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奇不有研究院

    我曾經去過清東陵,清東陵背靠昌瑞山;陵內有活水河流。當時站在其中,向遠處仰望,一種浩然巍峨之勢,從胸中油然而生,特別震撼。

    古代封建迷信講究風水,清東陵在當時可以算是“藏風聚氣,風水寶地”。但有一個問題是,清朝的江山,傳到雍正手裡時,已有順治爺爺和康熙爸爸。

    所以,在清東陵主軸線上的是孝陵,也就是順治皇帝的陵寢。

    如果雍正要在清東陵建陵寢,則只能在中軸線兩旁選址。

    雍正帝一生勵精圖治,對自己也抱有很高的期望,當時順治和康熙都已不在人世,他覺得自己的功績要超過順治和康熙,另外帝王的身份難免會讓人膨脹,他認為只有另闢陵寢,站主軸位置,才能顯示自己身前的豐功偉績,所以,另見清西陵。

    如果你覺得不在中軸線上,就另闢陵寢,有點小題大做,那是你不知道主陵神道是有多排場。

    參見下圖,孝陵主神道圖↓。這是一個陵區主陵才會有的待遇。

    當然,這只是史學界的一種說法。根據雍正生前的作為,這種說法,我認為比較貼近史實。

    還有一種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篡位謀逆”死後害怕面見康熙。翻閱史料,可以看到雍正在位期間,以殺罰果斷,心狠手辣而著稱,他如果真信這種報應說,死後再死一百遍都不夠。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時雍正帝派人在清東陵選取位置,但找不到一塊風水佳地,只好另闢陵寢。偌大的園陵找不到一塊可以容身的地方,這種說法,更多像是一種託詞。

  • 2 # 傅斯鴻

    雍正皇帝在易縣建清西陵主要是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為了解決孝莊太皇太后的安葬問題。孝莊太皇太后死後一直沒有下葬。按照一般的帝后安葬禮儀,孝莊太皇太后應該是要陪葬在盛京太宗陵寢的,然而,康熙皇帝在位時卻因為太皇太后的安葬問題產生了爭議,因此康熙皇帝就將此事擱置了。一直到康熙駕崩也沒有解決,甚至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等到了雍正時期,這個事情就不能在拖了。因此,把孝莊太皇太后安葬在哪裡又一次產生了爭議。陪葬盛京顯然不太合適,入東陵好像也沒有這個先例。最後爭來爭去,雍正皇帝給出了一個答案,在易縣建西陵,將孝莊太皇太后葬於西陵之側,這樣既解決了孝莊的安葬問題,也讓自己另建陵寢的目的得以實現。

    雍正之所以有這一另建陵寢的想法也有兩個層面的考慮。第一,他爸爸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可謂是光芒燭照,因此廟號聖祖。雍正非常清楚,東陵裡已經有一個世祖,一個聖祖了,自己即使葬入東陵也會被這兩個祖搶了地位。再者雍正認為自己乾的也不差,他的新政讓大清王朝的盛世得以鞏固,但他不可能再稱祖,所以他新建西陵,成為西陵裡的第一個皇帝,即使不是祖,在祭祀的時候也是頭一個。

    另一方面的考慮是他殺了自己的親弟弟,他也覺得可能在這個方面有愧於他爹康熙皇帝,因此,他也想避開與康熙皇帝同一地方安葬。

    也正因為如此,雍正皇帝營建西陵之後得到的效果卻與《大義覺謎錄》一樣,越描越黑。他把孝莊安葬在西陵之側,正好應了清初民間盛傳的太后改嫁傳聞,讓孝莊太皇太后的這一樁懸案坐實了。民間更有理由相信太后改嫁的傳說,因為孝莊禮節有虧無顏見太宗。

