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一侃

    王小波生於北京,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華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1、《沉默的大多數》

    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該作品中傾注了其對中國民眾命運的關注,以反諷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從一個輕鬆的角度來解析身邊複雜的事態。

    《沉默的大多數》作者王小波,他所虛構的藝術之美,以及他透過對現實世界的批評所傳播的自由主義理念,已經在這個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寶庫中佔據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這些話語、這些思想仍是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

    我們從王小波的長盛不衰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自由主義理念的傳播還任重而道遠。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說在世界文學之林中創造出屬於他的美,這美就像一束強光,刺穿了時間的阻隔,啟迪了一代又一代剛剛開始識字讀書的青年的心靈。

    2、《黃金時代》

    小說1982年開始醞釀,歷經十年,修改多遍方告完成。1991年,該書獲第13屆《聯合報》中篇小說獎,在《聯合報》副刊連載,並在臺灣出版。

    在大陸,該書長期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1997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黃金時代》與《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界》四篇小說一起收入小說集《黃金時代》。

    3、《我的精神家園》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兩個月後,他的雜文自選集《我的精神家園》出版。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於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園》紀念版來說,這一版本沒有紀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

    當時這本書,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陸出版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數》。一時間,大家都知道了,有一個王小波。可惜,那時他已辭世,只留下書店裡滿架的王小波,像一場喧譁無聲的葬禮。

    4、《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由《萬壽寺》、《紅拂夜奔》和《尋找無雙》三篇組成,既有迷宮式的格局,也有穿越時空的魅力,小說幽默有趣,又不失理性,透過隱喻性的故事和場景顛覆了傳統的道德神話和政治神話。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界的重寫與戲仿之作中,王小波的《萬壽寺》《紅拂夜奔》《尋找無雙》佔有重要的地位。

    5、《白銀時代》

    《白銀時代》由《白銀時代》、《未來世界》、《2015》和《2010》四部分組成。《未來世界》、 《白銀時代》、 《2015》和《2010》,事件都發生在未來時代,主人公都是作家、畫家(知識分子藝術家)。

  • 2 # 星雲奧海

    我想來說說《沉默的大多數》這本書。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深刻的思考。王小波成長於一個不幸的年代,在那個愚昧,麻木的年代,他沒有停止思考,即使在當時這很難。

    王小波的語氣比魯迅更溫和,通篇直抒道理,很少大肆批判,當時整個社會處於一個集體愚蠢的階段,愚蠢的人定義善良,但善良通常是更聰明的人造成的,愚蠢的人要求的並不是善良,而是人云亦云。

    這本書可以緩解一個人的焦慮和迷茫,當你跳出喧囂的世界、把整個社會以及個人看作是一個動態、複雜的物件,整個精神也就自由了。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給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

  • 3 # 月之小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特立獨行”這個詞語是形容人的,在這裡卻形容豬,然後作者也想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難道是說要向豬學習嗎?想到這裡,只覺十分有趣。

    這本書影射了一輩子跟隨主流,永遠活在制度內的很多人。這裡不得不讓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很多囚犯被體制化了,比起出獄,他們更願意老死獄中。而王小波說:“我會一直戰鬥到死。”這個特立獨行的豬也是如此,永不被環境所桎梏,敢於做不同於流俗。

    感謝小波,感謝他永遠用最鋒芒的筆尖道出處人生百態。

  • 4 # 長生酒

    “那一年我21歲,我想愛,想吃,還想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朵。”“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慶幸初中時候就看了《黃金時代》,它影響著我的整個學生時代,甚至到現在,首先要當個正直的人,其次要當個快樂的人。他的真性情、有趣、瀟灑快意,讓我永遠嚮往自由。

    王小波23週年的忌日剛過,太喜歡王二了,一直覺得他的每部作品不僅值得被刻在紙上,更值得被搬上銀幕,他走的時候才年僅45歲,再過去的23年世界上一直稱他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從沒有人像他那樣獲得數不清的讚譽和追捧,從70後80後一直到90後,他一直是一代代人的精神領袖。李銀河前幾天剛寫了來紀念他,很難講最喜歡哪部著作,大概最喜歡的是王小波這個人吧!他的每部作品對讀者來說都是滄海遺珠!

