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月桃良999

    劉備入川,將諸葛亮留在荊州,龐統則帶在身邊,足見對其的信任。劉備和劉璋交惡之後,劉璋在楊懷和高沛的建議下打發他離開成都,劉備於是決定將成都奪下來,和龐統商量。

    龐統適時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

    龐統的上策是:“只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

    中策

    龐統的中策是:“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

    下策

    龐統的下策是:“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

    劉備選擇的是中策:假意要返回荊州,白水關守將楊懷和高沛素來敬仰劉備威名,必輕裝前來告別。只要二人一來,劉備就可將其斬殺,再收編他們的軍隊,進發成都

  • 2 # 國際名場面

    我為大家梳理一下這時期的來龍去脈,就能解釋問題了:

    這個時候,劉璋的內奸張松......這麼說不太雅,還是說劉備的內應張松吧,他跟法正就跟劉備秘密聯絡,說就在涪城幹掉劉璋,奪取蜀地輕而易舉,連龐統也這麼建議劉備,但劉備說自己恩信未立,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還不能這麼做。

    但我們注意劉備的態度,是說現在不能做,而不是說以後不能做,因此他奪取蜀地的想法,是早就有了的。

    接著劉備北上到了葭萌關,就不再前進了,而是在當地廣施恩德於百姓,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楊懷、高沛應該是劉備的客將,他們本是劉璋的白水都督,而劉璋讓劉備統領了白水軍,想當然應該是被借用在劉備手下,但他們畢竟心向劉璋,看到劉備不再繼續北上,而是在當地廣佈恩德,覺得有問題,於是多次寫信給劉璋,找藉口讓劉備回荊州去,免得出亂子。

    這下劉備就有些慌了,正好龐統給他出了上中下三計,上計陰選精兵,偷襲成都,下計退還白帝,再做打算,劉備覺得都不好,於是選取了中等計策——設局騙殺楊懷高沛,然後高舉大義的旗幟,南攻成都,才是師出有名。

    於是劉備假裝收拾行裝,藉口曹操再次南下,自己必須回去援助,張魯是個不中用的人,不會成為大患,然後又向劉璋要求許多軍用物資。

    劉璋很不高興,劉備你工作沒出成績,一個專案沒搞完就回家過年,還要加薪?於是只滿足了劉備一小部分要求,劉備就以此為藉口,說自己山水迢迢來為劉璋征討強敵,辛苦得不行,現在劉璋卻吝嗇成這個樣子,還指望誰幫他出力呢?!

    與此同時,遠在成都的張松慌了,他不知道劉備這是計中計,以為劉備真的要回荊州,又寫信給劉備說:“現在大事反掌可定,劉使君你怎麼要走呢?!”結果這事被張松的哥哥告發,張松就被劉璋抓起來砍了,然後劉璋讓各地的將領,不要給劉備傳遞外界的訊息,自此,劉備跟劉璋算是互不信任了。

    那麼兜了這麼一個圈子之後,劉備才召來了楊懷、高沛,估計一番大義凌然,把他們破口大罵了一波,表示楊懷高沛無待客之禮,自己來這蜀地受窩囊氣,才是受害者,隨後殺了他們,然後自己帶兵到白水關,把白水關各級將領的家眷扣為人質,完全吞併了白水軍收為己用。所以誘殺掉楊懷、高沛,既是吞併白水軍的策略,同時也是對劉璋的全面開戰。

    隨後就是劉備帶領數萬兵馬,回馬進攻成都的事情了,

    史料參考:《三國志.劉二牧傳》《三國志.劉先主傳》《三國志.龐統傳》及裴松之注等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這是我回答的第37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與您分享真正的三國曆史!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評論留言都會認真回覆的~~~~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當劉備與劉璋見面時,龐統曾建議劉備立即將劉璋擒拿,直接拿下益州,劉備不肯,因為劉備最大的政治聲譽就是名聲,劉備素有仁義之名,這不僅是劉備由始以來的名聲,也是天下人對劉備的認可,同時也是劉璋請劉備入川的一大理由,這一點很重要。

