抱進宮瞧瞧。於是,將自家女兒和陳閣老的兒子調包了,計謀得逞,養在家中,取名弘曆。
那麼,孩子被調包了,陳家會不知道?
其實,後來陳家發現後,礙於雍正是皇子,懾於雍正的權勢,所以只好憋屈不敢聲張。
再後來,雍正即位後,海寧陳家也因此飛青雲直上,滿門公卿。所以,這所謂“乾隆是陳閣老之子”這個傳說,更是讓人們深信不疑了!
弘曆成年之後,自從知道自己的身世,便南巡到海寧,而且四次住陳家花園,所以,親自題寫“愛日堂”和“春暉堂”這兩塊牌匾,以示思親之心。
“愛日”一詞,喻為“孝子愛日”,出自於漢朝楊雄《孝至》的一文,後世當作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暉”出自於唐代孟郊《遊子吟》中“報得三春暉”的詩句一詞,“春暉”一詞,喻為“母愛”之意。
那麼,如果乾隆不是陳閣老兒子,他為何要題寫這樣的兩塊匾額呢?
《清代外史》記載,乾隆在宮中經常穿著漢服,乾隆自認為自己是個漢人,不是滿人,還問身邊親信自己是否像漢人。一位老臣就勸阻他,這樣有失身份,乾隆就好作罷!
後來,弘曆繼承皇位,對海寧陳家更為關照。《清宮秘史》提到:由於奶媽失言透露了乾隆的身世,乾隆知道後,下決定六次下江南,目的就是為了去陳家見自己家人。因此,乾隆是海寧陳閣老兒子的說法,在民間就開始流傳了,甚至說得神乎其神。
儘管如此,這個說法也存在很多疑點。從雍正子嗣情況來看,雍正雖然子息比較艱難,長子和次子早夭,但他的第三子還尚在,不至於去偷偷摸摸抱別人家小孩的地步。
學界們對乾隆身世是這樣解釋的首先,乾隆出生時,雍正正身強力壯。而且雍正的第三子弘時還活得好好的,已經8歲,還有一個妃子正在懷孕臨產,以雍正的精明和謹慎,他不可能冒著風險去偷樑換柱。
曾有學界者考證,乾隆雖然前兩次下過江南,只是出巡遊玩,並沒有到海寧奔親。所以,僅憑陳家與皇家關係密切,就證明乾隆就是陳閣老的兒子,這未免太牽強了!
後來,即便曾四次住到海寧陳家花園,也不足為怪。因為自康熙年間,康熙為了減少發生海潮倒灌的災害,就開始展開對錢塘江兩岸的海塘修建了。乾隆前兩次出下江南,沒有去海寧,是因為兩次出巡海寧的潮災害還沒有十分嚴重。
之後海潮災害日益嚴重,海塘工程建設日益緊迫,所以乾隆趁著南巡之時,到海寧瞭解海塘修建情況。
既到了海寧,總要找個住處,那麼陳家花園自然就成了皇帝落腳的重要之地。再說,陳家花園在海寧條件算是最好的宅子,皇帝又是龍體,自然是住在陳家花園了。
當然,乾隆雖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並未去過陳家宅,也沒召見對陳家子孫,倘若真是陳家氏子孫,怎麼會不去認自己的兄弟呢?
而且這園子本叫作“隅園”,乾隆在這裡居住之時,臨視海寧,確實是為了巡視海塘工程,所以親自把它改名為“安瀾園”。
其次,兩塊匾額是康熙所題寫的。這兩塊匾額,陳家倒是確實有此物。陳家緣科舉取士,中榜頻頻,陳閣老名陳元龍,康雍年間的重臣陳元龍。
有一次,康熙在政務之餘召見各位翰林群臣,一時興致極好,就問“你們家中各有堂名,不妨提出來我替你們寫,當書一賜,何妨?”
這時候陳元龍就奏稱,臣父親年逾八十,我就想用“愛日堂”三個字製作牌匾送給他,以表孝心。康熙聽著大有孝心,頗為感動,於是替陳元龍題寫了“愛日堂”這個匾額。也就是說,陳元龍擬的匾額,只不過康熙代筆罷了。所以,以此證明乾隆是陳家之後,不合乎情理啊。
再看“春暉堂”匾額,這塊匾額是在康熙五十四年題名的。陳邦彥的母親黃氏、也就是陳元龍的侄子弟妹侍奉公婆寡居了四十一年。因此,康熙褒揚她“節孝”,並題寫“春暉堂”這匾額恩賜於陳家,希望之子陳邦彥不要忘記母親對他的養育之恩。
那麼,這兩塊匾額說是乾隆以示思親之心而題名的,完全是無稽之談!據記載乾隆六年,陳世倌被乾隆當眾斥“少才無能,實不稱職”,原因是剛升任的陳世倌起草諭旨出錯了。
如果二人屬於父子關係,乾隆沒理由如此不留情面啊!