    所有作品都值得閱讀

    好的作品好像都耳熟能詳了,想說一篇雜文,《花剌子模信使問題》這個文章在今天我也覺得很有意義,讓我想起來這次抗疫中的逆行者,有些人遭遇不幸往往只因為傳達了壞訊息,於是人人爭當報喜鳥才更安全,而烏鴉嘴免不了被罵被攻擊…

    這篇文章被收錄在《沉默的大多數》,故事開頭講的是:距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訊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訊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於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去好訊息。有罪,則派去送壞訊息。透過這個故事,王二分析了談到了君王的天真、信使的反省、引申到了學者的發現、擴充套件到李銀河女士的同性戀研究…..

    這篇文章充滿了對真假的思考,對好訊息和壞訊息的思考。

    現在很多人聽到什麼事,第一反應首先是反問“真的假的?”這背後隱含其一的潛意識就是對超出自己預判的事情,人們首先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但是即使你這樣問了,對方絕大多數都會告訴你“真的”(如果說是假的,這人也是太無聊了)。好了,既然透過生活經驗明明知道你將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還偏偏問上這麼一嘴的行為,那這就是“對自我認知的不自信”與“真”相對的,如果自己涉及其中,往往是好訊息。如果是別人的“真”事,往往是壞訊息或者是段子。

    其一,從真實中索取、篩選。

    其二,對現有的資訊加以改造;

    其三,憑空捏造。這其中最困難的是第一種,最便利的是第三種。

    有時候我就思考,為什麼有些“好訊息”非要放出來呢?特別是在過去這幾個月裡,很多事情為什麼不說真正的假訊息呢,大概因為生活嘛,老百姓嘛,還是要有一點生活希望和期盼的。而且無論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已經是真實存在無法改變的了。

    假如疫情結束那天,別人告訴我:“誰都沒有在這個疫情中遭受意外”我會把他當成全世界最可愛的人。

    假如疫情那天,別人告訴我:“其實犧牲了多少多少”我也真會恨不得像花剌子模國王那樣把他送去喂老虎。

    其實大眾都一樣,我們好像已經習慣了,對待壞訊息會第一時間去找信使的問題,那也說明我們要改變,其實得從自己觀念做起

    黃金時代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黃金時代》也算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寫這個算是回答了題主問題了吧,乍看起來滿篇對性的直露描寫,是知青王二和隊醫陳清揚“搞破鞋”以致被批鬥的故事。細看之下,是特殊年代裡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不斷錯過的愛情故事。而王小波說,性和愛都不是這篇小說的主題,真正的主題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反思”。

    陳清揚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是那個地方的醫生,因為美麗且丈夫進了監獄,所以大家都說她是“破鞋”。但儘管這樣,覺得她好看的人也總是沒病裝病來找她看病,只有王二才是真的生病 了來的,陳清揚很苦惱,自己不是破鞋而被叫做破鞋,到最後“幾乎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這大概就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社會存在。

    在王二腰傷到後山養傷的時候,隊長想讓王二在,大家就承認王二是存在的;不想讓王二存在時,大家就都說沒有王二這個人。大家都說陳清揚是破鞋,那麼她就是破鞋。到後來兩人被批鬥,領導讓他們承認罪行,究竟犯了什麼錯誤不要緊,只要承認至少一個。在這個年代裡,一切都可以是唯心的,集體的意識決定了存在。

    最大的收穫就是兩個字——真實。

    其實我一直信奉“人之初,性本惡”。王二,普普通通甚至有點土的名字,但他卻是很好的一個人。不是說他有多高尚,其實就是很真實,無論對待性還是事業。髒話也掛在嘴邊。他的“粗俗”沒有惡意,光這真實一點就足夠讓我感慨。爸爸是清華數學教授也就一筆略過,自己明明很聰明卻也好像從不因此誇耀,這些都是因為文章的發展,事情的展開才慢慢一點一點鋪開的。

