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病

    其實不得不佩服中文翻譯,很多翻譯直接命中要害,劇透本質。

    沙皇名字來自凱撒,俄華人自認繼承了東羅馬拜占庭的衣缽,而東羅馬的東正教確實也去了俄國。東羅馬典型的洋蔥頭建築分別被俄國和阿拉伯人繼承。只不過俄國洋蔥頭是多個洋蔥頭,阿拉伯的更多是一個大洋蔥頭。目前看,古羅馬人出自匈奴,尤其白匈奴,其基因與斯拉夫人一致。拉丁語系語言也很明顯確實與俄語類似,拉丁文化裡也發現了帝堯集團的特點,而且桑巴、桑托斯之類帶桑的語言很多。符合帝堯苗蠻特點。

    凱撒這個詞之前已經破譯過了,凱撒鳩利葉全名完全對應海薩.九黎越。海薩的確也是中國沿海九黎的自稱,西方也會讀成朱麗葉,然而沿海九黎的確是最早的畜豬人。而且沿海九黎也是那個偷走七仙女衣服的牛郎,就是說他天生就與姻緣、愛情有關。哈薩克其實讀海薩客,其深層文化表現祖先確實是沿海越人。古羅馬人目前看明顯與沿海九黎無關,他們更多與內陸支的苗蠻和匈奴有關。之所以取凱撒這個名字目前只有一個解釋是出於崇拜或者歷史名號繼承。

    之前還破譯了迪士尼這個詞,迪士尼出自猶太聖歷第七月提斯利月,此月為牛月,代表約瑟第二子以法蓮。提斯利已經破解為狄司黎,指白種警察管理九黎。警察一詞派黎司也是對應的。很快就發生了牛郎織女事件,而且神話傳說描述更像牛郎強行上車。那種管理是很有限的。接著自然是西王母干預,二郎神劈山救母大暴動。於是七仙女族群女性全部嫁給九黎,這說明,二郎神打勝了,而且逼迫白種把女人嫁給自己。白種頭上的綠色帽子也成了典故。我又發現一個詞,印度種姓制度代表國王貴族第二層級叫剎帝利。此詞也可以破譯為殺狄黎,就是指二郎神九黎,也就是約瑟第二子,也就是沿海九黎O1,在黃種裡緊接著老大支系極北基因N系排行老二。

    剎帝利是國王階層,凱撒也是帝王的意思,都是出自一個群體。兩者結合,稱沙皇非常貼切。印度白種與斯拉夫人基因還是一致的R1a。而且關於沙這個語音,與黃種普遍使用的薩、三一致。芬蘭人自稱薩米(米薩),百越自稱海薩,目前發現苗蠻尤其北三苗就是穆薩(木薩)。後來的波斯有個薩珊王朝,印度教有3口圖示以及黃種三叉戟加鼓構成的甲骨文牛字。都表明,不僅古羅馬人附會黃種,印度波斯人同樣,所以在印度波斯發現二郎神、哪吒以及瘋狂崇拜牛都不奇怪了。哪吒混天凌明顯就是哈達。就像日本稱呼秦代為哈達一樣。反過來中國很多名稱使用的也是白種標記,這可能是古代人的一種相互佩服心理。

    沙皇一詞翻譯可能取自凱撒的薩,別的回答使用歷史記錄回答很具體了,我也不掌握那麼多資料。所以這裡只是提供一個另類視角。

  • 2 # ruixuezhaofeng

    “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1453年拜占庭覆滅後,羅馬帝國“香火”危急。公元16世紀,東正教終於找到其繼承者,宣佈莫斯科公國是繼拜占庭的“第三羅馬”,其國王順理成章成為“新凱撒”。

