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鈞愛寫作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的尾句,同時也是金句,作為整首詩詞的點睛之筆,這兩句借物抒懷、託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的精神狀態。這不僅是當時文人的追求,同樣也是當今時代各崗位人民的追求。

    一、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

    二、最後兩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三、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陸游的這首詞,更多的是表明了詠梅的高階情操,體現出詠梅堅強不屈的精神,這在當代,是值得各個崗位的華人學習的,詩詞曲賦、琴棋書畫不止存在於文人的世界,還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心田。

  • 2 # 巡月

    現在的文人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真是難啊。

    當婊子的時候你看不見,看見的只是牌坊的風風光光。

    就連王蒙這樣的大文人都說:功名利祿是糞土,但我必須在糞土上生存。何況那些小文人,假文人?

    所以,不肯為現實低頭的傲氣是要不得的。這種傲氣沒有彈性,註定也走不遠。人要的是傲骨,只有香如故的傲骨。這樣的詞人從古到今多乎哉?不多也。清朝的曹雪芹算一個。近代魯迅算一個,當代的陳忠實算一個。肯定還有,要麼被埋沒著,要麼正猶豫著。

  • 3 # 陋室痴

    這是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對梅花品格的讚譽,它不為名利,不趨炎附勢,它天性芬芳,自然美麗,是坦蕩君子的高節,是文人雅士的風範。上下五千年,歷代朝臣的更迭,數不清的文人學士的興衰,無不在名與利的驅使下滾爬摔打,勾心鬥角,甚至喪及無辜。但也有高節的學士,不為名,不為利,專心致志的做學問。我比較喜歡的救治百病的李時珍,憂國憂民的杜甫,還有理想主義的陶淵明。至於碾作塵、香如故是不是文人學士的追求,這要看是什麼人格的文人,秦檜也是文人,高逑也是文人,能說香如故嗎?

  • 4 # 風捲落花愁

    這是一種高尚人格的寫照,在汙淖不堪的社會中,在隨波逐流的紅塵中,只有自己的精神和信念不變,內心的情操和品德還是依然芬芳純潔。

  • 5 # 穿越的黑貓警長

    當然是,並且應該堅持。

    這一句詩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花素有花魁之稱,色、香、韻、資俱佳,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筆端的最愛,以其言志、以其寄情、以其喻美,成為人們的精神寄託。“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多麼旖旎。

    ♣梅花品性高潔、傲骨孤寒、清香致遠、凌寒不屈等特質一直是文人所歌頌和追求的目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是脫離俗世的,同樣梅花也是在幽靜處獨自開放,不與群發鬥豔,不與百花爭春,甘於寂寞,孤芳自賞,故文人有“踏雪尋梅”之說,其情趣全在於一個“尋”字,如尋常得見,則情趣全無。

    ♣在文人雅士筆端,梅花被賦予了諸多美好寓意:淡泊名利、甘於寂寞,鐵骨錚錚、不屈不撓,不怕天寒地凍,不畏風刀霜劍,昂首怒放,獨具風采。

    ♣同樣在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軟弱無能的的代名詞,在強權欺凌面前,無力抗爭,無力吶喊,只能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在精神上為自己留一方淨土。

    在當今社會,我們一方面仍要將梅花的淡泊名利、不屈不饒等精神作為我們的追求,同時也要有敢超敢比的意識,勇於張開懷抱,勇於綻放自我,“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6 # 筆下星河

    這不能說是追求,應該說是一種心態。

    零落成泥碾作塵,是人生遭遇困境,比如蘇東坡被貶謫,各種各樣的名臣被貶謫,只有香如故,是依然要散發自己的香氣,依然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肯定沒有誰追求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塵”,誰一上來就奔著失敗去的?

    這是一種面對失敗時的心境或狀態,是“有志於天下,困厄不足耽”。一個人你看他在困境,在低谷的樣子,才能想象的出他成功的樣子,因為那段時間確實難熬。

    但是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你還是要香如故啊。

  • 7 # 詩精現場

    這句詞是寫梅花的。華人把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足見古代文人對梅花的偏愛於推崇。

    文人為何如此看重梅花?是因為梅花身上有兩個特質:一是傲雪,二是清香。

    在百花凋謝,飛雪飄零的季節,梅花能夠獨自盛開,其傲視冰雪的氣質,與文人自身的清高與堅韌品質相類似,於是文人墨客自然而然地將梅花比作了自己。

    正因為梅花的傲雪與清香,與文人追求的堅強與卓越高度吻合,梅花的“百花之首”的地位,牢不可破。所以文人們都喜歡拿它來比喻自己應該追求的品格。

  • 8 # 南城柯樹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一名句出自宋代陸游的《卜算子》,形容的是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而這也成為了詩人陸游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但即便如此,我相信大部分文人還是和我一樣,願意去守衛那一方淨土,誠然,我們也需要掙錢吃飯,但不創作有違本心的作品是我們最後堅守的底線。

  • 9 # 王兆林0309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多少文人的心酸和無奈啊!

    原文是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金人入侵,河山蹂躪,報國心切,力主抗金,可一封萬言諍,換來的卻是一紙"種樹書”。雖然你“無意苦爭春”,可誰叫你“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出頭的椽子先爛,即便你“一任群芳妒",也不會贏來絲毫的可憐與原諒,只能落得個“零落成泥碾作塵"的結果了。

    驛外,斷橋,黃昏,風雨,寒冬的暗夜中,寂孤而悽苦,可文人們位卑而未敢忘憂國,卻“一封朝奏九重天,歹貶潮州路八千",報國無門。那“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孤忠情懷,怎不叫人心酸。你是梅花,你高潔,你卻開在那驛外的斷橋邊,更兼黃昏的風雨,誰會在寒冷的冬夜冒風著雨來看你的花開?你就孤芳自賞吧!

    陸游的婚姻生活也很不幸,與自已心儀的表妹唐婉兒,也最終屈服在傳統習俗的淫威之下,勞燕分飛,落了個“錯錯錯”和“莫莫莫”的終生遺恨。

    報國心切,卻不被理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你的香能香多久?你的香又有誰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家都不理你,你還自作多情,你不是傻嗎?

    可你卻是個文人,本自多情,遇事總想說上兩句,都又不敢明說,於是就借物言志,假託於鬼神,既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又藉以伸展自己的志向,恐怕這就是蒲松齡愛寫智慧漂亮女鬼的原因吧!

  • 10 # 天九新能源

    這是一種格調,也是一種歸宿。不管你經歷了什麼最後都是一捧黃土,零落成泥碾作塵,是結局!只有香如故,是影響力。如故的結果需要你的永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冒菜聞起來香、吃起來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