    而雍正自己也被摸黑,他殺自己的弟弟,他得位不正,他才不敢進東陵去見他爹康熙。

  • 3 # 歷史神秘人

    對於雍正放棄東陵而另外建立西陵,一般都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雍正不在東陵建立自己的陵墓是害怕死後被自己的父親算賬,所以沒有臉面去見康熙,因此就在清西陵建立自己的陵墓了。民間對雍正上位是有很多猜疑的,都覺得雍正是弒父殺兄搶奪來的皇位,得位不正,自然就沒有臉面在東陵建立陵墓啦,他難道不怕在陰間被父親和兄弟的鬼魂拿著刀追砍啊!不過以雍正的性格,活人都不怕,還怕死人嗎?到了陰間也不知是誰砍誰呢!其實雍正得位正不正,我們不清楚,反正雍正在位期間多次去清東陵拜祭祖先,所以這種說法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二種,就是雍正沒有在清東陵找到自己滿意的風水寶地,只好另闢它處修建自己的陵墓啊!雍正剛繼位的時候就啟動在東陵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只是在清東陵找到滿意的風水寶地開始動工的時候,發現土質不好有沙土,這樣的土質會滲水,顯然對修建陵墓不利啊!於是雍正叫自己的十三弟帶上風水師去尋找分水寶地,畢竟地方這麼大,風水寶地多了去了。結果在保定的易縣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風水寶地,就是現在的清西陵,雍正十分滿意。那在那裡另建陵墓有違祖制啊,沒關係雍正手下的大臣拍馬屁找藉口的能力也是很強的,什麼百鳥朝鳳的祥瑞,漢唐兩朝也有分陵的情況嘛!既然法理上都有了,那就開建吧,於是清西陵的首陵泰陵就這樣修建起來了。說實話,雍正還是挺有眼光的,清東陵有地震的情況發生,康熙和乾隆的陵墓大量滲水也是事實,可見雍正由於風水的原因在清西陵修建自己的陵墓還是有道理的。

    第三種,就是雍正是個獨立獨行,具有開創性的一位皇帝,雍正才不願意在清東陵作為別人的陪襯呢,要修就修大的,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地位和功績啊,清東陵地方少,裝不下雍正的雄心。要知道在清東陵建陵墓的話是必須按照規矩不能超越順治和康熙陵墓的規模的,雍正在政治上是有抱負的,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是超越祖輩的!的確這樣,在政務上雍正有過什麼一體納糧,攤丁入戶這些別人不敢幹他敢幹的政策,總之雍正就是和別人不同具有創新型的一位皇帝。既然清東陵沒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而清西陵有絕佳的風水寶地,那正好暗合了雍正的心思,那就順杆而下修建吧!雍正在清西陵修建自己的陵墓那真是規模浩大啊,氣勢非凡啊,成了清西陵的第一陵,如果在清東陵肯定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這樣雍正的陵墓成了清西陵的首陵,後面的子孫的陵墓都是他的陪襯,顯示了雍正的權威和雄心。

    不管雍正在清西陵修建自己的陵墓的原因是什麼,反正雍正幸運的躲過了民國時期清東陵的陵墓幾乎都被挖掘的劫難,而由於雍正的陵墓在清西陵,躲過了這個劫難,不得不說雍正還是好運氣的,我想泉下的雍正一定笑開花了,你看我當初的決定還是對的嘛,看來還是雍正厲害啊!

  • 4 # 與書居

    在河北易縣永寧山,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清朝皇家陵寢——清西陵。這裡安葬著半部清朝史,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宣統都葬在此處。既然有清西陵,那便有清東陵。清東陵是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選擇的墓址,此後康熙遵循“子隨父葬”的昭穆之制,也葬在清東陵。這一傳統直到雍正開始改變,為什麼雍正要另建帝陵呢?

