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銘蘇先生
-
2 # 澹奕
前南斯拉夫國力強大,號稱“巴爾幹之虎”,而南斯拉夫也繼承了曾經奧匈帝國大部分的海岸線。南斯拉夫解體以後,其在亞得里亞海漫長的海岸線中,由斯洛維尼亞繼承47公里,黑山293公里,克羅埃西亞繼承了剩下的5855公里,後來贈送了20公里給了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
近代以來,海洋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曾經的南斯拉夫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為何南斯拉夫大部分的海岸線都被克羅埃西亞繼承呢?
第一,克羅埃西亞統一形成以後就擁有了漫長的海岸線克羅埃西亞在公元10世紀前後,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其主體就位於亞得里亞海東部的達爾馬提亞沿海地區。這一地區島嶼半島星羅棋佈,憑藉這樣的優勢,古代的克羅埃西亞王國貿易發達而富庶強盛。
所以說,克羅埃西亞一開始就擁有大量的漫長海岸線。
第二,用鮮血與犧牲作為代價克羅埃西亞形成以後,先後歸屬於威尼斯共和國、拿破崙帝國、匈牙利王國、奧匈帝國的統治,然而始終都是個整體,克羅埃西亞的民族性也逐漸形成了統一。
加入了南斯拉夫之後,克羅埃西亞是南斯拉夫最富有的地區,然而曾經作為主體的塞爾維亞族想要剝離克羅埃西亞,這自然引起了克羅埃西亞的強烈反抗。
為了保住克羅埃西亞族的整體利益,克羅埃西亞族塞爾維亞族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最終引起了南斯拉夫內部的裂痕與徹底解體。所以說,克羅埃西亞並不是得到了南斯拉夫大部分海岸線,而是用巨大犧牲保住了固有的利益。
-
3 # 弈海蒼龍
謝邀請。如今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區域性的特點,而這個區域是由歷史沿襲而來,用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人家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這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一個國家的分裂,往往是民族的分裂,,特別是聯盟國家,保住祖上的傳統地盤,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歷史上個別民族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成為漂流的民族。象是吉普賽人和二戰前的猶太民族都是飽經磨難,歷盡滄桑。
克羅埃西亞能夠佔據前南斯拉夫大部分海岸線,當然是歷史的傳承,它雖然歷經多次統治者的變更,但其主體沒變,91年脫離南斯拉夫獨立,自然就會拿走一切曾屬於他們的東西。當然並非一切都是輕而易舉的事,都是經過痛苦的甚至是流血的艱苦鬥爭才能得到。
-
4 # ruixuezhaofeng
它佔盡前南全境最美的海濱,為自己不同凡響的經歷而自豪,文明的大背景下,狂妄與野蠻曾陰影綽綽,應驗南斯拉夫那句流行語:什麼都不怕,就怕克羅埃西亞講文明……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北,國土輪廓既像一隻展翅西飛的大鳥,又似張開覓食的蟹螯。它北接斯洛維尼亞和匈牙利,東臨塞爾維亞,中部從北南兩面緊緊嵌住波黑,東南一隅觸黑山,西部、南部以1778公里長黃金海岸線接納亞得里亞海的撫慰,沿海有1180餘個大小島礁,在前南斯拉夫諸國中幾近“得海獨厚”(另外三個沿海國黑山、斯洛維尼亞、波黑的海岸線加在一起為363公里)。全境面積5.65萬平方公里,人口417萬(2016)。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目前在克羅埃西亞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蹟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化石。在鐵器時代古伊利里亞人和古凱爾特人也相繼進入這裡。公元前168年羅馬帝國征服了該地區。羅馬帝國衰弱後該地相繼由匈奴人、東哥特人以及拜占庭帝國征服。公元7世紀時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一支遷入這裡,他們成為了今天克羅埃西亞人的祖先。9世紀時克羅埃西亞基本改信基督教。925年克羅埃西亞以一個獨立王國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公元10世紀上半葉克羅埃西亞國達到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克羅埃西亞佔領了潘諾尼亞平原以及今天義大利威尼斯境內的部分地區。這一時期的克羅埃西亞擁有10萬步兵、6萬騎兵、180艘戰船,這在中世紀的歐洲絕對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
