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出去印尼

    雛鵝的管理工作要點

    加強雛鵝期間的管理工作,足是提高雛鵝成恬率和增重的重要環節。主要的管理技術措施有以下幾項:

    (1) 蓋好鵝棚雛鵝體小嬌嫩,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強,一定要做好保溼降溼工作。保溫工作尤為重要,必須有專用鵝柵。一般土牆、草頂和泥地的民房均可代用,但要求高燥,能避雨、保溫。鵝棚附近應有水塘和草地。鵝棚應能防止鼠患和獸害。

    (2) 分群飼養1~15 日齡應放在鵝籃內或蘆蓆折圈內飼養, Ll 防止打堆引起傷亡或受熱“出汗”而成偶鵝。每個鵝籃內可放1~5日齡雛鵝50只、 6 --10日齡時減少到35只、 11N 15日齡時減少到25只、 20日齡後可採用大的蘆蓆折成圈養,每隻隔圈可放80 - 100只。

    (3) 及時起身所謂起身,即用手抄動驅散雛鵝,使之活動,達到調節溫度、蒸發水氣,確保健康成長。自開食後,應每隔 l 小時起身1次,在夜間和氣溫較低時,更應該經常觀察雛鵝動態,防止打堆。

    (4) 適時放水7日齡後,在氣溫適宜時,可在清潔的淺水塘內進行第1次放水。天冷時可在15日齡後放水,在夏季3日齡後即可在放牧同時進行放水。水溫要求在22~30℃時為宜,放水時間應在下午3~4時進行。

    (5) 良好放牧15口齡後直在牧地搭一臨時鵝棚,長5m、寬3m.可供500只雛鵝過宿用。為避免獸害,棚上可罩一張大漁網;棚內用蘆蓆等隔成苦幹小欄,以防擁擠和打堆。 20日齡後,白天可完全放牧,夜晚補料1次。棚內的小欄可以逐步拆除,合成大群統棚管理。夜間要有專人值班看守。

    (6) 衛生防疫注意飼料、墊草的衛生,及時接種免疫有關傳染病疫苗。母鵝未注射過小鵝瘟疫苗剛應對出殼屙24小時內的雛鵝用小鵝瘟抗血清0.1ml 預防。應用吉林省獸醫研究所用驢血利作的血清,一般預防量0.3~0.5ml,緊急用量0.5~1.0ml

    雛鵝管理誤區與保活措施

    雛鵝絨毛稀薄,體小嬌嫩,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強飼養管理,忽視防疫免疫,極易引起發病和死亡。要確保雛鵝成活,必須瞭解引起雛鵝死亡的管理原因,採取相應對策。

    管理因素

    溫度 雛鵝絨毛稀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對低溫和溫度驟變的適應力很弱,在26℃以下的環境中易擁擠扎堆,常因窒息而造成死亡。人工撥散擠堆的雛鵝後,出汗多的雛鵝很容易著涼感冒,人走後鵝群重新紮堆、出汗。如此反覆,不僅感冒的雛鵝增多,而且雛鵝多次出汗後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鵝。鵝舍溫度一旦超過32℃,雛鵝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體溫升高,體熱散發受阻,從而影響生長髮育,誘發疾病。長期高溫還可引起雛鵝大批死亡。

    溼度

    實踐證明,當鵝舍相對溼度超過80%,同時伴隨溫度不適時,雛鵝即出現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擠堆、呼吸困難、拉稀、絨毛松亂等症狀,突出表現是叨毛,嚴重時雛鵝整個頭、頸和背部的絨毛被全部叨光。這樣的雛鵝大多發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減弱,日後容易成為僵鵝,失去飼養價值。飢餓缺水 雛鵝飼料不當,吃不飽,易飢餓。剛出殼的雛鵝肌體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時內不給雛鵝飲水,雛鵝就會因嚴重失水而迅速出現精神沉鬱、兩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區域性面板皺縮等症狀。

    有害氣體

    雛鵝對育雛室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當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過0.51毫克/立方米、氨氣的含量超過21毫克/立方米、硫化氫的含量超過0.46毫克/立方米,雛鵝就會出現精神沉鬱、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慾減退、羽毛松亂無光澤等症狀。若有害氣體繼續蓄積,雛鵝則會出現眼角股混濁、眼瞼水腫、流淚、流鼻涕,進而食慾廢絕,並出現動作失調等神經症狀,最後死亡。