    剛看完第一部分的我真沒想到他會是一個具有鮮明人格魅力的人。書的第三部分的尾部我很喜歡,我尤其喜愛王小波自己翻譯的那首不正經小短詩:在我的記憶之中,有一朵紫羅蘭熠熠生輝。這輕狂的姑娘!我竟未曾染指!!媽的,我好不後悔!!!讀到這我忍不住笑出聲。很鮮活、很真實。讀來竟絲毫沒有齷齪之意。

    文末有一些令人感慨的話。“當我們長大,就有了兩種選擇:當傻x或是亡命之徒。………………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受苦,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受苦,你知道他們受的什麼苦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就為他們死,不覺得有點肉麻嗎?有些人本要做亡命之徒,結果做成了傻x。在我看來,人生最大的悲哀,在於受愚弄。”

    那是個悲傷的時代。文革、下鄉、知青……但一切的悲傷彷彿都被王小波那看似毫無悲歡的文字給掩埋了,但是我感受得到,它在真實地叫囂著,但同時也真實地教會我真實。真實是最可愛的一切。至少我能直面,直面生活中的一切悲歡。

    這本書值得看好多遍,被王二的荒誕邏輯一次次打破思維,也被王二流氓式的浪漫打動,沒有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的抒情。剋制的語言,幽默風趣,剛剛好的表達。全文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清揚的那句:“好危險,差點愛上你。”看到這句感動萬分。

    從剛開始的“偉大友誼”到陳清揚遞交的資料承認愛上王二。從分離到20年後的再遇。我愛過你,但是我們的黃金年代回不來了。陳清揚和王二是那個荒謬時代下追求自由的代表,但是自由靈魂最終面臨的是反對和批判,是那些“軍代表”“公社負責人”的卑鄙獵奇心態。

    “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瞭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了在世界上有些什麼,下一瞬間她就下定了決心,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裡快樂異常。”

    荒誕的由性引出的這句在現在的我看來是王小波想表達的重點吧。明白了摧殘,才明白真實人生並泰然處之。那個年代有醜,但是也有美。經歷了摧殘,還是能彌生愛。

    特立獨行的豬

    這本書是我看的第一本王小波,是王小波的雜文集,總體來說我非常喜歡。說是“文學跟思想的雙重偶像”,我覺得毫不為過;在這本書裡你能透過文字看到他這個人的內心和頭腦,他犀利的批判、幽默詼諧的調侃、獨到的思考角度還有有趣的人生態度。我喜歡他看世界的角度,也欣賞他看生活的眼光。

    這兩年讀的大多是中長篇小說,散文、雜文看的比較少,這也是我近年來頭一次三天之內就看完一本書,真是一讀起來就停不下,愛不釋卷。跟前輩聊天他說“十年前長期混跡在王小波的門下走狗的圈兒裡”,也看到《黃金年代》下的書評,五顆金星外加一句:“我就是王小波的門下走狗!”不禁笑出來,可見王小波的魅力所在。

    我雖沒有誇張至此,也是說出了“誰要是侮辱王小波,就是侮辱我的文學審美”這話來(可見已經往上述一類人的方向去了)。而且,十年之後的今天來看,我覺得他依然沒有過時。當然也有人說,覺得這書不好,篇章跟《沉默的大多數》很多都重複了,不過雜文集大抵如此,不知還指望能變出什麼花呢?你要跟我一樣從這本開始看起,我相信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另外,談到這書裡很多篇章有重複的觀點,有炒冷飯之嫌,這我也承認,再者我還發現他所舉的例子和引用的話語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個,不過我能包容,因為我以為真正的經典是怎麼說也不會爛的,在不同語境之下意義也是可以有不同之處的,再者我可以做到列舉繁雜一些,沒準兒或可用上排比造句,但我不絕相信王小波的列舉侷限就證明他看的書會比我少,只不過他的文章的重點並不在賣弄知識而在於講清楚道理罷了。他的文章,是經得住推敲的,也是經得起一讀再讀的。我還認同,在一個人青年時期看王小波,對三觀的建樹有較大影響,而且,受益之處更多些。

