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話歷史

    其實按照張居正的某些作為,你是萬曆皇帝也會這麼做。

    首先咱們還是來說一下張居正吧。

    張居正這個人咱們首先說,的確是個能人。在《明朝那些事》中對張居正的評價是“張居正是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而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對張居正雖然沒有著墨太多,但是也可以看出來張居正的才能。

    張居正最大的貢獻應該就是我們熟知的“一條鞭法”,在賦稅領域的這場改革,大大增加了明朝當時的稅銀,充盈了國庫,財政變得更加穩定可靠。也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稅收,保護了普通人民的利益。而其本人也是十分努力刻苦,父親去世都沒有回去,這也成為後面彈劾他的重要一條。

    之所以最後如此悽慘,我覺得主要以下幾個原因。1,萬曆皇帝本人不放過他

    張居正一直以來都被稱作帝王師,在萬曆小的時候,先帝讓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來輔佐萬曆,後來高拱被趕走,也就是說實際上就是張居正一人。張居正過分嚴苛,凡事都對萬曆要求極高,雖然萬曆貴為皇帝,卻也十分節儉。張居正天天教育他就是省錢省錢,萬曆小時候其實是存在物質不滿足的。而張居正在萬曆心中,當時就是完全廉潔奉公的,可以說是又怕又敬。死了以後怕要宣洩,而那個敬,又因為張居正的貪汙而崩塌,天天讓你節約的人自己卻貪汙。

    2,對立集團

    其實說的坦白一些,張居正的所作所為,也是一個孤臣,尤其是馮寶不在以後更是如此。他又大興改革,得罪了不少的既得利益者,懲治貪汙,不知道抄了多少官員的家,當他死後,這群勢力立刻反撲,而萬曆也只能夠加以引導利用,而不能針鋒相對。

    3,社會環境,制度

    這點我不打算展開說,明朝當時處於一個非常奇怪的狀態,就是好像有一股來自體制的勢力干預著一切,皇帝都無法阻止,無論是嚴嵩,高拱,還是張居正,都被這股力量左右,具體奇怪,可以讀一下《萬曆十五年》,可能會有體會,我在此強烈推薦一下。

  • 2 # 哥是前衛

    在神宗年幼的時候,張居正從來不拿皇帝當領導,總是以嚴師自居,督促小皇帝讀書。小皇帝想偷懶一會,都會被張居正抓住機會以大道理猛批一頓。但是當皇帝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獨立意志,他和張居正之間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分歧和矛盾。功高震主向來是權臣的大忌,而此時的張居正渾然不知,自鳴得意,依然把持著朝政,決策朝廷的大事。平日朝堂之上,每逢夏季烈日炎炎,張居正的身邊,總站著宮廷奴婢,專門負責打扇子。到風雪寒冬時,張居正的腳底下,又會鋪好熱氈布,保證從頭到腳暖洋洋。吃飯穿衣,更是要講排場。後來老父過世,張居正回家奔喪,要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轎。這一切都使皇帝對張居正的態度迅速向仇恨方向轉變。

    明神宗的貪財,可以說加速了張居正被清算的速度。張居正的政治盟友,大太監馮保被抄家後,皇帝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同時也因馮保貪汙瞭如此多的財產而感到憤怒,以此類推,皇帝也打上了張居正家產的主意,他要抄張居正的家,沒收他的財產。《明史記事本末》記載了一件事,神宗的同母弟弟潞王籌備婚禮,缺少操辦婚禮的銀子,皇太后正因此發愁。神宗拍著胸脯對皇太后說:“這事您不用擔心,我有辦法,朝廷的官員都巴結馮寶和張居正,肯定給他們孝敬了很多銀子。”太后聽了心中大喜。正好這時候又有人上奏:遼王府“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說的有理有據。至此,張居正家已難逃被清算抄家的命運了。

  • 3 # 平凡的世界0430

    得罪的官員、文人實在是太多了。

    一條‘鞭法’,一個考成法,的確是利於國,利於民,可對於官員們來說,這就是在剝奪他們生活的條件,觸動的利益實在太多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俸祿的確低得可怕,想要過得好,必須得‘撈油水’。而鞭法帶來的,就是斷絕了很多官員的生活。

