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國明2016

    清朝為什麼能出個曹雪芹,如今為何能出個再現曹雪芹文筆的唐國明

    (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三張圖片下開始)

    ————————————————————————————————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唐國明說:《零鄉》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後餘音繞樑萬年不絕的書……《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覆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嘆的歷程——透過這種狀態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卻發現故鄉已不是故里的場景,在似夢似遊,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程序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復還原、一邊在現有文字古蹟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遊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歷程,及我在這種歷程中的徘徊、遊走、尋根、回憶裡,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路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確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現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在時空的途中不知所措,我們只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流浪,不得不繼續漂泊……使每個有同樣經歷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化了的“零鄉”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的我們……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閒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而不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同時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避開世人鞭子的抽打、擺脫世俗鐵鏈的捆綁、抵抗住如鑽頭一樣直抵骨肉與靈魂的現實勢力的侵襲,以考古方式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出發行萬里路,又如何到了嶽麓山山腳下讀萬卷書,與嶽麓山向陽坡院內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是如何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雷打不動、火燒不移、風雨不垮”精神在支撐著我前行……若想詳知,請讀我80萬字的《零鄉》一書……

    唐國明說: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的我們……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閒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而不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

    唐國明說: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清Fluence月之肉、閒雲流水之骨;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

    ————————————————————————————————

    ————————————————————————————

    唐國明定理:

    1、宇宙星系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的形式生成。

    2、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

    3、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中,……你的生活不是在別處,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夢工匠(紅樓夢曹文考古復原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

    ——————————————————

    《一次舌頭疼痛不已的講學》

    ——————————————————

    寫這篇文字既是愉悅的,又是沉重的。2017年12月9日上午開完了《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新書新聞釋出會後,遊了一圈古城,2017年12月10日晚19點40分就去了鳳凰縣高階中學進行《“紅樓夢”到哪兒去了》的講座。

    …………………………………………………………………………………………

    在講座進行前的2017年12月10日早晨8點半多,熱心的龍書劍先生與鳳凰縣電視臺記者田靜就開始帶我上路,去看看真正的鳳凰大地。車沿著路一下帶我們衝上天空,一下又放我們陷入深谷,使身體還算好的我開始暈車,並下車去買水喝時,狂吐了一陣,把身體裡的吃食全部翻江倒海地吐了出來。吐完之後輕鬆一陣又要去上廁所,上完廁所,只剩一個清Fluence月的身體時倒舒服自然了。

    …………………………………………………………………………………………

    由於匆忙趕路,又忘了帶水,連吃午飯也是隨便在路邊店要了兩個菜、三盒飯準備著。快到下午1點多了,他們有點感覺餓了,才在一條清溪邊停了下來,在清溪邊各捧著一個裝有飯的塑膠透明碗吃起來。我本來食量小,由於路途顛簸,更沒胃口吃飯,另外不知為什麼,從12月9日晚飯後,突感舌頭痛得要命,像什麼針頂著它,一說話一動嘴就痛。由於12月9日白天在鳳凰古城走了一下午,一回酒店,已經困得連臉都不洗,衣也不脫的倒在床上,只想就這麼睡下去算了。手機連上酒店的無線網路後,一個白天結識的董兄邀我去玩。他愛音樂,也喜歡唱詩。在釋出會結束,他同我合影時,找我聊了幾句,得知我會用搖滾的方式唱自己的詩,於是說要晚上邀我去玩。晚上他很有盛情地約我去唱幾句。我想也難來鳳凰一次,從結識龍書劍先生開始,到2017年已經19年了,才第一次來到他的故地,能遇上有共同愛好的人也是緣分,舌頭再痛也要去喊幾句。我過去找不到“明日去山谷”那個地方,我一陣亂走,走到了東門城門邊一個叫“如果愛”的店前,熱情的董兄就來電話,要我站在那兒不要動,他來接我。作為一直被人稱為“孩童”級別的老孩子,站在一個叫“如果愛”的門前,倒是有那麼點點期待遇上一個“女土匪”。“女土匪”沒等到,倒是等到了董兄。董兄把我帶進一個只有幾個人在看西片的酒吧,在放西片的螢幕下有樂器與唱歌的話筒。我跟董兄說,他們在看片,算了。董兄說,不聽我喊幾下,太遺憾了,他說換一個地方。他帶我去了另一個巷子裡,推門而入,裡面有兩個女子在圍著一個火鍋吃鴨子、喝酒。董兄像到了自己家裡一樣,去裡面取了一把吉他就彈起來,接著裡面又走出一個女子,董兄說她是做文化傳媒的,也是愛樂的人。於是做傳媒的女子給我倒了點酒,說,喝點酒才喊得有血性。我喝了點酒,忍著舌頭痛,將我的詩《大野的中央》喊完。我喊完後,想離開了,做傳媒的女子讓我留個電話,她想以民間的方式給我做個專訪,讓我談談對鳳凰的看法,問我12月10日有不有時間。我想起龍書劍先生說要帶我去採風,也不知要多久,於是打他電話,他死活沒有接,快12點了,他也許睡了,我只能說,到12月10日再說。於是董兄就送我到馬路上坐上計程車。我回到酒店,一躺到天亮,就忍著一動嘴一說話就舌頭痛的痛苦與龍書劍先生、田靜記者一起赴向鳳凰大地。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晚上6點才回到酒店。想起要去鳳凰縣高階中學講學,趕緊躺半個小時,要是半個小時後那位傳媒女士沒派人來做專訪的話,還可睡半個小時。也真如願,他們由於在外趕不及了沒來,我又多睡了一下。還沒睡好,龍書劍先生來了,我跟著他的車去接田靜記者,又帶田靜記者去拿了攝影機的電板,把車開動,學校那邊來電話催了。匆匆趕到,龍書劍先生把車一停,抱著一包送老師們的書,打衝鋒一樣往校門口衝去,又被門衛攔住。他一手抱著一包書一手拿電話,與門衛在溝通,要我們先走。我們往前走,不知道綜合樓在哪兒,天已經黑了很久了。龍書劍先生抱著書衝過來時,大叫道:綜合樓在那,看,燈亮著,七樓燈亮著的地方就是我們去的會議室。