正當克里米亞王國蒸蒸日上蓬勃發展之際多瑙河流域中部的匈牙利人也正處於強盛時期:匈牙利人本是來自北亞草原的遊牧民族,在遷徙到歐洲多瑙河流域後他們利用儲存完好的羅馬道路迅速挺進德國、義大利、保加利亞和拜占庭帝國。在他們前往亞得里亞海的道路上克羅埃西亞成為他們的擋路石,於是雙方的戰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克羅埃西亞國王托米斯拉夫率領克羅埃西亞人把匈牙利人趕到了多瑙河對岸,將北部的薩瓦河流域和南部的達爾馬提亞諸城聯合成為統一的克羅埃西亞國家。這時克羅埃西亞的疆土從德拉瓦河到亞得里亞海,從拉沙到斯列梅、德里納河和扎胡姆列,還包括維斯島、布拉奇島、赫瓦爾島和達爾馬提亞諸城。這一時期克羅埃西亞國土的主體部分就位於亞得里亞海東部的達爾馬提亞沿海地區。這一地區島嶼半島星羅棋佈,克羅埃西亞王國憑藉這樣的優勢使自己貿易發達而富庶強盛。這時的克羅埃西亞擁有亞得里亞海的漫長海岸線,有著許多天然良港,這對克羅埃西亞經濟的發展以及克羅埃西亞人遷入達爾馬提亞非常有利。達爾馬提亞開始逐漸克羅埃西亞化。除了領土上的擴張,克羅埃西亞國家內部也變得日益強大:克羅埃西亞的海軍有80艘大型船和100艘小型船,每艘船配備10~40名水手。
然而花無百日紅——國運就如潮水有漲就有落:12世紀初匈牙利阿爾帕德王朝征服了克羅埃西亞。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在摩哈赤戰役中擊敗匈牙利,戰後匈牙利大部分地區被奧斯曼帝國佔據,而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偏遠的克羅埃西亞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管。拿破崙戰爭時期克羅埃西亞一度為法國佔據,但在拿破崙戰敗後根據歐洲列強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作出的決定:克羅埃西亞復歸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此後直到1918年克羅埃西亞始終處於奧地利帝國及其改組而成的奧匈帝國治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陣營戰敗,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因國內民族問題而土崩瓦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1918年12月1日獨立後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同塞爾維亞合併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繼任國王后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在此之前南斯拉夫只是對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統稱,更多的是一種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南斯拉夫王國的誕生是歷史上南斯拉夫一詞首次被用於國家名稱。儘管南斯拉夫以一個統一的國家形象出現在了世人眼前,但仍無法掩蓋組成這一國家的各地區之間潛伏的矛盾——事實上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地區一直對塞爾維亞的集權政策甚為不滿,擔心南斯拉夫最終會變成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1930年代末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計劃建立按種族區分的聯邦行政區:前者希望馬其頓、伏伊伏丁那、黑山與塞爾維亞合併,克羅埃西亞則想與達爾馬提亞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併。至於擁有多數波斯尼亞穆斯林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雙方都宣稱擁有其主權。1939年8月26日克羅埃西亞省成立,更擁有獨立議會,領土包括今克羅埃西亞與波黑西北部;而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則變成了少數民族。
當南斯拉夫王國內部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大族系紛爭不斷之時正是納粹德國開始大舉對外擴張之際。這時的南斯拉夫國王是亞歷山大國王的幼子彼得二世,由於他過於年幼而無法擔任治國理政的重擔,所以由亞歷山大國王的堂弟保羅親王為首組成的攝政團實際執掌南斯拉夫政務。保羅親王因為擔心以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勢力攻打南斯拉夫,於是在1941年3月25日簽署三國公約:答應同軸心國合作。然而此舉引發了南斯拉夫國內大規模的示威活動。3月27日18歲的彼得二世在英國的支援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親王政權。南斯拉夫的新政府儘管是由英國扶植起來的,事實上也的確執行的是親英的外交路線,但出於對軸心國入侵的擔心並不敢公然表示反對軸心國。雖然如此,軸心國還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並佔領其全境。