    張居正去世後,很多官員、甚至於張居正生前的‘無意’得罪的文人,開始帶動輿論,說張居正才是真正的貪官,看看他住的房子,湖北老家那一群親戚都多麼多麼有錢。

    張居正去世後,馮保還去他們家拿走了幾顆夜明珠(大珍珠),都是你(萬曆)被豬油蒙了心,聽信了他的話。

    這就讓張居正在萬曆心中的形象瞬間崩塌,聽風便是雨。下令抄家,可是這一抄家,萬曆才發現自己原來才是個傻子。

    到了這時候,萬曆想要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是順勢消除張居正的影響力,想把大權握在自己的手裡。可實則是,最後自己淪為被針對的目標。

  • 4 # 雁城流浪僧

    隆慶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隆慶皇帝朱載垕駕崩,年三十六歲。在這風雲交際之時,張居正與馮保透過一系列手段將首輔高拱趕回老家,從而張居正奪取了內閣首輔的寶座。自嘉靖二十七年怠工起,大明幾位頂級天才的搏鬥,最終的勝利者屬於一直低調的張居正,他等到了最後,成為了遊戲的終結者。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了,我的同僚!你們兼濟天下的夢想,將由我去實現。我也不想坑你們,但權利實在給人太多的快感,而那個位置又太擠了。對不起了,我曾經的朋友,這個偉大的帝國將在我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官上任三把火,張居正也不例外,他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改革主要內容是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何為一條鞭法,在此之前稅收的種類主要分為三塊:田稅、人頭稅、徭役。而一條鞭法就是這些稅收全部摺合成銀兩,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成貨幣稅,通俗點就是以後國家稅收統一收錢,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就此名留青史。萬曆元年張居正給萬曆上書,實際給自己上書,他說“月有考,隨有稽,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也就是考成法。何為考成法,就是國家年初給官員設定這一年的目標,年底在核對,達到任務的升官,達不到的滾蛋,就此大大的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在張居正的帶領下大明帝國國庫充裕,國家太平。

    一切似乎都在張居正的掌控之中。萬曆五年(1577)張居正一生最為嚴峻的考驗到來了,一件似乎很平常的事――他爹死了。訊息傳到京城後,滿城轟動,無數官員上門,哭的哭,拜的拜,然後一把鼻子一把淚的離開,離開時還來句“節哀順變”。但你要相信要是張居正自己掛了,是沒有幾個人會上門的,因為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張居正也十分清楚難過歸難過,接下來他將面臨一個問題――丁憂。他張居正可以不怕皇帝,但他必須怕祖制而丁憂就是祖制。何為丁憂?若朝廷官員父母出世,無論你當多大官,你都得回去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張居正明白如果自己現在走了,改革必將半途而廢,自己也將走向末路,因為他已經得罪了很多人了,倘若自己一旦交出權利,昔日那些敵人必將置他於死地。於是他只剩下一條道路――奪情。

    所謂奪情,是指事情太緊急,經皇帝同意,可以不用回家守制。很快皇帝就下達奪情的指令了。但朝廷官員不買賬,其實大家都明白奪情是假,只有權利才是真,很快就有一批人彈劾張居正奪情。皇帝給這些彈劾張居正的人的答覆就一個字――打。打完這些人後,攻擊張居正的人有增無減,罵來罵去終於把小皇帝罵火了。萬曆皇帝隨即頒佈了一道命令:膽敢再攻擊張居正奪情者,格殺勿論!自此,這些官員才消停,畢竟皇帝動真格了,還是命重要。但張居正自己清楚這不過表象而已,自己為了挽救這個國家,已經得罪了太多人,一旦不慎,前面便是萬丈深淵等著自己。是他的一條鞭法讓官員不得再隨意魚肉百姓了;是他的考成法讓官員不敢再偷懶了。

    當張居正爬到權利的頂峰時,前面便是下坡路了。張居正常常對人說“我非相,乃攝政”,所謂攝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權利。他還在家裡掛了一副對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張居正字太嶽,而對聯的下半句份量要高於上半句,正所謂天要你亡先要你發狂。

