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色歸讀

    少正卯是魯國大夫,姓少正,名卯,自然也屬於貴族。其人能言善辯,是當時魯國的“聞人”。少正卯也與孔子一樣,也是多年聚徒講學的教育家。

    少正卯和孔子都開辦私學,廣招學生。相傳其弟子甚至比孔子還多,據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人;少正卯則有弟子四千,賢人八十三人。大約因為少正卯的課講得精彩,多次把孔子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講,所以兩人之間實際存在利益競爭和心結。

    後來,掌權的季桓子想用博學多識、有巨大社會聲望、維護公室權威的孔子幫助“三桓”打擊當權的家臣,與魯國國君魯定公取得一致意見,讓孔子當了一陣子的魯國宰相——大司寇。

    魯定公14年,孔子上任“七日而誅少正卯,曝屍三日”。看來孔聖人也不是吃素的,雷厲風行,在魯國當上宰相剛七天就殺人,殺的就是魯國名人少正卯。

    孔子的弟子們一向接受老師“寬以待人”、講“恕道”的教育,聽慣了“儒仁者愛人”、“焉用殺”的老調,孔子甚至反對“殺無道以就有道”的做法。於是有人忍不住問孔老師問什麼這一次使用了“雷霆手段”?

    孔子回答:少正卯“心達而險”(通曉古今之變,敢於革命);“行闢而堅”(違背周“禮”,堅持革新道路);“言偽而變”(透徹講述革新道理),“記醜而博”(深知奴隸制腐朽和不穩);“順非而澤”(義正詞嚴的支援革命思想)五條罪狀。

    “心逆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在當時被認為是五種最惡劣品性,普通人中只要沾染了這“五惡”中的一條,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誅”;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惡”的“小人之桀雄”,有著惑眾造反的能力,他和歷史上被殺的華士等人是“異世同心”。總的說來,少正卯聚眾成群,鼓吹邪說,譁眾取寵,已是小人中的雄傑,不可不殺,殺得其所!

    現在看來,孔子殺少正卯主要的罪行是“思想、言論罪”,即少正卯的“歪理邪說”與自己的思想、主張相悖,淆亂人心。在歷史的相當長時間裡,由於儒家的正統主導地位,誅卯事件被作為“聖人治奸” 的典型案例。孔子與聖君賢相併列,少正卯作為“亂臣賊子”、十惡不赦者,孔丘此舉是以大聖誅大惡。

    然而,在當今社會,“因言獲罪”與現代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是格格不入的!說白了,孔子殺少正卯是因為其前期有利益之爭,後來上升到理論、學說和“意識形態”的鬥爭。少正卯才華橫溢、能言善辯、知識廣博,而且對社會下層民眾有著比孔丘大得多的親和力,有著率領民眾造反的政治影響力(儘管沒有造反的實際行動),所以孔子視少正卯為異端,非殺不可,以收殺一儆百之效,上臺後快刀斬亂麻殺了少正卯!

    孔子此舉開了以思想、文字定罪的先河,一改春秋及戰國初、中期百家爭鳴的局面。而且看來孔子的這一舉措受到部分儒家學者的認可。比如北宋大文豪蘇軾就認為對少正卯“無罪而罰”沒有什麼不妥,認為少正卯用言論“疑眾”就該殺,殺少正卯式的人是清除法網之外的“遺惡”(除奸),算是用“江湖黑道”來彌補法律的侷限性。

    儘管後世一直為“誅卯事件”的真偽爭執不休,但是該事件已經作為一個經典案例被後人反覆引用。

  • 2 # 王的視角

    我認為這是洩私憤,以權謀私的典型行為。

    孔子其實也不是神,不能因為他的巨大的成就和影響力,就對他全盤肯定。

    少正卯是和孔子比肩的大教育家,甚至超過了孔子。這使得孔子很是不爽,在手握大權時,在七天後就大開殺戒。

    當然,孔子要找一個理由來自圓其說,現在看來就是胡扯!如果反過來,少正卯當權,估計孔子的下場也好不了!這就是鹹魚翻身也咬人。

    我始終認為孔子是當政者的犧牲品,手中的玩偶,用孔子的學說來控制大臣,鞏固統治,由於上行下效,孔子就坐穩了思想的正統位置。

    其實,孔子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錯誤,殺少正卯就是其一。

  • 3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少正卯和孔子處在百家爭鳴、諸子暢所欲言的春秋時期,因各自倡導的思想、政見不同,孔子就殺了少正卯,個人覺得有些牽強,和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格格不入,是後人強化儒家思想的杜撰!

