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古人一般是用皂莢煮水洗髮,通常選取飽滿肥嫩的皂角,不用幹癟細長的。也有用“米泔”洗髮的,“米泔”就是淘米水。還有用人 “醋泔”洗髮,即醋和淘米水調和在一起,暖熱後用來洗頭髮。

    除了這幾種常見的材料,還有用灰洗髮的。桑柴燒灰、烏韭燒灰、雁骨燒灰之後,或者調和到水中,或者調在淘米水中洗髮據說能夠促進頭髮生長,洗過之後極為乾淨。也有用柏葉、生薑、菊花等藥材煮水洗髮或搓成丸子,用熱酒浸泡出汁洗髮的辦法,據說可以治療頭髮脫落。

    除此之外,對洗髮的水也有要求。甑氣水洗髮據說可以使髮長密黑潤,其實就是做飯時收集的水蒸氣,大致類似蒸餾水,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水質。

    除了用水洗髮,還有乾洗的辦法。據說白芷散源自御藥院方,是用香白芷、王不留行研成細末,將粉末均勻的摻在頭髮裡,稍微用力擦去垢膩,然後用篦子把粉末和汙垢一起篦掉,也可以達到清潔的目的。

  • 2 # 剛日讀史

    古時候沒有洗髮水,古代人如何洗頭髮?肯定有很多朋友在好奇,用什麼洗頭髮呢?小子整理了一下查到的資料。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人也非常注重頭髮的清潔衛生,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清潔方法,下面請看一些普遍的清潔方法。

    古代平民洗頭:

    淘米水:

    顧名思義,就是大家平時煮飯洗米剩下的水,就用這種水來洗頭。不僅可以清潔,久洗頭髮烏黑髮亮,而且取材極其方便。淘米汁,古稱潘。其出處可以追遂到春秋時代——《左傳哀公14年》,雲:使疾,而遺之潘沐》。杜預注:潘,米汁,可以洗頭。

    草木灰:

    至於古代更窮的鄉下農村人,一家幾口,人數又多,些許淘米水,根本不夠用,那麼更加常見的清潔用品就應運而生,這種就是草木灰,隨便抓一把稻草燒成灰,即可以得到清洗頭髮的天然洗滌用品了。聽說以前大山深處落後的農村,還在用草木灰洗頭髮,洗衣物。

    皂角:

    農村地方除了草木灰,其實也可以用皂角來清洗頭髮,因皂角生長於農村,採集方便,清潔效果亦不錯,遂廣受普通百姓喜愛,而城鎮百姓也可以買來日常使用,總不能城鎮的百姓也去地裡山上採草木灰洗頭的。用皂角洗頭,見於唐人所著古籍。

    唐段成式的《酉陽雜鉏》記載:鬼皂莢,生江南地,澤如皂莢,高一,二尺,沐之長髮,葉去衣垢。一直是廣大平民的常用洗滌用品。

    富貴宦官人家:

    他們清潔洗頭就講究多了些,不僅用皂角,還研究有方法,把皂角做成皂角團,並加入香料,用來洗頭髮,不僅可以去汙洗垢,更可以使之香氣幽揚,心悅神怡,更能體現出大戶人家的身份。

    明朝李時珍所作的《本草綱目》,其中記載有皂角團製作方法:十月採(皂角)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豬苓:

    一種名貴中藥材,參入各種喜歡的香料,洗後會有各種香味,妙不可言。因為一般人家根本無法承受這些中藥作為日常消耗。故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常用。

    雞蛋清: 有錢的大戶人家,特別是女子,愛美且捨得為美而花費,所以古人又有用雞蛋清來清潔頭髮的方法。

    婦女頭髮垢脂,雞子白塗之,少傾洗去。——《瀕湖集效方》

    皇宮貴胄:

    找到一處記載,帝皇的生活一般奢侈無比,用料更是考究,珍稀,有記載漢朝時的帝皇他們用產自西域的一種香料——茵樨香。煮湯以洗頭髮,有獨特的效果香味。可惜這種材料現今不知道是何物了。

    靈帝宮人以茵樨香煮湯沐發。——拾遺記

    再補充一個用以祛除蝨子的方法,因為我小時候沒有洗髮水用,頭髮長點,很容易長蝨子,而且農村地區,很多小夥伴都有過長蝨子的經歷,那個小動物在頭皮爬來爬去,時不時的吸吸血,又癢又容易傳染病菌,極其噁心。古書記載用芝麻葉煮水燒熱,用湯水洗頭,可以去蝨子。

    脂麻葉,湯浸涎出,婦女用梳頭沐發去蝨。——家塾事親。

    對比可知,用皂角洗頭,既天然又有點點泡沫,而且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以成本及收集便利來說是最合適的綠色洗頭用品。

  • 3 # 湖南山茶油

    在中國,取油茶籽榨油並食用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除了食用,用茶油護髮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早有文字記載。古有慈溪太后用茶油潤髮,保持青絲幾十年;近有宋慶齡用茶油護膚,年過六甲依然光彩迷人。

    關於山茶的價值,最早記錄在先秦《山海經》上,後《本草綱目》等名錄也記載了茶油護膚利發的相關知識。

    清代《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茶油......蒸熟用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豈他油之濁膩可匹哉!”