    當劉備走到暇萌關時,便不再前進,暇萌關是益州的北邊門戶,與漢中較近,而當時的白水關也是益州的北邊門戶,白水關在暇萌關的西北方向,兩關離得很近,劉備因為領兵去抵抗張魯,所以楊懷和高沛受劉備節制。

    楊懷和高沛本是蜀中名將,又是白水關軍督,是鎮守益州北邊門戶的重要將領,受劉備節制,他們兩人顯然不樂意,所以多次向劉璋上書,勸劉璋遣返劉備回荊州,為什麼?因為兩人本來只是劉璋的手下,現在又多了一個頂頭上司,權力又受劉備約束,顯然不樂意。

    這個時候,在成都的張松因為私通劉備,被張松的哥哥告發,劉璋殺了張松,於是和劉備鬧翻,龐統就向劉備獻了上、中、下三計。

    上計是:組建一支精兵,暗地裡直接殺向成都。

    中計是:以回荊州為名,召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前來送行,乘機殺了兩人,再發兵殺向成都。

    下計是:退回永安,聯絡荊州兵馬,再從長計議奪取益州,一步一步來。

    劉備選了中計,中計是穩妥的計策,以回荊州為名,召喚楊懷、高沛前來送行,乘機殺了兩人,但問題的關健是:楊懷和高沛怎麼就沒有一點防備之心呢?

    答案是因為劉備仁義的外表欺騙了天下人,包括楊懷和高沛。劉備在此之前的名聲相當好,主政徐州,徐州士人跟隨,如糜竺,主政荊州,荊州士人百姓跟隨,如諸葛亮,及赤壁之戰前的數十萬百姓。

    那劉備為什麼要殺楊懷和高沛呢?

    答案很簡單,劉備這個時候已經要與劉璋決裂了,劉備在暇萌關,而白水關的守將楊懷和高沛還不是劉備的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如果劉備不奪了白水關,他與劉璋開戰時的後方就不穩定,白水關離暇萌關太近,又同是益州北邊險要的關口,拿下白水關,進可以保證進攻成都時後方穩定,退可以阻止北方漢中的來犯之敵。

    所以劉備必須要殺楊懷和高沛兩人,並派自已人鎮守白水關,穩固後方之後,就開始進軍成都攻擊劉璋了。

  • 4 # 大飛熊騎士

    楊懷和高沛給劉備送行,結果反被劉備,龐統“送行”,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的事。這裡有個和歷史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楊懷和高沛雖然是白水都督,卻不是駐守白水關,而是涪關。所以,龐統出上中下三計,都繞不開涪關和楊懷,高沛,必然想辦法先除之。因為小說裡,劉璋讓劉備率軍去葭萌關抵禦張魯後,在眾將的不斷請求下,才派白水都督楊懷和高沛去守涪關。可見,楊,高二人是忠於劉璋,對劉備採取防備態度的。

    果然,劉備一假裝說要走,派人叩關,楊懷和高沛就心生一計,打算藉著給劉備餞行,身懷利刃,刺劉備於席間,解劉璋之患於外。於是,只帶二百軍士來送行。劉備這邊更簡單,軍師龐統還怕他們不來呢,因為楊懷,高沛雖然是蜀中名將,但論武藝,都用不著黃忠,魏延這樣的大將出手,就能制服了。如果萬一,楊高不來,就比較麻煩,少不了攻關之戰。好在他們屁顛屁顛的來了,還牽牛送羊的,自以為得計,結果不久,就分別被關平,劉封所擒,劉備順勢賺來涪關。

    再從歷史上來說,和小說有幾個區別。第一,劉璋讓劉備抵禦張魯,又令督白水軍,所以劉備有名義上的指揮權《三國志.先主傳》。第二,白水軍和劉備雖然是上下級關係,但是又相對獨立,一直駐守在白水關,和劉備一同對抗張魯。第三,因此,劉備本傳是記載了,劉備是主動召楊懷,高沛來見,當然這也是以假裝回荊州的名義。這裡不單單是哄騙楊,高來道別,可能還有以臨走前,商議交接防務的藉口。只是,白水關在劉備唯一根據地葭萌關之北,為何劉備非得殺了白水督楊懷,高沛,再調頭推進成都呢?