    早在斯拉夫人到來之前,俄羅斯境內生活著許多部落,包括西部定居的芬蘭—烏戈爾人、印歐人,靠打獵、捕魚為生的日耳曼人,大草原上的塞西亞人(西徐亞人)等。

    公元前4世紀,斯拉夫人部落遷徙到今天烏克蘭和西俄羅斯地區。公元7世紀,他們分成東、西、南三支。9世紀,維京人“受邀”征服今日烏、白和俄西部,控制波羅的海與黑海間的商路,開啟860至1240年的留裡克王朝,它以基輔為中心,史稱基輔羅斯時期(羅斯指“海上牧人”維京人,基輔被尊稱為“俄羅斯城市之母”),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東斯拉夫人國家—起源於莫斯科公國的大俄羅斯和有“小俄羅斯”之稱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前身。公元988年,基督教(東正教)從君士坦丁堡傳入俄羅斯。

    公元1238和1240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汗率蒙古(韃靼人)鐵騎先後征服莫斯科和基輔,幾個羅斯被迫向金帳汗國納貢。

    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頓河岸邊戰勝韃靼人,後者對俄羅斯的統治止於1480年。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俄羅斯公國所轄土地從1450年的43萬平方公里激增至1533年伊萬四世登基時的280萬。1547年,伊萬雷帝加冕俄羅斯沙皇。他先後攻佔韃靼人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兩個汗國,向西伯利亞殖民,奠定農奴制基礎。1613年起沙皇俄國進入為期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

  • 3 # 大獅

    “沙皇”一詞大有來頭,這歌詞最初見於拉丁語caesar,源於東羅馬帝國皇帝“凱撒”。東方人稱之為“察罕汗”,意思是“白人的可汗”。

    最早使用沙皇這次稱呼者,目前記載為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可汗捷爾維爾沿用了“凱撒”這個稱呼,此後所有的可汗都沿用這個稱呼。後來斯拉夫人沿用了這個稱呼,改為斯拉夫語系,即“沙皇”,意思為“大皇帝,帝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

    至於俄國第一個被稱為沙皇的人是誰?目前被認為是伊凡四世。1530年8月25日,伊凡四世出生,這一天本來晴空萬里,卻突然一道閃電擊中克里姆林宮。皇宮上下議論紛紛,認為這是不詳預兆。

    恰逢俄羅斯東部的喀山汗國可汗的妻子善觀天象,她告訴前來本國的俄羅斯貴族“沙皇已經誕生,他生有兩排牙齒,一排用來吞食我們,一排用來吞食你們!”

    喀山汗國可汗妻子所說的人就是伊凡四世,這位沙皇確實如雷一般脾氣暴躁,而且冷酷無情,因此又被稱為“伊凡雷帝”或“恐怖的伊凡”。

    1547年,17歲的伊凡登基,他為了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在加冕儀式上,他用了沙皇的稱呼。

    最後一位沙皇就是那位慘遭布林什維克滅門的尼古拉二世。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連同妻子和孩子全家被秘密處決,而後屍體被丟入廢棄的礦井中,還被潑上硫酸毀屍滅跡。尼古拉二世到死也沒有想明白,自己當年放逐的人竟然回來殺了自己,而且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放過。

    直到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才為沙皇一家正名,認為當年那些人做了一件殘忍又粗暴的勾當。

  • 4 # 冠軍景恆侯

    謝邀。 沙皇一詞是來自於古拉丁文的caesar, 或者古希臘文κα?σαρ的俄文轉寫цезарь,簡化之後變成царь。意思是“凱撒”。第一位自稱沙皇的是伊凡雷帝。 這個稱呼不僅僅是一個鞏固中央集權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民族概念和民族心的體現。 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之後,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Софья Палеолог)公主輾轉到了莫斯科嫁給了當時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雷帝的祖父),從而帶去了象徵拜占庭帝國榮耀的雙頭鷹國徽。之後在她的影響下伊凡三世繼承了羅馬人的理念,開始宣揚“莫斯科-第三羅馬”