彼得二世與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英國倫敦。隨後軸心國瓜分了南斯拉夫王國的領土:匈牙利與保加利亞佔領部分邊陲地區;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成立;而米蘭·內迪奇將軍成立的“救國政府”統治著塞爾維亞餘下的領土並承認彼得二世為國王。這一時期獨立建國的克羅埃西亞由烏斯塔沙政權統治。該政權於1929年4月20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成立,其目標是讓克羅埃西亞從南斯拉夫獨立,其領導人巴維裡契與墨索里尼的義大利法西斯黨有密切關係並領取其津貼。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所以克羅埃西亞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偏西化並信仰天主教,這和具有濃厚的東正教傳統的塞爾維亞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烏斯塔沙政權獲得了德、意法西斯勢力和天主教會的支援。克羅埃西亞獨立後烏斯塔沙政權在其境內建立了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切特尼克組織也對克羅埃西亞人展開種族屠殺。在這種相互的種族屠殺中雙方的積怨越來越大。直到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的帶領下趕走了德軍後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又重新成為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在南斯拉夫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潛伏著一大危機: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最發達的斯洛維尼亞與鄰國奧地利、義大利經濟水平相近,而馬其頓、科索沃則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過大的貧富差距同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之間原本存在的矛盾綜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劇了各加盟共和國對中央的離心傾向——生活水平最高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就一直對貝爾格萊德的中央政府從他們手中收取重稅支援馬其頓、科索沃等地的行為甚為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在1980年代後日益升溫。在1990年克羅埃西亞第一次全民投票中主張自治的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的勝利更加激化了民族之間的矛盾。1990年5月13日在克羅埃西亞首府薩格勒布舉行的薩格勒布迪納摩足球俱樂部和貝爾格萊德紅星的比賽被矛盾尖銳的克族和塞族視為兩個民族之間的較量,比賽過程中薩格勒布隊認為裁判有意偏袒來自塞族地區的貝爾格萊德隊,於是同裁判以及體育場的管理方發生衝突,很快事態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薩格勒布隊開始打人並同隨即趕來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衝突。薩格勒布隊的茲沃尼米爾·博班因為對警察的暴力攻擊受到長期的禁賽處分,本來對這種有違體育精神和國家法律的暴力行為理當懲處,但在當時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這一事件被克族視為身為南斯拉夫主體民族的塞族儀仗國家權力對自己進行欺壓。1990年12月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制定憲法並在其中規定克羅埃西亞的自決權和主權,與此同時克羅埃西亞的官方語言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改為克羅埃西亞語,禁止使用西裡爾字母而改為使用拉丁字母。1991年5月19日克羅埃西亞進行獨立公投,支援克羅埃西亞獨立的一方以78%的絕對優勢勝出。6月25日克羅埃西亞議會透過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獨立的決議。
