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凶獸起源於四凶,而所謂四凶,實際上是中國上古歷史中被帝舜流放到四方的四個部族首領。
關於四凶,在《春秋左傳》中,四凶分別為:帝鴻氏之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之不才子檮杌;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
由此看來,四凶原本是四個人,不過,他們都是極其兇惡的人。
而《史記》中所載的四凶,大約就是根據《左傳》得來。除“渾敦”與“渾沌”在書寫上稍有差異而外,其餘完全相同。猜想,儘管“渾敦”與“渾沌”有一字之差,但是讀音相同,或許,只是在傳寫過程中出現的錯訛,或者避諱造成的改字。
其實,和《春秋左傳》一樣,《史記》中的四凶也仍然是四個人,不過,也仍是極其兇惡的人。
根據史料分析,四凶的本質,大概是四個酋長。他們因不服從帝舜的統治,就被帝舜流放。由四凶(人)到四凶獸,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脈絡可尋。
不過,由此也可以明白,人終是人,他/她與獸還是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在人把其兇惡的一面發揮到極致之後,這時候的人,是比獸還要兇惡很多倍的。人對惡人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把惡人比之為獸。這是不是就是從四凶到四凶獸的一種轉化成因?
有人進一步發揮,認為作為四凶獸的渾沌、窮奇、檮杌、饕餮,是上古四凶族各自的圖騰。
下面,就來分別說四凶獸: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
《春秋左傳》與《史記》對饕餮的描述是,它不僅貪食,而且貪財。待到饕餮幻化為兇獸時,其貪吃的特點被放大,而貪財的特點似乎被弱化了。
饕餮最大特點就是特別貪吃。
饕餮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它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據說,這是因為它太能吃了,以至於它把自己的身體都給吃掉了。所以,饕餮的形象,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
饕餮十分貪吃,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太還把自己給撐死了。
饕餮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饕餮來形容貪吃或貪婪的人。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黃帝斬殺,他的頭落地之後,幻化為饕餮。
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南荒經》有:“西北有獸焉,狀如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亦食諸獸也。”
《神異經》總結了窮奇的種種特質,說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大荒的兇獸,它的形狀像老虎,生有翅膀,可以飛行,喜歡吃人。它能聽懂人的言語,聽到有人爭吵,它就會飛跑過去,吃掉有理的一方;聽說有忠誠有信義的人,它就飛跑過去,咬食其人的鼻子;聽說有人兇惡叛逆、不講道理,它就會把自己咬死的野獸贈送給那人。
相比饕餮等兇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又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和對其實力的評價。
後來“窮奇”被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
然而,有些書上,又說窮奇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據說,儀式進行時,冥冥之中,會有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這又讓人感覺窮奇對人還是有些益處的。
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荒經》中有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也就是說:檮杌是生活在西方大荒的兇獸,它形狀像老虎,但是比老虎體型要大,身上的毛有二尺長;它的臉長得有點像人,而腳類似於老虎,嘴裡長有像野豬一樣的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長;它擾亂西方大荒,能鬥而不退。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
另有一說,認為檮杌是神名,《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
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渾沌,即渾敦。
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南荒經》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也就是說:崑崙的西面有一種異獸,它的外貌如同狗一樣,長著長毛,有四隻腳,形狀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東西,行動時雖有四足卻不能分開,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有人的話它知道追過去,有腹腔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並不彎曲盤旋,吃下的食物徑直透過腸道不消化吸收;對於品德高尚的人,它會用頭牴觸;對於品質低下的人,它會聽從其指揮。上天讓它這個樣子,名叫渾沌。
渾沌因既渾且亂,所以,後世根據此說,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
四大凶獸起源於四凶,而所謂四凶,實際上是中國上古歷史中被帝舜流放到四方的四個部族首領。
關於四凶,在《春秋左傳》中,四凶分別為:帝鴻氏之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之不才子檮杌;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
由此看來,四凶原本是四個人,不過,他們都是極其兇惡的人。
而《史記》中所載的四凶,大約就是根據《左傳》得來。除“渾敦”與“渾沌”在書寫上稍有差異而外,其餘完全相同。猜想,儘管“渾敦”與“渾沌”有一字之差,但是讀音相同,或許,只是在傳寫過程中出現的錯訛,或者避諱造成的改字。
其實,和《春秋左傳》一樣,《史記》中的四凶也仍然是四個人,不過,也仍是極其兇惡的人。
根據史料分析,四凶的本質,大概是四個酋長。他們因不服從帝舜的統治,就被帝舜流放。由四凶(人)到四凶獸,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脈絡可尋。
不過,由此也可以明白,人終是人,他/她與獸還是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在人把其兇惡的一面發揮到極致之後,這時候的人,是比獸還要兇惡很多倍的。人對惡人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把惡人比之為獸。這是不是就是從四凶到四凶獸的一種轉化成因?
有人進一步發揮,認為作為四凶獸的渾沌、窮奇、檮杌、饕餮,是上古四凶族各自的圖騰。
下面,就來分別說四凶獸:
一、饕餮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
《春秋左傳》與《史記》對饕餮的描述是,它不僅貪食,而且貪財。待到饕餮幻化為兇獸時,其貪吃的特點被放大,而貪財的特點似乎被弱化了。
饕餮最大特點就是特別貪吃。
饕餮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它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據說,這是因為它太能吃了,以至於它把自己的身體都給吃掉了。所以,饕餮的形象,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
饕餮十分貪吃,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太還把自己給撐死了。
饕餮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饕餮來形容貪吃或貪婪的人。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黃帝斬殺,他的頭落地之後,幻化為饕餮。
二、窮奇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南荒經》有:“西北有獸焉,狀如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亦食諸獸也。”
《神異經》總結了窮奇的種種特質,說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大荒的兇獸,它的形狀像老虎,生有翅膀,可以飛行,喜歡吃人。它能聽懂人的言語,聽到有人爭吵,它就會飛跑過去,吃掉有理的一方;聽說有忠誠有信義的人,它就飛跑過去,咬食其人的鼻子;聽說有人兇惡叛逆、不講道理,它就會把自己咬死的野獸贈送給那人。
相比饕餮等兇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又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和對其實力的評價。
後來“窮奇”被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
然而,有些書上,又說窮奇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據說,儀式進行時,冥冥之中,會有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這又讓人感覺窮奇對人還是有些益處的。
三、檮杌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荒經》中有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也就是說:檮杌是生活在西方大荒的兇獸,它形狀像老虎,但是比老虎體型要大,身上的毛有二尺長;它的臉長得有點像人,而腳類似於老虎,嘴裡長有像野豬一樣的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長;它擾亂西方大荒,能鬥而不退。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
另有一說,認為檮杌是神名,《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
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四、渾沌渾沌,即渾敦。
西漢·東方朔《神異經》中的《西南荒經》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也就是說:崑崙的西面有一種異獸,它的外貌如同狗一樣,長著長毛,有四隻腳,形狀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東西,行動時雖有四足卻不能分開,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有人的話它知道追過去,有腹腔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並不彎曲盤旋,吃下的食物徑直透過腸道不消化吸收;對於品德高尚的人,它會用頭牴觸;對於品質低下的人,它會聽從其指揮。上天讓它這個樣子,名叫渾沌。
渾沌因既渾且亂,所以,後世根據此說,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