再次,乾隆是鈕祜祿氏所生。玉牒記載乾隆出生點是在雍和宮,而且乾隆這個兒子對鈕祜祿氏極為孝順,幾乎每年都陪母親到避暑山莊避暑,母親愛旅遊,就四處郊遊,三遊五臺,三上泰山,四下江南。
在宮中,還讓清宮造辦用三千多兩黃金做了一個金髮塔給鈕祜祿氏接掉髮,並命寵臣福康安與和珅督辦。
倘若不是生母,很難想象乾隆能做到這份上!
最後,按清規皇家子女誕生要立刻報備。也就是說,皇孫誕生時,皇子要立刻派人稟報皇上,好為皇孫取名,然後再由宗人府記錄在族譜中。在《皇室見聞錄》也有記載著,言外之意:以雍正的睿智和英明,怎麼可能任後宮以女易男之事發生!
若胤禛府邸當時已按時辰報生女兒,既然已經記載宗人府祖譜,定製十分縝密,又怎麼能輕易就將女兒改為兒子呢?
只因陳家與皇家關係密切,而說乾隆是陳閣老兒子吧,這樣的說法未免也過於牽強了。
寫到最後其實,要說乾隆的父親是誰這個問題,只有一個陳閣老的備選答案,而乾隆的母親是誰則更加複雜。傳說乾隆的母親是胤禛府邸的普通奴婢,此女在雍正生病時,日夜服侍,悉心照顧,病痊癒後,便受到寵幸,生下了乾隆。還傳說在木蘭圍場,雍正喝完鹿血之後,衝動之下寵幸了一名長相奇醜的宮女而懷孕。後來康熙得知,只得命人將這宮女帶到草棚生子,此子就是乾隆。
乾隆一直都強調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宮,但根據它自己的說法,雍和宮出生的日期和玉牒記載出生的日期是有殊途的。這樣一來,關於乾隆出生地就變得疑點重重了,兒子嘉慶也對乾隆出生地產生了質疑,他認為父親乾隆是出生於在承德避暑山莊。
所以說,不同史料之間有矛盾的,有些也是被後來人撰改,才儼然一副事實的樣子。然而,清廷對乾隆生母的問題上閃爍其詞,遮遮掩掩,試圖欲蓋彌彰,反而眾口紛紜,乾隆的身世確實也就成了未解之謎!
參考文獻:《清朝野史大觀》、《清宮秘史》、《清史稿》、《清世宗實錄》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源自民間傳說。相傳,當年雍正還是皇子,和陳氏關係不錯。一年,兩家都生孩子,而且月、日、時辰皆同。陳氏家生的是個兒子。胤禛命人抱來看看,等孩子被送回時,陳家發現已經易男為女。陳家很震驚,但不敢聲張。後來,雍正繼位以後,也是厚待陳家。乾隆南巡六次,四次住在陳家。因此才有了這個謠言。
謠言還說的有理有據,陳家有兩個牌匾,一個《愛日》(“孝子愛日”),一個《春暉》(唐代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寓意都是子女對父母的孝心。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乾隆甚至直接去認母了。
不過,謠言終究都是假的。
首先,雍正有10個皇子,6 個公主。乾隆只是老四,他三哥愛新覺羅·弘時可是健在的。雍正沒必要換一個孩子啊。
其次,乾隆出生時,康熙五十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太子胤礽才第二次被廢!這之前,雍正更沒必要再弄個兒子了。他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奪嫡,要那麼多兒子幹嘛。
最後,《愛日堂》《春暉堂》是康熙時候題的字,題“愛日堂”的時候,還沒有弘曆。
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燁在便殿召見群臣,說:“爾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當書以賜。”元龍奏稱,父親之闓年逾八十,擬“愛日堂”三字。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燁因陳元龍胞弟陳維坤的妻子黃氏守寡41年,御書“節孝”兩字賜之,又賜“春暉堂”匾額。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陳家。一是,關愛老臣,念及陳家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都有人在朝廷中樞為官,又是當地名門望族。二是,陳家的園子是海寧名勝,亭臺樓榭,相當漂亮,是乾隆理想的行在。
這個故事,就跟“吃貨乾隆”的故事一樣,大家一樂就行,沒必要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