  • 4 # 活著d知覺

    孔子殺少正卯,用西漢董仲舒的話說是"推明孔丘、抑黜百家"。孔子認為少正卯的言論與已牴觸,因而就說他是妖言惑眾的異端學說,用現代語評價就是,製造文化領域的文字獄,用白色恐怖打壓異類。

  • 5 # 老向沐浴國風哦

    這是一個孔子最招黑的問題,這是一個存在質疑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孔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他被尊為文聖,至聖,萬世師表。忠孝仁義禮智信,是他提到過的最多的詞了吧,其中“仁”時核心思想。

    那麼,為什麼一個開口閉口“仁義禮智信”的人,會上任七天後就把自己的政敵殺了呢?

    少正卯這人身份不詳,少正是他的官職,是個大夫,跟孔子平級,卯是他的名。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496年。因為就是這一年,剛當上大司寇的孔子把他殺了!

    據載是因為政見不合,而少正卯由於博學多才,多次把孔子的學生吸引走,孔子或因此產生了嫉妒之心。

    少正卯有多厲害竟至於讓學識淵博的孔子也嫉妒起來?

    他有個稱號叫“聞人”!牛到什麼程度呢?牛到連孔子的弟子都多次跑去聽他的講學去了,孔子的課堂則是三盈三虛,只有顏回一個人在堅守。

    於是就有了下面的一幕:

    “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孔子家語》。在兩觀中的東觀將之殺害,暴屍三日!子貢疑惑不解,於是便去問孔子。孔子給他說了5個很經典的理由:

    “心達而險”(通達古今世事而用心險惡);

    “行闢而堅”(行為邪僻而堅韌不改);

    “言偽而辯”(言辭偽善且巧於狡辯);

    “記醜而博”(廣泛地關注社會的陰暗面);

    順非而澤”(順著非正道的思想並且大加散佈)。

    這幾個理由真的太經典了,後世的人們想給誰誰誰安個罪名,很多會按照這個來。而這幾個罪名有一個名號,叫作“君子之誅”!哈哈,用正義的名義消滅你!

    不過老向得說明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史實,歷來是存有質疑的:

    1.春秋時期是個言論自由、百家爭鳴的時期,孔子會這樣做嗎?

    2.孔子是大夫,少正卯也是大夫,孔子想啥就能殺了?

    3.最先記載這件事的是離孔子幾百年的《列子》,而離孔子比較近的《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都沒記載,而且《左傳》、《國語》往往對孔子有所誣罔,竟也不提此事;

    4.孔子本人是反對濫殺的。當季康子說“殺無道以就有道”的時候,孔子是反對的。

    所以,事情的真實性不好說。但是畢竟有記錄,有記錄就會有人信。見仁見智吧。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孔子誅殺少正卯,古今以來都是一樁疑案。

    近代以來,很多人言稱此事成為了孔子實行壓制言論自由、實行封建專政的罪狀。很多人都在質疑孔子到底有沒有殺少正卯,引經據典,分析了前世今生。

    少正是官名,是六卿的副官,相當於後代的六部侍郎,在當時是貴族。卯,是他的名字。孔子在52歲被任命為大司寇,代理掌管刑事訴訟,相當於後世的刑部尚書,因是代理的,低一級,因此孔子的大司寇與卯的少正,在級別上,是一樣的。同級怎麼會有權利殺死同級呢?

    即使是後世專制的明清王朝,皇帝要殺死朝廷大員,還要經過有司會審,定獻治罪,才能殺人誅心,以此服眾。如崇禎皇帝審判袁崇煥,前前後後審了9個月才定罪。孔子要殺少正卯,上任僅僅7天,就立即施行了。這在“刑不上大夫”的春秋時期,很不合常理。

    周王朝取得天下後,因為人少,就特別注重政治聯盟,實行了貴族民主的制度。“華人暴動”就是這一政策的產物。西周初年制定的法律很寬鬆,“刑不上大夫”,為了維護貴族民主,保障貴族集團內部有充分的發言權,對貴族、士大夫的刑罰更是寬之又寬,一般不會誅殺貴族。

    除非犯了以下四條: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

    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

    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

    此四誅者,不以聽。

    孔子誅殺少正卯後,子貢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問,孔丘回答說:少正卯有"心逆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五種惡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這"五惡"中的一種,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誅"。 因此,孔子是以周制“四誅”之“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的罪名,“不以聽”,先斬後奏,殺了少正卯。

    從孔子在大司寇位置上只做了3個月就被趕下臺,還不得不出走周遊列國來說,孔子確實殺了少正卯,引發了眾怒,不容於魯國貴族,魯國君主和季桓子都無意也不能留他這件事上看,孔子可能是真的是兵行險著,殺人立威(或出於利益紛爭,少正卯也是講學名家,門下弟子數千,與孔子不相上下,同為文化界名人),結果打破了“貴族民主”,使得自己成為了“政治棄子”。

