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89048797546
-
2 # 影片好笑
11個。建元(前140-前135) 元光(前134 -前129) 元朔(前128-前123) 元狩(前122-前117) 元鼎(前116-前111) 元封(前110-前105) 太初(前104-前101) 天漢(前100-前97) 太始(前96-前93) 徵和(前92-前89) 後元(前88-前87) 漢後元二年(前87),武帝死,終年71歲,
是十一個吧 漢武帝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公元前140年)。“元”即開始,在漢武帝之前,帝王沒有年號,漢武帝開始建立年號,敢於做前人未曾做的事,這種開創精神充分體現在“建元”這個年號上。6年後(公元前134年),天上有“長星”出現,以為祥瑞,漢武帝於是改年號為“元光”。“長星”即“彗星”,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掃帚星,後人認為它是不祥之兆,而漢武帝則認為它是吉兆,甚至為它的出現改年號,可見漢朝人對這種天象的認識與後人大不相同。又過了6年(公元前128年),漢武帝改年號為“元朔”,“朔”具有“初始”的意思。此時的漢武帝,已從少年皇帝長成了青年皇帝,具有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元朔”體現出了漢武帝的自信。又過6年(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獲得了一頭白麒麟,以為祥瑞,改年號為“元狩”。“狩”就是打獵,該年號有紀念獵獲了白麒麟的意思。又6年(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寶鼎,又以為祥瑞,改年號為“元鼎”。又6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於泰山封禪。泰山封禪是非常神聖之事,它標誌著某個帝王作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並已達到了光輝的頂點,一般帝王是不敢有此動議的。繼秦始皇之後,漢武帝是第二人,因此,改年號為“元封”。到此為止,漢武帝共用了6個年號。有趣的是,每個年號的使用期均為6年。 漢武帝使用的第七個年號是“太初”(公元前104年)。在此之前,漢朝一直以十月為歲首,這一年,漢武帝改以正月為歲首,為紀念這一開創性的改制,所以更年號為“太初”。太初四年後(公元前100年),因連年乾旱,漢武帝改年號為“天漢”。“天漢”即“天河”,年號的意思是要透過自己的修德勤政來感動天帝,讓天河裡的水化為甘霖降於人間。又4年(公元前96年),漢武帝改年號為“太始”,含有“盪滌天下,與民更始”之意,可見,漢武帝在不斷地追求事業上的新起點。又4年(公元前92年),改年號為“徵和”,含有“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之意。看來,漢武帝已陶醉於自己征服周邊民族而使天下太平的偉業之中。又4年(公元前88年),漢武帝改年號為“後元”,這是漢武帝使用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二年,漢武帝便去世了。有趣的是,從“太初”到“徵和”,4個年號各自的使用期都是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