    “第三羅馬”是一個精神價值觀概念。簡單而言,是繼承羅馬帝國包容多民族的原則海納百川吸收各個不同民族的人共存。只要是同樣的東正教信仰、效忠沙皇忠於和祖國、自認為是俄羅斯大民族的一分子,就被承認為社會中的同胞。而這個人本身的膚色、語言、出身是完全沒有影響的。就像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時期,所有人都被稱為“羅馬人”,而語言則可以使用拉丁文、希臘文、埃及文、波斯文等。 這個就是“第三羅馬”概念的精髓--包容不同,統一信仰。這與當時強調民族純粹性的國家和血統性傳位王朝的歐洲截然不同。俄國有190多個民族,俄羅斯人的概念不是一個血統的概念,而是一個精神、文化和信仰的概念。與國籍和民族概念不分的法國和單純以血統定民族的德國、日本不同,俄華人的概念不只是民族血統上的俄羅斯人,更是接受了俄國文化和語言、有著俄華人這樣自我認知的大民族概念。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凝聚俄羅斯民族的不是血液,而是信仰”。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的稱號顯得不夠大,於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彼得大帝在1721年時改稱自己為皇帝,並且宣佈自己為全俄羅斯的皇帝。 此外,保加利亞早期的皇帝和20世紀的保加利亞國王也自稱沙皇。

  • 5 # 四十五度歷史

    對比我們中國,俄羅斯的歷史要短很多,現如今的俄羅斯地區是直到862年的時候,才有了國家,當時是叫做【留克里王朝】,不過後來又被分裂了,形成了很多個獨立的公國。

    曾經那裡有很大一部分割槽域都被蒙古鐵騎所佔領,並且建立了【金帳汗國】,當時他們把收稅的權力交給了【莫斯科公國】,這給了他們發展的機會,所以在後來他們又消滅了金帳汗國。

    在此之後,東歐的世界就重新開始了權力的分配,他們逐漸的統一了另外幾個小公國,為了更加的名正言順,當時的統治者伊凡三世還娶了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

    【羅馬帝國】早期的一位皇帝比較有趣,他做了一件事情,將國家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給他的兩個兒子繼承,先滅亡的是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也在1453年滅亡。

    在他娶了公主之後,他認為他及他的後代都是【羅馬帝國的後人】。一直到伊凡四世掌權,【莫斯科公國】所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大,所以乾脆就將公國改為帝國,名為【俄羅斯帝國】,所以此時的掌權者就不能叫做大公了,那麼應該叫什麼呢?

    因為羅馬帝國對”凱撒“是無比尊崇的,而且為了紀念”凱撒“,羅馬皇帝的名字中都要有這兩個字,所以就乾脆將”凱撒“這兩個字音譯,漢語音譯之後就是”沙皇“。

    不過這並不是俄羅斯的首創,只不過是俄羅斯帝國把這兩個字叫響的,事實上有很多認為是羅馬帝國後裔的國家都這麼叫過。

  • 6 # 彼得堡的肥天鵝

    俄羅斯的"沙皇"(Царь)是"凱撒"的意思。因為俄羅斯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即赫赫有名的"伊凡雷帝"。他是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與莫斯科大公的孫子,在拜占庭末代流亡君主——索菲亞的弟弟在威尼斯去世之後,伊凡繼承了他的皇帝頭銜和法統,加冕成為全俄羅斯皇帝,即"第三羅馬"。而羅馬帝國的君主稱"凱撒",即"第一公民",俄羅斯繼承的是東羅馬帝國的法統,德國繼承的是西羅馬帝國的法統,皇帝叫Kaiser.