    …………………………………………………………………………………………

    跟著龍書劍先生衝到七樓門口,楊老師已經在那等我們了。由於是新教學樓,電梯還沒開用,我們只得跟著楊老師一口氣跑上了七樓,一進會議室,只見烏壓壓地坐滿了清一色著校服的學生,整整300多人。面對這麼多學生,我不知為什麼頓有種無形的東西,讓我這個白天在接近天空的山頂路上盤旋了一整天已經疲倦不堪的身軀感覺到了什麼似的,又加之一動嘴舌頭就如針一般透心的痛,我一開始就有點擔憂,我會不會講到一半,就會舌頭痛得講不下去。但既然來了,也如我與田靜記者說的,是一塊硬骨頭也要啃下來。因為龍書劍先生公務纏身,他只能擠得出這麼點週末的時間,又由於我難得來一次,作為一個有情懷的鳳凰人,他恨不得把鳳凰所有文化底蘊與鳳凰山水翻箱倒櫃地翻出來讓我見識,激發我創作的靈感,也恨不得把我身上所有的人文精神與獨創性式的學問知識能倒出來流在鳳凰,溶入鳳凰文化的血液裡。面對一個這樣愛故鄉的人,又遇上我這樣一個為自己的文化情懷而不顧一切的人,我只有理解地跟他一起看鳳凰大地的獨絕風景,一起領悟這些獨絕風景下的人文底色。

    …………………………………………………………………………………………

    面對300多將來鳳凰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的後來人,我只有忘記舌頭之痛,盡吐真言。我從中華文化“憂國憂民”的典型體現者屈原講起,一直講到曹雪芹是懷了一種怎樣的人文情懷而冒著殺頭的危險與膽子寫出《紅樓夢》的。我概括為是由於當時剃頭易服、“文字獄”的文化高壓政策下,作為傳統知識分子對他們心中一直認同的正統的中華文化斷層的堪憂,另外,還有一種文化“故國”情懷與對自身文化為什麼鬧到他們當時那個地步的反思情節的交融下,而出了曹雪芹一個這樣的知識分子代表典型,寫出了《紅樓夢》。以只露冰山一角的形式,講一些孩子,在一個家的興衰過程中,特別是講一些女孩子,他們怎麼哭怎麼生氣,怎麼吵架,怎麼寫詩,怎麼讀書,怎麼彈琴,怎麼戀愛,怎麼爭風吃醋,怎麼打理家務,哪天穿什麼,戴什麼,喝什麼,誰高興了誰不高興了……怎麼從東南西北相聚而來,又怎麼東南西北地各自分離而去……這些瑣事中讓人反思出一個家國是怎麼衰落、怎麼敗亡的及其他讓人有“百科全書式”的各種引申。

    …………………………………………………………………………………………

    後面再講了這本書一面世就是以抄本的形式:如後來從民國開始發現的那些帶脂批的《石頭記》殘本一樣,這家幾回那家幾回地藏於民間,使之免遭了被毀的命運。直到程偉元高鶚在當時政治意識形態的引導下,前改後添地將曹雪芹的100回《紅樓夢》擴充成120回本《紅樓夢》而呈之於世,以及我是怎樣從程高本後40回發現曹雪芹文筆以及怎樣以考古的方式復原、再現了《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使《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怎樣問世並獲得學界讀者認可的。再講了《紅樓夢》前80回還要考古復原的原因。並告訴同學們我們如今讀到的前80回最真的曹文,也是透過專家學者從各種殘本匯校選取出來的,可以說我們如今讀到的《紅樓夢》已不再是原原本本的曹雪芹的《紅樓夢》。