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後同南斯拉夫聯邦軍爆發了武裝衝突,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導致在克羅埃西亞境內有佔克羅埃西亞總人口的12.2%的塞族人,這些塞族人不願同南斯拉夫分離並認為獨立後的克羅埃西亞不會公平對待自己,因此克羅埃西亞必須同時面對南斯拉夫聯邦軍和國內塞族人口的雙重打擊。國際上一般稱克羅埃西亞獨立時期這場戰爭為克羅埃西亞戰爭而不是克羅埃西亞內戰,因為只有克羅埃西亞同國內塞族人的那部分戰爭能稱之為內戰,然而與此同時克羅埃西亞也在同南斯拉夫聯邦軍作戰。事實上早在克羅埃西亞尚未正式宣佈獨立的1990年9月在靠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克羅埃西亞邊界聚居的塞族人就已在尖銳的民族矛盾下預感到克羅埃西亞可能將邁向獨立,於是他們搶在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之前宣佈成立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位於克羅埃西亞東部的西斯拉弗尼亞地區也成立了東斯拉弗尼亞、巴拉亞、西斯雷姆等塞族自治組織。1991年3月2日克羅埃西亞警察軍和南斯拉夫聯邦軍在西斯拉弗尼亞的帕克拉茲發生互相對峙的事件,3月31日在同一地點克羅埃西亞警察軍和當地的塞爾維亞族居民發生槍戰並造成人員傷亡。1991年6月25日克羅埃西亞發表獨立宣言後克羅埃西亞警察軍和留在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塞族居民再度發生衝突。在克羅埃西亞獨立的當天南斯拉夫另一加盟共和國斯洛維尼亞也宣佈獨立,南斯拉夫人民軍不能再從這兩地獲得軍費與兵員,這時只有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還留在南斯拉夫聯邦內,以塞族人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軍自然在克羅埃西亞同其國內塞族居民的衝突中支援後者。1991年7月下旬開始塞族武裝在巴拉尼亞地區展開了更大規模的進攻,儘管克羅埃西亞軍隊在人數上佔優,但塞族武裝得到了身為前南正規軍的人民軍的支援,很顯然克羅埃西亞匆匆組建的軍隊並不是南斯拉夫人民軍的對手,於是在塞族武裝和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打擊下連戰連敗。到1991年11月18日南斯拉夫人民軍攻佔了克羅埃西亞方面堅守了3個月的武科瓦爾,克羅埃西亞國民衛隊204旅被消滅,大約1000名克羅埃西亞士兵被打死、1000人被俘、2000人投降。東斯拉沃尼亞完全落入了南軍手中。
就在克羅埃西亞形勢岌岌可危之際得到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支援並將戰爭一直拖到了1995年。這一年克羅埃西亞一方面對美國、俄羅斯、歐盟、聯合國所提出的給予塞爾維亞人一定的自治權的和平提案展示興趣而嘗試拖延時間,另一方面因為聯合國維和部隊對於塞爾維亞佔領地區的時限快到了,所以強力要求維和部隊儘早撤退。維和部隊活動規模被縮小的提案被同意之後不久克羅埃西亞軍就突襲了西斯拉弗尼亞驅趕塞爾維亞人。接著8月3日實行的風暴作戰將目標擺在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的首都克寧,作戰開始後僅僅三天就攻佔了克寧,期間造成150人死亡,此外造成了15—20萬人的塞爾維亞難民。1995年8月克羅埃西亞政府軍佔領了塞族克拉伊納共和國部分地區,12月雙方以簽署岱頓協定的形式宣告衝突正式結束。1998年所有塞族地區重歸克羅埃西亞。至此克羅埃西亞恢復了其歷史版圖,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克羅埃西亞版圖,這使克羅埃西亞得以佔據前南斯拉夫90%的海岸線:一方面這一地區歷史上就是克羅埃西亞的領土,另一方面是克羅埃西亞用武力捍衛了自己領土完整的結果。
-
6 # Mer86
前南斯拉夫海岸線裡總長是6101公里;
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總長約為5835公里;
注:以上資料均包括島嶼的海岸線。
從資料上來看,前南斯拉夫88%的海岸線都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境內。克羅埃西亞人非常的“霸道”。
不過,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如此霸道,這是歷史和宗教因素造成的結果,並不是克羅埃西亞人霸道,搶了鄰國的海岸線。因為克羅埃西亞在併入南斯拉夫聯邦之前,南聯邦各國的海岸線就已經定型了。
克羅埃西亞在歷史上曾經也是個小強國,是受羅馬教廷承認的王國。後來因為衰落,為了尋求大國庇護,便以獨立王國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王國。克羅埃西亞現在的海岸線,有一部分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是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共主王國的領地了。
後來匈牙利王國衰落,威尼斯商人在亞德里亞海建立了自己的海洋帝國,將匈牙利王國的諸多沿海領土佔領,並建立殖民地。後來威尼斯人把殖民地據點連成一片,建立了一個殖民地群。
被威尼斯商人搶走,並建立殖民地的範圍大致為達爾馬提亞海岸以及一些島嶼。
具體範圍看下圖▼
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尼斯的影響下,當地的原住斯拉夫人,都信仰了天主教。不信仰天主教的居民則被擠出了該地區。
威尼斯人蠶食亞德里亞海沿岸的同時期,奧斯曼人的勢力也進入了巴爾幹半島。在奧斯曼人的不斷侵蝕下,克羅埃西亞的大部分領土被奧斯曼帝國吞併,僅有一小部分還在匈牙利的控制之下。
▼畫圈圈的部分就是被威尼斯人搶走的卡爾馬媞亞地區。