  • 7 # 西府趙王爺

    千百年來,人類自相矛盾,期待文明卻崇尚暴力,秦始皇、凱撒大帝、戰神拿破崙!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征善戰的君主。

    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

    1547年,"伊凡四世"登基,加冕為俄羅斯皇帝,為了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他用了沙皇的稱呼。

    凱撒大帝是一位足以震驚歐洲的古羅馬帝王,他輝煌的一生創造過無數偉大的成就,制霸高盧、威懾大不列顛、鎮壓日耳曼、血洗羅馬、擊敗龐貝,開創了強大的羅馬帝國,他的足跡遍佈歐洲,

    他的名號幾乎是每一個國家的噩夢,中世紀的俄國崇拜凱撒,並認為羅馬帝國是宇宙的中心,俄國以“凱撒”的諧音作為國王的名稱,一方面是出於對凱撒的崇拜,另一方面顯示了中世紀俄國對“戰爭”的狂熱。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崇拜凱撒,還關係到基督教的傳承問題。基督教主要分為兩派,一是西歐的天主教,一是東歐的東正教。其中東正教在1453年拜占庭覆滅後,處於一個無帝國可依的尷尬局面,不得不尋找新的繼承人。

    終於,百餘年後,與東歐平原崛起的莫斯科公國即俄國的前身,有著新一代大帝國的潛力,於是東正教急不可耐的湊了上去。就這樣,莫斯科公國成了“羅馬第三帝國”,羅馬帝國的君主稱"凱撒",即"第一公民",所以作為繼承者的莫斯科公國,君主自然也就叫做凱撒了,翻譯過來就是“沙皇”!

    中世紀俄國對拜占庭王國有著特殊的情愫,俄國的莫斯科皇帝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拜占庭國王任命的繼任者,俄國國民也認可這一種說法,但是最初的俄國皇帝被稱為“大公”,很顯然“大公”沒有睥睨天下的氣勢。

    所以俄國東正教庭便採用拜占庭國王的稱號來命名本國的國王,於是“沙皇”便成為了俄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另外“沙皇”在俄語中有著“強大”的意思,意指“大皇帝,帝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而被“沙皇”冠名的俄國皇帝,也無一不是“強大而暴力”的,

    沙皇伊萬雷帝暴虐成性、彼得大帝能征善戰、葉卡捷琳娜被稱為俄國的武則天、壓力山大一世打敗戰神拿破崙。

    1918年,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布林什維克滅門,沙皇成為過去式!

    如今“沙皇”統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以戰鬥為生的俄羅斯民族並沒有放棄屬於民族特有的野性,他們依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續寫著中世紀俄國的光榮。

  • 8 # 玄坤文史

    沙皇是俄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從公元1546年一直沿用到了公元1917年,第一位正式加冕為沙皇的俄國統治者是伊凡四世,在他統治之初的俄羅斯,還在只有莫斯科這一小塊,是一個大公國,這時的莫斯科大公國才從蒙古帝國的控制中脫離出來,伊凡四世在公元1547年正式由莫斯科大公加冕為沙皇。

    沙皇用的英文“Shah en shah”是指眾王之王的意思,在古代的波斯帝國,他們就喜歡以一種修飾誇張的手法來稱呼自己的國王,這是因為波斯帝國建立之後,先後征服了周邊很多大大小小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國王自然都會像波斯國王稱臣,或者被殺,以征服者姿態自居的波斯國王,也就不難理解被稱為眾王之王了。

    在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時期,古波斯對地中海沿岸的影響非常深遠,也包括了當時的拜占庭帝國,一千年之後,當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之後,拜占庭帝國也就此走向滅亡,拜占庭帝國時期,俄羅斯人也在拜占庭皇帝的統治之下,在這個時候,俄羅斯人就開始將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尊稱為“沙皇”,公元十三世紀,蒙古帝國迅速崛起,短短數十年時間就征服了眾多的國家,佔領了遼闊的土地,歐洲各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俄羅斯人見到如此強大的蒙古帝國後,於是又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

    到了公元15世紀,隨著拜占庭帝國的滅亡,蒙古帝國的衰落,當時的莫斯科大公,開始逐蠶食拜占庭帝國的權利,並逐漸的統治了莫斯科及周邊的區域,並讓莫斯科大公國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到整個東歐,隨著莫斯科大公國不斷壯大實力,到了伊凡四世成為莫斯科大公後,為了和自己的大公國實力相匹配,伊凡四世將自己的頭銜升格加冕為沙皇,也成為了所謂的眾王之王。