    當萬曆登基之時,她的母親常常跟他講,要想維持這個國家就必須得靠張先生。萬曆對張居正十分尊敬,每次張居正上朝講話時,他都說,:張先生站在,我怎麼好意思坐著。夏天熱時也安排人在張居正兩邊給他扇扇子。對這對孤兒寡母的心思,張居正十分明白,他對李太后禮敬有加;但對萬曆就完全不一樣了,想怎麼罵就怎麼罵,比爹還爹。有一次萬曆讀《論語》時,不小心讀錯了一個字,張居正在一旁大吼:這字你讀錯了。如果是我在學校讀錯字了,被老師這麼一吼,也不會高興。但萬曆沒有還嘴,不但不敢還嘴,還嚇的瑟瑟發抖。在封建社會這麼對皇帝,拉出去槍斃一百回也不過分。最為嚴重的一件事發生在萬曆八年,喝完酒後的萬曆要一個太監唱歌,但這個太監不會,於是萬曆把太監打了一頓。其實,皇帝打你一頓根本不算事,就是砍了你也不過分。但馮保把這件事告訴給了李太后。萬曆知道事情不妙,瘋狂磕頭求母后原諒,據說當時李太后還想把萬曆廢了,這個可能是嚇嚇他的。後來李太后要求皇帝檢討,皇帝檢討就是“罪己詔”。萬曆當時腦子裡飛快的運轉,我堂堂九五至尊,喝個酒,打了個人,怎麼就落到如此地步,還差點丟了皇位。作為帝國的統治者怎會如此窩囊,是誰導致了這一切?沒錯,就是張居正,是他主導了一切,我已經十八歲了,他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他何許人也?這就是萬曆八年的醉酒打人事件,事情雖然很簡單,但結果十分嚴重,因為在萬曆心中張居正的形象已經由朋友和老師轉變為敵人了。張居正也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妙,幾次提出辭職,但都被萬曆駁回了。於是張居正更加賣力工作,但身體卻每況愈下。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張居正卒,年五十八。張居正死了,萬曆十分悲痛,畢竟這個人陪伴著他這麼多年,這個人為帝國做了無法磨滅的貢獻。之後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他的敵人無法對付他,現在人死了,該行動了。萬曆十一年,陝西道御史彈劾張居正十四大罪,接下來一批官員紛紛加入其中,天天罵,天天吵,把張居正從出生到死的事都翻出來了。畢竟張居正也是有問題的人,把那些最奸詐的人都趕走了,你說誰最奸詐,這些年混跡朝廷不到處打點一下誰會買你的賬,但張居正的工資就那麼多,所以有些“灰色收入”也很正常,皇帝都只坐十六人抬的大轎,張居正卻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轎。

    眼見群眾如此配合,萬曆也毫不客氣,立刻剝奪了張居正的一切榮譽稱號,並抄了張居正的家,從家中抄出黃金上萬兩、白銀十多萬兩。隨後張居正的長子自殺次子充軍。事情終於解決了,萬曆報仇了,他終於擺脫了張居正地控制。

    世間再無張居正!

  • 5 # 歷史大觀園GD

    張居正1582年7月病逝,萬曆1584年9月才徹底清算了張居正,中間相差兩年。我個人認為清算張居正是很正常的事情,張居正十年的首輔生涯,基本與皇帝的權力相當,影響了整個明朝,比皇帝還要大。所以萬曆親政以後,必然要消除這種負面影響,所以萬曆親政以後必然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清洗張居正一派。

    對萬曆來說,第一件事是擺脫張居正的陰影

    萬曆要想獨攬大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聖明君主,必須要否定張居正生前的改革政策,首先就是清丈田地被廢除。倒張派趁機攻伐張居正,比如應天府鄉試,題目為“舜亦以命禹”,暗指張居正有篡位造反之心。這在古代絕對是犯禁的大事,張居正是忠於明朝的,不然不會鞠躬精粹改革。倒張派只是讓萬曆明白他信任的老師是一個十足的小人,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小人,是一個包藏禍心的小人。

    清算的助推器:高拱的《病榻遺言》

    《病榻遺言》中記載了張居正與馮寶聯合同盟,讒言誣陷高拱。同時馮寶被查出問題,受賄金銀數以萬計,抄家被搜刮到金珠珍寶、宅邸數處,店鋪遍佈京城。僅僅一個宦官怎麼做到的?同盟者張居正難逃干係,御史攻擊張居正,列了十四條罪狀。