    一個比較明顯的理由就是,劉備要推進梓潼,涪關,綿竹,直到成都一線,就需要不少兵力。如果不解決白水軍,必然留下後患,所以又必須在葭萌關埋下重兵防守,這就牽制了劉備兵力。雖然,《三國志》沒有明確提到劉備入蜀帶了多少兵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兵馬不會很多,多還會被劉璋身邊懷疑。實際上,劉備入蜀初期,大部分主力都留在荊州,這裡包括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等。所以,劉備解決白水軍,不僅僅是怕留後患。劉備殺楊,高後,進入白水關,把蜀兵的親人控制起來,並了白水軍,再和黃忠,卓膺回攻涪城。而葭萌關只留下霍峻和五百士兵鎮守。

    劉備孤軍深入蜀中北部,和荊州又不接壤,已經十分冒險了。不曾想,又折了張松這個大內應,劉備的處境更不妙了,所以劉備必須火併了白水軍,才有把握執行龐統的中策,推進成都。當然,好在劉璋闇弱,劉備在推進的過程中,梓潼太守王連閉關自守,吳懿,費觀,李嚴等人又相繼歸服,使得劉備在蜀中軍威大震。

  • 5 # 魁哥說歷史

    楊懷和高沛都是益州牧劉璋的嫡系將領,他們兩位奉命守衛涪水關,主要目的不是防衛漢中張魯,而是防備葭萌關的劉備大軍。楊懷和高沛聽聞劉備想要撤走,回到荊州,便來送行,結果自己身首異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其一,楊懷和高沛是劉備奪取益州的第一個絆腳石,必須除去。

    劉備辭別劉璋後,來到葭萌關,名為抵禦張魯,實則在益州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他在葭萌關,嚴明軍紀,不讓士兵們騷擾百姓,收買人心。演義中描述如下:

    玄德到葭萌關,嚴禁軍士,廣施恩惠,以收民心。

    而旁邊的涪水關守將令白水都督楊懷、高沛,非常敵視劉備認為他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想要趁火打劫益州。楊懷和高沛是劉璋的親信,對外來者劉備敵意很大。因此,這兩人是劉備奪取益州的絆腳石,他想要成功,必須除去這楊懷和高沛兩位大將。

    其二,龐統為劉備制定了上、中、下三策,劉備選了中策。

    劉備在葭萌關關時,曹操和孫權可能聯合奪取荊州。此時,龐統為劉備定的上策是挑選精兵,快馬加鞭,奇襲成都,畢其功於一役,佔領成都後,生擒劉璋,可以快速奪取益州。中策為劉備假裝回荊州,涪水關的楊懷、高沛二將必然前來送別,可以在他們送行時擒而殺之,奪取涪水關,向成都殺去。

    下策為劉備連夜逃回荊州,保護荊州,以後再慢慢向益州發展。劉備思考再三後,折中選擇了中策,即襲殺楊懷、高沛二人,奪取涪水關,在益州站穩腳跟。

    其三,楊懷、高沛兩人送行是假,刺殺劉備是真,被龐統識破。

    他們聽聞劉備準備撤兵回荊州,想出了趁送行之時刺殺的計劃。這二位本以為天衣無縫,沒想到劉備和龐統也是想要趁這二位送行之時除掉,併吞並其軍隊,奪取涪水關。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劉備向楊懷、高沛辭別,而兩人得到報告,定下送行刺殺之計。“忽起一陣旋風,把馬前帥字旗吹倒”,龐統據此推斷出,楊懷、高沛心裡有鬼,想要在送行之時刺殺劉備,因此早做準備,讓劉備身披重甲,還帶著寶劍防身。

