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晚報文旅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的對仗工整、美好形象的文字言簡意賅,表達對生活的希冀,這種文學樣式只屬於咱們中國。也是所有華人喜度春節的重要標誌。春聯的張貼,也代表著春節的臨近。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那麼春聯的起源是什麼呢?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趕快對下聯,參與進來吧~

  • 2 # 夜小紫

    春聯的起源,與門神的關係最大。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後難以忘懷,常夢到李建成前來索命。李世民非常恐懼,於是讓自己手下的大將秦瓊、尉遲敬德在殿外守夜,後來就再也不做噩夢了。於是唐太宗把兩位將軍的樣子畫下來,貼在門上。現在的門神,一般都是這兩位。

    但是這並不是門神最早的面貌。

    東漢張衡的書中記載了一段《山海經》逸文,說東海有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在山上有一棵三千里的大桃樹。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大門。據說這一道門是鬼門,對面住著各種妖魔鬼怪。如果放任妖魔鬼怪從門裡出來,那麼人間就危險了。

    所以,天帝派了兩位神仙守衛這道大門,一位叫神荼,另一位叫鬱壘,如果有妖魔膽敢從門裡逃出來作亂,兩位神仙就用草繩把它捆起來,去喂座下的一隻白色老虎。

    後來,人們為了辟邪,就模仿這個故事,在自家的大門外,懸掛兩塊桃木板,在板子上畫上兩位神仙的畫像,或者寫上他們的名字,這就是最早的門神,因為用的是桃木板,所以人們又叫桃符。

    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後世,大家學過王安石著名的七言絕句《元日》,裡面有一句說:“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桃符。

    但是,有些有文化的人,總覺得光禿禿的兩塊桃木板不好看,便想,可不可以在桃木板上寫上意蘊美好的句子。所以,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後蜀的國君孟昶,是一個著名的詞人,孟昶出於這樣的想法,創作了第一副春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後世,於是漸漸成為了風氣,到了宋朝,人們逐漸把桃木板換成了紅紙,便形成了我們現在這樣的春聯。

    伴隨著春聯的興盛,到了明清時期,對聯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文人們大都喜愛撰寫對聯。有清一代,更是湧現出了許多對聯名家。

  • 3 # 清塵逸想

    春聯最初起源於漢朝,那時人們在春節來臨之前會在門口設定兩個“桃符”,一面是神荼,一面是鬱壘,桃有辟邪之義,而神荼、鬱壘是古神話傳說中的門神(唐太宗以後,才又有了秦瓊、尉遲恭),寓意“平安吉祥"。

    在敦煌考古中發現了兩幅疑似春聯的文書,第一幅是“三陽始布福慶初新;四序初開壽祿延長。"第二幅是“三陽開始福延新日;四序來祥慶壽無疆。”據此,學者們推斷,在唐時,應該是桃符和春聯混用時期,此時“春聯”的形式已有發端。

    史載公認最早的春聯就是宋史所著五代十國時期後蜀之主孟昶所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了。

    北宋和南宋時春聯已經比較普遍了,在宋人的筆記中時有提及。

    明朝時,由於皇家的提倡,春聯之風大興,出現了《玉堂巧對》、《古今巧對》等諸多研集對聯的諸作。

    清朝時,春聯就是已經進入了鼎盛時期,而且出現了專門替人代寫春聯的行業,春聯的格式、規格、用紙、用墨等都有了許多的講究,真正成為了一種傳承藝術。

  • 4 # 琵琶嘴

    (一)大明時太祖倡導。傳說春聯的普及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記戴,有一年過年時,朱元璋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大概因朱元璋是窮家出身,貧寒之士,渴盼過年的快樂之故。

    (二),春聯的演變。原先的春聯是寫在桃木板上,後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古人公認,紅色有驅邪,化吉之意,因而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最早人們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以辟邪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上門神的名子。所以,春聯與門神同具辟邪及裝飾居舍的功能。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以代之。

    (三)春聯用紙色彩的講究。春聯均用大紅色紙書寫,黑墨字,近年有用金粉(銅粉)寫的。但寺廟佛堂講究用黃紙黑字春聯。還有,守孝未過三週年之家庭,絕不採用紅聯,而必須採用綠紙或蘭紙書寫春聯。另外,還要知道對聯的專用性,不要弄錯。如灶爺用的,土地爺用的,飼養牲畜房用的。還有軍人家庭用的,合作醫療室用的等等,都有其對口的專用內容。

    (四)春聯的民俗,永遠傳承。春聯的文學形式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著時代的背景,抒發出人們美好的願望。今天,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更體現了改革開放的絢麗成果,和人們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雄心壯志和宏偉理想。′

  • 5 # 虹繞虹臨

    對聯就是由格律詩的對偶句和駢賦的儷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因此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民國時,劉師亮諷袁世凱一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年”。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華民國’四個字是“對不齊(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特點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古代漢語的詞性分類與現代漢語不同),就是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對聯的平仄要求為“仄起平收”,即上聯韻腳為仄聲的話,那麼下聯韻腳便要平聲收尾,謂之“仄起平收”。至於對聯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現象,但應視為變格,不應視為對聯的常例。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宜相互銜接,不宜重複。(無情對不在此列)

    按用途分編輯

    春聯:新年專用之對聯。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輓聯: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行業聯:不同行業貼於大門或店內之用。如: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屠戶)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書店)雖是毫髮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理髮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旅店)言志聯:道出志向之用。如: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楊邦乂)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袁世凱)祝壽聯: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有慶。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 6 # 考古者說

    這個故事說,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這年過年,就想這半年過得紅火熱鬧一些,命令,全國百姓都必須在門上,張貼用紅紙寫上對偶句子的春聯。下旨之後他還不放心,還要親自到京城中去走走看看,看看百姓們有沒有遵守他的旨意。

