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所謂的免死金牌即“丹書鐵券”,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一種特權憑證,用丹書(硃砂)寫在鐵板上,故名。又稱“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民間敘事裡俗稱為“免死牌”“免死金牌”。這種文憑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朝廷和被賜者各存一半。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帝劉邦:“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

    最早的“鐵券”並無免罪和免死等特權,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因此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中,不乏獲罪甚至被處死的人。

    “丹書鐵券”具有免死許可權,至遲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早期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從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1至3次。免死金牌名不虛傳,確實可以免死。比如《水滸傳》“小旋風”柴進家的“丹書鐵券”,確實是趙匡胤所賜,即使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有其歷史依據。

    明代,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物件,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分為七等,形制各有不同。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在需要查驗時,只要將它們放在一起,便可真偽立辨。

    當然,這種鐵券的“免死”功效很是有限。與唐代的鐵券相比,明代金書鐵券的券文已有明顯變化。一是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數較少,子孫不免死。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時,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賜予鐵券。明末,崇禎皇帝還曾給大宦官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頒賜鐵券。當然,他們中很多人不得善終,按照明朝的“金牌細則”,免死金牌也救不了他們的命!

    清代,“丹書鐵券”制度方被廢止。

  • 2 # 似水年華8266

    首先歷史上並沒有免死金牌這個東西,更多的含義應該是小說杜撰的,不過類似的東西到也有,不是免死金牌,宋朝的時候就叫做丹書鐵券,不過皇帝要殺你還是可以殺的。只不過是皇帝論功行賞的一個套路吧,如果要是認真,這大臣離死也就不遠了

  • 3 # 非官方歷史

    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嘉獎成分較大,要是當真可能死的更快,關鍵是看皇帝讓你死不死。1.它有官方正式名稱

    “免死金牌”只是民間傳說或者說習慣上這樣叫它另有官方專稱——“丹書鐵契”或“丹書鐵券”。類似瓦狀的一個鐵板。 上面寫的字兒,也不是“免死”兩個字兒,而是很多字兒。首先寫賜券的時間、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其次寫被賜券者為朝廷立下的功勞;再次寫出皇帝給予被賜者的特權,比如免死啥啥的;末尾是皇帝的誓言。就是皇帝發誓,一定要對賜券功臣好,還要好一輩子。(你要是信了那你基本就錯了)

    2.是鐵牌不是金牌,最多有金字。

    中國古代的金很大程度上是銅,而且就算是一大塊純金的東西那也不是尋常之物,像鎮國將軍印了或者是皇帝的金龍玉璽了不是這樣的人你也用不起或者你用了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丹書鐵券”顧名思義,是用鐵製作的,而不是用黃金製作的。

    3.“免死金牌”基本等同於陰曹地府通行證

    丹書鐵券是漢高祖劉邦第一個發的,劉邦的丹書誓言用現在的話說是“即使黃河變成像衣帶一樣的細流,即使泰山變成像磨刀石一樣的大小,只要我大漢的宗廟在,你家的榮華富貴就世代相傳。”握有“丹書鐵券”的韓信、英布等功臣後來的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司馬遷為劉邦做了一個統計和總結:“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餘皆坐法殞命亡國”。換句話說,劉邦在“丹書鐵券”上所發的誓,可信度不足5%。在大殺功臣這件事上還得說說洪武大帝朱元璋。沒錯他也發丹書鐵券了,當然還有他兒子成祖皇帝朱棣這爺倆殺功臣可是一點都不含糊,據不完全統計手握這爺倆頒發的丹書鐵券的人高達百分之八十都被提前送進陰曹地府。

    舉一個免三次死還被殺的例子。唐朝號稱盛世,唐朝皇帝們亦以大氣著稱。然而,他們發的“丹書鐵券”,仍然不靠譜。我們可以舉出反例。唐朝開國功臣劉文靜,在武德元年八月獲得鐵券,“尚書令秦王、尚書右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即“免死”二次。這樣一來,劉文靜相當於有了三條命了。 可三條命也架不住皇帝不講信用。僅僅一年之後,劉文靜就因為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唐高祖李淵直接處死,殺人的和被殺的,雙方都沒有扯“免死二次”那些個嘰嘰歪歪。這樣的例子只要有頒發幾乎都可以找到反例,還是當做茶餘飯後之談來看待吧。