    思想與害臊

    還想起一個短篇雜文,覺得同樣是代表,《思想與害臊》。

    自己的思想高度還沒達到自己嚮往的那種高度,就算說出了那樣自認為很有思想的話,也會感覺有些不好意思。往常,也難以說出那樣的話。有些話,有些人講起來覺得害臊。害臊的人不見得不忠、不順。

    這種忠順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情,實際上是一種陰性的態度,不光是忠順,還有愛,所以不樂意很直露地不懼肉麻地當眾披露。可能是生活的環境影響,有些關心的話總是不能輕易地說出口,心裡很在意,卻說不出口,只會默默地在旁邊待著。有時候說出口,倒會有些不好意,不過現在,我已經慢慢地讓自己改變。於我而言,我也想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悟性。我能做的就是,讀我喜歡的思想的作者的書。但是,我卻有很多時候做不到我所認為該做的那樣,王二的書寫的太深刻,好多時候都覺得他描寫的不是大多數,是每一個立體的個人。

    作家眼裡的王小波記得那是1996年初秋,我懶懶地散步於安定門外蔣宅口一帶,發現街邊一傢俬營小書店,有一搭沒一搭地邁進去,店面很窄,陳列的書不多,瞥來瞥去,淨是些純粹消遣消閒的花花綠綠的東西,不過終於發現有一格塞著些文學書,其中有一本是《黃金時代》,“又是教人如何‘日進斗金’的‘發財經’吧?怎麼擱在了這裡?”順手抽出,隨便一翻,才知確是小說,作者署名王小波。書裡是幾個中篇小說,頭一篇即《黃金時代》。我試著讀了一頁,呀,竟欲罷不能,就那麼著,站在書架前,一口氣把它讀完。我要買下那書,卻懊喪地發現自己出來時並未揣上錢包。從書店往家走,還回味著讀過的文字。多年來沒有這樣的閱讀快感了。

    醫學鑑定王二是猝死於心肌梗塞。他其實也是官家子弟,也是“大院裡的孩子”,他是在教育部的宿舍大院裡長大的,大院裡的同齡人即使後來各奔西東,也始終保持著聯絡。為他操辦後事的大院“哥兒們”發現,在王小波電話機旁遺留下的號碼本里,記錄著劉心武的名字和號碼,所以他們打來電話:“沒想到小波跟您走得這麼近。“

    劉心武說他當時覺得天崩地裂,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王小波小他十歲,充滿了寫作天才,會忽然之間離開,他說王小波是少見的天才,只要是寫作的人,誰都會忍不住嫉妒他的天分。

    這讓我想起去年暑假和朋友去了佛山陵園,在昌平走了很久很久,沿途風光不錯,我們一直到進入陵園才沉重起來,離開後一路默默然。 那時候我問跟我一起的朋友,如果,他還在的話,這個世界會好一點嗎?都不用等到回答,就自嘲著否定了。哪能呢,世界從來沒變過的,世上是什麼都有的。可我很高興至少有過他這樣的人。

    精神偶像的作品能讓我比較深刻地反思並且一口氣寫這麼長的讀後感。時不時經歷一次會覺得有種痛快淋漓的爽。相信可能大多數人不能認同我對王小波的看法,那也無可厚非,每個人的精神偶像不一樣才能體現出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個體不是嗎

    世間再無王二

    他的小說開啟了現代漢語閱讀的新時代,從讀者的角度來說,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讀其他文字基本找不到這種快感,有深度又自由,完全能戳中你精神世界;他的雜文把幽默玩到高階,寫字太智慧,很難想象他寫有些文字時候的如此成熟又天真。在過去的23年裡,他的自由理性精神不但沒有離我們遠去,反倒顯得更加珍貴了。紀念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讀他的文字!透過閱讀感受他穿透時光的魅力,也追溯第一次讀到他時的我們自己!