    歷來對雍正的這一做法說法不一,主要兩個說法最為流行。一是猜測雍正是透過篡位而得以稱帝的,因此死後不敢靠近康熙的陵寢。二是說雍正自視甚高,覺得順治帝的陵寢已經佔據了清東陵的最顯赫位置了,所以決定另選寶地。

    問題是乾隆又認為清東陵風水更好,決定將自己葬在東陵,而到了嘉慶時期又奉行父子兩代皇帝不能葬在同一陵區,因此嘉慶則葬在西陵。這就形成了“父子分葬”制度。

    由此可大略推想,或許是清朝初期並沒有形成嚴格的帝王安葬制度,雍正帝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好惡選擇一處他認為風水更好地地方作為自己的陵寢,並無其他深意。

  • 5 # 老豬的碎碎念

    大清的入關後的皇陵有兩座,分別是清東陵和清西陵,東陵先建立,西陵後建。筆者由於非常喜好歷史,這兩個皇陵都實地探訪過,而且不止一次。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你親眼看過清西陵之後,你就理解了為什麼雍正要另闢蹊徑,獨自開闢這個新陵區了。

    首先,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從他的執政治國以及對雍正朝瓷器的品位等都可以看出來,他做事不做便罷,一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最開始,雍正並沒有像開闢新陵址的念想,而是按照老傳統“子隨父葬”在清東陵開始選址建陵,結果找來找去費了好多時日,總是找不到山形水脈完美的葬地,而且好不容易看上一處(位於昌瑞山附近的九鳳朝陽山),在初步勘察地質的階段就發現此處“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所以雍正果斷下旨不在此地選址,進而命令他的十三弟怡親王允祥幫他在別處相度萬年吉地,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位於河北易縣西的永寧山太平峪被發現,在怡親王給雍正的密摺上稱此地“實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詢為上吉之壤。”這樣的完美之地雍正自然滿意非常,故而開始下令開始建造雍正的清泰陵,也就是如今的清西陵的祖陵。

  • 6 # 江東汪郎

    雍正要建清西陵,主要還在於他對自己治國功績的肯定,以及想迫切走出被康熙籠罩的政治陰影!

    治國十三年,雍正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比肩甚至超過自己的父親康熙的。

    作為帝王,他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不是誰的附庸,自己的父親也不行。

    但大清國以孝治天下,驕傲的雍正自然知道他的這些大逆不道的想法,是不能和任何人說的。

    況且治國十三年,雍正得罪的權貴文人也很多,如果自己不做些什麼,在他死後肯定還是會被康熙的光環所籠罩,到時他已經兩眼一抹黑,到哪裡去訴苦。

    靠乾隆這個敗家子,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東陵已經躺了兩位“祖”,自己這位“宗”要是躺進去,讓雍正覺得非常不自在。

    既然自己在治國上能打破常規,那不如干脆再來個徹底,單獨為“宗”開創陵墓,省得到時候躺在“祖”裡面睡得不安寧。

    正因為如此,雍正興建西陵也就成了必然。

    事實上,作為“康乾盛世”的承上啟下者,雍正確實是清朝治國才能最厲害的皇帝。

    他能將康熙給他的國庫只有700萬兩白銀、官員貪汙橫行、邊陲岌岌可危的帝國,透過十三年的時間,治理成了一個邊陲相對穩定,國庫7000萬兩存銀、政府相對廉潔高效的帝國,這份功績,看滿清數帝,誰能比?

    康熙也不行!乾隆?滾一邊去!

  • 7 # 貓叔說歷史

    關於雍正皇帝為什麼非要違背祖制,不把自己葬在東陵,而是另外找了一塊風水寶地,建立了西陵。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雍正本人來回答才能夠令人信服,因為史書上對這個問題的記載不詳細,咱們又很難推斷雍正的心理活動。所以,這個答案只能猜。我個人說個看法,不一定對,姑且算是一種猜測吧。眾所周知,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非常長,所以,太子之爭一直進行了很多年,這些鬥爭,表面上平靜,背地裡卻暗箭亂飛,想都能想到,在這個過程中,雍正有多麼煎熬。事實上,在爭太子之位期間,雍正對康熙的忌憚從史書中是可以看出一二的,所以,康熙駕崩,雍正皇帝也是鬆了一口氣,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真的不容易,但對父親的忌憚卻成了他內心的陰影,他不願意與自己的父親葬在一起。華人一直都有一個觀念,那就是“事死如事生”,死了之後跟活著是一樣的,只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而已,如果死了還得面對自己的嚴父,雍正心裡多少有點不樂意,所以就派人另外看了一個風水寶地,為自己修了一座陵墓。

