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欲肥君子

    漢景帝有周亞夫,建文帝有啥?雖然前期可以將朱棣弄死,但沒有一個有戰略眼光的將軍,被人家掐斷糧草,節節敗退,最後杳無音信,一幫蠢才怎能將多年戰場摸爬滾打朱棣打敗!歷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 2 # 暮史朝經

    從兩者來看“七王之亂”是諸侯王與專制皇權的矛盾。而明朝燕王朱棣發生的“靖難之役”則是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皇位發生的一場事件。

    七王之亂是指西漢景帝劉啟執政期間所發生的七王之亂,這七個王都是劉室宗親諸侯國,他們分別是吳王劉濞、趙王劉遂、楚王劉戊、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渠、膠西王劉昂。

    而發生七王之亂的原因是漢景帝劉啟採用晁錯的削弱諸侯各國的勢力,進一步地加強中央集權。因這七個王不滿朝廷削弱他們的權力而聯合起來所發生的叛亂,景帝用周勃之子周亞夫為主帥平定叛亂。這在這場叛亂僅用三個月便被平定。

    七國之亂的平定,諸侯王的勢力被消除,大大鞏固了中央集權。

    而在明朝所發生的燕王朱棣也因建文帝朱允炆對藩王的一系列削藩政策不滿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

    由於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大肆地分封兒孫做藩王。隨著藩王的勢力日益強大,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嚴重地威脅到藩王的利益,導致燕王朱棣起兵。

    朱棣起兵四年後,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繼位,是為明太宗(後改為明成祖)並遷都北平(今北京)。

  • 3 # 忘戰必危1090

    景帝平叛時有周亞夫和劉武,建文平叛時有耿炳文,但是開戰的時候換了豬,李景隆,景帝時是百家爭鳴,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時文官的利益動天下,燕軍被武夫統領,明軍被文人統領,有明一代,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後面都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偶爾君權和相權拼鬥,如果皇帝沒爭過相權,皇帝就會派出閹黨和大臣鬥

  • 4 # L這個人很懶L

    喜歡歷史,但不是專業人士,大道理咱不懂。七王之亂和燕王之亂確實有相似的地方,之所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就是皇帝的智商問題,這個智商是帝王用人和治國策略等一系列問題。景帝用的周亞夫歷史名將,建文帝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都是書生,寫個小說在行,治國不行,將領用吳景隆有名的草包。明君知道怎麼用人,笨君瞎貓碰死耗子。

  • 5 # 史是古代的史

    從目的上來說,漢景帝和建文帝都是想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從結果來看,漢景帝削藩成功,建文帝也削了除朱棣外的其他藩王,因此建文帝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漢景帝時期最卓越的武將是周亞夫,是自己人;而建文帝時期最卓越的軍事家是朱棣,是敵人、死對頭,有的只是紙上談兵的文官,建文帝這一點就不如漢景帝。

  • 6 # 經略幽燕我童貫

    四月第一答。明代的歷史不熟悉,那就單獨談談漢代吧。

    漢代的七王之亂,首腦是吳王。吳王的根據地在江蘇的揚州地區一帶(揚州),如要進行北伐,則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兵力、兵器,以及後勤、地理狀況,採取核實的戰略部署和戰役方針。

    在他出兵以前,曾有兩種意見:

    1、認為主力兵團集中一路向西北進軍關中,容易被中央軍堵在路上,無法有效展開併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建議分五萬人為別動隊,自長沙方向北上,取道當年劉邦入關中的古道武關道至藍田,配合主力兵團正面進攻。一主一輔,互相配合,能擁有更多的戰役靈活性。

    2、認為自己多步兵,中央軍多戰車和騎兵。步兵利於複雜地形,而車騎兵利於平原曠野。因此建議速取洛陽,利用洛陽周邊的地形阻攔中央軍,利用敖倉的糧食作為依仗,然後與漢軍對峙,則至少可立為不敗之地了。

    但是,在歷史上,吳王採用的是什麼方案呢?

    他和楚軍聯合作為主力,一路平推,然後讓其他各王分進合擊佔據要地,最後合兵入洛,威逼關中。這個想法的的核心關鍵,就是能在正面擊破漢中央軍的主力軍團,給其他配合的各王制造奪取各地並逐步匯合的機會。

    可這個計劃並沒有考慮到,如果漢軍在叛亂各軍的向心運動過程中,逐步集中力量擊破各路,且並不與吳楚軍這種主力交戰的情況。

    這就等於說白白的把戰略主動權讓給了漢中央軍,失去了迅速贏得戰爭主導權的機會了!

    這是戰略決策和戰役組織上的一個巨大的敗筆!如果他們不是在這裡犯下大錯,七國之亂本來是有相當機會成功的!

    由此不難看出,戰略和戰役兩個層面,對於戰爭的總體走向,也有一定影響。

    而建文帝為何沒有能採取正確的戰略局決策和適當的戰役組織,可能就需要熟悉明代歷史的朋友們來分析解釋了。

  • 7 # 三日軒主人

    建文帝打不過燕王,這就是歷史上最奇葩的一件事情了,因為根本沒有道理,無論有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完全解釋這件事,一把閉著眼睛都能贏得好牌硬生生被朱允炆打輸了,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 8 # 朱言文史history

    漢景帝之所以能平定七國之亂,很大原因是因為敵人有七個;而朱允炆之所以搞不定朱棣的“靖難之役”,也和他的對手只有一個有不小的關係。

    先看漢景帝在平定七國之亂時,他這邊的實力。此時的朝廷方面,文有晁錯(雖然最後被他殺了),武有周亞夫。這兩個人一個為前期削藩做了充足的準備,另一個在對抗七國之亂的叛軍時展現了足夠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正是有這兩個人才尤其是周亞夫,漢景帝劉啟才能取得這場平叛戰爭的勝利。