    李銀河發的23年忌日的圖

    李銀河寫下的紀念詩,23年依舊保持一份炙熱,看著讓人動容

    愛情讓它的信仰者永遠少女,每次看李銀河提到王小波時候滿眼的少女感,就覺得除了文字,也在被他們本身打動,他離開了23年了,四十五年的歲月裡,他只有五年的時間寫他愛的小說,猝然與世長辭,世上再無王小波

  • 5 # 曼聲閱讀

    今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23年紀念日。他45年的短暫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作品、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的所有作品,包括給李銀河的書信,都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寫作特色。大學裡曾流行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可以看出他的影響。

    他的作品都值得認真去讀,我就說說喜歡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從內容、思想和手法三個方面來講:

    1 內容

    文章寫了一隻與眾不同的豬。豬的生活可以過得自由自在,也可以被人安排的痛苦悲慘,一般來說豬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所以這隻特立獨行的豬就在豬群裡鶴立雞群。

    它思想敏銳,“兩眼炯炯有光”,任何人休想打他的主意;它有本領,“像山羊一樣動敏捷”,會模仿各種聲音;它崇尚自由“到處遊逛”;它浪漫會生活,吃飽了就曬太陽,還去附近村寨找漂亮的母豬等。它的出色本領也給它招來了麻煩,公社決定捕殺,但他卻仗著自己的本領,順利逃出去了。它是一隻不安於被限制的有想法的豬。

    這樣一隻豬,定會招來人們的不同看法:我喜歡它,叫它豬兄;有人喜歡它活得瀟自在,對它另眼相待;有人看不上它,說它不正經;有人則痛恨他,想懲罰它。

    2 思想

    作者結尾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定。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定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定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很明顯,藉此豬他要批評的是:設定別人生活的人,提醒的是對被設定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的,讚美的是勇敢地“無視”生活的設定的人,啟發和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做一個有思想的、精神豐富的人。

    3 表現手法

    王小波說過:不管什麼書,我都不希望它太嚴肅。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他的文章也是這樣,字裡行間充滿著他的智慧和幽默。

    擬人手法,以豬來寫人,生動形象。行文中,時而豬、時而人,物我相容,諷刺與幽默兼具。

    對比手法,那隻與眾不同的豬與普通的豬,特立獨行的人與普通的人,有思想與沒有思想的人,設定別人生活的人與不被別人設定的人,時時有比照,處處有思想。

    王小波就是這樣一位深刻的作家、思想家,讀他的作品受益匪淺。

  • 6 # 濛濛育兒家

    “說話的人不可信,沉默才最真實”。初識王小波是被他的幽默所吸引。

    王小波的雜文集中處處都很幽默,值得反覆品讀,就像《沉默的大多數》一樣,能讀懂的也是極少數。他的雜文是極富思想性的,在有些人看來是枯燥的,味同嚼蠟,但在有的人看來確實精彩的,值得拍案稱絕,這樣的差異也就來自讀者的本身,是對世界的深入思考、體會,還是作為世界的過客,被喧囂的浪潮沖淡了存在的痕跡。

    《沉默的大多數》這本書裡面整理的不僅僅是作者對事態的評價、對自己心中鬱結的一種宣洩,這本雜文集與當時眾多的傷痕文學不同點就在於少了無痛呻吟,沒有矯情的語氣,而是理性的思考和客觀的評判,書中還有對當時文人、社會、生活、科學、人生等問題的觀點,這種對常識和哲學的思考,在王小波的語言下富有張力,又引人自省。

    王小波把沉默分為三種:不會說話、不能說話和不想說話。對於前兩種人來說,說話是罪惡,沉默的必需選擇的狀態,而第三種人的沉默是緊閉嘴巴的,這種沉默是無奈的,也是寶貴的。前兩種人的沉默是大多數的沉默,最後一種沉默是少數的沉默。

    社會需要的是讓少數沉默發聲,而不是讓那些話語圈內的一些人,包括知識分子來對社會評頭論足。作者選擇沉默是因為他認為那些話語都太不可信了,沉默其實也是一種思考和表達,那些常常說話的人,思想上可能是患有貧乏症的。

    選擇的沉默的人太少了,選擇思考的人就更少了。就像王小波所說:他們認為話語代表權利。有最新的熱點,誰會不願意去蹭一下呢?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說的話,著或許就是掌握了權利。有些權勢的,就更要出來說兩句了,然後帶動一大群人附和著,這就是權利的象徵。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大多數”這個詞本身就是安全的,我們置身大多數之中,即使受到外來的反駁,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的上前理論,至於誰對誰錯變的不那麼多重要了。