    張居正得罪了皇室

    萬曆皇帝的外祖父,李太后的父親武清伯李偉因為受賄,被張居正公然場合揭露斥責,極度不給皇帝和李太后面子。李太后信佛,想用私財修葺娘娘廟,張居正作為外臣,禁止李太后宮內設壇拜佛,還用李太后的財產改造橋樑。萬曆17歲時,有一次醉酒調戲宮女,張居正等人向李太后告狀,太后差點廢掉萬曆,萬曆因此對張居正等人懷恨在心。1584年,遼王王妃控訴張居正,他生前為了滾奪府鄰,竟矇蔽聖聰,廢黜遼王,侵犯皇室以自肥。

    改革接班人缺乏

    一般來說,大臣都會培養接班人,而張居正並沒有培養接班人。歷史上的改革,為了讓政策能夠延續,必然要培養一位接班人讓改革繼續。而張居正並沒有接班人,祂重用的人都是技術流管員,後來透過深入瞭解,我慢慢的發現張居正有接班人,就是萬曆皇帝。張居正苦心孤詣,寄託了全部政治理想的政治接班人,就是他的學生——萬曆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張居正對小萬曆那麼嚴厲的原因。但是這種嚴厲卻讓張居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直接導致了他死後遭到清算。

  • 6 # 尋找不答應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我粗略認為應該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權勢滔天,蔑視主上,皇帝仇恨他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勢的首輔,和馮寶、李太后構成權力的鐵三角,皇帝怕他、怨恨他並且忍他。客觀的說,張居正絕對是把萬曆當做聖君來培養的,關鍵是他不把皇帝當做一回事!每天五六點鐘就要求皇帝起來讀書,沒有事假和病假,還不能遲到,否則就要罰站捱罵;讀書也不能讀錯字,不然照樣訓得你狗血淋頭;皇帝想修建個宮殿,果斷被拒絕,說什麼有得住就行,錢不是你的,皇帝要節儉;甚至有一回,皇帝喝了個小酒又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就摸了一下宮女的小嫩手,然後就被罰跪,差點把皇位給丟了,苦苦哀求後還得下一份《罪己詔》!從這些事來講,張居正就沒把皇帝當做皇帝,掌權後的萬曆皇帝要是不把他多年飽受欺凌的仇恨全部清算回來的話,那就只能算他心胸開闊了!

    二、明朝官場的權力爭鬥慘烈,他沒有培養合適的接班人

    明朝的官場亂得很,孝宗和武宗時期還有所好轉,之後就不行,官員們特別喜歡權力鬥爭,當首輔的也沒幾個有好下場!比如說,徐階整完嚴嵩就被繼任的高拱所弄走,高拱得意沒幾天又被張居正所整,而張居正下臺後又被繼任的張四維所弄,張四維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卻又被後面的浪花申時行推死在沙灘上……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就是這樣,繼任的總是找前任的麻煩。如果有培養接班人接任的話,接班人多少能維護前任,就不會有後任老找麻煩的事,更不會導致人亡政息!但是這些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培養接班人的事是在申時行時期,不過他做得不好,後面也被清算了!只能說,明朝的官場,太喜歡內鬥了!像明朝的言官和仕子言論太放縱了,啥都能說還不用入罪,甚至還能博得美名賺取政治資本,順便將自己看得不爽的人除去,只要自己非法集合的人數夠多!

    三、私德有虧,皇帝和大臣都想弄他

    張居正能力不錯,改革也頗有成效,然而,張居正的品德不是那麼高尚!他權勢滔天,權壓皇帝和百官,官員基本沒人敢反對他,一反對就遭打擊甚至杖殺,連六部也成為下屬。比如說,內閣辦事,只有張居正坐著,其他人得站著;再比如說,吏部對天下官員的組織權力就在張居正時期被侵奪,等到申時行時期陸光祖當禮部尚書才奪回。張居正一死,被壓迫的官員立馬爆發對他的報復!何況,張居正貪財好色,生活極度驕奢,家裡黃金萬兩,白銀十多萬輛,甚至有一架三十二人抬的轎子,裡面再放兩個小蜜伺候,估計皇帝都沒這種待遇!此外,似乎也有貪戀權勢。先是兩個兒子考取進士有以權謀私的嫌疑,後以“奪情”之名不回鄉守孝逗留高位,從而引起百官的嫉妒和怨恨!而萬曆皇帝又是個喜歡存錢的傢伙,查抄馮寶後內庫進賬頗多,順便將張居正家也抄了給潞王當路費。

