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山零距離

    據說,全國各地元宵節習俗有很多,比如說,賞月、燃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拉兔子燈、看花燈、製作生肖燈、蘿蔔燈、逛廟會等等。

    我是四川省南充市營山人。想知道我們的元宵節風俗嗎?

    我們的元宵節風俗可是與眾不同哦,與眾不同的就是在元宵節吃豬頭。不過,我們這邊一般都不是把正月十五稱作元宵節,而是叫過大年。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快過年了,也會殺年豬,但是,那時每年的豬總是沒有多大。所以,年豬雖有,但是肉都不多,可不管怎樣,也會把豬頭留下,在過大年的時候吃。記憶中,特別的美味!

    為什麼在正月十五的時候吃豬頭呢?是因為,我們在除夕的時候的風俗是吃豬臀肉,然後十五吃豬頭肉,也就是過年期間,從豬尾吃到豬頭。但是,我還真不知道這有什麼寓意。

    現在,我們都不怎麼吃豬頭肉了,正月十五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感覺就和平時一樣了,沒有了節日的氣氛。

    今天就是元宵佳節,在此,恭祝各位朋友:

    日圓、月圓、元宵圓,圓圓滿滿;官源、財源、歡樂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情緣,緣緣美滿;心願、情願、祝願,願願成真!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 2 # 有緣人153832681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小時侯正月十五非常熱鬧,看花燈,放鞭炮,看電影,看大戲,猜燈謎,舞龍獅。鄉鎮街道都能看到。

    隨著時間的流逝,形勢的發展,網路進入千象萬戶,大都數在家看看電視,玩玩電腦手機。這樣把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打發過去了。

  • 3 # 痛也要笑著過

    說到元宵節,我就想到我們這兒的一句俗語叫“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燈”,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除夕夜要熬夜守歲,火炕裡的火不能滅了;而大年十五的晚上,燈要一直亮著,直到第二天天明。特別是家家戶戶供奉的祖先牌位前,一定要點上一支蠟燭(以前是煤油燈),天不亮,燈就不能滅。

    元宵節那天傍晚,我們還有一件事一定得做,那就是“掛清”。“清”是草紙做成的,條狀,有陰幣圖案,長約一尺多。十五天晚飯後,陸續地就會有許多人家來到逝去的親人墳前,燒紙,焚香,點蠟燭,然後把“清”掛在墳頂的枝條上,這就是“掛清”,其實就是對逝世的親人的一種祭奠。

    十五夜最熱鬧的莫過於舞燈了。燈有很多種,有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的龍燈,也有威風凜凜身手不凡的獅子燈,還有詼諧幽默頗具地方特色的花燈,不過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小孩子鬧著玩的香燈。所謂香燈,其實就是用稻草結成的一根粗大的長繩,在繩結處插上點燃的香。別看香燈製作簡單,可孩子們玩起來可認真了,一招一式不輸大人們,元宵夜也會家家戶戶的上門舞燈,索要紅包。不管什麼燈,都是一戶一戶地舞,以便討取紅包,但在到來前,有個專門傳信的人,他會挨家挨戶的送信告之燈到達的時間。而收到信的人家,也絕不會怠慢,提前包好紅包,點上三柱香,插在一碗米里,然後耐心地等待著"燈"的到來。

    舞完燈後,元宵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儀式一一"送燈"。在這儀式後,無論龍燈也好,獅子燈也罷,不管什麼燈,都不能再舞了,香燈的結局有點"悲慘",那就是"火葬",孩子們的那個捨不得呀,就不用我再多言了!

  • 4 # 劉祥圳

    在重慶銅梁,一個號稱龍鄉的城市,每年元宵夜都要進行龍舞表演。和平時常見的舞龍有所區別的是,元宵節的是晚上,以龍的各種姿態和優美的火光為主

    星光璀璨的火龍在銅梁的人民公園騰飛,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打傘前往觀摩,之所以要打傘,是為了避免火光燒壞衣服。

    騰飛的巨龍彰顯著祖國的繁榮昌盛,也展示了銅梁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 5 # 王輝5636

    大家好,我是山東德州的,我們這裡風俗是逛花燈,猜燈謎,最熱鬧的應該是逛廟會了,廟會上全國各地的各種特色小吃,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娛樂設施,以及各種戲劇,雜技,馬戲每年都是人山人海啊!!

