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貳一橙
-
2 # 歷史直男A
說起陳友諒這個人,你就不得不感慨,原來有些人經歷過磨難後,往往會變成兩種人,一種就是歷經萬千苦難,依然保持仁慈之心的真英雄劉備,一種就是不斷黑化,最終走向地獄的陳友諒!
其實陳友諒原本是隻是海邊一個低賤的漁夫,但是和大部分漁夫不同的是,陳友諒有自己的野心,那就是當官。為了能夠出人頭地,陳友諒可謂是費盡心機,什麼懸頭錐股拼命讀書的蠢事沒幹過,就差學古代太監,“淨身”入宮了,最終得到當地府衙的賞識,成為了一員低階官員。讓陳友諒揪心的是,他忘記了現實社會是“士農工商”,作為一個不入流的漁夫,根本就沒人看得起陳友諒,經歷了長期的痛苦之後,政治覺醒,陳友諒覺得人生應該如同戰國時代的李斯一樣,不能夠做廁鼠,而應該不擇手段往上爬,做一個倉鼠!
於是在徐壽輝的起義軍部隊經過的時候,他用自己同事的人頭,作為投名狀,向徐壽輝表示了自己願意參加革命的決心,徐壽輝讓陳友諒跟著倪文俊混,從此陳友諒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要記住的是,別人的人頭,永遠只是陳友諒墊腳而已。
當倪文俊兵敗後,灰頭土臉的逃難到陳友諒的領地,希望他和自己一起造反的時候,陳友諒一邊笑意盈盈的接待他,轉頭就取下了自己師傅的首級送給了徐壽輝,摘下了,陳友諒人生中的第二枚人頭墊在了自己的腳下。
殺掉倪文俊顯然陳友諒成為了功臣,在徐壽輝建立的“天完國”當起了宰相,也得到了兵權。但是時間一長陳友諒就又開始認為老好人徐壽輝不配當皇帝,內心就產生了一個念想:“你個沒用的廢物,憑什麼你就可以坐在上面,老子還得向你請示!”於是乎,陳友諒一步步將徐壽輝身邊的得力下屬殺了的殺了,趕走的趕走,只剩徐壽輝一個光桿司令。陳友諒再次摘下了人生道路上的人頭,來自徐壽輝的腦袋,但是這次,他更加血腥,讓人將徐壽輝的腦袋生生雜碎,手段殘忍至極。
至此,陳友諒也就登上了皇位,開始與朱元璋正面槓上!但是面對命中宿敵朱元璋,很快陳友諒就命喪黃泉了。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接連戰敗,陳友諒本人在水戰中殞命,部將張定邊拼死將其屍體還有他的二子陳理救出。張定邊帶著陳理回到武昌後,便擁立陳理為帝。但此後朱元璋先後兩次親征武昌,君主弱小國無良將強兵的陳漢,最終沒有支撐太久便投降了。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一向殘忍的朱元璋像是中了邪一樣,居然沒有殺害陳理,反而以禮相待。不僅府庫中的財物任由陳理選取,而且還封陳理做了歸德侯,讓其居住在南京。當然對陳理好,完全是朱元璋為了收買人心,很快為了永絕後患,於是將陳理弄到了明朝的藩國高麗,也就是北韓。
陳理一行到了高麗後,的確受到了高麗王的親切接見。雖然在高麗居住期間,高麗王和其臣子並沒有怎麼為難陳理等。但陳理在高麗生活的並不好,可以說過的很艱苦。陳理後來老死在了高麗,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如今陳理的後裔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南韓人。陳姓如今是南韓的一大姓氏之一,如今南韓的陳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陳理的後代。
-
3 # 樂與怒111
換位思考,要是你坐上位置,你會讓潛在威脅存在嗎?後代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能想到的,幾千年前的人也會想到。
-
4 # 歷史守望者
1363年,陳友諒率60萬大軍傾巢而出,先是圍攻洪都城後又與朱元璋軍決戰於鄱陽湖,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軍大敗,陳友諒頭部中流矢當即而亡。陳友諒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即太子陳善兒(陳友諒此前已稱帝,建立“大漢政權”)在這次戰役中被朱元璋軍俘獲。
至於陳友諒的次子,12歲的陳理則是被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等人趁著夜幕降臨僥倖帶離鄱陽湖戰場,逃至武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擁立陳理為帝,改元登基。次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命廖永忠進軍武昌,陳理出城投降,被帶回南京,朱元璋封其為歸德侯。
朱元璋擔心陳理年幼被人挑撥利用,於1372年將陳理“發配”高麗,朱元璋方感放心。其時高麗是個落後之地,陳理雖被封為陳王,但從相關記載來看陳理在高麗的生活頗為艱苦,收到的賞賜也只是不多的米、豆、酒等生活用品而已。陳理在高麗一直活到了1408年(57歲),雖說生活清苦,但是比起明朝的開國功臣們,似乎也算是“善終”了吧?!