    保活措施改善育雛環境(1)育雛舍整修與消毒。

    育雛舍要求溫暖、乾燥、保溫效能良好,空氣流通,無賊風。進雛鵝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檢查育雛室,整修門窗及育雛裝置。進雛鵝前2~3天,清掃育雛舍並用消毒藥液消毒。牆壁用20%的石灰乳塗刷,地面用5%的漂白粉懸混液噴灑消毒,密封條件好的育雛舍可燻蒸消毒,飼料盆、飲水器等先用藍波灣/泰樂噴灑或洗滌,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墊料(草)等使用前在Sunny下暴曬1~2天。

    (2)控制溫度。

    育雛溫度是否合適,可根據雛鵝的活動及表現來判斷。溫度過低時,雛鵝靠近熱源,集中成堆,擠在一起,不時發出尖銳的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鵝遠離熱源,張口喘氣,行動不安,飲水頻繁,食慾下降;溫度適宜時,雛鵝分佈均勻,安靜無聲,食慾旺盛。育雛期間切忌溫度時高時低,以免雛鵝患病。育雛保溫應遵循以下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弱雛稍高,壯雛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一般來說, 0~7日齡的雛鵝舍溫在28℃左右,而後隨其日齡的增加每星期下降2℃,但晝夜溫差不能超過2℃。

    (3)把握溼度。

    育雛室要保持乾燥清潔,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為防育雛室溼度過大,要經常更換墊料,切勿使飲水外溢,加強通風。

    (4)合理分群。

    在雛鵝開水、開食前,應根據出雛時間遲早和體質強弱進行第一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第二天,根據雛鵝採食情況進行第二次分群,將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育雛階段要定期按強弱、大小分群,及時淘汰病雛。

    每群雛鵝以100~150只為宜,群內再分若干小欄,每欄25~30只,安排適宜的飼養密度。雛鵝喜歡聚整合群,溫度低時會擠堆,易發生壓傷、壓死現象。出現擠堆時,飼養人員要及時趕堆分散鵝群。

    加強飼養管理(1)科學開水和開食。

    一般在雛鵝出殼後24~36小時,育雛室內有2/3雛鵝有啄食現象時開水。開水的水溫以25℃為宜,可用0.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5%~10%的葡萄糖水和普爾泰維力健的水。開水時輕輕將雛鵝頭按至水中蘸一下,讓其飲水即可。開水後即可開食。開食料可用雛鵝配合飼料,或顆粒破碎料加上切碎的少量青綠飼料,或蒸熟的秈米飯加一些鮮草。可將配製好的全價飼料撒在塑膠薄膜或草蓆上,引誘雛鵝自由吃食。也可自制長30~40釐米、寬15~20釐米、 高3~5釐米的小木槽餵食,周邊插一些高15~20釐米、間距3~5釐米的竹籤,以防雛鵝跳入槽內弄髒飼料。第一次餵食不要求雛鵝吃飽,只要能吃進一點飼料即可。過2~3小時,再用同樣方法調教,經幾次調教後雛鵝就會自動採食了。

    ( 2)注意飼餵次數和方法。

    育雛階段要充足供應飲用水,少量多餐飼餵。 0~3日齡,每天喂6次左右; 4~10日齡,每天喂8次; 11~20日齡,每天喂6次; 21日齡後,每天喂4次(其中夜間1次)。喂料時,應先喂精飼料,再喂青綠飼料,這樣可避免雛鵝專挑食青綠飼料,少吃精飼料,從而滿足雛鵝對營養的需要,並防止其吃青綠飼料過多引起腹瀉。

    ( 3)配好雛鵝飼料。

    育雛前期,精飼料和青綠飼料比例約為1: 2,以後逐漸增加青綠飼料的比例, 10日齡後比例改為1: 4。精飼料應是全價飼料。

    ( 4)加強放牧與放水。

    從雛鵝6日齡開始放牧。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喂料後的雛鵝放在育雛室附近平坦的草地上,讓其自由採食青草。開始放牧時時間要短,一般在1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陰雨天或烈日下不能放牧。放牧趕鵝要走得慢些。放牧7天后,可以結合放牧,把雛鵝趕到淺水處,讓其自行戲水。開始放牧、放水的具體日齡應視氣溫情況而定,夏季可提前1~2天,冬季可推遲幾天。放牧時間和距離應隨雛鵝日齡的增長而增加,逐漸過渡到以放牧為主,以鍛鍊雛鵝的體質和覓食能力,減少精飼料補飼量,降低飼養成本。

