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單的快樂很難得
-
2 # 肉霖是個小瘦子
之前上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發扣扣空間之類的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屁大點的小事都要那到空間裡說一說。後來上了大學之後,發朋友圈和扣扣空間的次數慢慢就少了。前幾天還有個曾經玩的比較好的高中同學問我為啥不髮圈了,感覺我這個人銷聲匿跡了。那麼究竟為啥我不經常發朋友圈了呢…首先,可能是長大了吧,有些情緒自己會埋在心裡了,知道就算髮到朋友圈裡,事情本身也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你的喜怒哀樂只要在小窗私聊給在乎你的朋友就好。朋友圈裡的有些人可能只是你的生活的“袖手旁觀者”,對你的生活可能並不感興趣。而且朋友圈裡如果發太多牢騷會給人一種你很消極的感覺...開心的事我也不是很喜歡在朋友圈裡發,因為有些開心自己偷著樂就好。第二,我想給大家一種:哇塞,她在朋友圈裡失蹤好久,原來現在變化這麼大的感覺...總之就是保持神秘感吧…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就是我作為一個女大學生不發朋友圈的心理!!
-
3 # Mrs王老闆吖
越長大越發現朋友的圈的人越來越雜,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加的甚至都不認識,也懶得整理通訊錄,懶得遮蔽,索性就不發朋友圈。朋友圈交際圈太小,人多嘴雜,活得並沒有那麼真實。有的精緻女孩子一張圖要p倆小時,只為贏得那幾個贊。不如微博來的痛快,可以更大限度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那些你不願意讓很多熟人知道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朋友圈慢慢的也會變成qq空間一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
4 # 亮亮大鬼
每次下班等車的時候,會習慣翻看朋友圈,十分鐘的時間,翻了好久,發現除了代購就是微商,偶爾也有發牢騷的,偶爾有發自拍的,一般配圖宣傳自己的產品有多好多牛逼這樣。 沒有耐心繼續翻下去的我直接點開了幾個以前很愛發朋友圈的朋友的頭像,卻發現....... 他們要麼就是開啟了三天可見,要麼就是最後一條狀態停留在好幾個星期之前。 為什麼都不發朋友圈了呢? 問了幾個朋友,大致的意思都是,不敢發,發多了人家覺得你矯情。
的確,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了。 我記得以前,大家都是不折不扣的話嘮,無論是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還是蹭了頓巨好吃的大餐,或是生活裡的雞毛蒜皮的小趣事都會分享在朋友圈。 偶爾也有負能量,吐槽抱怨一下。 那時候的朋友圈是我們分享生活的烏托邦,在這裡,可以快樂可以沮喪,但都願意與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可逐漸的,這些“矯情”的內容越來越少了,不是不喜歡發了,而是真的不敢發了。 伴隨著成長,微信好友裡有越來越多的人要進入你的朋友圈,家人、同事、同學、上司、客戶、微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在朋友圈裡。 你不好意思拒絕。 所以你在發一條狀態之前,花很長時間編輯,然後去設定分組可見,仔細篩選認真思考,會不會有人懟,有沒有人贊。 可當你全部設定好的時候,卻發現在即早已沒有了那一刻想要分享的衝動,就只好苦笑著點了取消。 漸漸地,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反感那些有個頭疼腦熱的,坐公交不順利或者吃了什麼就逼逼逼說不停的人。也開始反感在朋友圈各種炫富秀恩愛的人。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村上春樹說
-
5 # 初一說娛樂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好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微信剛流行的時候,大家的微信好友都是些現實中的朋友,彼此比較熟悉,微信又是新鮮事物,大家也都熱衷發個狀態,秀秀好東西、表達好心情,因為能看到的都是朋友,所以也沒有任何後顧之憂,那時的朋友圈也真真實實是個朋友組成的圈子。有人發了狀態,朋友不免要評論一番,大多都是讚賞肯定的言論,一般有刺激找茬的也都是比較熟、鬧的起的熟人,開開玩笑。但是時間長了,不那麼有新鮮感了,發朋友圈的激情就減少了。
-
6 # 油管熱評人
翻開我的朋友圈會發現,我的上一次更新是在一年前,當時颱風莫蘭蒂來了,我徹夜未眠,發了一條朋友圈。後來有一天,發現自己一年沒有更新朋友圈了,大部分都時間我都躲在屏幕後面,看著別人的動態,點贊別人的人生,而自己安安靜靜地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個社會有時候太喧囂,有時候又安靜得可怕,而我在這兩個極端的狀態下,試圖去平衡自己的生活。有一天,突然間發現不發朋友圈,私生活比較多。不用去在意別人怎麼看我,也不會去炫耀生活,把所謂的喜樂悲傷都留給自己,留給身邊的朋友家人,而不是給一臺機器。
-
7 # 想看美女點選我
但是現在真正發朋友圈的人少了,大部分都設定了3天可見,也許我們不喜歡更新了,沒時間去更新了,或者不敢發了,微信中越來越越多非生活中的關係,有上司,有客戶,有親戚有朋友,我們總要各種各樣的面孔和人群,總會在發每條個資訊的時候考慮再三,感覺發個朋友圈都不自由了,能聊的開的朋友越來越少,還發朋友圈幹啥呢?具體分析幾種不發朋友圈人的心態!