緊接著,奧斯曼帝國開始跟威尼斯死磕。最終威尼斯人敗走。當年被威尼斯人佔領的達爾馬提亞(下圖藍色部分),被奧斯曼帝國控制,威尼斯人只剩下幾座島嶼還控制在自己手上。
之後一百多年裡,匈牙利王國解體,克羅埃西亞僅存的一點沒被奧斯曼侵佔的領土被奧地利接收。此前被奧斯曼佔領的領土(達爾馬提亞和波斯尼亞全境),則繼續歸奧斯曼帝國。
▼紅色部分為奧斯曼帝國,綠色部分為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可以看出,克羅埃西亞大部分海岸線被奧斯曼人佔領。
奧斯曼人控制了克羅埃西亞人的海岸線後,出於管理方便的目的,便按照宗教信仰,劃分了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三個國家其實都是南斯拉夫人,只是宗教信仰不同才造成的民族分裂)
克羅埃西亞——信仰天主教。信仰天主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是克羅埃西亞的領土。
塞爾維亞——信仰東正教。信仰東正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是塞爾維亞的土地。
波斯尼亞——信仰伊斯蘭教。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是波斯尼亞的土地。(波斯尼亞就是現在的波黑)
前面說了,由於當年被威尼斯佔領,後來又被奧斯曼人佔領的亞得里亞海沿岸原住民大部分都信仰天主教。因此,奧斯曼帝國便把這些沿海領地跟薩格勒布(克羅埃西亞現在的首都)那群克羅埃西亞天主教徒,又劃在了一個省份。
不過,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威尼斯人再次捲土重來,又重新從奧斯曼帝國手中獲得了達爾馬提亞的大片領土。這樣威尼斯不僅控制了亞得里亞海的一些島嶼,還重新控制了達爾馬提亞。(大致範圍就是現今克羅埃西亞南部幾個省的範圍)
一百多年後,拿破崙興起。他直接把威尼斯共和國給滅了。並且,拿破崙還打敗了奧地利帝國,搶走了歸屬於奧地利的那部分克羅地亞。
拿破崙滅了威尼斯共和國,佔領奧屬克羅埃西亞後,便在1809年建立了包含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建在內的伊利里亞省。這是克羅埃西亞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大致統一)
之後拿破崙兵敗莫斯科,他的帝國解體。不過威尼斯也未因此復國。伊利里亞省的疆域在之後,全部歸了奧地利帝國統治。
在奧地利帝國的統治下,克羅埃西亞再次被拆分為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兩個省。
之後又過了幾十年,先後經歷一戰,奧匈帝國解體後,南斯拉夫王國成立,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一起併入了南斯拉夫王國。然後根據民族自決原則,在達爾馬提亞佔多數的克羅埃西亞人進行公投,使這一地區成為了克羅埃西亞的一部分。
不過,南斯拉夫王國中央政府後來還是把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分開了。
達爾馬提亞被單獨劃為“海濱省”,與“克羅埃西亞省”分而治之。
值得一提的是,南斯拉夫王國時期,“斯洛維尼亞省”是沒有出海口的。(見下圖)
1939年,南斯拉夫王國修改了行政區劃,海濱省被撤銷,併入克羅埃西亞省。
至此,現代意義上的克羅埃西亞形成。(當時的克羅埃西亞省比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面積要大,南斯拉夫95%的海岸線都在克羅埃西亞省)
具體管轄範圍見下圖▼
二戰後,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在鐵托的主張下,南聯邦內部各加盟共和國的行政區劃有一定的微調,大致恢復了奧匈帝國時期的領土範圍,以及海岸線。
也就是說,1991年南聯邦解體時,克羅埃西亞的領土範圍和海岸線就已經定型了。
總的來說,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主要是在達爾馬提亞地區。這個地區原住民的原始信仰其實很複雜,但由於威尼斯商人在此地長期經營,培養了一大批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教徒。於是在後來,根據“宗教信仰”和“民族成分”進行劃界時,這一地區便跟克羅埃西亞在文化方面產生了共識,劃到了一起。
實事求是的說,克羅埃西亞現在能有這麼長的海岸線,真得感謝義大利人,感謝威尼斯商人的“無私奉獻”。
另外,波黑的海岸線雖然很短,只有短短20公里,並且還被克羅埃西亞三面包圍。但這個海岸線是歷史原因形成的,在歷史上就歸波黑。並不是克羅埃西亞人覺得波黑可憐,大發慈悲送給波黑的。這點一定要說清楚。
關於波黑海岸線是怎麼形成的,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
7 # 桃花石雜談
克羅埃西亞為何佔據了絕大部分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線?這個問題觀察的很細緻,確實這也是個有趣的現象。南斯拉夫的海岸線長達2100多公里,但其中1777公里都由克羅埃西亞一個共和國所佔據(1777公里),而剩餘的海岸線則分屬黑山(293公里)、斯洛維尼亞(46公里)和波黑(19公里),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則是一公里也沒有,那麼這種比較奇特的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達爾馬提亞的故事