    搞好衛生防疫

    (1)搞好衛生。經常打掃場地,更換墊料,保持育堆室清潔、乾燥,每天清洗飼槽和飲水器,消毒育雛環境,按免疫計劃接種疫苗。同時,要防止鼠、蛇等敵害動物傷害雛鵝。

    (2)雛鵝免疫程式。 1日齡,接種抗小鵝瘟高免三聯血清或注射抗小鵝瘟高免血清。對無母源抗體鵝雛,每隻肌肉或皮下注射小鵝瘟高免三聯血清0.5~1毫升或注射抗小鵝瘟高免血清0.5~1毫升;對有母源抗體的雛鵝,暫不注射高免血清,在該病高發區要注射抗小鵝瘟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1~3毫升。 7~10齡,給每隻雛鵝肌肉或皮下注射小鵝瘟疫苗0.5毫升,在該病高發區可直接注射抗小鵝瘟高免三聯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1~3毫升。 10~14日齡,給每隻鵝肌肉注射副黏病毒、鵝瘟二聯油苗0.3~0.5毫升。 60日齡,給每隻鵝胸肌注射禽霍亂滅活苗1毫升。按規定說明接種 H5亞型 N28株禽流感滅活疫苗,接種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4個月。

    高效養鵝要重視種群選配

    “種群”是一個類群、品系、品種或種屬等種用群體的簡稱。種群選配是根據與配雙方隸屬於相同或不同的種群而進行的選配。種群選配,分為純種繁育與雜交繁育兩大類,而雜交繁育又可進一步分為育種性雜交和經濟雜交兩類:

    純種繁育簡稱“純繁”,是指在本種群範圍內,透過選種選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條件等措施,以提高種群效能的一種方法。其基本任務是保持和發展一個種群的優良特性,增加種群內優良個體的比重,克服該種群的某些缺點,達到保持種群純度和提高整個種群質量的目的。

    純繁有以下兩個作用。

    一是鞏固遺傳性,使種群固有的優良品質得以長期保持,並迅速增加同類型優良個體的數量。

    二是提高現有品質,使種群水平不斷穩步上升。

    雜交繁育簡稱“雜交”,是選擇不同種群的個體進行配種。不同品種間的交配常叫做“雜交”;不同品系間的交配叫做“系間雜交”;不同種或不同屬間的交配叫做“遠緣雜交”。

    雜交型別通常有以下幾種:級進雜交

    級進雜交(改良雜交、改造雜交、吸收雜交)指用高產的優良品種公禽與低產品種母禽雜交,所得的雜種後代母禽再與高產的優良品種公禽雜交。一般連續進行3代~4代,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改造低產品種。當需要徹底改造某個種群(品種、品系)的生產效能或者是改變生產效能方向時,常用級進雜交。在進行雜交時應注意:根據提高生產效能或改變生產效能方面選擇合適的改良品種。對引進的改良公禽進行嚴格的遺傳測定。雜交代數不宜過多,以免外來血統比例過大,導致雜種對當地的適應性下降。

    匯入雜交

    匯入雜交就是在原有種群的區域性範圍內引入不高於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種群的基礎上克服個別缺點。當原有種群生產效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區域性缺點在純繁下不易克服,此時宜採用匯入雜交。在進行匯入雜交時應注意:針對原有種群的具體缺點,進行匯入雜交試驗,確定匯入種公禽品種。對匯入種群的種公禽嚴格選擇。

    育成雜交

    指用兩個或更多的種群相互雜交,在雜種後代中選優固定,育成一個符合需要的品種。當原有品種不能滿足需要,也沒有任何外來品種能完全替代時,常採用育成雜交。進行育成雜交時應注意:

    要求外來品種生產效能好、適應性強。雜交親本不宜太多,以防遺傳基礎過於混雜,導致固定困難。當雜交出現理想型時應及時固定。

    品系雜交的配套利用專門化品系的培育及雜交配套系的生產是現代養鵝業生產的必然要求。建立品系的目的在於開展品系配套雜交,利用其雜種優勢,提高鵝的生產效能,培育具有特色的商用套系。選出理想的配套系關鍵在於配合力測定,並經過品系一定模式或程式進行配套之後,即可選出配合力最好、經濟效益最高的配套品系,生產出具有強大雜種優勢的商品鵝供市場需要。品系配套模式主要有二系配套、三系配套和四系配套。

