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姚熙止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得分兩個方面看,是相對的。曹操當時是要統一全國的,赤壁之戰,吳國雖然正面會戰,但是他保住了江東八十一郡縣,比起來荊州六郡縣,還是賺了的,而且大賺特賺!因為劉備的後方追襲和底盤擴大,也使得曹操一生再也無力征討長江以南。扶持了劉備,也是給自己增加了一道屏障。當然,劉備也因此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發展,才得以取得漢中,入主西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如太祖爺當年帶領祖輩們篳路藍縷,在敵後開展鬥爭,一方面是配和抗戰,一方面發展宣傳自己,擴大影響力,政府軍也因為小雜種們戰線太長並且被破壞嚴重而被迫拖入於己不利的持久戰態勢,否則,重慶也不是那麼安全的!

  • 2 # 中孚鑑

    赤壁之戰曹操的慘敗,讓曹操在短時間內不能向東吳進行大規模的用兵,同時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並不能單純的說東吳出力最多,功勞最大,蜀漢劉備得到的好處最多。

    因為當時曹操是向東吳用兵,才發生了赤壁之戰,退一步說,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取得勝利,就很難有三分天下的局面,有可能東吳也很難存在。

    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出力最多,但當時他是和劉備聯盟的,雖然當時劉備勢力不大,但多少頁牽制了曹操,當時是曹強而孫、劉弱,若單一的一方抵抗曹操,是很難抵擋的住的。所以才有了孫劉聯合。

    同時在孫劉的聯合下,在赤壁之戰中取得了勝利,江東才沒有落入曹操手裡。

    所以說,東吳出力大,得到了也並不是那麼小。只是在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勢力小,卻得到了好處比例要比東吳大。

    相反的,既然孫劉聯合,那他們的聯合就存在利益的,如果對自己沒有利益,他們也不會聯合的。

    在赤壁之戰勝利後,東吳沒有被曹操所得,曹操短時間不能進行大規模用兵,給劉備發展的機會。最終有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

  • 3 # 星下靜思

    謝邀。赤壁之戰,曹操原意圖是先滅劉備,後順手平孫權。曹操這個如意算盤被諸葛亮巧妙的利用,諸葛亮透過舌辯群儒,智激孫權,成功地把戰火引到了東吳。大敵當前,需要統一各種力量迎敵。孫權相對勢大,但獨自難以與曹操抗衡,在武力和智力上,都需要聯合劉備集團,才能確保勝算。諸葛亮的隆中戰略,即是先取荊州,再取西川,形成三國鼎立。在赤壁戰役未開始,諸葛亮協助劉備以取荊州為目標。在周瑜與曹操打的激烈的時侯,諸葛亮早已圍繞荊州布好了局。赤壁之戰,孫劉兩家是互相利用,各有目的,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因此,誰廟算深獲利就多一些。為了生存,劉備集團在絕境中發揮了潛力,佔了塊立足之地也是參加赤壁之戰的一點回報吧。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赤壁之戰確實東吳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但並非蜀漢得到的好處最多。

    孫劉聯軍共抗曹魏,東吳出兵3萬,劉備出兵僅1萬餘人,由東吳大都督周瑜統一指揮,赤壁前線作戰的主力部隊是東吳的水軍,而劉備的一萬餘人只擔負側翼進攻及防護的作用,所以東吳出力最多。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隨後進行的南郡之戰歷經一年,同樣是周瑜的東吳軍隊擔負進攻江陵城的主要任務,關羽絕北道,張飛護側翼,而劉備卻南下奪取荊南四郡,後曹仁敗退,周瑜佔據南郡及江陵城。

    戰後成果:

    東吳方:周瑜佔據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南郡及江陵城、夷陵等長江水道。

    劉備方:佔據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荊南四郡。

    曹操方:戰前佔據整個荊州,戰後只有南陽郡。

    誰的好處多一目瞭然,南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扼守長江水道,西可逆江而上進益州,東可順流而下去建業(今南京)。而劉備奪取的荊南四郡,不僅位置偏僻,而且發展出路均被周瑜佔據的南郡堵死。