其實克羅埃西亞超長的海岸線地區大部有一個專有的地名,叫達爾馬提亞。這麼叫是因為它和現代克羅埃西亞的主體曾經長期是兩個彼此分離的地區,也就是下圖裡所示的這個地區:
(達爾馬提亞地區)
根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世紀,這個地區被巴爾幹地區的一個古民族伊利里亞人(跟現代阿爾巴尼亞人有親緣關係)的一些部落所佔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落叫達爾馬泰部落,“達爾馬泰”的意思就是綿羊,後來這個部落的名字也就成了“達爾馬提亞”地區名字的來源。
公元前168年,羅馬帝國佔領了達爾馬提亞地區,這裡成了羅馬帝國伊利里亞行省的一部分。後來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此地在公元6世紀開始有了斯拉夫人定居,之後斯拉夫人逐漸在當地佔據了上風,公元7世紀,斯拉夫人在當地建立了達爾馬提亞克羅埃西亞公國。但周邊一些城邦仍然臣服於東羅馬帝國。因為都是沿海地區,所以這些公國和城邦也和當時的海上強權威尼斯共和國有著密切的經貿聯絡,後來這裡的斯拉夫人和原住民也逐漸發生融合。
(羅馬帝國伊利里亞行省(粉圈內區域))
公元925年,克羅埃西亞王國建立,日漸衰落的東羅馬帝國也認可了達爾馬提亞地區是其勢力範圍,克羅埃西亞人開始成為達爾馬提亞的統治勢力。公元1204年東羅馬帝國被第4次東征的十字軍滅亡之後,達爾馬提亞成了威尼斯共和國和匈牙利爭奪的勢力範圍。但匈牙利很快在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中被滅國,其國王甚至一度逃到達爾馬提亞避難。匈牙利雖然不久後復國,但在達爾馬提亞地區漸漸不敵威尼斯。從公元1420年開始,威尼斯成為了達爾馬提亞的統治者。但因為威尼斯只是一個海上強權而不是陸地上的大帝國,所以其勢力就侷限在了達爾馬提亞這個沿海地區,沒有進一步向巴爾幹內陸發展。威尼斯對達爾馬提亞的統治維持了長達377年,也使當地形成了和其它巴爾幹斯拉夫地區非常不同的文化形態。
(鼎盛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國領土(粉色),包括達爾馬提亞地區,中間那塊棕色區域就是杜布羅夫尼克)
但在這一時期,殘存的少量達爾馬提亞原住民仍然生活在達爾馬提亞南部的一些城邦裡,而他們似乎不願意接受威尼斯人的統治,但又無力抵抗,所以其中的一個城邦杜布羅夫尼克把自己北部沿海的少量領土賣給了當時已經擴張到巴爾幹,實力也很強的奧斯曼帝國,而奧斯曼帝國則將這塊區域併入了自己的波黑行省,這就成了波黑那19公里海岸線的來歷。
德奧成全克羅埃西亞超長海岸線但進入公元18世紀之後,威尼斯共和國不斷衰落,最終於公元1797年被拿破崙滅亡。拿破崙先把達爾馬提亞交給了奧地利,很快又將其直接併入法國領土,後來又將其交給了自己建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王國。但在公元1815年,奧地利加入第6次反法同盟,又從法國手裡奪回了達爾馬提亞,並在公元1822年正式將其併入自己的領土之中。
而這時的達爾馬提亞其實人口構成還是比較複雜的。當時在達爾馬提亞的農村地區,已經主要是克羅埃西亞人,所說的語言也基本是克羅埃西亞語。但在城市地區,因為受威尼斯幾百年統治的影響,義大利人還很多,主要語言還是義大利語。而且當時這個地區和克羅埃西亞其它地區雖然都屬於奧地利帝國,但達爾馬提亞是歸奧地利管轄,而克羅埃西亞其它地區則是歸在奧地利內部自治的匈牙利管轄。所以雙方在行政區劃上還不是一個體系。不過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在很大程度上肅清了義大利對當地的影響,同時由於當時和克羅埃西亞以及達爾馬提亞相鄰的南方斯拉夫地區都還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所以達爾馬提亞是克羅埃西亞人領地的狀況在此時得到了加強。
(奧匈帝國區劃,其中17號區域是克羅埃西亞,最下方5號區域是達爾馬提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崩潰,達爾馬提亞北部重歸義大利統治,南部則併入了幾個南方斯拉夫民族聯合組建的南斯拉夫王國。1939年,達爾馬提亞成為了南斯拉夫王國克羅埃西亞省的一部分,可以說在此時正式和克羅埃西亞其它地區成為了統一的行政區。但僅僅兩年之後,南斯拉夫王國就在二戰中被德意法西斯滅亡,之後達爾馬提亞大片領土被併入義大利,許多義大利人重新移居當地。其餘部分領土則成為了納粹扶植的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一部分。
(南斯拉夫王國的克羅埃西亞省)
在此期間,大量達爾馬提亞的克羅埃西亞人加入鐵托領導的游擊隊之中,也使當地成為了南斯拉夫最為活躍的游擊區。二戰德意戰敗之後,南斯拉夫重新統一,當地的義大利人幾乎被全部驅逐。達爾馬提亞大部則成為了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只有南方一小塊區域被劃給了黑山。而達爾馬提亞以北的伊斯特里亞地區則成為了義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間的緩衝地“特里雅斯特自由領”。1954年,南斯拉夫和義大利達成協議,特里雅斯特自由領被兩國瓜分,歸屬南斯拉夫的區域被劃給了斯洛維尼亞,這也成了斯洛維尼亞那46公里海岸的由來。