    又過去了兩百年,這時的俄羅斯已經透過吞併,佔領了整個西伯利亞,雖然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已經自稱為沙皇,但是本質還是大公國的公爵,直到彼得一世繼位後,俄羅斯帝國才真正意義的建成,這時彼得大帝才正式的將沙皇追加了皇帝的意思,而非是隻是國王的意思,國王也可以指封地諸侯,皇帝是指大一統帝國的統治者。公元1917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布林什維克屠殺,經歷了近六百年的沙皇時代才正式的結束。

  • 9 # 桃花石雜談

    為什麼俄國皇帝叫沙皇?其實這個原因挺簡單的,因為“沙皇”這個最早被俄羅斯人用來稱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而這個詞的詞源則來自於古羅馬時代的一代梟雄凱撒。所以其實用“沙皇”和“凱撒”做君主稱號的在歐洲歷史上並不限於俄羅斯,而是有許多國家都曾經這樣作為,甚至包括英國。而相反俄羅斯卻是比較早廢除了沙皇稱號的國家。那麼這其中有過怎樣的經過呢?沙皇頭銜的變遷

    其實關於沙皇這個頭銜的來歷,整個的脈絡還是比較清楚的。沙皇這個詞是漢語譯名,它在俄語以及其它多數歐洲語言裡的發音基本都是“Tsar”,而Tsar這個詞則是源自古羅馬時代的政治及軍事強人凱撒(Caesar)。因為凱撒是第一個在羅馬建立了獨裁統治的人,是羅馬從共和國轉變成帝國的核心人物,因此後來羅馬帝國的皇帝幾乎都會在登極前後改名,在自己的名字裡加上“凱撒”這個詞彙。久而久之,“凱撒”就成了在羅馬帝國與“皇帝”類似的頭銜名稱。

    沙皇稱號源於凱撒

    不過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其實在公元628年之後就基本不再使用這一頭銜,東羅馬皇帝的正式稱呼從公元629年開始就變成了“巴西琉斯”(Basileus),這也是東羅馬帝國逐漸希臘化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但“凱撒”(Kaiser)或是“沙皇”這個詞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裡卻繼續得到了使用。比如在神聖羅馬帝國,從公元962年開始,其皇帝的正式頭銜就一直是凱撒,直到公元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時才停用。而在斯拉夫人裡,從公元913年開始,保加利亞帝國的統治者開始最早使用了沙皇(Tsar)這個稱呼。而相對來說,因為俄羅斯這個民族出現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它開始使用這個名稱的時間也比較晚。

    保加利亞統治者西美昂一世是世界上第一個沙皇

    俄羅斯起用與廢止“沙皇”稱號

    所以在羅斯地區,其實“沙皇”這個稱號早期一直指的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但因為俄羅斯在文化上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非常大,後來羅斯地區基本都信仰了東羅馬的國教東正教,而東羅馬“沙皇”同時還是東正教教會的最高領導者,所以“沙皇”這個詞在羅斯地區也漸漸地演變成了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所以在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中止了與金帳汗國之間的臣屬關係,取得完全的獨立之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開始被非正式地稱為“沙皇”了。而他的這個稱號,除了羅斯人將這一稱號視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之外,還有著另外兩個重要的原因。

    俄羅斯第一個被稱為沙皇的統治者——伊凡三世

    首先是在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東羅馬帝國滅亡。而在此前後,奧斯曼帝國還已經成為了巴爾幹地區許多東正教和斯拉夫民族的統治者,所以在莫斯科公國獨立之時,它基本上已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立的東正教國家了。所以當時莫斯科的統治者將自己視為了東正教在世界上唯一的捍衛者,因此也是東正教的最高統治者了。