    據《廣東新語》記載,當時風靡一時的頭油——“露花油”,就是將露花曬乾後融入茶油中製作而成的。

    在一些盛產茶油的少數民族地區,茶油護髮是女性們秀髮烏黑順亮的秘密。她們用滴入幾滴茶油的溫水洗頭,或是用紗布包裹起油枯餅,在熱水中浸泡濾出油水洗頭。有了茶油的滋潤,如緞的秀髮飄著淡淡的油茶花香,順滑如新。

    茶油可以護髮原因

    山茶籽提取物

    茶籽中富含的茶皂素素有“清潔衛士”之名,能夠將油膩汙垢化解。茶籽中的山茶多肽、山茶黃酮、茶多糖等植物成分,層層滲透,滋潤養護髮根,為頭髮提供了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長期使用能修復受損髮質、給予頭髮必要養份,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發泡和潤溼等活性作用。

    山茶籽油

    山茶油除了傳統的潤澤髮絲效果,它在養護頭皮、鎖住髮絲營養和水份方面也有顯著的功效。

    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達80%,接近人體油酸水平,親和人體易吸收;其中角鯊烯、維生素E 、多酚等成分有益於人體健康,能夠滋養頭髮,預防乾枯、分叉、掉髮等。

    矽油是頭髮得以柔順的必要成分之一,長期使用會將髮絲上的汙垢包裹進發囊,從而汙染頭皮。建議選擇山茶籽洗髮水,採取天然茶萃精華,呈透明褐色,無矽油新增,能一次性清除包裹進發囊的汙垢,給頭皮0負擔。

  • 4 # 我是小巢

    建議關注“剿巢商城”,潘紅妹米湯養髮系列,侗族侗布洗染黑系列,益母草精油,輔助治療富貴包,靜脈曲張等槓槓的,都是純中藥植物產品,上千年甚至幾千年歷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綠生活,值得分享。

  • 5 # 千古一論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浴史溯源 一、 先秦沐浴禮儀的形成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說的洗澡,包括頭、身、手、腳的洗浴。然而古人卻分得極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 沐,濯發也。 浴,灑身也。 洗,灑足也。 澡,灑手也。 所謂“濯”、“灑”就是洗的意思。據此看來,古代的沐浴與今日的洗澡的意義並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許慎對“沐”、“浴”、“洗”、“澡”的解釋合起來,才是完全意義上的今日洗澡。 初民們當時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生活習慣,至遲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記載。沐,字形像雙手掬盆水沐髮狀,會意為沐,是洗髮之義;浴,字形像人置身於器皿中,並在人的兩邊加沙鍋內水滴,會意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來沐浴的器皿有青銅器鑑,《說文解字》雲:“鑑,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莊子·則陽》有“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的記載。在銅鏡尚未問世時,古人常以鑑盛水照容貌,甲骨文“監”(監、鑑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從“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於浴器中,與“浴” 字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僅是“盈”字的浴器中“見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淺說》)。“盈” 字字形則向人們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 到了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由於沐浴已經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人們對沐浴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把沐浴單純地看做潔身淨體,潤膚養身;而視為隆重禮儀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淨身,這已是個定法,表示內心潔淨虔誠,稱之戒,亦稱齋戒。齋戒之禮始於殷商,至西周已成定製,西周的戒禮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動前要進行兩次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舉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進行叫宿,均由專職官員主持一定的儀式,要求與祭者禁食葷腥,並沐浴淨身,以示對神靈的肅敬。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專職官員執掌。這在《周禮》中均有記載。 沐浴與人們生活的行為規範密切聯絡在一起。《禮記·內則》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居家過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為夫婦之禮則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個浴室,所謂“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裡還有尊老禮節,“五日則鐔湯請浴,三日具浴。其間面垢,鐔tan潘請繢hui;足垢,鐔湯請洗”。禮節規定,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父母臉上如果髒了,要燒淘米水為父母洗乾淨;腳髒了,則用溫水為父母洗乾淨。誕生禮儀中沐浴亦很重要,《禮記·內則》載:“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載:“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太子出生,國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見國君。載往來禮節中,沐浴亦是重要禮儀。《禮儀·聘禮》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浴,五日具浴。”又載:“飧不致,賓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來客,要滿足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用飧禮招待來賓時,來賓不用拜謝,但要沐浴之後再就食,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禮記·玉澡》還規定“君子之居恆當戶”,“日五盥,沐稷而繢hui梁,”“居外寢,沐浴。” 《禮儀·士虞禮》規定,舉行虞禮祭前,參加祭祀的人要先洗頭洗澡,所謂“虞,沐浴”。虞即虞禮,於日中致祭,以安死者魂魄的祭禮,是為虞禮。 周制,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湯沐邑”。《禮儀·王制》雲::“方伯為朝天子,皆又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諸侯要再專供沐浴的封邑先洗頭洗澡,然後才能去朝見天子,沐浴潔身以示對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復禮為己任的孔子,對沐浴之禮身體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為世人所熟知。 先秦沐浴禮儀的形成並臻完備,正是沐浴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總結,作為定製為世人所遵循,這在世界沐浴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注重沐浴也是華人的古老傳統。