-
5 # 史之策
陳友諒當年和朱元璋在鄱陽湖一戰,最後以朱元璋勝利告終。也奠定了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基礎,作為曾經的戰友,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對待陳友諒後人的?
陳友諒小兒子被扔到了高句麗!在鄱陽湖大戰當中,陳友諒是中了一支流矢而死。也是因為當時戰況太過激烈,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一支箭,正好射中了陳友諒。據說當時是直接穿到後腦勺,死狀可謂是非常慘了。
當時陳友諒還帶著兩個兒子,也就是大兒子陳善兒,小兒子陳理。在這場混戰當中,大兒子陳善兒被俘虜。小兒子幸運躲過一劫,被陳友諒的太尉帶走。
當時陳友諒的太尉喬裝打扮,一邊拉著陳友諒的屍體,另外一邊還要帶著陳理。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張定邊等人,收拾了下殘餘,扶持陳理登基。當時這個小皇帝才12歲。
另外再說朱元璋,對於朱元璋來說,肯定要趕盡殺絕。於是在結束了鄱陽湖之戰之後,稍微的收拾了一下,帶著大軍來到了武昌。當時陳漢政權一聽說朱元璋打過來了,丞相趕緊來武昌救援。
但是才走到了半路上,就被朱元璋的軍隊打敗。等到丞相戰敗的訊息傳回陳漢之後,整個武昌城亂作一團。很多百姓都想逃出去投降,看到這樣的狀況之後,年僅12 3歲的陳理,也開始害怕了。因此在等到西吳軍廖永忠,兵臨城下的時候。陳理帶著滿朝文武,全部地跪在了城門口,迎接朱元璋的到來。當時朱元璋趕緊把陳理等人扶起來,並且告訴他:吾不汝罪也。
也就是說我不怪罪你,因為你的年齡比較小。朱元璋雖這麼說,但是也不可能把他放在外面。於是就決定把他帶回了南京,留在自己身邊好好照看。平時吃喝不愁,時不時的宣見一次。
但是隨著陳理越來越大,叛逆心也越來越嚴重。雖說朱元璋平時給的待遇非常好,但是每天都被別人盯著,時間長了自然也有點崩潰。這天又喝多了酒,開始說一些胡話。
裡面不乏包含一些貶低朱元璋的話語,雖說當時還沒有創立錦衣衛,但是這樣的話語傳到朱元璋的耳朵之後。本來疑心就比較重的朱元璋,越發的有點不開心了。
就把陳理找過來:“怎麼著?最近過得是不是不舒坦?在背後說我的閒話?”陳理:“皇上肯定聽錯了,我在這裡生活的這麼好,哪有什麼不開心?”