    而除此之外,在公元1472年,在東羅馬滅亡之後曾一度自封東羅馬流亡皇帝的托馬斯·帕里奧洛格斯之女索菲婭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莫斯科也據此認為自己透過聯姻繼承了東羅馬末代“沙皇”的法統,所以自己已經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因此當時很多人甚至已經非正式地將莫斯科大公國稱為“第三羅馬”。

    不過在早期,莫斯科也知道自己的實力有限,所以這些稱呼都是非正式的。而直到公元1547年,後來被稱為“伊凡雷帝”(或是“恐怖伊萬”)的伊凡四世登極之時,才正式使用了“全羅斯人沙皇”這個稱號,莫斯科大公國在此時也轉變成了俄羅斯沙皇國。而在他統治期間,俄羅斯先後滅亡了金帳汗國的餘脈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並極大地削弱了同為金帳汗國餘脈的克里米亞汗國,一躍成為了地區強國。

    廢止了“沙皇”稱號的彼得大帝

    但和人們普遍的認知不同的是,俄羅斯君主使用沙皇這個稱號其實只持續了174年。因為在公元1721年,進一步擴張了俄羅斯領土,並開始奉行歐化政策的彼得大帝廢止了“沙皇”這個稱號,此後俄羅斯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就變成了“全俄羅斯皇帝”。而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他認為“沙皇”這個詞東正教色彩太濃,如果繼續使用會讓人覺得俄羅斯的最高統治權力仍然來自東正教會,而這與他對俄羅斯進行世俗化和現代化改革的目標南轅北轍。但因為“俄羅斯沙皇”這個稱號在歐洲各國乃至俄羅斯民間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雖然官方把稱號給改了,但民間和外國卻仍然使用。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1917年俄羅斯皇帝被推翻為止。所以在後面將近200年裡,“沙皇”這個稱號其實都不是俄羅斯皇帝的正式名稱,而是約定俗成的非正式名稱。

    其它國家的沙皇們

    而俄羅斯官方雖然不再使用“沙皇”這個名稱了,但當時的世界上,其實還是有好幾個國家在官方層面一直在繼續使用“沙皇”這個稱號。

    首先是前文提到的保加利亞。雖然最早使用“沙皇”這一名稱的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在公元1018年就滅亡了,但此後先後建立的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最高統治者也都一直使用沙皇這個稱號。而保加利亞王國直到1946年二戰結束後才滅亡,當時末代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才9歲。而他現在雖然已經82歲高齡,但卻仍然健在,這也使他成為了世界上現在唯一還在世的做過沙皇的人。

    曾經的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

    此外,塞爾維亞的君主在公元14世紀開始也稱“沙皇”。後來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帝國吞併,塞爾維亞沙皇不復存在,但在塞爾維亞民間,卻經常把奧斯曼蘇丹稱為沙皇,特別是在一些史詩作品裡尤其常見。

    而除了沙皇之外,中歐和西歐地區還曾有過幾個國家的君主也使用過和“沙皇”本質上是一個詞的“凱撒”。比如德國和奧地利(奧匈帝國)的君主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其正式的稱號其實一直是“凱撒”,在歐洲其它語言裡他們也被稱為“凱撒”,只是在翻譯成中文時他們被翻譯成了皇帝。

    而另一個鮮為人知但卻使用過“凱撒”稱號的王室是英國王室,但這個稱號卻不是在英國本土使用的。大家知道印度曾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在公元1876年5月1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親自到印度就任印度皇帝一職,正式兼任了印度的君主。但其實說她就任了“印度皇帝”也是一個不是特別準確的譯名,因為她當時就任的這個職位,正式名稱是“印度凱撒”(Kaisar-i-Hind)。