  • 4 # 蘑菇頭

    對於“免死金牌”,是中國封建統治者對於那些貢獻非常巨大的工程所頒發的一種獎勵。單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免死金牌”,可以在自己犯了重大錯誤,被判死罪之後可以拿出來當免罪或者減罪的憑證。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封建統治者並沒有給它賦予“免死”這一許可權,它只是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授予功臣、重臣的一種憑證的物件。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有增加了“免死”這一個許可權。

    “免死金牌”真的是能減去死刑的,因為這是皇帝頒發的一種信用憑證。古代的皇帝是非常講究“信用”這個詞的。

    如果那個皇帝違背了誓言,這個皇帝就會怕自己不能讓自己的民眾和臣子們信服。我們也可以想想看,如果一位皇帝沒有了信用。那他憑什麼來號令天下呢?所以“免死金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減去死刑的。

    就像朱元璋稱帝之後。也給他的那些功臣們頒發了“免死金牌”。所以朱元璋在處理自己的那些功臣的時候,先是收繳了他們的免死金牌。然後再一步步的動手殺功臣。

  • 5 # 閩東小村66666

    免死金牌、尚方寶劍,中國古代官員最想要的2樣東西。免死金牌可以保命,尚方寶劍上斬昏君下斬饞臣。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歷史上真實的”免死金牌“其實並不能免死。

    免死金牌的產生只是當初皇帝們為了拉攏身邊的大臣而使出的一種手段而已,因為這些大臣已經位居高官,金銀財寶什麼的已經完全不能讓他們認真為自己效勞,於是皇帝開始以精神上的激勵來是群臣忠誠於自己。

    第一個想出這個方法的是劉邦,他的這些兄弟為他打下江山,他當了皇帝之後這些大臣在財富方面的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劉邦想出這個法子,給這些大臣們一個定心丸,給他們發一個免死金牌。

    後世的皇帝們也紛紛效仿這個方法來拉攏大臣。

    但是,一個人的生死不就是皇帝所決定的。

    朱元璋給他的那些開國功臣都發了免死金牌,但是到最後所有大臣都被朱元璋以各種方法處死,真正善終的只有2個人而已。

    我是扒哥歷史,一名歷史研究者!

  • 6 # 布夫舟

    肯定是不能的,這只不過是皇帝和功臣自欺欺人的黃粱美夢罷了。“免死金牌”又被稱作“丹書鐵券”。唐德宗時期由於李懷光位極人臣,身兼將相,德宗皇帝害怕生變,於是特意賜給他丹書鐵券,並派使者專門去宣旨。李懷光當著使者的面扔掉了丹書鐵券,並說“皇帝這是懷疑我李懷光呀”。於是,李懷光馬上起兵造反,向德宗皇帝宣戰。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有一句話叫做“人臣反,賜鐵劵”。丹書鐵券原本是皇帝賜給功臣繼承官爵以及免罪或者免死的憑證。比如最有名的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賜給後周柴氏後人丹書鐵券。歷史上很多大臣都是非常希望得到丹書鐵券的,北魏孝文帝時期大臣就曾經向皇帝乞求丹書鐵券。那麼為什麼後來這種神器反而會成為謀反的藉口呢?因為丹書鐵券並不能真正免去死刑。

    比如唐朝的侯君集追隨李世民從秦王到太子,再到皇帝,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位列十七位。他曾經率軍橫穿戈壁大漠,行軍2000裡,最終大破吐谷渾。侯君集也因此獲得了丹書鐵券。不過後來,他因為太子李承乾的事情而被鋪下獄,唐太宗為了讓他不在官吏審判之時受辱,親自審問他。即使他有丹書鐵券,並且太宗皇帝也親自求情,不過迫於大臣的壓力,最後侯君集還是被殺了。

  • 7 # 青言論史

    所謂的“免死金牌”,其實說法並不算確切,這玩意兒的學名叫做“丹書鐵券”,起源於漢高祖。手裡有了這個,不管犯了什麼樣的罪,基本都可以免死一到三次。有的時效長的,甚至可以恩蔭到子孫後代。比如說《水滸傳》裡面的柴進柴大官人,距離柴宗訓都已經一百五十年了,照樣能把丹書鐵券搬出來免死。

    但是你要問這玩意兒真的有用嗎?我說實話,沒啥用。

    因為首先,正常人犯罪基本都是小機率事件。你要是老老實實在家待著不犯事,那麼這個免死鐵券有什麼用?畢竟是罪人才有用啊!

