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懷歷史

    首先,諸葛亮羽扇的形象主要來自《三國演義》,不過,諸葛亮喜歡拿著羽扇並不是羅貫中的憑空塑造。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也有“葛巾毛扇,指揮三軍”等記載。也即在正史中,諸葛亮同樣經常拿著羽扇。羽扇用鳥類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現的,已有2000多年曆史。在漢末到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羽扇成為士大夫、文人都比較喜歡藝術品。換而言之,羽扇最初的作用可能是納涼,但是,因為文人喜歡在上面寫字繪畫,慢慢的就成了藝術品。

    由此,對於諸葛亮來說,拿著羽扇並不是一個奇怪的行為,反而是符合當時的潮流。如同現在人穿西裝、打領帶一樣,對於漢末魏晉時期計程車大夫就喜歡拿著羽扇。同時,天下聞名的諸葛亮一年四季拿著把大大的羽毛扇,除了擺“酷”和彰顯自己儒雅的氣質之外,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擋風啦。眾所周知,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率軍多次北伐。而諸葛亮和司馬懿等魏國大將戰鬥的地方,主要在今甘肅省一帶。對於該地區來說,乾燥多風,可能還有沙塵飛揚,所以諸葛亮用羽扇來遮擋風沙也是非常合理的。

    再者,針對諸葛亮手中經常拿著的鵝毛扇,有說法和他的妻子黃月英存在比較密切的關係。黃月英是三國時荊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陽)人,沔陽名士黃承彥之女,諸葛亮之妻。在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在諸葛亮臨行前,黃月英親手給諸葛亮做了一把扇子,在這把羽扇的扇柄上,黃月英畫了八陣圖,並且要求孔明隨身攜帶。透過一把扇子,黃月英是希望提醒諸葛亮一方面不忘夫妻之情,另一方面則是告誡他息怒。

    最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這對黃月英給諸葛亮贈送羽扇,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不放心諸葛亮的安全。畢竟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經常率兵打仗,萬一遇到伏擊什麼的,可能就和龐統一個下場了。在此基礎上,黃月英給諸葛亮做了一把羽扇,並叮囑孔明:“鵝性最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它便知動靜。你將鵝毛扇帶在身邊,可以發揮預警的效果。”

  • 2 # 健語江湖

    1、影視改編的需要。只是為了塑造一個完美的謀士形象來彰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

    2、為達到羅貫中尊劉貶曹的寫作目的。

  • 3 # 一個貝殼兒

    歷史發展到現在,無數的名人出現過又消失了,對於後人來說,他們就像謎一樣,總是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中國經歷了許多時代,在這些時代當中,有一段歷史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三國時期。說起三國裡面的許多英雄人物,都讓我們神往。那這些三華人物當中你最中意的人是誰呢?曹操?劉備?小編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他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生前幫助劉備謀取了天下,而且在征戰當中也是屢次立功,兵法計謀也用的非常好,在我們的印象裡他就是一個聰明睿智的奇才,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他手上一直都拿著一把羽扇,且這把扇子好像一直都沒有被他遺忘過,這是為什麼呢?這把扇子到底有何魔力讓他一直帶在身邊呢?

    這個就要從他的老婆阿醜說起了。此女的本名叫黃月英,那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要叫這麼一個名字呢?原來是因為他老婆非常的漂亮,而且知書達理,才華橫溢,他的老丈人怕這麼優秀的女兒被那些有著不良用心的人惦記,就親自散播謠言,說自己女兒奇醜無比,還將名字改成了阿醜,希望那些人前來求娶的人都是因為女兒的才華來的,而不是外貌,這一方法也非常有效的斷了那些只圖虛表之人的心思。

    有人可能想問,阿醜一女兒家為什麼懂那麼多知識呢?原來當時他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教書先生,就千方百計的把她送進了書院,而且阿醜非常聰明,學什麼都快,所以當時教她的老師也特別偏愛她,於是在阿醜學成離開之時,先生送給了她一本治理國家的明書,和一把羽扇,先生還告訴阿醜,日後如果遇到姓名當中帶明和亮的人,就是你值得託付終身的人,就這樣,阿醜在遇到孔明以後就與他成婚了,還把這扇子贈於他,並講解了扇子的故事。

    後來的諸葛亮非常的珍惜這把扇子,因為這是他和他老婆的定情信物,而且我們應該知道那時的人是最重情義的,其實當初結婚時阿醜問過諸葛亮,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送他一把扇子,並告訴了他這把扇子對於自己的意義。就這樣,他聽了老婆的話以後,就一直把扇子帶在身邊,這也顯示了他們夫妻的感情很厚。所以說,這把扇子還是他們夫妻二人感情的象徵呢!