    後來,乾隆即位,也得為自己身後事打算啊,於是就開始啟動修建陵墓的事兒。按照《清史稿》的記載,起初,乾隆是準備把自己葬在雍正身邊的,而且位置都已經選好了,但後來考慮再三,決定在東陵修建陵墓。為什麼呢,因為他一旦把陵墓修建到西陵,那麼他的子孫都會把陵墓修建在西陵,如此一來,東陵的香火就斷了,子孫祭拜就不會再去東陵,這樣的話,也會因為不孝而造人詬病。於是,乾隆就來了個折中方案,就是傳說中的“兆葬之制”。

    什麼意思呢?通俗的說,就是“東邊一個,西邊一個”,孫隨祖父,如此迴圈往復下去,這樣,就不會冷落東陵,也不會冷落西陵,按照這個辦法,嘉慶皇帝就葬在了西陵,跟隨他的祖父雍正。但是,後來,乾隆的子孫也並沒有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修建陵墓,大權在握,誰想葬在哪誰就葬在哪,只要在東西陵就行。所以,嘉慶之子道光皇帝應葬在東陵,甚至已修好了陵墓,但又說地宮浸水,又移往西陵,這一下整個次序都改變了。就是這麼個事兒。

  • 8 # 劉一千五

    雍正在選自己的百歲後的吉地時,原本是要在老爸康熙的東陵找個穴位的。後來專家們認為地質不宜砂岩滲水會走元氣,就只好放棄去侍侯先皇的打算。讓專家們另覓地方。專家們找來找去,就發現風水寶地西陵峪了,便在地下樁掘穴。這就是清西陵。

    如此以來,清三皇(順治另外算)中,就一處一陵,後世幾帝交替起陵於東陵和西陵,相互兼顧,共享後代祭祀,不偏不儻,祭祀浩蕩。可見這事死如事生的慎密心思,非禮儀淵博者莫能為之。

    雍正是封建社會里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特別的經歷,也許讓他"特自起陵"也未可知。也許就是生前獨特,死後也該獨特才符合他的一貫行為。

  • 9 # 葉子寫實

    雍正執政十三年,整頓吏治,是歷史上少有的勤奮皇帝,民間和野史關於他的繼位和死亡更有著諸多版本的朴樹迷離的故事。

    那麼一生勤勉的雍正為什麼不和康熙葬在一起,非要別出心裁的另墓地的呢,這個可能誰也說不清,也只能猜測。

    皇帝的墓葬在剛繼位時就要開始修建了,雍正也不例外。雍正讓十三王爺允祥率領術士們,順治與康熙兩位皇帝陵寢附近選擇吉地,風水都不是很好。後來選中了九鳳朝陽山,離孝陵、景陵不遠,風水甚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但後來精通堪輿的臣僚術士再三相度,又認為九鳳朝陽山“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雍正又廢掉了這處陵址,讓臣僚們再行勘察。最後經過多處勘察,至易州境內的太平峪,興隆莊一帶發現了“萬年吉地”,並回宮竭力向雍正薦引。按照允祥等人的說法,此處西依雲蒙山,北靠泰寧山,東傍丘陵地,南臨易水河,堪稱:“乾坤聚秀之區,為朝陽會和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覽奏之後,也認為此處是“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命人修建陵寢,就是清東陵。

    雍正修建清西陵的原因,真的是因為風水不好或塗裡含沙石太多嗎?這兩點原因顯然是禁不起推敲的。說清東陵的風水不好,後來的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和統治皇帝不也都葬在這裡嗎?還有歷史上有名的慈禧太后。他們選擇陵寢位置的時候,風水就會變好嗎?僅因為是土質的原因,可以再在周圍尋找。不一定非得去幾百裡之外的易縣呀。