  • 6 # 三分文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2019年的元宵節就要在不就的幾天之後就要開始了。那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各地又有那些習俗呢?你是否只知道元宵佳節這天的吃元宵(湯圓)、舞龍舞獅、猜燈謎、踩高蹺這些習俗呢!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各地的元宵佳節習俗吧!

    1.江西地區的“找罵”

    在江西地區,元宵佳節這天最有趣的是莫過於“找罵”了,但是這種罵並不是平常人們相互發脾氣的大罵。在元宵節這天,很多人會到別人家的菜園裡偷青菜,謂之“偷青”。故意招主人家罵,傳說這樣可以免去一年的災禍。

    2.貴州地區的“火”

    現在貴州地區還流傳著“三十晚上火,十五晚上的燈”的諺語。意思是在除夕這天晚上,必須家家戶戶燒一堆高高的柴火,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元宵節這天晚上必須把所有的燈全部開啟,寓意照亮前程。

    3.老北京的叫賣

    在首都北京,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因為在元宵佳節這天,老北京會呈現出節日的話快樂:燈會、花會、吃元宵。還有一年一度的上元等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民俗風情。這或許就是老北京人喜愛過元宵的原因之一吧。

    4.陝西的“放天燈”

    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除了大鬧花燈這個重頭戲之外,陝西地區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習慣。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這天,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裡設香案點燭焚香,燃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饃,稱為“伴燈饃”,家家戶戶團圓在一起,好不熱鬧。

    5.四川的“對罵”響叮噹

    在四川地區,元宵佳節這天有四偷: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健體之外,其餘皆為寓意求子。開縣地區還有罵人的傳統,在元宵這天,人們會早早的搬出板凳坐在家門口。把平日的怨氣全部發洩出來,大罵他人,被罵的人不得回口。

    6.江蘇地區的“百子過橋”

    元宵節江蘇泰州地區有五大習俗:吃元宵、鬧元宵、猜燈謎、放煙火、送吉祥。在元宵節這天,親戚朋友要給新婚的新娘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以祝福早生貴子。還有些地方是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同樣也是為了求子的目的。

    7.雲南的“取水洗眼”

    雲南省雲龍縣地區於元宵節這天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最後,在新的一年祝願大家元宵快樂、闔家幸福。

  • 7 # 一隻蛋黃包Ya

    對於漢族朋友來說,傳統元宵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興起了。當時漢文帝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點花燈祈福,吃一碗元宵祈禱來年平安喜樂。

    還有一個點花燈傳聞是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因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大街小巷都要張燈結綵,熱熱鬧鬧的度過。

    但元宵佳節除了看花燈、猜燈謎外,還有一些小活動也跟大家提提。

    【煮湯圓】

    中國乃泱泱大國,中華菜系名滿天下,更被國外好友稱為“吃貨之國”,作為吃貨,相必大家都吃過湯圓,因為南北方做法不同,北方為“滾元宵”,而南方則是“包湯圓”,原材料都是相差無幾的。

    【偷菜求子】

    【放孔明燈】

    正月十五日一年裡第一個月圓之夜,男女老少會在這一天晚上,親手寫下願望,燃放孔明燈許願祈福,願來年豐收成功,幸福美滿。

    【結緣】

    月華今夜滿,誰解相思情。單身的男女會在這天提著花燈,尋覓一下愛情,說不定就在燈火闌珊處,另一半在等著與你擦肩回眸呢。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

    舊時,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特別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婦女們便三五成群,結伴出遊,她們一邊賞燈散步,一邊遛彎兒“走”除百病。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能幫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摸門釘】

    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門釘”,方能求吉除疾。 “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徵男子。因此,正月十五這天的夜晚,婦女們出遊,到各城門去“摸門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得有照明裝置,一次便摸中者視為生子的吉兆。不去城門摸釘的,要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控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來祈盼家庭人丁興旺。

  • 8 # 撫州古村

    在撫州市南城縣堯坊村有元宵節期間“攮神”,也叫“走老爺”的活動,又叫“遊神”。

    每年正月十五,村民便早早來到村口供奉“東平王”的神廟,為第二天的攮神活動做準備。元宵節晚上,則挨家挨戶舞龍燈、跳馬燈,而後到廟前再跳幾遍,一直持續到深夜。直到夜裡十二點,村裡幾位長輩便將“東平王”請下神壇,開始為王沐浴、更衣、裝扮。殿內層層迭迭的人群,對著神像叩拜,許著新年願望。