總不能說我那天喝醉了,就是在罵你,罵的都是我心裡話,朱元璋也清楚這個道理。他認為總不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但是放任出去自己不放心。正好這個時候高句麗來朝貢,索性就把他送到高句麗,然後再給高句麗一點錢,讓他稍微的照顧一下。這樣一來要不了他的命,自己還能落到一個賢君。另外一邊,他也沒有自己的勢力。
出於這樣的考慮之下,朱元璋就把他送到了高句麗。來到高句麗之後的陳理,生活條件直轉下降。如果不是靠著高句麗王時不時的接濟一下,可能陳理都活不下去了。
陳友諒的後人去了哪裡?很多人只要提到陳友諒的後人,基本上都是說九姓漁人。他們確實和陳友諒有關,但並不是他的直系血親。
原來當年鄱陽湖大戰之後,陳友諒的很多手下都被朱元璋抓獲。如果說處死他們,有點不合規矩。收編又有點膈應,擔心有一天被他們造反。
於是朱元璋大筆一揮:“罰!罰他們世世代代為漁民,永遠不能上岸。”當時陳友諒的手下有9個大將,因此也建成了九系漁民。一直到了清朝的時候,才在清政府的允許下,終於可以登岸生活。
另外當年陳理被髮配到高句麗後,沒過多久實在受不了那裡的生活,於是自己便偷偷的跑回來了。跑回來之後的陳理,來到了四川生活。為了躲避明朝追殺,子孫大部分改為了程姓。另外據說陳友諒的大兒子陳善兒,在被捕之後也逃回來了。他的後人隱姓埋名改成了謝,主要居住在重慶,四川等地。
另外陳友諒的二皇妃,帶著4個孩子逃跑到了湖南張家界地區。他們這一代仍然姓陳,如今這裡還可以找到。
另外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基本上也都存在著陳友諒的後代。也都是姓陳,有的是一直沒有改,有的是明朝滅亡之後改回來的。
-
6 # 不書公子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無道,天下義軍蜂擁而起,討伐暴元。這其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等勢力各自雄踞一方,相互之間摩擦不斷。
公元1363年,陳友諒重兵圍攻洪都。洪都守將朱文正率領部下浴血奮戰,以一座孤城扛住陳友諒60萬大軍的輪番攻擊,為朱元璋回軍與陳友諒決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同年8月,朱元璋、陳友諒雙方軍隊,在鄱陽湖展開血戰。最終,朱元璋的軍隊以火攻大破陳友諒的漢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失利的陳友諒率部從湖口突圍時,被一支箭射穿頭部而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從朱元璋後期屠殺功臣的狠辣程度來看,仇人陳友諒的家室自然不會落個什麼好下場:
據史料記載,陳友諒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陳善兒,次子陳理。
陳友諒兵敗身亡後,陳善兒被俘虜,陳友諒麾下猛將張定邊攜陳友諒次子陳理逃到武昌繼承了陳友諒衣缽,成為父親陳友諒昔日所建“漢”國的最高領導人。不久後,不願放虎歸山的朱元璋打敗陳理,陳理出城投降!
為拉攏人心,朱元璋並未殺掉陳理,而是將陳封為歸德侯,陳理因而保住了性命。大明王朝根基穩固後,陳理被朱元璋“發配”到高麗定居,最終在異鄉落魄至死!
也有相關傳言,說道陳友諒長子陳善兒後來逃到民間,過上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但眾說紛紜,具體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
7 # 南嶺說史
元朝末年,出現了很多割據政權,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是比較大的三股勢力。現在我們都知道結局是朱元璋做了皇帝,那麼其他政權的後人是怎麼處理的呢?
朱元璋滅掉大夏政權後,明玉珍之幼子明昇出降,朱元璋封其為“歸義侯”,陳友諒之子陳理被封為“歸德侯”,在應天府賜宅居住。後朱元璋為避免漢、夏遺臣作亂,令明昇、陳理二人率族人前往高麗定居,並命高麗國王予以優待。高麗恭愍王將二人及其族屬安置在松都,厚賜府第、奴婢。陳理後來絕嗣。明昇的母親彭氏曾向李成桂進獻袞龍袍,因此李朝太宗李芳遠封明昇為“華蜀君”,列為忠勳世祿。