    有人曾說過,長大的標誌就是話少了。小時候童言無忌,無論是什麼事,也不論是什麼人都會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但是長大之後,彷彿話變少了,變得沉默了,有一些人是真的沉默了,有一些則是虛假的沉默。《沉默的大多數》在書中作者打了一個這樣的比方,聖賢說話是在捐贈,而沉默著說話則是在上稅,上稅是強制的,中國的讀書人從很早就被培養了上稅的習慣,那就是說著一些廢話,保證把稅交齊而已,捐贈的話也有,但是因為這些話語都被拋到了公眾的耳朵裡,就像這些錢都是用來被花的,也就沒人分得清是上稅還是捐贈了。

    小波是少有的清醒的人,他所傳達的自由和獨立思考,是我們所需要的,但是也是我們缺少的。

  • 7 # 宏聲環保

    沒有讀過王小波的作品,粗略瞭解一下。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吸引了我。是啊,特立獨行,多麼灑脫自在,不受任何約束。無需質疑,這是一本啟迪人思想的好書。現實生活中,人們被約束在各種條條框框中,有的憤悶不休,有的無奈嘆息,有的麻木不仁,有的特立獨行。那種狀態最完美,最走心。一目瞭然。若要做到特立獨行,這需要個性,需要叛逆,需要jieao不訓,你有嗎?

  • 8 # 拾一抹書香

    《愛你就像愛生命》

    他和李銀河往來的情書,被整理成此書,就是大名鼎鼎的《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1、你好哇,李銀河。(王小波每一封給李銀河書信中的開頭)

    2、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3、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見山是山,見海是海,見花便是花。唯獨見了你,雲海開始翻湧,江潮開始澎湃,昆蟲的小觸鬚撓著全世界的癢。你無需開口,我和天地萬物便通通奔向你。

    4、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5、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6、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7、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

    8、我的勇氣和你的勇氣加起來,對付這個世界總夠了吧?去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我一個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9、我很討厭我自己不溫不涼的思慮過度,也許我是個壞人,不過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會變好呢。

    10、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身高一米八多,但背有點佝僂,算不上是高大帥哥,甚至還面帶兇相,有些醜陋,她的妻子李銀河曾因為他醜得拿不出手而鬧過分手,但最後被他感情熱烈的情書挽回了。被他的有趣靈魂打動的,不只有李銀河。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劉心武說兩杯茶過後,竟覺得他越看越順眼,也許是因為,他逐步展示出了優美的靈魂。

  • 9 # 牧影計劃

    王小波的作品,不管是雜文還是小說,都帶著一股黑色幽默的勁頭,讀起來往往能令人慾罷不能,捧腹大笑。

    這或許也是大家喜歡讀王小波的原因之一。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那麼,什麼是黑色幽默?

    簡單來說,“黑色幽默”就是作者對那些荒誕的、矛盾的、殘酷或者病態的事件,用詼諧的方式描寫出來。

    王小波寫的《黃金時代》,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講了下鄉青年王二和陳清揚被傳緋聞,陳清揚想洗脫“惡名”,而王二卻想方設法地坐實緋聞這麼一個故事。

    王二是一個荒誕型人物,他有很多歪理,以“偉大的友誼”為藉口來誘惑陳清揚和他一起搞“破鞋”,組織讓他交代“搞破鞋”這件事,在他看來算是一種“出鬥爭差”。

    那個年代,同樣是述寫文革時期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經歷的,其他的作家似乎陷入了一種不可抑制的彷徨和恐懼,寫盡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傷痕。

    而王小波卻猶顯特立獨行,他用一種十分詼諧的語調,大膽地對性愛進行正面的描寫,他寫出了人對自由和本真的渴望。

    當然,在讀了《黃金時代》這個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時,我們亦能感受到,在那些黑色幽默的背後,王小波的態度是:對文革時期人的生存狀態抱以同情和反思,對現實進行了批判和嘲諷。

    荒謬邏輯中的黑色幽默在《沉默的大多數》裡,王小波說:“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的精英更為重要。”