    第二天早上,吃罷早飯,又是一番叩拜後,由幾個壯漢在震天響的鞭炮聲中抬著“東平王”上路了。帥旗在前,鑼鼓開道,一路浩浩蕩蕩開始在自已村裡的地界上巡遊。村民們則紛紛燒香放鞭炮迎接“東平王”,並叩拜。

    在遊歷了整個村莊後,大概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所有村民在廟宇前迎接老爺神像送歸廟殿。整個活動才算結束。

  • 9 # 故城清欣

    以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這裡風俗還是蠻多的,其中包括砸“地花”風俗,各家在幾天前便買來“花葯”準備好,預約有經驗的“老師傅”來家中製作,或親自動手製作。等到晚上燃放時,鄉鄰商量好各家燃放時間順序,這家看完再看下一家,誰家的花呲的花葉高,噴的時間長,寓意著這家這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有經驗的“老師傅”用小鐵鏟,在各家院裡小心翼翼的掏幾個內大口小,直徑約十公分,深二三十幾公分的小圓坑,裡面放入一定量摻有鐵粉銅粉的“土花葯”,中間插上葦子杆,葦杆芯裡面放上用細綿紙卷著火藥的炮仗捻,然後填上紅土,用錘子輕輕夯實,這就是砸“地花”過程,這種土法砸的“地花”到晚上點燃,噴發時間長,發出“禿禿禿”的聲音,花冠足有兩房子高,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伴隨著人們陣陣的歡呼讚美,映亮整個院子。偶爾也會出現“啞花”燃放失敗現象,點燃後,不呲花,或噴發的勁頭小,膽大的人跑上前,在“地花”周圍快速使勁跺腳,助其噴發。若是遇到藥捻在花中熄滅這種情況,更有膽大的人,拿著事先燒在爐火中燒紅的鐵條前去“搶救”:直接快速插到“地花”芯中,助起燃放,當然也有些“地花”因受潮等原因來不及“搶救”隨著一聲悶響,地面裂幾道紋,冒一股子煙完事,遇到這種狀況人家,常常會暗自頹喪,悄悄的來兩聲遺憾的嘆息。現在市面上到處有各種款式禮花、彩花出售,我們這裡也很少見到有人砸“地花”了。

  • 10 # 丁香依舊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花燈。耍獅子舞大龍,圓圓的湯圓碗裡盛。”

    這是兒童口中的元宵節,掛花燈、舞獅子、耍龍燈、吃湯圓,可以說是元宵節的標配。

    元宵節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東漢明帝時期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點燈敬佛。以後這種禮儀逐漸的形成盛大的節日。唐代賞燈的活動更加興盛,盧照鄰《十五夜觀燈》“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寫出了元宵節掛燈的盛況。

    另一說法是說,元宵節燃燈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月十五猜燈謎活動出現在宋朝。猜燈謎集娛樂性、趣味性為一體,增添了節日的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家鄉過元宵節,在正月十二就從山上砍回松柏枝,搭成牌樓。自古以來柏枝就是辟邪的。牌樓前後用繩子把五顏六色的紙掛起來成為花紙,間隔一排就是燈籠。以前的燈籠全是手工製作的。有魚、有窩瓜、棒槌各式各樣的,裡面點著蠟燭。做燈的過程就能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現在滿街的LED燈五彩繽紛,溢彩流光。時代的進步真叫人目不暇給。

    元宵節除了觀燈,猜燈謎之外,就是各種各樣的熱鬧活動。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打鐵花。這都是很紅火的,伴隨著鑼鼓聲,人們扭著、唱著、跑著。

    最吸引小孩子的還是舞獅子和耍龍燈。威武的獅子,上跳下串。長長的龍燈,在指揮者的指引下蜿蜒前行。那宏大的場面,熱鬧的景象,會永世難忘。

    我們家鄉到正月十五會在街上壘一種叫棒槌火,四周紮了小口,火焰往外冒。這種火是專門為“走百病”盤制的。人們從家裡拿著饅頭等吃食在火上烤了吃,用來驅病除災。

    說到吃的當然是少不了元宵的,吃元宵預示著熱熱鬧鬧,團團圓圓。

    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象徵。元宵節就是其中之一。在幸福的日子裡,將我們的傳統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有關於有欲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