    劉備在宴請楊懷、高沛兩位將軍時,故意找茬,說這兩人離間他和劉璋的同宗親情。龐統令人搜身,搜出這兩人暗藏的匕首,使他們兩位啞口無言。隨後在龐統的勸諫下,劉備將楊懷、高沛斬首示眾。他還吩咐魏延和黃忠兩位大將,生擒楊懷、高沛二人帶來的所有親兵,以此來騙開城門,兵不血刃奪取涪水關。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喝曰:“吾與汝主是同宗兄弟,汝二人何故 同謀,離間親情!”龐統叱左右搜其身畔,果然各搜出利 刃一口。統便喝斬二人,玄德還 猶未決。

    總結:劉備在葭萌關,和涪水關的楊懷、高沛本來關係就不太融洽。這二人是劉璋派來監視劉備的,如果劉備有異動,他們二人會將劉備消滅的。楊懷、高沛被劉備的表面所騙過,自以為劉備不會對他們兩位動手,他們錯了,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沒想到劉備有軍師龐統,道高一丈,提前埋伏,將這二人除去。

    這時,楊懷、高沛兩人最正確的辦法就是緊閉城門,不給劉備可乘之機,然後稟報遠在成都的劉璋,派出援兵,將劉備軍隊繳械。這樣,益州得到劉備的軍隊,還解決了劉備的威脅,一舉兩得。

  • 6 # 雅客V8

    楊懷和高沛給劉備送行,結果反被劉備,龐統“送行”,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的事。那麼好端端的送行,為何反而二人丟了性命呢?這裡我個人的見解來分析一下。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從這段記載來看,楊懷和高沛所擔任的職務是白水都督而並非是汜水關守將,二人也並無刺殺劉備的企圖,而是劉備以“無禮”的罪名將二人斬殺的。

    《三國志•龐統傳》記載:”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水關,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此時,龐統為劉備定的中策為劉備假裝回荊州,白水關的楊懷、高沛二將必然前來送別,可以在他們送行時擒而殺之,奪取白水關,向成都殺去。劉備思考再三後,選擇了中策,即襲殺楊懷、高沛二人,奪取白水關,在益州站穩腳跟。

    由上述史料記載不難看出,劉備這個時候已經要與劉璋決裂了,劉備在暇萌關,而白水關的守將楊懷和高沛還不是劉備的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如果劉備不奪了白水關,他與劉璋開戰時的後方就不穩定,白水關離暇萌關太近,又同是益州北邊險要的關口,拿下白水關,進可以保證進攻成都時後方穩定,退可以阻止北方漢中的來犯之敵。

    所以劉備必須要殺楊懷和高沛兩人,並派自己的人鎮守白水關,穩固後方之後,就開始進軍成都攻擊劉璋了。

  • 7 # 一貳一橙

    劉備對待劉璋的手下的態度有三種:主動歸降的重用、沒什麼威脅的不管、有威脅又不願歸降的一律殺之。楊懷、高沛很明顯就是屬於第三種人。

    《三國志》中記載龐統給劉備出過三條計謀,全文如下:

    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劉備在三計中選擇了中計:強行奪取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的軍隊,然後進軍成都。可龐統給劉備的建議是“執之”,也就是捉拿的意思,沒有說要殺了他們,但劉備是“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

    劉備為什麼要殺這兩個人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劉備沒時間好好勸降了。雖然劉備在益州有不小的人望,可他到益州的時間尚短,來不及收攬益州人心。劉備在荊州足足七年,才使得荊州人都信服自己,可從入蜀到進軍成都和劉璋翻臉才不過幾個月時間,時間緊迫之下劉備只能痛下殺手,把短時間無法勸降、威脅又過大的兩人全殺了。