    配合力測定:配合力可分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兩種:

    根據遺傳學原理,實際上一般配合力所反映的是雜交親本群體平均育種值的高低,其基礎是基因的加性效應。所以一般配合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親本品系純繁選育來實現。遺傳力高的性狀,一般配合力的提高比較容易;而遺傳力低的性狀,一般配合力則不易提高。特殊配合力所反映的是雜種群體平均基因型值與親本平均育種值之差,其基礎是基因的非加性效應,即顯性效應與上位效應。因此,提高特殊配合力主要應依靠雜交組合的選擇。遺傳力高的性狀,各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會有很大差異;反之,遺傳力低的性狀特殊配合力可以有很大差異。生產上可透過品系間特殊配合力的測定,選出雜交優勢強的配套組合。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分析,參與配套的品系多,其遺傳基礎就越廣泛,雜交後代綜合親本的優良性狀亦越多,生產出的商品鵝雜交優勢亦更強。但參與配套的品系愈多,勢必增加品系培育、純繁保種和雜交制種的投資。隨著現代家禽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提高,國外一些育種公司,從經濟效益出發,近年來已從四系配套轉為三系或二系配套生產商品代。

    提高蛋鵝產蛋率抓5環節

    一、放牧不要太遠:鵝是草食水禽,有放養條件的也不要將產蛋鵝放的太遠,因鵝有迴穴產蛋的習慣,如果看到母鵝不吃草,頭頸伸長、鳴叫則是戀巢的表現,就要把它趕回棚內產蛋。

    二、供給足夠飼料:產蛋前四周開始喂穀物佔25-30%、青草菜葉佔70%的混合飼料,其中加有豆餅,使粗蛋白水平為15-16%,每天每隻喂250-300克,並全面供應足夠優質粗飼料,如秕穀、乾草粉等。若有放養條件的,以放牧為主,適當喂少量精料。

    三、加喂夜食:晚上餵食是提高產蛋率重要措施,特點是產蛋前期和產蛋期一定要喂夜食,每夜一至二次,可年產蛋40-80枚。

    四、留好公鵝:一般鵝群可利用3-4年,要選留好公鵝,編群最好在產蛋前(即在繁殖季節)以免臨時編群造成騷擾,影響產蛋鵝受胎率,鵝的公母比例為1:6。

    五、人工輔助交配:鵝喜在水上配種,受精率高,還可採取人工輔助交配法,每當母鵝產蛋一次,就要人工輔助交配一次,以提高種蛋鵝受精率。養鵝在飼餵青綠飼料時注意事項鵝為草食家禽,飼養鵝一般採用以青綠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的方法。在飼餵青綠飼料時,應注意以下六點:

    1、青綠飼料要現採現喂,不可長時間堆放,以防堆積過久產生亞硝酸鹽,鵝食後易發生亞硝酸鹽中毒。

    2、青綠飼料採回後,要用清水洗淨泥沙,切短飼餵。如果鵝長期吃含 泥沙的青綠飼料,可引發胃腸炎。

    3、不要去剛噴過農藥的菜地、草地採食青菜或牧草,以防農藥中毒。一般噴過農藥後需經15天后方可採集。

    4、含草酸多的青菜不可多喂。如菠菜、甜菜等。因草酸和日糧中新增的鈣結合後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不能被鵝消化吸收,長時間大量飼餵青飼料,可引起鵝患佝僂病或癱瘓、母鵝產薄殼蛋或軟蛋。

    5、某些含皂素多的豆科牧草喂量不可過多,因為皂素過多能抑制雛鵝生長。有些苜蓿品種中皂素含量高達2%%,因此,不能以青苜蓿作為惟一的青綠飼料。

    6、飼餵青綠飼料要多樣化,這樣不但可增加適口性,提高鵝的採食量,而且能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種維生素。