    其次,能獲得這個的,一般的小罪都不用擔心,包括殺人(只要殺得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畢竟丹書鐵券一般都是賜給功臣的,而且是大功臣,這種關係戶,還怕這些嗎?

    最後,如果真有什麼大事,丹書鐵券也保不了。因為這個東西是皇帝賜給你的,那麼如果皇帝想殺你呢?別的不說,所以丹書鐵券都不赦免一個罪——謀反。只要給你扣個謀反的帽子,那還不是美滋滋。

    歷朝歷代,獲得丹書鐵券的,一般都沒咋用過。比如《水滸》裡頭的柴進,又比如明初功臣們,誰都有免死鐵券,結果最後的下場呢

  • 8 # 煮酒君

    “免死金牌”在古代稱作“丹書鐵券”或“金書鐵券”,是古代皇帝為了獎勵功臣而頒發的具有獎賞性質的憑證,就如尚方寶劍和御賜黃馬褂一樣。

    然而鐵券頒佈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籠絡人心,並無實質作用,免死不說,有時反而會因此而送命。

    在造型上,古代的“免死金牌”因刻在鐵製器物上,故名“鐵券”,鐵券的外形類似瓦片,其上刻字,漢時因為用丹砂填字,所以稱為“丹書鐵券”。漢代以後,多用黃金刻制,所以又稱“金書鐵券”。在內容上,鐵券上一般會刻上賜券日期,賜券物件和被賜券者的功勳和特權。為了防止假冒,鐵券往往被分割成左右兩半,右邊一般儲存在皇宮,左邊一半由被賜者保管,需要的時候,左右兩半進行對接,如果吻合,則為正品。

    鐵券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據《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高祖劉邦在馬上得天下後,分封群臣,開國功臣如韓信、英布、彭越等皆得裂土封侯,賜丹書鐵券。然而這時候的鐵券並不具有免死功能,功高如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最終也落得個被夷滅三族的悲慘下場。

    魏晉以降,政權更迭,鐵券大批次地頒發,毫無章法可循,而這一時期擁有鐵券的,也沒有得到“免死”的特權。南北朝時期,李穆由於戰功卓著,被提拔為武衛將軍,封安武郡公,並被賜予“丹書鐵券”,此鐵券明確規定,可以“恕其十死”,此時的鐵券有了免死的功能,然而李穆之兄李遠被殺,李穆也在連坐之列,雖然得以免除一死,卻不是因為鐵券的作用,李穆也因此被貶為庶民。

    到了唐代,鐵券的頒發就十分普遍了,高祖、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和玄宗都有頒發過“丹書鐵券”,此時的鐵券主要用來賞賜功臣,招降武將和安撫藩鎮,唐玄宗就曾賜安祿山鐵券。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勢力擴大,受朝廷調遣的藩鎮屈指可數,杭州刺史錢鏐因為先後敗王郢,破黃巢,擒董昌等功績而被唐紹宗賜以鐵券,鐵券中規定,如果本人犯罪,可以免除九死,子孫犯罪,可以免除三死,難得的是錢鏐的鐵券有幸得以儲存至今。

    宋、元、明時期,鐵券的頒賜更為完善。明初鐵券因官秩、軍功大小而有區別,爵位高者尺碼大,依次遞減。明朝時有過三次大規模的頒賜鐵券記錄,分別是在洪武開國年間,永樂年間和英宗朝“奪門之變”後。明朝以後,鐵券的頒佈也就不復存在了。

    縱觀歷朝歷代丹書鐵券的頒佈,獲賜者雖然不在少數,真正能得到“免死”特權的卻是少之又少,高陽伯李文的“金書鐵券”是得少數得到“免死”中的特例,瓦剌兵進犯大同時,李文因為指揮失誤,導致瓦剌軍突破雁門關,佔領了山西等地,被該被軍法處置,卻只是被免爵,與鐵券的作用不無關係。