    四、變法改革是得罪人的工作,基本沒好下場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改革的,從維護朝廷和君主的統治來講沒有做錯,甚至還能改善民生。然而既然選擇改革,就要有把頭伸出去讓人一刀剁了的覺悟,畢竟,主持改革的基本是沒有好下場的,比如說最為著名的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張居正的變法,朝廷成效不錯,然而同時得罪了百姓和官員。一條鞭法,百姓一切用銀子解決,糧食都不要了。原本只需交一擔糧食的,現在為換成銀子得交一擔半。南方百姓還好,北方就更遭殃了,肥了國家苦了百姓。對於官員的考核也差不多一樣!砸人家飯碗,別人自然要找你拼命。權勢滔天時沒人敢動,落難時就是落井下石之際。

  • 7 # 九魚亭

    張居正是明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他的改革對明朝影響深遠,在明中後期,為國家續命幾十年。在萬曆年間,張居正實行新法,比如“一條鞭法”、考成法等等,恢復了明朝的國力,國庫充盈,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萬曆三大徵。史料記載“行之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

    然而張居正死後卻被清算,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財產全部充公,原因是什麼呢?

    萬曆皇帝親政要奪回皇權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年幼的時候,張居正是他的老師,且張居正對萬曆要求嚴格,甚至還呵斥過萬曆。這些在萬曆皇帝長大後,多少對張居正有所記恨。年幼的萬曆和李太后倚仗著張居正,而隨著萬曆慢慢長大,他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大明是朱姓的天下,不是張居正的天下,在張居正死後,正是萬曆皇帝奪回皇權的好時候。不論張居正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大,但在當時萬曆要親政,就必須廢掉張居正的權勢,以此建立皇家權威。

    張居正在任時權傾朝野,一家獨大

    張居正趕走高拱後,成為內閣首輔,對內聯合司禮太監馮保,邊境則有李成梁、戚繼光等親信重將。加上朝廷大多官員基本上都是張居正的人,只要有人對張首輔不利,督察院自己就處理了。可見當時張居正權勢有多大。

    一次,張居正返鄉,聲勢浩大,甚至超過了皇家禮儀。單他的轎子就需要32個人抬,張居正就是坐著這個離譜的大轎子回鄉,足足走了24天。可見當時張居正多少有些濫用職權、生活腐化問題,倒臺之後被人清算、抄家也是難辭其咎。

    張居正敵人同樣很多

    任何人都不可能令所有人臣服,張居正進行改革變法,這必定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這些官僚集團、地主集團必定對他恨之入骨。加上那些早就看張居正不順眼的官員,張居正一倒臺,成批的彈劾奏疏如雪片一樣飛到了皇帝書桌上,最後被抄家清算也就順理成章了。

    好在萬曆還是個明理的皇帝,及時制止了事態的惡化,沒有對張居正家人趕盡殺絕。張居正的偉大可謂名垂千古,但作為一個人他也有很多問題。我們就以史書的評價結尾“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

  • 8 # 哇哦歷史

    是他,讓明太祖朱元璋多享用五十年祭品

    說到歷代名相,不能不說張居正。縱觀歷史,很少有人能和張居正一樣,僅依靠個人的力量,就讓一個越過巔峰、正在下滑的王朝二次發力,不僅多回了五分之一管的血,還讓明太祖至少多吃了五十年的供奉。

    那麼張居正其人如何?他又為大明朝貢獻了什麼樣的非凡成就?為何死後短短4天,就落下神壇、家毀人亡?

    幹世之才,重振大明帝國

    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中得進士,而此時的大明帝國,往日開國時的雄風已經不再,第11任CEO嘉靖皇帝沉迷修仙,朝政荒廢。

    就在5年前,因為宮女被逼半夜起床採露水,被剝奪了養顏覺的她們合謀,差一點就把床上的嘉靖皇帝給勒死。

    幸虧蕾絲帶打了死結,不能發力,才讓嘉靖撿回一命,從此他更是撒手朝政。看這架勢,用不了多久,這部帝國戰車就要散架了。

    當時張居正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混亂的局面。好在有首輔徐階左抵右擋,朝廷才不至於翻車。張居正起先被安排做翰林編修,由於他為人敢於敢當,對自己的才幹非常自信,“勇敢任事,豪傑自許”(《明史》),不幾年就因為工作出色,被內閣首輔徐階引入內閣,並擔任禮部尚書、太子太保。