    幾種養鵝方式的介紹(一) 放牧養鵝。

    放牧養鵝是一種比較普遍的飼養方式,也是很多農民朋友短、平、快的致富途徑。中國南北方多數農民都採用放牧方式養鵝,因為中國有大量的天然牧場,有大量的草山、草地、草坡、果木林地,溝渠道旁的零星草地以及水稻等收割後的茬地都是放牧的好場所,那裡生長著茂密的、鵝喜歡吃的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苦蕒菜、蒲公英、雞眼草、鵝冠草、灰菜等等,不但營養成分高,而且很少汙染。農民們在春夏季買鵝苗, 1 周齡後(視氣溫情況) 開始放牧,晚上補飼,於秋、冬季出售,每隻鵝僅耗配合飼料 4-5 千克,比如吉林省輝南縣王福海同志放養 700 只肉用仔鵝,共耗配合飼料 3 000 千克,出欄體重平均4.5 千克,獲利 1 萬元以上。吉林省農安縣廣大農民基本都採用放牧養鵝的方法,不但全縣養鵝數量逐年增加而且都獲得了較理想的經濟效益。

    (二) 種草養鵝。

    在放牧條件差的區域,可實行種草養鵝。經試驗,肉用仔鵝每隻投餵 40 千克鮮草,再補飼 4-5 千克配合飼料, 80 天體重可達 4 千克,一般牧草每 0.067 公頃產 5000-8000 千克,可喂肉鵝 100 只以上,按每 0.067 公頃牧草 400 元計算,配合飼料按每千克 1.25 元計算,其直接成本每隻鵝不超過 15元,而每隻鵝按收購價出售,每千克 7-8 元,可獲純利潤 13-17 元。而經加工後鵝肉、羽絨等產品的總值可達 60-70 元。如果農民把種糧改為種草養鵝,則養鵝的收入比種糧要提高好幾倍,只不過是種草養鵝比種糧累一些罷了。

    (三) 反季節養鵝。

    過去廣大農民一直習慣於春、夏季養鵝,秋、冬季節出售,利用夏秋季節青草茂盛和秋後利用收割後的茬地放牧飼養,以這樣少喂料的方法來養鵝,從中獲取經濟效益。實際上秋冬季節養鵝經濟效益更高,秋冬季節養鵝可採取種植飼料玉米,之後於 9 月份進行全株青貯,用青貯料餵鵝,這樣就解決了冬季的青、粗飼料問題。經測算每 0.067 公頃飼料玉米可產青玉米秸 6000-7000千克,按每隻鵝每天採食 0.75 千克青貯計算,每 0.067 公頃飼料玉米經青貯後可供 100 只鵝吃 90 天,由於中國東北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鵝為禦寒羽絨質量好,產量高,而春季正是鵝源緊缺,鵝羽絨收購價比秋季高 1.5 倍。所以,秋冬季節養鵝經濟效益更高。

    (四) 直線育肥法。

    沒有放牧條件或者為了增加養鵝批次多養鵝,可採用直線育肥的方法。所謂直線育肥法就是從育雛開始到出欄一直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配合飼料,以喂料為主,放牧為輔,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放牧 1 小時,其餘時間補飼配合飼料,這樣經過 9 周,體重可達 4-4.5 千克。由於飼養週期短、週期快,1 年可養 4-5 批,如果每批飼養 1000 只,按收購價出售,每年可獲純利潤 2 萬元以上。

  • 2 # 鄉村山路人

    小鵝要注意食物和環境的消毒,小鵝比較脆弱。

    食物不要參雜激素飼料,那樣會引起小鵝拉稀。

    環境要經常用生石灰消毒,別用84消毒液代替。

    只要過了幼小的脆弱時期,後面就沒什麼擔心的了。

  • 3 # 風吹蔗

    今天給大家一起說一下鵝的養的時候的一些需要注意的東西。首先因為是鵝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它的體積比雞和鴨,都要大,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養它。但是就是因為很多人都在養他,所以市場上的肉的產出量是越來越多,所以就會有利於養鵝的技術的提高和完善,那麼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留意的東西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首先說的就是品種的挑選。當前情況下品種是很多的,而且養他主要就是為了肉,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它的生長速度,還需要考慮到它的體型以及肉質的口感等等。目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是獅頭鵝、陽江鵝等。那我們在挑選品種的時候,最好是三個品種的鵝,進行混養,這樣可以提高它的經濟效益。