今天高麗半島的明玉珍後人大約有6萬(約4萬人在南方,2萬人在北方),分為兩支,一支是明昇的兄弟叔侄的後代(隨明昇前往高麗的明氏族人共有二十七人),奉明玉珍為祖先,以重慶為本貫,稱為“西蜀明氏”,人口在南韓249個姓氏中排第74位;另一支是明昇本人的後裔,據其族譜稱,明昇因自認為“亡國之君”,不配用祖姓,故改姓昇氏,主要居住在全羅南道和慶尚南道地區,以昌平為本貫,叫“昌平昇氏”。由於擁有同一祖先的緣故,南韓的西蜀明氏和昌平昇氏之間今日仍禁止互相通婚。
至於張士誠,在滅亡那一刻,他已經把自己妻兒老小自己解決了。
-
8 # 歷史茶坊
朱元璋曾說“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意思是說只要消滅了陳友諒,那麼一統天下將易如反掌。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與朱元璋的西吳政權、張士誠的東吳政權並稱為元末江南三大割據政權,其中陳漢政權以佔地最廣,兵員最多而著稱。
鄱陽湖水戰,陳友諒戰死陳友諒佔據長江上游的湖北、江西,地處長江下游的應天(今南京)是其必爭之地。不幸的是,朱元璋正是以應天為根據地,佔據著附近的五府三十餘縣。因此陳友諒把朱元璋視為頭號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傾巢而出,集結60萬大軍嚮應天發動攻擊,朱元璋被迫應戰,組織20餘萬人馬,在江西鄱陽湖展開了一場激烈交戰,史稱鄱陽湖水戰。朱元璋利用小船發動火攻,重創鐵索連陣的陳友諒軍,被困在湖中長達一個多月,軍糧耗盡,只能選擇突圍。在突圍過程中,陳友諒突中流矢,貫穿頭顱,當場斃命,軍心頓時大亂,朱元璋大軍趁機狠狠剿殺,還順帶俘虜了陳友諒的長子陳善兒。太尉張定邊帶著次子陳理和陳友諒的屍體倉皇逃回武昌。
再度親征,陳理請降陳理回到武昌,繼承帝位,改元德壽,做起了陳漢皇帝。朱元璋一心要先收拾掉陳漢政權,於至正二十四年二月(1364年)再度親征,兵鋒直指武昌。年僅14歲的陳理驚惶失措,急召各地將領勤王,猛將張必先從嶽州發兵救援,被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在洪山擊敗並擒獲,陳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此消失。朱元璋派陳友諒舊臣羅復仁入城前去勸降,無計可施的陳理只好到轅門獻表投降。朱元璋見到年幼的陳理跪地請降,親手扶他起來並說:“我不會怪罪你的!”府庫內的財物任由他挑揀,回到南京後,封陳理為歸德侯。
太祖見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庫財物恣理取,旋應天,授爵歸德侯。——《明史·列傳》不僅陳理被授予侯爵,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受封承恩侯,大哥陳友富受封歸仁伯,二哥陳友直受封懷恩伯,追贈四弟陳友仁為康山王。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待陳友諒的家人和後代可謂不薄。
口出怨言,遷居高麗陳理住在南京時經常口出怨言,被人告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說:“這是小孩受人蠱惑而說出的話,為了讓他牢記朕的恩德,應該遠離京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歸德侯陳理和歸義侯明升(大夏政權明玉珍的兒子)一起遷居高麗,並賞賜給高麗王羅綺,讓其善待他們。同時,朱元璋令承恩侯陳普才遷居滁陽(今滁州)。陳理和明升到達高麗後受到高麗王的接見,被封為陳王。雖為王爵,但生活上卻過得非常艱苦。高麗恭愍王和後來的北韓國王李芳遠曾先後賞賜給他一些田地,一名婢女和米、酒、布等生活物品。永樂六年(1408年),陳理病逝,享年58歲,育有一子陳明善,並在北韓開枝散葉。現在的陳姓是南韓大姓,其中有很多是陳友諒的後代,每年都有很多南韓陳姓宗親特地趕到陳友諒的陵墓前祭拜,以求認祖歸宗。
乙丑,陳理、明升等男婦共二十七人入京,理升詣闕。王出御報平廳,理升拜於階上,王坐受之。禮訖坐於使臣之下, 升年十八,理年二十二。——《高麗史·世家》總而言之,朱元璋對待陳友諒的後人雖說不上優厚,但也沒有刻意加害。遷居別處是有意讓他們自生自滅,這對於一向嫉惡如仇的朱元璋來說算得上是寬大為懷了。畢竟,諸多開國功臣都死在朱元璋屠刀之下,陳友諒的後人應該為此而感到慶幸。至於陳友諒的長子陳善兒,被俘後再無記載和蹤跡可尋,極有可能是被朱元璋一刀咔嚓掉了。