    明朝的內閣,就是權力中樞的代名詞。可以說,踏上仕途的張居正平步青雲,短時間就進入大明帝國的權利中心。

    而太子太保一職,要混飯吃這就是個閒職,若是幹好了,那可是前途無量。太子太保就是太子的老師,不是一般人能當的。而當時的太子,就是此後的萬曆皇帝。

    日後,即使已經坐在龍椅上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從沒像其他臣子一樣直呼其名,都只尊稱為“張先生”,可見張居正權威之高。

    1572年,10歲的萬曆皇帝登基,張居正毫不意外的正式成為內閣首輔,位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此開始了他的揮斥方遒的快意人生。

    手握大權的張居正,把憋了這麼些年的勁,都用在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上。他一手對公務人員進行改革,推行“考成法”:工作任務要定時間,到期完成,由上級督查你。這下真管用,大明朝再也沒有拖延症了,國家機器恢復高效運轉。

    同時,鑑於國庫空虛,張居正又推行了“一條鞭法”。這個一條鞭法,把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和徭役全部整合為一條:按畝交稅。

    家裡有幾畝地,按每畝標準交多少銀子就行,簡單明瞭,徹底杜絕了各級地方的盤剝和腐敗。

    而在此以前,歷代都是以糧食作為主要的交稅形式,到這兒才直接改為銀子,省去了複雜的儲存、轉運的成本,又節省了一大筆錢。

    就這樣,張居正硬是依靠自己的出眾能力,讓一個疲敝的王朝重振雄風,人民樂於耕種,國庫充盈,開創了“萬曆中興”。

    有一種“好”皇帝,叫老師希望你是好皇帝

    人無完人。雖然小萬曆皇帝一直由張居正親手教育,但是,他倆誰也不完美。

    張老師有經國濟世之才,同時性格卻太過強勢、甚至到了細碎的程度。因而這位小太子、今後的小皇帝,儘管受到了頂級的教育,卻也受到了極其嚴苛的管理。

    可以說,他的觀點就是老師的觀點,他的行為就是老師認可的行為。萬曆皇帝確實被培養成了一個“正確的”孩子,然而卻不是一個具備治國的能力、甚至具有良好個性的皇子。更何況,萬曆皇帝上面的嘉靖、正德二帝,要麼愛得道修仙,要麼沒事就騎馬跑到國外去玩,都沒起到什麼好的表率。

    為人強硬,性格操切,對立面擴大

    張居正以才幹自居,敢作敢為,同時也有其另一面,就是性格太強硬。

    所以儘管鞠躬盡瘁,為天下謀利,但是卻也遭到很多人嫉恨。我們以幾樁事為例,管中窺豹。

    剛入內閣時,其他內閣成員都比張居正入閣早、資歷高,張屬於後生晚輩。但是,唯獨張居正特立獨行,不管什麼時候,都有個丞相的樣子(“獨引相體”),不僅從不和大臣們八卦閒聊,而且到家拜訪的人也恕不接待。

    但是,張居正要麼不開口,一開口就極其在理,所以人人服帖。大臣們對性格強硬的張居正很是害怕,甚至超過了所有其他內閣大臣。

    另外,在推行“考成法”時,他還剝奪了所有公務員的公車出行權利。搞得大家要出差,只能自己買票坐大巴,叫苦不迭。

    當朝廷有職位空缺的時候,張居正寧可空著,也不讓才能次等的人上,因而達官貴人家的公子難於進取,頗有怨言。

    就算是萬曆皇帝,也一樣得不到任何特殊優待。“一條鞭法”期間,16歲的萬曆皇帝正值青春期,想玩的東西有點多,於是向戶部伸手,想要十萬元零花錢,但被張居正一口拒絕:現在國庫空虛,能省則省。

    這一開口不要緊,萬曆皇帝不僅零花錢沒要上,連元宵節的燈火、花燈費用也被免除了。這還不算完,重修慈慶宮、慈寧宮的工程也下馬了。特別有意思的是,竟然把萬曆皇帝的課程表,也由晚上調到白天,理由只有一個:這樣能省下一些蠟燭錢。

