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籽的影視日記
-
2 # 米缸鼠
我上有90歲的老母,下有30多歲的兒子,還有4歲的小孫女。
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代延續,一代代接力,一代代陪伴。
小時候父母陪伴我成長,長大結婚成家後,陪伴關愛父母。看著父母親一點點老去,一直就有一個心願,讓父母有幸福的晚年,儘自己的能力給父母最好的生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留“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事實上,這十幾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實現年輕時承諾的心願。特別是父親逝去後,母親更加孤獨。可是我對母親的好,總無法和父親的愛相題並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他們夫妻相儒之沫的歲月陪伴。但是,現在母親風蝕殘年,需要我以更加的愛、更加細心、更加耐心,無微不至的關懷。
從提問中可以看到你是有責任有愛心有善良心的年輕人,對自己有要求有反思懂得感恩。那就盡你所能,盡孝及時,有多少能力出多少力。千萬不要等所謂的時間成熟了、物質豐富了再想起父母,那是要留下遺憾的。人生無常,稍縱即逝,誰知道明天的意外和太陽那一個先到!加油!問好!
-
3 # 騎跡angel
從你的問題裡我感受到了一種對父母的摯愛和自己感覺未盡到孝道的自責。私以為你應該還是一個年輕人。
給你講講我自己的故事。
出生在一個北方的小山村,母親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60年代的貧窮是你們年輕人難以想象出來的。野菜裡夾雜著一點點玉米麵能夠吃到飽就是富裕的人家。吃過榆樹葉子,榆樹皮,玉米還沒有成熟便被掰下來連同玉米瓤打成漿煮成粥就是一頓大餐了。沒有父親保護的家庭受到的不公不勝列舉。被人辱罵是常態。最難的是種地,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女孩需要付出別人數倍的艱辛才能完成。但是母親非常有骨氣,不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輸給同村的人。母親做得一手好針線活。她用給別人家做嫁妝剩下來的邊角布料給我們做過年的新衣,新鞋總是比別人家孩子好看很多。無論自己多麼勞累辛苦都不允許兩個女兒輟學,堅持把我們送入大學。
當時我就希望自己快快長大,長到有能力保護母親。
長大的我和母親聊天,“在十幾年的艱苦生活中,沒見你哭過,是什麼使你這麼堅強?”
沒有文化的的母親說,“唉,我是想把你倆以後受的累都讓我一個人受完。”聽完我頓時淚目。
母親終生獨自一人。 臨終前,她說;“我不怕死,只是不捨得我這兩個孝順的女兒。”
她孤單嗎?不。
她參與了女兒的成長;她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她享受到了付出的回報。
我也是母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好日子的理解和你們年輕人有所不同。我們認為的好日子是子女的生活能夠獨立,有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彼此有愛足矣。
所以,一個人的長大不僅僅是自我成長,還是父母的期盼和成就。
父母的好生活,好日子不完全取決於你給予他們多少的物質,而是你的成熟,你對他們的關愛,和你的成就。因為,你,是他們的驕傲!
-
4 # 白茶汽水
小時候總在盼望著,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他們就管不了我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所以事情,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今年因為收到疫情影響,在家多呆了幾個月,最近快遞也在慢慢恢復,我便幫弟弟在網上買了點口罩準備開學,然而快遞不能送貨上門,只能上門拿,爸爸見我每天也挺忙的便想著幫我去拿。
我手裡忙著打字,便隨口說了一句:“爸,你別去,拿快遞需要支付寶掃碼,你又不懂。”
爸爸沉默著,我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趕忙跟他解釋:“爸,我不是那個意思,你腿腳也不好,你就在家待著唄。”
然而這句話更是戳著他的心了......