-
9 # 魏青衣
陳友諒,元末群雄之一,陳漢開國皇帝,生於公元1320年,卒於公元1363年。
對於陳友諒,相信所有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都會記得這個乞丐。當然了,影視作品固然是會有偏頗之處,但陳友諒的機智聰穎卻是沒人能懷疑的。
陳友諒之所以輸給了朱元璋,並不是因為陳友諒不如朱元璋,相對的,陳友諒的個人能力很可能要強於朱元璋,但為君王者,可並不僅僅是要自己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掌控部下的能力,儘管陳友諒在御人這方面並不比朱元璋差,但朱元璋畢竟有一系列能人謀臣為自己保駕護航,依仗著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策略,瓦解了陳友諒與張士誠的聯合,朱元璋最終還是擊敗了陳友諒。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友諒的勢力是要勝於朱元璋的,但是一場鄱陽湖之戰,陳友諒大敗,不僅是大敗,陳友諒更是身中箭弩身亡。
國主戰死沙場,整個陳漢立刻便風聲鶴唳起來,明眼人都知道,沒了陳友諒的陳漢,已經輸定了。
陳友諒,其實是有兩個兒子的,陳友諒兵敗身亡了,少主下場又如何?陳友諒長子陳善兒,次子陳理。
長子陳善兒,並未逃離厄運,陳友諒兵敗身亡的時候,陳善兒也跟著被兇猛的朱元璋軍俘虜,儘管陳友諒收下有強軍六十萬,依舊無法阻止朱元璋二十萬大軍壓境。
陳友諒雖然兵敗身亡,長子陳善兒也逃得一劫,但陳友諒的屍首與次子陳理一起被太尉張定邊拼死保護,匆忙逃回了武昌。
次年,朱元璋再次率領大軍壓境,兵鋒直指武昌,在武昌的陳理頓時間便慌張起來,緊急命令各地將士出兵勤王,只可惜,陳漢大勢已去,陳理最終還是被圍困在了武昌。
當然了,陳理最後還是投降了,畢竟武昌已經被朱元璋包圍,陳理的勤王大軍也已經被擊敗,陳理已經沒有了任何勝算。
陳理投降以後,並沒有被朱元璋囚禁或是斬殺,反而是封了他一個歸德侯,陳友諒的其他親屬,也被封王,從這個角度看,朱元璋確實是宅心仁厚。但在光鮮亮麗的地位背後,誰又知道陳家人是怎麼生活的。
後來朱元璋因為擔心陳理再次起兵謀反,於是便將陳家遷往了高麗,陳家在高麗倒也過得不錯。 朱元璋對待陳友諒的後人,已經足夠仁慈,陳理得了善終,享年58歲。
-
10 # 南方鵬
從正史看,陳友諒至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太子,叫陳善兒,被朱元璋抓住,應該是某種原因死了,沒有下文。次子就是陳理,在張定邊的挾持扶助下繼位稱帝,“太子善兒被執。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屍遁還武昌”,與朱元璋相抗,才當了幾個月皇帝,在朱元璋親征下投降,見他年紀幼小,才十二三歲,又欲收陳友諒舊人的心,減少內耗,朱元璋當面表示不會為難陳理,並讓他從府庫中隨意拿走財物,以示大度。
這時江南未平,天下也處於混亂中,近在身邊的張士誠尚有威脅,朱元璋必須恩威並施收攏人心,等到張士誠也兵敗被擒,絕食身死,陳理的處境立馬改變了,他本人也有所覺察,有點怨言。朱元璋便以陳理雖是小孩子,但身份重要,容易被人利用為由,把他與大夏國末位皇帝明升,即大夏國明玉珍的兒子,一同送到高麗去居住,陳友諒父親等人也遷居異地。
等到李成桂廢黜高麗恭讓王自立,建立了北韓李朝,還活著的陳理依然受到禮遇,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遠上位後,朱元璋也已去世,陳理的生活有了較大改善,賞賜較為足用。當陳理去世時,還贈米豆五十石、紙百卷、賜棺槨,陳理有兒子陳明善。也有一種說法說陳理沒有死在高麗,而是逃回到四川隱居,開枝散葉。
-
11 # 瀟弟420
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歷史,王朝不斷的更替,而且向來是成者王侯敗者寇,由勝利者書寫歷史。在元末明初更是英雄輩出,梟雄滿地。其中最為強悍了除了貧民朱元璋,那就是漁民陳友諒了。那麼陳友諒死後,其後代下場如何?