    之所以誤解蜀漢得到的好處最多?是因為之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從而使劉備一下子佔據了原荊州的五郡:南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是三股勢力中佔據原荊州地盤最大的,誤以為蜀漢搶的地盤最多,其實不是,南郡是借的。

    孫權之所以同意借南郡,一是為了維繫孫劉聯盟,二是為了讓劉備直接對抗來自北方曹魏的軍事壓力,三是劉備當時實力太弱不足於威脅東吳,從東吳看,並不是劉備得到好處最多。

  • 5 # 我是趙帥鍋

    受演義的影響,我們似乎總覺得赤壁之戰中劉備佔了最大便宜,而東吳好像是白忙乎一場,累死累活不說,最後啥也沒得到,白白給劉備做了嫁衣裳,但真實情況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當時的荊州共有七個郡,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最北邊的南陽郡和襄陽城,孫權佔據江陵和江夏,而劉備則佔據江陵以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

    從地盤的廣闊程度上看,自然是劉備佔了最大的便宜,但問題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和孫權佔據。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向北發展的路,被曹操堵得死死的,向東發展的路,被孫權堵得死死的。

    更要命的是,孫權佔據的江陵,控制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就相當於劉備的大門被孫權所控制,在這種背景下,劉備表面上擁有荊州最廣闊的地盤,但實際上卻被孫權死死壓在荊州四郡無法出頭,哪裡也去不了。

    在赤壁之戰前,孫權對荊州的滲透幾乎為零,不要說佔據江陵這座軍事重鎮,就是江夏也只能是望洋興嘆,而劉備卻早已經滲透到荊州的許多地區,南陽、江陵和江夏都掛有劉備的大旗;但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卻成功佔領江陵和江夏,而劉備卻失去了南陽、江陵和江夏。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赤壁之戰劉備所佔的好處,並不比孫權多多少,甚至還要少許多。

    至於後來劉備找孫權借荊州,其實就是借江陵,並不是孫權傻不拉幾被劉備所矇騙,而是因為江陵的北部接壤著襄陽,孫權想要牢牢控制住江陵,必須調集大量的軍事資源在北部防禦曹操,而同時孫權還要時刻擔心劉備來搶奪江陵,所以又不得不在江陵西部佈置大量軍事力量。

    也就是說,孫權在江陵既要對抗劉備,又要防止曹操,這就需要他把有限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大批調集到這裡,這種成本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如果孫權的其他地方都完成了統一或者沒有威脅,自然沒什麼壓力,但問題是,孫權的都城建業時刻面臨合肥曹軍的威脅,而南部的交州又還被吳巨所佔據,並沒有實現統一,而吳巨和劉備又素有淵源。

    在這種背景下,孫權只能選擇退一步,將江陵讓給劉備,讓劉備獨自承擔來自襄陽的威脅,同時劉備也承諾不插手交州的事宜,這樣一來,孫權就可以放心的爭奪合肥和鞏固交州。

    而事實上,孫權在讓出江陵的同一年,便擊殺了蒼梧太守吳巨,成功控制交州。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赤壁之戰東吳出力雖然最多,但所佔據的好處,其實也是遠遠超過劉備的,最起碼蜀漢和東吳是雙贏的,並不存在劉備摘桃子的行為。

  • 6 # 大飛熊騎士

    所謂誰得到的好處最多,無非就是赤壁之戰後,荊州這塊“大蛋糕”如何瓜分的問題。而要弄清楚劉備,孫權到底得到多少好處?孫權是否吃虧?那就得分析下劉琮投降後,赤壁之戰前的荊州狀態和孫吳的整個大的長江戰略說起。

    (荊州的江夏郡)