四是不熟悉的人越來越多,也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展現給太多陌生人看,而且,微信裡面領導,同事都有,工作中總有不開心的時候,要是這樣發出去不小心被領導看到,這樣會影響不太好。 五是一些幫助拉票,美贊,刷單,搶紅包的遊戲。現在,朋友圈已經不是一個真正的朋友圈了,而是一個廣告市場,一個夢幻般的社會生活大市場,形形色色。
最後一個不想裝逼,沒有逼裝,感覺這樣更裝逼,哈哈哈,突然感覺自己好裝逼!!!
-
8 # 神木知音姐姐
我想可能生活基本歸於平淡了吧 也許往日的時光和激情 太過惹眼 被後來平淡的生活所擠兌 現在的一切跟曾經的耀眼形成太過明顯的對比 和類似好多人的那些千篇一律日常起居一樣 沒什麼值得炫耀或者留念的 這種心理會讓人變得慵懶 變得麻木 變得無所事事 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就像一些人說的 生活需要儀式感 哪怕再怎麼無趣 我們都應該從中找些樂趣 找些能激起我們內心洶湧澎湃的東西 哪怕是每天都一個問候 一句祝福 都會讓我們變得積極向上
-
9 # 咦哈954
大概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在幹嘛,你在想什麼,之類的吧
就像
此刻,你心裡在想著些什麼,但你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個時候,獨處就很重要了,有些事情沒必要昭告天下,不想了解的人不會看,想了解你的人自然會來問你。
而且有時候你發一些開心的事情,會有人在下面吐槽,反而讓自己不開心
發張自拍吧,就有人說,喲,美顏大法好啊,
或者,你怎麼胖了這麼多啊
哎呀,你吃這麼多啊
就像我那位和各種人說我一天吃5頓的室友
Ri哦
我吃你家的了?我每天吃那麼多還不是比你瘦!
哼唧!
好像有些跑題,
手動分隔線 繼續繼續
所以啊,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有了豐盈的內心,所以才不想告訴所有人自己的事
內心強大了,才能無懼一切
或者像我老師告訴我的那樣
你自己覺得開心就好
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感受,那些讓你不開心的就別管了
自己最重要
-
10 # 只只只盛水的杯子
就說我自己吧。上學的時候很喜歡發朋友圈,和男朋友出去玩兒要發,看電影要發,男朋友帶我吃了好吃的、或是給我做了好吃的要發,送你我禮物了也要發,同學說我秀恩愛,我也不否認,因為確實有這個心理。除此之外,心情不好,憤世嫉俗一下,心情好,感嘆一下,總之好多要發的東西。身邊同齡的朋友同學,也都和我一樣,大家每天在朋友圈裡分享著自己的生活。
後來畢業了,或許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成熟了一些。我不清楚別人,我自己的想法真的有所變化。出去旅行,不再發兩個人的合照,更多的是風景,不再發山珍海味,而是特色小吃,給自己留個紀念,也想推薦給還未涉足過的親朋好友。男朋友給做了好吃的飯菜,不想再炫耀,只想好好享受。心情的好壞,重在調節與舒緩,不想在朋友圈留下負能量或是太得意忘形。
-
11 # 若水126076190
隨著人們社交範圍的逐步擴大,微信朋友圈的成員也在相應增多。這就形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即發往微信朋友圈的資訊是否適合所有受眾的“口味”!須知,發往微信朋友圈的資訊是“1對N”的即時狀態。俗話說得好“眾口難調”!1條資訊的內容(文字,圖片,動圖,影片,表情等)若要適合所有受眾的“口味”,可謂難以“面面俱到”。
竊以為,如今越來越多人不再熱衷於再發微信朋友圈的根本因素,無外乎基於趣於理性思考的結果!親屬、親戚、同學、同事、鄰居、熟人、朋友和某些與自己產生著各個層面的交集的人們,都有可能是微信朋友圈的成員!而諸如政治、社會、新聞、時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商業、休閒、娛樂、體育、時尚、旅遊、飲食、投資、理財、保健、家庭等之類的資訊,很可能贏得了“甲”成員的青睞、卻引發了“乙”成員的反感。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尷尬情況,屢見不鮮。此外,若有足以影響釋出資訊者的學習、工作、生活等領域正常狀況的受眾“心生不悅”,豈不麻煩!
因此,越來越多人在親身遭遇了“坎坷”或旁觀吸取了“教訓”之後,變得“聰明”起來了!“點對點”的方式取代了“點對面”,根據受眾的“口味”相對“精準”地釋出資訊,私乎成為了一種趨勢。當然,此舉也有益於保護髮布者的“個人動態”具體情況。畢竟某些“個人動態”是不便為微信朋友圈人人皆知的。
個人愚見難免以偏概全,不當之處尚請見諒!
回覆列表
我剛開始玩微信是14年吧,畢竟以前用QQ多一點,但是上班之後由於要相互傳檔案等原因加了很多同事,所以不在QQ空間發說說了,主要是怕自己發了某些心情後同事們各種評論而影響形象,也許大多數人都是這種想法吧!開始用微信後,把各種心情發在朋友圈,然後第一時間看誰會點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吧),但是隨著人際關係的擴充套件,加上了很多同事和親朋好友,然後發朋友圈也是引來各種評論各種追問,所以慢慢的不怎麼發了,可能很多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的原因也無非是不想讓親朋好友和同事們看到吧,這就形成了一種寧可跟陌生人談心,也不願對熟悉之人透露的一種社會現象,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社會風氣,它會讓我們缺少信任,感情變淡,至於怎樣改變這種風氣?則需要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