    第二個給大家說一下,育雛管理。在養殖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養育雛鵝的時候。首先就是需要對養殖場地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避免剛來到這個地方的鵝,受到細菌的感染而出現生病的情況。接著就是把買回來的所有的器材,也需要全部進行消毒。不僅僅是設施,需要消毒,就算是剛買回來的鵝,也是要消毒的哦,防止把病被帶入到室內,可能會引發不太好的情況。最後就是他們也是需要有一個保溫的東西,最好也是放在太陽下邊曬一兩個小時左右,進行一個自然的殺菌。

    第三個說一下溼度和溫度的問題。因為剛買回來的鵝,體質都是比較弱的,所以室內的溼度和溫度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個點。在剛進入這個養殖室的時候,溫度應該保持在26度左右,溼度的話就60%差不多就可以。等到養殖半個星期或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慢慢的降低溫度,但是溼度要保持不變。等養殖兩個星期之後溼度就可以稍微的增加,溫度,也可以在適當的降低一些。等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不多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溫度上了,也就不需要特別的進行控制,。基本上他們已經適應現在的環境,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第四個來說一下,他是需要分群飼養的。分群進行飼養的話,可以避免掉一些,沒有必要出現的損失。在一般的情況下比較小的雛鵝群的話,最多是一群有600個,然後還要按照規模來進行分割槽飼養的。最後還是要根據他們的生長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群,最後是在室內的話不能太過擁擠,最好是一平方米養5個就可以了。太多的話,是不太好的,容易出現事故,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第五個說一下,它的飼養方法。飼養方法是否恰當決定了鵝肉的質量和產量。所以我們注意的就是在他很小的時候,每天要喂七八次,而且還要喂好幾次的水,雖然它比較小,但是每天為了次數是很多的,主要是為了為後面的成長,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在中期的時候要進行合理的放牧,同時每天依舊要為4次的飼料。等到最後的時候,也就是開始讓它長肉的階段的時候,要以精料為主,白天的話,喂三次就可以了,但是在傍晚的時候可以進行補充一頓餐,這樣才可以達到更好的一個肥的效果。

    上邊就是給大家說的一些,需要在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些東西,有的可能會比較的麻煩,但是還是要很細心的來進行餵養。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要養鵝的你,如果有其他的問題的問題的話,也是可以問我的哦。

  • 4 # 我尋找失蹤兒子林青青

    養殖場進行消毒,溫度要適當,小鵝很容易感染疾病,在小鵝出生後,注射疫苗,防治瘟證,小鵝容易感冒,喂點紅糖生薑水,治療時可用磺胺嘧啶,或用土黴素,每隔二至三天養殖場清理乾淨

  • 5 # 德鄰黃麴黴毒素分解酶

    養鵝是一項對生命的負責過程,比你養孩子還要付出更多,下面談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 頭腦發熱,看見別人養自己也想養,對養鵝不瞭解就上專案了,所以要有技術力量再考慮養鵝!

    2 現在大面積的都在養鵝,很多養豬的也轉行養鵝了,對養鵝技術的推廣,鵝肉的推廣會有積極的作用,但鵝肉市場有多大,現在還不確定!

    3 現在好多的飼料企業轉行做鵝料,沒有成熟的經驗就推廣鵝料,往往會對鵝造成痛風,激發漿膜炎,大腸桿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4 養鵝不禁要養的好,成活率高,還要成本低,你養鵝的成本足夠低,才能嘗試去養。

    5 鵝是雜食動物,有自己獨特的消化吸收系統,要按照鵝的習性去養鵝,而不能按照豬牛羊雞鴨的飼養方法去養!

    下面談談我對養鵝的規劃:

    1 鵝的育雛非常重要,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好消化吸收,蛋白還不能高,所以蛋白原料可以用自制的發酵豆粕,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的消化,輔助腸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和腸道的生長髮育和菌群平衡!

    2 養鵝養肝,黴菌毒素和化學藥品對肝臟的損害非常大,所以玉米要用質量好的玉米,鵝對黃麴黴毒素很敏感,最好再加點好的生物脫黴劑!少用西藥,西藥對鵝肝臟的損害非常大,會造成鵝的整體免疫力低下。 可以用中藥預防感冒。

    3 中期可以放牧,讓鵝多吃草,精料可以用碎小麥,或者用300多元一噸的麵筋湯飼餵,後期育肥就喂麵筋湯和碎小麥,不再放牧!