    先秦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這一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最為開放和最不可思議的一個時代。特別是對於學術發展和思想傳播而言,確實是一個黃金的時代。

    在這個時期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以後的朝代裡,幾乎不可能不受到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的影響。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農家等等學派的思想,無一不對後代產生著影響。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能成為世界文明發展的軸心之一,成為獨立的、強大的文明體系,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百家爭鳴局面致五色令人盲,五聲致人聾,亂糟糟一片。秦朝一統六國之後,“焚書坑儒”,到了漢朝,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中華文化的張力降低,儒家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其他學派隱而不彰。

    如此,統一的共識達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受到了損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虎狼之師的秦國終結了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後世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復,然而強大的政治壓力,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底蘊過於身後,使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思想發展,達不到春秋戰國的高度。在這個意義上說,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竟成絕唱,以後的文化界發展,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中華文明一出手就是王炸,炸出了2000多年的世界領先。

    那麼孔子誅殺少正卯,就成為諸子百家爭鳴成為絕唱的揭幕戰。孔子代表的世俗權利,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慾望,竟然讓誅殺少正卯成為“君子之誅”,其體現出來的文化專制,誅除異己的目的昭然若揭。很多現代自比儒家學者的人,也打著相容幷蓄,歡迎來批的姿態,以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然而觀其作為,竟比其他其他人還要思想專制。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伏爾泰說的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非要說出不同的觀點呢?歐洲國家因為過度民主,所以成為了現在的支離破碎的小國,一言不合就分手,一言不合就打仗,一言不合就建國。

    秦朝終結了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卻開啟了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的政治國度,使得中國成為一個規模弘大的民族共同體,生命力越發強大,在其他的同時代的民族紛紛湮滅之後,已然煥發了蓬勃的生機。

    少正卯的頭顱,留在了2000多年前,成為了中華帝國在思想文化戰線的祭旗者。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還有為數不少的敢於衝破禁忌的文化勇士,前赴後繼。正是由於有這種精氣神,才使得中國每每能夠觸底反彈。

    在這個意義上,“華人暴動”是原始的民主制,“少正卯被誅”事件則是原始的專制。在這裡,少正卯的頭顱,成就了他的勇士之名。

    中國現在要想重新回到世界軸心,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選擇只能是打破禁忌,重新回到真正的“百家爭鳴”的時代。

  • 7 # 宋建華8026

    趙紀彬所著《關於孔丘殺少正卯問題》,是特殊歷史條件下出版的,認為孔子殺少正卯事件是真實存在的,當時正值批林批孔運動,其為批判孔子找到了有力藉口。但是孔子所主張的儒家學派是以"仁"為核心的,不會輕易殺人。故朱熹提出質疑。後世也存在爭議。無論事實如何,聖人之心,考慮長遠,如真的是上任不久便誅殺少正卯,也是防止流弊發生,《論語》中有“巧言令色,鮮矣仁”的句子,少正卯能言善辯,善於蠱惑人心,其思想與“仁”違背,如流傳於世,於國於民大有弊端。如秦以法家治國,至始皇,終出暴君,焚書坑儒,勞民傷財,幻想的千秋萬世,僅傳二世,便被推翻。所以寧可背殺人之名,也不得不阻止流弊產生。恐怕,對於百姓,是一種長遠的"仁"。從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二千年來,儒家聖人思想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是符合人性的。但年代久遠,其經典本有的意思被曲解,在現代國家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其中之一,且非常重要的儒家也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回到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認識其真正的樣子。

  • 8 # 海明樸記

    這個問題很好,很具有現實意義。

    孔子殺少正卯,在各信史當中,有的記有的不記,因此成為一段公案。後人信有者多數反對儒家,信無者辯稱決無此事者,以儒家鐵桿粉絲為主。但無論認為有無此案,反映出兩者都有一個共識:以五罪的理由殺少正卯是枉殺,是惡行。

    無論此事是真是假,後世的既成事實是,在儒家思想主導的社會中,以五罪及類似理由被誅者眾多,五罪成為道德殺人的正當理由。這樣去看,孔子誅少正卯的真假還重要嗎?

    史料載: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

  • 9 # 戰塲YOK1942419

    這件事有不同說法,孔子殺少正卯的罪名牽強,應該不是真正原因。當時他倆都開學堂授課,是競爭對手,孔子被他搶去不少學生,所以借自己的高官身份,除去這個敵人,事實到底如何,今天各人根據史料判斷吧。

  • 10 # 星瀚燦爛633

    誅心,孔老二開創了先河。才有後世著名的我看你不像好人,會造反,所以我要殺了你。(西漢初文景時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件)明朝嘉靖年間也有此類事件發生。為了打壓異己,岳飛的莫須有都算小巫了。心裡想的誰能知,“孔聖人"能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絲面料怎麼清洗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