    先看下赤壁之戰前荊州的狀態,劉琮投降曹操後,荊州大部分就屬於曹魏了,只有江夏郡被分成三份。曹操擁有江夏北部,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領北兵。劉備因為劉琦的原因,擁有夏口。孫權在赤壁之前,打敗了黃祖,佔據了鄂縣,拜胡琮為鄂縣長。所以,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擁有大部分荊州,劉備,劉琦只有可憐的一點地盤。赤壁之戰後,劉備就表劉琦為荊州刺史,領荊南四郡。劉琦為劉表長子,領荊南四郡名正言順,甚至已經很委屈了。所以,名義上,劉備拿下四郡,並不虧欠東吳任何理由,只是劉琦死得太早了。江表傳上記載,劉備本來借了南郡公安,因為地少又從孫權那借了幾郡,說的幾郡應該是說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但是,隨後劉備後來領了荊州牧,劉琦領了荊州刺史,周瑜領南郡太守,應該說劉備已經擁有名義上四郡的統治權,已經不能算是“借”了。

    (江陵和江夏控制長江中上游的水路)

    顯然,周瑜也知道荊州之地歸屬會混亂。所以,赤壁之戰後,周瑜志在奪取曹仁防守的江陵,因為江陵是荊州的中心地帶,控制著長江中下游,是除江夏外,長江天塹的另外一個要地。同時,拿下江陵,荊南四郡無險可守。所以,周瑜死磕了曹仁一年,再加上張飛的幫助,迫使曹仁退兵到襄樊。劉備則順其自然的拿下荊南四郡。此時,除了曹操的荊州地盤,劉孫兩家荊州之地就錯綜複雜了。於是,劉備在入蜀前,周瑜去世後,應該和孫權有協議。這個協議的結果就是,南郡和荊南四郡蜀劉備,江夏郡的南部都歸孫權,孫權還佔據著長沙郡的一部分。

    (劉備入蜀前,荊州的態勢)

    孫權願意把南郡讓給劉備,主要原因是長江太長了。其中長江天塹的要地江夏郡,當年孫堅就是被射死在這裡,東吳的凌操,徐琨都犧牲於此,可見江夏之重要。從此,江夏郡由曹操和孫權割據,直到三國統一。所以,劉備讓出江夏之地,對孫權方面來說,是很樂意的。赤壁之戰後,孫權幾次攻打合肥,也是因為“守江必守淮”,如果曹操從淮南進攻,突破陸路,進入水道,那麼建業就很近了,江東必定人心惶惶,可能還比赤壁之戰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孫權此時戰略東移。南郡讓給劉備,可以讓劉備幫忙防守來自襄樊南下的威脅,所以對孫權一樣是有利的。但是無論劉備是否借了荊州,在劉備進入成都後,又回來和孫權解決領土爭議,這就是“湘水分界”。此時,應該說初步解決了領土的爭議了,孫權隨後的偷襲江陵就屬於“偷襲”行為了,那就怪不得孫權得手後,一面投靠曹魏,一面向劉備求和,還讓諸葛瑾寫信。可見,此時孫權心裡的巨大不安。

    (湘水分界後的荊州)

    因此,赤壁之戰後,明面是劉備佔了便宜,但整個長江防務體系而言,對孫權也是有利的。但是兩國政治畢竟不講道理的,特別是曹操向西北發展,長江防務暫時穩定。劉備進入成都,實力暴增。而關羽和孫權關係卻開始惡化,這就讓孫權自然很不安,結果不惜偷襲江陵,和劉備鬧翻。

  • 7 # 一天往往一生

    謝謝邀請。曹操於赤壁北岸大會諸將、橫槊賦詩吟唱《短歌行》時,絕想不到不久自己就只能“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了。隨著赤壁之戰的進行,曹操有生之年統一全國的夢想,就此結束。孫權、劉備開始了建立東吳、蜀漢兩國的正式起步。對於赤壁之戰勝利者分得的紅利,我不是太同意蜀漢得到的好處最多這一說法,只能說一個餓的沒飯吃的人,得到一碗肉看上去給人的幸福感比有一碗肉的人再得到兩碗肉強的多。