    …………………………………………………………………………………………

    將該講的我講得差不多了,我舌頭痛得有點快撐不住了,我問學生們講了多久了,學生們告訴我,我講了50分鐘了,我以為講了一個多小時了,我就要他們提問。一說到提問學生們就活躍起來了,我才意味到我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我在講課前應該問問學生,他們是想聽我講,還是想對我提問。我在長沙講時就是如此,每次講得很輕鬆也很活躍,也很到位,我想現在還來得及。在氣氛活躍起來後,回答他們幾個問題後掌聲歡呼聲不斷的時候,我的舌頭也似乎痛得麻木得不知道痛了,這時主持人楊老師上講臺來跟我說,講座9點結束。為了這300多可愛的學生,我還是講到了9點半左右。最後我直言告訴他們關於《紅樓夢》最真實靠得住的資料主要就是脂批《石頭記》系列與程高本《紅樓夢》系列,其他沒根據的胡猜亂說不要輕信,也告訴他們隨著時間的檢驗,必有一天我的《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必將取代程高本後40回。

    …………………………………………………………………………………………

    我的講演完後,又有一群學生圍上來跟我要聯絡方式,以及簽名,要求在簽名前寫下“思危奮發圖強、修德安和天下”的話,有的本要我在簽名前寫下“倘若他年雪芹在、國明何須苦十年”的話,我卻誤會的寫下了另一句話。還有的帶了很多問題來問我,我只能忍著發作的舌頭痛耐心地說著,因為人生難逢,這次相聚,下一次要是無緣的話可能一生難以相見,所以我得儘量滿足這些好學的學生。

    …………………………………………………………………………………………

    一下樓梯,出大樓,到車上快10點多了。在車上龍書劍先生告訴我,我在講臺上講了小些“故鄉普通話”,也許由於一說話舌頭一痛,有的音沒轉過來,就痛出“故鄉普通話”來了。這已是第二次,第一次是2013年秋在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上,那次是由於緊張,人生第一次上那樣的節目。這次是舌痛、勞累加緊張吧。在這裡只有向那些在某個環節沒有聽懂我講什麼“語”的老師學生表示抱歉了。如果還對我所講的東西抱有興趣與疑問,可以在網上找到我的聯絡方式留言問我,或去網上搜索我的文章,或在我的微博部落格上留言。

    …………………………………………………………………………………………

    龍書劍先生告訴我沒有回答好學生一個很好的問題:“是什麼信念使我能堅持哪怕以前每天以3.5元至如今每天以10元的吃飯費也要堅持寫作這條道路的。”我當時跟龍書劍先生對這個問題還討論了一路。現在想來,我沒有關鍵地說出我愛好寫作愛好文學,是因為這種發自內心“骨血式”的愛使我堅持到今天。因為這種“骨血式”的愛使我不顧一切。但願這個能提出這麼好問題的學生能在某一天讀到這段。

    …………………………………………………………………………………………

    將近11點回到酒店,開了一天的車的龍書劍先生也累得不行了,他還要回家與老婆帶兒子與女兒,本來兩個人還想聊聊,苦於各自很忙很累了。

    …………………………………………………………………………………………

    我忍著舌痛回到房間,想著明天,也就是2017年12月11日就要離開了,覺得除龍書劍先生這個無須道別的人外,還是要與一些人告別,想起田靜記者辛苦地差不多跟了兩天,尤其2017年12月10日一路上我們有很多交流,也如同如無所不談的朋友了,我怕明早我一離開無線網,智慧手機就發不出資訊了,所以跟她留了一句告別的話,也在圈裡發了一句:“謝謝鳳凰的朋友們,我明天就離開鳳凰了。”就倒在床上在舌痛的刺激下胡思亂想地似睡非睡地到天亮。直到龍書劍先生送完兒子上學,與我一同吃了早餐,再被他用車拉到能坐車到懷化南高鐵站的地方。我坐上車,他開車又鑽入他沒完沒了要去操勞的鳳凰大地。

    …………………………………………………………………………………………

    在高鐵上,我身旁一位女子見我舌痛,說我舌頭應是被魚刺掛傷的,要有刺刺進去了我哪還能說話。我想也是呀,於是我下了高鐵進地鐵,出了地鐵口,接到龍書劍先生的電話,問我到了沒有,我說到了,又能回嶽麓山繼續自在的“山大王”的生活了。這話一說,舌頭又如針一樣刺痛。我回到自己租住的8平方米房內,在洗手間的鏡前伸出舌頭,才發現是舌頭上的牙齦上紮了根魚刺,那魚刺只要舌頭一動就刺著舌頭,難怪這樣痛了我20多小時了,我用手費了好大勁才拔了出來,舌頭終於不痛了。

    …………………………………………………………………………………………

    在舌頭不痛的情況下於2017年12月12日寫下了此文,記下第一次面對300多學生講學的實況。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4、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7、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

    8、宇宙始於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不斷從裡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寫的情節的點與段落、語句,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復活提煉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復活《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復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迴歸於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的鵝毛詩人。

    ………………………………………………………………………………

    唐國明說:“讀書人精神就是‘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力定乾坤,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理安天下,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與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透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路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透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20年6月完成《零鄉》。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透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資料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透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迴圈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執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資料形式進入4、2、1迴圈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資料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執行形式的資料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中……你在n是整數前提下,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而不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還是文人的追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