    楊懷、高沛兩人是白水關守將,名義上是來協助劉備,實際上白水關的位置就在劉備駐守的葭萌關上方,而葭萌關前是白水關、後是成都。劉備如果去漢中的話,白水關就是封住劉備入蜀道路的攔路虎;反之劉備進攻成都的話,白水關就變成了劉備大軍的後顧之憂。

    而且這兩人都是劉璋的心腹,他們明擺著就是用來監視劉備的,龐統也說他們“數有箋諫璋”,楊懷、高沛二人無法勸降,或者是短時間無法勸降。對此時的劉備來說:時間比沙漠中的水還要稀缺、重要,所以劉備只能選擇快刀斬亂麻,直接把兩人給砍了,斷了白水關和成都的聯絡,打劉璋一個措手不及。第二:斷了劉闡的手腳。白水關守將是楊懷和高沛,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劉璋的二兒子劉闡,他應該就是劉璋專門派來“款待”劉備的。《吳書》說他為人恭恪,輕財愛義,有仁讓之風。可見這人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紈絝子弟。

    如果不殺楊懷、高沛的話,這三人合在一起難保不會鬧事,就算把他們分散來監管,這三人既不能讓他們帶兵、又不能老是帶在身邊,安置在後方始終都是劉備的顧慮。所以劉備殺了楊懷、高沛,讓劉闡孤掌難鳴,想有什麼動作也做不了了。

    第三:祭旗。這沒什麼說的,古代大軍出征的儀式而已,像曹操殺孔融、劉備斬車胄一樣,是用來威懾地敵方和加強己方士氣的。至於為什麼不殺劉闡來祭旗呢?

    一則留下劉闡可以在後面和劉璋的談判中多一點籌碼,也給雙方留下回旋的餘地;二則是想著靠劉闡的名望,使入蜀之路能夠平穩一些。這一招和當年劉備藉著劉琦平定荊南四郡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劉備軍團來說,留下劉闡比直接殺了要好,而殺了楊懷、高沛就比留下他們要好,所以劉備殺楊懷、高沛是看準了才殺的,不是無緣無故,證明此時的劉備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處處講仁義的劉備,而算得上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了。

  • 8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劉備殺楊懷、高沛確實有很大的問題。

    咱們來把事情的經過大概梳理一下,看看問題是出到哪裡了。

    劉璋統治著西蜀,他有個鄰居張魯統治著漢中(他們之間其實有很近的親戚關係)。他們倆翻了臉,張魯就準備要收拾劉璋。劉璋害怕了,認為自己的軍事實力不如張魯,怕張魯打過來。有人就出主意,說劉備這個人厚道,手下有精兵強將,樂於助拳,還和你同為劉姓宗親,可以幫你抵擋張魯。

    起初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劉璋給劉備的大軍提供後勤補給,糧草軍需。意思就是劉璋出錢,劉備出人,雙方聯手收拾張魯。

    劉備的大軍駐紮在涪城,吃了又喝,喝了又吃,但並沒有和張魯發生衝突,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劉璋手下有人舉報,說大臣張松和劉備勾結,欲裡應外合,收取西蜀。出於最基本的防範,劉璋殺了張松,並不再為劉備提供糧草補給了。

    劉備勃然大怒,很不高興,說好的一起打架呢?說話不算數了還?你劉璋屬於毀約,太不仗義了。

    劉備要走,向駐守涪城的川將楊懷和高沛告別,並請楊懷和高沛吃頓飯,算是告別宴吧,吃完這頓飯,大家揮手告別,從此就相忘於江湖。但在酒席間,劉備手下一擁而上,從楊懷和高沛身上搜出了鋒利的匕首,充分證明這倆賊子居然想行剌!