    總而言之,免死金牌不過是古代皇帝籠絡人心,取得群臣信任的一種手段,真正的解釋權永遠在皇帝手中,想要免死以活的,往往是枉死以終。

  • 9 # 傲嬌的小農人

    都說功高蓋主一定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這話絕對沒有錯,尤其是放在朱元璋的那個年代。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特別厲害的皇帝,他的能力是我們都看在眼中的,出身並不是特別的好,用現在的話來講,也不過是普通農民家庭罷了。可他,卻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當時的百姓,並且能讓那個朝代的賢臣為他所用,也是很難得的事。因此,他才能夠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但提到朱元璋的時候,除了想起他之前做過的那些功勞很大的事情之外,也會想起他是一個比較忘恩負義的皇帝。所謂忘恩負義,就是指他建立明朝之後,就殺了很多有功之臣,有人認為這是朱元璋害怕那些功臣會蓄意謀反。其實,也的確有這樣的人出現,只不過大部分是朱元璋為了永除後患罷了。

    每一個朝代在剛建立還沒有穩定的時候,那些皇帝為了能夠收買人心,也是想讓功臣輔佐自己來建設以及完善整個朝廷,會給他們很高的位置以及其他方面的福利,最經常見到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只要手中持有免死金牌,就可以在犯下錯事的時候,用此來免除自己一死,朱元璋也不例外。當時,他給了很多有功之臣免死金牌,也是讓這些人感覺,就算其他的功臣被殺,自己也能憑藉免死金牌躲過一劫。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給他的免死金牌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正是因為這行小字的出現,才讓一些原本以為安然無恙的人仍然是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君讓臣死,臣又如何能夠苟且偷生呢?當時朱元璋下令殺了很多人,其實是不需要太多原因的,隨隨便便給他們一個貪贓或者謀逆的罪名,都能讓這些功臣從功高震主的地位一下子變成階下囚。當時有一些功臣,憑藉自己的戰功赫赫,想要勾結在一起,也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自己來打下這片江山的話,朱元璋根本就沒有資格稱帝,所以他們在私下也是抱團在一起,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推倒朱元璋的統治。朱元璋雖然明面上沒有說什麼,但他私底下看的非常清楚,知道哪一些留得,而哪一些人留不得。

    之後,他就將這些留不得的人,按上大不逆的罪名,並且永絕後患,可能會直接株連九族。在眾多人當中,有一位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卻沒想到最終下場依舊很慘,他叫做李善長。李善長,是眾多開國功臣當中的一位,他手裡也有朱元璋當時給他的免死金牌,所以他仗著自己能夠免死,就任意妄為。當時,有一位大臣出事之後連累了九族,幾乎全家人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後來這件事情還牽扯到了李善長,李善長為自己狡辯脫罪,並且聲稱他手裡有免死金牌,可以免得自己一死。朱元璋並沒有因為這番話而顯得特別惱怒,反而是非常鎮定的讓李善長看清楚免死金牌下面的那行小字。

    因為免死金牌上面除了四個大字之外,最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意思是說,所謂免死金牌,只能夠用於除了謀反大逆之罪之外的那些罪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自己犯了大不逆的罪,仍然是難逃一死。李善長看到這裡就恍然大悟,無論再怎麼開脫都無濟於事,既然朱元璋給自己免死金牌,還想要置自己於死地,肯定是做了萬全之策,連免死金牌都免不了自己的罪名,那麼除了一死,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呢?最終,李善長仍然是以大不逆的罪名被株連了九族,朱元璋在那之後,更是很快的將那些有功並且還有二心的人,給殺了個一乾二淨。

    雖然有人認為朱元璋這麼做,確實是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但畢竟他身為皇上,剛剛建立明朝沒有多長時間,如果不穩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是由著這些大臣任意妄為,最終明朝會斷送在自己的手裡。而自己,也會因為輕信那些不該相信的大臣,最終下場更慘。看來,君讓臣死,臣確實是無法脫罪。就算是沒有罪名,皇上讓自己去九泉之下,也會隨意找一個罪名放在身上。

    畢竟朱元璋是皇上,金口玉言,誰又會去質疑皇帝所說的話呢?就算這個人真的是清白的,朱元璋已經說了他有死罪,也沒有其他的人敢為這個人開脫。否則,自己離死也就不遠了,歷史上對朱元璋的描寫以及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那麼,在你們看來,朱元璋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