而在南斯拉夫時期,其實當地也有了塞爾維亞等其它民族。在1990年8月17日,在南斯拉夫走向解體的前夜,聚居在達爾馬提亞北部克寧市附近的一些塞爾維亞人為了阻止克羅埃西亞獨立,曾組織起來把大量原木堆在道路上,切斷了聯絡達爾馬提亞和克羅埃西亞其它地區的道路,此次事件史稱“原木革命”,最終成為了南斯拉夫內戰的導火索。而南斯拉夫內戰最終以克羅埃西亞的完全獨立告終,達爾馬提亞也隨克羅埃西亞其它地區一同獨立。
(現代克羅埃西亞)
所以總體來說,克羅埃西亞佔據了南斯拉夫絕大多數海岸是數百年曆史各種因素堆積的結果,因為海上強權威尼斯曾經長期佔領克羅埃西亞沿海的達爾馬提亞地區,所以造成了當地與巴爾幹其它斯拉夫地區的長期政治分離,進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與民族構成。之後在奧匈帝國時期,義大利影響消除又使克羅埃西亞人在當地佔據了絕對優勢,最終形成了克羅埃西亞海岸線極其漫長的現狀。 -
8 # 小約翰
克羅埃西亞是巴爾幹半島上一個歐洲國家,地處達爾馬提亞平原,還包括幾個地中海島嶼,國土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400多萬。
雖然國家國家很小,可是克羅埃西亞卻有著綿延58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最南邊的黑山共和國只有290多公里,最北邊的斯洛維尼亞有47公里海岸線,而相鄰的塞爾維亞一寸海岸線也沒有!
為什麼克羅埃西亞會佔據如此長的海岸線,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線是怎麼劃分的?前南斯拉夫的其它國家就沒有意見嗎? 南斯拉夫和蘇聯不一樣,它的解體是以內戰的形式完成的,足足打了三年仗才分開。
如果沒有一個公平的劃界方案,是很難讓大家接受的。所以這樣劃分海岸線,一定有它的依據,要合情合理。那麼把漫長海岸線劃分給克羅埃西亞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呢?
不瞭解世界史的人,一定以為克羅埃西亞在20多年前獨立的時候好像突然冒出來一樣。
其實在十世紀的時候,克羅埃西亞就誕生了,名字叫“克羅埃西亞王國”。
克羅埃西亞國的締造者打敗了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人,把克羅埃西亞變成了一個地區大國。從那時起,達爾馬提亞和沿海島嶼以及潘諾尼亞平原就成了克羅埃西亞領土。 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就是由達爾馬提亞平原和沿海島嶼、潘諾尼亞平原和迪納拉山脈三部分組成。
不過後來克羅埃西亞風光不再,日漸衰落,兩百年以後更是被匈牙利吞併。16世紀初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和匈牙利爭霸,結果匈牙利不敵奧斯曼,匈牙利大片國土被奧斯曼吞併,剩下的地方被奧地利瓜分。
到了19世紀初,克羅埃西亞又成了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一戰中奧匈帝國成了戰敗國,克羅埃西亞從奧匈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之後和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合併成一個國家,國家的名字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雖然他們組成一個國家,但王國內幾個地區或國家並不是揉到了一起,而依舊保留下來,有點像聯邦的性質。
二戰時期,在德國支援下,克羅埃西亞曾經從南斯拉夫獨立出去,成立了“克羅埃西亞獨立國”,但當時情況下克羅埃西亞根本不能保持獨立,只能是聽命於德國的一個傀儡。
後來強人鐵托統治南斯拉夫,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內部的各地區名字沒變,(比如克羅埃西亞改成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塞爾維亞改成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原來的“國”界依舊沒變。
既然當初組建一個大家的時候,各自的區域沒有變動;等到南斯拉夫解體時,大家的名字就不用改,只須把原來的名字中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變成共和國就可以了(比如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改成克羅埃西亞共和國);邊界自然還是原來的邊界,這就是為什麼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佔據了前南斯拉夫海岸線絕大部分的原因。
回覆列表