    這就讓人不能不感嘆了,楊懷和高沛純粹是腦袋瓜子不夠用,24K的蠢蛋啊!人家劉備都要走了,你們還行刺,有什麼深仇大恨,殺了你們的父,還是奪了你們的妻?

    而且,要行刺,你也應該把劉備請到你的大營裡來摔杯為號啊,你跑到劉備大營中去行刺,難道成功率更高?反正,從楊懷和高沛身上搜出兇器來了,至於怎麼搜的,是劉封和關平搜出來的,人證物證俱在,無可抵賴。這給誰都很憤怒,劉備下令,將二人斬首。

    當然,這仇不能不報,劉備率領大軍,順勢奪取了涪城。通往成都的大門就此打開了。

    而按照道理,屬下幹出這樣的缺德事來,你劉璋豈能沒有責任?所以,劉備就堅決要到成都找劉璋討個說法。

    好好的兄弟情義就這麼被楊懷和高沛破壞了。所以說,劉備也並非無緣無故殺了楊懷和高沛二人。劉封、關平、魏延、龐統都看到了,他們確實身懷利器,意圖不軌。

    當然,楊懷和高沛已經被斬殺,無可辯駁。這就成了鐵案!

    以此為據,劉備兵鋒直指成都,成就了一番大業。

  • 9 # 不倒翁78442

    楊懷,高沛是西川劉璋手下大將,乃蜀中名將,劉備入川,他們就是攔路虎。軍師龐統為了掃除障礙,向劉備獻計,投書劉璋,說曹操侵犯東吳,自己要回荊州拒曹,誘惑楊懷高沛出城而殺之。劉備殺楊懷高沛還殺對了,如果不殺,他二人就將劉備殺之。楊高二人不是來送行,而是兩人密謀殺劉備,以絕其主劉璋之後患而來,是個特別的"送行"。為特別"送行"所殺的。

  • 10 # 長安街京兆牧

    這個問題從《三國演義》角度來回答:

    先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角,劉備、楊懷、高沛,劉備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楊、高二人可能有些陌生,楊、高二人屬於益州陣營劉璋的親信將領,當時劉備還沒有佔領益州。

    故事背景:故事發生在劉備入川不久,其實算是劉璋的驅虎吞狼之計,這頭狼其實就是遠在漢中的張魯,虎就是劉備,劉璋聽了張松的計謀把劉備這隻虎引入益州地界,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虎害大於狼害。

    劉備進入益州後立刻率兵北至葭萌關,名義上上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實際目的就是攻取劉璋的益州。與葭萌關相鄰的是涪水關,這裡的守將正是楊懷和高沛二人,此二人是個明白人知道劉備入川就沒有憋著好屁,所以當聽說劉備擔心曹操和孫權可能聯合奪取荊州要回荊州的時候二人非常高興,然後又設計了一場刺殺的陰謀,準備在送別途中幹掉劉備然後吞併了他的軍隊,為主公掃除障礙還能壯大自己實力,當這兩個人的如意算盤打的嘩啦嘩啦響的時候,卻不知這劉備回荊州的計謀就是龐統為其定下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中策。

    上策:是挑選精兵,快馬加鞭,奇襲成都,畢其功於一役,佔領成都後,生擒劉璋,可以快速奪取益州。

    中策:為劉備假裝回荊州,涪水關的楊懷、高沛二將必然前來送別,可以在他們送行時擒而殺之,奪取涪水關,向成都殺去。

    下策:為劉備連夜逃回荊州,保護荊州,以後再慢慢向益州發展。

    上策雖好但不利於劉備的名聲不方便佔領益州後的統治,下策是違反了他入川的初衷所以他選了中策,一旦楊,高二人刺殺他他就有了名正言順攻打劉璋的理由。

    臨行前劉備宴請了楊、高二人在宴會上搜出了二人身上的匕首,然後將二人斬首示眾,劉備不費一兵一卒就這樣奪取了涪水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著名導演王家衛有哪些特別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