    結果溜達這一圈,果然發現有一家門上空白,沒有貼紅色的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前去質問。結果一打聽發現這家人世代幫人閹豬,全家大字不識一個,又沒有請到會寫的人,所以沒有辦法貼。朱元璋得知原委之後,乾脆大筆一揮,親自寫了一副對聯送給這家人,只見朱元璋寫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恰好符合這家人所從事的職業,也堪稱千古絕對。

    從這之後呢,貼春聯的風俗就在全國流行起來,成為華人,每年必不可少的習俗。

    但是,真正的春聯是起源於朱元璋的旨意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春聯很可能在秦漢時期已經萌芽,華人很早就開始講究漢字對稱的藝術,這也可以算得上是較為原始的對聯。比如說漢代流行一種辟邪的配飾——剛卯,剛卯就是用兩枚一對組成,每一枚上寫一些辟邪消災,祈福的話,兩枚已對上的話語整齊對稱出現。

    到了唐代時期,過年貼春聯的行為可能已經出現。李商隱有一首詩叫做《嬌兒詩》,其中有一句“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這裡請人書寫的“春勝”指的應該就是當時情況下比較原始的春聯。

    我們都知道到了宋代市民階層興起,由於整個社會比較富足,市民階層不再僅滿足於枯燥的物質生活,開始追求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安石就有詩說: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這句詩基本可以看出,過年時候貼春聯,在宋代,已經是普遍流行的了。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早在秦漢時期春聯就已經蒙生於中國漢字漢語對偶的藝術之中,到唐代,正式的在過年時書寫,張貼的春聯開始成形,經過五代實際的發展,到兩宋時期稱為市民階層,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過節方式。

  • 7 # 宇璽龍

    大家現在公認的歷史上第一幅對聯是唐後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主孟昶所做。也有認為是那時期的學士辛寅遜所做。內容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現在這段歷史已經被改寫,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內的最新發現顯示,有一本遺書記錄了12副春聯,作者是劉丘子,時間是開元十一年(723年),比孟昶的對聯要早240年。內容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並且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以後大家還是尊重歷史,記住這幅中國最早的對聯。

    可見在唐朝的初年已經有了對聯。那麼在此之前人們過年是怎樣打扮門庭的?那時是在門的兩邊懸掛桃符,就是桃木做的類似現在對聯尺寸的桃木板,上面刻有辟邪的降鬼大神“神荼、鬱壘”。到唐朝時改成秦叔寶和尉遲恭的。不過那時沒有官方的統一部署,相信掛桃符和貼紙質對聯的都會有。之所以是有桃符演變成春聯,肯定是古人也嫌掛桃符太呆板,沒有新意,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早已產生了審美疲勞。

    對聯的真正官方推廣是在明朝,朱元璋特別喜歡對聯,每至春節發動官員文人大寫特寫,每戶必貼,由此對聯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當時最有名的是朱元璋為一家屠戶寫的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其氣勢之大和貼切完美都是後人無法相比的。

  • 8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古代人們過年也貼春聯,那時的春聯叫桃符,就是在桃木上寫上符畫掛在門上,鎮宅除邪,除舊迎新。有詩為證,宋代詩人王安石寫了一首《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最後一句就是指古時過年用桃符代替春聯。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過春節改用紅紙書寫對聯貼在門上,更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最早的春聯是孟昶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春節貼春聯在中國有兩千多年曆史了,這一傳統習俗將永遠發揚光大!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歡迎友友留言關注!

  • 9 # 天翼使用者6461845153317

    春聯的由來春聯字表示郵批簽字的調演變而來的。相傳一個比鬼還暴力的人被調至她死了,然後趁著可以驅鬼,然後是兩個字形,先端盆水,而且同時兩個人都掛的名人有什麼沉的,後來舒適性欣賞。

  • 10 # 清風明月話歷史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貼花花,指的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等東西。今天剛好是臘月二十八,我給大傢伙說說貼春聯的故事吧。

    說起貼春聯,這裡頭還有一個典故。

    據說五代之前,百姓們貼的不是春聯而是貼桃符。據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上面畫著“神荼”、“鬱壘”二神,專門用來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

    到了五代,後蜀國君孟昶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時尚潮流。在公元964年的那個除夕,他認為每年春節家家戶戶貼桃符,一點新意都沒,於是突發奇想,叫來了大學士辛寅遜。

    他說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神荼”、“鬱壘”二神,沒有創意,朕今日個想創新一下,準備寫兩句話,代替“神荼”、“鬱壘”二神。

    辛寅遜會意了,立即攤開筆墨,等待著皇帝的吩咐。

    孟昶思索了一下,說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兩句話是說,新年我們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當時,朝廷以呂餘慶知成都,長春乃是太祖誕聖節名,因此這兩句話十分喜慶吉利。

    辛寅遜聞言後,連連點頭,大聲說好,大筆一揮,寫下這兩句話,並命人張貼在門的左右兩側,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就這樣誕生了。

    從那以後,民間不再貼門神,而改成了貼春聯,到了宋朝,百姓們又把春聯叫做“桃符”。所以王安石的詩中才會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到了明朝,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下令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副春聯,以示喜慶。以往春聯是寫在紅色的桃木板上的,這次他還有特別的要求,要求百姓們將春聯改寫在紅紙上。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簪雲樓雜話》

    從此以後,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習俗便流了下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上春聯,祈禱明年生活順心,萬事如意!讀者朋友們,如果今天還沒有貼春聯的話,趕快貼上春聯,迎接新春!在此我向大家拜個早年,祝願大家豬年吉祥,萬事如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居正生前為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什麼死後卻被抄家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