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騰天下福臨門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在兩晉十六國時期,充當五胡亂華急先鋒的匈奴屠各劉氏漢趙國政權,可謂是徹底摧毀西晉王朝的元兇,在劉淵、劉聰父子在位時期,也是當時中國北方眾多政治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支。
但是,這樣一個似乎已執牛耳的軍事集團政權,最終並沒有能夠統一中國,甚至沒有削平北方群雄,成了了亂世中一顆閃耀一時的流星。對於劉氏漢趙國後期的急劇衰落,學術界有過論述,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1.統治者昏庸腐化,內部爭權內訌激化。早在劉聰時期,儘管漢國大軍在對外軍事行動中依然銳利無橫,相繼滅亡了洛陽、長安的西晉政權,但其內部已出現了深刻的危機。尤其是在日趨昏聵的劉聰,在群小進讒下,悍然殺害皇太弟劉乂,造成了屠各匈奴貴族間的大分裂,不少貴族因被認為是劉乂一黨、或替劉乂鳴不平而遭打擊、甚至殺害,可以說劉乂被害嚴重動搖了漢國政權的統治基礎。而此後,外戚靳準家族的謀逆、篡政事變,更是給了劉氏漢國沉重一擊,國力就此大衰,雖然劉曜平叛立國,但對於關東各地方實力派完全失去控制力,漢趙國已退縮為關中地區一割據勢力耳。
2.劉氏漢國的開國之主劉淵,雖通曉漢族文化,也託庇於兩漢王朝在大眾裡的影響。但其國內製度建設,仍基本以匈奴部族的習慣勢力為主。漢趙政權裡尖銳的民族矛盾始終貫穿其中,成為其一直無法避免的最主要的統治危機。尤其在劉曜時期,面對後趙石勒咄咄逼人的態勢,無力進行改制、因而無法獲得廣大統治區漢人支援的漢趙國,始終處於劣勢,敗亡之日可以預計。
3.在劉氏漢趙政權發展初期,為了儘快壯大自身、打擊西晉王朝在各地的統治勢力。劉淵、劉聰均大肆籠絡、聯合了一些各地的梟雄武裝,在授予高官顯爵以納為己有的同時,其實是無法對這些勢力進行有力的控制的。石勒、王彌、劉靈、趙固、曹嶷等,其實都是擁有自身武裝的割據者,他們自我發展、相互吞併,遲早會成為漢趙國的對手。例如,當石勒火併掉王彌,併吞其大部兵力後,作為其主公的劉聰雖對石勒擅自殺害高官同僚的行為表示了極端憤怒,斥之為“無人臣之禮”,但已奈何石勒不得,後怕其歸晉,還被迫加封於他。。。。
-
3 # 生物學家講歷史
劉漢帝國滅亡的直接誘因是內亂,劉淵父子出身幷州五部匈奴屠各部。雖然名義上領有南部匈奴,但是他的家族地位並不高,不在四貴之列,更不是單于後裔。劉淵父子也深知自己號召力並不強,部眾人數也偏少,所以在內部積極拉攏呼延氏、卜氏等部,外部或拉或拽威服其它匈奴、氐、羌等小部落。帝國的構成非常龐雜,有個強有力的領導人還能勉強維持局面,王室一旦疲軟,帝國的倒塌無可避免。
劉聰在位期間,漢軍接連攻陷洛陽和長安,劉聰威望大盛,也讓劉聰自信可以徹底掌控帝國。劉聰開始大肆排除異己,借誅殺自己的皇太弟,誅連了很多匈奴舊貴和氐羌酋長。但是劉聰明顯自信過頭,他的白色恐怖引起更多人的不滿,許多地方軍閥都已事實上獨立。事實上在劉聰去世前,平陽朝廷也只能掌控都城周遭。靳準原本深受劉聰父子信任,本被視為一體,但他也能感受到這對父子的不得人心。劉粲將大權全部推給靳準,也讓靳準有了機會奪權。於是靳準誅殺了王室,藉此和其它實權派和解。然而劉粲被瞧不起,他靳準同樣沒被人瞧上,最終靳氏覆滅。
劉漢帝國內部不穩,外部同樣不安生,最大的隱患就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雖然投靠了劉淵,但是全靠自己發展壯大。而且北方大部分地盤基本都是石勒打下的,劉漢帝國嚴重依賴一個外姓軍閥,只是這個隱患還沒爆發就自己崩潰了。
劉漢帝國雖然俘虜了兩位司馬氏皇帝,但是北方大地上仍然有不少反抗勢力。即使在起兵之地幷州,也有以劉琨為首的晉廷勢力在抵抗。帝國稍有風吹草動,抵抗勢力就會死灰復燃。漢軍攻陷了洛陽,但不久就被迫放棄,晉廷在中原的殘留勢力並不小。漢國內亂,他們立馬推波助瀾,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
4 # 蘇沉船
匈奴趙漢滅亡的原因是劉淵建國以來的制定擁有先天性不良所導致。
西晉經歷了八王之亂就是鮮明的例子,中央皇權不穩,諸王各擁兵權,能有實力直接奪取中央政權的控制權。
劉淵交雜匈奴的部落制度和中國帝制建國,他在位六年後病逝,傳位於太子劉和。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都兼任錄尚書事。