他的兒子最後被送到了北韓,還被封王,但是悽慘而死,現在再南韓還有很多後裔。我們知道陳友諒本來是一個貧苦的漁民,生活十分的困難,後來投奔徐壽輝的軍隊,很快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爾虞我詐,幹掉徐壽輝,自己做了老大。

而且在武漢建立了大漢政權,最強盛的時候擁有雄兵百萬。其當年就親自率領60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朱元璋,光戰船就有幾千艘。當時實力弱小的朱元璋那是嚇得不輕,屬下大多主張逃跑或者投降。但是,在鄱陽湖大戰之後,其主力被徹底消滅。而且陳友諒頭部中箭,當場死亡。

陳友諒死後,其兒子陳理,當時才12歲,在部下蘇定邊等的擁戴下,返回武漢稱帝,成為漢國第二任的皇帝。但是朱元璋絲毫不給喘息之機,率領大軍襲來,攻打武昌,而當時漢國最強大的將軍張必先被常遇春俘虜,此時陳理皇帝徹底失去鬥志,於是開城門投降。

朱元璋沒有殺陳理,還封其為侯,居住在當時的南京。但是這位陳理那畢竟當過皇帝,在當時的湖廣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此時陳理還跟後來滅亡的大夏國皇帝明升來往密切。這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但是,又不能殺掉他們冷了人心。

於是朱元璋想到了遙遠的屬國北韓,派人將陳理流放北韓,還假惺惺的要北韓國王善待陳理。但是事實證明陳理到了北韓,這種善待直接導致其悽慘死亡。1372年,陳理到達北韓後,被封為陳王。而據北韓歷史記載,陳理到達北韓後,北韓國王給了其一些良田“兩年之後,又賜了一名婢女及米豆;再過一年,賜米四石,酒十瓶;再過四年,陳理病死了,李朝禮部贈米豆五十石、紙百卷、賜棺槨。”

看看這賜給的東西,幾年才給點吃的,這種善待估計就是謀殺。最後陳理在北韓晚年十分淒涼,最後貧病交加而死。但是其後代永遠在北韓生活。現在成為南韓人,南韓大姓陳姓很大一部分那是陳友諒的後代。而且每年很多陳姓南韓人到陳友諒陵墓祭拜,認祖歸宗。

-
12 # 一起轉圈圈VVIP
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的陳友諒,起初只是天完政權徐壽輝帳下大將倪文俊麾下的一員部將。後來倪文俊欲造反殺了徐壽輝自立,不料後來被陳友諒殺死。此後陳友諒將倪文俊的餘部收為己有,從此陳友諒的隊伍才開始發展壯大起來。
陳友諒膂力過人,而且還讀過一些書。雖然在一些能臣良將的輔佐下,後來陳友諒殺死徐壽輝自立為漢王建立了陳漢政權。但可惜的是,他心胸狹隘、獨斷專行,最終在起義如火如荼的時候鄱陽湖和朱元璋一戰一敗塗地。陳友諒本人也在那次空前的水戰中殞命,幸好他的把兄弟張定邊拼死將其屍體還有他的二子陳理救出。張定邊帶著陳理回到武昌後,便擁立陳理為帝。但此後朱元璋先後兩次親征武昌,君主弱小國無良將強兵的陳漢,最終沒有支撐太久便投降了。
陳理雖然是朱元璋勁敵陳友諒的兒子,但陳理出城投降後,朱元璋非但沒有殺他反而還待他甚好。不僅府庫中的財物任由陳理選取,而且還封陳理做了歸德侯,讓其居住在應天(南京)。不僅封了陳理,而且陳友諒的父兄也都被封了爵位。朱元璋以德報怨,本來是想收買人心,不求他們將來為明朝的社稷做什麼貢獻,只要不搞破壞就行了。但沒想到的是,陳理非但不領朱元璋的情,反而待著應天整日悶悶不樂有時候還會發一些無用的牢騷。
朱元璋得知這件事以後,並沒有怪罪陳理。但有一點還是讓朱元璋不得不考慮清楚。陳理是個孩子,童言雖然可以無忌,但難免有小人從中作梗。即使朱元璋對他再好,一旦受到了小人的蠱惑和利用,再大的恩情也都是付諸東流了。想到這點朱元璋還是不由的心頭一顫,雖然是敗軍之將,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朱元璋不願效法前代將陳理弄死,於是想了個更好的法子。那就是將陳理還有明玉珍的兒子歸義侯明升一起請到了明朝的藩國高麗居住去了。