    赤壁之戰前,劉備潰敗至江夏,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無疑,孫權是聯盟的老大,因為將要與曹操對壘的主力和總指揮都是東吳人。在亂世戰爭中,實力才是硬道理,沒地盤且缺兵少將的劉備自然明白,面上始終以孫權為主,自己為輔。大仗硬仗老大剛,自己將僅有的一萬多水軍留駐夏口,派出關羽等率軍在曹軍後方遊擊、騷擾曹操各軍,也就是“絕北道”。於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北撤,周瑜立馬佔領了南郡,雖然聯盟雙方戰爭勝利時都獲得不少財物、人馬的好處,但大傢伙必竟不是遊牧民族和土匪,地盤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時劉備還沒有任何地盤,還是靠向孫權借,才在南郡的南岸油江口後稱公安獲得一塊立腳辦公之所。過後好不容易趁孫權北伐合肥,周瑜西進江陵,張昭攻打當塗無暇它顧之機,劉備派兵收降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但注意,行動依然是需要名義上報請孫權同意。好在劉備最後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借”整個荊州時,基於聯合抗曹考慮,最後孫權同意了,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也就是荊州的5個郡“借”給了劉備,而且,也把妹妹“借”給了劉備當夫人。

    因此,盤點赤壁之戰後孫權、劉備所得,由於赤壁之戰確實東吳出力最大且作為抗曹主力、指揮擔當,所獲也理所當然最大,不僅鞏固了原有地盤,而且獲得了江夏郡,名義上成為了劉備的債權人;而劉備之所以給人感覺獲利最多,主要是以前太窮了,這次終於翻身。除赤壁之戰前藉機收編了劉琦的一萬水軍,還之後收降了大半曾投降曹操的原荊州水軍,一下子人馬有了好幾萬,同時名義上“借”,實質上佔據了荊州五郡,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雖然由此造成將來與東吳的關係破裂,但建安15年時,劉備的心裡一定是充滿幸福感的。

  • 8 # 九州歷史

    赤壁大戰後,戰爭仍在激烈進行,東線是孫權親自帶十萬大軍攻打合肥;西線是周瑜、程普進攻曹仁的江陵(南郡治所)。此時孫權已經能夠保證江東安全,不惜全力與曹軍血戰,無非是想擴大地盤。但是在爭奪劉表的荊州這件事上,孫權出力最大,收益最小。

    第一,赤壁戰後爭地盤,孫權坐失良機

    劉表之前,荊州有七個郡:南陽郡(治宛城,今南陽)、南郡(治江陵,今荊州)、江夏郡(治西陵,今武漢新洲西)、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桂陽郡(治郴,今湖南郴州)、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長沙郡(治臨湘,今長沙)。劉表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塊,置襄陽郡、章陵郡,這就是“荊襄九郡”。劉表到荊州,把治所從漢壽遷到襄陽。

    曹操南下,劉琮投降,得到了江北的南陽、襄陽、南郡、章陵四郡。赤壁戰後,劉備趁曹仁與周瑜大戰,派劉琦帶兵南下,將江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收歸己有。劉表生前對荊州人不錯,口碑很好,所以劉琦收四郡難度並不大。之後,劉琦為荊州刺史,是劉備的上司,但很快就不明不白地去世。

    孫權只佔有了江夏郡,又經過一年多打下南郡,都是周瑜辛辛苦苦打下來的。

    第二,借荊州,孫權丟掉南郡和西進的長江咽喉

    赤壁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孫劉聯盟非常穩定。周瑜攻下江陵後,劉備請求把江陵的一部分土地給自己使用,這塊地在長江邊上,劉備在油口設大營,改名公安。

    劉備得寸進尺。他向孫權請求借荊州,孫權就把江陵連同周邊的土地給了劉備。此後,劉備死死鎖住長江咽喉,孫權想西進益州,根本無路可走。

    孫權與周瑜政見不合,這可能也是周瑜早死的原因。孫權一味與劉備搞好關係,認為江東處於曹操、劉備的夾擊之中,要取得劉備支援,孫權嫁妹的原因是:“權稍畏之,進妹固好”,跟周瑜沒啥關係。周瑜認為,江東根本沒有所謂受到夾擊的說法,劉備更是不值一提,江東應該向西發展,進而向北,跟“隆中對”基本一致。