    所以,《黃金時代》也延續著王小波的這種思維。

    “過來一幫老婆娘,對她評頭論足。結論是她真白,難怪搞破鞋。”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般姑娘長得白就代表著她長得漂亮,村婦們抓住了陳清揚長得漂亮這點,就認定了是她是在“搞破鞋”,這種邏輯荒謬不堪,而這個證據根本經不起推敲。

    再來看下面這個邏輯:

    “隊長說誰是王二?從來沒聽說過。羅小四說前幾天你還開會鬥爭過他,尖嘴婆打了他一板凳,差點把他打死。這樣提醒了以後,隊長就更想不起來我是誰了。”

    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很搞笑?

    這就是一個悖論。

    王二是誰?剛剛被自己批鬥過的人,隊長卻毫無所知,那麼,曾經的批鬥意義在哪裡呢?

    在這裡,王小波暗戳戳地嘲諷了一番。

    當然,在《黃金時代》裡面,這種荒謬的邏輯還有很多,讀起來令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議。

    只能感嘆,王小波真的是把黑色幽默用得淋漓盡致了。

    黑色幽默裡藏著詩意

    然而,也不要以為在《黃金時代》裡面,只有黑色幽默和荒誕不經的邏輯,王小波詩意般的語言同樣也貫穿了整部小說: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這種詩意的語言,給人無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再看下面這句:

    “我一步步走進星星的萬花筒。沒有人能告訴我,我在何處,沒人能告訴我,我是什麼人,直到入睡,我心裡還帶著一絲迷惘。”

    把這兩句單獨挑出來,就是一首帶著些迷茫和傷感的小詩,再把這首小詩放進《黃金時代》裡,你又覺得是那樣的生動貼切。

    王二想要的自由和愛,不正是那個時代裡,知青們想要的自由和愛嗎?

    王二的迷惘和憂傷,不正是那個時代裡,知青們的迷惘和憂傷嗎?

    這就《黃金時代》啊,裡面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王小波,一個浪漫的騎士,遊吟詩人,自由的思想者!

  • 10 # 翻倍小螞蟻

    這就使我陷入了內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該舞起兩把殺豬刀衝出去,和它並肩戰鬥,但我又覺得這樣做太過驚世駭俗——它畢竟是隻豬啊;還有一個理由,我不敢對抗領導,我懷疑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這段文字看過嗎,喜歡嗎?

    但是這個問題,我是要回答的,回答者少,也不奇怪,王小波畢竟不算主流作家,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就好,我個人是最喜歡王小波的。目前來看,古代的,我推崇蘇東坡,當然還有李白、杜甫,但最愛蘇東坡。現代的,我推崇王小波,當然也不妨礙我喜歡喜歡路遙、餘華、海子。但,最愛王小波。

    王小波的著作太多了,黃金、白銀、青銅時代,什麼紅拂夜奔,綠毛水怪……很厚的有,短篇的也有,小說、雜文都有。這裡,我還是和幾位答主一樣,推薦《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吧。假如你早就讀過王小波,再讀讀;假如你第一次知道王小波,找這篇文章讀讀,我相信你會喜歡他。

    認識王小波之前,我不知道文章原來可以這樣寫,文字可以這樣用,豬竟然有這樣的。

    “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閒逛,飢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這樣一來,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泛善可陳”,“對生活做種種設定是人特有的品性”。“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我對它則不止是喜歡——我尊敬它,常常不顧自己虛長十幾歲這一現實,把它叫做“豬兄”。”“後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這個本領給它招來了麻煩......”接著就是開頭那段。

    看了這篇文章,我一直在想,是否世界上真的曾經存在著這樣一頭瀟灑的豬,確實想求證一下。哪位知道的,告訴我。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過的生活,確實都是給設定好的生活,遠遠達不到瀟灑,離這頭豬甚遠。很多話想說,但總的一句,可能就是文學,王小波的文字,他的意義,就是即使我們每天都在過著普通甚至有時候你自己也討厭的生活,但文學,或者王小波的文字,能讓你起碼儲存精神上的獨立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RNG 3:1擊敗KZ奪得MSI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