也許我們總覺得我們不需要爸媽了,但是爸媽真的需要我們。小時候,他們給我們無私的愛,我們不懂,便認為是一種囚禁。
人慢慢長大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父母越來越孤獨確實我們無形中造成的,以前總在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詩和遠方?不,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在於陪伴父母,照顧父母。
我小的時候看到許多電視劇裡子女帶父母出去旅遊、子女為父母重新準備一場求婚典禮等等這類的片段,便會記在我的日記本上,想著等我將來有時間、有錢了,便帶他們好好享受一番。
也許我現在做的不夠好,但是以後這樣的承諾我肯定會實現的。
-
5 # 行者JXM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想孤單,皇帝,天才,偉人,追夢者……父,母,把子女養大成人,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陪伴他們老去是應盡地義務和職責,但是隨著小農經濟,獨門獨戶,舊的生活方式漸行漸遠,大多數人為了謀生,遠走他鄉,進入各種社會行業,領域,職埸。所以養兒防老很難園滿,只能提倡社會化養老及積極建康的人生價值觀。俗話說,大愛無疆,我們長大的意義是,愛我們的家人,愛生養我們的父母,愛撫育我們的社會及每一條山川,河流,熱土。OK,個人觀點,誠謝邀答,僅供參考,不喜勿噴。謝謝你。
-
6 # 古樹陽光
我也一直在問自己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從嗷嗷待哺到懵懂少年父母是我們全部的依靠,從穿衣吃飯到走路上學父母為自己孩子忙碌付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自己思想有了自己的嚮往,對父母的依賴一點一點在減少,不知何時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甚至唯唯諾諾,卑微得那麼像小時候的自己。
社會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漸漸老去的父母的生活圈子卻越來越小,小到只剩鄰居或者只有自己的子女,智慧電視不會用了,空調的遙控調不到製冷了,路由網路怎麼連不到了,手機怎麼上不了網了,甚至走到銀行也取不出錢來了……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讓父母手足無措感到茫然。
子女越來越忙碌,父母越來越孤單,看著父母我知道父母的現在就是我們的將來,等我長大了我好好孝敬父母,等父母老了我好好陪伴他們,等我長大了……卻是父母越來越孤單。
我在哪裡?我在做父母年輕時的輪迴。
作為子女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是人類的繁衍?
作為人類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是社會文明的發展?
我不知道正確答案,但這又是人類文明延續的必然。
-
7 # 冷明貴
謝邀請。參與討論這個話題太有意義了。我們真的是如此,隨著自己的成長,父母越來越孤單,這是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估計這種現象還要存在一段時間,因為在社會大環境裡,個人的力量太微不足到了,不可逆轉。我明白,年老體弱的父母們非常需要兒女的陪伴,但有多少兒女能做到呢?
-
8 # 淡眉1969
小時候,看到母親在田裡辛苦地勞作,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雖然年幼,但也知道心疼母親,就對母親說,媽,等我長大了,我要買好多好多的好東西給你吃,我要買好多好多的漂亮衣服給你穿!稚子的天真無邪的話給了母親多少安慰!母親笑著說,我娃真好!我等著我娃長大了,掙錢給媽花!
那年,我考上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省城的大學。每年只能在寒暑假才能回家,要熬一個學期。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來說,思念是一種折磨。剛上大學那兩年,我經常想家,想我媽。大一的那個中秋節,我一個人躲在床上,合上蚊帳,哭了整整一個晚上。眼睛都哭腫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寒假,可以回家了。我歸心似箭,恨不得一下子回到母親身邊。
母親沒有因為我考上大學了就減輕勞作,相反,母親更辛苦了。隨著我們姐弟三個都考上大學,離開了家鄉,母親在田間幹活的時候連個幫手都沒有了。我們都在家的日子裡,每逢農忙,學校都要放農忙假,我們都回家幹農活。
最忙的農活要數夏收了。金黃的麥子在地裡是不等人的,要及時收的。
那年,父親被調動到外地工作,我們姐弟三個又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大學,家裡只有母親一人在家。十幾畝地的麥子等著母親一個人收割!那時,剛剛有了收割機收麥子。母親沒辦法,只好僱收割機收麥子。但是,用收割機的人家也很多,需要排隊等候。
母親好幾天前就聯絡好了收割機。母親將麥地的兩頭都用鐮刀割完了,好讓收割機進地裡順利收割。可是左等右等就是沒見收割機來,母親急了。那時候,沒有電話手機,母親也不會騎腳踏車,她就步行去找開收割機的人。走了好幾個村子,才看到她聯絡好了的那臺收割機正在地裡幫一個農戶收麥子。
母親趕忙過去問機主,怎麼答應好了的幫我們家收麥子的,現在怎麼跑到這來了。機主無奈的說,本來應該給我們家收的,但是走半路被攔住了。家家都要收麥子,沒辦法。這個村裡還有好幾家都聯絡好了,沒辦法,只能緊著他們用了。
母親很著急,對機主說,你不要再答應別人了,收完這幾家,你就給我們家收吧!說完,母親又回家了,她從家裡拿了件棉襖,回到了那個收割機正在收麥子的村子裡。
就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又有兩家跟收割機聯絡好了要收麥子。母親更急了,跟機主說,別再答應別人了,我就在這等,你收完了你已經答應了的人家就跟我走。
那時,已經是傍晚了,母親披著棉襖,坐在田頭,等著收割機。
夜來了,收割機換人不停機,繼續在田裡割麥子。母親實在困急了,就在田頭睡著了,身上就蓋著一件薄薄的短短的棉襖。露水溼了母親的頭髮,棉襖,初夏的深夜,依舊是很冷的,隆隆的機器轟鳴中,我可憐的母親等了整整一夜。
天剛剛亮,又有農戶來聯絡收割機。機主說,對不起了,我不能再答應你們了。你看,人家都在這等了一夜了。有幾個不講理的農戶開始罵罵咧咧,在機主的堅持下,收割機還是跟母親來到了我們家麥地。
那時候的收割機可不是現在的收割機,直接出糧食。那時候的收割機比較落後,只能把麥子割倒。捆麥子,運麥子,然後還要用脫粒機脫麥子,然後還要曬麥子。這些事情都是母親一個人在做!