    第三,劉備“還荊州”是迫不得已

    劉備獨吞西蜀,孫劉聯盟破裂,孫權索要荊州,向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派去官員,被關羽趕走,雙方發生衝突。在這個局面下,呂蒙率領大軍進攻荊州,長沙郡不戰而降、桂陽郡投降、零陵跟著投降。劉備帶兵五萬,親自增援荊州。

    就在這時,曹操攻下漢中,揚言進攻益州。劉備不得已與孫權談判,兩家達成協議: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東吳,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三郡實際上是呂蒙打下來的,劉備想要也要不回。

    縱觀整個過程,孫權的懦弱、短視,導致江東錯失大好機會。

  • 9 # 遊戲菜雞

    你在逗我?荊州有幾郡你知道嗎?九郡明白嗎?而且,東吳借給劉備的本來就是從曹操手裡奪來的南郡~你所說的收穫不大?是指平分了除了南陽以外的八郡還要借出去一郡划不來?

    偷襲荊州的原因有兩個:

    1、蜀漢有鯨吞天下之勢

    黃忠血戰定軍山,關羽水淹七軍。可以說蜀漢對魏作戰已經取得初步勝利,魏國如果再敗,蜀漢就要把魏國打沒了。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扯後腿的吳國該怎麼辦?難道坐看蜀漢勝利,然後稱臣?如果這樣,赤壁還打毛線,直接投降曹操不一樣?所以吳國必定會和魏國結盟攻打蜀國。

    2、關羽功高蓋主,目中無人

    孫權向關羽給他兒子求親的事大家都知道吧~虎女安嫁犬子?你是孫權你不氣?

    關羽水淹七軍名震天下,世人只知關羽而不知劉玄德?這哪行啊!關羽被打了,你們都不要救啊,死了正好打東吳。。。

  • 10 # 初心如舊

    赤壁之戰東吳出力最多,而蜀漢得益最大,是這樣嗎?

    這提問最難答覆,一場大的戰爭結束後,參戰各方究竟誰消耗大,出力多,得戰利,佔便宜少,事後的看法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最初的戰後平衡也許不太公平,那也沒有辦法,實際還是以實力說話。因為,在那種情勢下,只能作到大體平衡。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英蘇再捎帶中國,戰爭開始階段,中國蘇聯國力人力消耗很大,後期美國費老大勁,但最終戰後利益分配上,明顯美國,蘇聯佔了大便宜,中國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並沒有得到哪怕是一點補償,當時國力太弱,根本沒有啥話語權,落後就要捱打,連同情都難得到,更不要說彌補,這就是弱者的最終結局。

    赤壁之戰孫權和劉備,究竟誰出力多?根據三國志--孫權傳記載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從這裡看,孫權出兵兩萬人,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而根據三國志--劉備傳,劉備以長坂坡戰後的殘兵,借劉琦的一萬兵,共一萬餘人至多一萬二左右參與,東吳出兵略多。而赤壁之戰主要是曹軍遭遇瘟疫,自行燒掉部分船隻(估計曹軍自己燒船是怕聯軍駕船追擊),自動撤離。至於後面劉備借勢佔領江南諸郡,則完全是雙方指揮官的眼光,能力問題,那時已經是戰後,與赤壁之戰沒有直接關係。

    從表面看,劉備確實在赤壁之戰後,發展壯大比較快,與以前比有天壤之別,但這得益於劉備新聘諸葛亮,聽取馬良建議,行動迅速,決策正確,其時曹操已經退走,要說佔赤壁之戰的光,也就是乘勢而為,江南四郡本來就是劉表荊州的一部分,中間經歷劉琮投降,但當時孫權劉備聯合抗曹,肯定雙方都不承認劉琮投降後的身份,那時候劉琦還活著,劉備出兵平定,完全合情合理合法,沒啥可指責之處。

    如果劉備,孫權談判,這也是有理有據,不存在誰佔便宜,誰吃虧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可不可以透過禁售避孕套、禁止結紮等辦法提高生育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