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善如劉L
-
2 # 老孃舅說事
人的記憶不是一盒錄音帶,想錄就錄想洗就洗,兒時的記憶是永遠洗不掉抹不去的。
我的家鄉在浙江金華的一個大山坳裡,那時全村只有五六十戶人家,我的家就在村東頭,二間土坯房,坐北朝南。門口有一口小池塘,塘埂上有一株大柿子樹,每到秋天就掛滿了紅紅的小燈籠。
小時候家裡很窮,我們兄妹四個加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共8個人。爺爺奶奶單獨過,隔了半間房,一個小土灶一張床一張小桌子幾個碗筷,這就是爺爺奶奶的全部家當。
我們一家6個人,生活居住在一間半土房子裡,一個土灶,一張菜櫃,一張八仙桌,一個谷櫃,6個人睡在一個床上。後來我們兄弟大了就睡在谷櫃上。夏天沒有蚊帳,冬天只有蓋的沒有塹的,生活十分艱苦。
那時家裡吃的主食是番薯和玉米、小麥,一年能得吃上幾回白米飯,想吃肉只有盼過年。小時候,夏天兄弟幾個全是光屁股,冬天補丁補了又補,沒有棉襖棉褲穿,冬天都在火爐旁度過。只有過年才有一套新年衣,不過一家人全是青一色的,沒有男孩女孩之分。
小時候不管我們多玩皮,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們吃飽了才吃,爸爸媽媽對我們是最好的。童年的家至今還在,雖說新房子建了幾次搬過新家,如今快60歲了,晚上做夢總夢見自己在老房子裡,這不知是什麼緣故,童年的記憶真的就那麼深,一直不能忘懷。現在老房子沒人住了,只放雜七雜八,聽說是一戶多宅,要是真的拆了,祖屋的這點念想也就沒了,真還有點捨不得。
-
3 # 情繫故鄉的雲
記得,我的老家在浙江金華的大山上,一個小山村總共才三十戶人家,我家的房子很大兩層樓門窗上都雕刻著各種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漂亮極了,四種顏色的玻璃窗,有的雕刻上還塗了金顏色。門口一根大柱子讓我們小時候爬著玩。最好玩的是幾個人捉迷藏,自己不出來就很難找到。那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最幸福的童年永遠難忘的回憶。現在老家響應國家號召:退耕還林,已經沒人居住荒廢的一塌糊塗了。
-
4 # 仙桃仙桃
熙熙攘攘,和樂而又紛亂。人來人往,熱鬧而又擁擠。深呼一口都市氣,吐槽一口都市人!
鋼筋混凝土的森林面積在急速擴張,城市化程序再急速加快。不知不覺,在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個就已經來到了身邊。
行走在都市繁華的街道上,看車來車往,人來人往。從東走到西,再從南走到北。
在這如此眾多的都市繁華,會有哪一片寧靜的區域是自己的都市新家?
一直行走,不曾停留,一直尋找,不曾停歇。累的時候,找一塊可以駐足的地方,歇歇腳。而後,再次啟程去尋找我心中的那個新家......
懷念兒時的那個家,懷念兒時的那個簡陋而又溫馨的家。那裡不曾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卻有著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珍貴的回憶!
兒時的那個家,院落裡有三棵枝葉繁茂的大梧桐樹,來為這個簡陋的家遮風擋雨。有一座簡陋的圍牆,來保護這個簡陋的家,還有有一扇特窄的木門,門縫裡有一個總能探出小腦袋的我,好奇的看著這個家外面的世界。
樹下是土質的院子,掃完地的院子總是亮白亮白的。紅色磚牆的廂房和廚房,我們這裡稱之外灶房。前面是紅色的磚牆結構,側面是用土坯磚夯成的土牆,在牆體承重處出現磚體結構。
灰黑色的小瓦片,組成了讓我可以瞅半天的屋頂,下面全是松木做成的房屋大梁。三角形給了我穩定感,在我前面為這個家開拓的幸福勞累的父母給了我安全感,幸福感,和知足感。
飽著肚子外出,飢腸轆轆的我,快到村口遠遠就能看到自家廚房的煙囪裡冒出那熟悉的裊裊炊煙,撲鼻的飯菜香,代替了母親喊我吃飯的吶喊聲和滿世界找我的身影。
端著碩大的碗,圪蹴在樹下。很快拋完這一頓頓香噴噴的飯菜。
廚房裡整日忙碌著的,樹下轉圈圈的,和做著繁忙的家務的,是不曾停歇的母親。奔波在家和果園之間,拼命地為這個簡陋的家創造溫暖的,幸福的。是不曾停歇的父母親。
一片片瓦,一塊塊磚,一根根房梁。從第一根,第二根,一直積攢著,直到夠蓋成一座新房子最後一塊磚瓦塊。新房子便在他們的手裡誕生了......
日漸消瘦的背影,和一道道爬上額頭的皺紋,一根根變白了的頭髮,一塊塊變老的面板,還有那行走日漸緩慢的步伐。一次次的告訴我,孩子你應該加速成長,來用你結實肩膀扛起這個新家......
懷念兒時的那個家,坐到果園下面的葡萄樹下,蘋果樹下。玩著泥巴,吃著新鮮的水果。和小夥伴無憂無慮的玩著,天真的探討著未來!
看著日升日落,我們一次次的睡著,醒來,睡著醒來。等著爸爸媽媽們從地裡回來,給我做飯吃。給我帶著好吃的。給我講講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發生的新鮮事。
一身泥土便是爸媽們從田間地頭下地回來的行頭,一身乾淨整潔定做的西服,是爸媽們從城市裡辦完事回來的行頭。
出門,是我們家的大事。出門前都是在家好好的收拾一番,整理整理,照照鏡子合格了才會騎著車,踏出家門。便是我門正式的外交活動
-
5 # 北漂di川哥
還記得,小時候家的樣子嗎?