    “印度沙皇”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在就任印度皇帝之前,曾想把自己的正式稱號改成“大不列顛、愛爾蘭及印度女皇”,但當時的英國首相迪斯雷利擔心把英國君主的稱號徹底改變會引發爭議,因此要求維多利亞在保持原來英國和愛爾蘭女王頭銜不變的情況下單獨兼任一個印度君主的稱號。而最後英國的東方學家萊特納將印度的君主稱號定名為“印度凱撒”,原因是在印度主要語言印地語/烏爾都語裡,可能是因為古羅馬影響的遺存,“凱撒”這個詞也是皇帝的意思。所以維多利亞就任的這個職位,其實也可以說是“印度沙皇”了。而在她之後歷任英國國王/女王也都兼任印度凱撒,直到二戰結束,英帝國解體時為止。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也因此成為了末代“印度沙皇”。

  • 10 # 道中道道而道

    沙皇是俄羅斯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稱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為止,俄國的統治者一直都稱為沙皇。

    俄語中沙皇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的轉音,царь就是“皇帝”的意思。中文則半音譯半義譯,翻譯成“沙皇”。

    在中世紀的俄羅斯,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特別是指拜佔廷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後則指蒙古大汗。

    在15世紀,俄羅斯流傳一種說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後,拜占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稱號顯得權力不夠大,於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亞早期的皇帝和20世紀的保加利亞國王也自稱沙皇。

  • 11 # 民族親善

    沙皇的俄語是царь,源自羅馬時期拉丁語的凱撒。凱撒在中世紀被視作等同於皇帝稱號。

    1547年伊凡四世迎娶了末代東羅馬帝國公主,且將莫斯科公國國教改為東正教,自此獲得“凱撒”稱號的法理繼承權。

    在清朝早期,俄羅斯帝國君主被轉寫為“察罕汗”,後來逐漸被翻譯為沙皇。

    其實俄羅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沙皇並不是正式稱號。

  • 12 # 星空之下

    他們家原版不是叫沙皇,這是我們給起的名稱。為什麼呢。俄國的統治者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認為自身繼承了羅馬帝國的皇位,因此自稱為凱撒。撒和沙讀音相似,我們就叫他沙皇。

  • 13 # 江北陸遜

    caesar,凱撒。撒,沙,華人普通發不好,撒就相當於沙,光禿禿的“沙”不好聽,得加個字尾。最早清給加的是“汗”。沙汗,也有叫察罕汗的。不過打了幾次交道以後,老毛子也知道雖然都是老大,但汗還是要差那麼一點點,汗就改成了皇,沙皇就出來了。

    caeser凱撒原來是羅馬帝國早期的超級牛人,後來乾脆成為羅馬帝國統治者的專有稱呼,就跟嬴政將三皇的皇,五帝的帝,合起來作為自己的尊號一樣。

    其實人家俄羅斯還不服氣的,人家的全稱是這個:

    蒙上帝恩典,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沙皇及獨裁者;喀山、阿斯特拉罕、波蘭、西伯利亞、陶立剋剋森尼索和喬治亞沙皇;斯摩稜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亞、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庫爾蘭、瑟米加利亞、薩莫吉希亞、別洛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維爾、尤戈爾斯克、尤格拉、維亞特卡、保加爾和其他地區的王公;切爾尼戈夫、梁贊、波洛茨克、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別洛焦爾、烏多利亞、奧勃多利亞、孔迪亞、維捷布斯克、姆斯齊斯拉夫和全北域的君主;普斯科夫、下諾夫哥羅德、切爾卡斯亞、突厥斯坦、伊弗里亞、卡塔林尼亞和卡巴爾德尼亞地域及亞美尼亞地區的領主;挪威王位繼承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施托爾曼、迪特馬爾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 14 # 書誤人生

    提起歷史上的沙皇,人們都知道他們是給歐洲亞洲人民帶來無數災難的俄羅斯一代代君主。

    沙皇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沙皇”並非俄羅斯首創,很多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後裔的國家都這麼叫過,但真正把這個名字叫的“響亮”的,還是俄羅斯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不夠造新表的基礎上,將一個不帶有頭結點的單鏈表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