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蘭頌

    【傳媒寫作類話題】

    謝邀。好的情書即是好的散文隨筆的一種,但絕對不是男人的專利,更是女人的專長,情感細膩的情感表達,在特定的時間、地點,鴻雁傳書,情誼綿長。上個世紀的1982年2月5日,我去拜訪丁玲和陳明,送我出門進電梯前,夫婦二人一起笑著告訴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爸爸為我們從文抗到魯藝傳遞情書⋯⋯”我那天帶回家五六本丁玲親筆簽名贈送給我爸的書一一剛剛再版和初版的她的散文和小說集。

    也恰在那年代,我們50後人,第一次讀到真正意義上的情書則是:1889年,白朗寧在威尼斯逝世前不久,把一個鑲嵌細工的木盒交託給他的兒子,裡面珍藏著他和妻子間的全部書信。1898年,兩位詩人間的情書公開發表,即兩卷本《白朗寧——巴萊特書信集》,這洋洋一百萬字以上的來自現實生活的“情書文學”在世上絕少出現,它情深意真,詩趣盎然,受到讀者的喜愛,短短十四年間再印六次。

    喬治桑屬於最早反映工人和農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雨果曾說:“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特別是,其他偉人都是男子,惟獨她是女性。”福樓拜曾說:“她是法蘭西的代表,獨一無二的榮耀。”而她與大文學家繆塞的豔事、與音樂大師肖邦10年的同居生活,成為法蘭西19世紀的美談之一,並留下一篇篇揭示其內心深處情感世界奧秘的優美情書佳作。流傳的話題是,她的最愛是繆塞還是肖邦?

    要知道,情書有時候,也是失戀或絕情的一一現今發現的李又然的第一首翻譯的詩(載《濤聲》),譯者後記寫道:“Mareeline Desbordes Valmora(1786-1859),是法國的女詩人。一生失戀。失戀中留給我們很多美透了的抒情詩。這就是其中之一(《Saadi的玫瑰花》),可惜我譯的太粗糙了!王獨清的《獨清譯詩選》(現代出版)那裡面就也有一首是她的。我希望有機會能將她細心地介紹出來。”

  • 2 # 梧桐樹邊羽

    好的情書、散文、隨筆、似乎都是男人寫的,到底是男人深情,還是女人深情?

    這是一個由社會形態導致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個人是偏好詩詞的,就從詩詞角度來談這個問題。

    為什麼歷史上的女詩人少而又少?為什麼女人的詩作都是陰柔委婉?詩詞也是文學作品,性質和情書、散文之類的性質完全一樣,甚至更加高階,所以用詩詞史來分析回答是完全可以的。

    估計大家知道熟悉的女詩人也就只有李清照、魚玄機、薛濤、最多還知道李冶,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為何在詩詞史上留名的女性如此稀少?

    是女人比男人薄情麼?

    當然不是。

    是社會制度讓女人無法正常地學習文化、表達內心。是男權的社會性壓制形成了一種後天的意識,讓女人無法突破自己的侷限。

    女人是不是生來柔弱,情商、智商低於男人?當然不是的。

    在母系社會中,女人的地位高於男人,社會資源向女人傾斜的時候,女人說話算話的時候,你敢說女人不當家,女人說的、寫的不如男人?

    是社會地位的分化,讓男人和女人的文藝風格慢慢分裂成型。在歷史程序中,隨著社會生產條件和環境的發展,男女在社會分工上因為性別的差異出現了不同。 男子更多地參與廣闊的社會實踐,而女性則更多地退居到為男性社會服務的地位。 廣闊而複雜的社會實踐,使得男性的思維方式更加縝密、冷靜,思考領域更加側重社會大事件。 相反,女性更多關注家庭生活的小圈子,更多地關注個人私情。

    從詩歌的發展史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詩歌其實一開始是沒有男女之分的。《詩經》中有不少女性作品,但是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區分出女性作品?看不看得出有所謂的陽剛、陰柔的文風?看不出的。我們只能從明顯的女人說話的口吻在指責男性、或者表白男性,才能判斷那首詩是女人的作品。

    可見在早期的文藝作品中,女人的地位和男人是一樣的。

    沒有誰更深情,沒有誰更文采,沒有誰更風格。

    我們看到即使到了男性地位明顯要高於女性的漢代,女人的詩作依舊風格大氣、冷峻,並沒有形成後來的風格,也經常有女子的作品出現。比如蔡文姬、卓文君這些有名的才女,他們的作品,雖有相思,卻不陰柔。這說明女性在文藝作品中地位並沒有隨著社會地位的下降而改變。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唐朝。唐朝國力日盛,物質豐富、精神文明超前進步,制定了優待女性的政策,豁免了全社會所有女性的賦稅,出現了首次專門針對性別差異制定的政策。

    免除了女性賦稅,讓女人免於勞作,但同時使女性完全失去了社會地位,成為了男性的附著品。女性不需要工作,且不用擔心生活來源,只需要歲月靜好地生活,閒情就被激發出來了。所以中唐成為女性詩人,或者說文藝工作者的爆發階段,我們記得的那幾個女才子,除了李清照,大都出於這個時間段。

    但我們看同時期著名的武則天、上官婉兒的詩作,也還是沒有性別差。

    上官婉兒: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選一)

    登山一長望,正遇九春初。

    結駟填街術,閭閻滿邑居。

    鬥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

    不說的話,看得出這是女子作品嗎?

    女子的才情,在任何時代都是不輸男子的,只是社會形態的變化在慢慢為男女性別差異演變出自身的文化。而到了中唐後期,儒家經學慢慢復興,男女之防慢慢興起,男性社會就開始抵制女性寫詩了。

    而發展到宋、元、明、清,由於理學的興起,巨大的社會力量讓老百姓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除了高門大戶之外,女子能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的少而又少,終於形成了後千年文化女性和女詩人的一片荒蕪空白。

    近代社會開放以來,女性文學工作者不斷湧現。但是在歷史長河中,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形態中,即便有突出的女性,也如流星一閃,無法和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男性文學工作者相提並論。

    回到那句話,這與人的感情無關,純粹就是社會形態壓迫下的倖存者偏差。

    男性文學成就者,不過是佔了基數大的優勢而已。

    可能幾百年後,女性文學終將趕超,現在不就有這個勢頭了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想的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