    雍正皇帝的繼位是清前期三大疑案之一,到現在的史學家們仍然分兩個派別,而雍正另選自己的陵墓也成為了“雍正篡位”派的證據之一。他們認為雍正皇帝之所以另擇陵墓,是因為畏懼自己的父親康熙才躲的遠遠的。至於他怎麼想的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過雍正的這一做法讓乾隆皇帝為難了。乾隆皇帝一生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爺爺康熙,他死後是葬在父親的西陵還是爺爺的東陵呢?經過深思熟慮,乾隆巧妙的沿用了老祖宗“ 昭穆相建”的制度,只不過這次東陵為昭,西陵為穆。他規定,如果父陵在昭,子陵則在穆,以此類推,孫子陪著爺爺,總是沒錯的,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儘管後來有幾個皇帝沒有遵循這個制度,那就是後話了。

    事實終究過去,只留下歷史讓人們評說遐想。

  • 10 # 穿越再現彼岸

    清朝皇帝陵寢分為三處:

    一、關外三陵。

    1.清永陵。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

    2.清福陵。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皇后葉赫那拉氏。

    3.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二、清東陵。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以西的昌瑞山一帶,西與天津市的薊縣為鄰,北與承德地區的興隆縣接壤。

    共建有皇帝陵五座:1.順治帝的孝陵2.康熙帝的景陵3.乾隆帝的裕陵4.咸豐帝的定陵5.同治帝的惠陵。

    三、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

    共建有黃帝陵四座:1.雍正帝的泰陵2.嘉慶帝的昌陵3.道光帝的慕陵4.光緒帝的崇陵。

    雍正皇帝選擇建設清西陵的原因。

    一、首先明確一點,清東陵和清西陵這樣的稱呼,是根據地理位置而定的。而真正左右皇帝陵寢的是清王朝的“昭穆制度”。看一下週朝的昭穆制度如下圖:

    始祖居中,1、3、5世居於左方,2.4.6世居於右方。清朝也是沿襲這種昭穆制度而安葬皇帝的。只有一位違反了清朝的“昭穆制度”,就是道光皇帝不該埋在那個位置。

    二、清東陵選址不佳。本來雍正皇帝也選擇了清東陵所在區域的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意思就是選擇的這個墓葬的風水不是太好,墓穴中有砂石的話,這就意味著陵墓會漏水。康熙皇帝的陵寢,就存在這種現象,雍正皇帝是知道的。事實證明,以後乾隆皇帝的陵寢建設在清東陵,孫殿英盜掘時,發現乾隆帝和皇后的棺槨都因為漏水漂移了原來的位置。

    三、再選陵寢風水上好。參與選陵址的官員,在“昭穆制度”規定下選擇吉地。後選擇河北易縣永寧山附近,稱該地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裡“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估計當時雍正親自或者派遣官員和堪輿風水著名者,看了該地的風水。隨即選擇該地為陵寢所在地,並進行建設。

    四、後人傳說,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不和,改詔書而即位,到陰間沒有臉面去見康熙帝。這純粹是以訛傳訛。

    根據雍正朝記載,康熙帝的墓葬在建設中嚴重漏水,這個雍正帝是清楚的。他選擇九鳳朝陽山在開掘初期就發現砂石,他就明白在這裡建設,陵寢肯定被水浸泡,從而選擇了新的陵寢地。孫殿英盜掘乾隆的陵寢時也證明了乾隆的陵寢漏水很嚴重。道光皇帝在東陵的陵寢還沒有建成就已經水患成災,從而移葬清西陵。試想一下,誰願意自己死後被泡在水裡面。

    雍正建設清西陵,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得而知了。不過此後乾隆皇帝規定:自己的後世繼承人全部實行“父葬東陵,則子西陵,父若葬西陵,則子必東”的昭穆葬制。

    也就是不違背“昭穆制度”的情況下,清朝皇帝多了一個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治療咳嗽的好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