就這樣,在元朝降將延安答理的護送下,陳理和明升順利抵達了高麗。朱元璋還派人帶去了賞賜,並讓高麗王善待陳理和明升。而陳理的祖父和伯父、叔叔以及堂兄弟們則被朱元璋遷到了滁陽居住。陳理一行到了高麗後,的確受到了高麗王的親切接見。雖然在高麗居住期間,高麗王和其臣子並沒有怎麼為難陳理等。但陳理在高麗生活的並不好,可以說過的很艱苦。儘管後來陳理也受到了一些賞賜。
陳友諒曾經是朱元璋的大敵,陳理是陳友諒的兒子。陳友諒失敗陳理投降後,朱元璋待陳理不薄了。但即便如此,也難以撫平雙方混戰中給年輕的陳理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朱元璋為了明朝社稷考慮,也為了大仁大義考慮,並沒有效法前代的君王對陳友諒的家族痛下殺手。
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也是有其仁慈的一面的。陳理雖然在高麗生活的遠不及在中原做皇帝時那般榮華,但卻保全了性命保全了陳氏血脈。陳理後來老死在了高麗,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如今陳理的後裔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南韓人。陳姓如今是南韓的一大姓氏之一,如今南韓的陳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陳理的後代。
-
13 # 鳶都榮哥
陳友諒死後,其後代下場如何?
他的兒子最後被送到了北韓,還被封王,但是悽慘而死,現在再南韓還有很多後裔。我們知道陳友諒本來是一個貧苦的漁民,生活十分的困難,後來投奔徐壽輝的軍隊,很快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爾虞我詐,幹掉徐壽輝,自己做了老大。而且在武漢建立了大漢政權,最強盛的時候擁有雄兵百萬。其當年就親自率領60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朱元璋,光戰船就有幾千艘。當時實力弱小的朱元璋那是嚇得不輕,屬下大多主張逃跑或者投降。但是,在鄱陽湖大戰之後,其主力被徹底消滅。而且陳友諒頭部中箭,當場死亡。
陳友諒死後,其兒子陳理,當時才12歲,在部下蘇定邊等的擁戴下,返回武漢稱帝,成為漢國第二任的皇帝。但是朱元璋絲毫不給喘息之機,率領大軍襲來,攻打武昌,而當時漢國最強大的將軍張必先被常遇春俘虜,此時陳理皇帝徹底失去鬥志,於是開城門投降。
朱元璋沒有殺陳理,還封其為侯,居住在當時的南京。但是這位陳理那畢竟當過皇帝,在當時的湖廣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此時陳理還跟後來滅亡的大夏國皇帝明升來往密切。這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但是,又不能殺掉他們冷了人心。
-
14 # 提筆再畫西遊
陳友諒死後,其兒子陳理,當時才12歲,在部下蘇定邊等的擁戴下,返回武漢稱帝,成為漢國第二任的皇帝。但是朱元璋絲毫不給喘息之機,率領大軍襲來,攻打武昌,而當時漢國最強大的將軍張必先被常遇春俘虜,此時陳理皇帝徹底失去鬥志,於是開城門投降。朱元璋沒有殺陳理,還封其為侯,居住在當時的南京。但是這位陳理那畢竟當過皇帝,在當時的湖廣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此時陳理還跟後來滅亡的大夏國皇帝明升來往密切。這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但是,又不能殺掉他們冷了人心。
-
15 # 生平不吃泡麵
陳友諒,元末起義的標準反動派,雖是私鹽販子出身,自始至終,徹頭徹尾的反元派,直接就是個亡命徒。其父陳普才,陳友諒一共有五個親兄弟,分別是陳友富、陳友直、陳友諒、陳友仁、陳友貴。其中陳友仁在鄱陽湖一戰中戰死了,陳友貴及堂弟陳遂在戰敗後保護五皇妃何氏攜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和九皇妃薛氏逃走,下落不明。另外兩個弟弟,都先後投降朱元璋,並被授爵。朱元璋對陳友諒的親族還算不錯了,不僅給其兩弟封授爵位,連他的父親陳普才在投降後也被封承恩侯。