    反觀朱允炆,他的“晁錯”倒是有,而且還有不少(齊泰、方孝孺等),但是手段卻比當年的晁錯更加嚴厲,自然激起來的反抗就更加強大。更要命的是,劉啟的爹給劉啟留下了一個周亞夫,而朱允炆的爺爺卻把他孫子的周亞夫都殺光了,甚至可以說,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來的“周亞夫”,最後全都變成了吳王劉濞。

    劉邦雖然分封諸侯王,也給予了他們兵權,但是卻並不敢把保衛國家的實際重任交付於他們,國家的整體防衛還是要依靠正規軍的。但是朱元璋同志卻把整個明朝的防務尤其是北方的防備全部交給了他的幾個兒子,其中最牛的就是燕王朱棣。

    之所以把權力尤其是軍權給了兒子,是因為能打的武將們都主動或被動地先朱元璋一步,去閻王爺那裡報到去了。所以在朱允炆接班以後,他自己這邊能打的武將基本是一個也沒有了,後期的鐵鉉、盛庸等人都是在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周亞夫”?沒有,如果有的話,也許那個廢物李景隆曾經在朱允炆心目中算。不過在他一而再再而三吃敗仗的情況下,估計朱允炆也喪失信心了。

    再來看看兩股造反勢力的對比,可以說,被朱元璋乃至明朝倚為柱石的北境守護朱棣,其軍事才能以及實力是要高於一千多年以前的七國的。朱棣的燕王護衛,是洪武后期對抗蒙古人的頭號軍事力量,基本都是常年在刀口舔血的主。而七國之亂之中的叛軍,實在都只是拿著武器的平民而已,其戰鬥力是不能與常年和蒙古騎兵作戰的燕軍比較的。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七國之亂的心是不齊的。其實想想也可以知道,這是七個諸侯國一起搞事情,每個諸侯國都肯定有自己的小九九小算盤,不可能是鐵板一塊。而事實也是如此,濟北王劉志根本就沒打算出兵,最後他也真的沒出兵,所以實際上只有六國在打。而最強勁的吳王被擊潰後,剩下來的幾個諸侯國連齊國的都城臨淄都沒打下來就作鳥獸散了。

    而燕王就不一樣了,他造反的時候,他身邊的諸王基本都已經被削得差不多了。造反的時候就他自己一股勢力,所以怎麼造、往哪兒造都他一個人說了算,自負盈虧的生意也就沒了其他勢力的掣肘。這種壓盡所有家當畢其功於一役的梭哈,往往真的可以取得不一樣的效果。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 9 # 亮仔學史

    藩王問題一直是困擾封建王朝的一大難題,無論是西漢七國之亂還是西晉的八王之亂甚至朱棣的造反都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我想處理藩王問題不得不佩服清朝,只給錢不給地,老老實實安排在天子腳下,自然也就省去了諸多煩惱。

    說到漢景帝和建文帝,削藩造成的叛亂,一勝一敗,一家歡喜一家愁,就很值得我們推敲與分析。

    魄力不同

    漢景帝雖在平叛前期幼稚的殺掉了晁錯,以此來向七國謝罪,但七國並未就此罷休,可以說殺掉了晁錯堵住了七國“清君側”的口,也更加堅定了漢景帝平叛的決心。

    而建文帝太過於柔情文弱,沒有剛開始拿朱棣削藩,槍打出頭鳥,剛開始幹掉朱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後來朱棣造反,還天真的告誡部下不能使自己揹負殺叔之名,給將領扔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無法放開手腳。

    對手不同

    七國雖然來勢洶洶,卻各懷鬼胎,且以楚王、吳王為首的也都是碌碌之輩,無法形成軍事上的統一,更無法達成共識。

    而朱棣則是一位飽經沙場磨鍊的人物,自己光腳不怕穿鞋的,沒有同盟掣肘,政令統一,自己有絕對的自主權。

    戰術不同

    七國沒有在起兵初期迅速兵臨長安,而是在滎陽與梁王形成拉鋸戰,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糧草,致使朝廷緩了口氣,迅速集結兵力入內平叛。

    而朱棣手下區區幾萬人,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迅速直插南京,南京攻破,天下即可傳檄而定。

    識人不同

    漢景帝重用了周亞夫,一位傑出的統帥級將領。國有難,找亞夫。

    而建文帝偏偏重用了草包李景隆,純粹的花花公子,當花瓶可以,打仗就不行了。

  • 10 # 劉煒大老虎

    漢、明兩朝的平叛結果是不一樣的,漢朝的吳王劉濞很快就失敗了。明朝的朱棣經過幾年的奮鬥成功了。我覺得這兩次的造反一成一敗的原因主要是用人的問題;

    漢景帝啟用的將領是周亞夫,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 ,周亞夫軍事才能卓越,治軍嚴整,只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明朝建文帝平叛的主要將領是李景隆,都說李景隆是廢物,但我覺得他不是廢物,他是臥底,就算不是臥底,也是同情朱棣的,作戰時手下留情了。

    李景隆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就得到了重用,說明李景隆還是有軍事才能的,另外,朱棣和李景隆自幼就是好哥們、好朋友。叛亂的最後階段也是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領叛軍攻入皇宮的。朱棣造反成功後給李景隆加官進爵,後又多次帶領李景隆一起北伐,根據朱棣一貫的做事風格,凡是反對他的必須殺掉,跟朱棣打過仗的鐵鉉、平安都被朱棣害死了。為什麼反而給李景隆封爵?難道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偉大的皇帝喜歡用廢物?李景隆應該是朱棣的臥底 ,用這樣的將領平叛不敗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私營加油站92號汽油4塊多一升,中石油7塊多一升,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