  • 6 # 小雯在農村

    首先,鵝的育雛非常重要,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好消化吸收,蛋白還不能高,所以蛋白原料可以用自制的發酵豆粕,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的消化,輔助腸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和腸道的生長髮育和菌群平衡!

    其次, 養鵝養肝,黴菌毒素和化學藥品對肝臟的損害非常大,所以玉米要用質量好的玉米,鵝對黃麴黴毒素很敏感,最好再加點好的生物脫黴劑!少用西藥,西藥對鵝肝臟的損害非常大,會造成鵝的整體免疫力低下。 可以用中藥預防感冒。

    最後,飼養方法是否恰當決定了鵝肉的質量和產量。所以我們注意的就是在他很小的時候,每天要喂七八次,而且還要喂好幾次的水,雖然它比較小,但是每天為了次數是很多的,主要是為了為後面的成長,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在中期的時候要進行合理的放牧,同時每天依舊要為4次的飼料。等到最後的時候,也就是開始讓它長肉的階段的時候,要以精料為主。

  • 7 # 三農粉碎之王

    養鵝都是為了生計,為了賺錢。這是第一點,一定要謹記。

    一提到養殖,髒,苦,累 是大多數人對養殖戶的看法。隔著老遠也能聞到飼料的味道

    畢竟常年和牲畜打交道,難免的。

    很多養殖戶對怎麼養殖其實是模稜兩可的,大多數投資幾萬元,養羊或者養豬,去年的養豬大戶虧的多少,咱們就不提了。

    規模化養殖,必定要有大量的投資,如果不懂流程,貿然進入,賺錢的機率不大、

    如果說的不對,也希望大家指出,萬分感謝!

  • 8 # 小農莊

    無論是冬季養鵝還是夏季養鵝,在養鵝的日常管理和實際操作中必須注意的事項有:

    一、溫度。

    特別是育雛期的小鵝溫度是第一位的,因為1周內的小鵝身體的調節功能還未完全建立,也就是說自身產熱功能還不完全具備,必須要靠外界人為的加溫,才能保證小鵝的成活率。用溫標準參考值:1-3天,35-33度;4-7天,32-29度;8-14天,28-22度,15-21天,22-18度,以後視鵝群情況確定是否繼續加溫。

    二、溼度。

    正常情況下保持在60-70%就可以啦,一般情況下鵝舍的溼度都是可以達到的,可能有的棚舍還會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儘量保持棚舍的乾燥。

    三、飼料。

    一是保證飼料的充足;二是保證飼料安全可靠無黴變;三是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

    四、水域。

    鵝是水禽,吃飽喝足就要開始下水洗浴了,洗浴的目的主要是利於鵝的羽毛的生長髮育,同時可以清理掉寄生蟲。

    五、青草。

    現代養鵝業和傳統的養鵝有所不同,傳統的養鵝量小,靠青草來降低飼料成本。現在養鵝業的養殖規模增加,批次養殖量增大,青草根本無法滿足鵝的食用量,但青草還是要保證一定量的攝入的,因為青草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工合成飼料所無法替代的。

    六、防疫。

    鵝的防疫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在每一個防疫的節點,必須要做好鵝的防疫工作,這樣才能有助於降低鵝病發生的風險。

    七、消毒。

    消毒也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措施之一,所以在每週都要堅持用鹵素類消毒劑中的碘類、氯類、氟類等交替使用,這樣效果會好一些,避免產生耐藥性。

    從大的方面而言,養鵝需要注意的事項基本上就這七條,但養殖是一個千頭萬緒的事情,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會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所以需要邊學習邊提高。

  • 9 # 老周說三農

    養鵝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實行自繁自養是非常好的,自己的種鵝蛋的種蛋孵化出來的雛鵝就比較放心,最簡單的就是沒有小鵝瘟,自繁自養的養鵝場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種鵝的公母比例,公母配偶比例適當與否會直接影響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根據鵝的生活習性,喜歡一公配一母,母鵝就巢時公鵝守衛在旁,形影不離,孵化後又幫助母鵝護理雛鵝。經過長時期的人工馴化後,一般公母比例是以一隻公鵝配4—5只母鵝為宜。