  • 4 # 強哥新語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 5 # 老圃

    現實中的諸葛亮肯定不拿扇子,你見哪個大男人手裡整天拿著羽毛扇扇來扇去?

    拿扇子是藝術形象,就像關雲長手提青龍偃月刀,張飛手挺丈八蛇矛一樣,扇子是諸葛亮的道具。扇子豎立胸前沉吟,表明軍師正在想妙招,周瑜司馬懿馬上要倒黴了。扇子不慌不忙的晃幾下,表明軍師很沉穩,臨危不亂,胸有成竹,全軍上下就等著好吧。扇子一指,趙雲衝出,一槍把曹將刺於馬下。想想,要是沒有這把羽扇,效果是不是要大打折扣?

    諸葛亮與羽毛扇已經合二而一,圖畫(海報)或銀屏上只要出現一把羽扇,即便沒有人出場,大家也知道它代表的是諸葛亮。羽扇是諸葛亮的藝術符號。

    這個符號太成功了,所以後世包括今天,背後出主意的人不好點破,或者一時還未偵破,便說搖羽毛扇的那個傢伙,你要是男人就站出來露個臉!

    下圖 孔明(清 上官周繪)

  • 6 # 丹青文案館

    諸葛亮,思維非常迅速而且縝密,嗯 ....至於為什麼會總拿扇子,我覺得吧,有可能是大腦運轉速度太快,cpu超載

  • 7 # 泰州小叟

    描寫古人的文藝作品中有智慧有才幹的人,被稱為軍師的人好像都喜歡手拿一柄鵝毛扇或塵拂。

    有名的羽扇描述應是宋朝時蘇軾的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 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 間,檣櫓灰飛煙滅。”但是,這裡是寫周瑜,從這裡可以看出周瑜也是手執羽扇的,由於他還兼有大都督一職故給人留下的是武將形象。

    最早描寫諸葛亮手執羽扇的是《太平御覽》卷七○二引 晉 裴啟 《語林》:“ 諸葛武侯 與宣王在 渭濱將戰, 武侯 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語林》是一本類似於《世說新語》專門記載奇聞軼事的,還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所以後來出現諸葛亮拿羽扇這一設定和藝木形象還算有點靠譜。

    文人,有智慧的人或被稱為軍師的人,並非諸葛亮一人喜歡手握羽扇,水滸傳中梁山軍師吳用也是喜歡手握羽扇的人。

    想想看,拿把羽扇指揮軍隊還真挺帥的。除此外,拿個塵拂什麼的也不錯,公孫勝就是喜歡拿塵拂的梁山好漢之一。

  • 8 # 歷史鑑春秋

    三國中的諸葛亮形象中總是拿一把扇子扇來扇去,給人以特別的感覺,那為什麼老拿著一把扇子呢?

    扇子本來的用途是夏天納涼用的,徐徐而扇,似有涼意撲面而來,讓人頓感舒適;可是諸葛亮是四季都用扇子,那自然就不是納涼用的了。

    首先的用途是裝飾門面用的,即形象上裝飾品;古人常用“羽扇綸巾”來形容有身份的人,頭上飄著綸巾,手裡輕搖羽扇,一種很儒雅的外在流露,諸葛亮也一樣,在這裡是裝飾作用。

    其次是氣質上的需要,打仗或待人接物時手拿羽扇,是內心淡定從容的表現,兩軍對壘,手握羽扇,談笑風生,氣定神閒,展示了諸葛亮內心的精深的智謀和韜略,讓對方一看就心有餘悸。

    一把羽扇微不足道,但已經成為一代智星諸葛亮的固定道具,它自始至終陪著諸葛亮五十多個春秋,見證了三國爭鬥的風雨歷程,也見證了好多家喻戶曉的三國故事。

  • 9 # 木火燊輝

    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及發明家,幼年隨父在荊州,屬早年喪父,隱居隆中,以耕讀為生,擅長文史天文,奇門遁甲等,在年青時就很有名氣,未岀茅廬知天下三分事。

    他雖然隱居深山,但天下慕名而來的名人志士相當多,結識了不少的奇才能人,二十歲左右時就名聲大振,當時就有傳說臥龍鳳鳳雛得一人而得天下,這傳說無疑己神化了諸葛亮,其實這些都是水鏡先生,石廣元等好友遊說岀去的。

    因名聲大噪,幕名給諸葛亮說親的不少,但諸葛亮何許人也,在他心目中他的夫人應該是位任勞任怨的賢德有才之人,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里,即賢德又智慧的女人很少,再說他隱居之人,在那兒找這麼好的女人去呢?