克羅埃西亞,前南斯拉夫加盟成員國,1991年6月25日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而獨立。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克羅埃西亞佔據了前南斯拉夫90%以上的海岸線,北部的斯洛維尼亞和南部的波黑、黑山只有很短一段海岸線,而塞爾維亞在黑山獨立以後徹底失去出海口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南斯拉夫地形主要有達爾馬提亞、迪納拉山脈、潘諾尼亞平原三部分構成。其中,達爾馬提亞主要由狹窄的沿海平原和眾多的島嶼組成,南斯拉夫的良港大部分分佈在這一地區。中部的迪納拉山脈是波黑和黑山的主要構成部分,使南斯拉夫北部平原與西部沿海相隔離。北部由多瑙河形成的潘諾尼亞平原是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的重要組成部分。
克羅埃西亞的地形包含了南斯拉夫這三大板塊,之所以形成今天的板塊格局,與克羅埃西亞的歷史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古代,克羅埃西亞這一地區長期處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由於距離基督教的中心比較近,這一地區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中的天主教。這與後來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和信仰伊斯蘭教的波黑形成明顯的區別,宗教信仰的不同和矛盾衝突也是南斯拉夫解體的重要原因。
在十世紀初,托米斯拉夫建立了統一的克羅埃西亞王國,托米斯拉夫國王率領強大的克羅埃西亞軍隊打敗了前來進犯的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亞人,佔據了北部的潘諾尼亞平原,統一了沿海地區的達爾馬提亞諸城邦和島嶼,使克羅埃西亞王國成為當時這一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首次使達爾馬提亞及沿海島嶼和潘諾尼亞平原成為克羅埃西亞的領土。
其後克羅埃西亞的衰落,從12世紀起克羅埃西亞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1409年匈牙利將達爾馬提亞賣給了威尼斯共和國,由此克羅埃西亞失去了出海口,喪失了海上貿易,克羅埃西亞的政治經濟中心轉向內陸。
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同匈牙利爭奪克羅埃西亞地區,結果匈牙利戰敗,匈牙利大部分地區被奧斯曼帝國兼併,其餘地區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接管。19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後來的奧匈帝國逐步收復了匈牙利原來的地盤,將整個克羅埃西亞地區也納入其統治範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克羅埃西亞連同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組成王國,1929年改為南斯拉夫。二戰時期這一地區在德國的扶持下曾建立過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二戰後克羅埃西亞重回南斯拉夫懷抱。
在南斯拉夫時期,作為克羅埃西亞出身的鐵托執行打壓多數民族塞爾維亞的政策,鐵托的強權政策勉強可以壓制各民族的分裂傾向,但是到了80年代鐵托去世以後,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就爆發出來。作為多數派的塞爾維亞就想主導南斯拉夫,作為第二大民族的克羅埃西亞就不幹了,在東歐劇變的浪潮中,克羅埃西亞準備脫離南斯拉夫而獨立。
克羅埃西亞的獨立一方面遭到塞爾維亞的反對,同時克羅埃西亞境內也生活著眾多的塞族人,他們在二戰時曾遭受過克羅埃西亞人的迫害,一旦克羅埃西亞獨立,那麼他們害怕再次遭到不公對待,因此兩個民族矛盾不可調和。
就在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的前一天,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塞族人宣佈脫離克羅埃西亞而獨立,併成立塞族人主導的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控制了克羅埃西亞與波黑邊境的塞族地區,佔據了克羅埃西亞三分之一領土,並要求與波黑境內的塞爾維亞族控制區和塞爾維亞共和國實現“統一”,克羅埃西亞內戰爆發。
當然,面對境內塞族人的分裂活動,克羅埃西亞進行了堅決的打擊。由於南斯拉夫人民軍明顯袒護塞族武裝,並對克羅埃西亞獨立進行武裝干涉,因此克羅埃西亞一度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但是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克羅埃西亞最終將南斯拉夫人民軍趕出克羅埃西亞領土,並收復了被塞族武裝控制的地區,從而捍衛了國家統一和領土的完整,這才有今天我們看到的克羅埃西亞版圖。
綜上,克羅埃西亞之所以佔據了前南斯拉夫90%的海岸線,一方面是因為這一地區曾長期就是克羅埃西亞的領土,另一方面是克羅埃西亞用武力捍衛了自己領土的完整,是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