  • 10 # 傲嬌的小農人

    都說功高蓋主一定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這話絕對沒有錯,尤其是放在朱元璋的那個年代。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特別厲害的皇帝,他的能力是我們都看在眼中的,出身並不是特別的好,用現在的話來講,也不過是普通農民家庭罷了。可他,卻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當時的百姓,並且能讓那個朝代的賢臣為他所用,也是很難得的事。因此,他才能夠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但提到朱元璋的時候,除了想起他之前做過的那些功勞很大的事情之外,也會想起他是一個比較忘恩負義的皇帝。所謂忘恩負義,就是指他建立明朝之後,就殺了很多有功之臣,有人認為這是朱元璋害怕那些功臣會蓄意謀反。其實,也的確有這樣的人出現,只不過大部分是朱元璋為了永除後患罷了。

    每一個朝代在剛建立還沒有穩定的時候,那些皇帝為了能夠收買人心,也是想讓功臣輔佐自己來建設以及完善整個朝廷,會給他們很高的位置以及其他方面的福利,最經常見到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只要手中持有免死金牌,就可以在犯下錯事的時候,用此來免除自己一死,朱元璋也不例外。當時,他給了很多有功之臣免死金牌,也是讓這些人感覺,就算其他的功臣被殺,自己也能憑藉免死金牌躲過一劫。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給他的免死金牌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正是因為這行小字的出現,才讓一些原本以為安然無恙的人仍然是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君讓臣死,臣又如何能夠苟且偷生呢?當時朱元璋下令殺了很多人,其實是不需要太多原因的,隨隨便便給他們一個貪贓或者謀逆的罪名,都能讓這些功臣從功高震主的地位一下子變成階下囚。當時有一些功臣,憑藉自己的戰功赫赫,想要勾結在一起,也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自己來打下這片江山的話,朱元璋根本就沒有資格稱帝,所以他們在私下也是抱團在一起,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推倒朱元璋的統治。朱元璋雖然明面上沒有說什麼,但他私底下看的非常清楚,知道哪一些留得,而哪一些人留不得。

    之後,他就將這些留不得的人,按上大不逆的罪名,並且永絕後患,可能會直接株連九族。在眾多人當中,有一位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卻沒想到最終下場依舊很慘,他叫做李善長。李善長,是眾多開國功臣當中的一位,他手裡也有朱元璋當時給他的免死金牌,所以他仗著自己能夠免死,就任意妄為。當時,有一位大臣出事之後連累了九族,幾乎全家人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後來這件事情還牽扯到了李善長,李善長為自己狡辯脫罪,並且聲稱他手裡有免死金牌,可以免得自己一死。朱元璋並沒有因為這番話而顯得特別惱怒,反而是非常鎮定的讓李善長看清楚免死金牌下面的那行小字。

    因為免死金牌上面除了四個大字之外,最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意思是說,所謂免死金牌,只能夠用於除了謀反大逆之罪之外的那些罪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自己犯了大不逆的罪,仍然是難逃一死。李善長看到這裡就恍然大悟,無論再怎麼開脫都無濟於事,既然朱元璋給自己免死金牌,還想要置自己於死地,肯定是做了萬全之策,連免死金牌都免不了自己的罪名,那麼除了一死,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呢?最終,李善長仍然是以大不逆的罪名被株連了九族,朱元璋在那之後,更是很快的將那些有功並且還有二心的人,給殺了個一乾二淨。

    雖然有人認為朱元璋這麼做,確實是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但畢竟他身為皇上,剛剛建立明朝沒有多長時間,如果不穩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是由著這些大臣任意妄為,最終明朝會斷送在自己的手裡。而自己,也會因為輕信那些不該相信的大臣,最終下場更慘。看來,君讓臣死,臣確實是無法脫罪。就算是沒有罪名,皇上讓自己去九泉之下,也會隨意找一個罪名放在身上。

    畢竟朱元璋是皇上,金口玉言,誰又會去質疑皇帝所說的話呢?就算這個人真的是清白的,朱元璋已經說了他有死罪,也沒有其他的人敢為這個人開脫。否則,自己離死也就不遠了,歷史上對朱元璋的描寫以及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那麼,在你們看來,朱元璋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量子電動力學有沒有解釋為什麼光在介質中速度會小於光在真空中的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