    後來名士黃承彥去隆中一遊,見了諸葛亮一面,觀其貌,查其形,覺得諸葛亮面目清秀,靈氣十足,惟有不足之處是眉宇不開,心胸不夠開闊,面露憂疑之色,且狂蕩不羈,喜怒於色,心暗說,此人恐辛勞憂疑,一輩子勞碌操心之相。

    回家之後,告訴女兒說,"人都說臥龍能平天下,今觀之,不實也!"女兒問其何故,黃承彥說了他的見解,女兒問"有法破解無?"黃承彥說:"能解,辛勞之人問他作甚?"

    過了段時間,諸葛亮聽說黃承彥之女聰慧過人,央人去提親,黃承彥怕丟了人家面子,就對人說"家女甚醜,不足與配,請另尋賢淑吧"

    來人說明原委,諸葛亮知其前番來意,即回遣來人說:"再醜也不嫌,非月英不娶也"後來人告知黃承彥,就是不允。

    黃月英聞知諸葛亮之言,甚是感動,求父恩准,遂掐指細算,"命該如此,有緣者皆命也"遂允。且把他畢生所學,盡情授與月英。

    及至結婚,月英趕做羽毛蒲扇一把陪嫁。新婚夜,月英提岀以下要求,

    一丶一生蒲扇不離手,不管嚴寒與酷暑。

    二、將來不管幹什麼,我在家不隨你。

    三丶在外一直說你娶的黃月英很醜。

    四,我將父傳本領教與你,但不可殺生太多。

    諸葛亮全部答應了,就疑惑的請教為什麼扇子不離手呢?黃月英說"你雖年少英才,但接觸外面太少,經驗不足,你有個最大缺點就是喜怒明顯於色,高興不高興一切別人一看在臉上就表現岀來了,這不是成大事的表現,你手執蒲扇,危急摭臉就什麼也看不岀來了。"諸葛亮才晃然大悟原來如此。

    至此,諸葛亮扇不離手,有許多梟雄請他岀山,他只選中了仁慈的劉備去輔佐,以免殺傷過多。

  • 10 # 傳統文化小家園

    如果把自己當羅貫中,想想為什麼要寫諸葛亮拿著扇子,也可以把自己當諸葛亮,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拿著扇子,我個人覺得有幾個原因。

    1.據說扇子是諸葛亮出山之時其妻黃月英所贈,扇子是她的嫁妝,還有說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隱士,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人)所贈,但是其實正史三國志裡並沒有說諸葛亮拿扇子。

    2.三國演義裡為了承託諸葛亮的神秘性,體現了諸葛亮的與眾不同,一個人總是拿著扇子,給人很厲害、很智慧、雲淡風輕的感覺,像個神仙;古代沒啥科技,沒電風扇、空調,所以很多人都會帶個扇子,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老年人夏天的時候總是拿個扇子,所以諸葛亮帶個扇子沒啥奇怪的,他的扇子是個羽毛扇,據說是鵝毛做的,當時應該是扇子中的貴品。

    3.拿扇子應該也會上癮,跟打遊戲和抽菸可能差別不大。開個玩笑,但是說不定也是真的,感興趣可以自己試一下,看會不會上癮。

    4.如果真拿著扇子,也有幾個好處,虛的時候,擋擋臉,熱的時候,去去汗,就是不知道冬天的時候,諸葛亮拿不拿扇子。

    總之諸葛亮拿扇子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誌,只要人們相信,它就是事實。

  • 11 # 吳川惠澤堂易學館

    諸葛亮羽扇的形象主要來自《三國演義》,不過,諸葛亮喜歡拿著羽扇並不是羅貫中的憑空塑造。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也有“葛巾毛扇,指揮三軍”等記載。也即在正史中,諸葛亮同樣經常拿著羽扇。羽扇用鳥類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現的,已有2000多年曆史。在漢末到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羽扇成為士大夫、文人都比較喜歡藝術品。換而言之,羽扇最初的作用可能是納涼,但是,因為文人喜歡在上面寫字繪畫,慢慢的就成了藝術品。