陳友諒有記載的,長子陳善,次子陳理。後期鬥爭中,不敵朱元璋,兵敗後,長子陳善在老部下洪濤濤護送到大別山深處,改名換姓,化名郭景福逃掉朱元璋的追殺,倖免於難,得以善終。次子陳理在陳友諒鄱陽湖打敗後,由陳友諒舊部張定邊等護送返回湖北武昌。返回武昌後,在張定邊等人的擁護下,成為大漢第二任帝,改元德壽。後來在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後,出城投降。投降後,朱元璋念其年齡尚幼小,皇恩浩蕩,免其死罪,流放遠地。“理居京師,邑邑出怨望語。帝曰:‘此童孺小過耳,恐細人蠱惑,不克全朕恩,宜處之遠方。’”
所以朱元璋殺戮雖重,在這一點做的還算可以,成王敗寇,理解就好。
-
16 # 探秘獵人
在《裁嚴郡九姓漁課並令改賤為良碑記》中說:嚴郡建德縣之漁課,始自明洪武年間。.. ..相傳陳友諒明初抗師,子孫九族家屬貶入舟居,使之身為賤業,幾無異於校坊之設也。由明數百年來,漁課照完,舟中所居婦女,名為眷屬,實則官妓。雍正十三年,嚴州府淳安縣人方檠如所作的《百五歲老嫗》嫗陳氏,本漁舟婦。漁舟凡九姓,男來女往,世婚媾如朱陳村。相傳故陳友諒水軍也。友諒敗死,水軍散走東下,其後雜隸衢、婺、嚴三郡,為舟師所隸之。郡官給舟符相檢校,其名曰郵票且微徵庸焉,匝一歲而更根據《九姓漁政考》其子孫九族貶入舟居,以漁為生,改而業船”。這是陳友諒部屬被貶說
《建德縣誌》卷15,一方面說了陳友諒部署的說法,一方面又提出觀點:或雲此種漁戶皆亡國大夫遺種。宋末都杭,朝士愛嚴陵山水,避世於此,其不捨舟就陸者,猶是薇蕨首陽
回覆列表
《明史》記載:陳友諒有兩個兒子:陳善兒和陳理。在陳友諒割據江西、湖廣,自立為漢帝的時候,陳善兒被封為太子,而陳理年紀還小,做不了事。
公元1363年,陳友諒大敗於鄱陽湖之後,太子陳善被朱元璋俘獲,陳理出逃,於武昌繼承陳漢帝位。
陳友諒後代鄱陽湖大戰,“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驟中流矢,貫晴及顱死。軍大潰,太子善兒被執。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屍遁還武昌”。
太子陳善兒被俘後,下落不明,應該也是死了,至於陳理,在張定邊等人的扶持下,於武昌繼承了陳漢帝位。在同年冬天,朱元璋親征武昌,劉理抵擋不住,只能投降了。
朱元璋進入武昌後,並沒有處決陳理,而是把他封為歸德侯,而且把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因為有勸諫陳友諒的功勞)封為承恩侯,陳普才長子友富為歸仁伯,次子友直為懷恩伯,四子友仁、五子友貴已經在鄱陽湖戰死,追贈友仁為康山王。
不過劉理和爺爺伯父一起住在應天(今南京,朱元璋國都),可一直悶悶不樂、口出怨言(理居京師,邑邑出怨望語)。朱元璋雖然認為這是“孺小過耳”(小孩子童言無忌),但考慮到他一家和其他割據勢力的家人都住在京師,難免以後會出事。於是把劉理和歸義侯明升(大夏國主明玉珍之子),一起遷往高麗居住(今北韓),並讓高麗國王好好善待他們,讓陳善才等人移居滁州(今安徽),分化監視起來。此後劉理不見於《明史》,只在北韓《高麗史》和《李朝太宗實錄》中有零丁記載。
《高麗史》:“乙丑,陳理、明升等男婦共二十七人入京。……升年十八,理年二十二”。
《高麗史》:“辛巳,賜陳理明升苧布九匹”。
建文三年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遠賜予陳理一些土地。
永樂元年十一月初四,李芳遠賜予陳理一名婢女和米豆。
永樂二年六月初七,李芳遠賜予陳理四石米,十瓶酒。
永樂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陳理病死,留下一子陳明善。李朝禮部贈米豆五十石、紙百卷、賜棺槨。
可見劉理和明升在北韓的生活十分窘困,基本都是靠朝廷接濟才能生活下去,而朱元璋把他們安置在北韓之後,基本也沒怎麼管過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