謝謝你的邀請,當然記得小時候家的樣子,我們家經過好幾次重建現在的家到現在差不多快四十年了,現在還儲存的完好,我們這一代還住在裡面的,因為老房子東暖夏涼比現在住的樓房好多了,我們不願搬到樓房去住。樓房夏天太熱舊房涼快,老房是原始那樣修的,用兩邊用木板中間用土一層一層夯起來的,牆體有四十公分寬比現在磚牆厚多了,就是這樣的房子我們住了好幾代人。
我來回答我小時候家的樣子,在我三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的成分不好,我爺爺奶奶她們上一代是地主,房子被政府沒收了,爸爸媽媽們沒有住的地方,只有租別人的房子,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必須完成生產隊分配的任務,完不成就要扣公分的,那是租的房子公兩間,那是生活也差沒有現在那麼好,我的童年就是那樣過的,一直到我十歲那年透過爸媽們的努力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那是爸媽們用辛苦換來的,那是在一個四合院裡面,是用爸媽們用木頭換別人的房子,換了之後,爸媽們從新返修了一下,這樣我就在那爸媽們自己修的房子裡慢慢長大,再也不闕居他人之下生活,有過了幾年我們長大了這又得辛苦爸媽們。
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爸媽們又用辛苦攢了一輩子的錢選了一個好的宅基地為我們修了三間瓦房,就這樣我就在那裡面從初中上到高中畢業。到最後有自己的家庭,我還是住在爸媽們修的三間瓦房裡,東暖夏涼嘛。我就是這樣從小沒房到有房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走過來,自己沒搬一次家都記得清清楚楚,要是沒有爸媽們的辛苦那也沒有現在的家了!
爸媽們給我們修的最後家修修補補一直延續到今天,這也是從無有到有隨著時代的變遷才有了真正自己的家,才有了自己的回憶,永遠記在心裡。
-
6 # 姝然10
北方的農村小院,旁邊有個魚塘,一場大風差點沒把我刮裡去。
小時候媽媽把家收拾的特別乾淨,只是他們總是吵架,所以談不上溫馨,我更喜歡現在的家,小而溫馨,他們很健康,也可以一起出去遛彎,不怎麼吵架,可以聞到點愛的聞味道,愛他們!
-
7 # 心靈魔方WO
謝謝邀請。小時候村裡的院子南北都是房子,東西是馬圈和羊圈。北面是幾間正房,住人的。每間房子都是兩層窗戶,下面一層是玻璃,上面一層是紙,還有紅色的窗花。每一間屋裡都是炕,鍋臺,櫃子,廚具,火爐。南房沒有窗戶,只有一個門,是用來放糧食工具的。
-
8 # 靜享花開V
現在拍兒時的家,只是位置沒變,其他的都變了。那時是六間土牆瓦房,東邊三間是爺爺奶奶和大姑住,西邊三間是爸媽帶我們姐弟四個住,那時門前的兩棵老槐樹碗口粗,現在的老槐樹要兩個人手牽手才圍得過來了。提起兒時的家勾起我對多少往事的回憶啊……
-
9 # 仰望晨光
兒時的家,是那種三層樓的,自家蓋的房子,還有個小後院,每到過年的時候,氛圍特別濃,感覺很溫馨,不像現在,一點年味都沒有了。當時就建在初中門口,離教學樓的距離,比學校宿舍離教學樓的距離都進,每天都可以睡到七點四十多或者七點五十,洗漱完後就飛奔去上課都不會遲到,那時候感覺真好
-
10 # 梅花入壺煮冰倩
答您的提問:兒時的記憶太深刻,春有掰不完香椿芽兒。夏有納不夠竹蔭涼兒,秋有吃不了的棗,梨,柿子,冬有看不夠的橋頭雪景,哎呀!太多的兒時玩意兒……!回憶三天三夜說不完。
回覆列表
我在農村住了二十年,對農村,對家鄉,對我們農村的自己的家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就是現在,我也會經常做農村的夢,做家鄉的夢,做我們那個時候我們自己家的夢,而且那些個夢也是真實的,也是清晰的,兒時候的家的樣子,這一生都不能忘記的!
我兒時候的家,是五間青磚瓦房,中間開門,中間開門的這一間,就是廚房,在房間的兩側,就是兩個大灶臺,在廚房的裡邊,有一個壓水井,這個壓水井在我們這個村子裡,也是第一個有壓水井的。
東西里屋各兩間,東兩間屋是我爺爺奶奶和我叔叔住,西屋兩間是我父母同我的兄弟姐妹住的!
房子的前面,就是一個大菜園子,我們東北這個地方,也就是春天的時候才能種蔬菜的,蔬菜成熟之後,可以一直吃到秋天的,菜園裡的土豆種的較多,冬天儲存起來冬天吃,大白菜在秋天裡醃在缸裡,也就是醃的酸菜了。而且每家都會做一缸大醬的,這個大醬也就夠吃一年的!
在我家房後,都是幾十年的大榆樹,我們生產隊用的犁地的犁杖都是從我們家的榆樹上鋸下來的,當時的生產隊長找到我爺爺,說生產隊的犁杖都用過很多年了,都是過去土改時收過來了,現在基本上都不能用了,生產隊想做新犁杖,只有你們家的榆樹能幫上忙了,我爺爺就一口答應下來了,然後生產隊找了人爬上了大樹,選了十多個夠粗弧度夠彎的,能做犁杖的大樹杈子鋸了下來,這樣生產隊就從把犁杖都換成新的了!
小時候家裡的樣子永遠都不會忘掉的,如果要說,最起碼能寫成一本書的,在這裡也只能是簡單的回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