  • 12 # 裝腔小組

    在戲劇和圖畫中,諸葛亮總是身披八卦衣,手持鵝毛扇,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

    傳說鵝毛扇便是妻子黃氏送給他的一件禮物。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行前,黃氏用其父贈給她的一隻大鵬鳥翅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畫著八陣圖,要諸葛亮隨身攜帶,一則不忘夫妻恩愛,二則對行軍作戰大有裨益,三則告誡他息怒。

    黃氏對諸葛亮說:“你與家父暢談天下大事時,我發現當你說到胸中的大志,就氣宇軒昂;談到劉備先生想請你出山,就眉飛色舞;一講到曹操,就眉頭深鎖;一提到孫權,就憂戚於心。大丈夫做事情一定要沉得住氣,我送你這把扇子就是給你用來遮面,擋你的臉的。”

    諸葛亮拿起鵝毛扇一搖,頭腦很快就冷靜下來。因此,諸葛亮離開草廬後,一直身不離八卦衣,手不離鵝毛扇。原來,“遮面”的意思是說先要沉得住氣,然後才能處之泰然、保持冷靜。

  • 13 # 歷史研習社

    “羽扇綸巾,鶴氅披身”,這便是人們腦海中諸葛亮經典形象,他頭戴綸巾、手裡也總離不開一把羽扇。那把羽扇也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變得非同尋常。它不再是普通的扇子,而是代表著智慧與才幹。正因如此,民間對這把羽扇的來歷,也演繹出各種神奇的傳說。 故事傳說羽扇是諸葛亮求學時水鏡先生所贈,一旦諸葛亮遇到難題,煩躁不安時,只需搖動羽扇,就會覺得神清氣爽,瞬間茅塞頓開。因此,諸葛亮就隨手帶著這把羽扇,行軍佈陣時,只要搖搖扇子,便計上心來。另一個故事則說,諸葛亮的羽扇是岳父黃承彥送的禮物。黃承彥喜愛養鵝,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黃承彥就宰鵝設宴為諸葛亮餞行,並用鵝毛做了把扇子送給他,希望借這把扇子來告誡諸葛亮遇事要機警謹慎。無論傳說演繹的多麼精彩,終究也只是傳說,那歷史上的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來自何處,真實的諸葛亮是否真是“羽扇綸巾”一派儒將作風呢? 當我們翻開《三國志》時便可發現,《三國志》僅有一句“身長八尺”,就再未對諸葛亮的裝飾做過任何描述。直到東晉裴啟《語林》和劉宋殷芸《小說》時,才有對諸葛亮服飾的記載。文中的諸葛亮乘素輿,著葛巾,持白羽扇,而這也就成了諸葛亮手持羽扇形象的開端。 《語林》中所謂的白羽扇就是人們印象中,諸葛亮手握的“羽扇”,這種扇子出現在東漢時,流行於魏晉時期。白羽扇不僅是一種裝飾性的扇子,也被用於軍事成為主將指揮作戰的工具,更演變為儒將的標誌,如西晉的顧榮就曾經“麾以羽扇”擊退敵軍。因此,“儒雅”的諸葛亮在《語林》乃至其後《世說新語》的記載中,自然也就手握羽扇了。 雖然東晉《語林》中的記載多是由民間傳說而來,具有一定的演繹成分,但直接影響了後世小說、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其後的《世說新語》、宋代的詩詞、乃至元代的雜劇中諸葛亮都以手持羽扇的儒將軍師形象示人了。 真正使諸葛亮手持羽扇,頭戴綸巾形象深入人心的,莫過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以“名士”為基調,根據魏晉服飾特點,同時參照唐、宋、元各朝文人的有關描寫,確定了諸葛亮“羽扇綸巾,鶴氅披身”的形象。同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用反覆效染的方法,透過諸葛亮的一生來強調了他“羽扇綸巾”、“鶴擎道袍”的飄逸形象。 最終,因《三國演義》的廣受歡迎,諸葛孔明手持羽扇的形象也隨之深入街巷婦孺、繪畫雕塑和電影電視中,成為我們心中的經典。參考書目:談梁笑:《諸葛亮服飾論考》,社會科學,1994年。

  • 14 # 看遍山川

    諸葛亮輕搖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似乎他的智慧和手裡的羽扇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把羽扇充滿了神奇,諸葛亮每次輕搖都能計上心頭,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要問到諸葛亮為啥老是拿著扇子,他的羽扇到底有啥用,那得先看羽扇是怎麼來的,史書是沒有記載這個小物件,它怎麼個來頭都是系民間傳說。