這個佈置看上去是按照中國帝王制實施,其本質上還是匈奴的五王制度,相當於劉和是匈奴單于,其餘四王相當於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劉和雖為名義上的皇帝,可是在這個體制下他的集權力量是很低的,為了從中奪回權力,他冒然向同時對四王進行肅清。
劉和發難初期剷除了臨近兩位掌控兵權的諸侯王,可是實力最強的劉聰當時正領兵外出進攻洛陽,大破晉軍主力,威望如日中天,手下有王彌、石勒作為盟友,他正如後來的李世民一樣,其實力足以跟太子李建成抗衡。當劉和對諸王肅清同時,劉聰就毅然率軍反擊,儘管劉和掌控趙國精銳禁軍,卻遠不是身經百戰的劉聰之敵。劉聰短時間內就完成弒兄奪位的壯舉,復南征洛陽,西破長安,接連生擒西晉兩位皇帝,徹底將西晉帝國終結。
名義上實施帝制的趙漢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於內諸繼續統領兵權,於外還有石勒、王彌獨立的諸侯。劉聰滅掉西晉後,開始沉溺酒色,立劉粲為相國、大單于,總管各事務後,就將國事委託給他。因劉聰於後宮享樂而長時間不去朝會,群臣有事都會向王沈等人報告而不是上表送呈劉聰。而王沈亦大多不報告劉聰,只以自己喜惡去議決事項。王沈等人又貶抑朝中賢良,任命奸佞小人任官。
劉聰的行為是對趙漢帝國的權威性過度消耗,他死後由太子劉粲。此時趙漢作為華北霸主的權威性已經消失,石勒、王彌互相攻伐,已經脫離了趙漢的管束。司馬睿、王敦逐漸穩定了江南形勢,建立起東晉。
其中石勒於劉聰在世時就已不受控制,他先兼併了王彌勢力,擊敗了號稱“白起、韓信再世”的晉將苟晞,擒殺了幽州刺史王浚,大破幷州刺史劉琨,隱然成為新的河北霸主。劉聰對此可謂是不聞不問,只是到自己病重時想徵召石勒為大將軍入朝輔政,大概是想借機剷除石勒,而石勒抗命不受。
外戚靳準架空新皇帝劉粲實權,並將其殺害,屠殺了劉淵親族,並遣使者向東晉稱臣。他這種形象若是在趙漢威望最強盛時期還不好理解,可是從周邊形勢觀察就說得通了。
西面的張軌正式建立前涼,石勒正在崛起,東晉復國,趙漢內部卻已不穩。靳準的野心正是從這樣的亂局中所產生,而這樣的亂局是源自於匈奴人結合中國帝制形成的制度始終無法有效維持中央集權的穩定性,給予周邊諸侯太多反叛的機會。
最終劉曜和石勒聯手擊敗了靳準,劉曜又複稱帝。趙漢自劉淵死後到劉聰奪位,帝室的權威被打了折扣。劉聰和劉粲又沉溺酒色不顧政事,又削弱了趙漢的權威性。
故而趙漢最後的皇帝劉曜雖是一位雄才偉略的人物,他少年時自比樂毅、蕭何、曹參,又論其武力可比關羽、呂布,卻始終敗於石勒之手。奪取關隴後,他起用了一些有學識的漢人作官,也在長安開辦學校,造經學之士以教之,故劉曜為人是文武全才。
相對趙漢歷代君主,劉曜已算有能的君主。只是這時趙漢的權威性已經蕩然無存,故石勒毅然起兵與劉曜爭奪天下。在那個注重門閥世家的時代,即便是胡人也分三六九等,像石勒這種最下層的奴僕出身的人物去爭奪帝王之位,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想象的。
在趙漢滅亡西晉後,已經取代了晉國在北方的統治權威,可又因為趙漢政權制度先天性不良,致使其無法有效維持中央的權威性,才促使石勒的崛起。劉曜為人勇猛,與石勒交戰初期,多次擊敗石勒養子石虎,但雄踞河北的石勒勢力遠勝於他,終被石勒所擒殺,趙漢帝國自此告終。很少見的一個國家不是滅亡昏庸的君主,而是亡在劉曜這樣的雄主手中。
回覆列表
劉漢,即前趙(304年~329年)是匈奴人劉淵所建的政權,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北)。這是十六國時期建立的第一個政權。
304年,劉淵起兵,稱漢王。308年稱帝,國號“漢”。310年劉聰即位,316年滅西晉。318年劉曜即位,殺死靳準,次年改國號為趙。329年被後趙所滅,立國26年。
劉淵以自己祖先與漢朝宗室劉氏約為兄弟而自稱漢王,並立意像漢朝一樣統一天下,故以“漢”為國號;又以其姓劉,史稱劉漢;以多為匈奴人,又稱匈奴漢。又統治地區位於中原北方,故稱北漢(因易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混淆,而很少使用)。劉曜以其發跡之地為戰國時趙國之地,改國號為趙,為別於石勒的後趙,而史稱前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