等玉米種下去以後,母親已經累得不成樣子了。母親迅速消瘦下去。
鄰居各家都有各家的活。等他們忙完了,看到母親一個人在忙,他們也會過來搭把手。他們就說,孩子讀書了,你更受罪了。母親就笑笑,說,讓他們讀書吧,這點活難不倒我。
我們也想,等熬過這幾年,我們畢業了,工作了,就不讓母親再這麼辛苦了!
畢業了,工作了,母親還是在田間勞作。她已經習慣了,停不下來了。我們姐弟三個和父親商量,把地給別人種吧,別累壞了母親。父親也早就有這個想法。我們將家裡的大部分田地給了我的一個堂哥種,只留兩畝自留地。
後來,我們陸續結婚,生子,母親又給我們帶孩子。勞作一生的母親始終沒有享福,一輩子都在勞作!
小的時候,母親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田間勞作,我們去外地上大學,母親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勞作,替我們帶孩子,母親仍然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勞作!天下父母什麼時候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
9 # 美房美景
我正為這個問題困擾,自責,不知所措又無可奈何。我離開父母越來越遠,遠到大洋彼岸。多少次想要回去陪年老的父母,都只能是來去匆匆。如今老父故去,剩下老母更是孤獨,看不得她流淚,看不得她嘆氣,看不得她無助,如果人這一輩子辛辛苦苦操勞一生養大了兒女而兒女為了各自的生活在各地生活不能時時陪伴左右,必須去陌生的養老院或請陌生的保姆來陪伴,這樣的一生真不是幸福的,是悲催的,是無望的,是可憐的。陪伴是最貴的,因為時間給每個人都有限,兒女還在拼搏奮鬥。這種矛盾何時才有solution?
-
10 # 健康平安007
現在確實有很多的孤單老人,特別是農村年輕人都出去拼搏,剩下老人孤獨守在家。
我媽媽今年七十多歲了,孤身一人在家好多年了。每每想到她孤單的身影,做女兒的我也很慚愧。
我和弟弟都在城市打拼,由於生活所迫和兒女們沒有長大成人,需要照顧就忽略了年邁的母親。我們也經常要她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可她說什麼也不肯。唯獨給她點安慰的就是我們多打電話。
有時打電話也能聽出她對兒女的想念。說:“鄰居家的女兒又來了,給老人買了什麼,做了什麼,她們經常來,幾天不來鄰居就唸叨。”我聽出她是想我們了。可是你說要回去看她,她就會為你考慮,不讓你回去。說自己很好,只要我們把日子過好,孩子們照顧好,她就知足了。
這也需就是老人們眼裡我們長大成人了,日子過好了,她就滿足了!
是啊!我們身不由己,不能陪在她們身邊,是不是等我們自己老了也在期盼中度日。
回覆列表
如果我們的父母越來越孤單,那麼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這句話引人深思。
首先,我覺得不僅是父母,每個人都會有孤單的時候,因為我們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他們身邊。父母也好,我們自己也好,都要正面這個問題,我們肯定都會有孤單,但我們儘量讓父母不那麼孤單。
其次,談談我們長大的意義什麼。長大是一個並不那麼平坦的過程,經歷很多挫折、磨難甚至痛苦,最終我們從一顆小幼苗長成了一棵大樹。這中間,我們親眼目睹父母的老去,慢慢發現他們頭髮白了,牙齒掉了,走路駝背了,看到這些變化時,如果你的內心會心酸,會難過,會努力奮鬥,會多些陪伴,我認為,這就是長大的意義。說明你不再是孩子心態,已經意識到父母老去,意識到要珍惜,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並且為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而努力奮鬥,竭盡全力給父母好的生活,這就是長大。
第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儘可能在離父母近一點的地方工作,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而後悔當初怎麼沒多陪伴。汶川地震也好,新冠疫情也罷,每一次的災難都展現出來生命的脆弱,明天和意外,真的誰都不知道哪一個先來臨,我們能做的就是心懷敬畏,珍惜當下。我的一個朋友,從部隊轉業回來安置工作後,到現在為止連續五年每週末都回老家,風雨無阻,有人就說“這星期暴雨你就別回了吧,下週再回唄”,他都說“那不行,要回”。後面,他跟我說,因為他在部隊十七年,虧欠父母太多,陪伴太少,現在要把十七年的陪伴全部彌補回來。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堅持不懈做到更難,但他做到了。
因此,不要去想太多,去做就好,多些感恩,多些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