    一說是他師傅水鏡先生送的,他師傅給了他兩樣寶貝,一件八卦衣,還有一把羽扇。只要遇到心煩意亂的事,用羽扇輕搖幾下就能悟出道理,後來諸葛亮排兵佈陣只要一搖羽扇便計上心來。

    另一說是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送的,小黃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小名“阿醜”。難看是難看了一點,但人家才高八斗,下筆滔滔還還武藝超群,打小就拜藝名師。學成畢業後,師傅送給黃月英鵝毛扇一把,上面有“明”和“亮”二字,扇子裡又藏有攻城略地,安邦定國的計策。那意思就是讓小黃自己將來找的真命天子姓名中一定得帶有“明”,“亮”二字,諸葛亮正好符合她的要求。新婚時黃月英把羽扇當作信物交給了諸葛亮,從此羽扇和諸葛亮形影不離。

    還有一個說法是諸葛亮年輕的時候,持才傲物鋒芒畢露,去黃承彥家裡和老黃縱論天下時眉飛色舞一點都不謙虛矜持。黃月英欣賞諸葛亮的才氣但看不慣他的傲氣,於是送一把羽扇給諸葛亮,既是作為信物也時刻提醒他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喜怒不形於色的儒雅風範。

    這些傳說都有神話諸葛亮的意思,只當一說而已。三國時代已經引領魏晉風度先河,凡文人雅士有無才華另算,至少外表最好都有超凡脫俗的味道。典型的反例比如龐統、張鬆開始碰壁,就是因為長得醜,即使滿腹經綸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

    像諸葛亮這般青年才俊,相貌堂堂談吐風雅,如果再配一把羽扇,可以想象那種與眾不同的“派頭”,絕對秒殺碌碌之輩。怪不得檣擼灰飛煙滅的赤壁周郎,在蘇東坡的作品裡被“扣上”了羽扇綸巾,詩人也想替周郎蹭一把羽扇了。

  • 15 # —正陽

    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 16 # 我喜愛這片熱土

    一把羽毛扇,是古代仙道家的象徵。

    一把羽毛扇,是古代江湖術士的象徵。

    一把羽毛扇,是文人智謀,運籌帷幄,戰略構思的象徵。

    一把羽毛扇,是顯示身份的象徵。

    諸葛亮,扇子在手,謀上心頭。離開了羽毛扇,恐他的謀略思緒會紊亂也。

  • 17 # 小彭影視屋

    據說這是諸葛亮老婆黃月英出山前送給諸葛亮的,也可能是黃月英的嫁妝之一。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就出山了。之後夫妻之間肯定是聚少離多。所以,黃月英就送給諸葛亮一個相思之物。這成為了諸葛亮對對於黃雲英的相思之物。

    不管怎麼說,羽扇已經成為諸葛亮的代表。這羽扇只是諸葛亮對於黃月英的思念罷了。畢竟出門在外,與自己的妻子相離很遠,只有依靠一個羽扇來思念自己的老婆。

  • 18 # 濤聲依舊Lao

    現實中的諸葛亮未必是無論春夏秋冬,從出山到病故,幾十年手裡都總是拿著那把鵝毛扇。現實中這種情況不會有,這應該是作者為了把他塑造成為一個料事如神,異於常人的智者形象,為他設計的一個道具。也許在作者看來,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增添幾分仙風道骨,更符合他心中一個具有大智慧的超人形象。

    過去形容背後出主意的人,常說某某人才是站在身後搖羽毛扇的那個人,也許在古人的心目中,差不多軍師都是這個樣子,比如水滸中號稱智多星的吳用,就跟諸葛亮一樣,手裡也是總拿著一把羽毛扇,連衣裝打扮都差得不太多。

  • 19 # 一壺濁酒喜相逢

    三國中諸葛亮老先生是不是經常手執鵝毛扇未見記載,大家不得而知,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中諸葛先生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始終標誌型打扮:頭戴青色綸巾,手執鵝毛羽扇。和濟公和尚有得一比,頭戴船形破帽,手拿破扇一把,古時的媒體主要是書信和人們的口口相傳,要想揚名立萬,必有個性打扮,關公青巾青袍,蠶眼美髯,青龍偃月刀。張飛黑巾黑袍,環眼豹頭,丈八蛇矛。還有現在的,趙本山的帽子,陳佩斯的光頭等等,目的就是透過自已獨,特的裝束利於傳播,加深大眾對己的印象,從而達到自已想達到的各種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樂和金錢有必然聯絡嗎?你的看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