    二、飼養好雛鵝,當雛鵝運到育雛室適當休息一會,便可以開食,開食前先喂水,先飲水可幫助刺激食慾,排出胎糞,第一次飲水時間大約3—5分鐘。喂水後就可以開食,開食飼料多用清水淘洗並浸泡後的碎米,以及洗乾淨切成絲狀的菜葉、嫩青草、水草等,撒在塑膠布、竹蓆上。要做到少喂勤添,先精飼料後喂青飼料。吃飽後捉入箱內,每天喂4—5次。4—10日齡每天喂7—8次,其中晚上喂1—2次。11—20日齡,每天喂6次,其中晚上喂1—2次。天氣晴暖可以開始放牧飼養。

    三、管理好雛鵝,

    1、保溫,雛鵝需要保溫2—3周,農村多用竹筐,裡面鋪稻草,1—5日齡適宜的溫度為27—28度。6—10日齡適宜的溫度為25—26度。11—15日齡適宜的溫度為22—24度。16—20日齡適宜的溫度為20—22度.

    2、防溼,育雛室要求通風透光,地面乾燥,清潔衛生,相對溼度在60—65%。

    3、分群,要按照強弱分群,避免擁擠,自溫育雛1—5日齡10只,6—10日齡8只,10—20日齡4—5只,30日齡2—3只。

    4、放牧和飲水,夏天3—7日齡後進行第一次放水,天氣冷時在15日齡後放水。在下午3—4點進行放水。20日齡後可以整天放牧。

    四、疫病預防接種,要按照當地畜牧部門的免疫程式有計劃預防接種。

    五、鵝舍內外要經常清掃、消毒、勤換墊草,保持舍內乾燥,每天洗刷飼料槽和水盆。

  • 10 # 瞳裡養殖

    在養鵝的問題上,首先建議大家需要考慮的是幼鵝喝水的問題,在混合後的一天當中,大部分的幼鵝就可以開始站立走動了。此時我們就能夠看到它們是伸著脖子張著嘴,這就表示它們有了要進食的慾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建議大家不要立即給它們餵食,而是要給它們飲水,將站起來的幼鵝放在2釐米到3釐米的淺水中,自由活動4到6分鐘然後趕出來。

    當然在此時建議大家一定要確保它們都已經飲水了,那麼就可以把飼料撒在地面上,最好是在地面上用一張塑膠的紙鋪好,然後將食物灑在塑膠膜上,這樣所有的小鵝都會自行跑過來吃食。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個新的問題,很多的主人為了想讓它們迅速發胖,或者迅速長大,就會給它們投會比較多的食物,不過由於它們的腸道功能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不要讓它們吃太飽。

    第一頓的時候不要讓每一隻鵝吃太飽,但是一定要確保每一隻鵝都吃到了食物。食物的選擇上也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將一些菜葉切碎,或者是米飯加上其它的飼料攪在一起進行飼餵即可。

    其次要注意它們的放養方式。其實養鵝大部分都是透過放養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它們出口後的半個月就可以開始放養了,整個放養的過程不必太長。

    大家一定要注意放養的次數需要頻繁一些,每天一定要保證兩次,而且放養的時間不要低於半個小時。次數上來看也需要根據它們的年齡來進行增加,到了三個星期之後,可以全天候的將它們放養出來。不過在出來之前,建議大家可以為它們吃一些精飼料,並且一定要確保放養的地方是水源比較充足的,如果遇上陰雨或者低溫的天氣,一定要停止放養,避免它們出現受寒生病的情況。

    飼料中新增中亞達龍的“活性分解”仔鵝痛風專用合生元,綠風寧,能快速調理仔鵝的成長狀況,快速防治各種原因引起的痛風病,而且明顯提高飼料轉化率,保證提早出欄。快速改善肉質結構,增重催肥,增強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鈣元素的吸收,防治仔鵝瘸腿病,富含硫氨基酸,快速長茸毛,降低啄癖。有效防範斷翅、斷羽,促進茸毛快速生長。

    最後就要控制而設當中的溫度。鵝舍的溫度最好保證在10℃之間,出殼後的兩週當中,最好使用人工保暖,如果破殼的時間是在早春或冬季的話,那麼保溫的時間一直要延續到氣溫回升。

    在養鵝的問題上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沒有其它額外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簡單來說,養鵝還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不過很多朋友也詢問小編鵝的飲食應當如何調整,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在下方告知小編想要了解的問題,日後小編會一一為大家進行講解,,希望我們在探討的過程當中,能夠對養殖的問題有更加詳細的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WE女星誰在擂臺上最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