  • 6 # 浪人溫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 7 # 一剪相思苦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 8 # 歷史小林

    古代窮人用淘米水,皂角洗頭,富人用豬苓洗頭

    在古代的時候已經有了窮人和富人的分別了,而他們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在洗頭的時候這種生活方式的不同就凸顯出來了。

    一般情況下,洗頭可以有三種用料——淘米水,皂角,豬苓

    一、淘米水——淘米水就是所謂的煮飯之前洗米的水,在洗完米之後就將這些淘米的水留下來,用來洗頭髮。

    二,皂角——皂角是一種植物,在幹了之後可以用來進行清潔作用,多是用來洗頭清潔。

    三、豬苓——豬苓是用處理過的植物和一些香料混合而成,有著香氣以及清洗的功能,多用來洗頭,香料在當時價格較高,多為大戶人家或者殷實人家使用。

    雖然說在當時也有著用特殊的植物進行榨汁用這些植物的洗液進行洗頭的方式,但是淘米水,皂角和豬苓是主流。

    在價錢的差別下,淘米水,皂角就對應了貧窮人家的洗頭方式,朱苓就對應了富貴,殷實人家的洗頭方式。

    窮人用淘米水和皂角洗頭,富人用豬苓洗頭

  • 9 # 貝貝生活

    現在我們要洗頭有各式各樣的洗髮水、但是在古代沒有洗髮水人類是怎麼洗頭的呢?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還有草木灰、木槿葉、淘米水、柏葉、桃枝等等

    其實在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說明古人還是非常注重個人衛生的。《詩經·小雅·采綠》中就曾提及: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所以說,老祖宗們洗頭都洗這麼久了,沒理由不折騰出一些類似洗髮水的東西。我們來一一認識一下吧

    一、皂角、皂莢、木槿葉植物類

    皂莢亦稱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國植物誌》裡仍記載它「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植物裡最常用的應該就是它了,除了洗髮,皂莢一個更常見的用途就是洗滌衣物,據說柔順而不易褪色。

    二、草木灰

    稻草、秸稈燒成灰,即可用於洗髮,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鉀,溶於水後呈鹼性,可與油脂類反應,另一方面類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汙物的功效。草木灰是透過過濾所得的溶液,並不用直接加在水裡。

    三、淘米水類

    這個方法實在而且容易獲得,像大米,麩皮、糟糠、豆類之類的似乎都是可用之材,各自叫法也很多。

  • 10 # 胖頭恆

    洗頭這件事在今天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麻煩,甚至還出現了所謂的“不洗頭之交”,兩個人關係鐵還是不鐵,已經可以用是否洗頭來判別了。既然洗頭這麼麻煩,那麼古代人是怎麼洗頭的呢?究竟多長時間洗一次呢?

    由於古時候受條件所限,洗頭不方便。根據《禮記》記載,秦漢時期的貴族和普通老百姓洗頭的頻率大致是三天一次。在漢唐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方便官員洗澡的假期——休沐,頻率是每五天一次。在《史記》中有記載:“每五日一沐,歸謁親。”

    到了唐宋的時候,洗澡的假期改為十天一次。《永樂大典》引《宋會典》曰:“太祖開寶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詔自今遇旬假不御殿,百官賜休沐一日。”

    宋代的醫學家還發明瞭不少動植物混合配方,以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很多古方,也因為易取、高效,例如無患子,直到上個世紀還有人在使用,併成為當今許多洗髮液的原料。古人還發明瞭一個神器——篦子,其實就是一種擁有密齒的梳子,它能把因為長時間不洗頭積累的頭屑和蝨子都梳出來,起到一定的清潔和按摩作用,這也算是古代懶癌患者的福利了吧。

    古代人因為條件有限,好不容易洗完頭了,還只能自然晾乾。而且,如果在沒有封閉的場所自然晾乾,人比較容易感染風寒,這在醫療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古代,一命嗚呼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古人洗個頭原來這麼費勁,還是現在比較舒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四線城市在這次買房熱後會有限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