    當時的萬曆皇帝心裡,可能有一萬匹羊駝奔過。

    這樣的強硬性格,當朝幾十年,一定惹下了N+1個人,而這個1,卻也是力量最恐怖的人——鬱悶的萬曆皇帝。

    過山車式落敗——來自皇帝的怒火

    1582年,在老家一邊辦公、一邊養病的張居正過世。萬曆皇帝贈上柱國,諡號文忠,命令四品京卿、錦衣堂上官以及司禮太監共同治喪,規格之高,史所未及。

    然而僅僅4天之後,張居正生前所舉薦的潘晟被彈劾下臺,言官繼續把矛頭指向張居正。此時有罪人舉報,張居正曾經把繳獲的“金寶萬計”歸為己有。萬曆皇帝立即派人查抄張居正的府第,查獲黃金萬兩,白銀十萬多兩。

    很快,萬曆皇帝下詔削去張居正的所有官職,撤銷此前賞賜的所有印璽,剝奪贈與的四代誥命。

    萬曆皇帝還說,本來要發棺鞭屍的,權且算了吧(姑免之)。而張居正的弟弟和兩個兒子,都被髮配到了煙瘴之地戍邊。一代名相,最終短瞬間落得家破人亡。

    7年後,萬曆十七年,還要在位31年的萬曆皇帝,從此再沒有上過一天朝。

  • 9 # 過去即歷史

    改革嘛,肯定會得罪人,張居正變法也不例外;

    張居正改革其實就是理財,把原來歸國家的稅收收上來,而不是被截留;因為以前的稅收每年的應收份額能完成50%就已經很高了;可張居正上臺後,要求完成至少80%,並把責任落實到人。所以國庫收入增加的很可觀。增加國庫收入同時也沒有過份增加下層社會的負擔,這應該是改革最成功的地方,但也觸犯了權勢人物的利益,但這還不是他們恨張居正的理由。

    最要某些人恨張居正的是他制定的考成法和內閣管理言官制度;這兩個制度是最傷筋動骨的,考成法類似於今天的績效考核,內閣管理言官制度就是把言官下方到地方監督地方官員對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這兩個制度是官員們最反對的,也是張居正死後最早被廢除的;這是他改革方面決定他被反對的理由。

    再有就是張居正個人生活有點不注意,比如坐三十多個人抬得轎子回鄉省親,等等。反而經常勸萬曆要勤儉節約、不要亂花錢等等。這搞得萬曆很不爽。

    張居正生前,萬曆一直支援張居正,張居正死後,不斷有人反覆在耳邊吹風,萬曆也已經長大,要擺脫點張居正的影子,多重因素導致了萬曆決定對張居正的清算,而且差一點張居正都被開棺鞭屍了。

  • 10 # 蒼茫人說歷史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弟子黎東方這樣評價張居正:“以施政的成績而論,他不僅是明朝的唯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漢朝以來少有的。諸葛亮與王安石二人勉強可以與他相比。”

    隆慶六年(1572年)隆慶皇帝離世,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世稱明神宗。

    萬曆元年張居正作了內閣首輔,對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經過他的整頓治理,朝廷綱紀恢復,中央威信提高,賞罰分明,吏治改善,國庫充實。明朝經濟復甦,到處一片欣欣向榮,呈現出萬曆中興的局面。

    歷史之詭異就在於此,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的張居正為何在他死後不久就遭到萬曆皇帝的清算而家破人亡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去尋找答案:

    一、皇權體制下的權力鬥爭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歷來都是把“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作為人生的追求目標。但是,自從秦始皇創立丞相制度以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鬥爭始終就沒有中斷過。雖然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但後來出現的內閣制度下的首輔實際成為了名不正言不順的事實上的丞相。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比較複雜。隆慶皇帝活著的時候,張居正與萬曆是比較純粹的師生關係。隆慶皇帝死後,萬曆登基,張居正成為首輔,與萬曆母親李太后、內宮總管馮保結成權力三角,總攬朝政。這時張居正與萬曆之間雖有君臣關係,但由於皇帝還小,更多的類似父子關係。張居正一邊是首輔,一邊是萬曆的老師。他對萬曆的教育非常嚴格,萬曆在一個嚴格的環境中成長,他的個性受到壓抑,性格出現了人為的扭曲。當萬曆親政後,張居正與萬曆就是典型的君臣關係。但張居正仍然把握大權控制朝政,就不可避免地衝擊了至高無上的皇權。萬曆對張居正的態度也不斷地在變化,由最初的敬重,到後來的尊重中夾雜著不滿,到最後的怨恨與仇恨。我想這應該是萬曆對張居正的一個心路歷程吧!

