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宏禹
-
2 # 香堂風子
烏克蘭地區歷史上就是歐、美國家與俄羅斯相互爭奪的物件。如果俄羅斯失去了對烏克蘭的控制,那麼歐、美國家很可能利用烏克蘭為跳板,繼續向俄羅斯國內進行滲透,最終將俄羅斯肢解。
烏克蘭歷史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烏克蘭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由於沙皇俄國奉行武力擴張政策,因此小小的烏克蘭在沙俄時期就被吞併了。一戰和二戰期間烏克蘭都短暫的脫離了蘇聯的統治,可是二戰後蘇聯又重新把烏克蘭佔領了。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獲得了真正的獨立。由於歐美等西方國家希望在俄羅斯衰落之際進行北約東擴,擠佔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防止俄羅斯再次強大。所以烏克蘭就成為了歐美國家與俄羅斯相互爭奪的物件。
2013年底歐盟希望與烏克蘭簽訂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歐美國家希望用經濟為誘餌,讓烏克蘭遠離俄羅斯而投入歐美國家的懷抱。可是由於烏克蘭2013年1月至9月與歐盟的貿易額只有140億美元,而與俄羅斯的貿易額有200多億美元;如果烏克蘭投入到歐洲的懷抱,那麼就會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還要接受俄羅斯的懲罰。因此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了與歐洲的自貿協定,這導致了烏克蘭危機爆發。
美國在2014年初支援烏克蘭議會推翻了親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俄羅斯害怕烏克蘭投入歐美國家的懷抱後,沒收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的黑海艦隊基地使用權,這會導致俄羅斯失去對黑海地區的控制。因此普京派遣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並且在克里米亞進行了獨立公投,讓克里米亞併入了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非常希望以歐盟為平臺,擺脫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控制。美國不想失去對歐洲的控制,因此美國主動挑起了烏克蘭危機,引誘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美國成功激化了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把歐洲國家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使歐美聯合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實際上,烏克蘭危機就是歐美國家希望把俄羅斯的勢力徹底從烏克蘭趕出去的一次嘗試。可憐的烏克蘭人民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這就是烏克蘭危機的前因後果。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生意人報》採訪時表示,2013年烏克蘭政變,是西方違背國際法的證明,是歐盟主要國家簽署的協議的踐踏,是歐洲的恥辱。
回覆列表
首先,相互依賴性是俄歐能源合作最為直觀的特徵,俄羅斯是世界大國中唯一能夠實現能源自給且大有節餘的國家,被公認為最有潛力的國際能源市場之一。歐盟是世界能源消費大戶,但能源自給率卻極低。據《至2030年歐洲能源和運輸趨勢》預測,歐盟對能源進口的依存度將從50%上升到2030年的68 %。而隨著東擴的推進,歐盟能源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由於地緣臨近、利益互補、市場穩定等內外因素,俄羅斯很快成為歐盟的主要能源進口國。從數量上看,到2020年,歐盟對一次能源進口的依存度將提高到65 %,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比重分別高達約90% ,65%和65 %。在歐盟2007年的能源進口中,俄羅斯能源出口佔28. 5%。另據歐盟委員會統計資料,2008年,歐盟40%的天然氣和33%的石油從俄羅斯進口。
而由於合作主體的基本狀況、擁有的資源以及所處的地位多有不同,因此,非對稱相互依賴成為國際合作的常態。正如相互依賴理論所指出的那樣,“非對稱性是相互依賴的常見情形。
在俄歐能源合作中,俄能源儲量豐富,且具有長期對外出口能源的能力與意願,而歐盟能源需求量較大,且儲備嚴重不足。俄強勢的能源戰略體系可作為對歐外交的有力武器; 而歐盟作為一個超國家共同體仍經常陷於自身的決策困境之中,至今無法達成切實有效的統一能源政策,只能透過經濟技術援助、開放能源市場、能源多元化等策略來與俄討價還價。因此,俄歐能源合作呈現出極大的非對稱性特徵。誠如一位能源政治專家所言,在處理進口國與出口國的地緣經濟方面,俄歐是對立的“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