    二、改革動了別人的乳酪

    張居正的改革,在政治方面就是大力整頓吏治,加強內閣權力。他創設“考成法”,令各級政府建立“考成簿”,以此逐級考察,使“月有考,歲有稽”,保證了各級官吏對中央政令的貫徹執行。同時調整班子,裁撤冗員,“政以人舉”,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在軍事方面加強邊防建設,加強東南沿海防務,多次打敗倭寇的進犯,改善與蒙古女真的關係,使明朝的邊防危機有所緩解改善。

    財政方面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首先針對地主拖欠田賦的情況清理“通欠”。針對大地主隱瞞田產逃避賦稅的情況,從1578年到1581年對全國土地進行大規模清丈,重新登記田產,使農民產去稅存、地主有田無糧的現象有所緩解。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於1581年進行了賦役制度改革,推行了“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徵銀。

    他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緩解了邊防危機,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當然,也動了別人的乳酪,特別是皇族、貴族、地主豪強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列反對。三、“丁憂”制度背後的權力之爭

    1577年張居正父親去世,按祖宗規矩,朝廷官員應辭職回家守孝三年,一般情況下是二十七個月,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在這個時間內,兒子要在父母墳前搭個簡陋的屋子,每天祭拜,不得娛樂,夫妻之間不得行房事。這就是“丁憂”制度。但是,張居正以皇帝“奪情”為由,破壞了這個規矩,引起了一場不小的政治風波。

    所謂“奪情”是指皇帝以工作需要為名要求大臣盡忠,挽留大臣不要回籍守孝,這就是以盡忠奪子女對父母盡孝之情。雖然歷史上有張居正三次上書請辭,萬曆三次駁回的記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隱藏於背後的東西,“丁憂”與“奪情”的背後就是一場權力之爭的搏擊。張居正明白,只要他回家丁憂,他的一切改革成果都將付諸東流,他三年後也難以真正重掌實權實現他匡世救民的理想,所以,他捨不得放下權力,進而引發許多官員向萬曆皇帝上奏,請求準允張居正回家丁憂。萬曆皇帝不得不動用皇權嚴懲上奏官員,最終張居正以戴孝之身繼續任職。

    四、自身的張揚不檢點被別人抓住了把柄

    張居正在治理大明朝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有些居功自傲過度張揚。別人說他輔助皇帝得力,實有宰相之功。張居正卻說:“吾非相,乃攝也。”一個外姓人你敢攝政嗎?

    一次回家省帝,三十二人的大轎,走了二十四天,軍隊全程護送,其威儀超過皇帝出行,惹出許多人的不滿情緒。在改革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官員給張居正送禮的行為。他被抄家的時候查獲了黃金萬兩,白銀十萬兩以及一些貴重的書畫瓷器。

    他在改革的過程中大權獨攬,獨斷專行,觸動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也因此得罪了很多政府官員。他的高調張揚,他的獨斷專行,使他在官揚上艱難前行,也為他身後被抄埋下了前因。

    五、皇帝被別人利用了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世,萬曆皇帝下詔厚葬了張居正。可是好景不長,彈劾張居正的奏章像流水一樣不斷而來。最初的萬曆皇帝還算理性,他批示說:“念系皇考付託,待朕沖齡,有十年輔佐之功,今已歿,姑貸不究,以全始終。”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從皇帝的指示中看到了把張居正之錯擴大化的可能,於是,報仇的、升遷的、落井下石的紛紛向萬曆皇帝發起了不斷的攻勢,最終萬曆皇帝被輿論所左右,下令抄張居正之家,並削盡其官秩,迫奪身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年少無知的萬曆皇帝最終被別人利用了。

    這件事情對大明王朝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世上已無張居正,大明從此逝人間。萬曆死後24年,明朝滅亡。

    《明史》說明朝實亡於萬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繼任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著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時之一相也。”他在國家維艱面前多麼希望有一個像張居正這樣的良相來幫助他共同面對國難啊!

    《張居正傳》中說“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之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

    這或許說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水魚觀賞魚排行榜,適合新手養的冷水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